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

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

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沿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4)

1.1项目背景 (4)

1.2工程概况 (4)

1.3工程建设环境合理性及规划协调性分析 (7)

2项目区环境现状 (12)

2.1环境现状 (12)

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5)

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 (18)

3.1污染源分析 (18)

3.2环境保护目标 (22)

3.3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 (22)

3.4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29)

3.5环境风险分析 (35)

3.6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损益分析 (37)

3.7环境管理、监理与监测 (37)

4公众参与 (41)

4.1公开环境信息情况 (41)

4.2公众意见征求 (42)

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42)

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42)

4.5小结 (73)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6联系方式 (75)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沈海高速公路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起于辽宁沈阳,终于海南海口,沿线连接46个大中城市,22个公路枢纽,16个主要港口。在浙江境,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浙江甬、台、温地区沿海港口的大力建设,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加剧,服务水平下降。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将于2012年达到饱和,服务水平降为三级,因此,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或对现有甬台温高速公路原线扩容改造工程已是迫在眉睫。

为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交通主管部门于2005年开始进行甬台温扩容改造研究,扩容改造主要对原路改扩建和新建复线两个方案进行了研究,在2007年9月7日于北京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原路改建方案”基本不可行,建议采用“新建复线”方案。

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属于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第二段宁波象山戴港至乐清南塘的一部分。2011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发改基础[2011]408号),同意建设本项目。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位置

工程经过浙江省台州市的三门县、临海市、台州市区和温岭市。

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起自三门六熬镇,接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的终点,

起点桩号K99+000,全线经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等五个县市区,终于台州温岭市城南镇,终点桩号K202+050,路线全长102.239km。本项目推荐采用全线设计速度为100km/h 的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3.5m。工程总投资210.79亿元。

全线共设枢纽互通1处,一般互通9处,服务区2处,互通连接线14.3km。互通平均间距11.359km,最大间距15.6km,最小间距6.55km。设分离式立交29处,不包括利用高架桥和大中桥梁通过的处数。设通道18处。全线设特大桥37.672km/15座(跨海桥梁3座),大桥10.358km/23座,中小桥3.365km/76座;共设隧道6.935km /12座,其中长隧道3.775km/3座,中、短隧道3.160km/9座。

全线设服务区2处,养护工区2处,匝道收费站10处,隧道管理站2处,管理中心1处、管理分中心2处。

1.2.3工程施工布置

工程设2个沥青搅拌站,包括沥青搅拌楼、沥青料场、砂石料堆场、现场实验室、停车场和生活区。搅拌站由5台4000型搅拌楼组成,单能搅拌楼额定生产能力为320t/h。

工程不设料场、取土场和弃渣场。施工场地布置在路基沿线、大桥两头、隧道进出口平缓地带,并结合互通区永久征地布设。施工生活区以借用或租用当地民房为主,不自行新建施工生活用房。

1.2.4占地及拆迁安置

本工程建设总占地948.65hm2,其中永久占地834.76hm2,临时占地113.89hm2。永久占地中,包括耕地570.17hm2,园地51.41hm2,林地27.81hm2,住宅、交通运输等其它用地185.37hm2,涉及基本农

田537.24hm2。临时占地中,包括耕地62.89hm2,园地18.12hm2,林地12.55hm2,其它用地20.33hm2。

工程拆迁建筑物面积23.65m2,拆迁对象主要为工程沿线居民住宅以及少量的企业厂房。涉及拆迁户约425户,拆迁安置人口约1276人。拆迁安置用地面积约19.14hm2,为沿线分散、后靠安置。原则上采用货币补偿、政府统一协调的方式解决。

1.2.5建设周期

工程建设总工期为48个月(含施工准备期4个月)。

1.2.6工程特性表

1.3工程建设环境合理性及规划协调性分析

1.3.1工程建设环境合理性分析

1、路线比选

本项目在跨越台州湾通道、三门六敖至浬浦段、浬浦至临海市场段分别拟定了2个方案进行比选。

台州湾通道比选方案见图1-1。经比较:老鼠屿通道方案(方案一)涉海段较短,占用海域面积相对较少,导致潮间带和底栖生物的损失量相对较少,对海床断面形态的影响和海势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小,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优于红旗闸通道(方案二);方案二登陆点附近开发利用活动少,发生船舶碰撞导致溢油的风险概率较小,从而引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概率小,方案二无需锚地外移,对海门港区影响较小,拆迁量小于方案一,与相关规划和路网的协调性也更优于方案一,因此根据防范海洋环境风险、社会经济发展、对沿线现有及规划区块的影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工程建设规模、工程难易程度和建成后运营里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比较,环评推荐方案二即红旗闸通道。

图1-1 台州湾通道位置方案图

三门六敖至浬浦段比选方案见图1-2。经比较:K线具有与地方规划衔接好,对健跳港和地方发展干扰影响小、投资省、占用良田好地少、拆迁数量少、政策处理难度低等优点,本报告推荐K线。

图1-2 六敖至至浬浦段K、D线位方案图浬浦至临海市场段比选方案见图1-3。经比较:K线具有路线里程短、投资省、占用土地和拆迁数量少、政策处理难度低等优点,本报告推荐K线。

图1-3 三门浬浦至临海市场段K、E线方案图

2、施工布置环境合理性

工程施工交通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可减少施工临时道路的建设,施工场地布置在路基沿线、大桥两头、隧道进出口平缓地带,并结合互通区永久征地布设,距离施工区域较近,施工方便,也可减少施工区内新建施工道路,减少了占地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新增水土流失。

施工生活用房租用民房可有效减少生活营地建设占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减少场平等各类建设活动对环境的扰动,并且避免了建房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此外,租用民房还可使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利用当地现有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系统,可减轻生活污水排放对水体的影响。

工程设2处集中的沥青搅拌站,分布位于工程拟建的临海桃渚互通和温岭服务区所在位置,属于永久占地范围,周边3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可尽量减少沥青拌和废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布置从环保角度来讲是合理的。

1.3.2规划符合性分析

1、浙江省公路网规划及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

根据浙江省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建设“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是十八连中的重要一连。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将缓解现有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同时使高速公路进一步向沿海扩展,连通象山、玉环等县市,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浙江省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减轻甬台温高速公路的车流压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通车、实现“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全部达到高速公路标准、实现“县县通高速”的规划远景目标,符合浙江省公路网规划。

工程在设计选线时,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及当地政府部门多次衔接,目前的线位已避开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集中区域等敏感区域,以及车岙港、大园山水库、龙溪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对于无法避让的桃渚港饮用水源保护区,提出对跨越的桥梁设置径流收集系统。对于

涉海部分,也已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的养殖区、鱼类产卵场、觅食场、洄游通道等,此外采用的桩基形式和施工方式也已考虑可能地减少对海域生态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在设计阶段已根据《浙江省公路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落实,本次环评报告也根据规划环评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进行,因此工程实施符合规划环评要求。

2、沿线城乡建设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工程沿线的《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临海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温岭市域总体规划(2005-2030)》,均考虑了本工程的建设,预留了建设空间,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仅不会制约城市空间发展,而且便利的交通可以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更好地推进规划的实施。

2项目区环境现状

2.1环境现状

2.1.1生态环境现状

1、工程沿线植物多样性现状

生态概况: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工程涉及的湿地有浦坝港湿地(属三门湾湿地)、台州湾湿地、隘顽湾湿地、漩门湾湿地。其中浦坝港位于浙江省重点湿地三门湾湿地范围内。

土壤:工程沿线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潮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为主。

植被:工程经过和地区主要丘陵和平原,区内植被以农田和园地为主,乔木主要以马尾松、朴树、毛竹、果树为主,灌木为茶树、芦竹、野蔷薇、金银花等,草本主要是水稻、蔬菜、油菜、杂草为主。评价区无野生珍稀保护植物分布,也没有古树资源分布。

2、工程沿线动物多样性现状

两栖类:区内列入保护范围的两栖动物有1目4科5种。中华大蟾蜍、黑斑蛙和棘胸蛙等3种为省一般保护,黑斑蛙是全省广布的优势种,中华大蟾蜍是全省广布种,棘胸蛙是全省分布的稀有种;崇安髭蟾和大树蛙2种为省重点保护。

爬行类:区内列入保护范围的爬行类共有3目6科21种。包括平胸龟、脆蛇晰、黑眉锦蛇、滑鼠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和五步蛇等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余为省一般保护。

鸟类:主要鸟类隶属于8目10科,包括角鸊鷉、斑嘴鹈鹕、褐鲣鸟、黄嘴白鹭、岩鹭、白琵鹭、黑脸琵鹭、白额雁和鸳鸯等9种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以及凤头鸊鷉、黑脚信天翁、大白鹭、白鹭、中白鹭、夜鹭、黑嘴鸥、四声杜鹃、杜鹃和喜鹊等10种省重点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主要分布在乐清湾和瓯江口,均为候鸟。

兽类:浙东南沿海地区人为活动频繁,兽类种类较少,常见省一般保护动物共有5目5科,均为小型兽类。

2.1.2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公路拟建线位沿线均为山区、滩涂等农村地区,除局部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外,无其它明显的噪声源,声环境质量较好。沙门、金家峙等2个测点受交通噪声影响,执行4a类标准,沙门村昼夜噪声级均可以达标;金家峙村昼间达标,夜间超标3.1dB,其它测点昼间噪声级均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部标准》中的1类区标准。

2.1.3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由水质现状评价结果可知,下港、桃渚港和横公河监测断面水质为IV类,石松大河和青龙浦监测断面水质为劣V类,均不能达到相应的水质目标要求,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总磷、石油类、DO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水环境超标与沿线区域的农村面源污染排放等有关。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由监测结果可知,黄公河旁井水各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中城村2-5井水各监测指标中除高锰酸盐指数为IV类,其余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临海服务区和温岭服务区各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区域浅层地下

水主要由降水补给,与河网水体密切联通,水体循环较快,地下水氨氮指标超标主要是受区域地表水体有机污染影响。

2.1.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监测期间CO、NO2最大小时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PM10最大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明工程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2.1.5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调查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其它pH、DO、石油类、Cu、Pb、Zn、Cd、总Cr、Hg、As等评价因子能基本满足《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的要求。

台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环境质量中硫化物、铜和锌有部分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健跳港和浦坝港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Cu、Pb、Zn、Cd、Cr、Hg、As等调查因子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

调查海域叶绿素a的测值范围为0.714-1.145mg/m3,春、秋两季调查海域叶绿素a的浓度范围接近。台州湾大桥附近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样品5门73种,主要优势种为星脐圆筛藻、琼氏圆筛藻、虹彩圆筛藻和中肋骨条藻,多样性指数值属于中低水平;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大类68种,其中水母类、桡足类最多;共鉴定出26种大型底栖生物,主要优势种为多鳃卷吻沙蚕、双鳃内卷齿蚕、异足索沙蚕等。浦坝港大桥附近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样品4门47种,主要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辐射圆筛藻和三角角藻等,多样性指数值属于中低水平;共鉴定出浮游动

物16大类50种,其中水母类最多;共鉴定出34种大型底栖生物,主要优势种为多鳃卷吻沙蚕、双鳃内卷齿蚕、异足索沙蚕、长吻吻沙蚕、红带织纹螺等;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37种,主要优势种为粗糙滨螺等。健跳港大桥附近海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样品6门77种,主要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星脐圆筛藻、虹彩圆筛藻等,多样性指数值属于中等水平;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大类47种,其中桡足类最多;共鉴定出38种大型底栖生物,主要优势种为多双鳃内卷齿蚕、多鳃卷吻沙蚕、异足索沙蚕、彩虹明樱蛤等。台州湾大桥附近海域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37种,浦坝港、健跳港大桥附近海域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37种,主要优势种为粗糙滨螺等。台州湾大桥附近海域春秋两季调查海域采集到鱼卵44枚、仔稚鱼46尾17种;拖网渔获物中春、秋两季春、秋两季共拖得鱼类21种、虾类10种、蟹类5种,拖得游泳生物种类共36种。三门湾海域采集到鱼卵76枚、仔稚鱼74尾15种;拖网渔获物中春、秋两季共拖得鱼类23种、虾类12种、蟹类7种,拖得游泳生物种类共42种。

根据调查,三门湾、台州湾海域均无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无集中鱼类“三场”的分布。调查期所采获的渔获物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均为常见种。

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见表2-1。

16

17

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

3.1污染源分析

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1、噪声

高速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施工作业机械品种较多,路基填筑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桥梁施工有卷扬机、推土机等;公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推铺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可高达84~90dB(A),联合作业时叠加影响更加突出。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生活和学校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大气污染源

公路施工过程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其中,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筑路材料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物料拌和站拌和过程;沥青烟气主要来源于路面施工阶段的沥青的熔融、搅拌、摊铺过程,污染物以THC、TSP和BaP为主。类比分析,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源强如下:

(1)扬尘污染源强:根据相关类比监测数据,施工运输道路TSP 浓度在下风向50m、100m、150m处分别为11.652mg/m3、9.694mg.m3、5.093mg/m3;灰土拌和站:TSP浓度在下风向50m、100m、150m处分别为8.90mg/m3、1.65mg/m3和1.00mg/m3;

(2)沥青融熔烟气源强:污染物浓度一般在下风向50m外苯并[a]芘低于0.00001mg/m3,酚在下风向60m左右≤0.01mg/m3,THC在60左右≤0.16mg/m3。

3、水污染源

施工期间废水来自生产和生活,包括砂石料加工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施工机械冲洗含油废水、船舶施工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每个施工营地工作人员100人计,生活用水量按100升/人·天计,产污系数按90%计,则每处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9m3/d。主要污染物及浓度为CODcr 350mg/L、SS 250mg/L、动植物油30mg/L,则各污染物产生量为CODcr 3.15kg/d、SS 2.25kg/d、动植物油0.27kg/d。施工营地为租用当地民房,因此施工生活污水纳入各乡镇现有设施处理。

(2)含油废水

①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对汽车、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清洗。汽车保养、机械修配废水排放呈间歇式,废水排放量高峰约为20m3/h,主要集中在晚上,排放时间以3h/d计。此类废水主要污染物成分为SS及石油类,石油类浓度约20mg/L、SS浓度约3000mg/L,则石油类、SS产生量约1.2kg/d、18kg/d。

②施工船舶的舱底含油废水

主要发生在跨海桥梁的施工过程,舱底油污水浓度在2000~20000mg/L之间。经计算,本项目施工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单日最大产生量约5.81t/d,整个施工期施工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发生量约4561t。

(3)砼拌和系统废水

来源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每个施工营地每次冲洗废水量约5m3,每天冲洗3次。类比同类工程,废水pH值约为11,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为5000mg/L,SS产生量约0.075t/d,38处施工

场地SS产生量总计2.85t/d,呈间歇式排放特点。

(4)水域施工引起悬浮物增加

水域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钻孔平台、桩孔钢护筒插打等作业活动,都会在作业点位产生局部水体底部扰动而浮起底泥,造成局部水体中泥沙悬浮物增加。

4、固废

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废料、废弃泥浆。每个营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t/d,发生于各施工场地、营地处,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根据土石方平衡,工程弃渣量为26.5万m3,主要为桥梁钻渣22.61万m3和拆迁建筑物3.89万m3。工程不设弃渣场,对于桥梁钻渣就近设置沉淀池固化处理,干化后进行场地平整,不再清运;对于拆迁建筑物2.72万m3进行社会化利用,其余拆迁废弃物则根据台州市政府规定运至附近垃圾填埋场处理。

5、生态环境的影响

(1)占地、植被破坏:公路路基路面施工、隧道开挖等,将破坏施工带植被、造成一定量的植被生物量损失。

(2)对动物的影响:施工噪声、人员活动等对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动物生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工程建设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减少了耕地和林地的面积。

3.1.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1、噪声源

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噪声,车辆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