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集反应题库1-0-8

凝集反应题库1-0-8

凝集反应题库1-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间接血凝可检测的是()

A.直接抗ABO系统抗原

B.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

C.直接致敏红细胞上的抗原

D.直接抗Rh抗原

E.白细胞表面抗原

血凝试验又称为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它分为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直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而间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血清中存在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直接凝集反应是()

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

B.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C.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

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E.以上均不对

直接凝集反应为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反应,比例合适时出现凝集。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血清学试验用于急性传染病诊断最可靠的发现是()

A.高抗体滴度

B.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C.抗体滴度逐渐增高

D.阳性补体结合试验

E.没有相应抗体

抗体滴度逐渐增高说明存在急性感染或感染逐渐加剧的可能。

https://www.doczj.com/doc/759642757.html,/ 旅游管理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A.红细胞溶解

B.红细胞不溶解

C.红细胞凝集

D.红细胞不凝集

E.胶乳颗粒不凝集

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致敏红细胞,然后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者为阳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检测不完全抗体可使用的凝集反应是()

A.协同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间接血凝试验

D.Coombs试验

E.反向被动血凝试验

不完全抗体多半是IgG类抗体,该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牢固,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Coombs试验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达到桥梁作用,使红细胞凝集。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临床中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间接凝集抑制

D.玻片凝集法

E.试管凝集法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外斐反应的原理是()

A.沉淀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交叉凝集反应

D.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E.直接凝集反应

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O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诊断。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验属于()

A.沉淀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交叉凝集反应

D.补体结合试验

E.直接凝集反应

肥达试验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用于检测沙门杆菌感染。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抗原、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物理实验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试题 一、改正下列错误,写出正确结果。(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0.01082的有效数字为5位; (2)1.80?104 g=0.18?105 g ; (3)用最小分度值为1'的测角仪,测得某角度刚好为60?整,则测量结果表示为:60?±1'; (4)P =3169±200 kg ; (5)h =27.3?104±2000 km 。 二、试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出下列结果,式中有效数字下面加横线表示为估读值。(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2)532.7( (2)=8.32 (3)=?9.235.834 (4)=+246.32.478 (5)=???=-21053.2142.32L 三、指出测量下列各物理量时,所选用的仪器与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仪器误差限为±0.004 mm 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在不同方向测得以下数据,请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测量结果。(本题20分)

五、求出下列函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已知x ,y ,z 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y ,?z ,k 、m 、n 为常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1)W =x -y ; (2)W =y x ; (3)W =n m k z y x ? (4)w =sin x 六、经测量,金属环的内径D 1=2.880±0.004 cm ,外径D 2=3.600±0.004 cm ,厚度为2.575±0.004 cm ,求金属环体积V 的不确定度及相对不确定度。(本题20分)

反应工程题库

绪论. 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 2.()和()一起,构成了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三传;反应动力学〕 3.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 )。(数学模型) 4.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应系统涉及的相态分类,分为:()和()。 5.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操作方法分为()操作、()操作和()操作。 6.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传热条件分为()、()和()。 选择1. ( )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学, 2. ( ) “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A能量传递B质量传连C 热量传递D 动量传递 3. ()按反应器的型式来分类,高径比大于30的为 A.管式反应器B槽式反应器C塔式反应器D釜式反应器 三、判断 1.物理过程不会改变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即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因为物理过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2.流体流动、传质、传热过程不会影响实际反应的温度和参与反应的各组分浓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最终影响反应结果。() 四、简答 1.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反应工程问题的步骤? 第一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1.均相反应是指()。

2.如果反应体系中多于一个反应物,在定义转化率时,关键组分A 的选取原则是( )。 3. 当计量方程中计算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 ) ,否则称为( ) . 4.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 αB A C A C C K r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 C K =( )P K . 5.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6.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有多种形式。对于均相反应,方程多数可以写成( )或( )。 7.对于反应器的开发根据( )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结合( )和( )两方面特性来确定操作方式和优化操作条件。 8.物料在反应器的混合,依据停留时间分为( )( )。 9.按返混情况的不同,理想流动反应器可分为( )、( )、( )。 10.在设计和分析反应器时,经常涉及( )、( )、( )、( )四个量。其中定义为反应器有效容积V R 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V 0之比值为( )。 二、选择 1.其定义为反应器有效容积V R 与流体特征体积流率V 0之比值的量为( ) A 反应时间t r B 停留时间t C 空间时间τ D 空间速度S V 2.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间歇反应器中的非反应时间( ) A 投料时间 B 放料时间 C 清洗时间 D 搅拌时间 3.化学反应222222NO H N H O +?+,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2的是哪种物质( ) A.NO B.H2 C.N2 D.H2O 4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B A B A αα?,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 A r -= ( ) A .Vdt dn r A A -=- B. Vdt dn r A A =- C. dt dC r A A =- D.dt dC r B A =- 5.对于反应aA + bB 一pP +sS ,则=p r ( )(-A r )

试验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验员习题集第一部分 (一)水泥一、单选题 1.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B )。 ·P ·F ·S ·C 2.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B )。 ·P ·O ·S ·C 3. 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大于50%且小于等于70%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D )。 ·P ·S·A ·S ·S·B 4.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大于20%且小于等于50%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B )。 ·P ·S·A ·S ·S·B 5.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A )。 ·P ·F ·S ·C 6.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D )。 ·P ·F ·S ·C 7. 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硅酸盐水泥中不掺混合材料的代号为( C )。 ·S·A ·S·B ·Ⅰ·Ⅱ 8. 通用硅酸盐水泥中不包括( C )。 A粉煤灰水泥 B.火山灰水泥 C.高铝水泥 D.普通水泥 9.以下( A )不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A.水泥 B.石灰 C.石膏 D.水玻璃 10.下列( B )不属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指标。 A.安定性 B.烧失量 C.强度 D.凝结时间 11.下列( C )不属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指标。 A.不溶物 B.氧化镁 C.细度 D.氯离子

12.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 D ),终凝( )。 A.不大于45,不小于390 B.不大于45,不小于600 C.不小于45,不大于600 D.不小于45,不大于390 13.175-2007中强度规定:硅酸盐水泥中没有( A )等级。 A.32.5 B.42.5 C.52.5 D.62.5 14.175-2007中强度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没有( B )等级。 A.42.5 B.32.5 R C.42.5 R D.52.5R 15.下列( A )不属于早强型水泥。 A.32.5 B.42.5R C.52.5R D.62.5R 16.以下( C )属于水泥的选择性指标。 A.安定性 B.凝结时间 C.细度 D.强度 17.以下( B )的细度不用筛余表示。 A.复合水泥 B.普通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火山灰水泥 18. 水泥取样充分混合后应通过( B )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A.1.25 B.0.9 C.2.5 D.80 19. 水泥胶砂试体龄期是从( A )算起。 A.水泥加水搅拌时 B.胶砂搅拌结束时 C.装模并抹面结束时 D.试体放入湿气养护箱时 20. 水泥细度试验筛每使用( C )后,应进行标定。 A.200次 B.一个月后 C.100次 D.三个月后 21.当水泥跳桌在( A )内未使用,在用于试验前,应空跳一个周期。 A.24h B.48h C.24h D.48h 22. 水泥凝结时间的待测试件应放置的养护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为( C )。 A.20±2℃,≥90% B.20±1℃,≥95% C.20±1℃,≥90% D.20±2℃,≥95% 23. 水泥细度的筛余值小于或等于 5.0%,而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 D )时,应再做一次试验。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matlab

%本程序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力 %采用KN.M单位 %运行本程序之前请运行CYGD1.M和CYGD2.M求解框架水平侧移刚度%本程序未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只能用于平面框架计算。求解所有振型。%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按高规3.3.8选取 %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按高规3.3.10计算 clear %清理WORKSPACE k0=[263770 %各层框架侧移刚度 263770 263770 263770 123582]; m0=[1.904 %各层质量,重力荷载代表值/g 2.677 2.677 2.677 2.677]*1.0e 3./9.8; n1= 0.21712; %单榀框架地震力分配系数 Tg=0.35; %特征周期(按规范选取) s=0.05; %阻尼比(按规范选取) r=0.9; %衰减系数(按规范选取)

y1=0.02; %阻尼比调整系数1(按规范选取) y2=1; %阻尼比调整系数2(按规范选取) amax=0.08; %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按规范选取) zjxu=0.7 %周期折减系数(按规范选取) cn=length(m0) %计算楼层数 l=diag(ones(cn)); m=diag(m0); %计算质量矩阵 ik=matrixju(k0,cn); %计算刚度矩阵 [x,d]=eig(ik,m)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d=diag(sqrt(d)) %求解结构圆频率 T=zjxu*2*pi./d %求解结构特征周期并作折减,折减系数0.7 for i=1:cn; [dl(i),j]=min(d); xgd(:,i)=x(:,j); d(j)=max(d)+1; end w=dl; %输出结构自振频率 x=xgd; for j=1:cn; %求解结构振型参与系数和各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x x(:,j)=x(:,j)/x(cn,j); zhcan(j)=(x(:,j))'*m*l/((x(:,j))'*m*x(:,j));

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化学反应过程 简答填空名词解释 1.任何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都可以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 的后处理三个组成部分,而化学反应过程是整个化工生产的核心。 2.工业反应器中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物理过程是:1,由物料的不均匀混合 和停留时间不同引起的传质过程;2,由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产生的传热过程; 3,多相催化反应中在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与传热过程。 3.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分类:1.按反应系统设计的相态分类分为:○1均相反应, 包括气相均相反应和液相均相反应;○2非均相反应,包括气-固相、气-液相、液-固相、气-液-固相反应。2.按操作方式分类分为: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3.按反应器型式来分类分为:管式反应器,槽式反应器和塔式反应器。4.按传热条件分为:等温反应器,绝热反应器和非等温绝热反应器。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数学模型法。 4.反应速率:单位反应体系内反应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5.反应动力学方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之间的关系式。 6.半衰期:反应转化率从0变成50%所需时间称为该反应的半衰期。 7.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有:积分法、微分法、最小方差分析法。 8.反应器开发的三个任务:○1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 式;○2结合动力学和反应器两方面特性来确定操作方式和优化操作条件;○3根据给定的产量对反应装置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并进行评价。 9.反应器设计计算所涉及的基础方程式就是动力学方程式、物料衡算方程式和热 量衡算方程式。

--临床免疫学凝集反应

第五章凝集反应 本章考点 1.概述 2.直接凝集反应 3.间接凝集反应 第一节概述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两个阶段: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②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试验是一个定性的检测方法,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阴性或阳性;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抗体作一系列稀释,与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作为其效价或滴度。由于凝集反应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其原理是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直接凝集反应。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从方法上来讲,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法凝集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短时间便能观察结果,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0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递度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保温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可以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原调查研究。例如Widal反应、Well-Felix反应、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分为4类:①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②反向间接凝集反应;③间接凝集抑制反应;④协同凝集反应。

试验考试试题(一)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钢筋拉伸试验一般应为(D )温度条件下进行,有争议或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条件,试验温度应为23±5℃温度条件下进行 A、20±2℃ B、23±2℃ C、0~35℃ D、10~35℃ 2、钢材力学性能试验,比例试样是原始标距与钢筋横截面积有(A )关系的试样。 A、5.65√S0 B、5√S0 C、10√S0 D、5d 3、金属材料拉力试验一般经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A)阶段。屈服强度又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取值按(E) A、颈缩阶段 B、断裂阶段 C、脆性断裂 D、上屈服 E、下屈服 F、延性断裂 G、比例极限 4、钢筋试验机的测力系统按照GB/T16825.1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为( A )年,其不确定度应为1级或优于1级 A、1 B、0.5 C、2 D、长期 5、钢筋试验按GB228.1-2010标准试验,强度性能数值修约至(C ) A、5MPa B、10MPa C、1MPa D、0.1MPa 6、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试样称量重量精确至(B ) A、10g B、1% C、1G D、1g 7、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受力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屈服

强度特征值的比值不大于( A ),实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值的比值不小于(C ) A、1.30 B、1.20 C、1.25 D、1.10 8、依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HRB400E 6mm搭接单面焊,其中有两根延性断裂抗拉强度620MPa,,一根脆性断裂抗拉强度540MPa,结果判定( D ) A、合格 B、不合格,需双倍复检 C、不合格 D、无法判定 9、钢筋经冷拉后,屈服强度( A )、塑性和韧性() A、升高、降低 B、降低、降低升高、升高D、降低、降低 10、钢筋机械连接HRB400E 20mm,抗拉强度和断裂性质为1、595MPa,断裂位置距接头25mm;2、540MPa,断裂位置距接头125mm;3、500MPa,断裂位置距接头0mm,其性能等级评为(C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11、最能揭示钢材内在质量的性能是( C ) A、拉伸性能 B、抗冲击性能 C、冷弯性能 12、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时,钢筋原始横截面面积S0的有效数字最少保留( D )位有效数字。 A、5 B、2 C、3 D、4 13、冷轧带肋钢筋CRB550力学性能试验,拉伸数量(C)根,冷弯数量()根。 A、1,1 B、2,1 C、1,2 D、2,2 14、Q235δ=6钢板取样,试样宽度最大为(D )mm。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位移例题3.2.2

3.2.2(忽略剪重比验算) 解:(1)由∑∑===n i ji i n i ji i m m 121φφγ 得: 363.1024.33027.45118667.027334.027118667.027334.0272221==?+?+??+?+?= γ 428.0988.41991.17118)666.0(27)667.0(27118)666.0(27)667.0(272 222-=-=?+-?+-??+-?+-?=γ 063.0817.702568.44118)035.3(27)019.4(27118)035.3(27)019.4(272223==?+-?+??+-?+?= γ (2)查表3-2,3-3得35.0=g T ,16.0max =α,则 123.016.0467.035.09.0max 9.011=???? ??=???? ??=ααT T g 16.0max 2==αα

16.0max 3==αα (3)由ji j j i ji G F φγα=得 第一振型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F 16.148334.0363.1123.08.927011=????= kN F 88.295667.0363.1123.08.927012=????= kN F 73.2951363.1123.08.918013=????= 第二振型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F 86.120)667.0()428.0(16.08.927021=-?-???= kN F 68.120)666.0()428.0(16.08.927022=-?-???= kN F 80.1201)428.0(16.08.918023-=?-???= 第三振型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F 19.107019.4063.016.08.927031=????= kN F 95.80)035.3(063.016.08.927032-=-????= kN F 78.171063.016.08.918033=????= (4)由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剪力为: kN F F F V 77.73973.29588.29516.14813121111=++=++= kN F F F V 74.12080.12068.12086.12023222121=-+=++= kN F F F V 02.4478.1795.8019.10733323131=+-=++= (5)振型组合求最大底部剪力: kN V V j j 85.75002.4474.12077.73922231211=++==∑= (6)由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结构顶层位移为: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1’×50) 1. 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干燥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的侵入。 2.减压过滤的优点有:(1) 过滤和洗涤速度快;(2) 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3)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3. 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分离净,不应见到有水层。 4.减压蒸馏装置通常由克氏蒸馏烧瓶;冷凝管;两尾或多尾真空接引管;接受器;水银压力计;温度计;毛细管(副弹簧夹);干燥塔;缓冲瓶;减压泵。等组成。 5. 减压蒸馏时,往往使用一毛细管插入蒸馏烧瓶底部,它能冒出气泡,成为液体的沸腾中心,同时又起到搅拌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6.减压蒸馏操作中使用磨口仪器,应该将磨口部位仔细涂油;操作时必须先调好压力后才能进行加热蒸馏,不允许边调整压力边加热;在蒸馏结束以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再使系统与大气相同,然后才能停泵。 7.在减压蒸馏装置中,氢氧化钠塔用来吸收酸性气体和水,活性炭塔和块状石蜡用来吸收有机气体,氯化钙塔用来吸收水。 8.减压蒸馏操作前,需估计在一定压力下蒸馏物的沸点,或在一定温度下蒸馏所需要的真空度。 9.减压蒸馏前,应该将混合物中的低沸点的物质在常压下首先蒸馏除去,防止大量有机蒸汽进入吸收塔,甚至进入泵油,降低油泵的效率。 10.蒸馏烧瓶的选择以液体体积占烧瓶容积的1/3-2/3 为标准,当被蒸馏物的沸点低于80℃时,用水浴加热,沸点在80-200℃时用油浴加热,不能用电热套直接加热。 11.安装减压蒸馏装置仪器顺序一般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要准确端正,横看成面,竖看成线。 12.写四种破乳化的方法长时间静置、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用滤纸过滤、加乙醚、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加乙醇、离心分离、超声波、加无机盐及减压(任意四个就可以了) 二、单选(1’×10) 1. 当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或焦油状物质,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时,可以采用(C)将难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进行分离。 A.回流 B.分馏 C.水蒸气蒸馏 D.减压蒸馏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C)。 A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上口放出。 D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3. 使用和保养分液漏斗做法错误的是(D)。 A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B使用前,旋塞应涂少量凡士林或油脂,并检查各磨口是否严密。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结构设计系列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苏义

前言 我国规范对于常规结构设计有两个方法: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其中,底部剪力法视多质点体系为等效单质点体系,且其地震作用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当结构层数较高或体系较复杂时,其计算假再用,因部剪时,其计算假定不再适用,因此规范规定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因此,一般结构均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步骤: 通过体系的模态分析,求出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通过体系的模态分析求出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向量、参与系数等等;然后把每个振型看作单自由度体系,求出其在规定反应谱的地震加速度作用下产生的地震效应;最后把所有振型的地震效应式进行叠,得到体系震应应按一定方式进行叠加,就会得到体系地震效应的解。 注意 注意: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适用于弹性分析,对于弹塑性体系,由于力与位移不再具有对应关系,性体系,由于力与位移不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该法不再适用。

目录 一模态分析二 反应谱分析 三 振型组合方法 四 方向组合方法

一、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也被称作振型叠加法动力分析,是线性体系地震分析中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它最主要的 优势在于其计算一组正交向量之后,可以将大型 整体平衡方程组缩减为相对数量较少的解耦二阶平解阶微分方程,这样就明显减少了用于数值求解这些 方程的计算时间。模态分析为结构相关静力分析 提供相关结构性能,包括结构静力地震作用分析 和静力风荷载分析。 模态分析是其它动力分析的基础,包括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

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环09030904反应工程复习大纲 一. 填空题 1.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为前提是▁▁▁▁。(反应体积恒定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义,恒容) 2.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半间歇操作)(理解连续与间歇) 3. 对于反应,则_______。()(考点:反应物和产物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4化学反应速率式为,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则=_______。()(以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与分压速率常数的换算关系) 5在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中,如果有一个基元反应的速率较之其他基元反应慢得多,该步骤的反应速率即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其他基元反应可视为处于_______。(拟平衡态) (考点:理解拟平衡态、速率控制步骤的定义,用于推导非基元反应动力学) 6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选择性应_______。(提高温度)(考点:主反应活化能大于副反应活化能,升温提高选择性,反之则反,还应注意主反应级数高于副反应级数时应采用高浓度操作,对应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加料方式或什么类型的反应器?) 7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的收率,应 ______。(降低)(考点:提高连串反应选择性的途径,还包括间歇反应釜中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连续反应器的体积(OR空时OR停留时间)问题) 8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是靠_______结合的,而化学吸附是靠_______结合的。物理吸附的吸附热要_______化学吸附热,物理吸附是_______分子层吸附,而化学吸附是_______分子层吸附(范德华力、化学键力、小于、多、单)(考点:比较物理和化学吸附的区别,包括结合力)吸附层数,吸附热等区别) 9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时,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气体饱和吸附量与吸附压力(或吸附物质在相中浓度)的关系式称为_______。(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式的定义,注意是饱和吸附量) 10.在轴扩散模型中,彼克莱准数_______,()Pe很大时,即扩散系数相对非常小,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形态接近______。(平推流或活塞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 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控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应控制半滴加入, 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 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 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 2,若以此 NaOH 溶液滴定H 3 PO 4 至第二个计量点 , 则H 3 PO 4 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 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2018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2018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1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铁架台1个(带铁夹) 平面镜1块(10cm×10cm)玻璃板1块(30cm ×20cm)白纸1张(B5打印纸) 直尺(20cm)纸夹2个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块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2 在白纸上画出中线(法线),并在白纸上任意画三条射向入射点的线作为入射光线,把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用铁架台固定玻璃板,竖放在平面镜上。 3 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经反射标出反射光的位置。 4 改变光束入射方向,按步骤3再做两次。 5 取下白纸,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α和反射角γ,记入表格。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入射角α反射角γ 1 2 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 试题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1块(20cm×25cm×3mm) 火柴或火机白纸1张(8开)纸夹2个或铁架台1个(带铁夹) 完全相同的蜡烛2支刻度尺1把(30cm) 直角三角板1块小烧杯1个 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将8开白纸对折成两个16开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固定好的玻璃板竖立在对折线上。 2 把一段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像,拿另一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对应位置画出标记。 3 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2。 4 熄灭蜡烛,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2017年试验(实验)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试验(实验)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1.(B )按碳量多少,又分为低碳钢钢筋(含碳量低于0.25%,如I级钢筋),中碳钢钢筋(含碳量0.25%~0.7%,如IV级钢筋),高碳钢钢筋(含碳量0.70%~1.4%,如碳素钢丝) A.合金钢 B.碳素钢钢筋 C.普通钢筋 D.碳素钢丝 52.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多少,对钢筋(B )和可焊性的影响极大。一般建筑用钢筋在正常情况下不作化学成分的检验。 A.弹性 B.机械性能 C.化学性能 D.塑性 53.钢材按照(C)一般可分为软钢和硬钢。这是根据它们是否存在屈服点划分的,由于硬钢无明显屈服点,塑性较软钢差,所以其控制应力系数较软钢低。 A.可焊性 B.化学性能 C.机械性能 D.熔点 54.软钢(热轧钢筋)有明显的屈服点,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较大的变形,即伸长率),属(C)破坏。 A.硬性 B.脆性 C.塑性 D.刚性 55.钢材之所以存在屈服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软钢和硬钢两种钢是铁(Fe)中( A )含量不同所导致。 A.碳 B.硫 C.磷 D.锰 E.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56.光圆钢筋是指横载面为圆形,且表面为光滑的钢筋混凝土配筋用钢材,此类钢筋属Ⅰ级钢筋,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C)。 A.6mm~18mm B.8mm~18mm C.8mm~20mm D.6mm~20mm 57.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B)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A.一道 B.两道 C.三道 D.四道 58.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B)。 A.4% B.5% C.8% D.10% 59.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C)倍。 A.3 B.4 C.5 D.6 60.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B)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A.45° B.90° C.135° D.180° 61.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A)。 A.间距 B.高度 C.位置 D.尺寸 62.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C),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焊接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A.闪光对焊 B.气压焊 C.点焊 D.电渣压力焊 63.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B)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知识讲解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 适用条件 (1)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此为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 (2)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刚重比 刚重比是指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 刚重比=Di*Hi/Gi 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Hi-第i楼层层高

Gi-第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 刚重比与结构的侧移刚度成正比关系;周期比的调整将导致结构侧移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刚重比。因此调整周期比时应注意,当某主轴方向的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刚度的方法;当某主轴方向刚重比大于规范限值较多时,可采用削弱刚度的方法。同样,对刚重比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周期比。特别是当结构的周期比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见高规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长细比 长细比=计算长度/回转半径。 所以很显然,减小计算长度或者加大回转半径即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长度并非实际长度,而是实际长度乘以长度系数,长度系数则与柱子两端的约束刚度有关。说白了就是

有机实验考试试题——面试与操作

一、有机实验考试试题——面试与操作 1、有人说,某液体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沸点,可以肯定是纯的有机物。对吗?为什么?请设计将工业酒 精纯化为无水酒精的实验方法。 2、有一种二组份的液体,但对其进行常压蒸馏时,发现沸点一直缓慢上升,为什么?用常压蒸馏的方 法,可否将其分为两个纯净组分?为什么? 3、在常压蒸馏中,如何选择容器、温度计、冷凝器?蒸馏10ml液体时,(B.P.78℃),有人用500ml 烧瓶,用刻度为0-300℃温度计,是否合适,为什么? 4、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文献上记载的某物的沸点温度是否就是你作实验 时的沸点温度?为什么?用常量法测未知物的沸点,已知未知物的沸点在80℃以下。 5、什么叫蒸馏?蒸馏时为什么要加沸石?如果蒸馏忘了加沸石,能否立即将将沸石加入到沸腾的蒸馏 烧瓶中?为什么?安装一套蒸馏装置并指出仪器的名称。 6、现有两瓶无色纯液体试剂A和B,已知它们的沸点均为80。1℃,①可用哪些方法证明他们是否为 同一种化合物?其原理是什么?②按你所选定的方法操作,并指出所用仪器的名称及作用。 7、什么叫分馏?分馏与蒸馏的原理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液体混合物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请绘画 出分馏装置图,并指出各部分仪器的名称与作用。 8、在蒸馏和分馏中,如何正确选择热浴?加热时,其热浴温度控制在什么水平?太高或太低会造成什 么后果?为了除去一产物中的溶剂(B.P34℃),应用什么热浴?如何操作? 9、什么是过热现象?如何防止过热现象产生?有人在蒸馏及分馏操作中,忘了加沸石等助沸物,应如 何补救? 10、测熔点时,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测定的准确性?在什么情况下加热可以快一些?在什么情 况下要慢一些?请测出A、B的熔点。 11、何为熔点?测定晶体物质的熔点有何意义?试测出A、B两种物质各自的熔点。 12、有人在测熔点时,使用第一次测熔点时已经融化了的有机物来作第二测定,试图以此来验证第一次 测定的准确性,请问能否这样做,为什么?测A、B两物的熔点。 13、现有两瓶无色固体物质A与B,已知它们的熔点均为133℃,①它们为同一种物质吗?②用什么方 法证明?③按你选择的方法操作。④操作中应注意什么?⑤鉴定有机物纯度的方法有哪些?14、什么叫萃取,其原理是什么?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在分液漏斗中,请问比重大的在哪一层?下一层的 液体从哪里放出来?留在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又从何去放入另一容器中?请你模拟用乙醚从醋酸水溶液中萃取醋酸的操作。 15、请你设计和操作萃取实验,并回答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6、有一白色不纯的固体有机化合物,已知其熔点为179℃,在160℃时的蒸气压218.8mmHg:①用什 么方法可得纯化合物?②叙述其原理。③进行操作。④在操作中注意些什么? 17、有A、B两种固态物质相互混杂,已知两种物质的熔点相似,但A在20 mmHg时蒸汽压大,而B 则很小,①画出分离A、B的实验装置图;②操作;③说明其工作原理;④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8、有A、B、C三种固相物相混,它们在不太高的温度下,蒸气压大于20mmHg。A易溶于乙醚,B 易溶于苯。①采用什么方法分离A、B、C;②简述实验过程;③模拟操作实验。

免疫试验一

实验一凝集反应 一、概述 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细胞抗原或包被有抗原的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的反应。 凝集反应分为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反应等不同类型。 凝集试验利用各种凝集反应来检测抗原或抗体,是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中的一个大类, 二、常用术语 1、致敏载体:在间接凝集反应中预先包被可溶性抗原和抗体的载体称为致敏载体。 2、效价:通常以反应强度“++”的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试验效价,可反映待检抗体(或抗原)的含量,也称为滴度。 三、ABO血型鉴定试验(直接凝集反应) 1. 原理:直接凝集反应是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的反应。ABO血型鉴定试验利用直接凝集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B 抗原,进而判断血型。ABO血型鉴定试验中,红细胞是颗粒性抗原,抗A、抗B是其相应抗体。若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和抗A抗体会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若有B抗原,和抗B 抗体会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将受检血液分别与抗A或抗B混匀,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块判断红细胞表面是否有A抗原或B抗原,进而推断血型,若有A抗原无B抗原是A型血,若有B抗原无A抗原是B型血,若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是AB型血,若无A或B抗原是O 型血。 2. 方法:消毒取耳垂或指尖血制备红细胞悬液→于白瓷板的两个孔内各加1滴抗A或1滴抗B→各加1滴红细胞悬液于抗A或抗B,混匀→5~10分钟后观察红细胞是否出现凝集→根据凝集情况判断血型。 3. 结果判断: 四、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间接凝集反应) 1. 原理:将可溶性抗原(蛋白质或多糖等)预先吸附于载体(细胞、细菌、乳胶颗粒等),相当于细胞或细菌性颗粒性抗原,再与相应抗体结合,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块,称为间接凝集反应,此反应为正向间接凝集反应。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试验利用(正向)间接凝集反应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可出现含量较高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类风湿因子水平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人类自身变性IgG是其相对应抗原。预先将人IgG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而成为致敏红细胞(致敏载体),用来检测类风湿因子,若患者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将和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 2. 方法:。 V型微量反应板1至8孔倍比稀释法加入病人血清(病人血清预先1:10稀释);同时设

2018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化学试题A 中考准考证号码 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码 姓名 学校 题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大试管(配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橡胶管)、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镊子、集气瓶、玻璃片、烧杯、短蜡烛(带铁片架)、火柴、抹布、试管刷、固体废弃缸、废液缸 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1:3)、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按右图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向试管里倒入2-3 mL 澄清的石灰水,备用。 3、在大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石灰石,然后加入10-15mL 的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 ;将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里,观察现 象: ,反应方程式: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过一会儿,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 ,说明 。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的集气瓶。 5、点燃铁片架上的短蜡烛,放入烧杯里。拿起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往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 (试验完毕,清洁整理材料用具、试验台) 化学试题B 中考准考证号码 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码 姓名 学校 题目: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2支、试管架、砂纸、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镊子、胶头滴管(配小烧杯)、试管刷、抹布、回收固体烧杯、废液缸 铝片、铜片、铁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1、用砂纸打磨铝片和铜片,观察颜色:铝片 ,铜片 。 2、用打磨后的铝片和铜片相互刻画,得出铜片的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 )铝片。 3、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铜片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现象为 。 4、用镊子将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倒入约3mL 稀盐酸,观察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约2-3mL ,再向其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后的铁丝,观察现象。该实验说明铁的活泼性比铜 。 (试验完毕,清洁整理材料用具、试验台)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以考虑多阶振型互相耦合的作用,尤其是扭转振型的耦联,如果只是单阶振型,则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底部剪力法一般用在低层的、简单的、规则的、对称的结构中,如砌体结构住宅楼或者多层框架(新规范要求加上楼梯就又麻烦了)之类。 此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出来的地震剪力都是绝对值,没有方向,在这一点上,底部剪力法算出不同方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剪力的方向,比较有物理意义。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也称规范法,适用于大量的工程计算,该法有侧刚及总刚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对应侧刚模型及总刚模型,其主要区别是侧刚模型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简化刚度矩阵模型。总刚模型是采用弹性楼板假定的真实结构模型转化成的刚度矩阵模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先计算结构的自振振型,选取若干个振型分别计算各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将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于结构上,求其结构内力,最后将各振型的内力进行组合,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规范”反应谱,先求得各振型的对应的“最大”地震力,组合后得到结构的组合地震作用。这里面有一个求“广义特征值”而得出结构前几阶振型和频率的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程序按力学和数学的法则进行繁多的中间计算,而不输出中间资料,仅将结果值告知设计人。 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拟静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 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 一种用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它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对象上,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度的确定问题。该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载的动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但是,拟静力法的优点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与全面考虑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工作量很小、参数易于确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易于设计工程师所接受。但是,应该严格限定拟静力法的使用范围:它不能用于地震时土体刚度有明显降低或者产生液化的场合,而且只适用于设计加速度较小、动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结构抗震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