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热几传质学答案

传热几传质学答案

传热几传质学答案
传热几传质学答案

第八章 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2.当铸件在砂型中冷却凝固时,由于铸件收缩导致铸件表面与砂型间产生气隙,气隙中的空气是停滞的,试问通过气隙有哪几种基本的热量传递方式?

答:热传导、辐射。

注:无对流换热

3.在你所了解的导热现象中,试列举一维、多维温度场实例。

答:工程上许多的导热现象,可以归结为温度仅沿一个方向变化,而且与时间无关的一维稳态导热现象。

例,大平板、长圆筒和球壁。此外还有半无限大物体,如铸造时砂型的受热升温(砂型外侧未被升温波及)

多维温度场:有限长度的圆柱体、平行六面体等,如钢锭加热,焊接厚平板时热源传热过程。

4.假设在两小时内,通过152mm ×152mm ×13mm (厚度)实验板传导的热量为 837J ,实验板两个平面的温度分别为19℃和26℃,求实验板热导率。

解:由傅里叶定律可知两小时内通过面积为152×152mm 2的平面的热量为

873=-3600210

1326191015210152333???-?

????---λ 得 C m W 03/1034.9*?=-λ 第九章 导 热

1. 对正在凝固的铸件来说,其凝固成固体部分的两侧分别为砂型(无气隙)及固液分界面,试列出两侧的边界条件。

解:有砂型的一侧热流密度为

常数,故为第二类边界条件,

即τ>0时),,,(n

t z y x q T =??λ 固液界面处的边界温度为常数, 故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即

τ>0时Τw =f(τ)

注:实际铸件凝固时有气隙形成,边界条件复杂,常采用第

三类边界条件

3. 用一平底锅烧开水,锅底已有厚度为3mm 的水垢,其热导

率λ为1W/(m · ℃)。已知与水相接触的水垢层表面温度为111 ℃。通过锅底的热流密度q 为42400W/m 2,试求金属锅底的最高温度。

解:热量从金属锅底通过水垢向水传导的过程可看成单层壁导热,由公式(9-11)知 =?T -=-121t t t 111℃, 得 1t =238.2℃

4. 有一厚度为20mm 的平面墙,其热导率λ为1.3W/(m·℃)。为使墙的每平方米热损失不超过1500W ,在外侧表面覆盖了一层λ为0.1 W/(m·℃)的隔热材料,已知复合壁两侧表面温 度分布750 ℃和55 ℃,试确定隔热层的厚度。

解:由多层壁平板导热热流密度计算公式(9-14)知每平方米墙的热损失为

得mm 8.442≥δ

6. 冲天炉热风管道的内/外直径分别为160mm 和170mm ,管外覆盖厚度为80mm 的石棉隔热层,管壁和石棉的热导率分别为λ1=58.2W/(m ℃),λ2=0.116W/(m ℃)。已知管道内表面温度为240 ℃ ,石棉层表面温度为40 ℃ ,求每米长管道的热损失。

解:由多层壁圆管道导热热流量公式(9-22)知

C T o

2401=,2.58,33.0,17.0,16.0,40132103=====λm d m d m d C T 116.02=λ 所以每米长管道的热损失为m w l l d d l d d l T T l n n n n /6.219718.5001.020014.32116.017.033.02.5816.017.0)40240(14.32)(22

2311231=+??=+-??=+-=λλπφ

7.解:

查表,00019.01.2-+=t λ已知C C C t m mm 000975)3001650(2

1,37.0370=+===-δ 8. 外径为100mm 的蒸汽管道覆盖隔热层采有密度为20Kg/m 3的超细玻璃棉毡,已知蒸汽管外壁温度为400℃,要求隔热层外壁温度不超过50℃,而每米长管道散热量小于163W ,试确定隔热层的厚度。 解:已知.163,50,1.0,400211w L C t m d C t o o <≤==θ

查附录C 知超细玻璃棉毡热导率

由圆筒壁热流量计算公式(9-20)知:

得 314.02=d

而=2d δ21+d 得出 m d d 107.0)1.0314.0(21)(2112=-=-=

δ 9.

解:UI m mm w 0375.05.372

75150,845.1123.015==-==?==δφ 10. 在如图9-5所示的三层平壁的稳态导热中,已测的t 1,t 2,t 3及t 4分别为600℃,500℃,200℃及100℃,试求各层热阻的比例

解:根据热阻定义可知

,q

T R t ?==λδ而稳态导热时各层热流量相同,由此可得各层热阻之比为 =100:300:100

=1:3:1

11.题略

解:(参考例9-6)4579.03600*120*10*69.025

.026≈==-at x

N

查表46622.0)(=N erf ,代入式得)()(0N erf T T T T w w -+=

[]46622.0*)1037293(1037-+=k 3.709≈k

12.液态纯铝和纯铜分别在熔点(铝660℃,铜1083℃)浇铸入同样材料构成的两个砂型中,砂型的密实度也相同。试问两个砂型的蓄热系数哪个大?为什么?

答:此题为讨论题,砂型的蓄热系数反映的是材料的蓄热能力,综合反映材料蓄热和导热能力的物理量,取决于材料的热物性ρλc b =。

两个砂型材料相同,它们的热导率λ和比热容c 及紧实度都相同,故两个砂型的蓄热系数一样大。

注:铸型的蓄热系数与所选造型材料的性质、型砂成分的配比、砂型的紧实度及冷铁等因素有关!

考虑温度影响时,浇注纯铜时由于温度较纯铝的高,砂型的热导率会增大,比热和密度基本不变,从而使得砂型蓄热系数会有所增大

13.试求高0.3m ,宽0.6m 且很长的矩形截面铜柱体放入加热炉内一小时后的中心温度。已知:铜柱体的初始温度为20℃,炉温1020℃,表面传热系数a=232.6W/(m 2·℃),λ=34.9W/(m·℃),c=0.198KJ/(Kg·℃),ρ=780Kg/m 3。

解:此题为二维非稳态导热问题,参考例9.8 ,可看成

两块无限大平板导热求解,铜柱中心温度最低,以其为

原点,以两块平板法线方向为坐标轴,分别为x ,y 轴。

则有:

热扩散率5310*26.27800*10*198.09.34-≈==

ρλc a ㎡/s

查9-14得,45.0)(0=x m θθ,08.0)(0

=y m θθ 钢镜中心的过余温度准则为036.008.0*45.0)()()(0

00===y m x m m θθθθθθ 中心温度为f m T T +=0036.0θ=0.036*(293-1293)+1293

=1257k=984℃

15.一含碳量W c ≈0.5%的曲轴,加热到600℃后置于20℃的空气中回火。曲轴的质量为7.84Kg ,表面积为870cm 2,比热容为418.7J/(Kg·℃),密度为7840Kg/m 3,热导率为42W/(m·℃),冷却过程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取为29.1W/(m 2·℃),问曲轴中心冷却到30℃所经历的时间。(原题有误)

解:当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时,固体内部的温度趋于一致,近似认为固体内部的温度t 仅是时间τ的一元函数而与空间坐标无关,这种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方法称为集总参数法。

通常,当毕奥数Bi<0.1M 时,采用集总参数法求解温度响应误差不大。对于无限大平板M=1,无限长圆柱M=1/2,球体M=1/3。特性尺度为δ=V/F 。

经上述验算本题可以采用此方法计算温度随时间的依变关系。参阅杨世铭编《传热学》第二版,P105-106,公式(3-29)

其中F 为表面积, α为传热系数, τ 为时间,t f 为流体温度, V 为体积。代入数据得:

ρ

λc b =

τ7.418*84.710*870*1.294

206002030--=--e ?τ410*712.7581--=e ?τ410*712.758

1ln --=?5265=τs 第十章 对流换热

1. 某窖炉侧墙高3m ,总长12m ,炉墙外壁温t w =170℃。已知周围空气温度t f =30℃,试求此侧墙的自然对流散热量(热流量)(注:原答案计算结果有误,已改正。) 解:定性温度1002

301702t t t f w =+=+=)()(℃ 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物理参数:.w.m 1021.3-12-?=λ℃1- ,

1261013.23--?=s m v ,688.0=r P

特征尺寸为墙高 h=3m .则:

故 为 湍 流。

查表10-2,得 10.0c = , 3

1n = 2. 一根L/d=10的金属柱体,从加热炉中取出置于静止的空气中冷却。试问:从加速冷却的目的出发,柱体应水平还是竖直放置(辐射散热相同)?试估算开始冷却的瞬间两种情况下自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之比(均为层流)

解:在开始冷却的瞬间,可以设初始温度为壁温,因而两种情形下壁面温度相同。水平放置时,特征尺寸为柱体外径;竖直放置时,特征尺寸为圆柱长度,L>d 。近似地采用稳态工况下获得的准则式来比较两种情况下自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则有:

(1) 水平放置. 23231r r g Tv Td g Tl P G ?=?=)(, n r r P G c Nu 111)(= , 4

153

.01==n c (2) 竖直放置. 23232)(Tv TL g Tv Tl g P G r r ?=?=,n r r P G c Nu 222)(=, 4

159

.02==n c 由此可知:对给定情形,水平放置时冷却比较快。所以为了加速冷却,圆柱体应水平放置。

3. 一热工件的热面朝上向空气散热。工件长500mm ,宽200mm ,工件表面温度220℃,室温20℃,试求工件热面自然对流的表面传热系数(对原答案计算结果做了修改) 解:定性温度 1202

202202=+=+=f

w t t t ℃ 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物理参数:

112.1034.3---??=C m w λ ,,.1045.25126--?=s m v 686.0=r P

特征尺寸, m mm L 35.03502

200500==+= 热面朝上:,1010267.2686.0)

120273()1045.25(35.0)20220(81.968262

23>?=?+???-?=?=-r r r P T v TL g P G 故为湍流。

查表得 15.0=c , 31=λ

4. 上题中若工件热面朝下散热,试求工件热面自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

解:热面朝下: 1151010<

5. 有一热风炉外径D=7m ,高H=42m ,当其外表面温度为200℃,与环境温度之差为40℃,求自然对流散热量(原答案缺少最后一步,已添加)

解:定性温度 C t ?=-+=1802

)40200(200 定性温度下空气的物性参数为:

112.1078.3---??=C m w λ, ,.1049.32126--?=s m v 0681=r P

依题应为垂直安装,则特征尺寸为H = 42 m.

13263

231014.4681.0)

273180()1049.32(424081.9?=?+????=??=-r r r P T v TH g P G , 为湍流. 查表得 1.0=c 3

1=n 自然对流散热量为 W T T A Q f w 510145.1404271.3)(?=????=-=πα

7.

在外掠平板换热问题中,试计算25℃的空气及水达到临界雷诺数各自所需的板长,取流速v=1m/s 计算,平板表面温度100℃(原答案计算有误,已修改) 解:定性温度为C t t f

w m ?=+=+=5.622

251002t (1).对于空气查附录计算得

(2). 对于水则有 :

8.

在稳态工作条件下,20℃的空气以10m/s 的速度横掠外径为50mm ,管长为3m 的圆管后,温度增至40℃。已知横管内匀布电热器消耗的功率为1560W ,试求横管外侧壁温(原答案定性温度计算有误,已修改)

解: 采用试算法

假设管外侧壁温为60℃,则定性温度为 C t t t f w ?=+=+=402)2060(2)(

查表得 112..1076.2---??=C m w m λ 1261096.16--?=s m v m 699.0P =r 4631095.21096.16105010Re ?=???==--v Vd 40000Re 4000<<,∴ 618

.0171.0==n c )(f w T T A -=αφ 即:

与假设不符,故重新假设,设壁温为C ?80.则定性温度 C t t t f w m ?=+=-=502

)2080(2)

(

查表得 112..1083.2---??=C m w m λ 126.1095.17--?=s m v m , 698.0=r P 4631079.21095.17105010Re ?=???==--v Vd , 40000Re 4000<<,∴ 618

.0171.0==n c )(f w T T A -=αφ,即:C T T w w ?=?-?????=-80.79)20(3105014.338.5515603

与假设温度误差小于5%,是可取的。即壁面温度为79.80℃.

10.

压力为1.013*105Pa 的空气在内径为76mm 的直管内强制流动,入口温度为65℃,入口体积流量为0.022m 3/s ,管壁平均温度为180℃,试问将空气加热到115℃所需管长为多少? 解:强制对流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流体平均温度C T f 0902

11565=+=

,查查附录F 得 4462101067.11010.22038.014.3022.0076.0>?=????===∴-f v f ef v A q d

v vd R 为旺盛湍流。 由于流体温差较大应考虑不均匀物性的影响,应采用实验准则式(10-23或24)计算Nu f

即 3.25,618.0,1800===w rw w P C T η610-?S P a .

=56.397

质量流量s Kg q q v m /0214.0972.0022.0.=?==ρ

散热量 J T T C q Q p m 63.1079)65115(10009.10214.0)(.312=-???=-= 因为6016.28076

.014.2?==d l ,所以需要进行入口段修正。 入口段修正系数为1.114.2076.01L d 176.07.01=??? ??+=??

? ??+=ε

所需管长: 11. 解:4.08.0r 0023.0,N 701.0P 42.5P 30r e uf u r f P R N l C t =====λα,,时,空水

12.管内强制对流湍流时的换热,若Re 相同,在t f =30℃条件下水的表面传热系数比空气的高多少倍?

解:定性温度30=f t ℃

查附录D 得到: 42.5=水

f r P C m w 。水12.108.61--?=λ 查附录F 得到: 701.0=空气rf P C m w 。

空气12.1067.2--?=λ 为湍流,故f Re 相同 在该条件下,水的表面传热系数比空气高52.46倍。

第十一章 辐射换热

1. 100W 灯泡中钨丝温度为2800K ,发射率为0.30。(1)若96%的热量依靠辐射方式

散出,试计算钨丝所需要最小面积;(2)计算钨丝单色辐射率最大时的波长

解:(1) 钨丝加热发光, 按黑体辐射发出连续光谱

3.0==εα,()K m W C b ?=2/67.5 将数据代入为:9610028005.67A *0.34

1=??

? ???A 1=9.2*10-5㎡ (2)由维恩位移定律知,单色辐射力的峰值波长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310*8976.2-=T m λm.k ,当T=2800k 时,m λ=1.034*10-6m

3. 一电炉的电功率为1KW ,炉丝温度为847℃,直径为1mm ,电炉的效率(辐射功率与电功率之比)为0.96,炉丝发射率为0.95,试确定炉丝应多长?

解:由黑度得到实际物体辐射力的计算公式知:

4. 试确定图11-28中两种几何结构的角系数X 12

解:①由角系数的分解性得:B B X X X ,1)2(,12,1-=+

由角系数的相对性得:

)1(),2(),2(1),2(A B A B B X X X ++++=≠ 所以A B A B B X X X ),2()1(),2(1),2(++++-=

对于表面B 和(1+A ),X=1.5、Y=1.5、Z=2时,

333.1,1==X Z X Y ,查表得 211.0)1(,=+A B X ,对于表面B 和A ,X=1.5,Y=1.5,Z=1,667.0,1==X

Z X Y , 查表得172.0,=A B X ,所以039.0172.0211.0,)1(,1,=-=-=+A B A B B X X X ,0585.0039.0*23231,,1===

B B X X 。对表面(2+B )和(1+A ),X=1.5,Y=2.5,Z=2,333.1,667.1==X Z X

Y

,查表得15.0)1(),2(=++A B X 。对于表面(2+B),A,X=1.5,Y=2.5,Z=1, 667.0,667.1==X

Z X Y

,查表得115.0),2(=+A B X , 所以035.0115.015.0),2()1(),2(1),2(=-=-=++++A B A B B X X X ,

②由角系数的分解性

1,21,2121

,22,15.15.1X X A A X X ===, A A X X X ,2)1(,21,2-=+,对表面2和A ,X=1.5,Y=1,Z=1,67.0,67.0==X

Z X Y ,查表得23.0,2=A X 。对面2和(1+A ),X=1.5,Y=1,Z=2,33.1,67.0==X

Z X Y ,

查表得27.0)1(,2=+A X ?A A X X X ,2)1(,21,2-=+,代入数据得04.01,2=X ,所以04.01,22,1==X X

5.两块平行放置的大平板的表面发射率均为0.8,温度分别为t 1=527℃和t 2=27℃,板的间距远小于板的宽与高。试计算(1)板1的本身辐射(2)对板1的投入辐射(3)板1的反射辐射(4)板1的有效辐射(5)板2的有效辐射(6)板1与2的辐射换热量

解:由于两板间距极小,可视为两无限大平壁间的辐 射换热,辐射热阻网络如图,包括空间热阻和两个表 面辐射热阻。 ε=α=0.8,辐射换热量计算公式为 (11-29) 其中J 1和J 2为板1和板2的有效辐射,将上式变换后得

故:(1)板1的本身辐射为 24

111/5.1857910080067.58.0m W E E b =??

? ????==ε (2)对板1的投入辐射即为板2的有效辐射 221/4.4253m W J G ==

(3)板1的反射辐射为, ρ1=1- α=0.2 ,

(4)板1的有效辐射为 21/1.19430m W J =

(5)板2的有效辐射为 22/4.4253m W J =

(6)由于板1与2间的辐射换热量为: 22,1/7.15176q m W =

6. 设保温瓶的瓶胆可看作直径为10cm 高为26cm 的圆柱体,夹层抽真空,夹层两内表面发射率都为0.05。试计算沸水刚注入瓶胆后,初始时刻水温的平均下降速率。夹层两壁壁温可近似取为100℃及20℃ 解:111100100111100100111)(2

14241214241121212,1-+??????????? ??-??? ??=-+??????????? ??-??? ??=-+-=ΦεεπεεεεT T DhC T T C A E E A b b b b ,代入数据得42.12,1=Φw ,而T cm t ?=Φ*2,1?V

c cm t T ρ2,12,1Φ=Φ=?,查附录知100 ℃水的物性参数为()3/g 4.958,.g /22.4m K C K KJ C =?=ρ 代入数据得410*72.1-=?t

T ℃/s 7.两块宽度为W ,长度为L 的矩形平板,面对面平行放置组成一个电炉设计中常见的辐射系统,板间间隔为S ,长度L 比W 和S 都大很多,试求板对板的角系数

解:(参照例11-1)作辅助线ac 和bd ,代表两个假想面,与1A 、2A 组成一个封闭腔,根据角系数完整性:bd ab ac ab cd ab X X X ,,,1--=,同时可把图形看成两个由三个表面

组成的封闭腔,w

w b w s ab bc ac ab X ac ab 2222,+-+=-+=?1A 对2A 的角系数w

s w b w w b w s X X cd ab -+=+-+-==2222,2,1221 8. 一电炉内腔如图11-29所示,已知顶面1的温度t1=30℃,侧面2(有阴影线的面)的温度为t2=250℃,其余表面都是重辐射面。试求 1)1和2两个面均为黑体时的辐射换热量;(2)1和2两个面为灰体ε1=0.2,ε2=0.8时的辐射换热量

解:将其余四个面看成一个面从而构成一个由三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

⑴当1、2两个面均为黑体,另一个表面绝热,系统网络

图如下 先求1对2的角系数2,1X : X=4000,Y=5000,Z=3000,75.0,25.1==X

Z X Y ,查表得25.03

*44*5*15.0,15.0212,11,22,1====A A X X X , )1(1)1(1111,222,1112,1X A X A A X R eq -+-==, 代入数据得88.81=eq

R ? 11.0=eq R (eq R 为J 1、J 2之间的当量热阻), 9.477)27330(*10*67.5484

11=+==-T E b b σw/㎡

2.4242)273250(*10*67.548422=+==-T E b b σ w/

㎡ 9.3422011

.02.42429.477212,1-=-=-=Φeq b b R E E w (负号表示热量由2传导1)

(2)当1、2面为灰体,另一表面为绝热面,系统网络图如下

负号表示热量从2面传向1面。

9. 直径为0.4m 的球壳内充满N 2,CO 2,和水蒸气(H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其温度t g =527℃。组成气体的分压力分别为PN 2=1.013*105Pa ,PCO 2=0.608*105Pa ,PH 2O=0.441*105Pa ,试求混合气体的发射率εg

解:2N 为透明体,无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

射程L=0.6,d=0.24m ,m P L P a h ??=??=5

501014592.024.010441.02

混合气体的温度,5270C t g =及L P h 02和L P C 20值查图11-24和11-26得

02H *ε=0.019, 009.020=*C ε

计算参量(P+P 02H )/2=(2.062+0.441)510?/2=1.252510?a P

02h P /(02h P +20C P )=0.441/(0.441+0.608)=0.42

(02h P +20C P )L=(0.441+0.608) 510?25113.024.0=?m P a ??510

分别从图11-25,11-27查得:55.102=H C 018.0=?ε

把以上各式代入公式=q ε02H C 02H *ε+20C *ε-ε?

=1.5502.0018.0009.0019.0=-+?

(完整版)传热学期末考试试题

传热学(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稳态导热中 , 决定物体内温度分布的是 ( B) A. 导温系数 B. 导热系数 C. 传热系数 D. 密度 2. 下列哪个准则数反映了流体物性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C ) A. 雷诺数 B. 雷利数 C. 普朗特数 D. 努谢尔特数 3. 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单位为 ( B)

A. B. C. D. 4. 绝大多数情况下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C ) 自然对流。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比较 5. 对流换热系数为 100 、温度为 20 ℃的空气流经 50 ℃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D ) A. B. C. D. 6. 流体分别在较长的粗管和细管内作强制紊流对流换热,如果流速等条件相同,则( C) A. 粗管和细管的相同 B. 粗管内的大 C. 细管内的大 D. 无法比较 7. 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和顺流的平均温差的关系为( A) A. 逆流大于顺流 B. 顺流大于逆流 C. 两者相等 D. 无法比较

8. 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A ) A. 有效辐射 B. 辐射力 C. 反射辐射 D. 黑度 9. (D )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A. 灰体 B. 磨光玻璃 C. 涂料 D. 黑体 10. 削弱辐射换热的有效方法是加遮热板,而遮热板表面的黑度应(B ) A. 大一点好 B. 小一点好 C. 大、小都一样 D. 无法判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如果温度场随时间变化,则为。非稳态温度场

高等传热学知识重点(含答案)2019

高等传热学知识重点 1.什么是粒子的平均自由程,Knusen数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Knusen数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Λ即为λ,L为特征长度) 2.固体中的微观热载流子的种类,以及对金属/绝缘体材料中热流的贡献。 3.分子、声子和电子分别满足怎样的统计分布律,分别写出其分布函数的表达式 分子的统计分布:Maxwell-Boltzmann(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电子的统计分布:Fermi-Dirac(费米-狄拉克)分布: 声子的统计分布:Bose-Eisentein(波色-爱因斯坦)分布; 高温下,FD,BE均化为MB;

4.什么是光学声子和声学声子,其波矢或频谱分布各有特性? 答:声子:晶格振动能量的量子化描述,是准粒子,有能量,无质量; 光学声子:与光子相互振动,发生散射,故称光学声子; 声学声子:类似机械波传动,故称声学声子; 5.影响声子和电子导热的散射效应有哪些? 答:影响声子(和电子)导热的散射效应有(热阻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界面散射:由于不同材料的声子色散关系不一样,即使是完全结合的界面也是有热阻的; ②缺陷散射:除了晶格缺陷,最典型的是不纯物掺杂颗粒的散热,散射位相函数一般为Rayleigh散 射、Mie散射,这与光子非常相似; ③声子自身散射:声子本质上是晶格振动波,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会与原子相互作用,会产生散射、 吸收和变频作用。

6.简述声子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及其物理意义,德拜模型和爱因斯坦模型的区别。答:声子态密度(DOS)[phonon.s/m3.rad]:声子在单位频率间隔内的状态数(振动模式数)Debye(德拜)模型: Einstein(爱因斯坦)模型: 7.分子动力学理论中,L-J势能函数的表达式及其意义。 答:Lennard-Jones 势能函数(兰纳-琼斯势能函数),只适用于惰性气体、简单分子晶体,是一种合理的近似公式;式中第一项可认为是对应于两体在近距离时以互相排斥为主的作用,第二项对应两体在远距离以互相吸引(例如通过范德瓦耳斯力)为主的作用,而此六次方项也的确可以使用以电子-原子核的电偶极矩摄动展开得到。

传热学试卷(1)答案

2007传热学试卷(1)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个空格1分] 1.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是____导热系数_____。 2.努谢尔特准则的表达式是___hL/λ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_λ为导热系数_、__L 特征尺寸__、__h 为对流换热系数__。 3.凝结换热有__膜状凝结__和__珠状凝结__两种换热方式,其中_珠状凝结_的换热效果好。 4.饱和沸腾曲线有四个换热规律不同的区域,分别指_自然对流__、核态沸腾__、__过渡沸腾__、__稳定膜态沸腾_。 5.管外凝结换热,长管竖放比横放的换热系数要____小__。是因为 ___膜层较厚___的影响。 6.决定物体导热不稳定状况下的反应速率的物理量是_导温系数_。 7.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规律,称___兰贝特定律___。 8.换热器热计算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_平均温压法__和__传热单元数法__。 汽化核心数受_壁面材料_和__表面状况、压力、物性__的支配。 二.问答及推倒题:(共50分) 1.名词解释(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①角系数:把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②肋效率:基温度下的理想散热量 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肋壁的实际散热量 =f η ③灰体:物体的单色吸收率与投入辐射的波长无关的物体。 ④Bi 准则:Bi=hL/λ=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与外部的对流换热热阻之比。 ⑤定性温度:在准则方程式中用于确定物性参数的温度。 2.设一平板厚为δ,其两侧表面分别维持在温度t 1及t 2,在此温度范围内平板的局部导热系数可以用直线关系式λ=λ0(1+bt )来表示,试导出计算平板中某处当地热流密度的表达式,并对b >0、b =0及b <0的三种情况画出平板中温度分布的示意曲线。(10分) 解:应用傅里叶定律:dx dt bt dx dt q )1(0+-=-=λλ ——————2分 分离变量:dt bt qdx )1(0+-=λ

传热学试题库含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四、简答题 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3. 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K),W/(m2·K),W/(m2·K)) 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用。) 5.结合你的工作实践,举一个传热过程的实例,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组成的。 (提示:学会分析实际传热问题,如水冷式内燃机等) 6.在空调房间内,夏季与冬季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2℃左右,夏季人们可以穿短袖衬衣,而冬季则要穿毛线衣。试用传热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从分析不同季节时墙体的传热过程和壁温,以及人体与墙表面的热交换过程来解释这一现象(主

浙大高等传热学复习题部分答案

高等传热学复习题 1.简述求解导热问题的各种方法和傅立叶定律的适用条件。 不论如何,求解导热微分方程主要依靠三大方法: 理论法、试验法、综合理论和试验法 理论法:借助数学、逻辑等手段,根据物理规律,找出答案。它又分: 分析法;以数学分析为基础,通过符号和数值运算,得到结果。方法有: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热源函数法,Green函数法,变分法,积分方程法等等,数理方程中有介绍。 近似分析法:积分方程法,相似分析法,变分法等。 分析法的优点是理论严谨,结论可靠,省钱省力,结论通用性好,便于分析和应用。缺点是可求解的对象不多,大部分要求几何形状规则,边界条件简单,线性问题。有的解结构复杂,应用有难度,对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 数值法:是当前发展的主流,发展了大量的商业软件。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直接模拟法,离散化法,蒙特卡罗法,格子气法等,大大扩展了导热微分方程的实用范围,不受形状等限制,省钱省力,在依靠计算机条件下,计算速度和计算质量、范围不断提高,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能求解部分非线性问题。缺点是结果可靠性差,对使用人员要求高,有的结果不直观,所求结果通用性差。 比拟法:有热电模拟,光模拟等 试验法:在许多情况下,理论并不能解决问题,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不能完美解决问题,必须通过试验。试验的可靠性高,结果直观,问题的针对性强,可以发掘理论没有涉及的新规律。可以起到检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的作用。理论越是高度发展,试验法的作用就越强。理论永远代替不了试验。但试验耗时费力,绝大多数要求较高的财力和投入,在理论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应尽量用理论方法。试验法也有各种类型:如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比拟性试验等等。 综合法:用理论指导试验,以试验促进理论,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浙大提出计算机辅助试验法(CA T)就是其中之一。 傅里叶定律向量形式说明,热流密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它可适用于稳态、非稳态,变导热系数,各向同性,多维空间,连续光滑介质,气、液、固三相的导热问题。 2.定性地分析固体导热系数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3.什么是直肋的最佳形状与已知形状后的最佳尺寸? Schmidt假定:如要得到在给定传热量下要求具有最小体积或最小质量的肋的形状和尺寸,肋片任一导热截面的热流密度都应相等。 1928年,Schmidt等提出了一维肋片换热优化理论:设导热系数为常数,沿肋高的温度分布应为一条直线。Duffin应用变分法证明了Schmidt假定。Wikins[3]指出只有在导热系数和换热系数为常数时,肋片的温度分布才是线性的。Liu和Wikins[4]等人还得到了有内热源及辐射换热时优化解。长期以来肋片的优化问题受到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重视。 对称直肋最优型线和尺寸的无量纲表达式分析: 假定一维肋片,导热系数和换热系数为常数,我们有对称直肋微分方程(忽略曲 线弧度): yd2θ/dx2+(dy/dx)dθ/dx-θh/λ=0 由Schmidt假定,对任意截面x: dθ/dx=-q/λ=const

传热学试题(答案)

Nu准则数的表达式为(A ) 根据流体流动的起因不同,把对流换热分为( A) A.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B.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 C.紊流换热和层流换热D.核态沸腾换热和膜态沸腾换热 雷诺准则反映了( A) A.流体运动时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相对大小 B.流体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C.对流换热强度的准则 D.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 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它们的( D)必定相等。 A.温度B.速度 C.惯性力D.同名准则数 高温换热器采用下述哪种布置方式更安全?( D) A.逆流B.顺流和逆流均可 C.无法确定D.顺流 顺流式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00℃和70℃,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40℃,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等于() A.60.98℃B.50.98℃ C.44.98℃D.40.98℃ 7.为了达到降低壁温的目的,肋片应装在( D) A.热流体一侧B.换热系数较大一侧 C.冷流体一侧D.换热系数较小一侧 黑体表面的有效辐射( D)对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A.大于B.小于 C.无法比较D.等于 通过单位长度圆筒壁的热流密度的单位为( D) A.W B.W/m2 C.W/m D.W/m3 格拉晓夫准则数的表达式为(D ) .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A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导热 D.都不是 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C )的变化规律。 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D ) A.增加流体流度 B.设置肋片 C.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 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冷热流体的温度给定,换热器热流体侧结垢会使传热壁面的温度(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有时增加,有时减小 将保温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其目的是( D )

浙江大学传热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传热学复习题答案 热动硕士2015 吕凯文 10、燃用气、液、固体燃料时火焰辐射特性。 答:燃料的燃烧反应属于比较剧烈的化学反应。由于燃烧温度较高,而且燃料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燃烧反应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的燃料燃烧时火焰的主要成分还有CO 2、H 2O 、N 2、O 2等,有的火焰中还有大量的固体粒子。火焰中还存在大量的中间参悟。在不同的工况下,可能有不同的中间产物和燃烧产物。火焰的辐射光谱是火焰中的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燃烧中间产物或燃烧产物受火焰加热,要对外进行热辐射。在火焰的高温环境下,固体粒子的辐射光谱多为热辐射的连续光谱,而气体分子的发射光谱多为分段的发射或选择性吸收。此外,还有各物质的特征光谱对火焰的辐射的影响。在工业火焰的温度水平下,氧、氢等结构对称的双原子分子没有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它们对于火焰光谱的影响比较小。而CO 2和H 2O 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以及固体粒子对火焰光谱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火焰中大量的中间产物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对火焰辐射光谱也有一定的影响。(该答案仅供参考) 11、试述强化气体辐射的各种方法。 答:气体辐射的特点有:①不同种类的气体的辐射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②气体辐射对波长具有强烈的选择性;③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辐射到气体层界面上的辐射能在辐射行程中被吸收减弱,减弱的程度取决于辐射强度及途中所遇到的分子数目。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气层厚度L 、气体的温度T 和分压p (密度)的函数,(,)f T pL λα=。由贝尔定律,,0k L L I I e λλλ-=?可知,单色辐射在吸收性介质中传播时其强度按指数递减。 由上述可知,强化气体辐射的方法有:提高气体的温度;减小气体层的厚度,;选择三原子、多原子及结构不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减小气体的分压。(该答案仅供参考) 12、固体表面反射率有哪几种? 答:被表面反射的能量与投射到表面的能量之比定义为表面反射率。固体表面反射率有: ①双向单色反射率;②单色定向-半球反射率;③单色半球-定向发射率。

传热学试题(答案)

①Nu准则数的表达式为(A ) ② ③根据流体流动的起因不同,把对流换热分为( A) ④A.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B.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 ⑤C.紊流换热和层流换热D.核态沸腾换热和膜态沸腾换热 ⑥雷诺准则反映了( A) ⑦A.流体运动时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相对大小 ⑧B.流体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⑨C.对流换热强度的准则 ⑩D.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 ?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它们的( D)必定相等。 ?A.温度B.速度 ?C.惯性力D.同名准则数 ?高温换热器采用下述哪种布置方式更安全( D) ?A.逆流B.顺流和逆流均可 ?C.无法确定D.顺流

?顺流式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00℃和70℃,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40℃,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等于() A.60.98℃B.50.98℃ C.44.98℃D.40.98℃ ?7.为了达到降低壁温的目的,肋片应装在( D) ?A.热流体一侧B.换热系数较大一侧 ?C.冷流体一侧D.换热系数较小一侧 21黑体表面的有效辐射( D)对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22A.大于B.小于 C.无法比较D.等于 23通过单位长度圆筒壁的热流密度的单位为( D) 24A.W B.W/m2 C.W/m D.W/m3 25格拉晓夫准则数的表达式为(D ) 26 27.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A ) 28 A.热辐射 B.热对流 C.导 热 D.都不是 29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C )的变化规律。 30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31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32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D ) 33A.增加流体流度 B.设置肋片 34 C.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 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 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35冷热流体的温度给定,换热器热流体侧结垢会使传热壁面的温度( A ) 36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有时增 加,有时减小 37将保温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其目的是( D ) 38A.减少导热 B.减小对流换热 39 C.减少对流与辐射换热 D.减少导热与对流换热 40下列参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B ) 41A.传热系数 B.导热系数 42 C.换热系数 D.角系数 43已知一顺流布置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0°C和150°C,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0°C和100°C,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约为( )

《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 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 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 热流量是指单位是。热流密度是指 ,单位是。 (单位时间所传递的热量, W ,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W/m2) 3. 总传热过程是指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 ) 4. 总传热系数是指 (传热温差为 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W /(m2·K) ) 5.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W /(m·K) , W /(m2·K) , W /(m2·K) ) 6. 复合传热是指 ,复合传热系数等于之和,单位是。 (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之和,对流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系数之和, W /(m2·K) ) 7. 单位面积热阻 r t 的单位是 ;总面积热阻 R t 的单位是。 (m 2·K/W, K/W) 8. 单位面积导热热阻的表达式为 (δ/λ) 9. 单位面积对流传热热阻的表达式为 (1/h) 10. 总传热系数 K 与单位面积传热热阻 r t 的关系为。 (r t =1/K) 11. 总传热系数 K 与总面积 A 的传热热阻 R t 的关系为。

高等传热学部分答案.

7-4,常物性流体在两无限大平行平板之间作稳态层流流动,下板静止不动,上板在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U 运动,试推导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 解:按照题意 0, 0=??=??=x v y v v 故连续性方程 0=??+??y v x u 可简化为 0=??x u 因流体是常物性,不可压缩的,N-S 方程为 x 方向: )(12222y u x u v y p F y u v x u u x ??+??+??-=??+??ρρ 可简化为 022=??+??-y v x p F x η y 方向 )(12222y v x v v y p F y v v x v u y ??+??+??-=??+??ρρ 可简化为 0=??= y p F y 8-3,试证明,流体外掠平壁层流边界层换热的局部努赛尔特数为 12121 Re Pr x Nu r = 证明:适用于外掠平板的层流边界层的能量方程

22t t t u v a x y y ???+=??? 常壁温边界条件为 0w y t t y ∞ ==→∞时,时,t=t 引入量纲一的温度w w t t t t ∞-Θ= - 则上述能量方程变为22u v a x y y ?Θ?Θ?Θ+=??? 引入相似变量1Re ()y y x x ηδ= == 有 11()(()22x x x ηη ηηη?Θ?Θ?''==Θ-=-Θ??? ()y y ηηη?Θ?Θ?'==???;22()U y x ηυ∞ ?Θ''= Θ? 将上三式和流函数表示的速度代入边界层能量方程,得到 1 Pr 02 f '''Θ+Θ= 当Pr 1时,速度边界层厚度远小于温度边界层厚度,可近似认为温度边界层内 速度为主流速度,即1,f f η'==,则由上式可得 Pr ()2d f d η''Θ'=-'Θ,求解可得 12 12 ()()Pr 2 Pr (0)()erf η ηπ Θ='Θ= 则1212 0.564Re Pr x x Nu = 8-4,求证,常物性不可压缩流体,对于层流边界层的二维滞止流动,其局部努

传热学试卷A及答案

学期学年度第 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7—2018《传热学》课程考核试题册1601能源动力机械工程学院学院:专业 年级: 试卷类型:A 100 分钟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 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 ).下列导热过程傅立叶定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1 导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B A 热流密度与传热面积成正比 导热量与导热距离成反比 D 热流密度与传热面积无关C .圆柱壁面双层保温材料敷设过程中,为了减少保温材料用量或减少散热量,应该采取措施是2()热导率较大的材料在内层 B热导率较小的材料在内层A 根据外部散热条件确定 D材料的不同布置对散热量影响不明显C.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导热过程数值计算时,可以有多种离散格式方式,下列不适用的方法是3 )( B边界节点,热量守恒法A边界节点,级数展开法 D中心节点,热量守恒法C中心节点,级数展开法) oC的管道穿过室内,为了减小管道向室内的散热,最有效的措施是(表面温度为4.50A 表面喷黑色的油漆 B表面喷白色的油漆 C表面缠绕铝箔 D表面外安装铝箔套筒 tt,则管道中的管道被加热,壁温与流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为5.冷流体流经恒定壁温为△mw的流体平均温度为() tttt B A +-△△mwm w

tttt/2 -/2 D C +△△mmww6.表面进行膜状凝 结换热的过程中,影响凝结换热作用最小的因素为() A蒸汽的压力B蒸汽的流速 蒸汽中的不凝性气体D 蒸汽的过热度 C. 第4页共 4 页 页 4 共页3第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A;2.B;3.A;4.D;5.A;6.A;7.C ;8.D;9.C;10.B;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正确答案是A b x A(t?t)1.5?1.2?(15?5)3621ff W?.8??140???110.004110.256?????h50.720h212。答:正确答案是D ????44??T?T?th?t w1f10 ??44w01???170?4.43??3.63?tt??????1f h50100100???????? 44???TCT5.670.6????? ?170?14.4?184.4℃ 3.正确答案是B ??hA(t?t)解:fw?50.4423h???K) W/(m A(t?t)3.14?0.004?0.1?(109?100)fw 4.B正确答案是??484?? 7.??11631273E??T400?5.67?10b??48????400?.3273?8?5.67?10400??EJ???G0E?0G?.b 4.?9425J?E4.?942511631.7b??.6??4412 ?81?0.1??58?0.A0. 4.正确答案是A稳

2008传热学试卷(2)答案

2008传热学试卷(2)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个空格1分] 1.热量由高温流体经固体壁面传给低温流体,这种过程称为传热过程。 2.表征物体导热能力的物理量是导热系数。 3.努谢尔特准则的表达式是λ hl Nu =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h 对流换热系数. L 特征尺寸.λ导热系数。 4.集总参数法使用的条件是Bi ≤0.1。 5.凝结换热有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两种方式,其中珠状凝结换热效果好。 6.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壁面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 7.湿砖的导热系数比水的导热系数大。 8.饱和沸腾曲线有四个换热规律不同的区域,分别指自然对流. 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 态沸腾。 9.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规律,称为兰贝特定律。 10.换热器热计算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平均温压法和传热单元数法。 二.问答及推导题:(共50分) 1.名词解释:(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①光谱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某一特定波长的能量。 ②温度边界层:把贴壁处温度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③饱和沸腾:流体的主体温度达到了饱和温度,壁面温度大于饱和温度时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 ④肋效率:基温度下的理想散热量 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 肋壁的实际散热量 = f η ⑤ 付立叶数:2 l a Fo τ= 非稳态过程的无量纲时间,表征过程进行的深度。 2.在换热器的传热面上设置肋片的作用是什么,推出肋片的传热微分方程式。(10分) 答:在h 小的一侧加肋可提高传热系数。——————(2分) 未加肋时 0 111h h k i + + = λ δ ————(2分) 加肋后 β ηλ δ00111 h h k i + + = βη0>>1——————(2分)

2012高等传热学试卷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高等传热学 考试日期 2012-12-19 姓名 年级 班级 学号 得分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简述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传热机理并用公式表达传热定律;传热问题的边界条件有哪两类? 2. 有限元法求解传热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基本求解步骤有哪些?同有限差分方法相比其优点是什么? 3. 什么是形函数?形函数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4. 加权余量法是建立有限元代数方程的基本方法,请描述四种常见形式并用公式表达。 5. 特征伽辽金法(CG )在处理对流换热问题时遇到什么困难?特征分离法(CBS )处理对流换热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二、计算题(第1, 2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 1. 线性三角元的顶点坐标(单位:cm )为:i (2, 2)、j (6, 4)、k (4, 6),温度分别为 200℃, 180℃和 160℃,热导率k =0.5W/m ℃。试计算: (1)点(3,4)的温度及x 和y 方向的热流分量; (2)绘制170℃等温线。 2. 计算图1所示的二次三角元在点(2, 5)处的y N x N ????66和。 3. 图2所示一维方肋处于热稳定状态,截面2mm ×2mm ,长3cm ,热导率为k =100W/m ℃。左端面维持恒定温度150℃,右端面绝热,其余表面和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h =120W/m 2,空气温度T a =20℃。请采用3个一维线元计算距左侧端面分别为1cm 、2cm 的截面和右侧端面的温度。提示:稳态导 热有限元代数方程:[]{}{}f T K =。单元截面积A ,截面周长P ,单元刚度矩阵:[]??????+??????--=211261111hPl l Ak e K ,单元载荷项:{}??????=112Pl hT a e f 。 -------------------------------------------------------------------------------------------------------------------------------------------------------- 装 订 线 T=150℃ 绝热 3cm 2mm 图1 图2

10高等传热学标准答案

2010高等传热学标准答案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考试试卷课程名称高等传热学考试日期2011-12-30姓名年级班级学号得分--------------------------------------------------------------------------------------------------------------------------------------------------------共 4 页第 1 页本试卷共5题,每题20分一、厚度为50mm的无限大平壁在稳态时壁内温度分布为t=100-10000x2,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为40W/(),试计算:壁内单位体积内热源生成热;平壁中心面、两外表面的热流密度及这三个热流密度与内热源生成热之间的关系。2?d2t?d????t??40??2?104?8?105W/m3 ?0求得?解:根据2??dxdx2??(2)q???dt??40??2?104x?8?105

x dx??装订线平壁中心面:x=0,q=0;中心面是对称面;左外表面:x=-25mm,q=-2×104W/m2 右外表面:x=25mm, q=2×104W/m2 2d????t,所以q???dt???dx???x 因为:?2?dxdx0x二、用热电偶测量气流的温度,热电偶结点看成圆球,若气流和热电偶结点间的对流表面换热系数h=400W/m2K,定压比热容cp=400J/(),密度ρ=8500kg/m3 (1) 若时间常数为1s,求热电偶结点的直径; (2) 若将初始温度为25℃,时间常数为1s的热电偶放入200℃的气流中,热电偶结点温度达到199℃需要多少时间? (3) 若环境温度为25℃的大空间,热电偶结点的发射率为,忽略热电偶的导热损失,热电偶测得的气流温度为195℃,求气流的实际温度。解:时间常数:4?cpV?cpR3?c????1hA3hh?4?R23h?c3?4 00?1R???? ?cp8500?400?cp?R3D?2 R???hA???exp???可得???0?cVp??????cpVhAln?8500?400?? 200??ln? ?03?40025?200 考虑到辐射影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传热学》试题库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

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四、简答题 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 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 3.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K),W/(m2·K),W/(m2·K))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

传热学试题答案

传热学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1.导温系数是材料 物体内部温度扯平能力 的指标,大小等于 λ/ρC 。 2.影响强制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有 流体的物性,状态,壁面结构。 3.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雷诺比拟的解为5 /4Re 0296.0x x Nu =,适用条件是Pr=1。 4.影响膜状凝结传热的主要热阻是液膜层的导热热阻。 5.自膜化现象是对流换热系数与壁面尺寸无关,其发生的条件是流体处于湍流自然对流。 6.同一壳管式换热器,逆流布置时对数平均温压最大,顺流布置时对数平均温压最小。 7.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单色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8.通常,把k m w ./12.0≤λ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9.有效辐射是单位时间内离开物体单位表面的辐射能,它包括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两部分。 10.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x t A Q ??-=λ。 二.问答及推导题:(共50分) 1. 名词解释:(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① 辐射力:单位表面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半球空间发射得全部波长的能量. ② 热边界层:在壁面附近温度剧烈变化的薄层. ③ 导温系数:c a ρλ = 表示物体内部温度扯平的能力. ④ 膜状凝结:凝结液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在壁面上铺展成膜.液膜的热阻为主要热阻. ⑤ 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缘与太阳射线相垂直的单位表面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1367W/m 2 2.试介绍三种强化管内湍流换热的措施,并说明措施的传热学原理。(10分) 答:三种方法(1)流速u 提高,(2)直径d 减小,(3)采用强化的换热面。 —————(6分) 原理n f f f Nu Pr Re 023.08.0= 或2.08 .0d u h ∝———————(4分) 3.根据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饱和沸腾曲线可分为几个区段?其中哪个区段 具有温压小,换热强的特点?为什么在沸腾换热时必须严格监视并控制热 通量在临界热通量以内?(10分) 答:四个区段, 核态沸腾。———————(4分) 用DNB 监视的原因(1)DNB 之上q 随△t 变化亦小 (2)超过m ax q 时△t 猛增,可达到1000℃,易烧毁设备。———— ———(6分)

高等传热学考试范围(答案)

1.强迫流动换热如何受热物性影响? 答:强迫对流换热与Re和Pr有关;加热与对流的粘性系数发生变化。 2.强化传热是否意味着增加换热量?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收益和代价通常是指什么? 答:不一定,强化传热是指在一定条件(如一定的温差、体积、重量或泵功等)下增加所传递的热量。工程上的收益是减小换热器的体积节省材料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降低换热器的动力消耗等。代价是耗电,并因增大流速而耗功。 3.传热学和热力学中的热平衡概念有何区别? 答:工程热力学是温度相同时,达到热平衡,而传热学微元体获得的能量等于内热源和进出微元体热量之和,内热源散热是有温差的。 4.表面辐射和气体辐射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对辐射板供冷房间,无需考虑气体辐射的影响,而发动机缸内传 热气体辐射却成了主角? 答:表面辐射具有方向性和选择性。气体辐射的特点:1.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2.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在整个气体容器中进行,强度逐渐减弱。空气,氢,氧,氮等分子结构称的双原子分子,并无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能力,可认为是热辐射的透明体。但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氯氟烃和含氯氟烃的三原子、多原子以及不对称的双原子气体(一氧化碳)却具有相当大的辐射本领。房间是自然对流,气体主要是空气。由于燃油,燃煤及然气的燃烧产物中通常包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发动机缸内要考虑。 5.有人在学完传热学后认为,换热量和热流密度两个概念实质内容并无差别,你的观点是? 答:有差别。热流密度是指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而换热量跟面积有关。 6.管内层流换热强化和湍流换热强化有何实质性差异?为什么? 答:层流边界层是强化管内中间近90%的部分,层流入口段的热边界层比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高,且沿着主流方向逐渐降低。如果边界层出现湍流,则因湍流的扰动与混合作用又会使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有所提高,再逐渐向于一个定值。而湍流是因为其推动力与梯度变化和温差有关,减薄粘性底层,所以强化壁面。 7.以强迫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为例,试谈谈你对传热、流动形态、结构三者之间的关联 答:对流换热按流体流动原因分为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一般地说,强制对流的流速较自然对流高,因而对流换热系数也高。例如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约为5~25 W/(m2?℃),强制对流换热的结构影响了流体的流态、流速分布和温度分布,从而影响了对流换热的效果。流体在管内强制流动与管外强制流动,由于换热表面不同,流体流动产生的边界层也不同,其换热规律和对流换热系数也不相同。在自然对流中,流体的流动与换热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对流换热的影响较大,平板表面加热空气自然对流时,热面朝上气流扰动比较激烈,换热强度大;热面朝下时流动比较平静,换热强度较小。 8.我们经常用Q=hA·Δt.计算强迫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沸腾和凝结换热,试问在各种情况下换热系数与 温差的关联? 答:强迫对流的换热系数与Re,Pr有关但与温差无关,自然对流与Gr的0.25次方有关联,即与温差有关,凝结换热换热系数是温差的-0.25次方。 9.试简述基尔霍夫定理的基本思想 答: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汇于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用公式表示为: ∑I=0 又被称作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沿任意回路环绕一周回到出发点,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回路各支路电阻(包括电 源的内阻在内)和支路电流的乘积(即电压的代数和)。用公式表示为: ∑E=∑RI 又被称作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0.简述沸腾换热与汽泡动力学、汽化核心、过热度这些概念的关联 答:沸腾是指在液体内部以产生气泡的形式进行的气化过程,就流体运动的动力而言,沸腾过程又有大容器沸

东南大学传热学历年考研真题(全)

东南大学 二OOO 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一.解释下列现象:(本题共25分,每题5分) 1,冰箱里结霜后,耗电量增加; 2, 某厂一条架空敷设的电缆使用时发现绝热层超温,为降温特剥去一层绝热材料,结果发现温度更高。 3, 某办公室由中央空调系统维持室内恒温,人们注意到尽管冬夏两季室内都是20℃,但感觉不同。 4, 大气中的 CO2 含量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5, 同样是-6℃的 气温,在南京比在北京感觉要冷一些。 二.半径为s γ 圆球,其热导率(导热系数)为λ单位体积发热量为Qr,浸在温度为tf 的 流体中,流体与球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为h, 求稳态时,(1) 圆球内的温度分布,(2)当 0.1, 4.5/(s m w m γλ==?℃), 25000/v Q w m =,215/(h w m =?℃), 20f t =℃时,球内 的最高温度。(本题15分) 三.采用测定铂丝电阻的方法可间接测出横掠铂丝的空气速度。现测得铂丝直径d=0.1mm, 长10mm ,电阻为0.2Ω,通过的电流为1.2A,表面温度为200℃,已知0.3851/3 0.911Pr um em m R N =,空气的物性参数见下表,求气流的速度u ∞( 本题15分) 附:空气的物性参数 t ℃ λ/(w m ?℃) ν 2/m s Pr 20 2.59210-? 21.4610-? 0.703 110 3.27210-? 24.3610-? 0.687 200 3.93210-? 26.0610-? 0.680 四,用一裸露的热电偶测烟道内的烟气温度,其指示值为280℃ 已知烟道壁面温度为250℃ 热电偶的表面温度为0.9℃,与烟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002 /(w m ?℃)求烟气的实际温度。若烟气的实际温度为317℃,热电偶的指示值为多少?(本题15分) 五,一条供热管道长500m ,架空敷设,管道内径为70mm ,管内热水与外部空气的总传热系数为1.82 /(w m ?℃)流量为1000kg/h,比热为4.168J/(kg .℃).若入口温度为110℃ 空气温度为—5℃ 求出口热水温度。(本题15分) 六, 一长为H ,宽为b ,厚度为δ的铝板水平放置(b >>δ )长度方向两端温度均为o t ,底部绝热,周围空气的温度为f t 与铝板的对流传热系数为h ,设铝板的热导率为λ,求铝板的温度分布。(本题1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