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学自治的限度-最新文档资料

论大学自治的限度-最新文档资料

论大学自治的限度-最新文档资料
论大学自治的限度-最新文档资料

论大学自治的限度

一、大学自治的含义

自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产生大学制度后,为了摆脱国家权力、政治力量的压迫与干涉,大学自治的理念应运而生。以后由于资本主义、民主主义的兴起,经济力量及舆论力量足以干涉教授、研究者的研究,因此大学自治呈现出复杂的样态。而将大学自治正式作为一种大学理念加以确定的是德国学者洪堡。洪堡在柏林大学筹建期间就撰文提倡大学自治。为了使大学自治这一理念真正确立,他成立了以讲座教授为主体的教授会议,实行教授治校。正是由于洪堡在柏林大学确立了“大学自治”的经典理念,德国大学的发展中才出现了著名的“洪堡时代”。而后各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纷纷取法德国,最终确立了“大学自治”这一理念的历史地位。

所谓“大学自治”,是指作为学术研究者之组织体之大学,就某些特定事项享有不受国家权力拘束之自治权。其内涵是指:大学可以自由地治理学校,自主地处理学校的内部事务,最小限度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干预和支配。大学自治的目的,在于落实“学术自由”之宪法保障。换言之,大学之自治,以其自主为前提。赋予大学以自治权,并非国家监督权之旁落,而是减轻立法者与教育行政机关之负担。诚如日本宪法学者高柳信一教授所说,承认“大学自治”之根据,主要乃为求从外部势力(公权力,

设置者之权能等)之控制、拘束中解放大学,使大学能自主、自律地决定并达成其应有之功能(研究、教育)。大学自治,乃系积极谋求大学任务之有效发挥,并分担国家之教育与文化使命的达成,而非仅消极地谋求防卫国家公权力之干涉而已。

大学自治与大学管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所谓“大学管理”,是指为维持学校的运作而对学校组织、编制、校舍,其他设施、设备,教职员的任免,以及为达成学校原来的目的所做的必要事项的管理。而“大学自治”的要义,在于与研究、教育有关的事项,大学应具有自主决定权。因此,大学管理的事项只有在与研究、教育相关时,才属于大学自治的范畴,即大学管理的事项与大学自治的事项既有不同又有交叉。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大学自治是针对与研究、教育相关事项的自治,内容上包括对外自治和对内自治,对外自治主要是针对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而言的,对内自治主要是针对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而言的。

二、大学自治的限度

大学自治作为宪法规定的制度性保障,与其他权利相同,以一定的限度为前提。因此,日本宪法学者桥本认为,大学并非具有绝对性之完全自治。大学制度本身就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设置,自然不能超越国家的法律秩序而存在。大学自治并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大学自治。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指出的:“传统的高等教育自治现在不是,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现代大

学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外界的制约。一方面为避免外部过多干预和对学术自由的妨碍,窒息大学的办学活力,需要强调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为克服大学可能产生的某些狭隘性和行为失范,又需要大学的自律与他律。

(一)对外自治的限度

对外自治主要是针对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而言的,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虽然出于学术自由的考虑,大学要充分享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并不是说大学是完全独立的、完全自治的,它仍要受到国家的依法监督。政府对大学自治的介入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表明政府对大学自治的介入是毫无保留的、无限制的,而应当是有保留的、有限的,它要受到大学自治的限制,而不能是武断的和专横的。那么政府对大学监督的范围是多大,即政府对大学监督到何种程度呢?我国台湾学者许宗力认为:在大学纯自治的范围内,如与学术自由有直接密切关系的研究、讲学、教学、课程安排、考试决定等,国家仅能做适法性监督;而如果是国家和大学的共治事项,如财务行政与秩序维持,则可由行政机关做适当性监督。

我们认为,大学在办理纯自治领域的事务时,国家对大学一般只能做适法性监督,亦即国家一般只能审查大学在完成纯自治事务时所制定颁布的规章,或作出的决定、行为是否违背现行法律。法律监督的“法律”,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应包括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则。因此,国家仅能就大学自治的行为是

否符合实质意义的法律做审查,而不能以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则作为是否违法的审查标准。至于大学在办理纯自治事务时依裁量所作的决定,国家应充分尊重其裁量处分,一般不能审查。只有当大学裁量决定有严重瑕疵时,特别是裁量滥用时,裁量已经违法,国家可以审查其合法性。即国家只能在大学纯自治事务违法时才能干预,在法律范围内,大学对自己事务如何运作,享有自由空间,除非该自由裁量行为构成违法,否则国家不得干预,并且大学在办理纯自治领域事务违法时,国家一般只能依法撤销该决定,由大学重新作出决定,而不能直接变更或以自己的决定代替大学的决定。对于国家和大学的共治事务,大学除了接受国家所做的适法性监督外,还可以由国家做适当性监督,当然,这种适当性监督也只能是国家依法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所做的适当性

监督。

然而,国家虽不得侵犯大学的自治权,却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大学事务放任不管。大学依法应当受到国家的监督。大学自治是否逾越法律范围,国家应当依法执行其监督职权,否则即为失职。尤其因大学自治而制定的各种内部规范,要先经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审核后方能生效。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不依法审核,反而放纵了大学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失职的责任。因此,大学事务的自治,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内部规范的制定也应当符合法律。特别要指出的是,内部规范除必须严格遵守程序的合法性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社会期望的正义,具备实质上的正当性。

总之,大学的自治权是具有任务属性的权利,并不是据之以形成一个小王国或享有“治外法权”。政府对大学的监督,在于协助、督促大学恪尽职守,而不是牵制大学的正常发展。因此,原则上,对大学的监督只能采取“合法性监督”,而不及于“事务妥当性监督”,且其监督所能采取的措施,也以镇压或撤销方式为限,而不能采取实质的代替决定方式。

(二)对内自治的限度

对内自治主要是针对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而言的。从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学校如何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以及学术自由的限度。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学校如何保障学生学生自治组织意思的干预;有的则需要获得大学当局的许可,但大学当局或教师不宜参与其活动。至于学生自治社团的管理与校园纷争的处理,则应属大学当局与学生自治组织共同管理的领域。

“学生自治”的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自主性与自律、独立能力,对于性质上适合于学生自治的事项,都属于培养学生上述性质与能力的上好领域和机会,应当给予学生最大的参与机会,而不应以学生没有判断能力、不适合自治为由,一味排斥学生参与自治事务的管理。此外,学生的经验、学识、能力及在校时间等都有不足之处,若涉及较为专业的事项,如学术能力或行政经验等,学生的参与也力不从心。因此,学生对于大学的事务,应配合其学习目的,而为不同程度的参与。即:学

生参与大学事务的广度与深度,应以其学习目的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

三、我国大学自治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实际上是政府的附属物,大学的一切行为均听命于政府,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从未有过大学自治的说法,国家对大学实行供给制,由此导致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单一渠道的投资体制。可以这样说,政府既是大学的举办者、行政管理者,又是事实上的办学者。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大学自治是缺乏必要前提的。直到改革开放后,大学的自主权问题才日益受到重视。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对高校的自主权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虽然在这十几年内制定了大量关于大学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作了一定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增强大学的独立性,有一定积极的、进步的意义,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还相去甚远,因为大学并不享有真正的人事权,财务上也没有自主权,也不能享有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和专业自主权,更不用提教师能够享有研究所需的学术自由。而这一切都限制了大学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的目的和功能难以实现,进而阻碍了大学对社会、

国家的巨大促进作用的发挥。从目前制定的有关大学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这些只不过是政府对大学施加干预的“大学管理法”,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障大学自治,更不是学术自由的“大学保护法”。

在处理大学与政府以及大学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时,首先要重点保障大学自治,以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因为大学自治的价值,不仅对于大学及其教师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有重大影响,更对全体人民及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类历史证明,每个阶段的学术发展均直接影响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20世纪,学术更加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提升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因此,世界各国无不极力积极发展大学教育。由于大学内蕴育的“学术”成果是对人类真理与知识的追求与突破,自不宜对大学内的学术事项与大学自治加以干涉、压抑或限制。当前我国在大学自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大学内部事务干预太多,学术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未得到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治事务受到学校的过多干预。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是长期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可以及早解决,只是由于制度本身的惰性或缺乏变革的决心,才使问题未能及时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当逐步减少对大学的干预,通过借鉴西方大学自治的理论,赋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逐步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

但另一方面,大学自治决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即大学既不

是一个完全自治也不是一个完全受控的组织,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社会多种相关因素作用的结果,大学自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学应妥善处理好与政府、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平衡自身与外界及内部各种需求的最佳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尤斯廷?托伦斯对此曾发表过精彩论述:“大学并非为其本身或为科学而存在,大学的存在是为了造福人类和社会,是因其功效及社会作用而存在的。因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必须是有益的,确实必要的,能够使大学继续发挥社会赋予它们的作用,大学又通过教学、研究和其他提供给社会的服务而完成自己的工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才是合理的。”

(E-mail.dalishi .co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 格式阅读原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3.《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5.“在水一方”象征着: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6.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7.《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共有11篇。 8.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10.《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11.“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1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墨家 13.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墨家。 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出:《道德经》 17.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是:老子 18.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孟子

19.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庄子》 20.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庄子》 21.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 )为主。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顶真 )的修辞手法。 24.“欲摘故纵,请君入瓮”是( 孟子 )惯用的论辩手法。 25.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史记》。 28.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李将军列传》 2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0.《上邪》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上邪”的意思是“天啊”。 31.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古诗十九首 3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编集的《文选》。 33.《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游子羁旅之情;思妇感伤之怀。 34.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使用了(比兴)手法,以鸟兽眷恋乡土的本性比拟怀恋故乡的感情。 36.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3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出: (南朝)江淹的《别赋》 3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作业解 1-7液滴法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一种简易方法。将质量为m 的待测液体吸入移液管,然后让液体缓缓从移液管下端滴出。可以证明 d n mg πγ= 其中,n 为移液管中液体全部滴尽时的总滴数,d 为液滴从管口落下时断口的直径。请证明这个关系。 证:当液滴即将滴下的一刻,其受到的重力与其颈部上方液体给予的张力平衡 F g m =' d r L F πγπγγ===2 n m m = ', d n m πγ= 得证:d n mg πγ= 1-8 在20 km 2的湖面上下了一场50 mm 的大雨,雨滴半径为1.0 mm 。设温度不变,雨水在此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为7.3?10-2N ?m -1。求释放的能量。 解:由 S E ?=?γ 雨滴落在湖面上形成厚为50 mm 的水层,表面积就为湖面面积,比所有落下雨滴的表面积和小,则释放的表面能为: )4(2 S r n E -?=?πγ 其中,3 43 r Sh n π= 为落下的雨滴数,r 为雨滴半径 J r h S E 8 3 3 6 2 1018.2)110 0.110503( 102010 3.7)13( ?=-???????=-=?---γ 1-9假定树木的木质部导管为均匀的圆柱形导管,树液完全依靠毛细现象在导管内上升,接触角为45°,树液的表面张力系数1 2 10 0.5--??=m N γ。问要使树液到达树木的顶部,高 为20 m 的树木所需木质部导管的最大半径为多少? 解:由朱伦公式:gr h ρθ γcos 2= 则:cm gh r 5 3 2 10 6.320 8.91012 /210 0.52cos 2--?=??????= = ρθ γ 1-10图1-62是应用虹吸现象从水库引水的示意图。已知虹吸管粗细均匀,其最高点B 比水库水面高出m h 0.31=,管口C又比水库水面低m h 0.52=,求虹吸管内的流速及B点处的

【2019资料整合】大学语文(全国)

知识点名称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 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 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 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虐民,反 对掠夺战争,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散文常采用“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 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孟子》共七篇(各分上下),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 共同编著的。 词语解释 ①弃甲曳兵而走。曳兵:拖着武器;走:跑,这里指逃跑。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仅,只;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斯:这样。 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者:须发花白的人,颁,通“斑”; 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⑧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凶:灾凶,此指饥荒。 ⑨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⑩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 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秋水★作者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庄子》共33篇。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青年时代受学于荀子。现存李斯著作主要有《谏逐客书》《论统一书》《行督责书》和《自罪书》等,均见于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李斯列传》。 过秦论★作者贾谊,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后人称其为贾长沙、贾太傅。贾谊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文五十八篇,赋七篇。其文见于现存的《新书》,亦名《贾子》。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 “事信”“言文”。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 (与宋祁合撰)。本文是一篇史论。 主旨 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 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长积 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具体论断。 重点句解 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要求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要求注重小节,不 可偏爱;“满招损,谦受益”要求以谦戒满。论述“盛衰之理,虽 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时用作论据的历史人物是后唐庄宗。 词语解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忧患勤劳。逸豫:逍遥游 乐,不能居安思危。②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推究 本源,名词作动词用。自:由于。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 之首。方:当……时。系:捆绑。④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告:祷告。⑤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函:木匣,这里意 为用木匣装盛,名词作动词用。⑥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微小 事。⑦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尽。⑧方其系燕父子 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以组:用绳索。组:丝带,这里指绳索。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 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一.《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兯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介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云、第六自然段。孟子兲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极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云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云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兲体提出,要给民以云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云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兴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云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共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巬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巭掌握了论辩的主

大学物理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0-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 题 10-2 图 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 εq V E 0π4,0= = (B )d εq V d εq E 02 0π4,π4== (C )0,0==V E (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 = 题 10-3 图

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 (B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C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 (D )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 分析与解 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因而正确答案为(E ). 10-5 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 ) 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B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C ) 在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时,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电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1/εr倍 (D ) 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一定等于没有介质时该点电场强度的εr倍 分析与解 电介质中的电场由自由电荷激发的电场与极化电荷激发的电场迭加而成,由于极化电荷可能会改变电场中导体表面自由电荷的分布,由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仅当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并且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发生变化时,在电介质中任意高斯面S 有 ()∑??=?=?+i i S S ε χq 0 1 d d 1S E S E 即E =E 0/εr,因而正确答案为(A ). 10-6 不带电的导体球A 含有两个球形空腔,两空腔中心分别有一点电荷q b 、q c ,导体球外距导体球较远的r 处还有一个点电荷q d (如图所示).试求点电荷q b 、q c 、q d 各受多大的电场力.

大学语文资料

成人教育考试及答案大学语文 1.(单选题)“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来源于( )(本题1.0分)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论贵粟疏》 D.《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A. 解析:无. 2.(单选题)在盛唐诗坛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本题1.0分)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杜甫 答案:D.

3.(单选题)小说《伤逝》是下面哪位作家的作品?( )(本题1.0分) A.沈从文 B.鲁迅 C.茅盾 D.钱钟书 答案:B. 解析:无. 4.(单选题)下形作家中,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是( )(本题1.0分) A.余华 B.陈忠实 C.莫言 D.贾平凹 答案:C.

5.(单选题)下列作品中,是外国文学作品的是( )(本题1.0分) A.《日出》 B.《纪念傅雷》 C.《听听冷雨那》 D.《最后一片叶子》 答案:D. 解析:无. 6.(单选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本题1.0分) A.比喻、夸张 B.比喻、借代 C.模拟、夸张 D.比拟、借代 答案:A.

7.(单选题)蒲松龄与下面哪位作家是同一时代( )(本题1.0分) A.施耐庵 B.罗贯中 C.曹雪芹 D.吴承恩 答案:C. 解析:无. 8.(单选题)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本题1.0分) A.李白《蜀道难》 B.《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C.杜甫《登高》 D.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答案:C.

9.(单选题)唐代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本题1.0分)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答案:D. 解析:无. 10.(单选题)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本题1.0分)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答案:B.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 .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大学物理17章答案.docx

第17章量子物理基础 17.1根据玻尔理论,计算氢原子在斤=5的轨道上的动量矩与其在第一激发态轨道上的动量矩之比. [解答]玻尔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认为电子绕核动转的轨道角动量为 L =mvr =n — N2TC , 对于第一激发态,n = 2,所以 厶仏2 = 5/2? 17.2设有原子核外的3p态电子,试列出其可能性的四个量子数. [解答]对于3p态电子,主量子数为n = 3, 角量子数为/=1, 磁量子数为mi = - 1), I -1, 自旋量子数为m s = ±1/2. 3p态电子的四个可能的量子数(斤丿,叫叫)为 (3,1 丄1/2), (3,1,1,? 1/2), (3丄0,1/2), (3,1,0,-1/2),(3,1,?1,1/2), (3,1,-1,-1 ⑵. 17.3实验表明,黑体辐射实验曲线的峰值波长九和黑体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即入』=b = 2.897xl(y3m?K?实验测得太阳辐射波谱的峰 值波长九= 510nm,设太阳可近似看作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答]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为 T_ b _ 2.897X10-3 ~ 510x10—9 =5680(K)? 17.4实验表明,黑体辐射曲线和水平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M (即单位时间内从黑体单位表面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总能量,称总辐射度) 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必=〃,其中^=5.67xl0-8W m_2 K-4.试由此估算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太阳表面温度可参见上题). [解答]太阳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大约为 A/=5.67xl0-8x(5680)4 = 5.9xl07(W-m-2)? 17.5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黑体辐射.求: (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 [解答](1)根据公式UT=b,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 九=b/T= 2.897X10_3/3 = 9.66x104(m). (2)地球的半径约为7? = 6.371x10%, 表面积为 5 = 47T T?2. 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M = al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 P = MS= 5.67x 1 (T8x34x4 兀(6.371 x 106)2

物理化学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物理化学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物理化学类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 《大学物理》完整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17&fromuid=1000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详细解答及辅导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3&fromuid=1000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58&fromuid=1000 《化工原理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编,第三版)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195&fromuid=1000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00&fromuid=1000 《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潘祖仁主编)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36&fromuid=1000 《物理学》习题分析与解答(马文蔚主编,清华大学,第五版)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50&fromuid=1000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版,高教版,徐寿昌主编)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3830&fromuid=1000 《有机化学》习题答案(汪小兰主编)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69&fromuid=1000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高教版)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122&fromuid=1000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天津大学, 第四版,106张)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647&fromuid=1000 《大学基础物理学》课后答案(共16个单元)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5&fromuid=1000 《物理化学》习题答案与课件集合(南大) https://www.doczj.com/doc/758681131.html,/viewthread.php?tid=205&fromuid=1000

大学语文终极复习资料(一考试必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诗经》是我国中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2.《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3.(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4.(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史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赞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史纪》内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7.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后人辑有《陶渊明文集》。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9.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景《黄鹤楼》诗在艺术特色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李贺诗中带有明显的伤感情调和浓郁的死亡气氛。故有“(诗鬼)之称。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 16.《大观楼长联》共180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被誉为“ (天下第一长联)”。 1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朦胧派诗人(北岛)。 18.《北岛》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19.(奥尼尔)被称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 20.提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思想家诗(孟子)。 21.陶渊明卒后朋友私谥“ (靖节)”。 22.苏轼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2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4.写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跑警报》的是(汪曾祺)。 25.《丈夫》是(沈从文)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 朅:健壮英武的样子。 3. 茕茕:孤单茕独状。 5. 深辙:大车的车迹。 7. 款款:徐缓的样子。2. 杲杲:日光明亮的样子4. 援:取。 6. 俱:同来。 8. 千寻:形容铁链之长。

大学物理答案第17章

17-2一单缝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光照明,若λ1的第一级衍射极小与λ2的第二级衍射极小重合。问 (1)这两种波长的关系如何? (2)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是否还有其它极小重合? 解:(1)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212λλ= (2)依题意有 11sin λθk a = 22sin λθk a = 因为212λλ=,所以得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还有其它极小重合的条件为 212k k = 17-3 有一单缝,缝宽为0.1mm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汇聚透镜,用波长为546.1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试求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 解: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 f x λ 2=? 代入数据得 mm x 461.510 1.0101.54610 5023 9 2 =????=?--- 17-4 用波长为632.8nm 的激光垂直照射单缝时,其夫琅禾费衍射图样第一极小与单缝法线的夹角为50,试求该缝宽。 解:单缝衍射极小的条件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m a μλ 26.70872 .0108.6325sin 9 0=?==- 17-5 波长为20m 的海面波垂直进入宽50m 的港口。在港内海面上衍射波的中央波束的角 宽是多少? 解:单缝衍射极小条件为 λθk a =sin 依题意有 011 5.234.0sin 5 2 sin 20sin 50===→=--θθ 中央波束的角宽为0 475.2322=?=θ

17-6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一单缝,其衍射第3级明纹位置恰与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该缝时衍射的第2级明纹位置重合,试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明纹条件为 2 ) 12(sin λ θ+=k a 依题意有 2)122(2)132(2 1λλ+?=+? 代入数据得 nm 6.4287 60057521=?== λλ 17-7 用肉眼观察星体时,星光通过瞳孔的衍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亮斑。 (1)瞳孔最大直径为7.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多大? (2)瞳孔到视网膜的距离为23mm 。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多大? (3)视网膜中央小凹(直径0.25mm )中的柱状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约1.5×105个。星体的像照亮了几个这样的细胞? 解:(1)据爱里斑角宽公式,星体在视网膜上像的角宽度为 rad d 4 3 9109.110 0.71055044.244.22---?=??==λ θ (2)视网膜上星体的像的直径为 mm l d 34104.423109.1 2--?=??==θ (3)细胞数目应为3.2105.14 )104.4(52 3=????= -πn 个 17-8 在迎面驶来的汽车上,两盏前灯相距120cm 。试问汽车离人多远的地方,眼睛恰能分 辨这两盏前灯?设夜间人眼瞳孔直径为5.0mm ,入射光波长为550nm.。 解: 38.9101.22l L l L l D L m λδθλ ????==?设两灯距为,人车距为。人眼最小分辨角为, =1.22=D 17-9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1)若被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 ,在160km 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 (2)此照相机的孔径需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 计算。 解:装置的光路如图所示。 S 15cm S 2 160km D

2000年北京工业大学数据结构试题

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数据结构试题 注意:试题中编程一律要求采用类PASCAL语言。 一、选择(单选、多选)与填空题 1.(10分每问2分)下列内部排序算法中: A.快速排序 B. 直接插入排序 C. 二路归并排序 D. 简单选择排序 E. 起泡排序 F. 堆排序 ①其比较次数与序列初态无关的是() ②不稳定的排序是() ③在初始序列已基本有序(除去n个元素中的某个k元素后即呈有序,k<a do [填空① 第 1 页共 2 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合集

专升本大学语文经典复习资料汇总合集 作家与作品汇总: 1 、穆旦《赞美》曹操《短歌行》苏轼《前赤壁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李斯《谏逐客书》陆游《书愤》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姜夔《扬州慢》马致远《秋思》李密《陈情表》(《旗》)舒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魏徴《谏太宗十四疏》范中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李清照《声声慢》归有光《项脊轩志》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岱《西湖七月半》黄庭坚《登快阁》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苦恼》方苞《左忠义公逸事》 2 、《秋水》《逍遥游》选自《庄子》刘义庆《世说新语》曾巩《墨池记》《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宗臣《报一刘丈书》老舍《沙滩上的脚迹》《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韩愈《祭十二郞文》朱熹《送郭拱辰序》《陌上桑》选自《汉乐府》《行行重行行》选自《古诗十九首》《湘夫人》选自《九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徐志摩《再别康桥》选自《猛虎集》戴望舒《雨巷》选自《我的记忆》张洁《拣麦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王粲《登楼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黄宗羲《柳敬亭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张天翼《华威先生》老舍《断魂枪》托尔斯泰《舞会以后》《阿宝》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3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苦恨年处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处知为谁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万时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粉东南十五洲,万重恩怨属名流”龚自珍《咏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畔可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忍登高临远”柳永《八声甘州》,“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二、基础知识论述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程颐、朱熹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荀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儒家代表,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是孔子之后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一章

[习题解答] 1-3 如题1-3图所示,汽车从A地出发,向北行驶60km到达B地,然后向东行驶60km到达C 地,最后向东北行驶50km到达D地。求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总位移。 解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 汽车的总位移的大小为 r = 位移的方向沿东北方向,与方向一致。 1-4 现有一矢量R是时间t的函数,问与在一般情况下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因为前者是对矢量R的绝对值(大小或长度)求导,表示矢量R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后者是对矢量R的大小和方向两者同时求导,再取绝对值,表示矢量R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和矢量R方向随时间的变化两部分的绝对值。如果矢量R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变化,那么这两个表示式是相等的。 1-5 一质点沿直线L运动,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为r = 6t 2 2t 3 ,r和t的单位分别是m 和s。求: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速度; (3)第三秒末和第四秒末的加速度。

解取直线L的正方向为x轴,以下所求得的速度和加速度,若为正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若为负值表示,该速度或加速度沿x轴的反方向。 (1)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m s1; (2)第三秒末的速度 因为,将t = 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速度,为 v3 = 18 m s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四秒末的速度,为 v4 = 48 m s1; (3)第三秒末的加速度 因为,将t = 3 s 代入,就求得第三秒末的加速度,为 a3 = 24 m s2;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第四秒末的加速度,为 v4 = 36 m s2 . 1-6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试证明: (1) v d v = a d s; (2)当a为常量时,式v 2 = v02 + 2a (s s0 )成立。

大学语文资料整理

《有无相生》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4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5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天长地久》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1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2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能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上善若水》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1最高的善就如水。水具有种种优点,它滋育万物而又平静,处守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近乎于道。 2圣人的居处像水一样善于选择地点,内心像水一样善于保持空虚深远的状态,施与恩惠像水一样公平广布,说话像水一样堵塞必止,开源必流善于守信,为政像水一样净化污秽,安定平静善于治理,处事像水一样随物成形而无所不能,行动像水一样动静有时随机应变。 3有了这样的美德唯独不争,所以就不会招致什么怨咎。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1.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家。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史传知识概述 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3.唐诗知识概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散文知识概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古代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两汉散文→唐宋散文→明代散文→清代散文。 古代的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代表两汉最高成就的史传散文:司马迁的《史记》 百家争鸣不仅产生了诸子散文,也产生了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 5.新诗知识概述 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李金发抒情诗代表:冯至。散文诗代表;鲁迅。 6.小说知识概述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理论上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的分类有不同的原则,按用语来分,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文体来分,有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等等;不过现在通行的分类是分成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三种。《大学》 课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