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757330740.html,

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2、翻译文学在中国近代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演变

3、王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5、"启蒙"语境里的"审美"艰难——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价值取向

6、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7、中国近代文学起始之我见

8、中国新闻出版事业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

9、试论中国近代文学语言的变革

10、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中国近代文学理论

11、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历时"研究

12、1904: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年份

13、中国近代文学鸟瞰

14、"启蒙"的诱惑--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再思考

15、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轨迹

16、近代有多现代?——“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7、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

18、中国近代文学史事编年

19、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革命

https://www.doczj.com/doc/757330740.html,

20、1902:文学界革命起狂飙——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关键性年份

二、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卢梭: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卡里斯马”形象

2、中国近代文学论集

3、“外部研究”何以可能——以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为例

4、论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关系

5、21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管林教授

6、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文化困境

7、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新旧杂糅特征

8、浅谈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忧患意识

9、中国近代文学家黄人研究综述

10、中国近代文学观念:致力于中西融合的初步尝试

11、阿英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上的贡献

12、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之嬗变

13、1897:涌动的前夜——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年份

14、论中国近代文学的前现代性

15、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区域

16、1898:喧嚣与躁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年份

17、1899:革命与流行——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年份

18、南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9、传媒文化视野中的近代文学变革——评蒋晓丽的《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https://www.doczj.com/doc/757330740.html,

20、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价值取向

三、热门中国近代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1、中国近代文学辞典

2、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萌芽

3、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理论初探

4、中国近代文学新探

5、在夹缝中挣扎的“中国近代文学”——从学科角度考察“中国近代文学”的危机与出路

6、卢梭与中国近代文学

7、中国近代文学叙述源头新探

8、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上)

9、审美与功利的对峙与互补——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中的文学价值取向

10、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桥梁——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教学

11、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

12、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13、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访谈

14、中国近代文学百题

15、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16、中国近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17、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兼与几部中国文学史的编者商榷

18、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精神

19、浅析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之文化价值取向

https://www.doczj.com/doc/757330740.html,

20、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

四、关于中国近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1、中国近代文学

2、中国近代文学

3、中国近代文学之変遷 : 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

4、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

5、桐城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6、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7、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8、重新认识中国近代的外国文学翻译——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9、探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历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前景瞩望

10、中国近代文学史

11、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

12、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

13、自由观念与中国近代文学

14、中国近代文学论稿

15、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16、1903:一枝独秀与众声喧哗——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关键性年份

17、中国近代文学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及作用

18、论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性

19、自由观念与中国近代文学

https://www.doczj.com/doc/757330740.html,

20、中国近代文学的学科定位反思

五、比较好写的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题目

1、关爱和《中国近代文学论集》读后

2、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

3、王韬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

4、杂语并生多元共存——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

5、中国近代文学语言裂变新解——邓伟专著《分裂与建构:清末民初文学语言新变研究》评介

6、2011年山东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7、“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综述

8、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策略─—著名学者座谈会纪实

9、从古典走向现代 : 论历史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

10、爱国,开放: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11、白桦派文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影响

12、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13、鲜明的时代色彩清醒的历史意识——读《中国近代文学史》

14、“五四”这块文学界碑不容忽视——三论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15、论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衍变及其流向

16、中国近代文学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

17、《中国近代文学史稿》

18、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建立学科自信和学术话语体系

19、民族受辱与国民创伤:中国近代文学与文论的怨恨主题概述

https://www.doczj.com/doc/757330740.html, 20、中国近代文学家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和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英语本科专业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An Analysis of Hardy’s Comparisonsin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浅析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TheUse of Hemingway's Iceberg Theory in TheOld Manand the Sea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 3。AnAnalysis of Alec’sPersonalities in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阿雷克的性格 4。AnInterpretation of the FemaleCharacter Estella in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艾丝黛拉解读 5.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FemaleCharacter MissHavishamin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中女性形象郝维辛小姐解读 6.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Mrs。Dalloway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运用 7。Fatalism inTess ofthe d’Urbervilles by ThomasHardy 哈代的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8。An Analysis of Thomas Hardy’s Attitudes towards the Heroine in Tess o fthed'Urbervilles 哈代对《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态度解读 9. AnInterpretation on theThemes of thePoemsWritten byEmily Dickenson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主题解读 10.A ComparativeStudybetween the Heroines'Personalities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性格对比研究 11。An Analysison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苔丝悲剧人生的成因分析 12.AnInterpretationof the 18th—century English Female’sChoice of HusbandsfromJane Austen's Novels 从简·奥斯丁作品解读十八世纪英国女性择偶观 14。AComparative StudyofThree ChineseVersions of “OfStud ies” 《论学习》三种汉译本比较研究 15.Translation StrategiesandTechniques of Long SentencesinTEM8 英语专业八级中长句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16. ASurvey on the Status ofEnglish and AmericanLiterary Classics’ Readingof English Majors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名著状况调查 17。A Survey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s in Universities of China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最新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C)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 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B)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 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C )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 B)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 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 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B ) A.“百无聊赖以诗鸣” 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 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 D )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 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A)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 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 D ),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 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A )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 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 C )首之多 A.89 B.120 C.315 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A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 B.“文化” C.“军事” 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B )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 14.(D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研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B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C)的人物 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17.黄遵宪于( A )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 A.1887 B.1900 C.1902 D.1905 18.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 C )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辛亥革命” B.“抗英” C.“辛亥广州起义” D.“北伐” 19.《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 B)的代表作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1895年,严复在(B)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 B、《直报》 C、《吕言报》 D、《强学报》 2、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D)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 B、“打倒桐城妖孽” C、《定庵集》 D、“崇白话而废文言” 3、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B)一文。 A、《校邠庐抗议》 B、《复庄卫生书》 C、《定庵集》 D、《弢园文录外编》 4、梁启超于(B)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 B、1902 C、1900 D、1903 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D)。 A、《狂人日记》 B、《呐喊》 C、《仿徨》 D、《怀旧》 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A)。 A、《少年中国说》 B、《清代学术概论》 C、《夏威夷游记》 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D)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 B、1912 C、1910 D、1911 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C)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 B、新文化 C、洋务 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 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A)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 B、男女平权 C、阶级斗争 D、民主论 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C)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 B、《清议报》 C、《新青年》 D、《瀛寰志略》 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章太炎

2015春《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作业

2015春《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作业

1.第1题 “散原老人”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的别号,这位作家是( )。 A.蔡元培 B.黄摩西 C.陈三立 D.王钟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仙根”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的字,这位作家是( )。 A.蔡元培 B.黄摩西 C.丘逢甲 D.王钟麟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的作者是() A.刘熙载 B.王国维 C.柳亚子 D.苏曼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复生”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的字,这位作家是( )。 A.谭嗣同 B.黄摩西

D.张维屏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一词的作者是() A.文廷式 B.冯熙 C.郑文焯 D.梁启超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江南好[咏梅]》一词的作者是() A.周济 B.魏源 C.况周颐 D.王鹏运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满江红[感怀]》一词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徐自华 C.柳亚子 D.苏曼殊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苏曼殊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这位作家是什么地方人( )。 A.广东 B.广西 C.湖南 D.江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一词的作者是() A.龚自珍 B.魏源 C.王国维 D.严复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点绛唇[饯春]》一词的作者是() A.周济 B.冯熙 C.马君武 D.王鹏运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一词的作者是() A.冯熙 B.魏源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引导语: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以下 是的为大家找到的英美文学专业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theApplicationand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新谜又出,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 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 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tradition)。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SurveyofGothic1.1DefinitionofGothic 1.2theOriginofGothicNovels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全套完整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pdf 书 目 (全套完整版) 1. 山海经(晋)郭璞注(西汉)刘歆编 509 KB 2.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6.04 MB 3. 红楼梦(清)曹雪芹 高鄂 9.58 MB 4.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8.22 MB 5. 宋词三百首(清)朱祖谋 1.75 MB 6. 苏轼全集(宋)苏轼 14.30 MB 7. 容斋随笔(宋)洪迈 17.00 MB 8.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 7.80 MB 9.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6.35 MB 10. 先秦时期官训(现代)唐河 王文祥 33.58 MB 11. 闲情偶寄(清)李渔 5.99 MB 12. 韩愈全集(唐)韩愈 3.28 MB 13. 水浒传(明)施耐庵 8.65 MB 14. 中山狼(明)康海 1.25 MB 15.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5.43 MB 16. 西游记(明)吴承恩 8.76 MB 17. 英烈传(明)郭勋 3.66 MB 18. 十八家诗抄(清)曾国藩 8.69 MB 19. 诗品(梁)钟嵘 1.52 MB 20. 智囊全集(明)冯梦龙 11.60 MB 21.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 2.29 MB 22. 杜甫全集(唐)杜甫 3.82 MB 23. 古文观址(清)吴楚材 吴调侯 2.02 MB 24. 周易(商)姬昌 1.71 MB 25. 史记(西汉)司马迁 993 KB 26. 左氏春秋(先秦)左丘明 3.28 MB 27. 白居易全集(唐)白居易 7.74 MB 28. 史通(唐)刘知几 1.62 MB 29.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 1.02 MB 30.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14.3 MB 31.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 张衡 等 715 KB 32. 李白全集(唐)李白 2.96 MB 3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研人 4.43 MB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英美文学论文要求

Term Paper Hey, buddy, 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an essay of 1000 words. You should not exceed 2000 words. (1000-2000 wds) Your writing will be scor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ar and format. And you will have to submit it in Word on 7th-17th June at the latest. Choose a book or author that we have covered in the course, and define your topic: ?Make sure that it is related only to American literature. ? A discussion of Characters; ? A study of the Context (soci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in which a work was writte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ssage or Theme; ?An analysis of a specific Image occurring in several works; ?All text should be in 12-point Times New Roman font; ?Everything should be double-spaced; ?Use 5 paces at the beginning of every paragraph; ?Skip a line between the title and text; ?Type your Name, Class, and also your Student ID No. on a separate line; ?Center the title and type it in bold; 胡彭,6

经典文学作品介绍

经典文学作品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经典和精品是有区别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质量,而并不需要有经典所据有的其它特性。所在行业的精品,或者说是一个时期里的精品。具有代表性质和意义。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对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这时期的文学,已成为自觉、独立而又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它以改变文学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代替文言),对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散文诗、报告文学、电影文学等新体裁,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化。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民族命运的关注,现代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成了新的文学主潮的思想基础。民族危机、知识分子的道路、农民的苦难、抗争与解放、武装斗争,是作品常见的题材。作家与读者有了更广泛而亲切的交流,而且也更广泛地吸取了世界文学新潮的营养。正是通过外来影响的民族化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才创造出了新的民族文学,并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自觉成员。这时期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批世界性的作家。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富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小说及大量杂文,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里程碑。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以他的作品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论《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 Tom Jones, a Dissipated but Kindhearted Man 放荡而又善良的汤姆琼斯 The Free Will and Rebellious Spirit in Paradise Lost 《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ylock’s Character 论夏洛克的性格发展 Morality and Criticism in Tom Jones 评《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与批评观 On Imogen,the New Feminine Image in Cymbeline 论《辛白林》中伊慕琴的新女性形象 Burns’View on Love and Friendship 论彭斯的爱情友谊观 The Reflection of Art and Life in Ode on a Grecian Urn and Ode on a Nightingale 《希腊古瓮颂》与《夜莺颂》中艺术与生活的对照 The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 谈中国人和英美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merican Blacks during American Civil War 美国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 On American Black English 浅谈美国黑人英语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浅谈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n Bacon’s Essays 论培根散文的思想性 Women's Movement in 1960s in American 美国六十年代的妇女运动 Analysi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violent television and movie on children 浅析影视暴力对青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al Circumstances on English Learning 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A Comprehension of Male Centrad Literature through A Doll’s House 黑色的坚毅——小说《飘》主人公的性格分析Black Determination——An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人性的扭曲信任的危机--重读《奥》剧杂感Random Thoughts on Othello

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书目

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书目 阅读经典,这是增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深厚学生人文底蕴的一大途径。本书目共收录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60部(仅限文学类),其中中国30部,外国30部,推荐学生阅读之。如若无法全读,则可退而选读带有“*”符号的30部。 开卷有益,读经典名著更是受益终生的事情。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吧! 一、中国部分 (一)古代(“五四”以前)10部 1.《窦娥冤》,元·关汉卿著。关汉卿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 2.《西厢记》*,元·王实甫著,千古传诵的我国古典戏剧之现实主义杰作。 3.《牡丹亭》,明·汤显祖著,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最著名的浪漫主义杰作。 4.《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5.《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有“英雄传奇”之称,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6.《西游记》*,明·吴承恩著,被誉为我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品。 7.《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著称的优秀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中国文学瑰宝,世界文学明珠”。 8.《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是吴敬梓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长篇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 9.《红楼梦》*,清·曹雪芹著,被称为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登峰造极境界的不朽文学名著。 10.《唐诗三百首》 (二)现代(“五四”以后,建国以前)10部 1.《狂人日记》,鲁迅著,我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2.《阿Q正传》*,鲁迅著。鲁迅的代表作,鲁迅小说创作的高峰。 3.《女神》,郭沫若著,是中国新诗的开山之作,中国新诗的第一座丰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形成性考核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成性考核一 成绩97.00/满分100.00 题目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C. 《朝花夕拾》题目2 “我不信鬼,而喜欢知道鬼的事情,此是一大矛盾也。虽然,我不信人死为鬼,却相信鬼后有人……”这段文字出白()A. 《鬼的生长》 题目3《月下老人祠下》一文中表达的情绪是()B. 旧地闲游的“惘惘然” 题目4朱自清在《儿女》里写到的“我们常用了土话,叫他做‘呆瓜’。”这个‘呆瓜’指的是()C. 润儿 题目5《故乡的野菜》、《乌篷船》都是周作人的散文代表作。对题目6在《月下老人祠下》中,作者几次写到“我回来了”()D. 两次 题目7 “河水鬼大可不谈,但是河水鬼的信仰以及有这信仰的人却是值得注意的。”这段表述出自()B. 《水里的东西》题目8《颓败线的颤动》选自鲁迅的()C. 《野草》 题目9散文诗集《野草》中,最能显示鲁迅自己的作品是()。 C. 《腊叶》 题目10 “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这段话是胡

适对哪位诗人的赞美()D. 徐志摩 题目11 “旧时的颜色”必在后人“记忆中消失”,表达这一主旨是()C. 《腊叶》 题目12 “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这段表述出自()A. 《苦雨》 题目13描写“河水鬼”的文章是()D. 《水里的东西》题目14《月下老人祠下》所写是俞平伯从大洋彼岸归国,即将北上回京期间,在故乡逗留短短三天里与妻子、妹妹共游西湖的经历。表达的作者的心境是()A. 欣喜与惆怅 题目15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个“她”指的是()A. 长妈妈 题目16“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忘不了,和我们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段话是胡适对哪位诗人的赞美()A. 徐志摩题目17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死火”象征着()A. 光明未来(此项错误) 题目18《雁荡山的秋月》的总体风格是()C. 比较清朗题目19在《死火》中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对

中国近代经典文学

中国近代经典文学 中国近代经典文学 1.《沉沦》 作者:郁达夫 内容推荐:郁达夫的小说虽然饱含抒情,但在那些浓烈的抒情氛围中你还能触碰出主人翁的灵魂与脉搏。阴郁而压抑,在绝望中甚至有了一种彻底毁灭的冲动。这些想为而不能为的“知识分子”成了作者笔下无奈的“零余者”的形象,在彷徨与迷茫中堕落。 2.《伤逝》 作者:鲁迅 内容推荐:一提到鲁迅,很多人估计都会想到中学时期语文阅读题那种标准答案“批判了人吃人的社会…在黑暗中需找光明”,对周先生俨然有了一种“苦大仇深”的刻板印象。其实现实中周先生也没见得活得那么阴郁。这本《伤逝》是他写的一部爱情小说,用现代的“年轻人的语言”说,就是刻画了一部属于“五四时期一代年轻人的小时代”。 小说既浪漫又现实。那些勇于冲破重重旧制的青年人,秉持着想追求自我幸福的乌托邦式的梦想,却在现实的各种碾压中,无处屏息,最终爱情也失去原本觊觎的颜色,回到旧有的无奈中。 3.《子夜》 作者:矛盾

内容推荐:“本书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校指导委员会指派用书……” 好吧,说实话。我也是中学时期要参加个什么语文竞赛才“被迫”非常粗糙地浏览完这部小说的。依稀现在还记得,但是对这本书的标准性答题范句是“阐释了民族资本主义在落后中国无法实现的根源,以及批判了买办阶级”(好吧…看似是一本“又红又专”的书) 先撇开这些旧有的偏见,再去读这本书,其实你可以看到作者是在试图展现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现象(或许又与现在的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咯)。期间刻画主人翁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还算入木三分,故事的精彩更在于人物对抗意识之间的搏斗。 4.《家》 作者:巴金 内容推荐:总觉得巴金笔下的这个上世纪的“家”依然存活着我们这个世纪中,至少潮汕地区或出于传统保留的程度更深,所以读完这本小说自身也颇有感受。《家》整体的风格也蛮热血青春的,爱恨鲜明,大喜大悲。 5.《边城》 作者:沈从文 内容推荐:在这篇小说的读书笔记上我写这样的一句话:“有机会一定要去湘西安静地住上几天。”实话说,我并没被翠翠的那段纯净的爱恋有多大的触动,反倒对作者笔下那带有诗画般的湘西乡村心向往之。 以乡村文学中的质朴批评都市,对民族品德的消逝产生了忧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发 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