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
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1840-1949,近代)
第一阶段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②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1、服饰 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
第二阶段 特征:受政治生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代表性服饰:①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服")、绿军装
②女装:列宁装、连衣裙、绿军装
第三阶段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由封闭走向开放
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饮食 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西餐 与中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区别
①传统建筑:北方四合院
3、住宅 ②中西合璧:里弄
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婚姻 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2、丧葬:土葬→火葬
①男子留长辫→剪辫易服
②女子缠足→迫令放足
3、其他: 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④"大人"、 "老爷" →"先生"、"同志"
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陆 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2、近代: 电车、汽车(第二次工
业革命)
海:轮船(1865年)
空:飞机(20世纪20年代)

时间 成果 1865年 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9世纪中后期 自行车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 自行车成为主要代

步工具 1906年 天津创办有轨电车系统 1924 上海有了公共汽车 20世纪20年代 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3、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的进步之处
①牵引动力的变化: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为动力);
②速度更快; ③运力更大; ④费用更低廉; ⑤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四、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2、电信 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
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信息的传递
 3、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③开阔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生活节奏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①唐代:《邸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②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1、报纸 ③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④辛亥革命:《民报》
⑤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①问世:20世纪20年代初
2、广播 ②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电影 ②发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③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①问世:20世纪30年代
②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

电视台开始试播。
4、电视 ③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④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1)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发展快: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3)互联网应用的事例: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络办公、网络教学、
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等
 5、互联网 优势: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③费用更为低廉
(4)评价 ④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⑤及时了解所需咨询,查找所需资料
⑥方便朋友之间的交流
缺陷:①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②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
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④造成对网络过分依赖,不愿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


【09年高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C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2.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解析】C 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
3. (2009福建文综高考)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

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解析】B 从报纸中使用简体字可知B项正确。
4.(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 ,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
5.(2009高考上海单科)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A "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6.(2009高考上海文综)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解析】B 辛亥革命初步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
1.(08江苏单科)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二、非选择题

22.(2009高考江苏单科) (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

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

【解析】
本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设计较好,既有⑴、⑵问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也有第⑶问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很好体现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39. (2009高考四川文综)(6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

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

 【解析】
本题共60分,历史部分为前3个小题,合计20分。(1)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后面的两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2)依据材料来概括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即可。(3)本题是表格数据型材料解析题,注意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变化,从中找出规律。结合所知识来回答原因。
 参考答案:
 (1)(8分)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2)(6分)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2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分)。
 (3)(6分)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福建省连城二中高一历史期末复习纲要(人民版必修二)
罗春旺原创整理,博客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757010926.html,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