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师范大学2000--2007年心理学试题(总结版)

南京师范大学2000--2007年心理学试题(总结版)

南京师范大学2000--2007年心理学试题(总结版)
南京师范大学2000--2007年心理学试题(总结版)

南京师范大学2000--2007年心理学试题(总结版)

2001年普通心理学(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8分)

1、心理学通过()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个体对所处环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和蛋白质,其中()是遗传信息的保存者和传递者。

3、×根据PAVLOV,I?P.的观点,动物没有()系统活动,只有()系统活动。

4、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或()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存性。

二、概念题(3×4=12)

1、心理年龄

2、应激状态

3、练习曲线

4、场依存性

三、判断题(1×10=10)

1、心理现象不具有形体性。()

2、用观察法研究心理不能揭示“是什么”,但能发现“为什么”。()

3、拷贝世界通过大众传媒对人的心理和性所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

4、根据ERIKSON,E?H.的观点,个体心理发展只能感的自我统一性问题是在人到中年时才出现的。()

5、价值观不是个心理学概念,故而心理学家不研究它。()

6、听课时注意转移是不好的,会降低听课质量。()

7、在心理学中,幻觉属于错觉的一种。()

8、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我们察觉不到的。()

9、手段——目的分析是人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0、情绪强度越大,整个自我被卷入的程度也越大。()

四、简述体(10×5=50)

1、简述注意的对象和注意的特性。

2、简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举例说明心理学如何用投射法研究人的动机。

4、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5、简述气质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均为20分)

1、为什么说“创造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

2、区分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因材施教有何意义?

3、认知与情绪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请结合事例给以阐述。

2001实验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各4分

1.主观轮廓

2. CFF

3.耶克斯-道森定律

4.对偶配组法

5.白噪音

二:判断分析(判断下列各题所陈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各6分)1. P(n/SN)+ P(n/N)=1

2.在颜色光中,蓝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

3.应将实验所得原始记录的数据在实验报告结果部分中全部列出

4.人对物体的知觉并不总是与被知觉事物的刺激特征一一对应

5.具有相同轮廓的图形在形状上也一定相同

三:实验设计(对下列车员研究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内容须包括实验器材、被试、实验方法

与程序、结果的获得方式、应用的统计检验类型,但不需要计算)共20分

研究课题:大学生对两种不同颜色光信号在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之间的差异

四:简要论述各15分,任选两题,多选无效

1.扼阐明马赫带及其生理机制,这种特点在知觉中有何意义

2.对声音方向的判断可以利用哪些双耳线索,请分别予以表述

3.什么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利用它可以说明哪些特点

01年心理测量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各自的特点p8

2、标准化测验有哪些要素p16

3、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有哪些异同点

4、一个良好的测验应该满足哪些条件?p15

二、计算题(每题10分)

1、假设有200名考生参加了某个测验,对于其中的第3个题目,高分组的54人中有45人答对,低分组的54人中有18人答对,请计算该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保留2位小数)

2、运用奇偶发将某个测验分成两半后,这两个半个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7,请问该测验的信度系数为多少?(保留2位小数)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请你谈谈怎样在学校素质教育中运用心理测量的方法。

2、假设你是“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任课老师,请你谈谈怎样编制该课程的期末测验试卷。

2002年普通心理学(100分)

一、解释概念(3×6=18)

1、操作性条件反射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3、感觉补偿

4、元认知能力

5、记忆的恢复

6、PHI现象

二、填空题(1×10=10)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注意的功能有选择、维持、()。

3、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几显得暗些,这被称做()现象。

4、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5、鲁利亚把()看作是言语产生的起点。

6、情绪的概念中,包含了情绪体验、情绪行为、()和对情绪的认知等复杂的成分。

7、情绪体验的纬度有情感的强度、情绪的紧张度、情绪的快感度和()。

8、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主要有四种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

9、在我们以某些典型的性格特征来划分性格类型时,通常将那种有强烈的时间感和成就欲、

易激动、缺乏耐心的性格称做是()。

10、 ALLPORT,?G?W.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种特质:共同特质和()。

三、写出下列心理学流派或理论的代表任务(1×6=6)

1、构造心理学

2、人本主义心理学

3、社会学习理论

4、尝试错误理论

5、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6、多元智力理论

四、简答题(8×5=40)

3、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4、遗忘的干扰理论。

5、智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的区别。

6、动机、内驱力和诱因的关系。

7、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3×2=26)

1、什么是创造思维?如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培养个体的创造思维能力?

2、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解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强调先天的遗传作用和后天的学

习作用。请结合某一具体内容(如言语获得、能力发展、气质的形成与改变、情绪的稳定性、人的侵犯性行为等)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2002年实验心理学(共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

2、75%差别阈限

3、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4、速度---准确性权威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将心理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

2、心理科学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你

以为实验法、问卷法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并说明实验法由此而采用了哪些手段。

3、举例说明并解释实验者效应,如何在实验研究中避免由于该效应而可能产生的错误结论?

三、分析说明题(共50分)

1、现有100克和108克外观和体积相同的重物若干,以前者做噪音,后者做信号,采用信号检测实验的有无法,在同一先验概率下,多次测量不同被试的辨别力δ`和判断标准β。现在假定在同样条件下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这同一群被试的重量辨别差别阈限DL。请从理

论上分析:

(1)δ`、β和DL三者两两之间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存在何种关系,请作出假定性解释;

(2)恒定刺激发和信号检测发之间有何区别,解释说明之。(本题10分)

2、解释一个2×2×3的完全随机因素实验设计,要指出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数、每个自

变量的水平数、可检验几个交互作用等。假如同一实验条件(即一个实验单元)需要6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被试?(10分)

3、有人想探讨反应时间是否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较高的教育水平是否缓解了处于年龄

增长而导致的反应时间增加这一过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并建立方差分析表,给出变异源及每个变异源相应的自由度(注:教育水平可界定为从事工作前在学校的受教育

年限)。(15分)

4、有一研究者调查了大学四年级不同年级学生对课业学习和社会人际交往的态度,即课业

学习和社会人际交往哪个更重要,被调查者的回答方式分三种:(1)课业学习更重要;(2)两者同样重要;(3)社会人际交往更重要。该研究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别在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各调查60名学生(共240名),每一年级男女各半,统计结果如下表: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回答项目 n=60 n=60 n=60 n=60

课业学习更重要(%) 60% 47% 37% 37%

两者同样重要(%) 20% 27% 33% 30%

社会人际交往更重要(%) 20% 26% 30% 33%

根据上述回答项目的百分比变化,该研究者得出结论:随着年级增加,大学生逐渐重视社会

人际交往。你认为该研究者根据百分比就得出这一结论是否充分?是否有更合理的统计分析

方法?请分析说明。(15分)

2002心理测量B

一:名词解释各4分

1.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3.肯德尔和谐系数

4.构想效度

5.心理测量标准化

二:填空题各2分

1.心理测量产生的直接原因或前提是人的________

2.中国测验学会于_____年公布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

3.有200人参加了某智力测验,成绩排前100名被试第8题平均4.5分另外10

0名被试第8题得分平均2.2分(该题满分为5分),那么该题的区分度约为____4.针对经典测量理论的缺陷,心理测量学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理论,即:_____和

概化理论

5.信度系数R和效度系数R'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达为_________

6.中国测验学会在南京宣告成立的时间是___年6月

三:简答题各8分

1.心理测量的误差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如何看待投射测验

3.学习适应性测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心理测量在售人员招聘和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论述题各18分

1.在编制心理测验量表时如何保证和检验问卷的质量

2.分析当代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这些发展对智力测验的可能影响

2003年普通心理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5×3=15)

1、本能行为

2、感觉对比

3、创造想象

4、元认知能力

5、社会促进

二、选择题(2×5=10)

1、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视天空的某一亮点几分钟后会觉得这些亮点在游动,这种现象被

称做()A.PHI现象 B.自主运动 C.诱导运动 D.瀑布运动

2、当一个人的感觉器官对外部刺激有较强的感觉能力时,我们称他的()。 A.感受性高

B.感觉阈限高

C.差别感觉阈限高

D.适应性较强

3、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似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舌尖现象

4、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为强、均衡、灵活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鲁迅说,作家创作的人物,其原型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

这种由想象所产生的新形象是通过()方式形成的。 A.典型化 B.夸张C.拟人化 D.综合

三、简答题(10×3=30)

1、请用例子说明什么是非意识水平,什么是前意识水平,什么是无意识水平。

2、儿童言语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基本阶段?

3、怎样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分析?

四、论述题(15×3=45)

1、请从保持时间、容量和编码方式三个方面概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

2、结合智力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智力测验做一评价。

3、古希腊达尔斐神庙上镌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请谈谈这句话的心理学意义。

2003年实验心理学(共5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2分)

1、早于WUNDT而提出系统的心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是(),他在此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的1860年出版的著作《》。

2、心理实验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对各种变量进行处理的过程,即研究者主动操纵()、控制

()、观察记录()的过程。

3、抵消平衡法是心理实验操作程序中用以克服()效应等额外变量的一种方法。

4、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主要包括()、()和()。

5、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是()。

6、认知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反应时发主要包括()、()和()。

二、设计和计算(共38分)

1、在依次再认实验中,被试A和被试B的再认成绩如表1所示。计算他们的辨别力指数和

似然比,并通过计算回答他们谁的判断标准较高、谁对学习项目的记忆更牢固。(18分)表1 被试A和被试B参加再认实验的结果 .

被试A的再认结果被试B的再认结果 .

报告“学过”数报告未学过数报告学过数报告未学过数

学习项目 38 12 32 18

为学习项目 20 30 10 40

附PZO转换表:

P .20 .24 .36 .40 .60 .64 .76 .80

Z -.842 -.705 -.358 -.253 .253 .358 .705 .842

O .280 .311 .374 .386 .386 .374 .311 .280

2、实验设计:请按照二因素二水平重复实验设计的模式设计一个研究方案,研究某一地区

的人对本地方方言的理解程度是否好于对普通话的理解程度,同时研究材料阅读者的性别是

否影响其理解程度。要求写明自变量、因变量、要控制的额外变量、实验的基本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方案。(20分)

2003心理测量

一:名词解释,各4分

1.量表

2.心理特质

3.内容效度

4.导出分数

5.效标

二:是非题,各2分

1.克龙巴赫系数值大时,表明测量信度高,反之值小时,则测量信度低

2.随机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测量的稳定性;而系统误差既影响稳定性双影响

准确性。

3.我们在利用项目分析选择试题时,应使整个测验中的每一道题目的难度孝在0.5左右,这样才能把各种水平的人都区分开来.

4.不同能力的人在接受同一个测验时,会产生不同的测量误差.

5.经典测验理论中的项目的区分度是相对的,而难度是绝对的.

三:计算题,各10分

1.设有150名考生参加了某个测验,对于其中的第6个题目,高分组40人中有36人答对,低分组40人中有12个人答对,请计算该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2.若运用奇偶法将某个测验分成两半后,这两半个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8,请问该测验的信度系数为多少.

四:简答题,各10分

1.测量的参照点有哪两种?两种参照点有何区别?

2.说说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3.何谓实证效度?如何确定?

4.简述高德曼有关测验分数的三维解释模型

5.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有哪些异同点

五:论述题,各15分

1.试析自陈量表与投射测验的差异

2.试析心理测量与其它心理学科的关系

六:应用题20分

你认为当前的保险推销员招考可以引入哪些心理测试?为什么?

2004年普通心理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5×4=20)

1、社会化

2、有意后注意

3、抱负水平

4、心理状态

二、选择题(1×10=10)

1、从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看,可以区分出()。 A.行为与反应 B.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和自我 C.意识和无意识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能够影响视觉系统传导通路中各级神经元反应的视网膜上的区域被称为()。A.感受野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感应性

3、人们对如游泳、骑车和跳舞等运动技能的记忆属于()。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节性记忆

D.短时记忆

4、一般来说,比较适合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有()。 A.飞机驾驶员

B.高空作业者

C.精细手工业者

D.短跑运动员

5、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B.现实中没有的事物 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 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

6、鲁迅先生在塑造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时主要借助于()。 A.幻想 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 D.梦

7、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动物出现泛化反应。其后经过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类似刺激,动物便只对条件刺激反应,而对类似刺激产生了抑制效应。这是因为动物发展了()。

A.分化抑制

B.延缓抑制

C.消退抑制

D.扩散与集中

8、“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由感觉的()所引起的。 A.相互作用 B.适应现象

C.同时对比

D.感受性提高

9、又有比尔是意见要案的嫌疑犯,警方将对他做一次测谎试验,试验中仪器最可能要测量的是他的()。 A.面部表情 B.眼睛活动 C.血糖水平 D.心律变化

10、学好数学有助于学好物理、化学,这种心理现象是()。 A.联想 B.动机 C.迁移 D.定势

三、简答题(8×3=24)

1、哪些因素会影响保持曲线?

2、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中系统性原则?

四、论述题:

1、智力测验的项目的筛选原则是什么?怎样计算个人的智商得分?(10分)

2、举例说明情绪与认知、个性各有什么关系?(26分)

2004实心

一、名词解释(各5分)

1 单组实验设计

2 幂函数定律

二、简答题(各10分)

1 选取实验课题过程中文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的判断标准主要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设计与计算

已有研究表明,汉字的视觉识别受到汉字的笔划数、结构类型(如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

结构)、字体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现在请您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探明这三个方面因素对汉字

视觉识别的影响是各自独立的还是有交互作用的。

(要求写明:实验被试,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和基本

方案,实验的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等)

2004心理测量学

一、简答题(各10分)

1 简述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量表各自的特点

2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有哪些异同点

3 斯坦福-比内量表有哪些特点

4 根据被试的反应方式,投射测验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

5 标准化测验有哪些要素

6 心理测量可运用于哪些领域

7 测验的效度有哪几种?分别对它们进行解释

二、计算题(各10分)

1 设有200名考生参加了某个测验,对于其中的第3个题目,高分组的54人中有45人答对,低分组的54人中有18人答对,请计算该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保留两位小数)

2 若运用奇偶法将某个测验分成两半后,这两半个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7,请问该测验的信度系数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三、论述题(各20分)

1 怎样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2 常用的信度有哪几种?分别用什么方法来估计这些信度

3 假设你是“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请你谈谈怎样编制该课程的期末测验试卷

2004年基础心理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颜色混合律

2.双盲研究

3.元认知

4.高原现象

二.填空(10分)

1.勒温把能确定一个人在一个具体情景中行为的所有可能的心理事实或场合的总和称为

_______________,它包含一个人以及周围的心理环境.

2.用无条件刺激物(如食物)的出现,把一个条件刺激(如铃声)和无条件反应(如唾液分泌}之

间的联结加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

3.观测一个样本组达到两个不同因变量在施加处理之前与之后的变化,这种设计称为

___________.

4.在信息加工过程中,_________是一种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

5.在生物反射调节系统或者机械自动调节系统中,把输出端(即效应器)的一部分信息能量返回传给输出端,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动调节系统或反射调节系统的活动.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

三.简答题(20)

试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述发散思维极其主要特征.(30分)

2.简述实验设计中的信度以及主要方法.(29分)

2004年实验心理学(共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2004年试题,共50分)

1、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2、幂函数定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选取实验课题过程中文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的判断标准主要受到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设计与计算(20分)

已有研究表明,汉字的视觉识别受到汉字的笔画数、结构类型(如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

结构)、字体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现在请您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探明这三个方面因素对汉字

视觉识别的影响是各自独立的还是有交互作用的。(要求写明:实验被试;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的设计类型和基本方案;实验的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等)

06年心理学试题(心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析(5×6)

1.认知过程;

2.组块;

3.高原期;

4.先天素质;

5.意识流;

6.动机作用;

二、简答题;(10×5)

1.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2.简述心理学活动的动力特征;

3.简述问题空间构成的意义;

4.为什么说信息认知加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的第二次革命?

5.运算及其含义;

三、论述题;

1.试述三元智力理论;(15分)

2.试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5分)

3.人本主义反对什么观点和主张什么观点?(15分)

4.试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5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2*5)

1 1860 费希纳发表了《》

2 铁钦那创立了()学派

3 因素型心理试验主要任务查明自因变量关系,须对实验中的()加以控制。

4对照组实验研究中若不同被试间有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会造成()效度有误

5在2*3*2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中,将抽取的被试分为()组合适。

二判断题

1 感觉剥夺试验是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其研究效度很高()

2 行为主义不研究心理,意识,对实验心理贡献不大()

3 心理实验专业性强,指导语要用专业术语()

4 恒定刺激法中刺激数一般为5--7个()

5 1个2因素2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作用相当于2个单因素组间设计()

三、简答题(7*2)

1 速度--准确性权衡

2 举例说明实验者效应,如何避免。

四说明stroop效应,解释原因。(10)

五方差分析中某自变量效应引起的变异水平和为150,df为3,误差项的变异平方和为320,df为32,则相应的检验统计量F为多少〉?(8)

六试验设计

青少年成年人,比较俩种治疗手段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哪个是实验因子?准实验因子。

编制研究方案。

心理测量:

一(3*5)

1 若以测量信度趋向于 1 ,则该测量的标准误趋向于()

2 效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3 若某题通过率为0。5,则D最大为()

4 某测验原始分数正态分布,转为T值,会有()在50分以下。

5 EPQ中文名为()

二简答(10*3)

1 说明四种量表

2 编制常模的过程

3 TAT基本原理

三计算(15)

题目太长,考察两个不同测验相同百分等级相互转换。

四(20)论述

电视台招聘主持人,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适用于那些测验?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大学 选修课 心理学 复习资料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独立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基础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科学中与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2.应用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揭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实践领域中 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四、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 映就是感觉。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 感觉同时进行。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 (3)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 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 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的不同,将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 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皮肤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错觉 1.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第七节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基本问题 思维在人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不断扩大人的认识范围,不仅能认识现在,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其次,它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不仅能认识人所能一般接触到的事物以及规律,还可以把握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以及规律,使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第三,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不仅能使人掌握知识、认识规律还可以使人由认识世界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但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人们只有在大量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人们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在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世界的奥秘时,人们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建、改组和更新。 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和建构。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 (二)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还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

普通心理学总结(B卷)

普通心理学总结(B卷) 带*号的是了解内容 一名词解释 1 需要:需要是指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体现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事物与条件的依赖性,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 动机: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3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4 感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应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 5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认得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6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 7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应,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的过程。(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8 意识: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意识是对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事件的觉知。) 10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他的本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过去经验以形象或语词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再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 12短时记忆(界定):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A 存在的证据(1)自由回忆中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任务后的干扰导致近因效应的消失; (3)呈现速度及频率影响首因效应,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B 短时记忆的特征:(1)容量有限;(2)持续时间短;(3)对信息有意识加工;(4)以听觉和视觉编码为主;(5)容量为7+2个组块;(6)主要加工方式是复述;(7)提取方式是系列全扫描工作记忆* 你用于完成诸如推理和语言理解等任务的记忆资源。工作记忆包含感觉记忆,但是它的内容更广,也包含了当前需要的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 *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13思维: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14创造性思维:产生新异而有价值产品的思维。 15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由判断构成的,并1要掌握注意的性质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 第一节:学习概述 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 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试误—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 条件刺激——条件作用 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 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库)

模拟试题 第一章绪论 1、以下哪一项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D) A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B心理学是一门社会性科学 C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D心理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科学 2、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A )。 A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B自变量、实验变量、控制变量 C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 D反应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冯特 B华生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4、精神分析理论是( B)提出的. A.斯金纳 B.弗洛伊德 C.马赛尼 D.罗杰斯 5、罗杰斯是(C )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认知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6、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B ) A.机能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感知觉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D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 C )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D组织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嗅觉的(A)特性。 A适应 B敏锐 C钝化 D分辨 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6.人在知觉事物时,即使当部分刺激物在客观上存在缺陷或者不完整时,人也能依据知识经验全面地知觉它,在主观上弥补刺激物客观上的缺陷,这叫做知觉的(C)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7.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A)。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8.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身材偏胖的人穿深色衣服会看起来苗条些,这说的是(A)现象。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 ?案例: ?玛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严重抑郁,功课成绩下降,终日萎靡不振,几乎不与别的同学交谈。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要注意到,玛莎是与男朋友分手不久后变得情绪低落的。抑郁常常与失落感有关。玛莎也许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失落感、气愤或抵触情绪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怨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玛莎的抑郁出现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成绩有所下降。当人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感情支持、友谊或认可等奖励时,他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努力就会停止。当玛莎变得抑郁时,她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而那些变得更为消极的行为会使她更不可能得到好成绩、赞扬和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玛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她也许没有做好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困难的准备。如果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她会是一个大的打击。与男友的分手也会使她感到自己无能。我认为,玛莎感到抑郁、脆弱和茫然,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受到打击而造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玛莎的思维模式解释她为什么产生抑郁。她可能过于“放大”了近来她所遇到的那些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她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比如“如果我现在不能出人头地,将来就一事无成”等这类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抑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会给教育带来变革 –机能主义,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新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本目的是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是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情感教 育是教学的基本动力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了解心理规律,比如注意的维持时间、两种注意的交替转换; –了解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补充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头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 浮现,和过去感知该事物时的形象非常相似。 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3.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