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

浅谈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

浅谈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
浅谈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09-12-02T14:37:20.51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饶欣王静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饶欣王静(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专业教改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如何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高专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简单谈谈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体会。 1 教学思想革新 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 1.1 树立现代教学任务观传统的教学任务观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忽视了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陶冶健康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风格,培育独立自主能力,高职高专更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树立现代教学质量观传统上习惯于用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现代教学观既要看考分也要看创新能力,还要看学生的思想情况或受教育的程度,高职高专还要看学生对某种技能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本专业的某种技术工作,那么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高职高专毕业生。 1.3 树立现代教学的学生观传统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听话”、“服从”、“循规蹈矩”。学生现代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人格、个性,大学生更是如此,因而要求教师在学生守纪律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2 教学内容探讨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在探索和构建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1 课程设置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即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 2.2 理论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2.3 实践教学体系要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3 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教学手段落后(粉笔加黑板)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加速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从教学实际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注重以下几种方式。 3.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法的运用上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3.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及各种教学法的相互配合,不但有利于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投身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 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4 考试方法创新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4.1 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4.2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75668511.html,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 一、最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选题参考 1、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奋斗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 3、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4、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讨 5、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6、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7、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8、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9、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10、关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1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1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 1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三维互动数字化教学 1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 16、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https://www.doczj.com/doc/75668511.html, 1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一 21世纪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19、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8日)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大全 1、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5、WTO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7、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分界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8、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10、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研究 11、积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新教学大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13、企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13T17:04:18.62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朱新力 [导读] 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成人中专教师,河南商丘 476005)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027-02 摘要: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中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对中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而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个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29T15:40:52.62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4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陈京京 [导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 陈京京(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课程教学能力,还应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强化教师对企业工作过程的分析及高度概括的能力;学习性工作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而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实训课改工作过程 1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 实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人才,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 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技术等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开创新的应用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纵观学院设置的实训课,大部分内容是验证性实训,也就是说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实训所占的比例过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大,造成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根本不把实训课当回事,实训时思想上不重视,早来晚走现象有之。这就需要我们想改革课程教学一样,也需要进行实训课的“重塑”。 2 实训课程需要教学过程的改革 实训课程“重塑”,关键是教师思想观念的“重塑”。“重塑”的难度有: 2.1 也许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学院经费有限,配备新技术设备的步伐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教师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空有远大的抱负难以在校园内实现,更谈不到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了。 2.2 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从未在企业工作过,更谈不上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出难题,教师做不出来产品,或解决不了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难题,岂不是让学生瞧不起,被领导要求待岗吗? 2.3 如果到企业去,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盈利,责任太大,风险冒不得。还是有几斗米就蒸几锅饭吧,教师省心,领导放心,学生省事。 殊不知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学生在实训中提不起兴趣,依赖性太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学生动不动就叫教师帮忙做实训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比学生还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学生心烦,教师“头大”。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实训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3.1 实训改革的思路实训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训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也就是说,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就要为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研究,深奥的理论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只要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资料,个别辅导,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着眼点在技能的掌握上,因此需要教师先改革自己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2 加强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的改变,不是说不讲理论,教师动手演示,学生一味的的模仿。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地去把握所学知识。争取达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对应的课程实训时,脱离开教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大限度地打消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工作过程的检验当然,由于多年的教学传统的传承,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有的教师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有了小小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首先,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实训入手进行尝试。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众所周知,这是一门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同时又是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的一门课,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考试的课程。 刚开始,实训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教师教学内容的验证,根本没有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像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争着做教师的好学生,比的是谁听课认真,谁的模仿能力就强。任课教师总觉的授课效果不理想。虽然学生等级考试通过率很高,但作为教师,感觉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实践 2008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增加,给实训机房的压力很大,要求教师要: 4.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的时候,有意识的给学生出一些题,课堂上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实训中寻找答案。一段时间后,带实训的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高,经常有学生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但又是实际在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改革有了收效。此时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为了毕业考一级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了,而是为了就业,积极主动地要求考二级C,二级VB,这些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自学的,说明学生已有了学校兴趣,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工作过程要循序渐进近一年来,教师在白天上理论课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训课的质量监控作用,既有实训课的题目要求,又会在隔周的实训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而在实训课上又牢牢把握实训时间,分阶段给学生布置实训内容的要求,同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检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当他的实训成绩高于其他同学时,他会沾沾自喜;低于其他同学时,他会奋起直追;实训课上同学们比学赶帮,热情高涨,学生实训气氛浓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实训效果良好,基本上杜绝了学生上网打游戏的现象发生。 5 结语 首先实训专业的实训课程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实训教学主题而展开,在学习理论与教学论引导下,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践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它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使命。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建设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待健全与完善,教学经验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1.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教育倾向依然存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目标,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在课程开发方面,先后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即从普高学科体系到能力本位体系,再到工作过程体系。但是,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至今仍停留在对学科体系的改良上面。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更

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总之,“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整体的课程模式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因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问题: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和工作过程,学生毕业后不少所学的知识无法在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运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校却没有学。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转变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观念,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但影响这一项攻坚课程推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思路。 2.培养实践型、适用型、发展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强 只要留意目前的新闻即可发现,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有较高的实际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仅具有一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广的适应面,又要有突出的特色、专长。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技能到数量等方面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洞察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二、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几项改革措施,以期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机制;理论研究;师资队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教育改革步伐也随之加快。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现今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部分只注重专业课教学,忽视了文化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重专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一、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文化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有三方面意义:(1)完善知识结构,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专业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而文化课以多样的素质教育为主;(2)培养能力,文化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3)丰富学习底蕴,文化课有将各种学习经验融合成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作用,丰富学生底蕴,形成文化知识。

二、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职业学校发展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办学实力迎来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文化课是职业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课程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这也意味着教学课程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教学课程的内容是学生接受的知识,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向及结果来自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两点才是教学课程内容的关注重点。所以,教学课程发展是文化课程改革的原因之一。 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文化课程改革的统筹者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而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和指导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我国文化课程管理政策,实行课程改革督导检查和课程成果申报评审两项机制,对教学方案、学习标准等及时评估审查;第二,为引导职业学校工作者亲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陈艳峰 [摘要]经济法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其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应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并重,课程考核应当注重应用能力测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艳峰(1963- ),男,河北宁晋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河北邯郸056001)[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1-0136-02 经济法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已经成为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受益面广且影响面较大的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的需要,有效地把经济法知识融入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之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交流与探讨。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2~3年的学制、有限的学时数,都不可能使其在经济法理论上有过多的探讨和获得较深的造诣。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涉及诸多艰深的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这种纯法理的研究,实际意义有限,而且学习难度太大,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轻理论研究重实际应用应该是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注重实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对于不具备基本法理常识并且将来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工作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高职学院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2]。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 革 戴士弘著

2007.4.

本书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入手,育)的先进观念和微观改革的实践经验。单元教学设计,职教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与测评。 本书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战线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全面论述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全书主要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观念,职教课程的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与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

苏志刚 本书内容根据作者的系列讲座整理。 近年来,作者在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做过多次关于这个题目的讲座,全国各地听众反映热烈,纷纷要求文字资料。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机会成文,遗憾地未能满足多数听众的要求,现编写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方便。 讲座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听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应,说明了该问题的普遍性和紧迫性。当前,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 年末,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145所,从人数和规模上看,早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教改的中观和微观问题已经成为高职业教育改的最紧迫问题。本书全部内容就是针对高职业教育改的中观和微观实际问题的。 书中所举的课程教学实例,都是实际课程,不是为说明某种观点而杜撰的。书中阐述的观点也不是单纯的理论探索,或凭空发发议论,而是经过实践证实有明显效果的。2005年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在全院以极大的力度,推行了本书所

说的“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 以及“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以下简称“培训及测评” )。宁职院苏志刚院长说:“这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活动” 。2006 年末,就在培训及测评工作的尾声中,宁职院迎来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选工作。有了“培训及测评”工作的基础,两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院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成果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2 年末开始,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在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全面推行两年,取得了教改的明显效果。最早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测评工作的试验也取得成功,至今仍是该院新员工培训的保留项目之一。 随着宁职院教改成功经验的广泛传播,关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观念和做法,引起越来越多同行的高度关注。本书的内容,就是以近十年来上述实践经验为背景展开的。 本书内容的主线,是当前教学第一线大家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对涉及到的观念和理论只做了简单提示。事实上,书中介绍的所有工作,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熟悉当代教育理论、认知心理理论的人都可以看出,书中的所有重要观点都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性学习理论、行动引导教学理论等等为基础的。 全书分成上下两篇,分别对应“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和“职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劲松职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训课教学模式》阶段汇报(弱化课题,强化教学改革;弱化我个人的作用,强化内涵发展需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所有着34年建校历史的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学校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职实训课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 我校1983年建校,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校的职业高中。2014年通过三部委验收,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不够.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持续滑坡,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家长学历层次较低,对学生期望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信息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此场合不宜这样表述)但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仅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企业员工的核心职业素养,也是决定其职业生涯层次的关键因素。这两方面的能力恰是中职技能型人才的短板,导致他们发展的后劲儿不足,学校的教育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育人质量,适应学校及专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015年9月,郭延峰校长将普通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带到劲松职高。寒假里,他组织教师自主学习了99页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文章。开学后,先后组织了15次关于“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学习、建课培训,利用周二大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全校116名老师全部完成学校规定的建课任务,共推出30节“翻转课堂”组内研究课。 从理论学习到培训研讨,再到教学实践,这些都是在教与学方式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