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班级使用人姓名指导人评价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 、例3)

班级四年级使用人姓名指导人评价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班级四年级使用人姓名指导人评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2、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二、自主学习: 1、自学64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找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_____________ ,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用纸剪两个完成一样的任意形状的三角形,上课时用)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___。 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有()条高。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三、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1、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以外还有哪些特征呢?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分别测量平行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和每个角的度数,标在图上。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并且________。平行四边形对角____________ 。 2、利用学具材料中的平行四边形框,学习例2。 3、思考并操作,完成65页做一做第1题。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答: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________,这种性质也叫做不稳定性。 四、过关检测: 1、完成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2。 2、完成课本67页第1题。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3、完成课本第67页第2题。两个同学一组拼一拼。 4、判断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个角,如果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剪一剪,把示意图画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39页精品)【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 一个口语交际, 一篇习作, 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 用生动优美的语言, 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 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 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 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 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 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 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 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 既有大自然的美景, 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 因此,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 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 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 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 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课2课时, 略读课文1~2课时, 习作3课时, 语文活动2课时.

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导学案(新)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Unit 1 My Classroom 课型:新授 课时:共 6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1.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open the door 教 与 学 重 点 1.词汇: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教 与 学 难 点 听指令、做动作 学 学案导案复备栏或 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读这些单词: 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2.我会做: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一、情境引 入。 1.课本Let’s learn部分,看 图片,听录音三 遍。 2.合上书,再听 两遍,并跟读。

习过程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oard 二、合作探究 1.讨论并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跟录音读单词。 3.组长在组内带读单词。 4.组长在组内带读句型。 5.组内进行对话练习。 6.小组展示。 三、达标测评 连线 classroom 灯 window 写字板 picture 窗户 light 教室 board 画 我能说出它们的意思 1. Open the door 2. Turn on the light 3. Sweep the floor 4. Clean the window 5. Put up the picture 6. Clean the board 二、新课展 示。 1.和小伙伴一 起学习新单词, 并能准确地读 出来。 2.我会说这些 句型,并能做出 相应的动作 整 理 学 案 我今天学会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9 总复习 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 (2)乘法和除法(1课时) (3)空间与图形(1课时) (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汇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定向自学 1、乘法的意义:结合例2插图和第(1)题写出乘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乘法的意义。 2、理解除法的意义 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并写出除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除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我加上89得243。600减去我得30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全册)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拨计数器,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并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知道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并能熟练掌握“个级”和“万级”各个数位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借助计数器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 【自学互助】 (一)课前自学 1、我们已经学过计数单位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2、数数: (1)从213一个一个的数到235。 (2)从320一十一十的数到440。 (3)从1500一百一百的数到2000。 3、5673中的5表示(),6表示(),7表示(),3表示()。 4、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看见过较大数并记录下来。 (二)课中自学 1、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数(小精灵提示:计数器上哪一位上的珠子满10颗,就要向前一位进1。) (1)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出500和1000。 (2)一万一万地数, 10个一万是(),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独立阅读教材第3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级,()位、()位、()位和()位是万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 (4)75620003中的7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展示互导】 大家把自学互助的结果展示给小组同学或者全班同学。(可以交流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 【质疑互究】 我的疑惑: 【检测互评】 1、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 2、填空: (1)10个一万是();100个十万是();10个()是一亿。 (2)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六位是()位,第八位是()位,第()位是亿位。*(3)65300060中从左边数的第一个“6”比第二个“6”多()。 【总结提升】 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读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难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学法指导】 通过类比个级数的读法得出万级数的读法。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自学互助】

新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四年级英语科导学案 主备人:华国英复备人:华国英时间:2015.9.1 课题:Unit 1My classroom A Let’s learn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习目标: 1.我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 one TV,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来问答教室中的各种物品。 2.我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 重、难点预测: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二、课前预习 1、请同学翻开课本P5,跟录音读5遍。 2、你能知道教室里有什么设备吗?请大家分享一下吧。 3、写出下列单词的中文意思: 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lackboard light 三、家长加油站() 1、孩子听录音、跟读P5课文5遍。() 2、能知道教室的设施,并能与大家分享。() 3、完成预习部分的内容。() 完成情况:()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_ 四、活动探究部分 (1)课前精彩三分钟。 (2)课前热身Warm-up: Free talk T: Hello! .... S:Hi!Miss Hua ! T: What’s this? S: It’s a(an)... . T: Where is it? S: It’s on/in/under the...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导学案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数一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数较大数的过程,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方块图和计数器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计数单位的数学模型。 3、在认知活动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类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难点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区别。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数一数P2页上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教材助读 预习自测。 一、填空 1、从个位起第第五位是()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位。 2、一亿里面有10个(),十万里面有()个一万。 3、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个()。 4、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从右边数第()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二、仔细观察,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997 () 999 ()

2、5080 5090 () ( ) 3、()() 8100 8200 4、()8000 9000 ()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你能数一数P2页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1、找规律,数一数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说一说: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探究点二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因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倍的关系,所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几个间隔,进率就是几个() 探究点三根据P4页中表格,你是怎样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的 什么是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 数位顺序表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当堂检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编写教师 授课 时间 总第 1课时审核人学习 内容 教材第2、3和4页。 学习目标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及读数方法。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 一、复习导入 下面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北京:19612368人西藏:3002166人 四川:80418200人河南:94023567人 新疆:21813334人黑龙江:38312224人 我国总人口:1339724852人 这些数你会读吗? 二、合作学习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⑴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 千位满十要怎样? 10个一千是多少? 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一万是多少? 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 十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十万是多少? 九百万再加一百万是多少? 百万位满十要怎样?10个百万是多少? 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千万是多少? ⑵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⑴叫做数位。 ⑵根据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第五位是,…第九位 是。 一、创悦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 学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 产中,我们还经常 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 你会读吗?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 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学们有信心 吗? 二、释悦疑 1. 同学们,拿出 你们的计数器一 起拨数,认识万、 十万、百万、千万、 亿等计数单位。 2. 两个相邻计数 单位之间的进率 都是10,即十进 关系。 3. 在用数字表示 数的时候,这些计 数单位要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 来,它们所占的位 置叫做数位。

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亿以内数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年级备课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重点难点计数单位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数级、数位、计数单位间的区别以及“位值”的区别。 学习 用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 学案导案 设 疑 预 习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 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 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 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 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 内数的读法。 展 示 互 动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 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 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 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 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 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 千万、亿。 九千再加上一 千是多少?千 位满十要怎 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70-71例1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难点: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尺子,三角板。 学生准备:尺子,三角板,作业纸等。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观察情境,理解四边形。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板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4个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图形呢?(生:都叫四边形)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2、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熟悉的四边形,你知道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吗?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家族中的另外两种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一)学习平行四边形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猜一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1)画平行四边形,展示。 (2)猜一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方面去猜。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四人小组利用学具验证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以上的特征,教师巡视。 (2)交流反馈,生演示三个特征的验证方法。 3.概念呈现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回答)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5.玩一玩:

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的预习学案.doc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10 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 10 个千是()。 2、数数: 1)从 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 2)从 420 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 910 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 200 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 1、读出下面的数 305读作: 300读作: 53500 读作:

2879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万级的记数单位 有()、()、()、( 4、123456789 是一个( )。 )位数; 4 在()位上;表示 4 个()。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1.填空。 101010 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356000 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 999 ○1010601 ○564687 ○678 3.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5、6)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2、3 个万是()万;()个万是20万。 3、阅读教材 14 、15 页内容。 )。

课题:数的产生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2、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4 、5、6 、7、8 、9、10 、11、 12、都是()。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1、90023600是个含有()级的数;9在()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位;它属于()级;亿级都包括()位、()位、()位、()位。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看教材 23-25 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 1、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

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加数=()-()】【被减数=()+()减数=()-()】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 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1导学案

课题:条形统计图(课本99-101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99-10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5、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欣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7、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完成单式统计图 1、观察99页例1,根据复式统计表,制作某地城镇和乡村人口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1995年城镇人口有();乡村人口有20万的是()年

1990年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怎样办可以一目了然? 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样把两个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的?(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务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一班和二班等)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在教科书100页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能把上面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起来吗?该怎样画? 2、认识图例:质疑:这么多条形,哪个表示城镇,哪个表示乡村呢?别人怎么看得清呢? 3、对比分析: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4、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搜集信息: (1)、哪年城镇人口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过关检测:1、观察“北京奥运会四强国家金银牌数统计表”,并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北京奥运会四强国家金银牌数统计表 国家 奖牌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全册

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单元设计理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三、过关检测: 1、13819000中的8在()位上,表示8个();3在()位上,表示()。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万位、()、()、()在万级上。 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6万、()、()、()、()。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0万、()、()、()、()、()、()。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