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3练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3练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3练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语基 默写 文言文阅读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23练

人物传记+议论散文

题组1 人物传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注]矣。”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为族人所望,然家法亦不隳.。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噍类:活着的人或活的动物。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谋遂寝.寝:停止

B.向.非公,无噍类矣向:过去

C.开谕.父老谕:告诉

D.然家法亦不隳.隳:毁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昭述被曹利用举荐为判官,后又因曾被曹利用举荐而获罪,出京担任常州知州,但很快又被提拔,担任三司度支判官。

B.李昭述任湖南潭州知州时,驻守的士兵因痛恨监军严酷残暴,想要叛乱,李昭述及时制止了这件事,并以此告诫监军。

C.李昭述以修筑河堤为名,调集军民八万人用了十天时间修建了澶州城,这让契丹使臣刘六符非常惊骇。

D.真定府路发生水灾,李昭述救活的饥民数以万计。他被任命为秦州知州等,但因谏官、御史向皇上的进言而留任真定府。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译文:

(2)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

译文:

4.从为官的角度看,李昭述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

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

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

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

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洧南居士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弟杜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译文: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译文:

8.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答:

题组2 议论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金眉生《六幸图》序

往岁客有问于余者曰:“子何著书之多也?”余告之曰:“盖得力于三无。其一无钱。余郭.无一亩之田,家无一岁之储,笔砚耕耨,岁食其入,仅足而无余。以故目不能识秤星,手不能拨算珠,终日终年一编而已,此得力于无钱者一也。其二无官。余三十岁始入承明庐①,未四十即释官而归,嗣后不复出,无衣冠褦襶②之苦,无簿书填委之劳,此得力于无官者二也。其三无能。余有生以来,人间可谓多事矣,干戈遍于海内,冠盖交于海外,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而余闭一室而坐,无过问者。此得力于

无能者三也。”

乃今观六幸翁之自纪,其一为贫,即余三无之一也。而君悉数其幸事以至于六,则视.余三无而倍之,多乎哉!君之幸乎。余读书苦不能记忆,偶得一义,不笔之明日遂失之,而君读书无不能记,余所不及者一也。余未通籍以前,伏处三家村中。罢归后,又杜门不轻见一客,故落落寡交游,而君羔雁③满天下,余所不及者二也。虽然,君之不及余者亦有一焉,余无能,而君多能也。君自朝章国典,以及河渠、盐务、水利、荒政,与夫寰内之形势,域外之情状,无不犁然于心,如示诸掌,名公钜卿咸就君而谘访焉,得失可否,待一言而诀。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君得无幸者六而不幸者一乎?或谓余曰:“子惟无能也,故以有事为苦,若才大如海者,虽处盘根错节,从容谈笑,绰有余裕,夫何病.焉?”余曰:“若然,则君之多能又一幸矣。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今而后,请益.君之六幸为七幸。”(有删改)

注①承明庐:汉朝承明殿的旁屋,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以入承明庐指代在朝做官。②衣冠褦襶:暑天衣帽穿戴整齐地拜会客人。褦襶:暑天拜会别人。③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见时的礼物。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郭.无一亩之田郭:城外

B.则视.余三无而倍之视:看到

C.夫何病.焉病:疲惫,劳累

D.请益.君之六幸为七幸益:增加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不做官,无需应酬,没有一大堆官府文书等待自己去处理,这是自己著述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B.作者认为,自己无能是著述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无能”是反语,表明对贤士大夫的嘲讽之意。

C.作者认为,贫穷是自己著述丰富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只能靠辛勤写作的收入供给生活。

D.有人说,没有能耐的人才会感到做事是劳苦的,而有能耐的人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同意这种看法。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

译文:

(2)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

译文:

12.作者认为金眉生在哪几个方面强于自己?请简要归纳。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复蒋松如书

姚鼐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耳目为之聩霿①。冬间,舍侄浣江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有所引绳②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③为至,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先生之说失于隘者矣。博闻强识,以.助宋君子④之所遗,则可也;以将跨越宋君子,则不可也。

鼐往昔在都中,与戴东原辈往复尝论此事,作《送钱献之序》,发明此旨。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

“木铎”之义,苏氏说,集注⑤固取之矣;然不以.为正解者,以其对“何患于丧”意少远也。至盆成⑥见杀之集注,义甚精当,先生曷为驳之哉?朱子说诚亦有误者,而此条恐未误也,望更思之。(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注①霿(ménɡ):晦,昏暗。②引绳:加以纠正。绳,纠正。③汉学: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④宋君子:这里指宋代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⑤集注:朱熹的《论语集注》。⑥盆成:人名,战国时人,仕齐而被杀。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识.其意于行间识:记得

B.而被.庸妄专辄之罪也被:蒙受

C.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衷:内心

D.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介:留存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

B.以.专宗汉学为至

C.以.助宋君子之所遗

D.然不以.为正解者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

译文:

(2)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

译文:

16.姚鼐从蒋松如先生的文章中发现了蒋松如先生的哪些不足和错误?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解析

1.B [向:如果。]

2.B [由原文“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可知,是驻守的士兵自己放弃了计谋的实施,而非“李昭述及时制止了这件事”。]

3.(1)李昭述拿官仓中的粮食作为俸禄,并且以此供养他的僚佐属官,人们于是安定了。(2)李氏家族居住在京城北崇庆里,共七代没有分家,到李昭述时稍稍有家财。

4.李昭述是一个严格执法,率先垂范,深受爱戴,雷厉风行,勤政为民的官员形象。

解析答题时,一定要从传主的事迹入手,李昭述一生为官多任,关于他的为官事迹有多处,如悉复侵地、取仓粟为奉、调兵农八万修城、安抚流民等,从以上信息中概括出李昭述的品质即可。

参考译文

李照述字仲祖,因为父亲的恩荫任秘书省校书郎。皇上召他来学士院考试,赐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刑部详覆官,他屡次升迁官至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举荐他为判官,郓州的牧地被百姓占用的共有数千顷,李昭述全部将牧地恢复了。凭借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县知县,被破格提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因为曾被曹利用举荐获罪,出京担任常州知州,升为三司度支判官,改任河北转运使。江陵驻军盛传官仓中的粮食陈旧腐烂,想要以此煽动众人。李昭述拿官仓中的粮食作为俸禄,并且以此供养他的僚佐属官,人们于是安定了。调任湖南潭州知州,驻守的士兵痛恨监军严酷残暴,想要叛乱,有的人指出李昭述对他们说:“像李公这样的长者,怎么能背叛他呢?”那个阴谋于是停止了。李昭述听到此事,以此告诫监军,监军从此不再做残暴的事。等到离任时,众人拦路环绕拜谢,指着妻子儿女说:“如果不是大人您,他们早都死了。”

调任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并在直史馆任职。后调任陕西转运使,审查在京刑狱,后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多次升迁至刑部郎中。陕西发生战争,李昭述为提点陕西计置粮草,回朝被授予度支、盐铁副使的职务,凭借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任河北都转运使。

黄河在澶渊决口,很久没有堵住。适逢契丹派遣刘六符前来,朝廷于是命令李昭述修筑澶州城,李昭述以修筑河堤为名,调集士兵百姓八万人,过了十天就完成了。当初,刘六符经过这里,真以为是修堤坝,等到返回时澶州城已经建成,他非常惊骇。刚刚设置义勇军的时候,人心不安,李昭述乘坐驿车一天行走很多人家,开导劝说父老,人心才安定下来。宣抚使上表称述他的才能,他被提拔为龙图阁直学士、澶州知州,又担任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开始设置四路,李昭述被任命为真定府路安抚使、成德军知军。当地发生水灾,百姓大多逃亡流落在外,李昭述登记佛寺积存的粮食并煮成粥,救活的饥民数以万计。改任龙图阁学士、秦州知州。谏官、御史向皇上进言说李昭述平庸懦弱,不能担任重镇知州,李昭述留任真定府。过了四年,入朝领三班院,凭借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担任郑州知州。不久,

李昭述掌管通进银台司,管理太常寺的事务,重领三班院,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右丞。随从皇上在朝堂祭祀斋戒,得暴病去世。赠官礼部尚书,谥号为恪。

李氏家庭居住在京城北崇庆里,共七代没有分家,到李昭述时稍稍有家财,为族人所注目,然而家法也没有毁坏。

5.A [次:排定次序。]

6.B [到巩昌任职的是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

7.(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

(2)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

8.超凡脱俗、勤谨敬业、志行高远、高情逸兴。

参考译文

洧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定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

居士贡入太学(“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地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都尊敬佩服他,并且对他怨恨的人也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就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杜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

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杜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地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9.B [视:比照。]

10.B [“这里的‘无能’是反语,表明对贤士大夫的嘲讽之意”说法不当,作者所说的“无能”是指自己没有处理国事的能力,是自谦之说。]

11.(1)贤能的士大夫们真是心思受尽磨难,筋骨经受劳累,被弄得唇舌疲惫,还好像不足以胜任。

(2)上天使先生耳目没有毛病,犹且算是幸运的了,何况赋予先生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呢!12.①读书时的记忆力比自己强;②平时交游比自己广;③有过人的才智,能力比自己强。解析作答本题,先要找出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如“余所不及者一也”“余所不及者二也”“虽然,君之不及余者亦有一焉,余无能,而君多能也”,然后根据前后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

以前有客人问我说:“你怎么著书这么多呀?”我告诉他说:“这大概得力于三个没有。一是没有钱。我在城外没有一亩田地,家里没有可供一年生活的储备,靠着辛勤笔耕的收入供给每年的生活,仅仅够用而没有剩余。所以我的眼睛不认识秤星,手也不会打算盘,整天整年手里只拿着一本书,这就是得力于一没有钱了。二是没有做官。我三十岁才开始在朝廷做官,不到四十岁就辞官回家了,此后就不再出来做官,没有暑天衣帽穿戴整齐地拜会客人的辛苦,也没有一大堆官府文书等待处理的辛劳,这就是得力于二没有做官了。三是没有能耐。我出生以来,人世间可说是发生了很多事,战火在全国各地蔓延,官吏在海外各国交涉,贤能的士大夫们真是心思受到磨难,筋骨经受劳累,被弄得唇舌疲惫,还好像不足以胜任,而我关在一个房间里坐下来,没有人来拜访询问。这就是得力于三没有能耐了。”

现在看到六幸翁的自纪,其中一项是贫穷,这就是我三个没有中的一条。而六幸翁一一列举他的幸运之事一直到六项,比起我的三个没有来多了一倍,真多呀!先生的幸运之事真多。我读书时苦于不能牢记,偶然领悟到一个意义,如果不马上记下来第二天就忘了,而先生读书没有不能记住的,这是我比不上的第一点。我没做官前,隐居在三家村中。丢了官职回来以后,又关起门来不轻易会见客人,所以孤独而很少结交朋友,而先生和朋友拜会的礼品满天下,这是我比不上的第二点。虽然这样,先生比不上我的也有一点,我没有能耐,而先生很有才能。先生自朝廷典章、国家典则,一直到河渠、盐务、水利、救灾,以及国内的形势,国外的状况,心里没有不清楚明白的,讲起来就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你看一样,知

名的大官都到先生这里咨询,一件事情得失如何,可不可以做,都等着先生一句话最后决定。先生因此就不得在家安稳地生活了,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坐着车船到处奔波,和我在曲园中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大不一样。先生难道不是有六幸而有一不幸吗?有人对我说:“你就因为没有能耐,所以认为有事做是劳苦,如果是才能大如海的人,即使处理盘根错节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从容笑谈,游刃有余的,又怎么会感到劳苦呢?”我说:“这样说来,先生富有才华又是一幸了。上天使先生耳目没有毛病,犹且算是幸运的了,何况赋予先生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呢!从现在起,请增加先生的六幸为七幸吧。”

13.D [介:推介,介绍。]

14.C [C项为连词,表目的,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把。]

15.(1)我与先生虽然没来得及见面,却如此承蒙赏识喜爱的情谊。

(2)这就是现在的读书人的陋习,并且比过去写作时文的士人更严重。

16.①他的学说具有狭隘性,他的通过博闻强识超越宋代君子的思想不可行。②他的思想受到汉学的危害。③他对“木铎”的意思的理解有偏差。④他错误地反驳朱熹对盆成被杀的集注。

参考译文

长期身处乡里,不能和海内贤士见面,耳目因此变得昏聩。冬天时,侄子浣江寄来先生的几篇大作,展开来阅读,欣喜愉悦之情不能自己抑制。还记得文章的意旨,只是还担心不能将文章的大美赞颂感叹完全,但我对一些地方加以纠正,将害怕得罪您,而蒙受浅陋妄为、专断的罪过。竟然很快得到您的亲笔书信,引用义理,十分谦虚,反而因我的愚拙的议论感到高兴,于是我更加感到惭愧。而我又因为这件事知道了君子的内心谦虚能容纳他人意见,善于诱导他人,乐于肯定他人的好想法到这样的程度。我与先生虽然没来得及见面,却如此承蒙赏识喜爱的情谊。

从秦、汉以来,各位儒士讲解儒家经书的人很多,他们的观点相合和背离,本来不只是一种情况。等到宋朝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出现,确实对古人精深的意旨掌握了很多,不像古代的儒士呆板不通达又不合于人情。他们一生修养德行,又实在足够来践行他们的言论,从而被后世人向往仰慕。所以元、明以来,都用程朱理学选取士人。做官的途径一放开,做学问的人就把程朱理学作为追求富贵的途径罢了。程、朱的言论有错误,他们还信奉却不敢有一点违背,这本来是数百年来读书人的陋习啊。

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却想着矫正一切,把尊崇汉学作为最高层次,把攻击驳斥程、朱理学作为本领,一两个独断专行、沽名钓誉的人推介,其他人相继效仿,因而对学术危害很大。汉时人的言论,并非没有比宋代的准确而应当学习的。然而,如果不分大小,不分精细与粗陋地学习,这就是现在的读书人的陋习,并且比过去写作时文的士人更严重。先生的学说有失于狭隘。强调博闻强识,来弥补宋代君子的不足,就是可行的;来超越宋代君子,就是不可行的。

我过去在京城时,曾和戴东原一类人反复谈论这件事,写作《送钱献之序》,阐明这一观点。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

对“木铎”的意思,苏氏进行了解释,集注本来也采用了这一说法;但我们不把这一说法作为正确的解释,因为它与“何患于丧”的意思相距有些远。至于对盆成被杀的集注,意思非常精确恰当,先生为什么要反驳呢?朱熹的学说确实也有错误的地方,但这一条恐怕没有错误,希望您再想一想。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 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 ..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 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 ..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端审:稳重谨慎。夙敏:早慧。佳器:指良材,有用的人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①伐魏 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⑵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只,仅仅?逃跑 6.C(3分) 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 8.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

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9.A(约定) 【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2017年高考考试语文题型示例之文言文阅读

2017年高考题型示例(2)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未变,沿用)(2014年新课标卷Ⅱ)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2017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2.下列语句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

素决定。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文言文深度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 ..,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 ..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 ..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 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分值】3分 【答案】A。 【解析】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憙”不是“孙憙”,而是赵家的后代“赵憙”;对话标志“云”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正确标点为: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解题思路】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 【考查方向】能正确进行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不仔细理解句子中一些特殊字词的含义,随意猜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 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 宋难源视锏暮?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 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宋难晕牡姆?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 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精华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要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 B.抖空竹荡秋千下围棋放风筝 C.下围棋放风筝抖空竹荡秋千 D.抖空竹放风筝下围棋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17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2013—-2017年全国高考小说类文章阅读 2017年 (一)【全国I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2015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专题汇编

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意思对即可。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2015?威武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题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 “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2015?十堰中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24.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点赏析。 角度一: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有射天狼,委婉指出边防重点。 (2015?襄阳中考)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含解析

(2014)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10.(1) (3 分) 【解析】由“九日驱驰一日闲”中的“驱驰”可看出作者是“乘兴而往”;由“寻君不遇又空还”中的“不遇”和“空还”可看出作者是“怅惘不遇”;由“怪来诗思清人骨”中的“诗思清人骨”可看出作者是“欣赏叹慕”。 (2) (3 分) 【解析】由“城郭休过识者稀”可知此人“城里少有人知”;由“哀猿啼处有柴扉”中的“哀猿啼处”可知此人“家住深山”,由“有柴扉”可知此人“居室简陋”;由“沧江白石渔樵路”中的“渔樵路”可知此人“与渔樵为伍”。结合本题分值,答案可调整概括为三点:①城中识者甚少,②居室偏僻简陋,③混迹渔樵行列。 (3) (5 分) 【解析】第一首诗的结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所以应结合前一句进行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可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实写诗人自己,也可理解为续写所访隐者。 【评价】今年诗歌鉴赏题量仍是3道简答题,侧重考查情感和技法,这延续了以前的做法,但分值由10分增加了1分,文本由一首诗改为两首同主题的诗,这些变化还不能说是一种创新,愚以为既然用了两首诗,可设计一道比较阅读题以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2015)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10.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老车

老车 我家有一辆老旧的自行车,那是爷爷的。 打我记事起,爷爷出行就一直骑着这辆自行车。无论是上街,还是走亲戚,爷爷总会小心翼翼地从家里的东屋推出他的这辆爱车,那时我还小,爷爷有时会让我横坐在车前面的大梁上,爷爷带着我走街串户,看着我活泼乱跳开心的样子,爷爷很是高兴。 听奶奶说,爷爷是日本鬼子投降的那年出生的,家里一直开着一个小货铺,所以生活还算过得去,在爷爷上初中那年,父母给他买了一辆在当时还是很稀罕的这辆自行车。 后来爷爷上山下乡,但是去乡下时几乎什么也没带,就是没忘记带走这辆自行车。 然后有了我爸,那时也没什么玩具,爷爷就时常让我爸骑在车座上,大手按着小手推着车子乱溜,听我爸说,这也是我爸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刻。 爷爷很爱他的车,每当赶集或走亲戚回来,他总是拿着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车座、车轮上的灰尘,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爸爸工作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他本想作为礼物送给爷爷的,却没想到爷爷死活不要,说自己骑惯了这辆旧车,没办法,新车爸爸只好自己骑了。 再后来,我们家买了小轿车,可爷爷说坐轿车不安全,出去停车也不方便,他出行还是习惯骑着自己的那辆老旧自行车。 有一次,爷爷骑车外出,被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碰到了,幸好人没什么事,只是擦破了点皮,但自行车的前轮被撞得扭曲变形了,钢条也断了几根。爷爷对撞人的司机说:“没事,我不讹你,你把这车轮修好就行了!”,司机感动万分,修完车子还要给爷爷一千元钱,爷爷说啥也不要。 后来,爷爷年龄逐渐大了,骑不动自行车了,爸爸要把这辆老车当废铁卖掉,爷爷怎么也不肯,爸爸只好把他丢弃在楼下的过道里。 1/ 2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