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苯甲酸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_苯甲酸_萘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 ),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 )。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 ),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 ?c H m = Q p =Q v +Δn RT (1)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n T T C Q m V ) (12,-- =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 -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C 为仪器的总热容(J·K -1或J / oC)。上述公式是最理想、最简单的情况。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本人孙琮莘所提交的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孙琮莘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本文着重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对于天然药物、抗生素、手性药物、毒性药物、违禁药物、体内药物的分析及杂质检查,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药物分析;应用 天然药物结构复杂,种类众多,其分析研究往往极具挑战性,HPLC不仅能快速鉴定天然药物成分,还能快速筛选出多种未知成分,为分析复杂的天然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狄志彪等利用HPLC测定了不同发酵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含量,采用了Welch Ultimate XB-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发酵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张晓霞等应用HPLC同时测定中药梅花中的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以岛津Inertsil ODS-4作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 1 mL·min-1,检测波长为355 nm,为制定梅花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参考。六味地黄丸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和茯苓六中药材组成的补肾名方,王灵霞等建立了HPLC测定3种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中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为提高六味地黄丸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适用于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校正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校正方法 0.1输液系统: 0.1.1梯度误差G C不超过±3% 0.1.2泵流量设定值误差 S s<±2% 0.1.3流量稳定性误差 S R<±2% 0.2紫外检测器性能 0.2.1基线噪声不超过5×10-4AU,基线漂移不超过5×10-3AU 0.2.2定量测量重复性误差(6次进样)RSD≤1.5% 0.2.3最小检测浓度不超过1×10-7g/ml萘/甲醇溶液 0.2.4可调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波长示值不超过±2nm(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可由仪器自身完成) 1校正条件 1.1环境温度10-30℃,相对湿度低于65% 1.2校正设备 1.2.1秒表分度值小于0.1 s 1.2.2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1mg 1.2.3容量瓶 1.2.4微量注射器 1.3标准物质和试剂 1.3.1HPLC用甲醇、纯水,分析纯的丙酮 1.3.21×10-4g/ml,1×10-7g/ml的萘甲醇溶液 1.3.3紫外波长标准溶液 2校正方法 2.1梯度误差G C的校正 2.1.1进行梯度洗脱程序,A溶剂为水,B溶剂为0.1%丙酮的水溶液,B经5个阶段从0变到100%, 20%—40%—60%—80%—100%,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求各段梯度误差Gci,取最大作为仪器梯度误差,公式:Gci=(Li—Lm)/Lm×100% Li:第i段信号值的平均值; Lm :各段输出信号平均值的平均值 可接受标准: -3%≤Gci≤3% 2.2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 R的校正 2.2.1将仪器的输液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联接好,以甲醇为流动相,按表一设定流量,待 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的收集10-25

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甲苯和乙苯

实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甲苯和乙苯 目的和要求 1.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理解反相HPLC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分析的原理。 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细颗粒固定相,使流动相在色谱柱上渗透性大大减小,流动阻力增大,必须借助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所以分离最终效果则是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的综合效益。 本实验中,采用化合物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仪器 高压泵紫外光度检测器六通进样阀色谱工作站柱温箱 试剂 甲苯、乙苯均为分析纯 甲醇为色谱纯 纯水为重蒸水 标准溶液的配制配制含甲苯、乙苯为4‰(体积比)的甲醇溶液及混合溶液。实验条件 色谱柱:C18 柱(4.6 mm ×250 mm,5 μm) 流动相:甲醇:水(9:1或8:2,v/v),流量:1.0 ml·min-1 紫外分光检测器:测定波长254 nm

进样量:20μl 实验步骤 1.将配制好的流动相于超声波清洗器上脱气15 min 。 2.根据实验条件,将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调节至进样状态,待仪器液路和 电路系统达到平衡,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 3.吸取20μl标准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重复进样。 数据及处理 思考题 1.紫外光度检测器是否适用于检测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为什么? 2.若实验中的色谱峰无法完全分离,应如何改善实验条件?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学生姓名:小田田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年4月24日实验地点: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实验八: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产品介绍 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中文别名苄醇;。苄醇是极有用的定香剂,用于配制香皂;日用化妆香精。但苄醇能缓慢地自然氧化,一部分生成苯甲醛和苄醚,使市售产品常带有杏仁香味,故不宜久贮。苄醇在工业化学品生产中用途广泛;医药;合成树脂溶剂;可用作尼龙丝;纤维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染料;纤维素酯;酪蛋白的溶剂,制取苄基酯或醚的中间体。同时,广泛用于制笔(圆珠笔油);油漆溶剂等。 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 三:反应式 主反应: CHO + NaOH 2 CH2OH + COONa COONa + HCl COOH + NaCl 副反应:CHO COOH +O2

学生姓名:小田田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年4月24日实验地点: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四: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五:试剂与仪器 1、主要仪器 : 125mL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蒸馏装置、烧杯等。 2、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 ?方法验证的内容 ?方法验证的项目及测定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 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的要求。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针对特定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设计方案,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文件,以证明所用试验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并重现。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和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定义: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 主成分含量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或方法比对 2. 制剂、中药:标准加样回收 杂质定量 测定:加样回收(n 3 9) 杂质对照品 方法比对 回收率 C-A %=′ B 100% 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含量 A:试验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量 (通常为含量测定量的50%) B: 试验供试品中加入的对照品的量 (通常为±20%) C:试验测定值

精密度 定义:在规定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重复性(n 9) 3 2. 中间精密度 3. 重复性 测定:HPLC方法的精密度测试,应从样品制备开始,设计3个浓度, 分别平行制备3份,以测定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同一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同一份供试品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只能表征进样精密度,不能作为方法精密度。

专属性 定义: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杂质测定 测定: 限量检查 空白制剂,模拟复方 加速破坏试样测试 DAD峰纯度检查

工业分析与分离经典试题答案

1.工业分析所用的分析方法,按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及完成时间不同可分为标准分析法和快速分析法. 2.快速分析法的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分析误差往往比较大. 3.自然界的水称为天然水. 4.天然水可分为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三大类. 5.用采样器从一个采样单元中一次采得的一定是物料叫子样. 6.含并所有采样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7.含有所有采取的子样称为原始平均式样. 8.应采取一个原始平均式样的物料的总量称为分析化学子样单位. 9.工业物料按其特性值的变异性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即均匀物料和不均匀物料. 10.在一个采样对象中应布采集样品较好的个数称为子样数目. 11.在运输工具上斜线发布点.置,末个子择点至少距车角1cm. 12.在物料堆中采样,应将表层0.1m厚的部分用铲子锄去. 13.通过机械是人工发将大块的物料粉碎成一定细度物料的过程称为破碎. 14.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5.将最大颗粒的物料分散至25cm左右,称为粗碎 16.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7.将2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5cm左右的称为中碎 18.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19.将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15cm左右的称为细碎 20.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1.将0.15cm左右的物料分散至0.0745cm以下的称为粉碎 22.试样的制备一般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工序 23.粉碎后的物料需经过筛分.使物料达到要求的粒度. 24.混匀的方法有人工混匀和机械混匀两种 25.在不改变物料平均组成的情况下,通过步骤,逐步减少试样的过程称为缩分. 26.常用的缩分的分析方法有分样器缩分法和四分法. 27.将试样与酸性熔剂混合,置于适当的容器中,早高温下进行分解,生成易溶于水的产物,称为熔融分解法. 28.常用的碱性熔剂有Na2NO2,K2CO3,NaOH等. 29.在硅酸盐系统分析中,常用采用Na2CO3,而不是K2CO3. 30.艾士卡试剂法测矿石中全硫量属于烧结分析法. 31.在用Na2CO3熔融时,应才采用铂坩埚 32.在用Na2CO3熔融时,应采用镍坩埚. 33.水质指标按其性质可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三类.

苯胺与苯甲酸的分离和提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苯胺、苯甲酸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萃取、蒸馏、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3、学习有机化学设计实验设计方案的拟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相似相容原理:有机物一般易溶于有机物中,而无机物一般易溶于无机物中或者说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而非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 2、重结晶原理: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进行的分离,提纯的目的。 3、蒸馏的原理(即含义):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 4、苯甲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 C6H5COOH+NaOH→C6H5COONa+H2O 苯甲酸盐可与酸反应生成苯甲酸: C6H5COONa+HCl→C6H5COOH+NaCl 三 四、仪器和试剂 试剂:NaOH稀溶液,HCl稀溶液,纯苯胺,苯甲酸,锌粉,颗粒状NaOH。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PH试纸,玻璃棒,圆底烧瓶,冷凝管,酒精灯,量筒,普通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温度计等。 五、实验装置图 六、操作步骤

取混合液滴加稀NaOH 将液体移到分液漏斗 1、碱化───────────→ 2、分离──────────→ 溶液至PH=10,并搅拌中静置分层,分液 取上层溶液滴加稀盐酸至抽滤,洗涤 3、酸化────────────→ 4、抽滤─────→ PH=3不断搅拌使苯甲酸沉淀干燥 1)加热溶解 2)趁热过滤 5、重结晶───────────────→ 3)冷却结晶 4)抽滤干燥 取下层溶液加 1)加沸石,加锌粉 6、干燥────────→ 7、蒸馏─────────→ 颗粒状NaOH干燥 2)收集178℃馏分 七、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 1、在萃取过程中,震荡分液漏斗时,一定要注意放气,否则压力过大引起安全事故。 2、重结晶过程中,加热溶解前须加止暴剂,以防止爆沸;在加热过程中须不断搅拌, 防止液体飞溅;切不可在沸腾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以免引起暴沸。 3、在蒸馏过程中,不能向正在沸腾着的液体中加止暴剂,以免引起暴沸;冷凝管通水 后才能加热,结束时则刚好相反;整套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否则会引起爆炸事故,尾气有毒应接入水槽或引出室外;不能蒸干。 九、成功关键 1、在萃取前,分液漏斗一定要检漏;震荡时,一定要注意放气;分液时一定要弄清楚上下层分 别是什么。 2、在重结晶过程中,溶解样品时,溶剂的用量必须以过量10%-20%为度;热过滤前,必须将热 水漏斗事先充分预热,滤纸必须用菊花型滤纸,操作要迅速;冷却滤液时,不能急冷,也不能剧烈搅拌。 3、在蒸馏过程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应与蒸馏头支管口下缘在同一水平面上。 十、思考题 1、这样分离苯胺和苯甲酸的混合物行吗?往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分出有机层即得苯胺,水层(苯甲酸钠)加盐酸生成苯甲酸,然后过滤、重结晶得到苯甲酸。 答:不行。这样会使得到的苯胺中含有杂质水,不纯;苯甲酸提纯步骤可行只不过要注意酸过量以及过滤时注意洗涤。 2、如何鉴别苯胺、苯甲酸? 答:分别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的是苯甲酸。

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内容概览: 本文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介绍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影响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的因素,及其在合成药物、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制备HPLC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做了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际应用:某合成药物最终产品的纯化,对其纯度的要求——HPLC-UV法,210 nm & 254 nm 下,以峰面积归一化法,≥98.0%,同时需提供MS、NMR数据。 具体问题:某特定化合物系强极性有机小分子,极性大、难挥发,采用硅胶柱层析不易提纯,需用其他分离技术来纯化。 解决方法:终极目的是提纯该物质。总体策略——“先看,后想,再行动”——“看化学结构,想理化性质,定纯化方法”。由于该化合物及相关杂质的理化性质决定了难以用常规的重结晶、蒸馏(精馏)、硅胶柱层析来分离纯化。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考虑采用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reparative HPLC)来分离纯化之。 方法步骤:1.了解样品及有关组分的情况→2.样品预处理→3.建立Analytical HPLC Method→4.优化Preparative HPLC条件→5.检查出现的问题→6.回收纯化的物质。 更细致地来讲,开始Preparative HPLC之前须明白:待分离样品及有关组分的信息——所含化合物的结构信息(重点关注酸、碱性等极性基团)、UV光谱图(涉及到后续试验检测波长设定)、分子量(分离后目标化合物LC-MS检测确认)、待分离体系的复杂程度(所含化合物的数目,preparative HPLC之前是否须经flash column粗分); 样品预处理——最主要的是样品的溶解度(将尽量多的样品溶于体积相对较小的溶液中)以及待分离体系里是否含强酸、强碱性物质(潜在的“柱杀手”),样品溶液是否需要中和等; 建立Analytical HPLC Method——这一步,跟平常的HPLC相似,重点关注待分离的目标化合物,使该物质与其前、后组分分离得尽量相隔远些(起码得基线分离,利于后续制备时放大),

物化实验报告材料:燃烧热地测定_苯甲酸_萘

华南师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 ),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能变化(ΔU )。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 ),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 ?c H m = Q p =Q v +Δn RT (1)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设系统(包括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n T T C Q m V ) (12,-- =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 ·mol-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C 为仪器的总热容(J ·K-1或J / oC)。上述公式是最理想、最简单的情况。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 (2)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思考题 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4.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 5.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6.液-固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7.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8.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9.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10.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11.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 12.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13.何谓化学抑制型离子色谱及非抑制型离子色谱?试述它们的基本原理 14.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15.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 16.以液相色谱进行制备有什么优点? 二、选择题 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 所有有机化合物 D 所有化合物 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粘度较大 D 柱温低 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1),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1),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A/m B B mB/mA C CB/CA D CA/CB。 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_。 A 外标标准曲线法 B 内标法 C 面积归一化法 D 外标法 5.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下列措施()是有效的? A 改变流动相种类 B 改变固定相类型 C 增加流速 D 改变填料的粒度 6.在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选择不同类别的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离度,主要是()。 A 提高分配系数比 B 容量因子增大 C 保留时间增长 D 色谱柱柱效提高 7.分离结构异构体,在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当的选择是()。 A 吸附色谱 B 反离子对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空间排阻色谱 8.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 B 硅胶柱 C 氨基键合相柱 D 氰基键合相柱 9.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 测定苯甲酸萘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 c H m = Q p=Q v +Δn RT(1)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n T T C Q m V ) (12,-- =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 -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C 为仪器的总热容(J·K -1或J / oC)。上述公式是最理想、最简单的情况。 图 1 氧弹量热计构造示意图图 2 氧弹构造示意图 1、氧弹 1-厚壁圆筒;2-弹盖 2、内水桶(量热容器) 3-螺帽; 4-进气孔 3、电极 4、温度计 5-排气孔;6-电极 5、搅拌器 6、恒温外套 8-电极(也是进气管) 但是,由于(1):氧弹量热计不可能完全绝热,热漏在所难免。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不能直接用测到的燃烧前后的温度差来计算,必须经过合理的雷诺校正才能得到准确的温差变化。(2)多数物质不能自燃,如本实验所用萘,必须借助电流引燃点火丝,再引起萘的燃烧,因此,等式(2)左边必须把点火丝燃烧所放热量考虑进去就如等式(3): ΔT 点火丝,C Q m nQ m V =--点火丝 (3) 式中:m 点火丝为点火丝的质量,Q 点火丝为点火丝的燃烧热,为-6694.4 J / g ,?T 为校正后的温度升高值。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 c H m = Q p=Q v +Δn RT(1) 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n T T C Q m V ) (12,-- =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 -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 C 为仪器的总热容(J·K -1或J / oC)。上述公式是最理想、最简单的情况。 图 1 氧弹量热计构造示意图图 2 氧弹构造示意图 1、氧弹 1-厚壁圆筒;2 -弹盖 2、内水桶(量热容器) 3-螺帽; 4- 进气孔 3、电极 4、温度计 5-排气孔;6- 电极 5、搅拌器 6、恒温外套 8-电极(也是 进气管) 但是,由于(1):氧弹量热计不可能完全绝热,热漏在所难免。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不能直接用测到的燃烧前后的温度差来计算,必须经过合理的雷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 .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达到平衡时,服从于下式: 式中,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a.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实验报告

燃烧热数据处理 外界压力:97.58kpa 温度:19.8℃ 湿度:96% 1)苯甲酸测定 外筒温度:21.18℃ 内筒温度:20.44℃ 相差在0.5~1.2℃之间。 2)萘的测定 外筒温度:21.18℃ 内筒温度:20.08℃ 相差在0.5~1.2℃之间。 表1.实验药品及燃烧丝记录 表2.0.1mol/L 的NaOH 滴定用量 一、量热计常数的计算 图1.苯甲酸燃烧数据绘图 药品质量 燃烧丝质量 剩余燃烧丝质量 苯甲酸的测定/g 0.9113 0.0156 0.0016 萘的测定/g 0.5908 0.0160 0.0037 燃烧后滴定用NaOH 量 苯甲酸 萘 5.70mL 7.23mL

由图可测知: 表3.ΔT 数据记录表 则可知△T=1.68K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 △n = 7 – 15/2 = -0.5 mol 所以Q V = Q P -△nRT = △H-△nRT = -3226.9*103 +0.5*8.314*(20+273.15) = -3.2257×106 J?mol -1 K=(-26430J?g -1 X m 1-3242.6J?g -1 X m 2 -5980J?mol -1X n)/△T= --1.4336712005*104J?K -1 式中m 1 m 2 n 分别为苯甲酸,已燃镍丝的质量及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 △T 为量热系统温度的升高。 可知道量热计常数为K= --1.4336712005*104J?K -1 二、萘的定容和定压燃烧热计算 图2.萘燃烧数据绘图 T 1 T 2 T 3 -0.358 0.381 1.325403 ΔT 1.683403

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实验目的: 1.了解苯甲酸和萘的基本性质。 2.掌握固体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及方法。 3.再次复习萃取、蒸馏等的操作技术。 实验基本原理: 1.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2.蒸馏的原理:由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即沸点),将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一过程即为蒸馏。 3.抽滤的原理: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从而使过滤速度加快。 4.苯甲酸和萘都是固体,都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但苯甲酸易与碱液反应变为苯甲酸盐而溶于水,此时就可与萘分离开,然后再与酸反应就有得到苯甲酸,而萘则蒸馏得到。即: C7H6O2+NaOH---C7H5O2Na+H2O;C7H5O2Na+HCl---C7H6O2+NaCl。 实验主要试剂物理常数: 名称分子量性状相对密度熔点℃沸点℃ 溶解度:克 /100ml溶剂 水醇醚 苯甲酸122.1214 无色、无味 1.2659 122.13 249 不溶溶

片状晶体溶 苯甲酸钠144 白色颗粒或 结晶性粉末 溶 不 溶 萘128.18 白色,易挥发 并有特殊气 味的晶体 1.162 80.5 217.9 不 溶 溶溶 乙醚74.12 无色透明液 体 0.7134 -116.3 34.6 不 溶 溶溶 氢氧化钠40.01 白色晶体 2.13 318 1390 溶不 溶 不 溶 实验试剂及用量: 2g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1:1),20ml乙醚, 20ml10%氢氧化钠溶液,足够的浓盐酸,适量无水硫酸镁,15ml水。 实验操作方案: 1.将2g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溶于25ml乙醚。 2.把混合物的乙醚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量取20ml 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充分摇振,放气,再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将下层液放入烧杯中。 3.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 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萃取操作,将下层液放入同一烧杯中,最后用10ml水洗涤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同样将下层液放入同一烧杯中。 4.将上层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2g无水氯化钙干燥一段时间。 5.将干燥后的乙醚溶液过滤进圆底烧瓶中,加入2粒沸石,在 40-60℃的水浴中蒸出乙醚,待蒸干后收集剩余的物质,即萘。

16种塑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16种塑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塑化剂超标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伤害免疫和消化系统,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塑化剂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初是2011年的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的“起云剂”事件,当时他们是在产品中恶意添加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自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含量超标以来,陆续出现多个品牌白酒的塑化剂超标,其中包括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许多品牌塑化剂超标甚至高达200%以上,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恐慌。对此次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上海谱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高度关注,并携手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发出检测16种常见塑化剂的分析方法。 本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定性分析,可以检测在样品中是否含有16种塑化剂的某些成份,检出限为1ug/ml,并根据可能的存在成份选择第二部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第二部分用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离度好、基线平稳、重现性好等特点,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一.定性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仪:LC100 二元高压梯度系统(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色谱柱:Pntulips TM BP-C18, 5um, 4.6×250mm(上海谱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流动相:梯度

3 100 0 21 50 50 45 30 70 60 0 100 67 0 100 68 100 0 波长:UV, 242 nm 温度:柱温30℃ 进样量:20ul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量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用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00ug/ml的标准溶液。流动相A的配制:准确量取200ml乙腈和300ml水,混合均匀,超声脱气5min。 流动相B的配制:准确量取200ml乙腈和300ml甲醇,混合均匀,超声脱气5min。 按出峰顺序: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主要实验条件的选择。 3、掌握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体系中,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第三组分(即溶质或吸附质)连续不断地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过程即为色谱过程。由于流动相、固定相以及溶质混合物性质的不同,在色谱过程中溶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表现出不同的色谱行为,从而使各组分彼此相互分离,这就是色谱分析法的实质。 液相色谱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试剂瓶中的流动相被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 三、仪器和试剂 ThermoFisher 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C18柱。

10~100μL移液枪,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2.5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过滤器,100μL微量进样器。 甲醇(色谱纯)、超纯水、苯(分析纯)、甲苯(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试样的配制。 配制试样溶液,苯和甲苯溶于色谱纯甲醇中,浓度为10μL/L。(写清楚配制方法) 2、开机。 写清楚开机顺序。 3、选择实验条件。 流动相比例,流速,进样量,柱温,紫外检测器波长。 4、操作方法。 过滤、洗针、进样、流出曲线。 五、数据处理 1、色谱流出曲线图。 标出保留时间,各峰对应的组分。 2、理论计算。 计算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 思考题 1、紫外光度检测器是否适用于检测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为什么? 2、流动相为什么要进行脱气操作? 3、进样前,试样溶液为什么要用针头过滤器过滤?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140 7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是化学、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医药学、农业、环保、商检、药检、法检等学科领域与专业最为重要的 分离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家、生物化学家等用以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分离分析课题 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国际市场调查表明,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分析仪器销售市场中占有最大 的份额,增长速度最快。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是: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 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其缺点 是:价格昂贵,要用各种填料柱,容量小,分析生物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困难,流动相消耗 大且有毒性的居多。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向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及制备型倾斜。 7.1 基本原理 固定相 流动相 A B C C B A 固定相 —— 柱内填料,流动相 —— 洗脱剂。 HPLC 是利用样品中的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连续的无数 次的交换和分配而达到分离的过程。 通常,按溶质(样品)在两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作如下的分类: 分配色谱:—— 分配系数 亲和色谱:—— 亲和力 吸附色谱:—— 吸附力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能力 凝胶色谱(体积排阻色谱):—— 分子大小而引起的体积排阻 分配色谱又可分为:

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用的最多,约占60~70%。 固定相(柱填料): 固定相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最多的微粒硅胶,另一类是使用较少的高分子微球。后者的优点是强度大、化学惰性,使用pH范围大,pH=1~14,缺点是柱效较小,常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最常使用的全孔微粒硅胶(3~10μm)是化学键合相硅胶,这种固定相要占所有柱填料的80%。它是通过化学反应把某种适当的化学官能团(例如各种有机硅烷),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取代了羟基(-OH)而成。它是近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最重要的柱填料类型。 使用微粒硅胶要特别注意它的使用pH范围是2~7.5,若过碱(>pH7.5),硅胶会粉碎或溶解;若过酸(<pH2),键合相的化学键会断裂。 键合相使用硅胶作基质的优点是:①硅胶的强度大;②微粒硅胶的了孔结构和表面积易人为控制。③化学稳定性好。 硅胶( SiO2?n H2O) :OH OH —Si—O—Si— 重要的键合相是:硅烷化键合相,它是硅胶与有机硅烷反应的产物。 最常用的键合相键型是: —Si—O—Si—C R1R1 —Si—OH + X—Si—R —Si—O—Si—R + HX R2R2 硅胶有机硅烷键合相 X ━Cl,CH3O,C2H5O等。 R ━烷:C8H17(即C8填料),C10H21,C18H37等。 R1、R2 ━X、CH3等。 最常用的“万能柱”填料为“C18”,简称“ODS”柱,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ctadecylsilyl,简称ODS)。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 1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