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第五章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ELL MEMBRANE

目的要求

掌握

熟悉

了解

第五章

思考题

内容提要

三、细胞膜的特性、细胞膜的特性

流动性

不对称性

细胞膜

Membranes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Membranes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高分子结构和形态特点

1. 结构 高聚物是由许多巨大的分子构成的。这些大分子有许多重复的结构单元组成。某些高聚物的结构单元是完全一致的(均聚),但另一些则是由两种以上的结构单元混合组成(共聚),同时大分子之间又有各种联系。因此必须从微观、亚微观直到宏观不同的结构层次来描述高聚物分子结构、形态和聚集态等。 高聚物主要分为以下结构:一次结构(近程结构)、二次结构(远程结构)、三次结构(聚集态结构)和高次结构的层次。 一次结构式是指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均聚或共聚,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量,链状分子的形状如直链、支化、交联。此外还包括大分子的立体构型如全同立构、间同立构、无规立构、顺式、反式的等的区别。 二次结构指的是单个大分子的形态(微观),如无规线团、折叠链、螺旋链等。 三次结构指的是具有不同二次结构的单个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不同的聚集态结构。如:无规线团构成的线团胶团、缨束状结构、片晶和超螺旋结构。 高次结构指三次结构以及与其他物质构成尺寸更大的结构,如由折叠链形成的片晶构成球晶。 2.高聚物结构的测定方法 测定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大角),电子衍射法、中心散射法、裂解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微波分析法、核磁共振法、顺磁共振法、荧光光谱、偶极矩法、旋光分光法、电子能谱等。 测定聚集态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小角散射、电子衍射法、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固体小角激光光散射等。 测定结晶度的方法有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核磁共振吸收(宽线)、红外吸收光谱,密度法,热分析法。 3.高聚物分子运动(转变与松弛)的测定 了解高聚物多重转变与运动的各种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体积的变化、热力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的变化和电磁效应。测定体积的变化包括膨胀计法、折射系数测定法等;测定热学性质的方法包括差热分析方法(DTA)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等;测定力学性质的变化的方法包括热机械法、应力松弛法等;还有动态测量法如动态模量和内耗等;电磁效应包括测定介电松弛、核磁共振等。 4.高聚物性能的测定 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主要是测定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以及变形。试验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冲击、蠕变、应力松弛等。静态力学性能试验机有静态万能材料试验机,专用应力松弛仪、蠕变仪、摆锤冲击机、落球冲击机等,动态力学试验机有动态万能材料试验机、动态粘弹谱仪、高低频疲劳试验机。 材料本体的粘流行为主要是测定粘度和切变速率的关系、剪应力与切变速率的关系等,采用的仪器有旋转粘度计、熔融指数测定仪、高压电击穿试验机等。 材料的电学性能主要有电阻、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击穿电压,采用仪器有电阻计,电容电桥介电性能测定仪、高压电击穿试验机等。 材料的热性能,主要有导热系数、比热、热膨胀系数、耐热性、耐燃性、分解温度等。测定仪器有高低温导热系数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量热计、线膨胀和体膨胀测定仪、马丁耐热仪和维卡耐热仪、热失重仪、硅碳耐燃烧试验机等。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认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基础。是在对前面“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说出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 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清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四、教学难点 1、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2、细胞膜怎样进行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五、教学方法 讲解式教学法,融合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进行教学。 六、教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我们说了细胞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首先是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然后是微量元素,有Fe、Cu、Zn、B、Mn 、Mo等,其中讲到C是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接下来讲的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他们的统一性是说生物界中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里都有,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在生物界里也都有,差异性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最后我们将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由化合物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功能。说到细胞的结构,首先来看细胞的结构是什么,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其中一些还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所以我们先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课本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的内容,然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板书课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说的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工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1.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D:应用)。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D:应用)。 三、重点、难点 (1)重点:①细胞膜的分子结构;②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2)难点: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的主动运输方式。 四、教学程序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各有哪些结构?(对这一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回答正确。)现在我们又要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高中阶段学习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结构,观察到的结构直径在0.2mm以下。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到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还有许多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生理功能。(展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像,简单介绍图像中结构。) 从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可以观察到,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尽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星微结构图,回答问题。) 在植物细胞最外层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份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于物质的通透属于全透性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动、植物细胞外都有一层细胞膜:细胞借以细胞膜和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膜有什么样的分子结构,它有什么生理功能呢?这是本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经科学家研究分析,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具有一个环状的头部和两条长链组成的尾部。(展示一个磷脂分子的结构简图,说明亲水的环状端和疏水的长链端。) 由于一个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这样使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上、下或左右)为环状的亲水端,中间为两长链的疏水端。 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中层,形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布满蛋白质分子,有的蛋白质游离表面,有的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之中,有的蛋白质贯穿磷脂分子的双分子层。(展示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像。)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人体细胞的融合实验:他将人体的某种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再将红色萤光染料和绿色萤光染料分别对两个细胞染色,一个细胞染上红色,另一个细胞染上绿色。再用灭活的病毒(仙台病毒)来影响这两个细胞,使这两个细胞发生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融合的过程,发现融合初期,细胞一边为红色,另一边为绿色,40min后观察发现红、绿细胞膜相互渗透,形成红、绿相间斑马状;再过40min后观察,发现细胞膜上红、绿较均匀分布。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在不断的变化,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这一结构特点,对完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一些多糖分子和细胞膜上蛋白质结合的糖蛋白,称为糖被。 请同学们思考细胞膜有什么生理功能(估计学生会回答具有保护的作用,这时应用过去学习过的知识,例如草履虫皮膜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回答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交换的作用等。) 二、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细胞膜是具有许多重要功能的结构,这些功能可以归纳成两个大方面:一具有保护的功能,包括保护、支持、识别、免疫;二是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包括吸收、分泌、排泄。 我们常说的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就是一种新陈代谢现象,所以,细胞膜的这一功能是

细胞的组成及其结构

考前回归教材—考前读一读 第一部分细胞的组成及其结构 [基本图例] 细 胞 结 构 和 功 能 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P。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3.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

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加热砖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6.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 7.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8.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9.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 10.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11.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细胞膜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14.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doc资料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节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细胞膜的功能、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本节着重用生活事例,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严密,对探索事物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故此节课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大胆提出实验假设,让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历程,切身感受科学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描述生物膜的结构。 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通过生物膜模型建立过程的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应用面广。在学习和掌握各类有机物化学性质时,要抓住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即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学习时以烃类有机物为基础,以烃的衍生物为重点;通过各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的学习,达到掌握相关各类有机物的目的。对于其中涉及的各有关反应要认识反应的意义,即每个反应对于反应物来说,它表示着反应物的性质;对于生成物来说,很可能成为生成物的制法。也就是说,一个化学方程式它既是性质反应,又是制法的反应原理。对于各个反应,应尽量从分子结构的角度,了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掌握和运用。 现对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分别阐述如下: 1.烷烃 分子结构特点:C —C 单键和C —H 单键。 在室温时这两种键不活泼,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烷烃一般不和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光、热),C —H 键的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 —C 键可以断裂,继而发生裂化和氧化反应。如: (1)取代反应 R-CH 3+X 2 R-CH 2X+HX(卤化) R-CH 3+HO-NO 2 -CH 2NO 2+H 2O(硝化) (2)裂化反应(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 (3)催化裂化C 8H 18 C 4H 10+C 4H 8 C 4H 10 C 2H 6+C 2H 4 (3)氧化反应 ①燃烧氧化

②催化氧化 2CH 3CH 2CH 2CH 3+5O 2 4CH 3COOH+2H 2O 2.烯烃 分子结构特点:分于中含有 键。 烯烃分子内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较弱,容易断开而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主要发生加成、氧化和加聚反应。 (1)氧化反应 ①燃烧氧化 ②催化氧化 2CH 2 CH 2+O 2 2CH 3-CHO 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①加H 2、X 2(X :Cl 、Br 、I) CH 2 CH 2+H 2 CH 3-CH 3 CH 2 CH 2+Cl 2→CH 2Cl-CH 2Cl ②加H 2O 、HX CH 2 CH 2+H-OH CH 3-CH 2OH CH 2 CH 2+HCl CH 3-CH 2Cl (3)加聚反应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目标导航 1.结合图例分析,概述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特点。2.阅读教材图文,学会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3.通过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进一步理解其结构特点并掌握有关的计算规律。 一、两种核酸在结构上的异同 1.结构 (1)该模型构建者:美国学者沃森和英国学者克里克。 (2)写出图中①②③④的结构名称。

①__A__,②__G__,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氢键。 2.DNA分子结构的三个主要特点: (1)两条链的位置及方向:反向平行。 (2)主链的基本骨架: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3)主链的内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卡伽夫法则: (1)在DNA分子中,A与T的分子数相等,G与C的分子数相等,有A+G=T+C。 (2)A+T不一定等于G+C。 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原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实验目的: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3.制作步骤: 选择材料制作若干个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连接 多个脱氧核苷酸 ↓连接 脱氧核苷酸长链 ↓形成 一个DNA分子 ↓ DNA双螺旋结构 4.注意事项 (1)选材时,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材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的碱基。 (2)要选用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支架和连接材料。 判断正误: (1)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含有的碱基是A、U、C、G。( ) (2)A—T碱基对和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 (3)DNA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4)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 (5)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6)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 ) 答案(1)×(2)√(3)×(4)√(5)√(6)√

(完整版)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题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做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A.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 B.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 C.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细胞器 D.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有膜细胞器 2.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合成细胞膜的成分 3.在不损害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其细胞壁()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 4.细胞核中行使主要功能的重要结构是()A.核膜B.核仁C.染色质D.核孔 5.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A.血红蛋白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D.性激素 6.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②K的载体③淀粉④淀粉酶⑤纤维素 A.②③B.②④C.②⑤D.①② 7.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A.心肌细胞B.团藻细胞C.青菜叶肉细胞D.洋葱根细胞 8.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 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 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 D.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 10.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发生联系。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B.健那绿具有专一性 C.健那绿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健那绿无法通过生物膜 12.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B.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融合 C.一种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结构膜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13.经研究发现,动物的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较多,其主要原因是()A.高尔基体可加工和转运蛋白质B.腺细胞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腺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D.高尔基体与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有关 14.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 15.人的红细胞与精子的寿命都比较短, 这一事实体现了()A.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B.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C.特定的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D.细胞的功能对其寿命起决定性作用 16.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色素的一组是 A.叶绿体、内质网B.线粒体、中心体 C.中心体、溶酶体D.液泡、叶绿体 17.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与下列那个选项相似()A.葡萄糖与果糖C.二氧化碳与干冰 C.声波与光波D.细胞板与赤道板 18.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 ①液泡②中心体③叶绿体④细胞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19.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A.进行能量转换B.合成蛋白质 C.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D.储存能量物质 20.有研究者将下列4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4支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4层,其中第三层存在的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下列各种材料中,第三层最厚的是A.衰老的皮肤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 C.心肌细胞D.脂肪细胞 21.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B.细胞保持完整的结构 C.细胞膜的流动性D.线粒体提供能量 22.在1958年,有人对蝾螈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成为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构成 B.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构成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镶嵌排 23.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白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A.黑色公绵羊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D.白色母绵羊 24.观察叶绿体或线粒体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先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实验材料移动B.防止水溢出 C.避免出现气泡D.增加装片透明度 25.下面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 B.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菌具有细胞结构 26.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 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2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将细胞浸泡 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不会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

有机化学结构特点

【学习导引】 有机物是指含________元素(除去个别结构简单、性质与无机物接近的化合物)的化合物。烃是指________;烃的衍生物是指________;官能团是指________。 填写下表,写出各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名称与结构简式(没有官能团的写“无”): 说明:醇与酚的官能团均为羟基-OH,但醇与酚不属于同一类化合物。醇是羟基直接与脂肪烃基(链烃基或脂环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而酚则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如:叫邻甲基苯酚,而则叫苯甲醇。 思考: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叫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与芳香烃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同步训练】 1.化合物属于下列哪一类别的有机物( ) A.醛类B.酮类C.羧酸类D.酯类 2.下列同组的两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CH3-CH3CH3CH(CH3)2B. C.CH3CH2OH CH3CHO D.HCOOCH3CH3COOH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都属于芳香烃 B.分子中含有双键的化合物,都属于烯烃 C.分子中只含单键的烃,属于饱和烃 D.不存在分子中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烃 4.以a表示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则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为__________,含100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分子中含有50个电子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增大/减小),逼近__________。 5.若定义“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的链烃”为烯烃,则含n个碳原子的烯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烯烃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某烯烃经催化加氢得2-甲基丁烷,则该烯烃可能有__________种不同的结构。 6.分析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完成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CH3CH2CH2CHBrCH3;②C2H5OH;③CH3CH(CH3)CH2CH3;④(CH3)2CHCH=CHCH3; ⑤;⑥;⑦CH3CH2CH3;⑧; ⑨(CH3)2CH-COOH;⑩;(11) (1)请对上述10种有机物进行分类,其中(填写编号): 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属于烯烃的是__________;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_; 属于卤代烃的是__________;属于醇的是__________;属于醛的是__________; 属于酚的是__________;属于羧酸的是__________。 (2)以上10种物质中,哪些属于同系物?请说明理由。 【能力拓展】 1.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 ..官能团的是(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础扫描 1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阐明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论观点是。判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原核细胞:没有,如、细菌、蓝藻、放线菌 类型真核细胞:有,如绝大多数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变形虫) 判断:①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细胞() ②生物界可能存在这样的生物:体内既有原核细胞,又有真核细胞() 3 、细胞膜的成分:含有、和,其中,和是主要成分 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层磷脂分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的头部 是的,因此在表面;尾部是的,因此在中间);蛋白质以不同深度结合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5 、细胞膜的膜外结构:糖被(由组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被有 和作用;糖被还与有关。(请课后试绘: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 的 6 、细胞膜生理特性是:即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自由扩散)、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的特点子(主动运输)、小分子(O2、CO2、甘油、乙醇、苯是自由扩散,葡萄糖 除进入红细胞以外是主动运输,氨基酸是主动运输)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 小分子、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指细胞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7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外表面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和,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全透性结构;一般的原核细胞的表面也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判断:在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中,只有人和动物的细胞外面才没有细胞壁() 8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二)难点突破 1 、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和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专题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构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模型,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能用相关公式解题。 2.通过对DNA复制过程的模拟,概述DNA复制的过程、特点和意义,并能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1.请在以下方框中构建出含A-T, C-G两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 【真题】(2017年11月)图示为某真核生物DNA分子部分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①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2)②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③的形成只能发生在细胞核() (4)若a链中A+T占48%,则DNA分子中G占26% () 【变式】 (5)沃森、克里克发现DNA分子中各种不同直径的碱基以不 规则的方式,沿多核苷酸链排列() (6)G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高( ) (7)①可以用RNA聚合酶断裂,也可加热断裂() (8)该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A与T, C与G互补配对,称为卡伽夫法则() (9)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时,图中a和β链解开成单链()

(10)等位基因是指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11)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 为,此DNA分子中该比值为。 二、DNA的复制 例1.研究人员将含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 4 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 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 1DNA),将F 1 DNA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 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分别对应图中的两个峰。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热变性处理导致F 1 DNA分子中的氢键断裂 B. 14NH 4 Cl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四种脱氧 核苷酸 C.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D.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 1 DNA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 中只出现一个条带 请在框中绘制出DNA复制图解。 注:实线表示15N 虚线表示14N 【真题1】(2017年4月)若将处于G 1 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请绘制出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图像,以1条染色体为例, 用实线表示1H,虚线表示3H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 链含3H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与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应用面广。在学习与掌握各类有机物化学性质时,要抓住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即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学习时以烃类有机物为基础,以烃的衍生物为重点;通过各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与主要用途的学习,达到掌握相关各类有机物的目的。对于其中涉及的各有关反应要认识反应的意义,即每个反应对于反应物来说,它表示着反应物的性质;对于生成物来说,很可能成为生成物的制法。也就就是说,一个化学方程式它既就是性质反应,又就是制法的反应原理。对于各个反应,应尽量从分子结构的角度,了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掌握与运用。 现对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与重要化学性质分别阐述如下: 1.烷烃 分子结构特点:C—C单键与C—H单键。 在室温时这两种键不活泼,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烷烃一般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光、热),C—H键的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C键可以断裂,继而发生裂化与氧化反应。如: (1)取代反应 R-CH3+X2R-CH2X+HX(卤化) R-CH3+HO-NO2-CH2NO2+H2O(硝化) (2)裂化反应(在高温与缺氧条件下) (3)催化裂化C 8H 18 C 4 H 10 +C 4 H 8 C4H10C2H6+C2H4 (3)氧化反应 ①燃烧氧化 ②催化氧化

2CH3CH2CH2CH3+5O24CH3COOH+2H2O 2.烯烃 分子结构特点:分于中含有键。 烯烃分子内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较弱,容易断开而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主要发生加成、氧化与加聚反应。 (1)氧化反应 ①燃烧氧化 ②催化氧化 2CH2CH2+O22CH3-CHO 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①加H 2、X 2 (X:Cl、Br、I) CH2CH2+H2CH3-CH3 CH2CH2+Cl2→CH2Cl-CH2Cl ②加H 2 O、HX CH2CH2+H-OH CH3-CH2OH CH2 CH2+HCl CH3-CH2Cl (3)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pdf

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 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 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 ③A%+C%=T%+G%=A%+G%=T%+C%=50% 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T/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可让学生回顾已有的对细胞的认识(注意引导。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成分等。)引出第三章课题。 然后问学生是否有拆卸机械东西、并装回去的经历,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说有或没有等。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认识后,有人也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细胞的结构比机械的东西可要复杂得多,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尝试成功。结论: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那么细胞是否也有边界呢?引入课题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利用书中的问题探讨,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讨论,后提问学生,引导回答。 1.提示: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 2.提示: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板书〗 一、细胞膜的成分 1.脂质(磷脂):≈50﹪ 2.蛋白质:≈40﹪ 3.糖类: 2﹪~10﹪ 〖板书〗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描述细胞膜的结构。(3)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4)设计实验,验证活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过程与方法:(1)根据给出的资料,推导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尝试描述细胞膜的结构模型。(3)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先小范围同学讨论、交流,确定设计方案,后全班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识到细胞膜流动性的重要意义。(2)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初步感受到与他人一起学习的乐趣。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难点: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体会与反思引言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光有这些物质还不能表现生命特征,只有当这些物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结构时,才能表现生命特征。问:这些生命物质形成什么结构时,生物体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问:你认为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什么?(简单介绍细胞壁)思考,回答。

过渡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细胞膜。导入一般而言,鸡蛋的蛋黄就是一个细胞。大家可以用解剖针钝的一面试一下,感觉一下细胞膜的存在。根据学生实验状况,问:细胞膜的作用。用解剖针钝的一面碰触鸡蛋黄,感受细胞膜的存在。预测学生能够感觉到细胞膜的存在,有些小组会把卵黄膜捅破,内容物流出。马上提问:细胞膜的作用。预测学生能够轻松回答。过渡细胞膜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科学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究。细胞膜的成分给出材料,指导学生完成学案。播放幻灯片:实验一:1895年,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细胞膜含有成分。“500多种、上万多次”说明了什么?那细胞膜完全是由脂质物质组成的吗?实验二:用蛋白酶处理,能破坏细胞膜。(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问: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小结:细胞膜的成分:阅读材料完成学案回答预测如果学生回答磷脂的话加以分析,实验一只能得出脂类物质的结论,磷脂是后人进一步研究得出的结论。过渡这些分子是以怎么样的形式组成细胞膜的呢?科学家又进行了探索。细胞膜的结构给出材料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如细胞间隙中的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一百多年前,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促成了细胞的发现。此后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经历了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层次,从细胞这个小小的单位里揭示出众多生命现象的机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科学资料。可以认为,离开了对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各种细胞器的分子组成和功能的认识,要阐明物种进化、生物遗传、个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以及生长、发育、衰老等生物学现象。要阐明整个人体和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的机制,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细胞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理论,已经迅速地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部门渗透。因此,学习生理学应由细胞生理开始。 细胞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膜和组成其他细胞器的膜性结构的基本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不同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转运功能;作为细胞接受外界影响或细胞间相互影响基础的跨膜信号转换功能;以不同带电离子跨膜运动为基础的细胞生物电和有关现象;以及肌细胞如何在细胞膜电变化的触发下出现机械性 收缩活动。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切动物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细胞膜或质膜(plasma membrane),它把细胞内容物细胞周围环境(主要是细胞外液)分隔开来,使细胞能相对地独立于环境而存在。很明显,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细胞的内容物不能流失,而且其化学组成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这就需要在细胞和它所和的环境之间有起屏障作用的结构;但细胞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又需要经常由外界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细胞的代谢产物,而这些物质的进入和排出,都必须经过细胞膜,这就涉及到物质的跨膜转运过程。因此,细胞膜必然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它允许某些物质或离子有选择的通过,但又能严格地限制其他一些物质的进出,保持了细胞内物质成分的稳定。细胞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细胞膜的膜性结构。组成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的膜性部分,使它们与一般胞浆之间既存在某种屏障,也进行着某些物质转运。 膜除了有物质转运功能外,还有跨膜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功能,这些功能的机制是由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决定的。膜成分中的脂质分子层主要起了屏障作用,而膜中的特殊蛋白质则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跨膜转运和转换有关。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从低等生物草履虫以至高等哺乳动物的各种细胞,都具有类似的细胞膜结构。在电镜下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条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条厚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这种结构不仅见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高得多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物质。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几十到几百,高分子化合物是通过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甚至上百万的聚合物。巨大的分子质量赋予这类有机高分子以崭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压延成膜;可以纺制成纤维;可以挤铸或模压成各种形状的构件;可以产生强大的粘结能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弹性形变;并具有质轻、绝缘、高强、耐热、耐腐蚀、自润滑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于是人们将它制成塑料、橡胶、纤维、复合材料、胶粘剂、涂料等一系列性能优异、丰富多彩的制品,使其成为当今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科学研究各领域、人类衣食住行各个环节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是其内部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具体反映。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高分子材料,改善现有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合成具有指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提供可靠 的依据。 高分子材料的高分子链通常是由103~105个结构单元组成,高分子链结构和许许多多高分子链聚在一起的聚集态结构形成了高分子材料的特殊结构。因而高分子材料除具有低分子化合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如同分异构体、几何结构、旋转异构)外,还具有许多特殊的结构特点。高分子结构通常分为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两个部分。链结构是指单个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和形态,所以链结构又可分为近程和远程结构。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也称一级结构,包括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类型和长度等。远程结构是指分子的尺寸、形态,链的柔顺性以及分子在环境中的构象,也称二级结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等有关高聚物材料中分子的堆积情况,统称为三级结构。 1. 近程结构 (1) 高分子链的组成 高分子是链状结构,高分子链是由单体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连接而成的链状分子。高分子链的组成是指构成大分子链的化学成分、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分子链的几何形状、高聚物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高分子链的化学成份及端基的化学性质对聚合物的性质都有影响。通常主要是指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碳-碳主链或由碳与氧、氮或硫等元素形成主链的高聚物,即均链高聚物或杂链高聚物。 高密度聚乙烯(HDPE)结构为-[CH2CH2]n-,是高分子中分子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它的单体是乙烯,重复单元即结构单元为CH2CH2 ,称为链节,n为链节数,亦为聚合度。聚合物为链节相同,集合度不同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聚合物中高分子链以何种方式相连接对聚合物的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对于结构完全对称的单体(如乙烯、四氟乙烯),只有一种连接方式,然而对于CH2=CHX或CH2=CHX2类单体,由于其结构不对称,形成高分子链时可能有三种不同键接方式:头-头连接,尾-尾连接,头-尾连接。如下所示: 头-头(尾-尾)连接为: 头-尾连接为: 这种由于结构单元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一般情况下,自由基或离子型聚合的产物中,以头-尾连接为主。用来作为纤维的高聚物,一般要求分子链中单体单元排列规整,使 聚合物结晶性能较好,强度高,便于抽丝和拉伸。 (2) 高分子链的形态 如果在缩聚过程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官能度的单体存在,或是在加聚过程中有自由基的链转移反应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