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概论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关键词】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贵州大学化工学院09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240人,男生130人,女生110人,很好地反映了我院09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 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

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3.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第十题“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中,56人选择“不会”,其中53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题中选择不食用的原因是“野生动物需要保护”,2人选择“不卫生”,1人选择“价格高”;选择“会”食用的仅有的4人中,3人食用的原因是“别人点的,我无所谓”,只有1人选择“味道好”。

4.调查反映出人们对政府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宣传活动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足。十三题中,57人对市政府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十四题中,只有11名受访者“非常支持”为了保护环境引起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

可见,政府在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工作上还需要加大力度,仍然任重而道远。

5.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在环境生态意识上呈现出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在回答第十六题(多选题),认为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时,对于此题的回答,有40%的人认为应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35%的人认为应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21.7%的人认为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这说明人们更希望通过政府制定规章制度推动长春市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保意识的特点

1. 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群体中“高满意群体”和“低满意群体”比例来体现各群体的总体满意度,则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最高(1: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1:5),即低学历与高学历满意度比为5:1。

2.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

3.年龄是受访者对某些环境生态问题的看法的影响因素。在回答十二题“‘限塑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时,有16人选择“没减少”,其中13人属于50-79岁年龄层;而选择“现在几乎不用塑料袋”的人9人中,没有一位来自此年龄层。然而,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小区环保活动”的第十五题时,选择“愿意”或“很愿意”的受访者中50岁以上的共有20人,占87%。可见,在选择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时,年龄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看法和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使我对长春部分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就调查结果来看,长春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但是其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境生态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再加上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就当前的情况,在此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我认为,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长春市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

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市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市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以上便是我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这次调查可以反映出长春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环境生态的好坏间接地、 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环 境生态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 请在您选择的选项后的括号内画“V” 。没有所谓的对错或标准答案,只需要根 据您真实的感受或想法回答。真诚地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男( ) 大学本科及以上 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 9. 您认为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 [多选] 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 ) 节约能源( ) 治污减排(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 野生动植物保护( ) 加强灾害检测力度( ) 发展绿色产业( ) 1. 您的性别: 2. 您的年龄: 15-19 岁( 50-59 岁( 20-29 岁( ) 60-69 岁( ) 30-39 岁( 70-75 岁( 40-49 岁 ( 3. 您的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中( ) 中专或高中( 大专( ) 4. 您对您所在的小区 楼前屋后)的环境评价: 5. 6. 7. 8. 非常满意( ) 较满意( ) 不太满意( 您是否能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总能做到( ) 经常做到( ) 有时做到( 您认为当今世界上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现象? 存在( ) 不存在( ) 您对环境污染的态度是: 急切需要治理( ) 不了解( 需要治理( 不需要治理 您目前最关注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土地沙漠化( ) 空气污染严重( 水资源破坏、 很不满意( 没做到过( ) 无所谓 水污染( ) 森林被砍伐( ) 全球气候变暖( 野生动植物遭受灭绝( )

10. 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 会()不会() 11. 1 为什么吃[请选择“会”的人选择] 味道好()别人点的, 我无所谓() 2 为什么不吃[ 请选择“不会”的人回答] 野生动物需要保护()不好吃()不卫生()价格高() 12. 您认为“限塑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没减少()减少了,但效果不明显 ()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几乎不用塑料袋() 13. 您对市政府的曾推出的环保宣传活动的了解如何?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 14. 为了保护环境,可能会造成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提高(包含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价格就随之 提高了,那么您是否支持? 非常支持()看情况而定()不太支持()不支持() 15. 如果小区开展环保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很愿意()愿意()不愿意()很不愿意() 16. 您认为下面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 多选题,限选3 项] 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公民参与环境生态保护活动()监督企业治理污染()提高环保技术力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增加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 状况调查 班级:国贸1501 小组成员:魏紫嫣张真榕夏文悦张 雅蓉张莹莹钟雪华赵碧莹

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状况调查 调查情况介绍 研究背景 在高校的发展中,校园的建设,生员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学院的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愈来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环境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些环境问题?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寝室的地面上经常丢有垃圾,垃圾袋经常是装到无法装了才带出寝室倒掉,洗衣服时,还是有同学习惯“长流水”,阳台上的灯只知随手开,却不知随手关掉。寝室里的灯也要等到楼栋查晚熄灯的时候才关,通过每个楼栋的通报情况发现,即使用这种查晚熄灯扣分的方式,还是每天都有寝室榜上有名。这些现象反映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是非常薄弱的。这不仅对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影响,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甚至对自身的健康不利。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寻求更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我们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 在校学生 调研方式 以发放问卷电子稿的形式,不记名调查,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分析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女 B男 我们的调查对象都是当代大学生,男女间的生理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大家对调查的理解各有倾向性。此次调查中的男女比例如图所示,女生占总人数的47.9%,而男生占总调查人数的52.1%,男生人数较为多一些,一般情况下,工科院校的男生是要比女生人数多一些,心理学上来说一般地,女生的耐心可能要比男生耐心要好一些,调查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认真一些,但是女生也感性一些,可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又与男生有一定的差异,不止这些,

总之在一定程度上,对男女生的调查会影响调查结果。 2.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天吗? A.5月28日 B.6月5日 C.6月28日 D.不知道 有的同学有了生态意识,但是还没有采取一些行动去关心它,设置这个题目是看看大家的关心程度,本次调查是经过网络进行调查的,就算不知道世界环保日也可以上网去查询并回答问题,这样同时也可以反映生态环境意识的宣传收到的效果,而且也会提醒一些同学多关注一下生态。世界环保日是6月5日,然而只有23.6%的同学回答正确,并且这些同学不一定真正知道这个日子,因为是选择题,有概率性,虽然只是一个日期而已,但是从答案可以知道即使指定了环保日,仍然只有少数人去用心关注他,或许大家认为只要自己做到就好了。图中看出56.9%的人直接选择了不知道,宁可不去猜答案,这就直接说明他们对这次调查的态度,不过也是真实的,超过半数的人不知道这个日子,也没有去网上 3.你对在校园里到处张贴广告有何看法 A.不赞成,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B.赞成,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C.跟我没多大关系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65.8%的调查者是不赞成在校园里张贴小广告的,张贴广告既污染环境又浪费纸张。28.8%的调查者赞成在校园里发放广告,毕竟这也可以获取一些信息。5.5%的调查者持观望态度,认为和自己没太大关系。 4. 如果有环保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不好玩就不参加 B.从不参加 C.非常愿意 D.视情况而定

大学生暑期调查实践报告——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3.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第十题“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中,56人选择“不会”,其中53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题中选择不食用的原因是“野生动物需要保护”,2人选择“不卫生”,1人选择“价格高”;选择“会”食用的仅有的4人中,3人食用的原因是“别人点的,我无所谓”,只有1人选择“味道好”。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编制说明

附件3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编制组 2020年3月

目录 一、相关背景 (1) 二、修订过程 (2) 三、修订原则 (3) 四、主要修订情况及说明 (3) (一)总体情况 (3) (二)主要说明 (4) (三)相关知识点 (7) 附表1框架结构修订前后对照 (10) 附表2条目修订前后对照 (11)

一、相关背景 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2013年9月,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角度出发,首次提出环境与健康素养概念和定义,发布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公告2013年第61号),重点针对生态环境相关健康问题,围绕生活实际筛选出30条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统一规范素养测评程序、测评内容和技术方法,2017年6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公告2017年第24号)。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完成我国首次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2019年7月,“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目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形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修订《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也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分工,修订《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由生态环境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序言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明显。2015—2016学年冬季短学期期间,我们开展了全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采访,了解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在采访过程中普及、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个理念深入人心。调查采访之后,我们将整理这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结果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也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借以监督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建设做好铺垫。 1.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1.1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在调查的人中,男女的人数几乎是相同的,男女的人数比例各占百分之五十。 1.2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在调查的人中,18岁以下的占9%,18—30岁的人占66%,30—50岁的人是占14%,50岁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是11%。总的来说,所调查的人的年龄分布在18—50岁之间。在接受采访的人群中,中青年人占的比重最高,而他们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影响较大,这一调查比例较好的反映了社会人群对社会的影响构成情况。 1.3调查对象地域分布 在调查的人中,城镇人数占51%,乡村人数占49%,二者几乎是相同的,城镇和

乡村的的比例基本各占一半。 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2.1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我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对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看法这个问题上,调查对象大都表示了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存在污染现象。其中有87人表示“感觉不好”,占87%;有10人表示“没有感觉”,占总体的10%;有3人表示“没感觉”,占3%。 表2-1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看法 (2)在对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如何这个问题上,调查对象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63人认为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占63%;有23人认为“不太严重”,占23%;有8人认为“没问题”,有6表示“不知道”,共占14%。 表2-2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 查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封面 关于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吸引我们的眼球,也相应的引起了政 府、民众的关注。就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而言,一些民众还是有所增强的,但是?大部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亟待加强,尤其是当生态环保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以,我们要从民众、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找到增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方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公民可持续 系: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英语(国际关系方向) 年级: 2011级 班:2班 姓名:胡晓露学号: 姓名:王蕊学号: 姓名:付忠臣学号: 姓名:苏帅学号: 姓名:张晓学号:

关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据此,我们小组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做了调查。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设计15道选择题,内容涉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日常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环保意识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有50人参与此次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公民,共50人。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涉及到公民对生态低碳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对此的关注实践行为等方面。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当前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中国古代的生态意识和对环境的破坏教学文稿

中国古代的生态意识和对环境的破坏

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环境的破坏 一、古人的生态意识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远古社会,人们往往不明晓生态环境的真相,畏惧自然界的变迁与灾害。这时,人通常总是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在自然生态的面前。于是,敬天、顺天,一切顺应自然,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人们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度。西汉前期的《淮南子·齐俗训》篇中所描写的上古时期的人们为躲避洪水,常“择丘陵而处之”,即是显例。 《淮南子·主术训》篇云:“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即表明,自然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人必须顺应自然,并遵循其规律。 但此言并不意味着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与之相反,《淮南子》的作者们一方面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十分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 用。例如,《淮南子·修务训》篇日:“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这就是说,水依势东流,需人加以疏通;农作物春天生长,需人去耕耘。如果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就不会有鲧、禹兴修水利之功;而后稷种植五谷之艺,也难有用武之地。

当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生态环境,需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根本前提。如《淮南子·修务训》篇所云:“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在此种认识的基础上,《淮南子·主术训》篇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才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理想模式,才会取得“群生遂长,五谷蕃殖”的成效。而那种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只顾及局部的发展,完全凭主观意志的诸如“以火嫫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1](《修务训》’的愚蠢行为,即便可以满足某些人一时的欲望,却往往是事与愿违,与其初衷背道而驰,甚至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降临。在从总体上阐释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后,为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从而达到合理、持久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目的,《淮南子》的作者们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主要表现在: (一)顺天意,遵时序,以时禁发,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很早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根据寒暑气候更易的规律与农事耕作的要求,创制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时令节气。《淮南子》在继承前人,特别是《吕氏春秋》有关学说的基础上,对一年四季时令节气及各种禁忌的认识更加充分而深刻。《淮南 予·时则训》篇根据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规律,阐发了一年十二个月保护生态的主张。从一月至十二月顺次是:“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天,毋麝毋卵,毋聚众置城郭”;“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毋作大事,以妨农功”;“修利堤防,导通沟渎,达路除道,从国始,至境止。田猎毕弋、置罘罗网、矮毒之药,毋出九门。乃禁野虞,毋伐桑柘”;“毋兴土功,毋伐大树,令野虞,行田原,劝农事,驱兽畜,毋

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

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首先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目的。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生态意识与制度的问题,下面我方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 第一,生态意识高于生态制度,所有的生态制度政策都是靠人的意识主观制定的,当人们的生态意识没有达到一个高度也不能制定出生态制度政策,我们相信制度是死的,而人的意识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人类有什么样的意识常带来什么样的行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论述生态问题时有一个共识,即: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政策制度问题、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的灵魂问题。他们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思想的大革命。莱易斯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福斯特也看到了人们正是在那些传统的伦理观念的指引下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他要求人们从思想观念人手解决生态问题。可见,提升人的生态意识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那么我想试问对方辩友,生态制度与政策是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一套的方案呢?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有那么一批生态意识先进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生态制度政策啊! 第二,我想告诉对方辩友,提升民众生态意识是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案例吧,黄浦江上惊现上千头的死猪,我想现在对方辩友肯定心里窃喜,这不正是因为制度政策的缺陷吗,那么完善政策制度是不是就是说那些养猪户不会往江里投死猪呢?今天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政策对有心者来说永远只是一纸空文,他们能够想到的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只有树立民众的生态意识,才能催使人们正确地去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牺牲些环境资源是无所谓的。这种认识必然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如为了一己私利,滥采滥伐、肆意捕杀、胡乱排放三废等等。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以往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不正确性,从而以新的生态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摒弃有悖生态文明的行为。 人类与自然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不可否认,制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我方始终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需要人的生态意识培养!谢谢!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5567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概论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的报告--以贵阳市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关键词】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

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贵州大学化工学院09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240人,男生130人,女生110人,很好地反映了我院09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封面 关于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吸引我们的眼球,也相应的引起了政府、民众的关注。就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而言,一些民众还是有所增强的,但是大部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亟待加强,尤其是当生态环保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所以,我们要从民众、社会、国家三个方面找到增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方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公民可持续 系: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英语(国际关系方向) 年级: 2011级 班:2班 姓名:胡晓露学号:20201102070032 姓名:王蕊学号:20201102070039 姓名:付忠臣学号:20201102070040 姓名:苏帅学号:20201102070045 姓名:张晓学号:20201102070046

关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一直是比较敏感的字眼:2013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空气颜色由灰白转为土黄,进而北京全境出现沙尘污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据此,我们小组针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做了调查。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设计15道选择题,内容涉及环保知识、公民个人日常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环保意识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有50人参与此次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参与对象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公民,共50人。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涉及到公民对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关于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的大学生,对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进行调查。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或标准答案。只需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回答。你提供的资料只为分析研究所用,绝不用作其他用途,请放心填写,真诚的感谢你的支持与帮助! 1.您的性别是男()女() 2.您的年龄是20岁以下()20~39岁() 40~59岁()60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 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 4.您知道世界环保日是几月几号吗 5月6日()6月2日() 6月5日()不清楚() 5.您的环保知识主要来源于 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影() 家庭教育()网络宣传() 6..您认为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爱惜每一个生命() 保护生物多样性( ) 与动植物和睦相处( )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 7.您是否知道下列垃圾哪一类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金属物()玻璃() 塑料()砖瓦陶瓷() 8.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状况不尽人意,您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 环卫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如分类垃圾桶的设置() 居民长期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不够,居民不易分辨() 没考虑过()

9.您认为何为低碳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降低所有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降低所有有害的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 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使用量,排放量() 10.您是否愿意花钱买比普通产品更贵的环保产品 愿意() 不愿意() 有时候愿意() 11.您平时外出时是否看到别人乱扔垃圾 时常看到() 偶尔看到() 从未看到过() 没有留意() 12.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您会怎样? 上前阻止并纠正其行为() 觉得不应该,并将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 觉得不应该,但不做任何行动,自己做好就行了() 觉得很正常() 13.你每天是怎样上班(或上学)的 步行()自行车() 自驾车()其他() 14.你可以接受汽车根据排量额外征税的政策吗 完全接受( )部分接受() 不接受()无所谓( ) 15.您有参加过环保实践活动吗? 有() 没有() 想去但是没有机会()

关于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选题:美丽中国 关于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号:02123021 调查者:余颖智 学号:02123062 调查者:任莹 指导教师:韦统义 评分: 时间:2013年10月25日——2013年11月10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县)西沣路街道(社区)

一、调查情况介绍 (一)研究目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同时它也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兴与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和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所有这这一切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冤枉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环境保护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信能源年,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饱哦呼能源,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式十分严峻。从总体上看,全国排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森林植被被严重破坏,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是失调,江河断流,湖泊短缩,地下水位下降,水患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珍惜濒危物种灭绝速度增加。益虫益鸟益兽种类减少。由此可见,生态日益遭到破坏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为此,我们认为,要发展,就必须倡导每个人提高保护生态意识,自觉保护生态。 (二)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未来社会的支柱,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环境的走向,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在高校的发展中,校园的建设,生员扩招,一方面提升了学院的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愈来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环境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些环境问题?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寝室的地面上经常丢有垃圾,垃圾袋经常是装到无法装了才带出寝室倒掉,洗衣服时,还是有同学习惯“长流水”,阳台上的灯只知随手开,却不知随手关掉。寝室里的灯也要等到楼栋查晚熄灯的时候才关,通过每个楼栋的通报情况发现,即使用这种查晚熄灯扣分的方式,还是每天都有寝室榜上有名。这些现象反映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是非常薄弱的。这不仅对校园

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分析

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报告 【摘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诸多因素对公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并提出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公民生态环境家园 【引言】:就本人自身而言,对环境的污染有深刻的体会。我家在人们所常说的黄河入海口东营,以前东营是个美丽的地方,在这有大家所熟知的天鹅湖和人们所寻找的黄河头。但是由于这几年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却在一天天的淡忘,虽然国家和一些环境人士在呼吁大家来保护环境,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了呢?正是由于这样,我才做了一份关于我家乡的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走访家乡的经济开发区家乡的亲人和邻居 【调查内容与结果】 在采访的一些一些亲人中,有人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我先给大家讲讲,有一天我的这位亲人看天气不错拿出自己的被子出来晒晒,大家也知道晒晒被子睡觉对自己的皮肤很有好处。但是万万没想到的事,晚上被子怎么变成了黑的。这可不是耸人听闻,这可是事实。由于在他家的不远处有一家工厂,是做橡胶业的。天天往外排黑烟,这可苦了这里的住的人家天天问的空气是这么的刺鼻。使得这里的人无法正常的生活,就这一现状他们也感到特别的无奈!还有的是我们家乡有一条很出名的河流,就是小清河,听说这条河的源头是泉城济南。小时也常听老人家说起他们小时在河里摸鱼捉虾的,但现在这一景象不再现了,已经成了历史。现在的景象正是大家所看的漫画一下可以当墨水了,就地取材啊!这一幕幕一幢幢无不说出现在的一些人的生态环境意识的低下,现在经济是提上去了,但以前的环境以不复存在了。 多数人认为家乡环境污染状况严重,但把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则显现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还有大部分的人的环保意识有待于提高。人们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然而又对家乡环境状况变化趋势的认识趋于乐观。事实上,一个县的环境卫生的提高需要全县的人民的努力和配合,如果全县的人民的环保意识都得以提高,那么,县里容环境将会大有改善。 现代人对卫生、环保一直都非常漠视:为了牟利,人们向江湖河海肆意排放污水,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任意排放工业废气……种种行为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一步步恶化。常常有人对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绿化不甚满意,理由多为:“树木太少,管理太松,卫生太差。”一个小区或乡镇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里也反映了一些人对环境大的认识上的无知,也正一步看出了许多的环境的问题,在给公民讲述环境保护意识的过程中,也可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亲身的体验,更能加深他们对环境意识的认识,加强公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各个小区和乡镇加强管理和沟通、改善环境,让公民满意,应成为当务之急。

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 摘要: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变化。纵观历史,人类的生活环境的变故将逐渐唤醒我们丧失的心眼。自然界物种的生存条件的逐渐恶劣,迫使人类提高生态意识,重新权衡环境与发展,重新认识生态环境与正确对待。 关键词:环境发展能源生态意识生态文明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及未来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工业化进程推进,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能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已普遍达成共识,逐步被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造成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不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公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居民环保意识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8月20日 调查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我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环境,只有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们才会充满激情并扬起心情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现代生 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地球。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南宁市农村市民环保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就当前兴宁区五塘镇市民的环保意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南宁市于2007年获“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称号,2009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两个称号是南宁市政府和市民多年来秉承“绿城”信念并大力改善南宁市环境质量的成果。但是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各项建设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形成了城市与农村不相同的环境问题。在南宁城市环境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由过去的无人管制到了今天的治之有道。 五塘镇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东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 21.4℃,日照时数1557小时,年降雨量1237毫米。五塘镇人民政府驻地五塘街,距首府南宁市中心28公里。全镇总面积2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9万亩。五塘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2010年年末总人口65577人。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前进,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新农村环境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农村的环境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新农村格局初步形成 五塘镇政府紧跟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结合五塘镇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现有生态文明示范村7个,分别是:五塘社区居委会定新坡、西龙村委坛白坡、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 第一条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第二条节约能源资源。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第三条践行绿色消费。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第四条选择低碳出行。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第五条分类投放垃圾。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第六条减少污染产生。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第七条呵护自然生态。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第八条参加环保实践。积极传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第九条参与监督举报。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劝阻、制止或通过“12369”平台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 第十条共建美丽中国。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提高公民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公民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摘要: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为了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 近年来,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是因为我们不注重环保环境的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壤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水荒制约发展影响生活;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有害人工化合物的转移;有害废物的转移贻害世界;残留物质污染环境等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第二,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第三,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要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饮用水安全作为重点,消除环境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阅读试题及答案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逌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