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研究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研究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研究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研究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0-02-27T13:54:05.25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7期作者:狄成义1 李博2 薛奇3

[导读]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提前预制好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和组装。

1沈阳金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沈阳嘉尚置业有限公司;

3辽宁朗策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沈阳 11000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属于建筑工程的一种形式,其由于资源消耗低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厂房的建设中。基于此,为了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需要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与优化,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引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提前预制好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和组装。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所以,设计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图纸的要求设计预制构件,避免因为建筑的设计阶段出现偏差而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1分析建筑结构设计

1.1概念

建筑结构设计作为设计人员对整体施工项目的全面表达,要求他们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累积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设计一个优秀的建筑物提供有效依据。建筑结构设计影响着整体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与稳定,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工作。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都是以结构设计为依据进行落实的,设计人员不仅会思考整体结构施工的长久性和安全性,而且会分析竣工后建筑物的美观性与审美性。其中,作为新时代发展大力推广的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物,按照预制构件的形式与施工方法进行划分,具体包含五种:其一,砌块建筑;其二,板材建筑;其三,盒式建筑;其四,骨架板材建筑;其五,升板升层建筑。

1.2遵循原则

一方面,主次有序,突出重点。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最先思考的就是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而后再逐一研究与处理结构细节问题。以墙柱弱梁与墙角弱弯为例,这两点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保障实践设计与现场施工相符,可以提升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并避免外界因素威胁建筑结构的安全质量;另一方面,刚柔适宜。通过了解整体建筑物的刚性与柔性,确保两者处于适宜状态中,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质量。在现如今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刚柔并进”已经成为设计工作必须要遵守的重点原则。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预制混凝土结构就是在构件预制厂内,大规模的生产梁、板、柱、墙板等各种建筑中的结构构件,通过运输然后经过焊接、螺栓连接以及浇筑等,将其加以连接,继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批量化的生产,将批量化生产的构件运输至工程施工现场加以组装,这种建筑设计形式与传统建筑结构形式相比,不管是在施工质量还是施工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的应用,减少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施工成本投入,促进了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降低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此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自身具有的显著的环保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声等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工程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产生的影响,促进了工程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点

3.1明确结构设计流程

设计人员在设计装配式建筑结构时,必须以规范的整体设计流程为基础,才能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行业指标。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必须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避免因为工程设计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后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人员来说,在开设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前,必须全面的进行施工现场环境与施工要求的勘察,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设计人员还应该按照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和特点,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结构设计的创新和优化,设计出最佳的工程设计方案。如果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超预算现象,比如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所以一旦出现工程超预算的情况,设计人员应该在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替代材料或者型号,降低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另外,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受到工艺复杂程度高且建设流程多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大批量的加工和生产。所以,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加强设计流程规范管理的力度,同时切实做好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

3.2立面和平面设计

立面与平面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先做好平面设计工作,然后再将其与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各个构件的尺寸与功能要求,同时合理的划分建筑内部各个空间的大小,才能在充分发挥建筑物空间功能与空间作用的前提下,满足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另外,设计人员在运用模块化、系统化、标准化设计方式开展立面与平面设计工作时,必须对建筑物整体应用水平与效果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在提高建筑设计美观度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建筑结构提出的审美要求。

3.3协同设计

首先,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时,必须重视竖向管线的设计,为预制构件横竖管线预留足够的位置,避免管线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平交叉的现象。其次,如果需要在预制墙体或者叠合板内进行管线的暗敷设施工的话,设计人员必须采取在墙体上预留一定数量管线接线盒位置的方式保护管线,确保预制构件管线敷设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为了确保定风管与相关设备走向的正确性,设计人员在进行竖向风管井的设计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穿过构件的现象。

3.4结构节点的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时,必须严格的按照建筑功能、需求等进行建筑构造、连接方式的设计,才能确保预制装配式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步伐,高层建筑目前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而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很多新兴的结构设计方案以迅猛的速度呈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笔者结合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就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介绍了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基础形式的选择、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转角窗构造处理等,以满足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 标签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1 引言 在土地资源日益趋紧的今天,高层建筑有利于节约用地、解决住房紧张、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的现浇剪力墙结构具有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好的特点,并且没有梁、柱等外露与凸出,便于房间内部布置,隔音效果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所以现在许多高层住宅大多采用此结构体系。 2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2.1 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住宅实行商品化后,应成为广大住户的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长是区别于其他消费品的最大特点。因此,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住宅结构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结构体系的选择,材料的选用,都应该有利于抗风抗震,以及在使用寿命期间维修改造的可能性。 2.2 满足舒适性要求 住宅建筑设计应该为住户起居的舒适性要求提供条件,例如,多种户型,灵活分隔室内空间,人居的热、光、声的环境等要求,为此结构设计应较好地配合建筑和机电专业,尽可能在居住空间中避免露柱露梁的压抑感和采用隔音较差的分隔墙材料,使室内简洁明快,隔声较好,给居住者创造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结构方案中还应考虑住户日后改变分隔空间的可能性,当采用剪力墙结构时,宜采用大开间布置。 2.3 满足经济性要求 住宅作为商品,开发商为有利可图,要求投入少,经济效益好,购房者则要求房屋设计布局好,外观美,房价适中,质量上乘。因此,结构设计应根据房屋的建造地点、平立面体形、层数多少,在满足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构件设计中应精打细算,严格执行规范构造要求,注意避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探讨 王军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探讨王军 发表时间:2019-08-13T14:29:30.1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王军 [导读]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居住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不仅要求在基本的使用功能上满足需求,同时对建筑的美观程度、建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居住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不仅要求在基本的使用功能上满足需求,同时对建筑的美观程度、建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应对其不断的优化,保证房屋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这就要设计人员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认真的分析,在确保房屋结构基本性能基础之上,实现房屋结构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 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 房屋结构设计的意义是使居住者享受房屋环境的优美及提高对生活热情及发现生活中的价值。所以为了给予用户一个合理及不失高雅的使用环境,应遵循房屋设计的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及环境优雅的房屋结构。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及现代技术的普及,房屋建构设计也可以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加入,如住宅房屋的电气化设备预留位置,房屋的预留通电线路插口等。而在房屋的质量上也应有新的要求,如房屋的稳定性、抗震能力、防止自然灾害的能力等。另外,房屋的优化设计也要体现出房屋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及子结构的人性化、自然美观等设计要求。房屋的整体设计也一定要遵循房屋的使用安全原则,而子结构设计也应在安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改造,如,进行房屋子结构的主体结构优化、细节部位优化、屋盖结构的优化等。从而使房屋结构不仅有较高的安全性,也能够使使用用户感受到房屋结构设计的舒适性及方便性。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 2.1结构优化模型 在房屋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经常使用建立房屋结构优化模型这一种方法,在房屋结构优化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一是合理选择设计变量。从整体性出发,对房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影响房屋结构设计因素,选择其中主要的、适合的影响因素,将其建立房屋结构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使得房屋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突出重点。二是合理确定函数关系。确定好设计变量,就需要确定函数关系,计算出相关的参数,例如钢筋截面积、几何尺寸等等,应保证符合设计优化条件。三是合理衡量各项条件。在房屋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各项规范,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各个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包括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耐用性、经济性等,应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水平。 2.2 建筑主体优化设计技术 服务构造的优化设计整体最为关键,整体性设计完成也是进行更多设计的基础,所以一般来说整体的优化设计最为重要。所以在优化设计之初可以利用可行的条件,对方位的优化设计进行模拟,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不仅直观,而且可以进行分析相关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如,在进行整体优化时,剪力墙的优化设置,可以使剪力墙均匀的进行分布及建立;使楼层较高的中心点与楼层整体结构的重心相重合,通过这样的设计及不仅能够提高楼身的稳定性,也对楼梯的抗震能力有一定提高。另外,在对模型的模拟优化中也可以对房屋建设中节省资源的概念进行实践模拟,如将剪力墙设计成大开间构造,大开间剪力墙的设计可以增加剪力墙的墙肢长进而减少墙肢的数量,同时由于墙肢的数量减少,也使混凝土的应用变少,即达到了节省资源的目的,但剪力墙的减少数量也应符合标准,以免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如,剪力墙中的钢结构是保障建筑稳定性的必要结构,一但钢结构因剪力墙的减少而减少会使建筑物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使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剪力墙的扩大应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及要求。 2.3用概念设计来处理实际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 在每一个房屋建筑结构工程施工中,最不能控制的因素就是许许多多的外在因素。尤其是当地震发生时,这样破坏力如此之大的自然灾害必然会给建筑带来无法预估的破坏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全面分析,充分考虑到房屋建筑下面的地质,使设计人员运用概念设计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规划,尤其在地震高发地段,要格外注意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其它危险因素方面,也要采取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建筑遭受到的突发性破坏能大大减少,从而减少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的伤害。 3优化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具体构成部件 房屋建筑结构的又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房屋建筑结构内部的构件,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构的稳定性,就需要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构件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在对建筑楼的承载力进行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建筑楼的内部承载力和建筑楼的外部承载力,两者共同考虑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物承载力的稳定性。在对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具体构成部件进行有效计算以后,再判定建筑物的承载力,在此阶段,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具体构成部件进行测量和二次审核,使其与实际施工工作相配合,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 3.1剪力墙 优化设计剪力墙时,连梁部分最为关键。倘若提高连梁的刚度,会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连梁和墙肢的分配受力,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此处构件的整体配筋,但是,会浪费不必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在优化设计房屋建筑结构时,尽量避免用大刚度窗下墙替代连梁,并合理确定连梁的刚度和截面尺寸,数据不能过于保守,在满足结构刚度及变形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及抗变形能力等性能,并合理布置构件。优化设计剪力墙时,应熟悉对称和均匀分散的概念,基于水平位移限度控制合理的剪力墙量。 3.2增加创新性设计理念 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中,有些具体内容无法用数据信息进行表达,而为了保证此类内容能够正常的在现实环境中构建出来,需要在设计内容上,通过理念思想的内容表达,对工程施工工作形成指导。方法上,需借助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优势,将计算机程序作为辅助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13T13:14:26.83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作者:邱玲珠 [导读] 本文以预制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设计要点及优化对策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全面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空间划分更加灵活,建设周期更短,同时环保性更强,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本文以预制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设计要点及优化对策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全面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优化对策 为了满足新时期国内建筑结构设计需求,突破传统结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局限性,预制装配式等新型建筑形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相较于传统建筑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空间划分更加灵活,施工周期更短,同时可以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等先进建设理念。为了更好地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其结构设计。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1.1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要点 相较于传统框架形式的建筑,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自重更轻,相关构件运输难度也比较小,是当前国内建筑领域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在应用该种建筑结构形式期间,要注意将建筑构件先运送到建筑施工现场后来进行现浇施工,做好节点与梁端键槽处理,相应的柱构件等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为了确保该建筑形式结构体系设计的质量,需要着重做好如下设计要点工作:其一,在设计建筑基础接梁、预制框架柱底和柱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强度等级保持在一个适宜的强度范围,一般以C30以上为宜。其二,要确保建筑结构平面具有一定规则性,具体就是要确保梁柱的中心线保持对齐,且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要对其纵向框架柱和横向框架柱,这是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设计内容。其三,在对框架梁和框架柱交接部位的框架节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刚节点,确保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其四,在预制梁柱接头部位处进行焊接施工时要全面确保焊接施工的质量,有效提升建筑构件连接的质量。其五,在建筑结构中,预埋件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力构件,是建筑连接构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设计期间要对各种连接构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预埋件连接进行合理处理。比如,可以在设计预埋件的时候,考虑剪力、弯矩和轴力等最不利组合受力条件下的构件受力情况,增强设计结果的准确性,确保预埋件在增强框架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1.2 预制剪力墙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要点 在该种形式的建筑结构体系中,相关结构构件主要包括梁结构、板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等组成部分,实际的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组成。比如,叠层梁、预制墙板与层合板等。在结构体系设计期间,需要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半预制或全预制等类型的剪力墙结构。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要点工作,即:其一,在设计横墙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预制的轻墙面板或承重墙板,确保可以满足结构部件实际需求或预制承重墙是否满足侧向力的计算结果。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建筑横墙结构可以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其二,在设计建筑竖向抗侧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以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将不同建筑部位结构中的竖向承重钢筋的连接进行连接,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一致性;在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强化连接构造设计来确保结构整体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同时需要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以及传力的明确性。其三,建筑结构平面设计时要保持横向和竖向两个方向上动力特性尽量保持一致性,且在设计结构横墙过程中,要在两侧端部山墙位置处应用预制承重墙板。其四,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期间涉及到抗震设防要求,但是还没有达到抗震标准和要求的时候,设计人员在确定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的强度和直径要大于该部位中所用不连续钢筋结构的对应尺寸。其五,在设计预制建筑结构构件期间,可以采用分块设计方式,期间需要对建筑的开间、拼缝位置和吊装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其六,在设计建筑墙板高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一层或两层楼的层高来进行划分,同时需要合理布置竖向接缝,避免其设置在暗柱位置处,且要尽量避免应用多种不同类别或型号的构件。其七,在设计预制构件配筋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设计要求,验算预制构件可能出现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在设计建筑顶层、楼层以及其他涉及到大开洞区域的建筑构件时,需要以现浇楼盖为主。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对策 2.1 优化建筑结构方案选择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期间,选择建筑结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许多“解”,如果选择了不同的“解”,那么势必会影响最终所设计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确定建筑结构方案之前,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实际施工情况,强化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从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环保效益、施工效率等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不同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劣,从中选出最适宜的建筑结构方案,确保可以全面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在设计预制墙板布局方案的时候,需要立足于美观性、经济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等设计原则,确保可以强化各专业和单位的联系性,选出最佳的方案来确保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2.2 优化建筑预制构件节点 不同于传统现浇式建筑结构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在于“预制”二字,所以为了确保其设计质量,需要注意对建筑预制构件节点进行优化,确保其选型和设计的质量。通过确保建筑预制构件节点设计质量,可以充分发挥其衔接作用来更好进行内力传递,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特性。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筋连接技术越来越多,相应的连接形式也众多。考虑到施工需求的差异性和区域位置的不同,实际建筑结构连接件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当前建筑结构构件连接中主要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可以有效增强构件连接的质量。此外,在进行建筑预制构件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节点选型还是整体设计,为了确保设计的质量,可以引入和应用概念设计来确保结构连接质量,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刚性和承载性能,尤其是要注意增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和抗风性,避免因为建筑结构体系设计问题而造成连续倒塌问题。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理念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避免地震作用破坏建筑物,否则就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在结构设计中做好抗震优化设计。然而,由于地震发生的随意性,且不同区域地震等级和破坏情况也会有所不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68-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230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68-2001 ,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1.0.5,1.0.8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 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11月13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共同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

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限状态的关系; 3.借鉴最新版国际标准ISO 2394:1998 《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 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 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本标准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寄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顺胡德炘史志华陶学康陈基发白生翔苑振芳戴国欣陈雪庭王永维钟亮戴国莹林忠民 1 总则 1.0.1 为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结构,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某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某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01T17:54:10.8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曾孟 [导读] 本文结合某一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项目,详细分析了该住宅的基础、上部结构设计以及设计计算、结构超限问题等,希望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440 摘要:本文结合某一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项目,详细分析了该住宅的基础、上部结构设计以及设计计算、结构超限问题等,希望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结构形式;结构设计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在逐年提高,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原来的“低起点、低标准”逐渐转变成现在的高起点、高标准”。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者只有大力发展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尽量使用到轻质、环保建材,这样才能在设计建筑结构时,更加合理、安全、可靠,符合现下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 1.工程概括 本工程为某一小高层住宅建筑,该住宅设计的使用年限为50年,二级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丙类抗震设防类别,Ⅶ度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分组则为第一组,设计0.10g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Ⅱ类的建筑场地类别,0.35s的场地特征周期,0.55kN/m2基本风压以及B类的粗糙度。 2.小高层住宅的几种结构形式 小高层住宅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短肢剪力墙结构等五种。 (1)框架结构:其主要优点为结构布置简单灵活,室内空间比较大,特别是底层的空间很大,这样方便于使用。其缺点则为不仅框架柱截面比较大,而且突出墙体,会对户型的实际使用面积以及家具的布置造成直接的影响。另外建筑平面越规则,就越有利于进行布置。 (2)异形柱框架结构:其优点和框架结构差不多,加上柱宽跟墙的厚度一致,这样有利于室内空间使用问题的解决。其缺点则是由于该结构形式太柔,这样会降低抗震能力,另外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适用高度比较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结构中,一般会采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外部框架结构主要用来承受竖向力,框架布置比较灵活、方便。剪力墙应用在电梯井时,可以承受大部分的水平荷载。那些商业和商住等有大空间需求的建筑都是比较适合采用剪力墙结构。其缺点则是外露的框架柱会对使用造成影响。 (4)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需要按照建筑平面布置进行设置的,没有外露的柱子能够很好的满足建筑平面的使用要求。其缺点则是结构的刚度和自重都比较大,在发生地震时,反应比较大。建筑和结构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布置,也会让钢筋的用量大大增加。 (5)短肢剪力墙结构:该结构是属于一种剪力墙墙肢比较短的特殊剪力墙结构,框架布置灵活,且该结构特点和剪力墙结构比较相似。在非地震区和地震烈度比较低的地方,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经济效益更高。 3.施工前的设计 3.1基础设计 根据基础埋深不少于1/18建筑物高度的要求,在一般高层、小高层建筑进行设置地下室时通常会采用到桩筏基础。综合考虑本次工程房屋各方面原因后,决定不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桩接触,并在承台之间设置可以相互联通的基础梁。按照常规进行桩基础的设计,在桩的混凝土总量接近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高承载力的桩型,以便让桩能够完全处在剪力墙的下部,从而让地基梁的钢筋用量得到降低。 3.2上部结构设计 3.2.1结构选型 本次工程属于一般的小高层住宅建筑,且局部有两层小商业。现浇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按照规范要求,其最大间距为45米,在上部结构上设置一条抗震缝,把结构分为两部分。 综合考虑到本次工程建筑平面的实用性以及建筑商业部分无大空间要求,将采用到剪力墙结构形式。该工程房屋的小商业部分是有三层错层结构,所以在建筑的长方向开洞比较多,为了达到建筑物整体刚度,本次工程将采用的是普通剪力墙结构。 3.2.2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剪力墙是根据建筑平面布置进行设计的,所以在布置平面时,尽量做到均匀、对称,减少结构扭转;为了防止出现结构刚度突变,在布置竖向时要确保连续性。不过结构在设计时,由于建筑平面的限制而出现一些不利地方,具体包括:(1)本次工程的1~3层局部有错层,导致结构在错层处出现一定偏心,从而出现一定的扭转。(2)在端部进行开窗,并在端部形成一字墙,整栋楼一字墙往往有好几处,这种墙体平面的外受力相对比较差。(3)在布置平面中,形成凹口,若凹进的尺寸大于结构宽度的30%,会让平面出现不规则,降低了抗震能力。 本次工程在设计结构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在布置剪力墙时,确保布置的长宽不小于一般剪力墙,墙体可以布置成T形、槽型、L形,为了剪力墙双向都能够均匀受力,尽可能不出现单方向墙体。本次工程剪力墙厚度为200毫米,错层处则为250毫米。(2)把拉梁设置在凹口处,大的凹口可以用拉板来消除。(3)错层处的楼板,可以适当的增加其厚度,并且进行双层双向配筋。(4)角部开洞处的墙体配筋及构造需要进行加强,适当的增加转角处楼板的厚度并进行双层双向配筋。 本次工程结构在进行计算时采用的是SATWE软件,并且采用TAT软件进行再次复核,荷载在计算时包括结构构件自重、风荷载、活荷载及地震作用荷载。 4.结构超限问题 在设计结构时,主要是强调概念设计。包括选用适合的结构类型。抗震构件的合理布置,对关键部位和次要部位的把握,以及掌握好构造要求。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不过在本次工程中,由于其有部分涉及到超限问题,从而影响到

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高层设计中的探讨

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高层设计中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9-19T14:38:23.93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4期作者:陈凯峰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居住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不仅要求在基本的使用功能上满足需求,同时对建筑的美观程度、建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陈凯峰 华南创图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居住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不仅要求在基本的使用功能上满足需求,同时对建筑的美观程度、建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应对其不断的优化,保证房屋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基于此,本文对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高层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结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 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优化不仅有助于人们安全使用房屋建筑,而且有助于确保居住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责任意识,以适应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有效改善房屋建筑目前的结构设计现状,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 1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理念 在房屋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一定设计优化理念,保证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有效性。首先房屋结构优化设计应突出功能性。提升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目的质疑。所以在房屋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突出功能性,保证建筑结构空间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能够使人们方便使用。其次房屋结构优化设计应突出环保性。目前环保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在房屋结构的优化设计还应突出节能环保,采用更多的绿色设计手段,运用绿色环保材料,建设绿色环保的房屋建筑,增加房屋建筑设计的社会效益。再次房屋结构优化设计应突出安全性。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优化设计的意义 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可以使建筑的结构功能与美观保持协调,并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等性能,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有效节约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性能等;(2)可以减少建设成本;(3)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优化,既可以进一步将施工材料的应用合理化,又可以充分协调建筑的不同结构单元,提高房建工程项目的经济性。 3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高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3.1基础工程的优化设计 基础工程是房屋建设的基础,是房屋建筑的根本保障。所以要重视基础工程的优化设计。目前应用的较多的是桩基础,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灌注桩,另一种为预制桩,灌注桩的施工顺序为打孔、支模、布设钢筋、灌注混凝土,该方法的特点为工序多、要求高、较难控制。因此一般在沉降符合要求情况下,可以选用预制桩,该方法施工难度小,施工时间较短,但是需要优化设计过程中,保证预制桩的规格尺寸要求,实现打桩的顺利进行。 3.2提高房屋结构材料质量 大部分房屋建筑结构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要确保建筑结构安全,避免房屋倒塌或者其他外部冲击风险,建筑工程师必须严格把控每种材料,如钢筋材料、混凝土材料等的质量。随着现代房屋建筑建设日益趋往高层化与多功能化,房屋建筑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且结构强度与延度明显增强。这也对房屋建筑所用材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为保障房屋建筑安全,使房屋业主或使用者能放心地居住,建筑工程师要高度明确房屋建筑的整体负荷量,再针对性挑选适配的建筑材料,充分保障建成后的房屋建筑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居住稳定性。 3.3剪力墙 优化设计剪力墙时,连梁部分最为关键。倘若提高连梁的刚度,会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连梁和墙肢的分配受力,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此处构件的整体配筋,但是,会浪费不必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在优化设计房屋建筑结构时,尽量避免用大刚度窗下墙替代连梁,并合理确定连梁的刚度和截面尺寸,数据不能过于保守,在满足结构刚度及变形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及抗变形能力等性能,并合理布置构件。优化设计剪力墙时,应熟悉对称和均匀分散的概念,基于水平位移限度控制合理的剪力墙量。 3.4直觉性地优化技术和建筑结构设计 每个房屋的建筑结构方案中,肯定是有很多种不同的建筑结构设计;有时即使明确了建筑物的结构布置,但是也会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案。在相关设计人员对设计参数,材料进行分析时,这建筑结构的荷载的数值也不是唯一的。更别说建筑物的细节方面了,施工人员的处理更是不尽相同的。这类问题大多数时计算机无法完全解决的,大多数往往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分析和判断。但是判断往往时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有很好的设计方案。 3.5建筑主体优化设计技术 服务构造的优化设计整体最为关键,整体性设计完成也是进行更多设计的基础,所以一般来说整体的优化设计最为重要。所以在优化设计之初可以利用可行的条件,对方位的优化设计进行模拟,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不仅直观,而且可以进行分析相关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如,在进行整体优化时,剪力墙的优化设置,可以使剪力墙均匀的进行分布及建立;使楼层较高的中心点与楼层整体结构的重心相重合,通过这样的设计及不仅能够提高楼身的稳定性,也对楼梯的抗震能力有一定提高。另外,在对模型的模拟优化中也可以对房屋建设中节省资源的概念进行实践模拟,如将剪力墙设计成大开间构造,大开间建立强的设计可以增加剪力墙的墙肢长进而减少墙肢的数量,同时由于墙肢的数量减少,也使混凝土的应用变少,即达到了节省资源的目的,但剪力墙的减少数量也应符合标准,以免影响整体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分析 在装配式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在生产制造中降低成本;生产工艺改进促进提高设计灵活性,设计与工艺是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一、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分析 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2)模具图纸设计:符合模具设计的初步构件图可以在构件外观尺寸确定后提供,设计师根据需要可审核模具图。

3)模具加工:尽量考虑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 4)工厂备料:设计确定构件的所有预埋件型号、外饰面材料、门窗型号等。 5)绑筋、组模、预埋:构件图中需明确表示配筋要求、预埋件的定位、防雷设置要求,注意位置需避免互相干涉。 6)混凝土浇筑:构件图需表达不同构件所用混凝土的标号。 7)脱模、养护:构件图需表达脱模的吊点、吊具型号及位置。

从构件物流运输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养护:是否达到脱模、起吊强度要求,要求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2)成品堆放:构件详图明确构件编号、楼栋号、层号、轴线及构件顺序,构件表面喷涂相应信息。

3)成品质检:对应构件详图检验钢筋外露尺寸、构件尺寸等,发放合格证或准用证。 4)构件装车:构件拆分尺寸考虑车辆宽度及载重要求,配备专用构件运输架。 5)构件质量检查:深化设计图纸明确构件验收标准。 二、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分析

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而成的建筑。 外墙挂板体系 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便于施工,加快进度,提高建筑的工厂化加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不降低抗震能力的前提下节省建设投资。 预制部件: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 体系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适用高度:高层、超高层 适用建筑: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装配式框架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按标准化设计,根据结构、建筑特点将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等构件拆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现场采用塔吊等大型设备安装,形成房屋建筑。

钢结构最新设计规范方案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0℃采用。 第2.0.3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或屈服点)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承重结构的钢材,必要时尚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但当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于3号钢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尚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的非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必要时亦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第 2.0.4条钢铸件应采用现行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中规定的ZG200-400、ZG230-450、ZG270-500或ZG310-570号钢。 第2.0.5条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或《低合金钢焊条》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建筑结构设计策略研究 姜先松

建筑结构设计策略研究姜先松 发表时间:2019-06-16T15:47:23.6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姜先松 [导读] 以此使得建筑结构更加优化安全,提高其安全稳定性,同时也能降低建筑设计的成本,为城市设计出更多美观舒适安全的建筑。摘要: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经济适用性。而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正视当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应对。在弘扬建筑行业职业道德,传承爱岗爱业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的结构设计理念,不断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策略研究进行了探 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策略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这需要设计工作者不断地完善设计理念,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这些挑战与难题,而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和创新,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完善的设计,保障工程质量,同时也要适应整个行业飞速的发展以及人们增长的新需求,将建筑结构设计做到尽善尽美,为当代这个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构造一份满意的答卷。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 1.1保证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的有效发挥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的使用以及建筑完成后对于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某些建筑结构设计在功能上的有效发挥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率,如银行的建筑结构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确保安全通道的有效发挥,其次还要考虑到承载力的问题,因银行的特殊性要求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力,进而功能性才能发挥。 1.2绿色环保的优化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环保材料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够将环保材料融入其中对于提高建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还能确保人们居住时的自身安全,减少了材料的二次污染。 1.3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每一项施工作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就每一个环节而言,每个构件在设计中都必须充分考到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的可靠性,能够与实际施工作业相结合,如果结构设计不能在实践中付之于应用,那么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既不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完善建筑结构设计的策略 2.1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完善 建筑设计图纸可以说是建筑结构的重要表现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所在。换句话来说,建筑设计图纸中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在建筑施工中反应出来,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展开工作,设计师决不能贪图方便而省略对关键信息的标准与标识。同时,对于较为复杂以及细微的结构区域而言,需要在结构设计中加以重点关注。总而言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结构设计图纸完成之后,需要重视对图纸的自我审核,及时发现存在于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以此种方式来保障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完善性与科学性。 2.2合理建筑选型 要对选材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在建筑结构选型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建筑外形设计情况与建筑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情况。因此,在工作人员拿到提资图后,决不能盲目的开展建模计算工作,而应当在建模计算作业之前,对建筑项目的外形设计特征,以及建筑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分析。同时,在建筑基础选型中,还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之上,得出最为合理与可行的设计方案。只有保障了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合理,才能够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效果的优质与可靠。 2.3统筹使用建筑材料 对于前期工作人员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各类建筑材料的选取同样是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的指标包括:①建筑材料的受力特征;②建筑材料的工作环境。同时,所选择的建筑材料应当在保障材料使用性能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材料的损失与浪费问题。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结合项目设计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建筑材料的选取方案,通过综合对比的方式,选择经济优势、以及性能优势最为突出的建筑材料设计方案。 2.4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框架结构 尽量避免使用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选取合理的框架结构参数,包括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侧向刚度比及电算的自振周期等,采用验算公式对电算结果进行验证,并要考虑其他指标对电算结果的影响;保证钢筋延伸性、锚固长度符合建筑规范,配筋时构件的最小和最大配筋率不应超出规定值,钢筋材料的强度要达到建筑要求。 2.5加强对结构的计算 首先,建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由于框架结构包含有填充墙,使得实际的周期小于计算的周期,计算得出地震剪力会偏小。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计算周期折减。其次,要注意荷载取值的恰当。在设计民用多层(八层以下)建筑时,如果采用的是独立基地时,一般地基的主要受力部分是没有软弱的黏性土层的,而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物来说,其高度低于35米,就可以不计算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但对于没有处于地震区,或者属于低层建筑物的民用建筑,都一定要保证风荷载的输入。最后,对于底框砌体结构设计验算过程中,如果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演算时,必须是针对刚度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建筑,而当建筑中有薄弱层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塑性变形所带来的影响。 2.6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对于建筑体来说,地震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高层建筑。在正确合理的抗震指标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建筑物的设计安全系

小区住宅楼结构设计

武汉市某开发区住宅楼结构设计(一) 摘要 本设计是某小区住宅楼结构设计(一),其主体结构为钢框架结构。本设计的成果主要由设计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两部分组成。 结构计算包括水平风荷载下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梁柱截面验算及节点设计,楼梯计算,基础设计,楼板配筋设计。其中内力计算一榀框架的手算。 电算时,先用钢结构框架软件中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检查平面数据,输入楼板,输入荷载数据,再用PKPM,画结构平面图;最后用SATWE软件进行框架的空间结构计算,输出钢框架结构验算及内力计算结果。 本设计风荷载作用计算和水平抗震计算都采用D值法求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计算取一榀框架,用弯矩分配法求得。求出上述内力后,即可进行内力组合,然后根据内力组合的结果进行梁柱截面验算及节点设计。最后进行楼梯的设计、进行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及楼板配筋设计。 施工图绘图,包括结构施工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钢柱锚栓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纵向框架布置图、节点详图1、节点详图2、节点详图3、楼面板布置图、屋面板布置图、楼梯布置图。

A Graduat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graduat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 the main structure is steel frame structure. The design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the structure drawings. Structure calculation includes horizontal wind load to internal force and drift calculation, the earthquak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l force and drift ca lculation, the vertical loa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t he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s, beam and column checking and node design, stair design, basic design, the slab reinforcement. And among this, internal fo rce calculation consists of two parts, such as computerized and the hand coun ting of single framework. When using the computer to calculate, first, it should use the software of th e steel structure framework to lay out the structural plan, check the plane dat a, input the floor slab and the loading data. Second, use the PKPM to draw th e structure of the plane graph. Last use the software SATWE to the spatial str ucture of the framework and output of the steel frame structure to checking a nd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s. The frame calculation under vertical loads use D value method in wind load and horizontal antiseismic calculation . In this part the frame is irregular. To s olve the problems the separatelayers method and distribution of moment met hod are used. After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it can group the internal for ce,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nal force to beam and colum n checking and node design. Finally foundation design is made . The staircase s in the column nag slab reinforcement are designed. There are twelve pieces of structure drawings in all, such as the structure c onstruction, the basic of floor plan and detail, the anchor bolt steel column lay out, the structure floor plan, the longitudinal frame layout, the details and pro files of node ( figure 1), the detail and profile of node ( figure 2), the detail an d profile of node ( figure 3), the panel layout and the roof layout, the stair lay out floor. Key words:steel structure;framework;cast-in-site concrete boar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