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如今已成为当代文化视域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对象。大体上它被看作后现代社会的产品,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传统文学的一个颠覆。然而,略作端详,我们便会诧异地发现,它之中蕴涵着与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牵连。清理一下这些线索,或许对我们了解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进一步探察网络文学的前进路向不无裨益。

一、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资源的利用

提及网络与古典,人们恐怕立即就会联想到“大话”、“恶搞”,对“经典”的戏谑、颠覆、篡改,等等。这里,网络作品对经典乃至整个古典文学的态度是游戏的、嬉笑不恭的。然而,深入网络文学的丛林之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颠覆、恶搞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严肃认真的学习、肯定性的模仿、有意识的资源利用。

纵观网络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的古典文学资源的蛛丝马迹。这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的沿袭上。首先是命名。网络文学的文章命名、作者笔名、专栏名称,多有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古典诗文句子的。如著名的武侠写手沧月,其名就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晋江文学原创网(http://www.jjwxc.net)的人气写手匪我思存,其名直接引自《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清韵书院(http://www.qingyun.com)武侠版块上湖衣的专栏“昔我往矣”,也是诗经中的名句;杜若的“山中人兮”,连人带专栏,都出自楚辞,屈原的《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文章名引用古典诗赋的更多,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9novelid=19384),取自唐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江洋的《人生自是有情痴》出自欧阳修词,《任平生》、《诗酒趁年华》系苏轼词中句(http://www.jjwxc.net/oneauthor.phpIauthorid=16542)。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沧月、小椴、沈璎璎、凤歌等人学着红楼诗社的做法,各以皇甫松的小词《忆江南》(“兰烬落”)中一句为题,写了《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等文章(http://www.qingyun.net.cn/cgi-bin/personal/pview.cgiIop=art&pn=cangyue&ord=73)。

然后是行文。网络作品颇有在文中引用或仿作古典诗词的,它们或匿名不匿名地点缀于篇中,或被假托为文中角色之作。如起点中文网(http://www.cmfu.com)上目下人气最高的作品《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http://www.cmfu.com/readbook.asp9bl_id=21839),文中就借用了鲍照的《梅花落》、隋炀帝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李白的《古风》等诗词,假托为文中角色的吟咏之作。

而有些网络作品本身就局部或大部分在模仿套用古典文学作品的行文。如久久的《富贵繁花录》(http://www.cmfu.com/readbook.asp9bl_id=31553),号称“男版十二金钗”,行文也是一派《红楼梦》口吻:

今日却实在迟了,回了府里,已近午饭时分,早有家人小童接了,迎进上房去,几

个贴身大童儿服侍着卸去宫妆,才歪了歇

息,外面有人传:“姑娘来了。”忙掀帘子,已

进了屋,初春天气,却没穿大衣裳,着了件

雪白的箭袖,下面淡水蓝的裤子,未着靴,

散了裤脚,也除了冠,只挽着发,越显得唇

红齿白,眼清面润。进来了便嚷热,行了礼,

也不上炕,便坐了下首椅子,一头扎在郡马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陈立群

思潮过眼

怀里,又说今日如何玩耍,又说何处见到

甚么有趣玩意儿,又说认识了什么朋友。

郡马摩挲了她道:“我儿,起来说罢,闹了

一上午,想是也饿了,怎的才这等天气就

脱了外面大衣裳?跟你的那班丫头也是该

打,什么都由着你性儿来,她们倒乐得少

事,听说出去,连食盒也是不带的?这般不

用心,你就该开革几个,换些人才是。你这

么身娇肉贵的,不可纵容了奴才去。”

这用词、句式、描绘笔法、对话口吻,在在皆有《红楼梦》的影子。另外,像凤歌的《昆仑》(http://www.qingyun.net.cn/cgi-bin/personal/pview.cgi;pn=kunlun),开篇处来人一口一个“鸟”,颇有《水浒》遗风;左旋右旋一阵乱旋的《欢喜缘》(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63656),摹拟话本语体,惟妙惟肖,被赞为“明清古风,扑面而来”(http://www.jjwxc.net/comment.php;novelid=63656&com-mentid=5983);等等。由于网络作品多为叙事文体,所以其模仿对象多以古典白话小说为主,尤其是《红楼梦》,以致网上“红楼”成风,有“红楼体”之称。

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资源的利用还表现在意象和情境的化用上。在一些网络作品的场景描绘、景物描写等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意象情境的踪影。如:

水晶在紫藤树下吹了一回短笛,见侍女们要清扫秋千架上的落花,连忙起身阻

止。来到秋千架前,脱了鞋,裸着双足踩上

秋千架。两个侍女一前一后,配合默契地

推送起来,几下冲跌,秋千便高高荡起,架

上飞花,扑簌簌撒了满天。水晶衣衫流黄,

仿佛绿杨丛中一束娇阳,衣飞袂卷,语笑

嫣然。(湖衣《乌夜啼》,http://www.qingyun.

com/cgi-bin/personal/pview.cgiMop=

art&pn=huyi&ord=80)

无疑,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花下弄笛”、“绿杨秋千”的典型意境。

梅树底下的清浅池子里,荷叶擎了几个翠绿的尖角出来,两只细细的蜻蜓正停

在上面歇息,忽尔几片梅花儿飘下,惊得

震翅飞去。(方谢晓《洛书?大荒志?血婴》,

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M

aid=3260441)

很明显,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的化用。类似的意象情境还有“四季意象”、“江南意象”以及其它山川草木意象,等等。此等情境多数非作者亲身阅历,而出自想象,而想象的素材来源,大多数发自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这些意象虽经网络写手改建再创造,但其象征意向以及审美趋向大多仍是古典传统中的格局,如“春”之为生机烂漫、“梅”之为孤高清洁、“江南”之为妩媚秀丽,等等。

另外就是故实的摭取。在文学形象的构建创造中,网络文学中不乏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名物典故为依据,而发挥、而营造的。如林寒烟卿的《春色岂知心》(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Mnovelid=60083)、Ane的《最后的狐狸精》(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Mnovel-id=15886)就脱胎于《聊斋志异》的花妖狐仙故事;沧月的《花镜》系列(http://www.qingyun.com/cgi-bin/personal/pview.cgiMpn=cangyue),则以清代陈淏子的笔记《花镜》为蓝本。这在玄幻灵异或架空历史类的作品中尤其多见。如江南、今何在等人的九州系列,“九州”之幻境以及里边的夸父、羽人族等构想,都源自《山海经》;lyricinhue、叶沧浪等人的洛书系列,其理念则来自“河图洛书”的传说。其它如藤萍《中华异想录》系列中的“马腹”、可蕊《都市妖奇谈》中的饕餮,等等,都出于《山海经》。

在网络文学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其它形式的古典文学资源利用现象,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性认同

对于与古典文学发生的这种牵连,网络作品是引以为荣的。作品中有引用古典诗文或典故时,作者往往特加注释标明,这固然是不愿掠人之美,却也隐隐透露着“无一字无来历”的得意和炫耀;而评论者的“颇有古风”、“古文功

底深厚”等等诸如此类的评语,对双方都意味着一种很高的赞誉。这反映了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基本态度:肯定、欣赏、赞叹、认同。

这种认同,首先来自对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优秀思想传统的景仰和企羡。如所谓的“红楼体”,这蜂拥群集的模仿就肇自对《红楼梦》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丰富人生意蕴的欣羡。又如网络作品中对古典诗文的借用,这常常表现了年轻的写手们对这些诗文中展示的襟怀气度、精神境界的追慕向往,如《任平生》、《诗酒趁年华》的命名与内容,都表现了对苏轼词中展现的那种超然荣辱、不计小利、豪迈奔放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向往。

这种认同,更主要是对“古典”本身的认同。网络写手以古诗文命名自己或作品,不仅是表达自我,还有强调自己“渊源有自、出自名门”的意味,正如匪我思存在晋江专栏里说的,“匪我思存,以此ID来标榜自己曾经读过《诗经》”。作品中行文叙事的拟古化、古诗文的托名借用,则是在有意地摹拟一种“古典”的口吻,制造一个贴近“古典”的仿真现场。而那些借用或化用了古典文学意象的作品,其目标主要也不在推陈出新、酿花为蜜,而是借着这些古典诗文名篇中的经典意象、或那些极具鲜明的非现代特色的形象、或若干古代特有的器物名称等等,作为一种“蜜引”,引导人回溯到它的最初意象,从而强化自身与“古典”的牵连,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氛。所以,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资源利用,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借鉴和模仿,而是把它作为“古典”的理想化身而在追求的。

这“古典”指示着一个遥远的起点,一段悠长的延续,一种深厚的经验知识智慧积淀,一种对“起源”的无限接近。当人们遭遇具体的生活疑难乃至陷入对生命本源的迷惘时,它为人们提供本体的支撑,知识论的解释,乃至实用的技术保障。

这“古典”还指示着与“现时”的绝对距离。这距离消解了一切现实社会的羁绊,被压抑的欲望得到骤然释放,自由放逐,作者与读者的“YY”(意淫)可以毫无忌惮地横行。

最普遍也最重要的,这“古典”指示着一个纯粹的审美对象与一个单一的审美过程。利用古典文学资源精心构造起来的“古典”,大多用词雅致,句式考究,摹状细腻,绘景绮丽,整个透着一股唯美、古雅、精致的情调。它不看重情节的紧凑起伏,虽然也编织些复杂曲折的故事,但都是伴随着相应的情境氛围的优美描写,缓缓行进。它尤其偏嗜对服饰器物的刻绘,不惜笔墨,精雕细刻,务求穷形尽相,造就出美轮美奂的效果。例如:

他的手指从绿头签上抚过,每一块牌子,幽碧湛青的漆色,仿佛上好的一汪翡

翠,用墨漆写了各宫所有的妃嫔名号,整

整齐齐排列在朱红填漆大盘里。身旁的赤

金九龙绕足烛台上,一枝烛突然爆了个烛

花,“噼叭”一声火光轻跳,在这寂静的宫

殿里,却让人听得格外清晰……却不想一

只手斜刺里过来握住她手腕,那腕上覆着

明黄团福暗纹袖,她只觉得身子一轻,不

由自主站起来。目光低垂,只望着他腰际

的明黄色佩带,金圆版嵌珊瑚,月白吩、金

嵌松石套襁、珐琅鞘刀、燧、平金绣荷包

……荷包流苏上坠着细小精巧的银铃

……(匪我思存《寂寞空庭春欲晚》)

这样详细精致华美的书写,不但使读者沉迷在惊奇、欢喜、贪婪的观赏把玩中不能自拔,而且令作者自己也陶醉在繁复的铺叙编织中不能自已。这样,“古典”被物化为一个“对象”,去满足作者与读者共有的“观看”欲望。这种“观看”不带任何认知与道德的目的,只是沉醉在视知觉的感官快感中。在这里,对象只是一个“形象”。但对象的物质性质在这里决不是毫无意义的,组成“古典”形象场景的物品往往有着名贵的质地、高昂的身价,如Ane的《好山好水好花儿》(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4novelid=32002)里的旧宅、黄杨屏风,海地的《谪仙记》里(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069)的姚黄、玉版,藤萍《马腹》里的顾绣,等等。这些增加了对象的可把玩性。所以,这种“观看”又是物化的、消费性质的审美。而对象在这里又未必实有其物,如海地的

思潮过眼

《谪仙记》里的“不夜城”:“一整座城池通体透亮,全部是由一块块切割打磨均匀约寸许大的宝石晶体堆砌而成,玛瑙翡翠胭脂玉猫眼绿紫水晶玫瑰钻……约两尺见方,映着玻璃外的天光和店堂内的柔和灯光,熠熠生辉,宝光流转,那样强烈的美感几乎要直接灼痛人的视觉神经。”一片奢华、贵重、华丽的形象堆积。所以这其实又是一种影像消费。

因而,这“古典”只是一个意象性的、审美化的乌托邦。它不是一种认知性的、对历史真实的好奇和追溯。虽然颇有写手在写作古代题材作品时大肆收集史料,在名物制度细节上极力凸显一种“历史的真实”,如匪我思存写《寂寞空庭春欲晚》时,“有大量的史实资料做参考,细节处基本与史实保持一致,比如太监与御医的名字,皇帝得病的时间,祈雨以及地震的时间,包括保定行围的时间都是按史实来的。参考的史料主要是《康熙皇帝的一家》及《清史稿》,以及一些这方面有所研究的朋友的大力支持”。(《当时明月——

—匪我思存访谈录》,http://yc.4yt.net/read.asp1chapterid=8473)但这只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古代题材作品的作者都会强调:“本文不是历史,不是同人,是专门钻历史的空子的超级纯粹YY之作!!”(景文《大宋八贤王》,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1novelid=93257)“狗血,煽情,无聊,不符合史实。”(匪我思存《寂寞空庭春欲晚》)可见历史并不是网络写手们的追求目标,而只是实现其目标的工具。网络文学所追求的“古典”,并不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曾在”,一个作为历史实在的“古”,而只是一个“古典”的意象,一个想象的乌托邦。

这种想象的“古典”乌托邦,也不同于古典文学传统中的“古典”乌托邦。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称道所谓的“羲皇上人”、“唐虞盛世”,等等,也梦想着一个遥远的古老时空中的黄金社会,但这种古典的“古典”理想基本上是一种伦理性的向往和假设,是作为当时社会的伦理状况的对照而构建的一种参照系。而言辞再古雅、意境再古色古香的网络作品,其间充斥的,也是完全现代的生活理念——

—突出的现代个人主义色彩,强烈的自我意识,往往还夹带着对某些古代习俗观念的质疑和批判,等等。“古典”在这里完全构不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它只是经由作品的语言修辞、叙事行文、情境意象等等显现的一个情境,一个背景,一种审美氛围,并不具备一种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的一个“古典”无疑大不同于古典文学本身的“古典”。后者中沉重的历史积淀、深厚的现实精神、丰富的人文意蕴,都在前者里被抽离了,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形象”,满足网络文学的审美欲求。因而,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认同,是片面的、架空的审美性认同。

三、网络文学的古典文学“传统”

但这个“古典”并不是网络文学的独造,它本来就蕴藏在古典文学以及传统文化之中。以“古”为尚,崇古、复古的风气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到“古”中去寻求生存根据和解决现实人生问题,这在古代文人那里也形成了一种习惯。而出世、隐逸更是诗人之一宗,对十里红尘的厌倦与对世外桃源的憧憬于古典诗文中简直无时无处不有。而细腻肖似的摹状与华美的形式追求亦是古典文学中不绝之一脉,咏物诗赋、西昆体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因而,这“古典”也可以说是古典文学传统在网络文学中的延续。

从现实的学术发展与文化进程来看,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已然断绝。在当代语境中,古典文学已经作为文学遗产被封存起来了,作为生长于现代汉语语境和当代媒介文化土壤之中的语言生物,网络文学实际上已经断绝了与古典文学传统的血脉传承。但是,在民族审美心理模式、民间无意识沉淀以及现代汉语语法中,却仍有启功所说的“血小板”似的因子遗存下来,顽强地活动着作用着,传递着民族文化的最深层的血脉。①所以,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在“古典”这一理想上的契合,并不是偶然的一拍即合,而是有着深远的内在的历史文化关联。总之,网络文学的“古典”理想,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内在的心理趋

向,都体现了与古典文学乃至传统文化的关联传承。

但是,现代社会毕竟是现代文化为主体文化的社会,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古典文化只是作为古典残片生存下来,完全不能构成一种有力的、能够自我传承的“传统”。它能够存活、能够起作用,必须依赖现代文化的激活、接济、注入。所以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文化实际是嫁接在现代文化粗壮的枝干上、赖现代文化才得以重生的寄生性的文化。它“已不再是古代的古典文化本身,而是现代性中的古典传统”,王一川称之为“后古典性”②。

而这传统表现为什么形态,对现代文化发挥什么样的影响,这不由它本身决定,而是由现代性决定的。对生活在现代性社会里的年轻的网络写手而言,伴随全球化浪潮冲击而来的现代文化淹没了他们,给予他们几乎噎食的餍足,但这不劳而获的文化饲养使他们深深不安,他们想寻找一个根基,给他们一个深远的牵连的幻象,使他们得到安慰;现代社会高度商品化,极端功利,拜金主义盛行,人们丰富的感性和想象被生存的压力挤压成了“单维”,他们需要一块逃离的飞地,使他们得以尽情释放心灵的梦想;现代社会高度技术化物质化,物欲被人为地膨胀乃至影像化、符号化,生存“形象化”、审美化,他们需要一个对象展现足够把玩观赏的细节和精致,满足人们的审美消费欲望。这些需要投射到古典文学传统中,便营造出了这样一个“古典”的幻象。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文学的“古典”其实又是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扭曲、异化、割裂。

如此一来,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呈现出复杂的情态。一方面,它是一种断裂,一种肢解,另一方面,在这断裂肢解中它得以延续前行。网络文学的“古典”理想决定了它所模仿借鉴的对象是有所倾斜的,一般多是一些抒情性较强、偏重于景致的铺陈、比较含蓄婉约的作品,它所营造的“古色古香”的氛围一般是富于形式美、讲究细节、精致、繁复、阴柔的形象。因而,网络文学的“古典”是狭隘的,实际上摒除了古典文学中大量的现实主义的、富于批判性的部分。因此,古典文学传统在这里实际上被肢解了。它里面丰富的人文意蕴,深厚的历史积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都被抽空为一个审美化的“形象”。因而,网络文学里的古典文学传统实际上只是一个标签,一种形式,一个点缀,这“传统”在网络文学中是断绝的,支离破碎的。

然而,另一方面,许多新生代成员又是通过网络文学才对古典文学有一些较深入的了解的,例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出来后,一时间有不少热心的读者去读了纳兰性德的词集,虽然多数是囫囵吞枣,但毕竟有所接触。从这一点来看,网络文学中的“古典”又确确实实地担当了传承文学传统的重任。而从作者方面来看,许多“古典”的写手都有较好的古文基础,也注意自觉地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试图熔铸古今,吸收古典文学的艺术精华,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延续古典文学优秀传统的作为了。

因而,断裂中有承续,承续中有变异,这就是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会看见许多扭曲的、异化的、四不像的怪物,丑陋地糟蹋着我们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传统;同时,我们也会看见一些从未臆想过的新鲜、美丽、有活力的新生命,给予我们火焰般的憧憬。指点、引导这个进程是奢望,阻挠、禁止则是妄想。我们只有屏声凝息,静观其变。惟有让这个进程持续,惟有这个生产过程生生不息,我们才有进步和新生的希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①启功《汉语现象论丛》[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

②王一川《中国现代性的景观与品格——认识后古典远缘杂种文

化》[J],南京大学学报,2005,(3)。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点

文学理论教程 论文题目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点 学生徐亚婷 学号20124998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1班 授课教师钱少青 关键字: 含义发展过程主题特点相同点 2014年6月25日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点 徐亚婷 20124998 摘要:为了了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点,本文通过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学的含义、发展情况、特点、主题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的研究,从中获得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点的相关知识。 关键字:含义发展过程主题特点相同点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含义 (一)网络文学的含义 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 (二)传统文学的含义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说,狭义上指区别于网络文学这一方块而言的文学体裁与样式;广义上说,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之,相对于新的文学流行方式而说,过去流行的文学方式就是传统文学。 两者的不同点就在于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发展情况 (一)网络文学 文学因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现代派先锋文学等等,进入90年代,文学面对商品化的市场竞争,很多作家开始写起了“俗文学”、“亚文学”,另有一些作家弃文从商。“快餐文化”迅速膨胀,抢占了大众文化市场。并且随着电影、广播、电视的出现,它们直观快捷的传播方式使它们很快的在市场赢得先机。互联网的快捷为网络文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据调查表明,自1994年3月中国以“.cn”为功能变量名称加入国际互联网后,同年就有了电子文学月刊“新语丝”。截止2001年6月30日,我国已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约300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241个。 (二)传统文学 传统文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包括萌芽时期、农耕时期、工业时期和高科技时代。原始社会是文学的萌芽时期,诗乐舞一体,文学与文章一体,口耳相传为主,是一个神话与史诗的时代。农耕时代的文学具有阶级性、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与实用脱离并具有了审美

网络文学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网络文学 学生姓名:罗建华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08秋季班 指导老师:钟老师 时间: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五日

浅析网络文学 无论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会产生多少争议,这个概念终于站稳了脚跟。现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否认网络文学的存在。尽管"网络文学"的完善定义有待于理论的进一步修补,但是,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臣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许多人的目光正在越过这个事实向后延伸:网络为文学制造了哪些强有力的冲击?换言之,因为网络文学的出现,传统文学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哪些深刻的改变? 蔡智恒、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这些网络作家的名字渐为人知,网易公司与文学网站"榕树下"的文学评奖均己落下帷幕。检阅过"榕树下"网站的得奖作品之后,资深作家陈村慷慨地赠言网络文学:"前途无量"。他在"网络之星"丛书的序言之中说:"有人一口否定网上的文学作品都是垃圾,那是精神错乱,我们应该怜悯他。有人说网上的作品才是文学,那是理想,我们要努力。"显而易见,陈村所青睐的是"网络的原创文学"――即仅仅在网络空间写作和发表的作品。 由于文学爱好者的录入或者网站招徕用户的点击,网络空间存有大量业己出版的世界文学经典或者风靡一时的流行之作。对于这一部分文学而言,网络仅仅是一种征集读者的新型传播媒介。栖息于网络空间的文学不过是纸张文学的电子复制。这一部分文学并没有因为网络而改头换面,甚至提出新的美学设想。相形之下,"网络的原创文学"可能包含了某种前所未有的文学类型。在这一批文学那里,网络不再是计算机屏幕对于书籍纸张的替代;网络的特征介入文学生产――从遣词造句到发行传播――的全过程。伊格尔顿曾经提议考察艺术的"生产工具"。对于文学说来,书写工具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互动关

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阅读价值比较研究报告

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阅读价值比较 组长:王子洋 组员:岳翯男程虹人黄楠李哲 时间:2008.1.15-2008.1.17

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阅读价值 比较研究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日益发展推广,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学生。为了对中学生的阅读方向提出一定指导性的建议,同时为中学生的阅读取向做出一个参照,我们小组就“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的阅读价值比较【内涵价值】”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学生在良莠不齐的各类作品中找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同时避免把时间无谓的浪费在无意义的作品上面,通过有限时间内的阅读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内涵。阐明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各自的文学特点,帮助中学生从中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二、研究文献综述 这项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进行,主要采取搜索资料,调查问卷,投票及访问等形式。 国内许多网站的网友曾就网络文学问题专门开展过一定的讨论,但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很难达到一定深度,也并未对中学生的阅读取向提出有指导性使用性的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步骤分工 本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是撰写出一份有一定指导性权威性的研究报告,其中对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的阅读价值作出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本课题研究的原则是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价值取向,做到客观、有理、有力的说明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网络文学与传统经典文学的内涵价值。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搜索资料,调查问卷,投票,访问。 搜索资料主要针对目前已有的各种讨论分析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分类,去粗取精,获得其中的精华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中学生做喜欢的文学体裁,最喜爱的作家作品,对网络熟悉程度,是否经常上网看小说等进行调查。 投票主要针对各人群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更喜爱网络文学还是传统经典文学)进行调查。 访谈主要是通过聊天工具,以谈话形式调查中学生对于网络文学以及经典文学的看法,并获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本课题的调查分为三步骤: 1.收集资料。包括调查问卷,投票,访问,文本资料等,在组员各自家中初步查找,在省图书馆进行资料的再收集。资料收集情况比较完整,在各个不同的人群中均取得一定的样本。 2.整理资料。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去掉主观性强,没有客观事实依据的资料,这项工作由组长独立完成。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论述类文本阅读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 ②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⑤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⑥传统文学的生产机制是由文学期刊、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等精英权威掌握话语权,网络文学则比较倾向于民间意识。因此,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严谨,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要求比较严格,对非现实主义的作品持有谨慎怀疑的态度。而网络文学是天马行空,任尔驰骋。它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也实现了“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的平民梦想。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比较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红楼梦》为 例 内容提要: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类型,在如今的数字时代里迅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它与传统文学之间存在着距离,又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本文选取《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与为例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红楼梦》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文学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而纸面文学显得渐渐消沉和疲惫,互联网以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出现,使文学中“传统”和“创新”的矛盾不断凸现。在二者的挣扎与进取、分化与融和的过程中,传统文学面对着网络文学的挑战。 网络,是网络作家通往天堂的道路;而在传统作家眼里,网络只是让人变得沉沦的工具。文学起源于生活,是人类精神探索的载体,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并且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诗歌、词、小说、散文等等主宰各个时期人类精神的发展史,传统文学代表过去,代表主流,网络文学代表现在,代表新潮,两者看似区别很大,实是同根。 网络文学是20 世纪90 年代初兴起的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活动, 主要是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并通过网络媒介得以流传的“文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并不是由二者不同的文学特征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不同的媒体依托,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比较实际上是构建于两种不同的文学传播载体之上。 因此对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比较 第一,从开放度与自由度的层面 1、从创作主体以及创作主体的创作特征这方面来看。传统文学的创作主体具有个体性、职业性和规范性。而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却具有群众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创作主体从初学者的涂鸦到造诣精湛者的杰作都能被容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与《红楼梦》的创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文学阅读答案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网络文学阅读 答案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网络文学阅 读答案 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在当今网络信息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类型,将与传统文学一样,成为当今文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72-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文学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发表在纸张等载体(传播媒体)上,纸面文学显得渐渐消沉和疲惫,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活动――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并通过网络媒介得以流传的文学。 文学起源于人对生活的理解、思考与体验,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分别代表着现在与过去、新潮与主流,两者之间有着距离,也存在着联系。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1、存在方式及范围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在存在方式及范围上有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文学是发表在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上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是直接发表在电脑网络上,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存在方式而具有更大的创作开放性和随意性,从当前的网络文学来看,其写作自由度大,表达范围广,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任凭流露自己的情感。而传统文学在写作时,常常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显得拘谨、压抑、沉重,在心理活动的表达上无法做到淋漓尽致。 2、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 网络文学具有娱乐性较强的特征。它是以大众所喜欢的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为重点,重视是否能给网民们带来愉悦,注重对自己情感的尽力表达,而忽略文化内涵的存在,从而常常造成作品文化魅力的流失和不完善。在网络文学中,常见的写作题材为武侠(仙侠)的、都市言情的,青春校园的、旅游笔记、玄幻的、妖孤的、灵异、琐碎人生等各种内容。网络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特色,正好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而传统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都是以表现重大现实题材为主要内容,内容较为严肃。这类高雅、经典的纯文学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已越发枯燥乏味。

文学毕业论文网络文学融合传统文学论文

网络文学融合传统文学论文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存在的差异 网络的介入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颠覆,不论是在载体还是创作模式上,亦或是传播方式以及表达形式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存在诸多不同。 (一)载体不同 传统的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竹简、书本、杂志等予以承载,基本无法更改,而且载体的容量相对有限。而网络文学则以符号的形式存储于电脑甚至是云端中,这样就使文学创作本身更具随意性与开放性,且可随时对内容进行更改。 (二)创作模式不同 传统文学的作者要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感悟,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以及艺术构思,才能打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作品不仅是为了抒发作者对生活与境遇的一种感慨,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向人们传递一种观念。如曹雪芹历经10载,批阅5次,才写出我国4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还有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更是经过三十四个春秋才得以完成。网络文学则不然,它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文学层面上都创造了平等的机会,只要有想法、会使用计算机,人人都能成为“作家”,而且写作具有随意性。 (三)传播方式不同 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也就是作者将作品通过媒介传递给读者。由于在网络中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及方便性,因此网络文学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环形的,作品在将作品传递给读者之后,读者又将自己对于作品的感悟反馈给作者。甚至有些时候,

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二者通过在网络上的交流,读者将对作品的欣赏变成了创作,而作者又变成了新作品的欣赏者。 四)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传统文学特别注重情感的表达、景色的渲染以及气氛的烘托,受作者生活背景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比较大,用词上文学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而网络文学由于受众面广,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更加追求简单、直观,一些用语的缩写以及符号的运用逐渐变成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五)发布方式不同 中, 以往那种伏案疾书的写作方式已经逐步地被在文学创作 轻松自由的网上写作所代替。当作品需要发表时, 作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作品通过网络发送至对方的邮箱或者网站特定栏目下,而不必再像以前一样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对于这种变迁,美国的保罗利文森认为“ : 计算机以及它对写作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写作缺陷的一种补救。” 六)结构不同 网络文学的娱乐性、随意性更强,注重的是作品能否给网民带来愉悦与放松,因此在结构上常常显得松散、不规范。而传统文学注重作品结构的层次性及合理性,因此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紧密。 七)创作的目的不同 传统文学作品或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是作者所处年 代的缩影,亦或是鼓励人们与罪恶进行抗争,所要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与期望。如诗圣杜甫的《春望》,诗人以长安城内草木丛生、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

从网络文学的特点出发,分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诗词文章或雄浑奇葩,或秾丽精巧,或清淡敬谨,各显一代风骚。而近年来网络文学以它特有的文学风格,在文学这块领域内大放异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看似区别很大,实是同根。就文学的创作与来源来说,二者没有什么严格的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文学,同时源于生活,都是作者通过文学的形式对自己的感情进行书写与表达。 同时,网络文学由于其载体的特异性而具有独特的特点,它与传统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来看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具体差异。 1.文本载体和文类界限的不同传统文学作品主要以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文本出现的,它们陈列在书架上,摆放在案桌前,构成一种广延性的物质性存在。网络文学则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于电脑中,传输在互联网上。在传统文学类型中,各种分类界限都非常明确。当我们在欣赏某一传统文学作品时,我们都会事先知道它属于那一种体裁或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易地分辨出来。但在网络文学中,文类界限已变得模糊或被淡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分清它们属于哪一类文体,这些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模棱两可。 2.创作模式的不同 构思方式的不同。传统的文学构思是个人化的艺术思维,它要基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不断为内容寻找形式,以整体的艺术观来施展自我潜在的艺术创造力,为作品打造审美原创的艺术胚胎。而网络文学则不同,它的写作是随意的,无需完整的艺术构思。文字在网虫们看来是一种生活状态,他们喜欢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不会为文而文,不会没话找话。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解说;创作手段的不同。传统文学作者大都是坐在桌旁用笔去耕耘,而网络作者以机换笔,让一笔一划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也可以运用万通笔作手写输入,或是语音输入。 3.传播方式的不同网民想要在网站上发表文章,只需要到网站上注册,成为用户后到所在的文学社区或者论坛选择相应的发表场所进行文学创作。它的最大的优势莫过于简单便捷的传播发表方式,即点击传送,仅需几十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发表工作。而传统作家发表作品就比较繁琐,首先要寻找出版社。之后,作品要通过审核、排版、印刷、编辑等一系列程序,最后才能成为书面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诸多过程占用了作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与网络文学简单便捷的发表方式是没有办法相比的。但与网络相比,纸面也有其特有的优势,书面阅读要比网络读屏、电脑显示屏舒适自由得多,同时似乎也更利于身体健康。 4.写作主体的不同传统文学的创作主体具有个体性、职业性和规范性。而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却具有群众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网络为每一个人在文学前的平等创造了条件,创作主体从初学者的涂鸦到造诣精湛者的杰作都能被容纳。只要会打字,人人都可以当“作家”。网络写手的身份相比传统作家的身份要复杂。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是网民的一部分,他们大多是高知识层,低年龄段,同时是非专业作家和身份隐秘者。而传统作家一般出自正规的高校,接受过良好的写作指导,他们认为好的作品必须能让人们从中有所感悟。因此,他们的写作不仅为了抒发对生命的感慨,更多时候是为了向人们传送一种观念。而要写一部好作品,作者除了要有好的文笔之外,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分的材料积累和灵动的思考。这就要求作者必须要有时间的磨练,因此,他们的年龄和网络文学的作家相比明显要老成得多。传统文学作者在作品出版的每个环节中抛头露面,他们的身份在我们的眼中是清晰的、充分暴露的,身份难以隐匿。

《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建省中考题)

《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考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特別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之大端。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糟粕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影响人、塑造人。 B.第二段先引用唐家三少的话,再以蒋胜男的《芈月传》为例来证明观点。 C.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受到好评,论证了网络文学可以实现创新性发展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展开论证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分析。(3分) 17.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对网络作家提出哪三个要求?请简要概括。(6分)

阅读题:网络文学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阅读题:网络文学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①网络文学的诞生,加速了文学大众化的进程;晋升为作家的路途大为缩短。过去的文学爱好者,须长期被文学期刊“折磨”,经历多次退稿和修改,才逐渐由学习写短中篇发展为写长篇。今日青年写手,将编辑抛在一旁,出手便是长篇,在网上直接面对读者,一经受众认可,便可迅速成名。但这不意味着创作开始变得容易,而只是写作定位不同。 ②网络文学创作以追求最大数量读者为宗旨,是一种具有普及化倾向的文学;传统文学则带有专业化的倾向。文学和哲学、科学及其他学术、艺术门类相似,既有专业性的一面,也有普及性的一面,专业性与普及性彼此渗透和转化。专业性内容可能是普及和通俗的,普及性内容也须以一定的专业性为基础。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专业性,但传统文学把专业评价放在首位,可以越过读者强化其专业性,网络文学则追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容忍为后者牺牲前者。 ③仅就小说的语言方式和叙事方式而言,今日纯文学作品在技巧上已有长足发展,其中讲究甚多,能够做出专业分析,也值得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鉴赏。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却未必看出其中好处,或许还觉得“绕来绕去”过于啰嗦。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大众读者更喜欢简单明快的语言和叙述,希望更快地进入情节和悬念。于是,网络方式适逢其时。网络文学全面简化了传统文学的规则,跳过期刊的训练,不拘一格,形成新的写作范式。网络文本尽管不入传统编辑的法眼,但是受到广大网民的鼓励及商业操作的推动,足以畅行其道。在“怎样写”上,两种文学泾渭分明。 ④传统文学的价值不因网络文学的勃兴而减损。艺术贵在创造,须不断变化审美方式和感受内容,更新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这是文学专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传统文学承担的重要职责。传统文学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并不断引导和提高读者的欣赏趣味,培育新的读者群,也会带动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肯定网络文学的意义及发展前景。网络文学便捷、即时、快速、互动的传播方式和开放的大众化的写作内容,决定了它将赢得多数文学读者。此外,传统文学也大有必要借鉴网络经验,利用现代媒介扩大受众。事实上,已经有传统作家承认网上互动的好处,尝试“广场写作”,将自己的作品分段发帖,获取跟帖反馈后加以修改。网络文学为赢得读者所采纳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为传统作家所研究。 ⑤尽管网络文学属于通俗写作,但打造精品必须依靠相当的才华,需要极大地凭借想象力的丰富和发挥,在有限的模式中拓展出千变万化、引人入胜的情境。无可否认,网络文学作者来自比传统文学作者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拥有更开阔的创作题材,且写作姿态更为自由、开放,写作观念不拘一格,这些优势是传统文学难以获得的。 ⑥应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是结构性的变动,最终形成了与传统文学相平衡的当代文学体系,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的重大可能性。但网络文学也是文学,同样受艺术规律制约,不享有豁免权。它更需要向传统文学借鉴,寻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途径,才能走得更远,其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此。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比

近日有某位网友老师(看网友们都尊称其为老师,想必是有一定威望的,我也应放得谦卑些同声相称才好)在论坛里发帖,声称有意撰写一篇《网络散文写手十佳》的评论文章,在坛里征集意见。 这或是件好事情,可以让我们较系统地了解那些就在我们身边或是自己不太熟悉却很优秀的网络写手。只是文中特别强调一点,“省级以上作协会员者谢绝参与”,并声称这样做“非歧视会员,只是本人希望更突出网络性,望传统作家们见谅”的话。我读了就有些不解,那意思好像是说省级作协以上会员的网络写手们规格太高了,就不要凑我们这些低档次人的热闹了,还是让我们这些在文学殿堂里的业余爱好者一试身手比个高下吧,只不过是闹着玩呢。这听来倒像是一种公平,实则让我理解却恰恰是对网络文学及其众多参与者的一种偏见与歧视。 为什么非要把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隔裂开来呢?是传统文学层次较高网络文学与之难以比肩,还是别人不屑与我们这些在网络里挥毫泼墨的写手们相提并论?抑或者网络文学过于大众化、通俗化或者还有什么化,总之是与传统文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难以做比?这诸多的疑问真是让我不解。 网络文学,按我的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文学写作的一种形式,它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之处应该只是在发表形式上,也就是所谓的载体不同而已,并非因此而具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异,或是高下优劣之分。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传统文学有编辑的把关,而这种把关是对作品质量的必要保证,所以较为严苛。而网络文学虽也有编辑审核,但这种工作只是义务性的,不与网站及个人的经济利益牵涉到关系,以及编辑自身文学素养的所限,所以作品的质量也就显得有些良莠不齐。甚至由于网络自身的某种特殊性,使得许多人的写作行为较为粗糙,不够细心与认真,对自己的要求似乎也不是很严,所以同样的写作往往在网络里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处与不足。比如经常性的错别字就是一项,这说明作品在发表之时没有很好的校验,而网络不像传统媒体是无校验员这一职位的。所以要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差距,这不可否认,只是若说网络文学不能与传统文学相提并论甚或不能放到一起比肩对决,那就不尽然了。 传统文学对作品的严苛要求有质量上,同时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素在里面。笔者认识为女孩,十多年前了吧,那时候我们当地的报纸曾对她做过不少的报道,因为她以残疾的身躯写了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得以出版。她曾对我直言相告,要想在我们当地的晚报上发表作品,初学写作是极为困难的,这不是以作品的质量论,而是以你的身份与名气来讲。这一点似乎也不难理解,你是无名小卒,作品发出来,若好,旁人会说编辑有眼光,若不好,只能说你编辑的能力有限。反过来若是刊登的是名家作品,就安全许多,好与坏都是作者本人来背,不会骂到编者头上。所以就不难理解有些作家甚至是著名作家在成名之前某部作品会一再地被退稿,而成名之后,那部曾一再被退稿的作品反倒成了他本人的成名作或是一生的力作,这听来似有些荒唐与可笑,但却是不得不正视的事实,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其中也有个人审美情趣的差异,但我想这绝不是最关键的。 由此说来,传统文学刊物倒更像是那些大大小小的作家们的小圈子自留地,规格像是真的很高,作品质量是否上乘却很难说。所以我们也不要高估了传统文学的地位,真若是把那些作品放在网络里与网络文学相较,由读者来评判,孰优谁劣还不一定呢。由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先入为主地就被一个省级作协会员的身份吓倒,若是网络文学的十佳都难与一个普通省级作协会员相比,那这十佳名誉的含金量也就要大打折扣了,评它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再说笔者,十多年前也曾开始有些小豆腐块见诸报端,后来断断续续也有,而八年前,我很少再向报刊投稿,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两条需要说一下。一是笔者写作或是能力所限,常常的一篇作品往往要经过三四遍誊写才能出笼,有时候都准备要邮寄了,再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 界限。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希望能帮助到 大家!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在当今网络信息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类型,将与传统文学一样,成为当今文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72-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文学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发表在纸张等载体(传播媒体)上,纸面文学显得渐渐消沉和疲惫,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活动――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并通过网络媒介得以流传 的“文学”。

文学起源于人对生活的理解、思考与体验,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以各 种各样的形式,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分别 代表着现在与过去、新潮与主流,两者之间有着距离,也存在着联系。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1、存在方式及范围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在存在方式及范围上有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文学是发表在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上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 是直接发表在电脑网络上,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 以其独有的存在方式而具有更大的创作开放性和随意性,从当前的网络文学来看,其写作自由度大,表达范围广,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任 凭流露自己的情感。而传统文学在写作时,常常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显得拘谨、 压抑、沉重,在心理活动的表达上无法做到淋漓尽致。 2、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 网络文学具有娱乐性较强的特征。它是以大众所喜欢的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 为重点,重视是否能给网民们带来愉悦,注重对自己情感的尽力表达,而忽略文 化内涵的存在,从而常常造成作品文化魅力的流失和不完善。在网络文学中,常

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分析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13 2014年09月下 青春岁月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对于的受众,所以不可避免地,这种文学形式注定是一种精英文学。文学界来说,网络文学也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者是一个清晰网络文学的则相较于传统文学有更为广泛的受众规模和多层次受地界限,如果一定要在网络文学加一个人为的界限的话,那就是众阶层。由于网络文学中的阶层的文学修养不一,阶层更为广对没有接触到网络文学的受众,或者是创作主体从来没有在网络泛,故而网络文学中的主体也会因为受众的不同而迅速增加。 上发表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形式大致不属于网络文学。至于传统总之,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拥有多层次,大规模的创文学则就其狭义定义来说,就是有别于网络文学的其他文学方作主体和文学受众,这种大规模的创作主体和文学受众多以自我式,其传播途径多以传统媒介作为传播方式。 为中心来创作或者欣赏文学作品,网络催生出大量的创作主体和作为传统文学衍生下来的一个分支,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相文学受众,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扩大着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当大的规模了,某种意义上说,它大有取代传统文学的龙头老大力。 二、网络文学的及时性 的可能性。同为文学,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自然有着许多的共通点和相似处。首先他们必须要有文学特质,所谓的文学特质,就传统文学的创作要经历构思,叙写,定稿,批印,成书,传是不论是网络文学,或者传统文学,他们必须具备文学所要求的播,其传播过程繁琐,其传播的时间较久,在传播的终端是要有一切基本要素,脱离这些要素,成不了文学,这也是传统文学和读者去购买,这种传播过程才算完结,总之期间耗费的大量物质网络文学最根本的相似点。另外,作为给读者看的精神产物,这损耗和人力损耗远远大于网络文学的损耗。 两种文学表现形式必须要有受众,即要有愿意看它们的人,这才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创作的及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是作为文学能生存下去的一个基础。但由于传播媒介的差异性,文学,网络文学的传播只要在点击上传中就可以形成受众的终导致其受众的群体层次不同,受众的规模不同,文学叙述的方式端,剩下的就是受众的接受问题了。他的传播步骤也相对简单,和主体自我的创作意识也会存在着差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即为构思,叙写,传播,作者无需考虑到作品是否可以成书,只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和新的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要有受众,只要有创作的激情,这种创作就可以延伸下去,这种的文学形式,所以网络文学也因此形成了有了文学的基本特色,网络文学的形式即为连载,其实连载最初出现在传统文学中,在同时也形成了自我独特的一些基本特征。 传统文学中,连载文学多出现在杂志中,但由于杂志多为月刊,一、多层次的主体和受众 或者半月刊,但这种创作远没有网路连载文学来的及时,故而网传统文学就其传播媒介的来讲,所耗费的经济代价和人力代络文学拥有者传统文学无法具备的传播迅捷性。 三、另类文本规范 价损耗较大,所以不可避免的,传统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处在了消费结构的上层,从而导致其受众面积较小,受众群体较为局尽管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必须遵循着文学的基本要素,即限,故而传统文学承担了一定权力的话语权,它在一定程度上作是要遵循着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为了特定阶级,特定群体的身份象征。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大众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但由于网络文学,其传播媒介就是网络,其传播代价和传播过程中的损耗较文学的创作主体的多样性和受众需求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网小,那么网络文学则能形成一个大众共享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络文学出现了独特的文本规范,这种文学规范就是遵循基本文学面,大众群体可以自由的,付出较小的代价就可以接触到这种文要素,但是多是不拘一格的创作。故而网络上出现了新鲜的文学学形式,总之,来自社会各个层次的主体和受众都可以接触到网模本,例如: 络文学。 “为何放弃治疗。”就其主体来说,传统文学中的创作主体多以文学精英阶层构“马上有钱。”成,这取决于传统文学的传播媒介—纸质传播,在这种传播中,“人艰不拆。” 由于所付出的的代价损耗较大,故而传统文学传播的范围及其有这种文学的表达形式是很难存在于传统文学当中的,当然这限,在加之这种传播媒介多以上层阶层所掌握,不可避免地,传种文学表达形式来去匆匆,如果说传统文学给创作主体和文学受播主体则多以代表精英文化,经济利益,政治权威的阶层组成,众一个具体的文学规范,那么网络文学就像是快餐,有别于传统其成员多处在文学金字塔的顶端。而网络提供了一个广阔、自文学,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感的同时,来去匆匆。 由、平等、廉价的平台空间给创作主体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在总之,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同时相较于这个空间中,创作主体的文学修养、阶级构成都不是必要因素,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基本特征,当然不是笔只要主体的创作合乎社会的规则和有受众能够接受,那么这种文者能用二三个基本特征就能概括的,但由于笔者能力的局限性,学形式就能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只能就此做一些浅显的探究了。 就文学的受众来说,传统文学的受众同样只能存在于一个较【参考文献】 小的空间当中,其原因也是局限于传播媒介的有限性和传播方式[1] 马克·波斯特, 著. 第二媒介时代[M]. 范静哗,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的过于昂贵,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大部分的阶层无法广泛接触到2000. 这种文学形式,故而这种文学形式也只能是小部分的受众可以接[2] 张永清. 消费社会的文学现象[N]. 文艺报, 2003-8-26. 触的到的,在传统文学中,大部分的创作主体也承担了传统文学 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分析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 □ 宋竟菱(南雅中学, 湖南 长沙 410129) 【摘要】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了,某种意义上说,它大有取代传统文学的龙头老大的可能性。同为文学,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自然有着许多的共通点和相似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和新的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文学形式,所以网络文学也因此形成了有了文学的基本特色,同时也形成了自我独特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基本特征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