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写作教授授课资料(珍藏版)

新闻写作教授授课资料(珍藏版)

新闻写作教授授课资料(珍藏版)
新闻写作教授授课资料(珍藏版)

1.新闻写作:有关现有新闻媒体各种新闻传播形式文稿写作规律、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闻行业的主业课、基础课,也是奠定新闻专业学科的基础课;而且,新闻写作是我系的最大优势,也是我系与其他系科的根本区别。

2.新闻报道的三项基本要求:坚持真实性;注重时效性;用事实说话,三项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的基石。

3.新闻与新闻报道:a、“陆式定义”-新闻学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b、新闻定义的发展:新闻是正在发生、新近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与阐述;c、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区别:狭义新闻—消息,是各种媒体出现得最多的新闻体裁;广义新闻—泛指各种载体和体裁形式的新闻;d、新闻报道:系指所有新闻媒体的各种新闻表现和传播形式;又泛指媒体及从业者所进行的新闻活动的总称。新闻写作学是研究各种媒体的不同

写作体裁、写作方式和写作原理与方法的;E 、新闻定义中包含的三个要件:事实、发生、

报道;

4.“事实”与“报道”的关系:a、“事实”—是指在一定时空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即是说,存在的事实不管其大小或好坏,也不管报道者对其印:象如何,你不能否认、漠视或纂改它;所以事实是第一性的;b、“报道”是人的作为,是一种“主观行为“,因此具有主动性、随意性、可变性;报道是笫二性的;c、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必须”是已经“发生” 、正在或必将发生的,而且还必须是和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事实;d、满足新闻报道的三个条件:只有客观世界真实发生的事物才具有报道价值;只有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才符合报道的要求;只有报道者的主观与事实的客观相统一,才能进行新闻报道。

5.新闻真实与真实性:a、真实:客观事物的原有状况与面貌﹙内在与外在统一的真实﹚;b、表征真实与本质真实:前者指人或物外表形态的真实;后者指事物内在属性、功能、特征等具为真实;c、真实性:人的主观感受到的真实;

6.新闻时效性的价值:a、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b、时效性与宣传价值成正比。c、时效性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体现新闻人职业素质的主要指标之一;d、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提升媒体竞争力和权威性,扩大复盖面和影响力,增强综合实力与实效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7.用事实说话:a、所谓“事实”,指新闻报道内容中﹙新闻主体﹚涉及到的全部客观的人物和事件及时空等要素;b、“说话”,指每项新闻报道中所包含的媒体(新闻人)所持的观点、立场与态度,并且,这些媒体的主观行为最好要用大量客观事实来表现;

8.新闻报道为什么要“说话”?a、新闻报道是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主张、决策、路线、方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是代表党和政府“发声”的“喉舌” ,因此需要说话﹙政府需要﹚;b、新闻报道善于“说话”,是媒体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也是实行舆论引导之所在。舆论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媒体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应该说话时要理直气壮地大胆发声﹙媒体需要﹚;c、受众需要从新闻报道的“说话”中得到有价值的收获—受到启发、教育、认知、功利、娱乐;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或历史的紧要关头,社会大众急需从

媒体上听到官方的声音和态度﹙市场—受众需要﹚d、“说话”是追求新闻报道社会功效,新闻业者实现行业价值、自身价值和行为价值的需要;而且,新闻记者亲临新闻现场,耳闻目睹事实真相,感触良多,往往有话可说;记者对报道事实发表意见,可以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他们也喜欢听,从而增加报道的影响力﹙自己需要﹚;

9.新闻报道三项基本要求的关系:a、三项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完整要素,缺一不可,不能厚此薄彼;而且这是必须遵循的新闻规律之一;b、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基础和

源泉;没有事实的发生,新闻报道就没有合理的借口和依据;c、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挖掘事件的真象,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本质,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职业操守和永恒的追求!虚假报道是新闻的癌症、毒药和毁灭!d、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惯用的表现技

巧,是表达立埸、用意和实现报道思想的有效方法;e、时效性是实现新闻报道价值、媒体效益价值和新闻工作者职业价值的重要途径;f、新闻报道要在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保证报道主体与程序完全真实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用最快的速度,将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加工而成的新闻讯息传播出去。这就是三项基本要求的关系;

10.短小性原则的特点:a、内容短小精练。篇幅短、段落短、句式短;用语干净利落,惜墨如金,如发电报;b、信息丰富充实。浓缩精华,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一语破“的”;c、主题明确具体,意蕴表达清楚,新闻要素齐全,读者一目了然。d、结构简单利索,逻辑线索清楚。

11、新闻写作运用短小性原则的现实意义:(为何要求短小)a、是顺应信息快速传播的要求:信息传播的速度越快、越广,实现传播价值越大。传播控制原理告诉我们,信息传播效率与传播控制程度成正比,控制越严密,其穿透力越强;信息越精短,越容易穿透时空隧道。b、是适应传播竞争的需要:当今社会新闻媒介云集,信息渠道众多,信息传播竞争十分剧烈,

彼此重迭,相互涵盖,大量资讯掩没在汪洋大海中,新闻报道越长,生存力越差;c、是适应受众接受方便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冗赘哆嗦的长篇大论,势必被生活、

工作全面提速的社会大众所唾弃;d、是适应信息存续的需要:新闻信息一边传播,一边不淘汰与更新;信息传播数量与信息寿命存活成反比;社会信息传播数量越大,其平均存活寿命越短;e、是扩大传播容量,提高媒体效益的需要:媒体传播信息越丰富、更新信息越快,所获得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越多;而且,短信息传播成本低,获取、加工、传播时效快、

效益高;时下这场由电讯行业刮起的短信传播风暴,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所有媒体的信息生产、传播观念和传播形态,纷纷争相效法和扩展;短信业务已经形成多一种新兴的信息产业,仅2009年除夕之夜,中国电讯全行业收转短信达90余亿条!

12.新闻写作实践应用“短小性”原则的途径:a、从报道题材上下功夫:如一事一报、一事多报;一问一答、一人一则,等;b、从报道角度上下功夫:如找准焦点(众人关注)、抓住重点(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突出要点(简略反映事件本质)、攻克难点(注重关键性疑虑之处);c、从报道写作文体结构上下功夫:避免“二元”,遵循“单线”,缩短“过程”;d、从报道写作文字运用上下功夫:重介绍、轻描写、少铺陈、慎用形容词之类,惜字如金;

13.可读性原则:1、“可读性”的界定:指有思想内容,信息丰富,形式新鲜活泼,文字优美动人,情节生动感人、细节真实可信,表现手法别具一格、有血有肉的新闻文字作品,读

起来有兹有味,人们喜闻乐见,爱读、爱看;2、新闻报道作品怎样实现“可读性”?a、用心找准题材: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寻找到领导关心、大众关注、时局需要、有效价值的报道题材是增强报道作品可读性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b、精心组织内容:“内容为王”。新闻作品内容有思想性、情节性、趣味性,接近性,即有实际价值,有情调,自然吸引人、打动人、感柒人,让他非欣赏不可;“短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言之无物,味同嚼蜡,无论长短,皆不可取;长短以内容需要为准;宜短则短,宜长则长;c.善于捕捉细节—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最小单位,它是组成事物的细胞;细节是文章的血肉;d、巧妙运用词语:文章不但要有内容,还要有文采;文字优美,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清楚具体,明白晓畅,引人入胜,必然为内容增色添彩,使人看得下去;

14.新闻写作实现创新的途径:a、内容创新:独辟蹊径,独特见解;新思维、新观点、新奇见闻,带给人新的惊喜和视觉震撼;b、视角创新:独特的观察角度,内部曝光,线人报料,独家专访,追踪报道,暗访,现场见闻;旧闻翻新;当地人交流习惯视角,百姓视角,等等;c、语言创新:故事形讲述,直观性表达;调侃,逗挑、俏皮、幽默、俗语、俚语、

方言、成语、对联等等的恰当运用;d、标题创新:标新立异、恰当比拟、时空措位、张冠李戴,等等手法吸眼球;

15.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小结)a、内容是基础。短小是方法,创新是技巧,两者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按照表现内容需要而确定和变化;b、可读性是新闻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写作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不是最后目标;通过增强可读性,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效益,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是一切新闻活动的根本目标;也是“提倡”三项原则的基本目标

16.两种信息的关系:a、事实信息是传播的“主体”、“依据”;是附着信息的载体;

b、附着信息是依附“主体”的“衍生物” ,而且是传播者对“主体”的人为延伸和扩展,它不是主体自生的产物;

c、有了附着信息对事实信息的“帮助”﹙解释、说明、论证)才使有新闻价值信息的报道具备了思想性;

d、有些报道没有附着信息,同样是“可行”的(如气象、灾难性报道);17.各类信息的区别与关系:a、事实信息与主信息:主信息是事实信息的核心部分,事实信息包括主信息和次信息;b、附带信息与次信息:二者都是为报道主信息服务与起辅助作用,但其“出身-来源”、和“成份”则不尽同:次信息的“娘家”为事实,附带信息大多来自“头脑”;附带信息中也有次信息,可能还潜藏着主信息;﹙一个从来源上界定,一个从功能上界定﹚c、功能的区别:事实信息表明事情的真实状况;主信息代表新闻人的传播意图;d、来源的区别:事实信息来自客观存在:主信息来自传播者的主观意愿与智慧对事实信息的选择或

提炼的衍生;

18.新闻报道中对两种信息的处理:1、强化主要信息:a、位置强化:如放头条、头版,

大字(粗体字)、通栏标题;加框突出、附加标题;套色;放大镜头;b、报道秩序强化:提前发布;倒金字塔结构安排;放在文章前部分;前排就座,率先出镜;c、加大信息容量:主信息份量足、声画元素多,时空量大,篇幅长;d、特别重大信息的特殊处理:新闻报

道中遇到特别重大的主信息需要用特殊方法处理:特殊重大信息:如新领导登台亮相、重大节庆(奥运开闭幕式、国庆60周年),国丧、战乱危机、特大灾难,等等;特殊处理办法:手机、网络、通讯社及时发布;电视台、电台提前播发、延长播发时段、其化节目让路(停播)、多台多套联播、并机直播;报纸重发重排、更换版面、提前开机出报,临时增发号外刊套联播、并机直播;报纸重发重排、更换版面、提前开机出报,临时增发号外刊(多种媒体、多种方式报道);e、强化对手的附带信息或次要信息;f、弱化对手的重大信息;

2、弱化次信息:与处理主信息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同样可以在位置、秩序、容量、时空等环节上下功夫弱化次信息;

3、必要信息与冗余信息的处理:a、必要信息是次信息的组成部分,是主信息的桥梁、中介或助手;可以消除主信息的不确定性或歧见,起到衬托、补充、解释、交待等作用—如背景、旁证资料、新闻链接,等等;必要信息好比输液中的蒸镏水、润滑剂,对主信息传播有辅助和增值的作用,﹙有的称为增值信息﹚应当“恰当使用,适可

而止”;b、冗余信息:冗赘、多余之意;即可有可无的信息。冗余信息多为背景交待、过程描述或补充解释时过细、过多、过滥、过长的部分,应“尽量压缩、适当保留、因事而异”;在今天,正确处理好冗余与必要的关系,就需要在让报道内容多元,血肉丰满,增加可读信

和感染力与适应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需要之间求得平衡。﹙见教材P44、46、47﹚

18.新闻语言的要求特点:1)新闻语言的语势特点要求:应该具有朴素、平实、简洁、准确、鲜明、规范等特征;2)新闻语言的语义特点要求:由于新闻语言的特殊性,其内涵往往体现在几对矛盾结构中:a、报道对象的专门性与受众广泛性的矛盾。新闻报道对象,取材局限于个别行业、个别事实,而接受报道信息的受众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语言没有专门色彩难以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如果报道的语言过于专业,很多人又看不懂会影响传播效果。因此,需要在专门性和大众性之间求得平衡。b、新闻写作内容的准确性与语言生动性的矛盾。新闻报道的用语是为内容服务的,应当真实地反应事物的实际状况,不能有任何不实的东西;但新闻作品也需要有文采,有感染力和可读性,所以,新闻用语应当是二者的统一,当二者发生对立时,应当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c、报道的时效性与表达精炼的矛盾。新闻报道是争分夺秒的急就之事,不能反复推敲,仔细修改,语言难免粗糙。优美的语言,精炼的文字总是记者的不倦追求和读者的偏好。所以,处理好快速报道和报道语言的精炼,既求快又求好,这是对记者素质的严峻考验。

19.常见新闻用语弱点形成的原因:a、历史原因形成:新闻传播已经存在200多年,由于较长时期缺乏技术手段变革的支撑和社会竞争,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传统较为深长;b、传播特点使然:新闻传播的特点是,要求真、短、快地采写编播(发),抢时求速,这就容易出现简单规矩、粗制陋造现象;c、功能定势造成:官办媒体的“喉舌”功能作用,难免滋生官腔老调、八股格式;d、优越式惰性:新闻人久吃“皇粮”,容易造成养尊处优,骄纵懈怠、应变力差和草率从事的惰性;e、模式化约束:媒体传播的固定化形态,对传播内容有所限定和约束(如节目固定时段、固定长度;报刊固有版面、固定专栏),也难以更新;

20.语言变革的突破点:a、突出“语势”,展示新闻记录时代的语言艺术魅力:语言包含语势和语义两层含义;所谓语势,指语言自身的张力和所塑造的气势,表现的态势(语气)。语势是语言的“精气”和“灵魂” 。语气随內涵的要求变化多端,要把握拿揑得当,收放有度。如朴素、平实、简洁、具体、准确、鲜明、规范等语言特征,就是要求在新闻的用语中,将语义背后隐藏着的语势充分开发岀来,在准确把握语势上下功夫,利用语势去恰当地展示新闻现场氛围,为营造舆论环境提供支持。b、按照受众接受习惯和偏好改革新闻用语。我们的新闻报道受众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的需要是我们新闻用语改革的依据和岀发点。受众的需要,一是希望及时了解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紧要的焦点、热点、难点、亮点或盲点中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就要用锐敏的新闻洞察力,紧紧对准时代前沿,按照受众心里需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找准发力点- “五点”去报道;二是希望我们传递的信息他们容易接受。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要改为多运用当地受众喜欢听(看)、听得懂的流行语、生活语、地方语作为新闻用语,这是最有力、最具新闻艺术、也是最迫切的新闻用语改革;c、按照新闻的传播特点使用语言: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捷及时。抓重点、显本质,新闻报道

的用语只有简洁明快,通俗直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直奔主题,披露真象,彰显本质,才具有震撼力、穿透力、感柒力和说服力,是新闻最为精采,先声夺人,以快致胜的语言传播特色;也是最有份量和语言价值的新闻式话语表现力;d、新闻写作要加强语言学习。一要学习其他艺术的语言精髓,在“准确”为前提的基础上,吸收小说的故事型叙述,刻意的夸张比拟;学习诗歌的凝炼精粹,学习小品的幽默含蓄,学习电视的直白式表达,学习电影的蒙太奇式叙事,学习雕塑的立体展示,等等;二要不断学习吸收群众语言中的精华;三要与时俱进,学习运用时代前沿的时尚、新锐的流行用语,在诠释“语义”方面创新新闻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21.正确应对新闻语言的基本要素:a、适应传播的时强性要求:新闻是易碎品,再好的事实、题材、点子,丧失传播时机就丧失了生命力,就一文又不值,没有价值可言所以,我们不能拿绘画绣花般的细致跟新闻报道的“生命”开玩笑;b、科学应对建模制约机制:新闻传播受符号建模形式的制约-节目长短、报纸版面、篇幅限制,作者要在“制约”机制内自由发挥写作技巧;c、合理协调供需矛盾:受众面宽量大,一文难合百人味,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b、不断提升写作者素质:提高写作能力,加强创新意,是永恒的主题。

22. “简明”的含义:简,简单、简要,节省、精炼的意思;单,单一、单独,稀少的意思;简单—简洁明确;

23.“简单”在写作中的实际应用:a、文字简洁:文字少,“费省效宏”—用最少的笔墨,表现最复杂的意蕴;b、句式简略:写短句、用短语、以最简短的段落、篇幅,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剔枝剪叶、少添油加醋、勿画蛇添足;c、结构简单:减少头绪、线索、段落、层次和表现手法;直来直去,少转弯抹角;

24.“通俗”的含义:所谓通俗就是一见便知,一听就懂的语言,一读就明白其含义;为当地多数受众容易理解、接受和消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5.“生动”的含义:生动是对事物外貌、状态、动作、表情以及运动方式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直观表述或介绍,使受众获得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栩栩如生的真

切感受或影像;

26.消息的类型:按报道地域划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台港澳地区新闻、亚洲新闻、国内地方新闻;按语言划分:华语新闻,民族语新闻,粤语新闻,地方话新闻,外语新闻;按新闻内容的特点划分:焦点新闻、主题新闻、重大新闻、特别新闻、一般新闻;八卦新闻;

按內容的内涵划分:经验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问题新闻(新闻访谈)会议新闻;

27、通讯的类型:a、人物通讯:以典型或特殊人物为题材的通讯—展示人物风采、个性、事迹;b、事件通讯:以重大事件、复杂事件为内容的通讯—报道事件发生演变过程,揭示

原因、趋势,阐述事件影响和意义;c、风貌通讯:风貌—风景、风物、风情的意思;以景物、地域风情、名胜风光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电视中的旅游、风光专题片;d、工作通讯:以党的中心工作、试点工作,或者带有普遍性意义、指导示范性问题的调查、分析、解剖式报道—与深度报道、调查报告相似;通讯可以有文学式描写;报道、调查报告相似;通讯可以用文学式的描写和抒情,文笔精彩而华丽;e、特写与专访:特写-以事物、地貌(短时小空型)的某点、某时、某方面为报道主体,进行细致、生动报道的“小通讯”;f、专访:以人物为对象、以问答形式进行报道的小通讯;

28. a、解释性深度报道:说明事物为何会发生,或者为何是这样的发生,而且走向这样的一种结局;其着眼点在于交待清楚事物已经这样发生的过程—“来龙”上;b、分析性深度报道:把报道重点放在事物的“去脉”、“将会如何”走向上,即对事物的结未来会是怎样进行研判、猜测、预断上;c、调查性深度报道: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或弊端,或者是大众反映强烈、心存怀疑的负面题材作深入调查,弄清其真相,揭开症结所在,解剖迷团,还其本来面目于天下的报道;

29.标题组合实例:

例1、单标题:(英报《星期日独立报》3月29日文章:《g20峰会标志力量重心向东移》);

例2、复合标题之一:《人民日报》4月9日头版头条:

爱拼敢赢搏先机

-泉州科学发展应对挑战

复合标题之二:

对战斗力生成负责对参战将士生命负责对未来战争胜利负责

我们为国家把守新武器检验关口

-记海军某试验区司令员胡文萃

(引自《中国青年报》4月8日头版头条)

复合标题例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就医困难

30.标题内容要求:a、要突出表现消息的主题;b、思想性好,使标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c、艺术性强,有创意,并要选择能准确表达语意的词汇(忌用不通俗语言);d、使用明确表意的标点符号:标题末尾只能用(?!)或不用任何符号;例: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31.标题结构的艺术要求a、主、副标题内容与形式巧妙设计组合、有机搭配,形成很强的表现力;b、各行标题字体措落有致,工整合理,美观舒雅;

3、标题占据版位及版面大小与文章吻合统一;c、标题占据版位及版面大小与文章吻合统一;

32.标题的文字要求a、语言要生动传神;b、文字简洁工整;c、字体、颜色、结构与内容匹配;d、制作新颖别致,大胆创新,不拘一格;

32.导语写作的基本特点:导语里应放进消息中最主要、最核心的信息(即新闻的基本要素或主信息、结论、结果、真相可写进导语)。

33.导语的作用与功能:a、导语就是消息的“兴奋剂”、“广告牌”、“诱饵”(有刺激和吸引力);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导语将消息中最精华内容浓缩和突显以后放在最前面,让受众最先知道;c、导语为正文主体的展开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打下基础;e、导语是新闻消息特有的概念和写法,也是消息与其他文体的根本区别;

34.消息主体的基本构成a、引联语:用转承或嫁接的方式,将导语和主体部分连接起来的词语;b、叙事语:以叙述的方式介绍事件发生的状态或过程、情况的文字,是消息最具体、最丰富、最详尽的部分;c、背景语:介绍与事件产生相关联的信息,包括来龙去脉,前因后果;b、结束语:文章收尾了断的文字。

35.新闻背景对于读者的意义a、背景可以让读者增加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熟悉。b、丰富信息的容量,使读者对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增加文章的厚度和层次;﹙写长﹚c、通过各种背景的辅助和陪衬,使报道主体形象更加“立体”、“完整”、“饱满”,这就使文字表述达

到影像的效果;给读者的印象更直观、鲜明;d、新闻背景可以使报道主体还原到历史和客观的时空之中,具有横向和纵向的深度与宽度,能帮助读者获得系统、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36.新闻背景对于作者的意义:a、新闻背景材料可以帮助作者拓展思路,丰富想象力,将新闻报道“打造”得更符合事物发展逻辑,因而使文意更完美;b、新闻背景是帮助作者顺其自然地表达立场、观点、思想倾向和态度的最好“由头”;c、新闻背景也是作者巧妙用来表述自己主观态度、借事说话的惯用技巧和手段有了新闻背景,作者借故说事就显得“貌似公允”与“超然”,也更为合乎“客观性”;

36.事件性消息写作的技巧要求a、以事件为中心展开,说清事件发生的状态、原因及来龙去脉,趋势走向,或结果、真相;b、先实后虚,先表后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有面上﹙过程﹚的概括,也有点上个别实例的佐证;c、现实与历史结合,既有当前实情的细述,又有相关背景的

交待,事中见人,事中寓理;d、线索力求单一,结构尽量简洁,段落过度自然,前后应有照应;e、文字朴实,多叙述少形容,以当地生活用语为主。

37.多事一报式报道概述:将多个不同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内容相同或相近或有某联系的很多事实,融入到一篇稿件(或同一个节目)中进行的报道,就是多事一报。如综合消息、经

验新闻、述评新闻都属于多事一报的形式;

38.多事一报产生的原因:a、执政者掌控时局的宣传需要;b、媒体为保证正常运作(如按时出报、准点推出节目播发)的需要;c、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

39. 多事多报,是指将很多事实构成一个系统进行小型的多篇次报道。多事多报可分为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

40.系列报道的界定:围绕某一主题性信息而展开的多角度、多侧面、多篇次的报道。

42.系列报道的特点:a、系列报道是在一个较宽广的范围内横向展开的新闻报道方式﹙连续报道是围绕一个主体纵向展开的报道﹚;b、系列报道是对同类题材若干事实的报道,所以没有一个统一发生的时间点,时效性并不是主要的;而且时间的跨度可以很大;c、系列报道的事实主体并非一个,而主题只有一个:或者是对同一地域、同一主题的若干同类事实的报道;或者是同一主体中若干侧面的报道—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必须围绕(或者纳入)一个主题横向展开,使其构成内容、形式、风格一致的系列报道;d、系列报道是一种“大事化小”的报道方式:将一个复杂的大事物或者大范围内的多个事物,分解成若干单独的小题材进行多篇次的报道;

43.系列报道的优势:a、系列报道可以避免单篇报道份量不又可以产生全系统的整体效应,让读者对某一时期的某个问题或某个中心事物的情况,有比较全面、完整、系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4.系列报道的写作要求:a、选题特点:以具有典型意义的非事件性新闻(问题为主)为报道对象;b、报道各篇之间以同样的主题作为链接;c、各篇之间横向排列,由空间顺序而定;d、系列报道各事实之间时空跨度较大,时效性不强,需要有意识地策划、组织,配合有利时机进行报道;而且,要重在报道质量上下功夫;

45.系列报道写作的注意事项:a、必须提炼能涵盖各篇的一个很好的主题来统领全系列报道,将各篇组织成浑然一体,以保证系列报道的质量;b、报道之前,应制定有明确针对性和

报道思想的计划;c、要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示和表现主题,而且要避免各篇次中心意思的重复或与主题的冲突;d、要注重系列﹙系统﹚内部的组合效应,使各子系统﹙单篇﹚与总系统形成统一的搭配结构﹙不要成为一种互不相干的松散状态﹚;e、为此,要尽可能地将各篇创造一种形式上的一致性起来;

46.组合报道:所谓组合报道是将同一主题的若干内容、形式、来源都不相同的稿件编排在同一版面﹙或电视的同一栏目﹚进行的报道,让受众从整体联系和比较中去理解和把握报道意图。组合报道是一种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要求编辑、记者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由编辑策

划报道主题、报道计划,各参与记者同时从不同地域、从不同角度成侧面反映同一题材或问题,再由编辑集中编排在一起推向社会,以引起集约式联动宣传效应。这种集中轰炸式的宣传,舆论导向功能更强,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力和冲击力更大,一些重大问题、带倾向性不良现象或正面典型宣传时,无论报纸还是电视,都会采用。

47. 组合式报道包括三种方法:a、同类强化法:为突出对某一主题的集中宣传,将若干同类型的题材或相同内容的稿件集合在一起,进行强化效果的报道。b、异类对比法:将不同性质、不同状况但有某种关联的稿件放在一起,形强烈对照或反差,来间接表明媒体态度。

c、主次搭配法:围绕一条主信息同时配发若干辅助内容的报道,对主信息起衬托、补充、说明或帮辅的作用,“绦叶伴红花,花色更鲜艳”。

d、言论串联法:在编发主信息同时,配

发社论、评论、短议,分析等言论或文章的组合,对主信息加以延伸、引导、发挥或升华,表达媒体立埸、态度。

新闻写作培训教程

1、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 ? 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 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 ? 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 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 综合上述,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 ?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 新闻价值 ?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 (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 ? (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 新闻写作基本原则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3、要表现,不要陈述。 ?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2、消息的写作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doc新

《新闻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045 总学时数: 108 学分: 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新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及基本写作技能。以有益于将来从事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的工作。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写作的一般原理、发展规律,介绍国内外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一般规律,介绍当前新闻写作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当今国内外新闻名篇,较熟悉地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和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强调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理解、掌握新闻的基本要求。 2、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 3、理解并掌握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要求。 4、理解并学习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绪论 了解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体裁、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2 、消息写作 ①了解并掌握消息的基本概念及文体特点。②学习消息标题的写法。多行标题及单行标题的不同写法。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标题写法。③学习导语的写法。了解三代导语的演变过程。了解导语的基本要求,学习各种类型的导语写法。④了解背景的作用。⑤理解主体结构原则,主体的基本要求。学习消息结尾的不同写法。 3 、特写

了解特写的定义及文体特点,学习特写的写作方法。 4、通讯 ①了解通讯的定义、文体要求及特点。通讯与消息的区别。②学习通讯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了解通讯主体的层次安排、事件通讯与人物通讯不同写法。③学习通讯抒情、叙述、描写、议论的方法。 5 、新闻评论 ①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基本要求,新闻评论的各种文体特点。②学习“编者按”的写作。③学习“编后”的写作。④学习“小评论”的写作。 三、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项目一 (一)实训项目名称:消息基本要素概念及相关理论的理解训练。 (二)实训学时:六学时 (三)实训目的:通过大量阅读各种类型报纸(以综合性报纸为主,如《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上刊登的消息,逐渐加深对新闻有关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新闻要素、新闻价值、新闻背景等。 (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12篇不同类型的消息的阅读,摘抄消息中新闻背景的相关段落,对消息中有关新闻价值、新闻要素进行点评。 (五)实训考核: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实训项目二 (一)实训项目名称:导语写作训练。 (二)实训学时:六学时 (三)实训目的:通过不同类型的消息导语的阅读比较及写作训练,领悟在不同类型的消息写作中,不同类型的导语对消息的表现力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掌握根据消息内容调整导语的写作方法。 (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消息导语的阅读,按照不同类型的导语写作的要求,结合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重大节日、重大社会活动(如3·15、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完成12篇消息导语的写作。

新闻写作座谈提纲

新闻写作座谈提纲 A、新闻写作的几个问题 一、新闻——发现和表现 (一)含义和特点:新闻反映新发生、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一定兴趣的事实。有其固有特点: 第一,新闻是一种信息消费,因此要重视其时效性。 第二、新闻的不涉及原理,它不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是突出自我的报道,新闻不告诉种子怎么发芽,只告诉第一棵芽怎么破土而出。 第三,新闻的价值取向,社会效益居于首位,经济效益紧随其后。 第四,新闻是易碎产品,是时机、机遇的产物。比如重大油气发现,一年能遇上几回?如果有就要抓住,成功=准备+机遇+拼搏。 (二)新闻的本质——发现和表现 1、关于发现 如何从新闻事实中选取最佳点: 第一、寻求“新”点——发掘事物中的最新变动。 第二、寻求“近”点——报道群众身边的事情。 第三、寻求“热”点——掌握不同时期群众的兴奋点。 第四、寻求“难”点——报难报忧更能引人关注。 第五、寻求“疑”点——回答群众的疑问。 第六、寻求“(分)歧”点——针对在群众中有重大分歧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一些地方媒体做得较好)。 2、关于表现 “要表现,不要陈述”,是西方新闻界提出的写作经典。我国新闻的主要表达方法是陈述,而国外新闻很少采用陈述方式。因此,他们在作品中尽可能的着重表现新闻事实,避免沉闷不堪的抽象语言。

仅仅依托空洞的词语和概念化的陈述,读者是难以理解新闻场面。通过形象的细节描写,就能传达某种情感。如在新闻《日本签字投降》中,对于战败国的签字代表,作者没有简单的贬损,而是集中笔墨写他(梅津美治郎)“步履蹒跚”,表现他内心的时候“好容易才坐下来……这手杖倒在甲板上”。对于日本代表团的描写“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没有人同日本人打招呼”,表现他们的孤立氛围。整条新闻写得严谨而生动,使读者从感官到心理都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形象语言中获得某种感性的印象,积极的参与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为此,新闻需要创新,具体看来,第一,新闻报道应有更多的现场感觉。尽量写目击式新闻。第二,要增加进行式报道,尤其是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进行系列、追踪报道。第三,对同一件事情作多侧面报道。第四,新闻要善于和利用提供的背景材料。 (三)新闻家族三剑客: 1、消息——以快抓人;(网络时代尤其需要快) 2、通讯——以情感人; 3、评论——以理服人。 二、擦亮新闻的眼睛——标题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业内有句话:题好一半文。那么,在一则新闻当中,新闻标题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一)作用 1、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 《环球时报》2009年8月20日报道 (引题)美国靠移民政策人财两得 (正题)四万中国人去年加入美国国籍,既吸引人才,又吸引资金 2、引导读者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 (引题)伊朗篮球主教练称西亚足球已超过东亚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 4 课程学时数: 72 授课对象:播音与主持专业2010 级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伦理道德与法规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教学课程。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全面讲授采访的基础知识及技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及规律,为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都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坚持“学生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精神,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训练、课后实践,教育学生如何准确快捷进行新闻采访、精确有力地写作新闻。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采访写作核心原理,使学生们在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了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熟悉“*******”,掌握“*******”,重点掌握“*******” 熟悉新闻,掌握常用新闻评论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重点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评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解决新闻评论问题;重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具体写作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新闻评论写作能力和较高的新闻评论工作者职业个人格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 主要内容:(宋体五号) 第一章绪论:理解新闻 第一节变化中的新闻特性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媒介产品生产的龙头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复习题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25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26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27、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28、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29、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30、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31、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32、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33、新闻导语的“导”字有?(开始、启发、引导)三个涵义。?34、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35、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36、消息一般分为(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 37、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8、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范长江)。? 39、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魏巍)。? 40、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特)。? 41、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约翰·里德)。? 42、通讯写作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43、综合新闻的特点是(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新闻写作学教学大纲

新闻写作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的新闻与宣传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新闻写作中的总体要求、原则、方法及各种常用新闻文体的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新闻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新闻写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写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采写和其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基于新闻写作学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讲授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需注重“现场式”教学:模拟新闻事件现场、创造一定的现场氛围,进行模拟现场采写,锻炼学生新闻敏感,培养其现场观察、迅速反映与写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要注重新闻写作理论与新闻写作实践的结合,要让学生既能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指导新闻写作实践,又能运用新闻理论解决新闻写作实践中、特别是新闻采写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适当地安排课后作业,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和消化所学的内容。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二)参考书目: 1、威廉?梅茨著,苏金琥、院宁、洪天国选译《怎样写新闻》,新华出版社,1983年5月版。 2、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 3、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1月版。 4、黄家雄《新闻写作结构与技巧》,新华出版社,1992年7月版。 5、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12版。 6、姚里军《中西新闻写作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1、教学时数: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介绍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新闻采写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新闻写作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宏观层面来加强对新闻写作的正确认识,提高写作的兴趣,树立

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 1. 新闻的定义。 a.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b.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 c. 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 2. 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 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 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 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 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另外,在新闻语言表述中,还应该把握“两多两少”,即:“多用中性词,少用修饰语;多用陈述词,少用褒贬词”。 同时,新闻写作必须用第三者身份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通讯员经常用“我院、我校、我专业”等进行表述,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通讯员,应该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

新闻写作复习要点

新闻写作复习要点 一、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1、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前提,采访决定写作。 2、采访在前,写作在后。(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 3、采访质量直接关系写作质量 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 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注: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在本质上有严格的区别,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梁衡) 本质: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功能:新闻是传播,文学是审美;选材:新闻以事为主,文学以人为主;过程: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构思:新闻严谨冷静,文学天马行空;形式与内容、结构与修辞等方面都不同。 新闻是有边界、有限度的,文学则无。 二、新闻真实性要求 1、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 2、真实性是新闻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三、如何体现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what 、who、when、where、why)。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四、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1、体制性失实。(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2、经济性失实。(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3、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故意失实:明知有假,有意为之。非故意失实即业务失实) 五、怎样理解用事实说话 1、用事实说话是传媒写作最基本的原则。 2、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作者的

新闻写作培训大纲

新闻写作培训大纲--冀云襄 (一天版) 一、课程简介 当今之时,新闻宣传在企业日常管理乃至企业经营发展中,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主席讲,一手笔杆子,一手枪杆子,两支杆子打天下。 这门课程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重点讲解关于新闻写作中一些需要提升的实操工作要求,比如:怎样才能既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又契合时代发展的指向?怎样才能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可?怎样才能抓准内容重点和亮点?怎样才能与众不同?怎样让一个话题变得更加生动?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又好又快?等等。 我们通过新闻写作规律和知识要领的讲解、案例分析和实操练习,并结合课堂现场讨论来解决学员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仅在文字上下功夫、更要在思维上打开思路,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际工作技巧和诀窍,相信可以使大家在今后工作中获得显著的实效。 二、课程大纲

?文字游戏 ?讨论:体制、制度、机制三个词有何异同? ?怎样防止“字妖”? 总结 解答疑问 文章的样子 建议:笔杆子要想大事。 冀云襄博士——畅销书《思维致胜》著者!中国公文写作培训标杆人物!武汉大学中文专业,博士!18年机关、媒体与企业界公文写作实战经历! 冀云襄博士—武汉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博士学位! 公文写作实战专家,18年在机关、媒体和大中型企业从事 并主管文字工作! 原中国经济导报编审,曾任某广电系统国家行政机关主任 编辑! 现为“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思维及文学院院长 曾担任两家上市公司企划部总经理、总经理秘书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在18年的工作实践及培训咨询中,自己经手的公文写作稿超过5000副,公文写作实战经验在国内培训界遥遥领先! 品牌课程: 妙笔生花——“新闻写作要领与实操”精英训练 妙笔生花——职业公文写作能力提升的11项基本修炼 政通文秀——办公行政文秘人员精英训练 全景思维——开启思维的5把金钥匙 冀云襄老师的四大独特优势(为什么要选择冀云襄博士): 详情请登录天下伐谋官网咨询 1、专业优势:他早年获得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正宗科班出身! 2、思维优势: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作者思维水平的高低!冀云襄博士是畅销书《思维致胜》著者!他将通过细腻的演讲,把学员的思维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3

《新闻写作》总复习

《新闻写作》期末总复习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体验式新闻的写作 1.体验式新闻采写注意事项有哪些?首先,在选题上,强调要关注现实中的新闻事件,体现新闻性、思想性。其次,要有贴近性,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再次,体验要深入,要写出自己的所干、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在表述形式上,力求生动,有现场感。 第二章各类通讯的写作 1.通讯:是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比较深入而又详细地报道真实的客观事物的新闻文体。主要报道范围包括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新闻人物的成长进过、某项工作的详细情况及某种地貌概况特色等,是最常用的报道形式之一。 2.通讯的特征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 3.通讯按报道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通讯按写作形式分为一般记事通讯、小故事、特写、巡礼、速写、侧记、记者来信、采访札记等。 4.通讯的表达方式中,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抒情和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报道中,描写的表现方式包括,一是记者亲眼所见,如实写来;二是事后采访,重现现场;三是记者出现在现场,成一“角色”。) 5.通讯的结构包括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纵式结

构即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或者作者对报道对象的认知顺序安排材料。横式结构即以空间转换或事物的性质层次安排材料。纵横式结构即将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交叉起来,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方式来安排层次。) 6.如何采写人物通讯?a.着力挖掘人物的故事,以此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和先进事迹。b.善于运用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刻画人物形象。c. 写法上,善于设置悬念(场景式开头),以吸引读者。 7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是什么?(1)在对象上,工作总结是上下级之间报告工作情况的;工作通讯却是面向广大受众,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受众。(2)在内容上,工作总结比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措施以至努力方向;工作通讯则要求集中、尖新,有现实针对性和迫切性。(3)在写法上,工作总结是第一人称汇报情况的口吻,概述多,架子较大,涉及面广,结构较死板;工作通讯则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了叙述外,还多用描写、抒情和议论,抓住一点加以引申即可。 8. 人物专访:是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新闻体裁。与人物消息、人物通讯不同的是,前两者侧重人物自身的典型事迹、成长经历等,而人物专访则侧重于对某一专题的访问,这一专题可以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也可以是对其他问题的观点、看法。 第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新闻写作讲课提纲

《新闻写作》讲课提纲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蒋兴礼 基本理论 一、记者(通讯员) 1.概念:从广义上说,是泛指新闻从业人员;从狭义上说是专指从事外勤采访,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2.记者(通讯员)的任务:一是采写新闻报道(采);二是做好群众工作,主要是通联工作(通);三是写好内部参考材料(参)。 二、新闻 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或评述。 第一,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第二,只有被人们报道的事实,才是新闻。 第三,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实。 第四,要有较重要的社会意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报纸刊载,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宣传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社论、短评、编者按等)、读者来信、报告文学等纪实文体; 狭义的新闻,即所谓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指“消息”而言。 三、新闻价值 1.概念:新闻价值是记者用来衡量某一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标准,是指一个事实中所包含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合。 2.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 (1)真实。对客观事物作如实的反映,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新鲜。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 (3)重要。事关党和国家大事,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至为密切。 (4)显著。名人的活动,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 (5)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心理上相关。 (6)趣味。自然界、社会中有趣的事物。 读者对哪些新闻感兴趣 ☆同群众关系密切的党和国家的决策; ☆国内、国外的重要人事变动; ☆新近涌现出来的各种人才及其贡献; ☆市场物价的升降; ☆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评论; ☆典型案件及其经验教训;

《新闻写作教程》期末考题

2007级第四学期期末《新闻写作教程》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无论哪一篇消息,绝不能没有的部分是( )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2.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这种表现方式被称为( ) A.分析报道 B.事件特写 C.工作通讯 D.概貌通讯 3.新闻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是一种组"局部"为"整体"的营造艺术,它被当代西方写作学称为( ) A.新闻建构 B.组合艺术 C.建构艺术 D.仿人体艺术 4.在消息写作上,要力求避免所谓的"三重复",是指( ) A.避免导语、主体、背景的重复 B.避免导语、主体、结尾的重复 C.避免标题、导语、主体的重复 D.避免标题、导语、背景的重复 5.所谓新闻的生命,也即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 ) A.及时 B.真实 C.生动 D.具体 6.作为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部分是( ) A.导语 B.主体 C.背景 D.结尾 7.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的最主要区别是( ) A.文学性 B.艺术性 C.形象性 D.真实性 8.言简意明地反映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引导读者尽快把握新闻要旨的简要文句是( ) A.新闻导语 B.新闻标题 C.新闻主题 D.新闻主体 9.选择()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A.新闻跳笔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角度 10.常见的硬新闻结构:() A.倒金字塔B,金字塔 C.华尔街日报型 D.沙漏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导语的大致类型:() A. 概述型导语 B. 描写型导语 C. 评述型导语 D. 橱窗式导语 1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A. 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B、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C、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13.主体的作用() A、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B、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C. 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14.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 A.客观 B.确切 C.简练 D.通俗 E.朴实 15.按照不同的写作形式和写作特点,我国新闻界通常把消息分为( ) A.动态消息 B.综合消息 C.经验性消息 D.人物消息 E.述评性消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闻敏感 17.新闻价值 18.深度报道 19.硬新闻与软新闻 20 GOAL采访法 21.核心段 22.华尔街日报型结构 23.字幕机 24.解说词 25.同期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类广告专业、社会学类秘书专业及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等其他有关管理专业、部分理工科专业等专业门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作业的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从本质上说,本门课程应为一门注重实用、讲求实效的技能型课程,强调学以致用,力求做到“教了便能学会”、“学会便能用上”,应是本门课程所依循的教学原则。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共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 1 概论 4 2 行政机关公文15 3 事务文书13 4 公关文书12 5 财经文书10 6 法律文书8 7 生活文书 6

新闻写作练习范文

写作练习 请以我院由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走向四川传媒学院的历史性转变作为参照,运用说明性、注释性、对比性背景资料,各写一条消息。﹙也可自选题材和背景写三条消息﹚ 小资料之1—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1997年开办电视维修短训班,年招生员600多人;1998年在团结镇租地300亩,由成都理工大申办广播影视学院,试办专科教育;2001年创办新闻、播音、技算机等系科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专科学生;2002年招收本、专科学生600多人;2011年发展为11个系,41个专业,拥有20600多名本专科学生,其中本科占三分之二以上,面向全国普招;全院校基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拥有2000多台剪编、摄像和非编设备,成为环境宽敞优美,师资雄厚的全国著名艺术院校之一;2013年4月1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设为四川传媒学院;从今秋开始,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学科,面向全国进行二类本科招生。 小资料之2—清华大学,1908年农历6月初4日,在清室皇家林园的清华园用庚子赔款退还部分设游美学务处,1911年农历4月初一开学培养留美学生,1912年改名清华学堂,传授西方科技和中国学;1925年设大学部,1937年9月迁长沙,后迁昆明更名西南联大;1946年返回北京为国立清华大学;1948年国民党溃逃台湾时,带走少部分师生设备到新竹县开设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时,剥离清大的文法医航四类专业另办大学,清华仅为国家培养高级理工人才,现已走出500多位两院院士,150多名将军级军队高级科技精英和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 范例1, 4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胡锦涛等领导出席致贺。清华大学于1911年在北京清华园创办而得名。现已走过100年风雨历程。 范例2, 4月22日上午9时,海峡两岸400多名学子齐聚北京清华大学科技交流中心,携手共庆百岁校庆。1948年清华的部分师生来到台湾新竹创办起台湾清华大学。这是清华学子分手后第一次同庆建校纪念。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学子聚首,道不尽两岸两校同根同源、密不可分血浓于水的深情。 范例3 百年风雨路,水木湛清华。最近,北京和新竹清华大学正在筹办共庆百岁校庆的活动。两校分离后近40年间几乎没有过任何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两校拥有的共同的校训、校徽和校歌,办学理念及校风文化使彼此息息相通。近20年来,两岸科技和教育信息、举办论坛和人员互相参访越来越频繁。百岁共同校庆是两岸清华的历史性起点,更是宏伟清华携手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的亮点。 二、练习—试用下列素材改写出三种不同结构的消息﹙任选﹚ 5月9日上午,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宣布,头天该院有9件文物被盗,吁请社会各界提供线索,协助破案。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不少公众置疑,故宫博物院里有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多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还有400个特警保安。当天,这些技防设施都不灵了?这么多保安哪去了?再说,博物院四周围墙高10米,盗犯插翅难飞,怎么就逃脱了?北京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侦办此案。很快锁定石某有重大嫌疑。根据对石某有上网习惯的分析,排查北京所有网吧。9日晚21日许,这位来自山东,相貌平平,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石柏魁被抓获。据石某初步交待,5月8日下午,他混入一香港旅行参访团队伍进入故宫博物院诚肃殿,纯属临时起意,盗走9件香港来的参展珍贵文物。他怎样在如此严密防范的故宫里得手的呢?经再审石交待,今年3月来京无事可做,从电视看到对故宫的介绍,产生偷文物的念头,又上网查阅过相关资料,还查看过博物院内部和外围筒子河地形。8日上午他混入博物院听导游介绍这些展品很值钱时,起意盗窃。于是躲进展厅夹道至晚上8时,天下起雨,厅里基本无人,他敲碎玻璃进入配电房,无意间发现总闸,于是拉闸断电,进入诚肃殿打坏展板取走展品。9日清晨来到海淀区一收购金银玉件店销赃,店主称全是假货未逞,于是一怒之下全将脏物丢于中关村附近。另据石交待,博物院内很多未展区施工中留下不少电线、光缆,助他顺利爬上10米高墙逃逸。 1、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 北京市警方神速侦破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案 【据《新华社》北京5月10讯】 5月8日发生在故宫博物院的9件珍贵展出文物被盗案,昨天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石柏魁被抓获。故宫博物院有多项高科技装备全天候严密监测,还有400多名特警级保安昼夜严防死守。可是,40多年0事故的故宫还是发生了重大失窃案。5月9日,当故宫宣布9件文物被盗,世人震惊。北京市警方获讯后立即展开侦调。在对失窃文物的诚肃殿监录资料详细排查分析中,

新闻写作学教学大纲

新闻写作学教学大纲

新闻写作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的新闻与宣传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新闻写作中的总体要求、原则、方法及各种常用新闻文体的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新闻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新闻写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写作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采写和其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基于新闻写作学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讲授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需注重“现场式”教学:模拟新闻事件现场、创造一定的现场氛围,进行模拟现场采写,锻炼学生新闻敏感,培养其现场观察、迅速反映与写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要注重新闻写作理论与新闻写作实践的结合,要让学生既能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指导新闻写作实践,又能运用新闻理论解决新闻写作实践中、特别是新闻采写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适当地安排课后作业,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和消化所学的内容。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二)参考书目: 1、威廉?梅茨著,苏金琥、院宁、洪天国选译《怎样写新闻》,新华出版社,1983年5月版。 2、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 3、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1月版。 4、黄家雄《新闻写作结构与技巧》,新华出版社,1992年7月版。 5、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12版。 6、姚里军《中西新闻写作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1、教学时数: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介绍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新闻采写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新闻写作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宏观层面来加强对新闻写作的正确认识,提高写作的兴趣,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新闻结构 2.动态消息 3.综合消息 4.速写 5.观察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新闻的功用是( ) A.报道和运用事实 B.报道和评价事实 C.宣传和评述政策 D.分析和判断事实 2.报道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属于记者的( ) A.职业道德修养 B.知识修养 C.作风修养 D.业务修养 3.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 ) A.《亚细亚报》 B.《中外新报》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中外纪闻》 4.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 ) A.新闻敏感 B.新闻判断力 C.新闻概括力 D.新闻分析能力 5.新闻的宣传价值为( ) A.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 B.真实性,时宜性,针对性,一致性 C.灵活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 D.一致性,针对性,典型性,时宜性 6.记者进行采访,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 ) A.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B.接近,和谐,沟通,交流 C.接近,沟通,谈话,记录 D.接近,沟通,交友,激发 7.对被采访对象实施“心理控制”,属于下列采访方法:( ) A.少听多讲,广采博纳 B.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C.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D.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8.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观察的特点之一:( ) A.观察的综合性 B.观察的客观性 C.观

察的直接性 D.观察的敏感性 9.记者或化装或易名,以探亲的形式去采访一个名人或要人,这种采访形式属于( ) A.易地采访 B.交叉采访 C.巡回采访 D.隐性采访 10.捕捉变动着的事件细节是记者用心捕捉( ) A.瞬间印象 B.新闻事实 C.独特感受 D.背景材料 11.调节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微妙心理情绪变化,这在新闻采访中叫作( ) A.现场协调律 B.情绪调节律 C.情景协和律 D.心理感应律 12.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是( ) A.真实 B.灵活 C.鲜明 D.迅速 13.消息写作中多采用第三人称是为了( ) A.增加亲切感 B.提高客观性 C.避免主观说教 D.增加真实感 14.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是( )的写法。 A.动态消息 B.新闻特写 C.事件通迅 D.速写 15.早期出现的人物通讯与古代的哪一种文体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 A.散文 B.小说 C.游记 D.传记 年12 月( )的有线电报创始。 A.上海到北京 B.上海到广州 C.天津到上海 D.上海到武汉 17.调查报告属于( ) A.法律应用文 B.新闻边缘体 C.实用应用文 D.财经应用文 18.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的第一位因素是( ) A.事实新鲜 B.结构严密 C.语言简明 D.角度新颖 19.把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材料放在前面是( ) A.动态消息的结构 B.简明消息的结构 C.综合消息的结构 D.经验性消息的结构 20.抓住典型的场景显示美感,是指新闻文采中( ) A.叙事要突出动感 B.状物要突出形象 C.描绘要注意美感 D.修辞要注意实感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它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和文本方式彰显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系统的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理论、技巧与艺术,包括新闻专业的相关理论、采访的技巧与艺术、各种新闻的写法、消息的来源与查证方法、报纸编辑部的组织运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判断能力讲授采访与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采访写作新闻能力。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72学时。 一、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将课堂教学、课堂操作、实践演练、新闻采写等环节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视采访写作的特点、方法和技巧,加强新闻采访报道每个环节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表现,使学生真正掌握新闻报道的各项工作,实现所学知识的通融贯通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精心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精讲多练,多讲授新闻采访写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在课上时有所悟、确有所得;同时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在新闻采访写作课上所学知识,平时留意在校园中寻找新闻,增加在校园中演练的机会。此外,新闻采访写作教学还应当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鼓励学生以“准记者”的身份,去像模像样地采访各色人等,从中体会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甘苦。同时注重与新闻媒体的实际需要对接。引入最新业界案例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采访写作兴趣和新闻敏感。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