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是一项“报复性”的法律。从贸易法的报复性看,早在1794年,美国国会就授权总统,当外国不公平地歧视美国的时候,可以对该国实行贸易禁运或限制从该国的进口。后来的法律也赋予了总统这种报复的权力。《1930年关税法》规定,当外国的进口限制不适当地给美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负担时,总统有权宣布修改现行的进口税或实施其他的进口限制。

自从《1930年关税法》以后,美国就开始强烈地主张自由主义的自由贸易体制。美国那时候的贸易政策可以说是支持多边主义及创立一套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就鼓励消除贸易障碍,摒弃“使邻居沦为乞丐”beggar2thy2neighbor的贸易做法。当然,在这种政策的背后,是经济上的私利及对地理政治的考虑。

一、《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52节

在美国人看来,美国当时的自由贸易观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美国的公众和国会普遍认为,单方面的自由化会对美国的公司有害。谈判者作出大体相等的减让和获得大体相同的贸易利益,是美国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前提。〔1〕因此,实现减让的对等,是美国在关贸总协定gatt谈判中的基本目标。不仅如此,国会支持gatt体制的关键性原因也正是从外国的贸易承诺中实现互惠。然而,到了60年代,国会逐渐开始怀疑,其他gatt缔约方并没有遵守他们的义务,而善于讨好卖乖的行政当局也没有使用美国的法律权利去打击违法者。这就导致了一个普遍的想法:总统和行政部门没有重视美国的经济利益。由于在贸易问题上美国国会对gatt体制和美国行政部门的不充分信任,所以国会就制定了美国第一个报复法,即《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52节。从外部看,第252节的出台,与欧洲经济一体化有着直接的关系。1958年,欧洲共同市场开始形成。美国担心,美国货物将因此而被排斥在欧共体市场之外。而随后由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组成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更加剧了美国的这种担心,因为这一组织也有可能造成对美国货物的歧视。由于gatt允许关税联盟和自由贸易区作为其不歧视原则的例外,所以美国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以保证欧洲一体化不排斥美国。第252节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即在于此。使用报复手段,美国就有可能迫使欧洲保持市场的开放。

第252节规定,当外国实施不公正的或不合理的进口限制,给美国的贸易造成了负担或歧视时,总统有权撤回对该国的减让,或者对该国的产品增加关税

或其他进口限制。对于不公平的贸易做法,该法一般性地授权总统提高关税,而对于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不公正进口限制,则特别授权总统实施关税和非关税的限制。总统的权力是灵活的,没有时间限制。对总统唯一的程序要求,就是他必须在收到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后,举行公众听证会。

第252节规定的总统的报复权在形式上和范围上都是有限制的。除了对于农产品,总统仅仅有权按规定的比率提高关税。对于不公正的做法,如违反gatt或“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做法,总统有权施加关税限制。然而,对于不合理的方法,特别是那些不一定违反国际协议的做法,总统行使报复权时,就必须适当地考虑美国的国际义务。

虽然第252节的目的是执行美国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利,但它毕竟创设了一个先例,允许总统对合法的,但“不合理的”外国贸易做法进行报复。该法没有禁止有可能违反gatt的报复,也没有给“不合理的”一词下一个定义。

二、《1974年贸易改革法》第301节

第252节从来没有发挥其设计者所赋予它的那种作用。在60年代早期,美国曾提起过几次gatt诉讼。然而,到了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感到在gatt中力不从心,国会也开始对gatt进行批评。美国对gatt的不满,主要是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无效。这种情况在1963年美欧之间的鸡肉大战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美国看来,欧共体存在着国际规则所没有涉及的无数的不公平、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不合理的做法。在美国的强大影响下产生的gatt规则,本是为了适应只有一个经济霸主的世界,结果美国的一些工业却感受到了外国贸易的压力。不仅如此,在gatt法律体制内,美国传统的解决争议的方法也受到了其他国家如欧洲和亚洲国家更为实用的方法的挑战。虽然从1969年至1973年美国在gatt中提起了10起诉讼,但美国获胜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它的谈判力量。这样就拉大了美国和gatt机制之间的距离。这些都直接导致了1974年报复法的出台。

国会认为,《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301条款”由此得名,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自由主义的世界贸易体制,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即gatt东京回合中授与谈判权。第301节可以加强美国代表团的谈判力量,也可以单方面地迫使其他国家放弃所谓违反gatt规则的贸易做法。

在第301节中,国会极大地加强了对总统的授权,并且开始向不顾国际规则的单边行动方向发展。它规定了一般的程序要求,以便提出申请和举行听证。但这些程序没有时间限制,并且给特别贸易代表specialtraderepresentative 和总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该法还设立了申诉程序,使得利害关系人可以向特别贸易代表提出申请。

第301节取消了在采取行动打击不合理的做法之前,总统应该适当考虑美国国际义务的要求。第301节也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他对农业和非农业产品都可以施加关税的和非关税的进口限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取消对总统权力的限制反映了对gatt程序的蔑视,但国会并不赞成“轻率地、无理地”采取报复行动。

此外,从申诉的提起和审查,到作出采取行动的决定,国会都给特别贸易代表和总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例如,在程序的任何阶段都没有时间限制,总统也不需要对特定的不公平贸易做法采取行动。

三、《1979年贸易协定法》

为了实施东京回合所达成的多边贸易协定,“301条款”在1979年被修订了。

美国在东京回合中是成功的,因为每一个东京回合的守则都包含一个争端解决机制。1979年对“301条款”的修订,就是为了在新的国际规则体制下,给私人提供一个申诉的机会。国会认为,只有有力地运用新的争端解决程序,才可以检验其价值,也才能在国际贸易体制内实现更多的平等。因此,美国人认为,1979年修正案反映了“对磋商作为解决国际贸易冲突的方式的重视”,而不是反映了后来美国的那种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趋向。

1979年法扩大了总统权力的范围。总统有权依任何贸易协定实施美国的权利,而不论这些协定是否已由国会批准。更为重要的是,1979年法第一次确立了更为正式的法律程序要求。

1979年法还包括了一个磋商要求。特别贸易代表应当与有关外国政府就不公平贸易做法的问题进行磋商。如果磋商没有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特别贸易代表就应该援用gatt的争端解决程序。因此,在为“301条款”确立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形式的同时,1979年法仍将是否采取行动的权力留给了行政部门。

四、《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

《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对“301条款”作了进一步的修订。该法明确将服务贸易和直接外国投资纳入到“301条款”的范围中来。1984年以前,很多案件都是有关影响美国服务工业或美国海外投资的贸易限制的,因此国会认为,这些领域无论是对于美国的工业,还是对于贸易自由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制订1984年贸易法的同时,也在极力推动有关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的新一轮国际谈判。

1984年法给“301条款”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美国贸易代表对外国出口手续的要求享有独立的报复权。这一授权预示着将来的一个重要改变:将总统的权力转移给美国贸易代表。1984年法为“不公正的”、“不合理的”和

“歧视性的做法”等词作出了法定的解释,从而明确了总统的权力。它还允许在最初的双边磋商中,可以有90天的延期,从而给程序增加了灵活性。该修正案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美国贸易代表或总统采取行动。

虽然“301条款”本身并没有取消总统的自由裁量权或灵活性,但修正案中另外一个与“301条款”密切相关的规定却表现出了单边报复行动的趋向。这一规定要求,应该准备一份年度国家贸易评估报告,说明对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的主要障碍,对外投资的限制,以及为消除这些障碍所采取的措施。虽然这一规定并不要求采取特别的行动,但国家贸易评估报告已经变成了要求采取“301条款”行动的主要依据。

五、对“301条款”实质性要求和程序的总结

在1988年贸易法之前,“301条款”授权总统,对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实施关税和其他进口限制,并且在其权力范围内采取其他适当、可行的行动。根据这一授权,可以打击的做法是:1侵犯或否定了美国依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利的外国政府或机构的立法、政策或做法;2不公正的立法;3不合理的立法;4歧视性的立法。申诉方除了必须证明以上四种情况有一种存在外,还应该证明这些做法给美国商业造成了负担或限制。〔3〕“301”行动可以打击的最明显的做法,是国际贸易协定所直接禁止的政府行为。这包括否定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否定设立的权利,以及否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4〕的立法、政策或做法。非正式的国际文件或声明本身并非“协议”,但也被用于对付不公平的但合法的行为。“不合理的”立法、政策或做法,虽然不一定侵犯美国的国际法律权利或与之不一致,但它们是不公平、不平等的??包括否定了设立的公平和平等的市场机会,以及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歧视性的”行为包括“否定对美国货物、服务或投资的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商业”包括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服务。“商业”还包括美国人所作的含有货物的服务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301条款”调查可以因“利害关系人”申请而发起,也可以由总统或美国贸易代表发起。美国贸易代表应该在收到申请后4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这个申请。法律没有对发起调查的决定规定一个标准,美国贸易代表有权确定外国的某项立法、政策或做法是否符合“301条款”的标准。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决定不发起调查,那么就应该在《联邦公报》上公布这一决定及其理由。

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发起调查,那么它就应该在发起之日或90天内与有关外国政府或机构进行磋商。如果调查完全涉及一个贸易协定,而在协定中规定的磋商期限内未达至双方满意的结果,那么美国贸易代表就应该立即申请开始该协定所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

美国贸易代表应该确定“301条款”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并就这一

决定向总统建议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调查的期限从7个月到12个月或者更长。期限的长短决定于有关做法是否属于gatt补贴守则或其他多边贸易谈判守则的范围。总统在收到建议后21天内,应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应该说,“301条款”曾经是一个非正式的、外交式的途径,是想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市场准入的问题。它仅仅是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补充。它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曾经使“301条款”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高度政治性的贸易争议,例如美欧之间有关农产品补贴计划的争议。事实上,“301条款”的最早20个案件都是有关农产品贸易障碍的,并且主要是用来对付欧共体的。

然而,自从1974年以后,“301条款”就被用来对付更多的做法和国家了。随着“301条款”使用的增加,出现了在特定的时间内作出决定和实现目的的规定,从而它就变得更像一个贸易救济法了。这一点从1974年后对“301条款”的历次修订就可以看出。这些修正案使得“301条款”从一个不受限制的、灵活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变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行政性的程序。

六、《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对“301条款”的修改

(一)背景

美国国会认为,“301条款”经过多次的修改之后,已经变得很有威力了。它不仅可以使美国更为有力地迫使其他国家开放市场,而且变成了美国“最为灵活的进口限制武器”。然而,在实践中,“301条款”却很少被使用。从1975年到1979年,只有18件动用第301节的申请,而总统没有采取一项报复行动。经1979年贸易法案较小的修改后,第301节的援用稍见频繁:1980年至1985年,共援用35次。但在这段时间里,仍未见消除贸易障碍或实施报复行动的例子。第301节潜在的用途与其实际使用的鲜明对照,是1988年贸易法案对它进行修改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总统不按第301节的目的去使用它,国会深感不满,于是国会决定对该法进行修改。

在1980年至1985年这段时间里,里根政府是依据善意忽视原则benignneglect来实施对外经济政策的。政府把重点放在打击国内的通货膨胀上,而汇率和贸易政策则被忽视了。这一做法的后果是不良的:到1985年年中,美国已经负担了巨大的贸易和财政赤字,而美元价值却仍然被过分高估。至此,美国发现,其出口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其进口却上升更快。随之而来的,是工厂关闭,失业增加。美国国际地位的恶化,使得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增大。善意忽视原则失败了。

1985年,出于对美国巨大贸易赤字和逐渐增加的保护主义压力的关注,国会开始着手制定新的贸易法。在日渐增大的贸易不平衡面前,总统无所作为,

使得国会非常恼火。国会中的许多人认为,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历史演变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减少贸易赤字。他们认为,美国贸易伙伴中那些保持持续巨额贸易盈余的国家,在实施一些不公平的做法,应该强迫他们减少盈余。

1986年,国会开始起草新的法案。美国贸易法中的所有方面都考虑到了,但有两件事情,把起草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可以报复的不公平贸易做法这一节。第一件事情是,贸易平衡对美元价值变化的反应缓慢,使得国内的团体和国会对使用汇率解决赤字问题不甚乐观。这样,如果汇率不能发挥作用,那么就只能归咎于国外市场障碍。即使美元贬值,美国出口也会因为国外不公平贸易做法而反应迟缓。当时许多人都得出了这一结论。

第二件事情是,总统选举的介入。民主党人把贸易政策作为选举中的中心问题。他们所主张的政策,表明了他们“强硬的”姿态。对国外不公平贸易做法进行报复,是受到欢迎的,也得到了民主党人传统选民们的广泛支持这些人主要是失去出口机会的农民,失业的蓝领工人,以及有组织的劳工。最为有力地提出不公平贸易问题的民主党人是里查德?杰法德richardgephardt.他提出了着名的杰法德修正案,主张对没有减少贸易盈余的国家,实施强制性的、同等的报复。

美元大幅度贬值后贸易赤字的缓慢减少,各种专项贸易谈判的失败,加上杰法德修正案所描绘的前景,促使国会试图通过重写美国贸易法律,尤其是重写第301节,来寻求补救措施。国会中的很多人主张,应把该法变成一个令人恐惧的武器,以便用它来削减贸易障碍。

(二)立法经过及修改内容

1权力由总统转移给美国贸易代表1985年有一场争论,是关于国会是否应该将“301条款”中总统的部分权力转移给负责制定贸易政策的内阁官员“美国贸易代表”。转移这些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美国贸易代表的重要性和权力,从而减少外国人从非贸易行为中获取贸易利益的可能性。里根政府始终反对转移这种权力。代表政府说话的美国贸易代表声称,第一,从贸易政策制定的角度看,转移权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因为贸易代表是听命于总统的。因此,贸易代表如果想保住乌纱帽,就不会对抗总统的政策。第二,如果排除了总统个人对“301”程序的参与,就会削弱“301条款”对外国政府的影响。贸易伙伴可能会认为,这种转移意味着美国政府的最高层对贸易问题并不十分重视。第三,“301条款”中的决定和行动都应由总统来掌握,因为它们对国家利益有广泛的影响。由于有很多经济顾问,总统会更好地衡量利弊得失。

尽管有行政部门的反对,但国会转移总统的部分或全部权力的决心仍然很大。这一内容最终被列入了1988年贸易法。因此,今天的“301条款”授权贸

易代表确定外国政府的做法是否公平,并且根据总统的特别指示而采取行动。

2强制性的报复

到了1985年,国会两党的很多人都认为,总统没有有效地运用“301条款”。他们认为,总统的自由裁量权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主张,“301条款”的报复应该是强制性的。在整整三年的辩论中,行政部门始终强烈反对采取任何强制性的报复。一种主张认为,“301条款”并没有破,因而不需要修补。为了证明“301条款”的有效,行政部门列举了从1985年到1988年一系列实施“301条款”的案件,包括前所未有的自动调查,甚至未经调查就自动采取的行动,以及诸多贸易自由化的协议。行政部门的另一个主张是,强制的报复会束缚住总统的手脚。一个不灵活的、严格的报复要求很可能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它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减少外国政府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和愿望。经常威胁贸易伙伴,就会使该政府进行对抗或反报,而不是满足美国的要求,从而关闭而不是开放全世界的市场。

最后,行政部门声称,严格的报复时间表可能会适得其反。行政部门认为,当时机对整个美国的经济利益有利时,行政部门就需要这种行动的权力。例如,当美国的一个主要出口商正在进行一笔大宗的出口时,强制性的报复规定却可能会要求对该国采取行动。参众两院对这一问题也有分歧。最后的议案采纳了较为温和的众议院的态度,将强制性行动限制在:侵犯或否定贸易协议利益的行为,违反其他协议并给美国商业造成了负担或限制的行为。即使在这些情况中,该议案也包含了有限的国家经济利益例外。强制性不适用于“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情况。3不公平做法:工人权利,鼓励行为以及私人反竞争行为。1985—88年的另外一个主要辩论是,什么行为特别有可能引起“301条款”行动。

(1)工人权利

国会的很多成员都很关心所谓的否定国际公认的工人权利的行为:结社权,组织起来集体谈判权,不从事任何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的自由,童工最低年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以及工作的安全和健康条件。美国对普惠制曾作过数次推动尊重这些权利的修改。此后,国会议员又试图通过其他的贸易救济来促进工人权利的保护。这也包括在“301条款”中作出了特别的规定。工人权利修正案的主要设计者,众议员皮斯donaldpease,俄亥俄州民主党人,曾经通过提出三个问题来解释他对这些规定的支持:1有些贸易国的政府难道不是在有组织地否定工人的基本权利,以在世界贸易中获取竞争性的优势吗?2既然贸易规则反对资金的补贴和倾销,为什么劳动力的压制可能是最古老的、谈论最少的不公平贸易补贴就不应该被废除,以促进世界贸易中的公平竞争呢?3为什么世界贸易中的公平竞争不应该用规则来调整,并且在实践中既提高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生活

水平,也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呢?〔5〕行政部门反对将否定工人权利明确地归入“301条款”。主要的理由是,他们认为,没有国际统一的贸易规则作为基础而单方面地采用工人权利标准,容易导致对美国出口的反报,从而阻碍贸易,而不是改善有关工人权利的做法。美国政府认为,共产党国家就最有可能不改变劳工的做法,因为这是他们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基础。因此,如果将“301条款”适用于这些国家有关否定工人权利做法,那么结果只能是:要么扩大美国的报复,引起他们的反报,从而妨碍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要么美国容忍这种否定工人权利的行为而不采取报复,从而损害了“301条款”的可行性。如果美国没有将这项规定适用于共产党国家而是将它单独适用于盟国,那么美国就很难向盟国解释为什么对共产党国家更优惠。在众议院这一边,1986年的h1r14800和1987年的h1r13修正案都指出,否定某些国际公认的工人权利是“不合理的”。如果它们给美国的商业造成了负担或限制,那么就应该采取“301条款”行动。在这些议案中,报复行动是任意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参议院在保留工人权利的规定上向众议院作出让步。但工人权利的含义必须采用参议院议案的说法,即要求对工人权利持续的否定,并且允许贸易代表在考虑所谓的否定工人权利的不公平性时,可以参考外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终的《1988年贸易法》采纳了这一协议。

(2)出口鼓励

主张将出口鼓励行为归入“301条款”的人认为,外国政府在安排资源分配,人为提高某些工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扰乱了贸易秩序,给美国某些产品的生产商造成了损害。

然而行政部门反对这种观点。行政部门认为,第一,这种修改是没有必要的,因为“301条款”已经可以对它采取行动了,例如日本半导体案1985年和巴西信息工业案1985年。第二,修改会缩小“301条款”的适用范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采取相应的行动,可能会损害美国的出口,因为外国也可以宣称美国有出口鼓励行为。如果外国政府进行报复或者对美国的产品也采取类似的做法,那么美国的出口就会被排除在外国的市场之外。参众两院的最后协议是,将鼓励列入法律,规定它为不合理的做法,但否定了参议院议案中对鼓励行为的举例,并且删除了总统因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采取行动时应该组成私人部门专家小组的要求。然而,1988年贸易法仍然都包括了私人部门专家小组的规定。

(3)反竞争行为

1988年贸易法提出的第三个不公平做法,就是外国政府容忍私人有组织的、反竞争的做法,从而限制了美国公司进入该外国私人的购买市场。很多国会议员认为,私人限制市场的行为,加上外国政府对此不进行干涉,就会像任何正式的立法、政策或做法一样,构成市场准入的极大障碍。当这种行为给美国的商业

造成了负担或限制时,就应该采取“301条款”行动。行政部门举出了两个理由,反对专门把反竞争规定列入“301条款”的范围。其一,修改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只要私人行为和政府行为有充分的,“301条款”已经可以用于这种情况。其二,这可能会使得“301条款”的行动针对的主要是私人的行为,从而根本性地背离了“301条款”打击外国“政府”立法、政策或做法的传统。

行政部门指出了“301条款”和美国的国际义务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这种背离的严重性。“301条款”的行动,例如对进口增加关税和施加数量限制,属于gatt的范围。gatt第1条要求缔约方在关税问题上采取最惠国待遇;第2条禁止在gatt批准的税率之外增加关税;第11条禁止采取数量限制。因此,除非事先经gatt批准,“301条款”对产品采取的措施就有可能与gatt不一致。由于“301条款”行动有可能违反美国在gatt中对其他政府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所以行政部门反对使它单独针对私人行为。除非外国政府也涉及了不公平的做法,否则违反美国对该政府的义务就是不合适的。

众议院的h1r13没有包括反竞争行为。然而,在筹款委员会中,修正案将这种行为也归入了“不合理的”做法中:外国政府容忍私人或私人间在该国所进行的有组织的反竞争行为,由于它们与商业考虑不一致,从而限制了美国商品进入这些的购买市场。最后,1988年贸易法采纳了众议院的议案。

4杰法德修正案及“超级301”众议院综合贸易修正案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众议员有关具有超额的、无理由的贸易盈余国家的修正案,其目的是“对付一国影响自己整个国际贸易地位的所有立法、政策或做法”。修正案的支持者们希望,它可以用于“促使高盈余的国家立即采取措施,取消贸易障碍,使他们的贸易盈余实质性地减少”。

杰法德的提议是复杂的。首先,它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用数学公式,确定哪些国家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有“超额”盈余。〔6〕然后,在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决定后15天内,贸易代表应该确定,有超额盈余的国家是否有不公正的、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贸易做法,或者给美国的商业造成重大相反影响的做法,从而导致了该国的贸易盈余。此外,美国贸易代表还应该每年都确定阻碍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所有障碍的后果。

美国贸易代表一旦确定了有超额、无理由的贸易盈余的国家,就应该在6个月内与每个国家进行双边谈判,目的是:1消除该国无理由的立法、政策和做法,或者消除这些立法、政策或做法对美国商业产生的重大影响;2减少美国由于这些不公平的做法而产生的双边赤字;3最少每年减少10%的外国双边盈余。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协议,那么总统就应该对所有这些不公正的、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立法、政策或做法采取特别的贸易限制行动,以实现在该年减少赤字的目的。如果

协议或总统的行动没有实现减少的目的,总统就应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实现这些目的。修正案规定了两个例外:1对于有收支平衡困难的国家,如果总统认为该国减少盈余就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害;2如果总统认为采取行动将给美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带来实质性的损害。然而,这两个例外都可以在60天的国会“快车道”程序fast-track〔7〕中被否决。另外,即使总统不采取强制性行动,他也应该采取其他办法来实现减少赤字的目标。

杰法德修正案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诸多争议。行政部门也强烈地表示反对。行政部门的第一个观点是,该修正案没有经济意义。它试图通过贸易政策行动来改变双边贸易不平衡,并且通过双边贸易不平衡的改变来衡量贸易政策的成败。由于外国不公平贸易做法仅仅是贸易赤字的一个很小的原因,所以该修正案的基本前提就有严重的缺陷。

第二,行政部门认为,杰法德修正案是不公平的。即使美国采取行动完全消除了有关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但如果每年减少贸易盈余的目标没有达到,杰法德修正案仍然要求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因此,美国对不公平的外国政府做法的反应就有些过分了。

第三,行政部门认为,杰法德修正案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它的目的是打开外国市场。然而,它衡量成功的标志是该国每年对美国双边贸易盈余的减少。根据杰法德的规定,外国政府更有可能会限制对美的出口,因为这比取消不公平贸易做法容易得多。外国对美出口的限制并不会有利于美国的出口,相反会增加国内消费者的成本,从而损害美国工业的竞争力。

1987年7月10日,参议员丹佛斯danforth、多尔dole和贝德byrd提出了“世界市场开放动议”修正案。这个“超级301”修正案要求美国贸易代表:1根据国家贸易评估报告,确定具有持续的市场障碍和损害市场做法的国家;2对于那些主要的障碍和损害市场的做法主动发起调查,通过直接的或确定有益先例的方式,消除这些做法,以扩大美国的出口;3通过谈判消除所有这些贸易障碍和损害市场的做法。此外,修正案还要求,当这些障碍或做法被消除时,应当评估对美国出口的影响,并且对实际的结果作出报告。不仅如此,它还授权参议院财经委员会和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向贸易代表提出申请,要求发起有关的调查。

最后,参众两院的协议将这一问题的标题改为“贸易自由化重点的确定”,动议中的用语也作了相应的变动。此外,最后的协议删除了财经委员会和筹款委员会的提出“301条款”申请的权力。1988年贸易法采纳了这一最后协议。

(三)评价

正如“301条款”在修改的过程中经过了诸多的辩论一样,修正案通过以后,对它的评价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赞成者认为〔8〕,1988年贸易法对“301条款”的修改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能使行政部门以1985—1988年里根政府使用“301条款”的那种有力的方式,继续适用这种贸易救济方法。它使得这种贸易救济方式更具有系统性和可预见性,它为有关贸易协议的案件设定了特别的期限,并且要求自动发起调查,从而使人相信,结果会及时出来。这就会使商业界认为值得费时费力去援用“301条款”。而相信“301条款”是一个有用的贸易救济手段,就会有更多的申请,更多的对“301条款”的依赖。

“301条款”修正最大的国内意义却在其规定的内容之外。

1988年贸易法的变化,让国会发泄了对行政部门实施贸易政策方式的不满。它也可以使国会议员采取一些其他的行动,以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状况,并且向选民们有个交待。最后,它可以使支持自由贸易的人继续支持自由贸易。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公众相信行政部门是在采取经常性的、迅速的和严厉的行动打击国外不公平的贸易做法,那么美国人对贸易应当自由这一共识才更有可能保持下去。

而反对者则认为〔9〕,1988年贸易法对“301条款”的修改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301条款”越来越从一个外交的、灵活的解决市场准入问题的方式,转向了更为严格的、程序性的贸易救济法律。第二,国会急于减少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而“301条款”就成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手段。现在,美国就可能不顾国际贸易体制而对主要的贸易伙伴采取报复行动了。

虽然以前的“301条款”也可被用于不顾贸易协议而任意采取单边行动,但1988年的修正案却是一个危险的转折点。以前的对“301条款”的修正的确加强了总统的报复权力,但它们都为总统保留了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现在法律规定的单边行动更多的是强制性的。更为重要的是,修正案为总统采取的单边行动制造了一种期待。如果这种期待没有实现,那么国会可能就会更进一步地减少总统的自由裁量权。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人类宇宙观的历史演变

从宇宙观的历史演变论科技的和谐发展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3班于杰学号201130610075 摘要纵观宇宙观的历史演变,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又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革,赋予人类力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因此,未来科学的发展应当充分考虑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做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宇宙观科学技术和谐发展 一、人类宇宙观的历史演变 地心说 希腊时期开始,西方哲学家最先建立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有限宇宙,即“地心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和月亮属变幻的不完美世界,太阳与众星属不变的完美世界,其实体称为以太,依完美的球体而转动,不同于地球之为水、土、火、气四元素构成。这些星星附在水晶天上,围地球而转。 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天体是九个大球围地转动,一切转动都有定时,有规律。这有限的时间,不可能附在无限空间中。他亦认为宇宙只有一个,因为若有多个宇宙,各自有其吸引力的中心,则地上的四大元素即可向不同中心移动,而不须附在地球,可能在众宇宙中乱飞,形成混乱。 到公元前一四零年左右,著名亚历山大学派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综合各方之说,用精密数学与观察配合,算准了一切天体的运动,各行星围圆心转,附于众星天,围地球而转,解释了其不规则之运动。“地心说”这有限宇宙观影响了西方及阿拉伯中世纪的天文学一千五百年。 日心说 托密勒的观点是以物理上的经验观察为主,从肉眼看天体,日月众星均围地球而转,然后配合数学架构去解释,是十分合理,亦能解答各种问题,故一千多

年来没有人怀疑。 但哥白尼突破托密勒的权威架构,尝试以数学的理性思维为主,而不从经验观察为主去考虑,则可以采取全新的假设,去解释天体的各种现象。 哥白尼认为数学更接近真理,经验则流转不定,不可全信眼睛所见的。追寻真理必须从数学入手,数学的标准是越简单越好。依这思路,托密勒的体系太复杂了。于是哥白尼即着手新的地动假设,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之后写下其震动世界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在其天体运行论中说:“经过长期与多次的观察,我终发现除了地球自转外,可以考虑行星的运动,并计算出其公转和地球的公转,不单能推出其它行星的现象,而且可以把行星、天球及天体自身的秩序和大小都联系起来”。 哥白尼挑战亚里士多德及托密勒思想,在以数学的原理,高于物理学上的观察,提出的太阳中心假设。因观察所见,明明是地球为中心,太阳是围地球而转,但从数学来设想,则太阳为中心是更合乎几何的模型,完满地解释所有天体的现象及行星的不规则运动。这是一更合理性的数学模型,但却不合观察所见。此时哥白尼的选择,是以理性高于经验,这亦是西方文化重理性的精神。 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即使在《天球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仍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满盈的发现也暴露了托勒密体系的错误。 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

欧洲的手抄本演变历史

首页 6月 4 由webmaster 于星期四, 06/04/2009 - 08:00 发表 现存最早的―书‖是西元前3200年古巴比伦人(Babylonia)将楔形文字刻成的泥板 ―书‖。约于西元前3100-2884年,古埃及人将纸草(Papyrus)做成长条状的―卷轴‖,将象形文字纵列写在卷上,阅读时只要展开一小段。此种卷书,一直沿用到罗马时代,只有罗马改用兽皮代之(羊皮纸Parchment,多用羊和牛犊等兽皮做成的上等皮纸。),这些均称为广义的―书籍‖,渐渐有了纸张的发明,书籍形式便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中世纪时,一项重要的变革,是古抄本的出现。它改变了以往―卷‖状的书籍形式。新的书本成对摺形式,每二十五章装成一本,用厚重木片做成封面加以保护,这种书籍称为抄本(Codex),且较以前的长条而未经整理的纸草卷更为方便。此种形式延续了好几百年,后来为了要便于阅读,将书籍表面上腊,并用铁圈串装成册,与现代的圈装本极为相似。 古抄本具有现代书本的形式,由许多书页装订而成,不仅消除了羊皮书卷的累赘,还可以双面书写。 手抄本的书体风格和地方风格、口味紧密相关。黑暗时代早期刚劲的罗马体逐步让位给诸如安色尔体和半安色尔体这样的草书体,尤其是在不列颠群岛发展出了与众不同的书体海岛大写体和海岛小写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书写平面的不同,所采取的书写工具也有分别。金属凿和雕刻刀,用以在石头和金属上铭刻;铁笔用来在泥版上刻划文字。在陶片、蒲草纸和羊皮纸上的书写,是把芦苇杆切开,削成笔的模样。在埃及,以灯心草制作笔,后来人们把芦苇草削尖,,又把它制成一支类似羽毛管的笔,被称为―羽根‖。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doc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 (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 业、机构和个人。 3.政策目标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 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 (二)目的 1.市场目标: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2.产业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积累资本或资金; 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 (三)贸易政策的构成 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如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保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比如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根据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服务分别制定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品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体现。我国过去首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国外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的限制等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保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的制定与执行 对外贸易政策和执行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力量的强弱;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体读后感——基本情况介绍、三体宇宙观和哲学思考、三体宇宙社会学、三体世界是什么样、人类社会演化讲诉

基本情况介绍 综合评价:《三体》在中国的流行就已经超越了科幻小说读者的群体而被社会大众接受,小米的雷布斯就是典型的粉丝代表,雷布斯去年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就是《三体》,他说这本书是号称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没有之一。在他看来,《三体》不仅仅是本科幻小说,本质上是本哲学书,主要讲宇宙社会学,其中提到的黑暗森林、降维攻击尤其深刻。《三体》的资深粉丝中,还包括百度李彦宏、联想柳传志、360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 简要介绍:《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该系列小说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于2006年至2010年由《科幻世界》杂志连载。 《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作品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获奖情况:2014年底小说第一部的英文版在美国上市,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等五个奖项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科幻小说首次获得雨果奖。 10月,作者刘慈欣因该作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 作者身份:刘慈欣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山西阳泉,在70年代中后期度过童年,80年代初正值中国全民崇尚科技的科幻文学辉煌时期,少年时的他也对科幻作品不可自拔,进入大学后,由于当科学家较难以实现,刘慈欣将理想修改成了做一名能发表一些科幻作品的工程师。1985年毕业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写作的梦想,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鲸歌》,随后陆续发表《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等,短篇《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此后以业余作者身份接连创作了《地火》、《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朝闻道》、《吞食者》、《镜子》等中短篇小说,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科幻银河奖。曾担任山西娘子关火力发电厂(已关闭)工程师。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王院喜 2012414359 摘要: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悠久,当人类文明产生以后,天文学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天文学正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贡献及重大意义。我们一起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幸福。 关键词:天文学进程人类社会重大意义贡献 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当代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天文学的发展进程 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天体测量学。古代的天文学家在测量星星的基础上观测到恒星位置基本是没有变化的,据此就制出了星图,并对星座进行划分和编制出星表;再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进行研究时,编制出了历法。在17世纪,不仅发明出了望远镜,微积分也被创立起来,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且还建立起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当前,在天体测量学中用到的测量于段越来越多,山最初的可见光观测发展到现在的射电波段、红外、紫外、X射线Y射线波段等,而对天体进行观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星数多、星等暗的光学恒星、射电源及红外源等,并且对它们的观测精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在16世纪哥自尼提出日心体系后,17世纪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后来伽利略又在力学上进行了研究,这些为创立天体力学作下铺垫。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天体力学就产生了。 天体力学在天文学中也是发展较早的一个学科。它产生后,天文学家从对天体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一、重商主义 15—17世纪西欧各国普遍推行的典型的保护贸易政策 1.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以托马司?孟(Thomas. Mun)等为代表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坚持货币差额论,晚期的重商主义坚持贸易差额论。 重商主义的合理性: 第一,看到了货币在商品经济中重要作用。 第二,贵金属是价值的代表。 第三,强调了鼓励出口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第二,错误地把贵金属直接等同于物质财富。 第三,割裂了进出口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自由贸易政策 18世纪中至19世纪末为适应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一种开放性的贸易政策。 1.19世纪自由贸易政策 19世纪,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法等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迫切的希望打开世界市场。自由资本主义盛行,表现在贸易政策上,就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英国为例,法律方面,英国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谷物法》;关税方面,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取消贸易垄断,下放贸易经营权,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奉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三、保护贸易政策 西方相对落后的工业国为避免国外竞争,实行的一系列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贸易措施。 保护幼稚工业论 保护幼稚工业论,是著名的李斯特提出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影响了19世纪的德国和美国,影响了20世纪的日本,使他们都能在保护主义的篱笆后面成长,强大之后又转而推行自由贸易。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修补与解释已经适用于现今的社会。 出现原因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分崩离析中的德意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与英法等国争锋于贸易战场。 但是德意志没有被亚当·斯密唬住。李斯特对此洞若观火:斯密提倡的自由贸易,反映的是英国作为先发国的利益;德国需要贸易保护,因为它处在后发的位置上。如果按部就班跟着走,只能永远为英国伐木或者牧羊,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对此,他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上来。

加洛林王朝手抄本的发展与装饰_王美艳

史论空间 Space of History and Theory 98 加洛林王朝(751-987年)时期,手抄本制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天主教堂在各地的修建,专门的修士从事手稿的制作,辅助人员也帮着在插图中添加各种各样的装饰。他们为提高手稿插图的表现力,经常从金工的装饰图案中获得灵感,同时也从近东的纺织艺术中吸取装饰图案和元素。此时常出现的图案有十字架、曲拱、鸟、野兽和鱼等,设计得五颜六色,丰富而生动,给人一种迷幻般的美感。“或许是受到了拜占庭装饰艺术的影响,加洛林王朝的圣书封面用贵重金属和装饰华美的珠宝制成。《林多福音书》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封面’用黄金做成,……艺术家用金珠、贵重宝石和次贵重宝石将希腊式的中心十字架勾勒出来,然后,用四个长方格中的十字架以及周边上所有宝石镶成的十字架,与中心十字架相互映照。大块的宝石被镶嵌在黄金面板之上,这样一来,反射出的光芒可以为其增辉添彩。没有人会怀疑在这样一个封面背后的经文的重要性”。[1]一查理曼大帝是加洛林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他非常支持宗教装饰艺术。在他统治期间,私人小教堂遍布帝国各处,壁画和马赛克使教堂显得富丽堂皇,手稿装饰工作神圣而庄严,逐渐成为一门高档艺术。此时,重要的手稿文本都被保存在亚琛,因为这里有一个大型图书馆。查理曼在亚琛建立了一个宫廷学院,专门从事书籍的抄写与装饰。查理曼大帝死后,宫廷学院继续受到罗赛尔一世(Lothair I)和大胆查理(Charles The Bald)的庇护。另外一个学院,段落。奢侈装饰的页边和首页、染成紫色的羊皮上烫金的字、纹章图案,这些都表明所有者的富贵。宗教书籍,例如福音书、弥撒书等,均装饰华丽、插图丰富,显示着上帝的慷慨与仁慈。其中很多教堂只在一年里几次重大节日庆典时才把这些手抄本拿出来用。由于顾主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书籍装饰的方式也有差异。另外,有的插图艺术家还力图为文本提供一种更富于想象的空间。总体来讲,装饰华丽的加洛林手抄本,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本质上是贵族艺术,并没有在民间普遍流传。二手抄本装饰方法有很多,往往是一种或几种装饰元素的结合,如插图、书页每段开头装饰、文字美化、页边饰(用人、动物图像或图案装饰,包括首字母装饰、行尾饰、边框饰)等,这些装饰元素与文本结合成一个美的整体系统。手抄本的装饰图像纹样大多来自于欧洲植物的形态,有时完全模仿植物本身的样子,不作任何改变;有时将不同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样;有时将动物与植物组合在一起;更怪诞的形态是将人与各种动物组合,或人脸与植物组合,人的头发变成植物的枝叶……因为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是一个崇尚神秘与幻想的时代,将想象扩大于无限,自由发挥创意,所以同一种来源往往有多种变体。例如怪诞形象就有:“有翼有角的兽头”与植物下半身结合的形体,上半身龙、下半身植物的形体,恶魔与植物结合的形体,兽身蛇尾的形体,张着恐怖大嘴的怪兽,人头、鸟身、植物尾巴组合的形体,人头、鸟翼、口衔两只喇叭的 Development and Decoration of Hand-Written Copy in the Carolingian Dynasty 加洛林王朝手抄本的发展与装饰 王美艳 Wang Meiyan 赖守亮 Lai Shouliang 内容摘要:加洛林王朝统治期间,手抄本的制作基本上在修道院和宫廷的誊抄室 完成。总体来讲,此时手抄本装饰具有程序化审美倾向,这是由插图绘制的方法 和程序决定的。在这总体倾向之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还是各有其美感, 并形成不同的流派:如“兰斯画派”、“图尔画派”、“里姆斯画派”、查理曼大帝“福音书 画派”等。 关键词:加洛林王朝、手抄本、插图、装饰、风格 也产生于宫廷,称为“古典学院”,生产的 主要是古典风格的手抄本,明显地受到拜 占庭风格的影响。这一学院最伟大的作品, 是为查理曼创作的《加冕福音书》,被奥托 三世从查理曼的墓中挖掘出来,其中的细 密画是紫色颜料画的,这种颜料在拜占庭 手稿中较常出现。814年,王国被查理曼的 继承者所分割,继承者们依然重视宗教装 饰艺术。兰斯大主教埃勃(Ebbo,816-845 年)任职时期,《艾伯总主教福音书》和《诗 篇》这两部重要的手抄本诞生了,其装饰 风格很有特点,是丰富而写实的图形风格 的典型代表。国王大胆查理委任圣马丁·托 马斯担当圣经的装饰工作,托马斯的风格 比兰斯风格更稳重而理性。虽然风格不同, 但是两者都尽力模仿罗马大帝国时期的风 格,特别是晚期罗马的古典模式。手抄本 丰富的装饰反映了罗马建筑与绘画的特点, 因为建筑与绘画是当时抄本装饰最富于变 化的蓝本。“加洛林时代的知识化运动…… 书籍根本不是为了供人阅读。它们只是有 助于教堂财库的丰富,和个别富人收益的 增加。它们与其说是思想上的宝物,不如 说是经济上的财富。有些作者抄录古人或 教父的名言,以此夸耀他们自己的文字具 有较高的思想内容,而人们竟然相信他们 的每句话。这一切只是提高物质上的价值。 查理大帝为了布施,卖掉自己一部分漂亮 的手抄本。书籍受到同昂贵的瓷器完全一 样的对待。”[2] 此时,手抄本插图有多种功能,有图 解的作用,也有装饰的作用,或者两种功 能兼而有之,使文字内容更有吸引力,使 叙述文字和思想视觉化,更利于沟通。它 也有利于强调和突出文本中重要的章节和

前黄高中2018届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文科)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18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选修)命题:蒋洪江审核:徐亚文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②.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③.“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④.“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 阴阳五行家:天人有别 C.老子:顺应天意 D.董仲舒:天人感应 3.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汉人被少数民族同化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对读书人思想的冲击 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完全否定传统儒学 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讥讽士人专注研究文字 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5.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的发展 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6.下图说明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7.“(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材料最有可能评述的是A.《海国图志》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 8.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事件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0.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11.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榜样转移”是因为 A.探索西方政体失败 B.西方文明渐趋衰落 C.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D.国共合作初见成效 12.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 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 13.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合成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14.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公开反对信仰上帝 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1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

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这样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

贸易的基础。 【例题1·多选题】(2007、2008年)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E.外贸依存理论 [答疑编号91109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D 【例题2·单选题】(2008年)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9课 随堂

第五单元第十九课 一、选择题 1.(2018·肇庆高一期末)《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C)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四月提纲”的发表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沙皇专制政权被推翻,推翻沙皇专制政权的是二月革命。 2.(2018·苏州高一期末)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C)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C.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解析]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进行反战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即七月事件,C项正确。A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后,B项是在二月革命前,D项是在十月革命时期。 3.(2018·广州高一期末)1917年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该言论的直接背景是(B) A.二月革命的结束B.“四月提纲”的发表 C.十月革命的胜利D.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解析]根据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可知,这些话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要求将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的。 4.(2018·南京高一期末)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D)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文艺复兴前欧洲的书籍

文艺复兴前欧洲的书籍 文艺复兴前,虽然欧洲的纸张来源比较紧缺,但他们手工制作的图书却比较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书籍是由专业的抄写员来抄写。他们在皮纸上精工抄写、描绘,并作美术性装饰,每章每节的第一个字母都采用美丽的花体,绘成极漂亮的图案或文字。抄写要求很高,能从事抄写工作的人员又少,有些书要几年时间才能抄完。抄写员报酬丰厚,懂希腊文的抄写员地位最高,抄写员在抄完书后能在书上落款,享有特别的荣誉。 书籍抄成后,由专业装订匠加工装订。书籍封面常用牛皮精心装饰。梵蒂冈的和一些被认为极为重要的书籍文件,一律用深红色天鹅绒作封面布,并装有白银扣。由于人工抄写字体较大,有的书一部就要用三、五百张牛皮。 这样制成的书籍成本很高,故有“金书”之称。11世纪,一部普通的圣礼记与一所葡萄园价值相同。中世纪有一位“藏书家”,临终前在遗嘱上嘱咐把自己毕生收藏的全部27册书捐给图书馆。这项慷慨的决定轰动一时。 由于纸张比较昂贵,因此,书籍的复本很少,许多作品干脆就只有一部,只能珍藏于教会或者大学的图书馆里。即使这类图书馆,也常常只有一、二个或几个书橱,装着一些古书而已。书籍只供少数教会人士、大学教授们使用。一般人,就是在校求学的学生也是看不到的。中世纪大学上课时,就让人把书抬进教室,放在一个特别的、略呈倾斜的木架上——有些像现在乐队用的乐谱架。教授端坐在高台上,两眼望着书本,大声地朗读和讲解。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使学生了解书籍的内容了。学生听讲后,在课外进行背诵和讨论。为了便于背诵,听课时,他们在“纸草”或“书写板”上做点笔记。“书写板”是一种特别涂蜡的小木板。用金属、象牙或骨头制成“笔”,这种“笔”一头尖一头圆钝,书写时用尖头在“纸板”上刻划,用过后,将钝头用蜡涂平,以便下次再用。

天文学与现代自然科学.doc

天文学与现代自然科学 2020年4月

天文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本文关键词:天文学,自然科学 天文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本文简介: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以来,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建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奠定基础物理学的基础、促进人类宇宙观的七次飞跃等。然而在此过程中,与西方国家相比,长时期以来,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却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不大,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深刻反省。本文参考 天文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本文内容: 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以来,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建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奠定基础物理学的基础、促进人类宇宙观的七次飞跃等。然而在此过程中,与西方国家相比,长时期以来,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却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不大,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深刻反省。本文参考了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和《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战略规划研究》“第13专题组”的两个报告。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陈佳洱院士、闵乃本院士、苏定强院士、王建民研究员的很多 1

批评和建议。 张双南 自从1609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以来,天文学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使得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漫长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带来了人类宇宙观的数次重大飞跃,促进了基础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并确立了“恒星的内部结构与演化”和“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两大理论框架。在此过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还获得了超过十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本人并没有设立诺贝尔天文学奖,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只能根据其对其它学科的重要程度获得其它学科的诺贝尔奖。)其中最近的三次分别为2002年、2006年和2011年,这显示了天文学这一古老学科的强大生命力。 随着观测和探测能力的进步,在人类永无止境地探 2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宇宙基本构成和人类宇宙观的历史演变;了解天文领域的重大成就,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恒星诞生、演化、结局的规律。 教学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的演化。 教学难点: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具体内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概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星系;恒星;太阳和太阳系; 第一节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一、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宇宙问题的探讨,大多是在大地和天空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随着科学的发展,后来又进入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上。 古代各民族都有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它们带有深刻的民族特点。比如,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古代埃及人认为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下有支柱支撑着;古印度想象大地是驮在大象背上的;……。 地心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地球中心说”的宇宙模式。 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又建立了“太阳中心说”的宇宙模式。 二、人类的探索 当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就注意到天象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关系,日升日落,月缺月圆,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形成了人们最初的日、月、季节、年的时间概念,并由此开始了对天的观测,专门观测天空的场所——天文台和各种观测仪器也随之建立和发明。从古老的观天遗址到现代的天文台,从最初的目视观测到现在巨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和射电天线阵,这期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以天文观测为基础的古老天文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为人类打开了一个个崭新的宇宙窗口,借助于这些现代化的观测工具,人类正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奥秘。 三、人类宇宙观的历史演变 早期:宇宙图景、地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走进欧洲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英国美食 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 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然而,他们对牛肉类方面又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 ),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土豆,还会在牛排上加上少许的芥末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则喜好奶油及酒类 英国人饮食的主要习惯及特点是口味清淡、原汁原味、喜欢喝酒、爱吃甜食和烤肉。 喜欢吃的食物种类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蔬菜、水果,以此做成的菜品尽量保持原味、讲究花样,注重质量和营养。他们在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等烈性酒。 英国人的烹饪方 法以烩、烧烤、煎和油炸为主,但由于烤 肉是最平常的 主食。 英国国花 玫瑰又被称为刺玫花、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蔷薇科蔷薇属灌木。作为农作物,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玫瑰油要比等重量黄金价值高,应用于化妆品、食品。 平阴玫瑰甲天下 Rosa rugosa 品、精细化工等工业。 蔷薇科中三杰——玫瑰、月季和蔷薇,其实都是蔷薇属植物。在汉语中人们习惯把花朵直径大、单生的品种称为月季,小朵丛生的称为蔷薇,可提炼香精的称玫瑰。但在英语中它们均可以统称为rose 。Rose 依正式登记的品种,大约有三万左右。其实,蔷薇属下的200多个大品种在国外都被称作rose ,台湾都被 称作玫瑰。 然而,内地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只将 Rosa rugosa 这一种称为玫瑰。 英国节日 1、New Year\'s Day(元旦),每年1月1日庆祝 新 的一年开始。人们举办各种各样的新年晚会,女王发表新年祝辞,各种教堂在除夕夜都做守岁礼 拜。 2、St 、Valentine\'s Day(情人节),每年2月 14日,是3世纪殉教的圣徒圣华伦泰逝世纪念 日。情人们在这一天互赠礼物,故称“情人节”。 3、St 、Patrick\'s Day(圣帕特里克节),每年3月17 日,是悼念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的节日。 4、Holy Saturday(圣星期六), 是Easter 的前一天。

人类历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东部的托伦。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1530年,哥白尼圆满地完成了日心说的建立工作。但由于呕心沥血的辛勤劳动,从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恶化,经常出血、中风。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与世长辞,终年70岁。据说他闭目的时候,还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刚刚印好的《天体运动论》样书。 哥白尼在科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动学说(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地静学说(地心说)。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即名着《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不但是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的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伽利略奥·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比萨城,父亲芬琴齐奥·伽利略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伽利略自幼便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也兴趣极浓并且不迷信权威。后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是人类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家之一。1642年1月8日伽利略病逝,终年78岁,然而直到临终前他仍在从事科学研究。他的葬仪草率简陋,直到下一世纪,遗骨才迁到家乡的大教堂。?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化进程: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 1、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为重商主义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天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相互需求理论。 (1)、重商主义理论(15世纪—17世纪)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1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产生背景: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情势和国家富强的意味。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 主要内容:1、1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积累财富2、货币是1国财富的根本3、获得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4、国家的政策:“奖出限入”5、各国间的贸易是:“零和博弈” 重商主义理论的两个发展阶段: 货币差额论: (15世纪—16世纪中期) 直接控制货币活动,制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上遵守少买多卖的原则,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都保持顺差。 贸易差额论: (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 反对国家限制货币输出,认为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贸易额顺差的原则。

(2)、绝对优势理论(18世纪) 产生背景:1、实践背景: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手工业正向机械大工业过渡。英国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迫切需要突破重商主义奖出限入、反对金银外流等思想的束缚,进口原料,发展工业生产。2、理论背景: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发表 绝对优势理论观点概括: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依照自己绝对有益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本钱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资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3)、比较优势理论(19世纪) 产生背景:1、理论背景:亚当·斯密:《国富论》;1815年,罗勃特·托伦斯:《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劳动价值论。2、实践背景:19世纪早期,英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第1次工业革命时期。1815年英国政府为保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益,而严重地侵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基本概念:古典定义:1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本钱相对地比另外一国低。新古典解释:指1国以比另外一国低的机会本钱生产1种商品的能力。 (4)、要素天赋理论(20世纪) 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5)、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 代表人物:瓦西里·里昂惕夫,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