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鼠深Ⅱ度烫伤合并创面感染模型的构建

大鼠深Ⅱ度烫伤合并创面感染模型的构建

大鼠深Ⅱ度烫伤合并创面感染模型的构建

郇科;白博;白晓智;苏菲;陈潇;桑宏勋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年(卷),期】2018(017)010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深Ⅱ度大鼠烫伤合并创面感染的动物模型,用于烫伤合并创面感染的修复及治疗的研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采用自制烫伤仪(蒸汽温度94℃)对大鼠皮肤进行烫伤,致伤时间点分别为4、6、8、10和12s(每只大鼠脊柱两侧分别致伤2个相同创面),烫伤24 h后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分析形成深Ⅱ度烫伤创面的最佳致伤时间.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采用最佳致伤时间形成深Ⅱ度烫伤创面,3组大鼠一侧创面分别接种浓度为1×107、1×108和1×109 CFU/m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0.3 mL,另一侧均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24 h后观察大鼠创面一般状况,采用HE染色对创面进行染色并观察炎症反应,分别于接种1、2、4、7和14d后检测痂下细菌数量,并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致伤时间为8 s 是形成深Ⅱ度创面的最佳致伤时间.(2)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接种1×108、1×109 CFU/mL细菌后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后者痂下炎性浸润更明显.烫伤创面接种1×109 CFU/mL细菌14d内,痂下细菌含量均高于1×105 CFU/g,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菌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21.4±2.4)d,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8.4±1.7)d明显延长(t=2.72,P<0.05).结论温度94℃,烫伤时间8 s为形成深Ⅱ度烫伤的最佳致伤时间;创面接种浓度为1×10)9CFU/mL铜绿假单胞菌可建立烫伤深度一致、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D大鼠深Ⅱ度烫伤合并感染模型.【总页数】6页(P866-871)

【作者】郇科;白博;白晓智;苏菲;陈潇;桑宏勋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陕西西安 710043;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4

【相关文献】

1.八号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苏涌;许杜娟;高昌琨;何家乐;高建;宋礼华

2.微波对深Ⅱ度烫伤大鼠感染创面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超莉;宛仕勇;谭红;

张北华

3.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深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J], 杨景哲;陈凤平;冯欣姝;温海玲;耿琪瑛

4.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J], 郇科;白博;白晓智;苏菲;陈潇;桑宏勋

5.周氏烧烫伤膏对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修复作用研究 [J], 袁宙新;张晓芹;刘忠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蜀葵提取物对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

黄蜀葵提取物对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 宋必卫;刘洁琼;章方珺;杨轶安;付再林 【摘要】为观察黄蜀葵提取物(HSK)促进SD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利用超级控温烫伤仪制备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以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为阳性药,观察烫伤皮肤创面外涂HSK后开始结痂和脱痂时间、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和瘢痕形成情况,并取烫伤部位全层皮肤做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损伤和修复状况.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HSK给药组大鼠烫伤创面开始结痂、脱痂及完全愈合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烫伤创面愈后瘢痕面积显著减小,烫伤皮肤病理形态显著改善.结果表明:HSK能显著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外用烫伤治疗药物. 【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45)001 【总页数】4页(P47-50) 【关键词】黄蜀葵;MEBO;烫伤;创面愈合;瘢痕 【作者】宋必卫;刘洁琼;章方珺;杨轶安;付再林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5

烧烫伤一般是指由物化因素如沸水(油)、蒸汽、电、火焰、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外伤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意外性伤害之一[1-3].我国每年约有2 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在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人数中,烧烫伤仅次于交通事故,排第二位[4-5].烧烫伤常用局部外用药治疗,西药主要用磺胺嘧啶银预防创面感染,毒副作用较多;中药多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 黄蜀葵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是传统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始载于宋代刘禹锡所著的《嘉佑本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蜀葵花主要含黄酮类、有机酸类、甾类及挥发性成分等,具有镇痛、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功能[6-7].尽管中国药典已明确其功能主治为“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8],但其治疗烧烫伤作用一直未见药理学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大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HSK提取物对实验性烫伤的治疗作用. 1.1 药品与试剂 黄蜀葵干燥花(购自安徽);美宝湿润烧伤膏(产品批号1506903A,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 试剂采用95%工业酒精;乙醚、硫化钠(均为分析纯,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醛溶液(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实验仪器 真空旋转蒸发仪(型号RE-S2A,上海亚龙生化仪器厂);超级控温烫伤仪(型号YLS-5Q,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型号AL104);倒置光学显微镜(Nikon Eclipse,型号TS100-F DH1). 1.3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体重220~250 g,雌雄各半,购自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浙)20140001. 1.4 黄蜀葵花提取物(HSK)的制备

地牯牛对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地牯牛对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郭淑云;张薇;张文娟;戚志华 【摘要】目的:探讨地牯牛外用对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背部皮肤用100℃水蒸气持续10 s造成烫伤模型;观察地牯牛外敷对烫伤大鼠创伤部位修复情况及相应时间内血清TNF、VEGF、IL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成功,结果显示地牯牛组组织形态学变化显著,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其他组。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地牯牛组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的表达地牯牛组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地牯牛外用对大鼠烫伤模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tlion on rats scald model .Methods:By keeping the dorsum skin of rats in 100℃ water vapor for 10 seconds to establish the rats scald model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antlion on scald area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NF、VEGF and IL .Results:The scald model of rats was succe ss‐fully established and the repair effects on wound skin of each antl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 ,the VEGF of antlion group increased(P<0 .05) ,but TNF and I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 .05) .Conclu sion:The antlion in external applic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curing the local skin of rats scald model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3页(P131-132,135)

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 究 王清;陶继善;朱萱萱;张迪;杨晨;符蕊 【摘要】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长因子组、康复新组、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75℃热水浸烫脱毛区(3 cm×3 cm)25 s,成功建立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应用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涂抹烫伤创面,并以生长因子组和康复新组为对照,给药量为1 mL/只,每天涂药2次,连续给药16 d,涂药后创面不加覆盖,逐日观察创面感染愈合情况及动物全身情况(体征表现和创面结痂、愈合情况),连续观察20 d.结果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高剂量组对浅Ⅱ度烫伤模型大鼠可缩短创面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缩小愈合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可见创面结痂,痂皮内为较多的炎性渗出物,痂皮下肉芽组织已经再生修复,创缘周围开始有少量上皮冉生,并逐渐开始覆盖创面;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均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炎性渗出物减少,肉芽组织更加成熟,上皮再生较为明显,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高剂量作用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相当.结论谷胱甘肽肌肤凝胶剂对浅Ⅱ度烫伤具有较好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glutathione skin gel on wound healing of superficial second-degree burn in rats.Methods 60 SPF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model group,growth factor group,Kangfuxin group,low-dose and high-dose glutathione skin gel groups,each group had 10 rats.The superficial second-degree burn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scalding the hair-removed area (3 cm × 3 cm) of rats with 75℃ water bath

比较各种动物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医学实验动物学 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创伤修复是创伤学乃至整个医学中最重要又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创伤研究层次的不断加深以及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中,建立理想稳定的创伤动物模型是现代创伤外科领域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一个符合临床发病过程和符合影响创面修复主要因素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创伤后机体各系统及局部创面的演变规律,为临床针对性地治疗、护理创伤病人提供基础资料。笔者根据自己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的实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报道,对几种实用的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综述如下。 1 创伤修复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主要根据动物的解剖生理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目的为原则。选择的原则应注意 4 点 1. 1 注意选择与人相似的实验动物如猪、狗、羊、兔、大鼠和豚鼠。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创面愈合进展情况常选择与人皮肤组织结构相似的猪、狗和豚鼠,它们也同样适宜于有关创伤休克的研究。鼠由于对一般炎症反应敏感,故适合用于创面脓毒症和创面用药的研究。 1. 2 意动物的种类、品系特点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接受致敏物质的

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如豚鼠> 兔> 狗> 小鼠。热原反应宜选用兔和豚鼠,不宜选用大鼠和小鼠。做心功能测压宜选用狗、兔,其次是大鼠。在放射、烧伤复合伤的实验研究中常选用狗、大鼠和小鼠而不选兔,因为兔照射后常引起休克而死亡。 1.3意动物实验的重复性与可靠性为了增强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必须严格控制动物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在饲养管理、实验与环境条件、季节、消毒情况、实验步骤、药品的规格、药物剂量、给药途径以及实验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要保持一致,才能保证重复的可靠性。 1.4 注意实验动物的一般要求和特殊性在选用动物时除需要遵守实验动物的一般原则外,还应考虑到不同研究项目对动物的特殊要求,在实验中应尽量排除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易于重复,通常应选用成年、健康动物进行实验。对创伤研究而言,一般首选雄性动物。如果考虑到性别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也可采用雌雄各半做实验。 2 建立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方法 在建立创伤动物模型的全过程中必须遵守《保护实验动物国际条款》,人道地对待实验动物。动物若麻醉不成功不得进行实验。2.1全层皮肤切除伤模型首先采用戊巴比妥麻醉动物(30 mg/ kg) ,麻醉成功后再进行制模。此模型一般是在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旁开 2 cm ,用特制打孔器或利刀全层切除皮肤,若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要进行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时,则可

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疗效

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疗效郇科;白博;白晓智;苏菲;陈潇;桑宏勋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对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30只.在大鼠背部建立两个面积和深度一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换药时A组采用纳米银敷料,B 组采用纳米晶体银锌敷料,C组采用普通无菌敷料.伤后第3、6、10、14天,用ELISA法检测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组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并记录各组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伤后第3、6、10、14天,B组大鼠炎性因子IL-1、TNF-α浓度低于A组及C组,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IL-10、TGF-β浓度高于A组及C组,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组炎性因子TNF-α表达逐渐减少,IL-10表达逐渐增加.B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和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纳米晶体银锌敷料在对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有较好的抗感染、促愈合效果.%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new nanocrystalline silver-zinc dressing on deep partialthickness scald burn infection.Methods 90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30 rats in each group.Two deep partial-thickness scald wounds infected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back of rats with consistent area and depth.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nano-silver dressing,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nanocrystalline silver-zinc dressing,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ordinary sterile dressings when dressing change.The concentrations of interleukin-1

大鼠烫伤模型制作的步骤及方法

大鼠烫伤模型制作的步骤及方法 (1)复制方法按30m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根据体重腹部备皮,然后固定于实验台上。将大鼠移近加热自来水的烧杯,将纱布条浸入热水中,待水温恒定于99℃时,取出纱布,立即平铺于待烫部位,以纱布接触大鼠皮肤后计时。 (2)模型特点大体观察:致伤3s大鼠局部皮肤发红、轻微水肿。愈合后毛发生长良好,有少量红褐色丨色素沉着,皮肤轻微挛缩,表皮光滑。致伤10s大鼠局部皮肤发白、水肿。愈合后毛发生长良好,皮肤瘢痕形成,表面粗糙不平。光镜观察:致伤3s大鼠表皮层次尚清楚,细胞明显肿胀、变性,层次结构尚清楚,细胞核结构不清。表皮内有水疱形成,水肿、间质疏松,胶原纤维断裂,嗜酸性染色性能减退,呈嗜双色性。血管扩张、充血,皮脂腺、汗腺腺上皮细胞及毛囊上皮细胞尚清楚,部分肿胀、溶解。皮下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致伤10s大鼠表皮细胞部分脱落,结构不清,明显变性、坏死,部分细胞已溶解。表皮内有水疱形成,层间质疏松、充血,胶原纤维融合成片,嗜酸性染色性能减退,呈嗜双色性,大部分皮脂腺、汗腺、毛囊被破坏,结构不清,深部可见残余毛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明显,结构未破坏。上述结果表明,致伤3s大鼠为浅Ⅱ度烫伤,致伤10s大鼠为深Ⅱ度烫伤。 (3)比较医学常用的加热铁板、铜板、烫伤器等方法,其致伤部位是一平面,与大鼠弧形的腹部皮肤表面不相吻合,只能通过施加压力,使腹部皮肤形成一平面,由于压力不易掌握,在烫伤过程中势必使皮

肤弧面顶点先受热力损伤,是弧面的低点,弧面顶点所受压力大。这种热力致伤过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创面烫伤程度深浅不一。上述模型选用柔软、易变形的纱布为致伤物,浸满热水后利用热水的重力作用使其与皮肤表面自然紧贴,无需再使压力。

椒目仁油软膏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作用及皮肤安全性评价

椒目仁油软膏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作用及皮肤安全性评价康荣;曹蔚;谢艳华;宋小妹;王四旺 【摘要】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send oil cream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on wound healing in scalded rats and evaluate the local toxicity on animal ski, ra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 send oil cream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Jing Wanhong cream, matrix and model group. Wound healing rate and time and wound infection situ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rapy effects. The matrix, positive agent (2,4-dinitro-chloroben-zene) and the send oil cream were applied on normal or damaged ski areas of rabbits or Guinea pigs to conduct acute toxicity test, sensitivity test and irritation test, respectively. It is resulted that send oil cream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heal of burn wound (P <0 ? 05). It did not cause acute toxicity when applied on the skin of rabbits. Single or multiple doses of the send oil cream did not cause irritation. It is conclused that send oil cream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can increase the heal of burn wound and has no obvious acute toxicity.%以椒目仁油软膏对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及评价皮肤安全性,用大鼠背部制备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并将创面分为椒目仁油软膏、京万红治疗和空白基质、模型对照4组.以创面面积愈合率、脱痂时间和创面感染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将空白基质、阳性致敏物(2,4-二硝基氯苯)和椒目仁油软膏用于家兔、豚鼠背部完整或破损受试皮肤,分别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过敏试验和刺激性试验.结果:椒目仁油软膏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P<0.05).应用于家兔皮肤上,未见急性毒性反应.一次或多次给药均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反复致敏后使用也未见皮

创伤愈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创伤愈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创伤愈合,一直是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其相关的研究进展却长期受限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缺乏合适的异常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 ②缺乏敏感的能定量反映创伤和创伤修复的方法。动物模型对于创伤愈合研究来说,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就如同发生在人类的其他各系统疾病一样,要深刻认识它们的本质,了解其相应病理改变或测试某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对其是否有效和安全,都应该先在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上进行研究和验证,然后才能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可以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模型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创伤愈合领域,关于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报道,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如下。 1动物模型的选择原则 一般动物模型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基本原则:①能正确复制所要研究的损伤或病变;②可以多次或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③实验可被别人重复;④在实验中可获取多个活检标本;⑤容易操作并与动物实验设备相适应;⑥有可供实验观察的足够时间。而在创伤愈合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需要更加精准和确切。对于不同的创伤愈合类型或是同一愈合类型中不同阶段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应该由与之对应的或相似度最高的不同实验动物模型来进行。例如:在研究烧伤创面愈合的收缩增强过程时,选用小鼠烧伤模型较佳。而在研究创伤修复的再上皮化过程时,刃厚皮片供区的创面愈合模型或点状植皮动物模型均被认为是合适的选择。 2急性伤口愈合模型 急性伤口愈合模型(models of acute woundhealing),是指创伤发病急、致伤因素较为明确、病程相对较短,不伴有其他明显影响愈合的有害因素存在,创口以急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一类创伤愈合模型。 2.1切开性伤口模型:通常是用剪刀或刀片切割动物皮肤,形成线形切口,可深至皮下。常用的动物有鼠、兔或猪等,切口常选在动物的背部或腹部。这一模型可用于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以及各种全身或局部使用的药物、敷料等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作用。另外,此模型还常被用来研究愈合创面的抗张力强度(tensile strength),其传统方法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上分别切取创面标本,再用表面张力计测量其张力强度,后作比较和分析。这种方法作为一种体外性测试,并且测量值是通过与切口垂直方向的单向拉力来获取,因而与切口实际的多轴向力学作用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异。Gingrass等设计了一种活体测量伤口张力强度的动物模型,其方法是通过真空负压装置作用于SD大鼠的线形切口区,依靠吸引作用产生多轴向拉力。其相关实验研究证实,这一模型的测量参数更接近临床实际,结果也更为确实可信。 2.2切除性伤口模型:使用特制的打孔器或剪刀、刀片在动物体表(多在背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们通常由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措施和药物研发,人们需要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 一、动物模型的构建 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是进行感染性疾病研究的基础,它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动物广泛存在的能够模拟人类感染的病原体应该被选择。其次,在选择动物模型时应该考虑动物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生理和免疫反应与人类的相似度。例如,小鼠和大鼠常被用作小型啮齿类动物模型,因其解剖生理结构与人类相似度较高,且容易养殖和操作。另外,猴子和豚鼠也经常被用作大型和小型动物模型。 其次,构建动物模型时,需要选取合适的病原体和途径。对于细菌感染,静脉 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是常用的途径。对于病毒感染,常用的途径有喷雾、鼻腔滴注、口服、皮下注射等。对于真菌感染,静脉注射、胃管注入、鼻腔滴注等途径都能够产生稳定、可重复的感染模型。 最后,动物模型的构建需要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例如,注射病原体的剂量,注射部位,口服给药的时间和剂量等应该尽量保持一致,以减少实验误差。 二、动物模型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机制研究 通过构建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定植、侵袭、 扩散、感染等过程,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2. 药物研发

通过构建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不同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并筛选出具有较高疗效和较低毒性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药物。 3. 疫苗研究 通过构建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疫苗对宿主体内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免疫保护能力、疗效持续时间等,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4. 临床诊疗 通过构建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病理易感性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5. 疫情预测 通过构建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的生长、扩散、传播过程,评估疫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预测和应对疫情提供技术支持。 三、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尽管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动物模型与人类的生理和免疫反应相似度有限,进一步探究人类感染机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转化医学研究。其次,动物模型构建的成本较高,维护动物健康的成本也很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金钱。此外,大多数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需要人工解读和再生产,存在着较大的主观误差。 四、结语 感染性疾病属于常见疾病,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进行疾病研究的基础。人们可以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临床诊疗和疫情预测等。当然,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也存在许多局限性,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加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应用对深Ⅱ度烧伤的影响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应用对深Ⅱ度烧伤的影 响 【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应 用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八医院烧伤整形科在2021 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7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均行削痂术治疗,将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A组(39例,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组(39例,上 述基础上联用夫西地酸乳膏),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B组在术后10天、术后15天以及术后20天创面愈合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且B组平均 创面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B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等愈合 后瘢痕情况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深Ⅱ度烧伤,临床疗效显著,可让患者创面在短时间 内更快康复,减少瘢痕增生情况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深Ⅱ度烧伤;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夫西地酸乳膏; 创面愈合率 前言:深Ⅱ度烧伤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情况,其主要是由于高温气体、热液、火焰、强热辐射、化学物质等所导致的皮肤及黏膜组织受损,患者的皮肤表 面将出现水疱,伴随着皮肤痛觉迟钝、红肿现象,需要通过削痂术将坏死组织去除,以预防进行性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配合有效治疗方案加速创面愈合, 提高皮肤恢复效果[1]。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促进创口愈合的药物,夫西地酸乳膏的作用主要针对于皮肤感染,本研究将以我院78例深Ⅱ度烧 伤患者为例,通过分组对比具体分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八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78例深Ⅱ度烧伤患 者(时间:2021.01-2021.12),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各有39例。在A组 患者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有22例、17例,年龄22~60岁,平均 (40.82±5.38)岁;其中热力烫伤患者有28例(71.79%),化学烧伤有11例(28.21%);烧伤部位:躯干11例(28.21%),四肢20例(51.28%),头颈8 例(20.51%)。在B组患者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有23例、16例,年龄20~63岁,平均(41.13±5.04)岁;其中热力烫伤患者有29例(74.36%),化学烧伤 有10例(25.64%);;烧伤部位:躯干12例(30.77%),四肢21例 (53.85%),头颈6例(15.38%)。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入选研究7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均行削痂术治疗,依据患者的烧伤部位和面 积选择适宜麻醉方案,上肢、下肢、全身分别予以臂丛麻醉、硬膜外麻醉、全身 麻醉,在麻醉发挥作用后运用0.1%苯扎氯铵溶液和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洗,术 者持滚轴式取皮刀调好合适刻度,于创面保持30度角进行削痂术,注意一次不 可削的太深,可分次削净,以露出光亮、鲜黄、湿润的脂肪为宜,对创面反复运 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和0.1%苯扎氯铵溶液进行冲洗。A组患者需要对创 面涂抹上海腾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S2*******),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创面。B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应用夫西地酸乳 膏(生产厂家:香港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50043),无菌纱布包扎,密切 观察患者创面是否有渗出,以便于及时更换外层纱布,连续治疗至创面愈合。 1.3观察指标 调查A组、B组患者术后10天、15天、20天创面愈合率,计算方法=治疗前 创面面积减去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前×100.00%。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后3个月 分别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愈合后瘢痕情况,分为四个维度:色泽0-3分、血管分布0-3分、厚度0-4分、柔软度0-5分,共计15分,评分越高则代 表患者瘢痕越严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敷对深Ⅱ度烫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敷对深 Ⅱ度烫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邹普功;李长明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敷对深Ⅱ度烫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6例深Ⅱ度烫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rhEGF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和单纯rhEGF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感染率较对照组低 (P<0.05);两组瘢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烫伤,可有效预防感染并且能促进创面愈合,瘢痕发生率较低,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1页(P67-67)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深Ⅱ度烫伤 【作者】邹普功;李长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烧伤医院烧伤整形科周口 466000;河南省周口市烧伤医院周口 4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4

深Ⅱ度烫伤创面如果处理不善,容易导致创面感染、延迟愈合,创面瘢痕形成。近年来,笔者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敷对深Ⅱ度 烫伤创面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7月在我院烧伤科就诊的烫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6岁;②符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深Ⅱ度烫 伤诊断标准;③烫伤面积≤10%。所有入选病例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敷治疗与单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0.42±9.35)岁,四肢25例,躯干8例,头面部5例;对照组中男 性2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9.99±9.32)岁,四肢27例,躯干8例,头 面部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烫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1 用药前创面处理:先用碘伏对创面进行消毒,剔除水泡和创面上的死皮,然 后用碘伏进行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菌纱布擦拭。 2.2 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敷治疗。具体用法:先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浙江日升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1269)均匀涂抹于创面及周围,然后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桂林华 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涂抹在创面上,最后用无菌纱布 覆盖,医用胶布黏贴。开始换药1次/d,如有坏死组织存在,用无菌剪刀清除, 如果有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可隔1~2d使用1次,直至愈合。 2.3 对照组:单纯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具体用法同观察组。 2.4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同期全程观察创面变化和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发生情况、创面感染情况。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局部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一种伪无菌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文章标题:构建一种伪无菌大鼠模型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伪无菌大鼠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模拟人体内环境,从而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构建一种伪无菌大鼠模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下面将对构建的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准备工作 在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生物安全柜、无菌手术器械、培养皿、离心管等。还需要准备好大鼠种群,确保它们的健康状况良好。 2. 无菌操作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包括消毒实验台和手术工具,佩戴无菌手套,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等。 3. 饲养环境 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需要在一个干净、无菌的环境中进行。需要准备好符合无菌要求的饲养箱和饲养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器具。 4. 饲养管理 在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过程中,饲养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定期监测大

鼠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5. 技术操作 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操作,包括无菌手术、采集组织标本、培养细胞等。这些操作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实验检测 在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之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和分析。这包括对组织标本和细胞的培养情况进行检测,确保它们的无菌性和稳定性,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统计。 7. 个人观点和理解 构建一种伪无菌大鼠模型是一项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操作,还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饲养管理。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和管理,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回顾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构建一种伪无菌大鼠模型需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和管理。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和管理,才能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管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

烧伤方对实验性烫伤大鼠的实验研究

烧伤方对实验性烫伤大鼠的实验研究 刘心亮;曾小粤;温志鹏;熊益群;王重阳;徐绍钢;穆桂萍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Shaoshang Decoction on experimental scalded rats. Methods: 6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odel group, the Shaoshang Decoction group and the Jingwan-hong Cream group with 20 rats in each group. After II degree scalded model being established in each group, rats in the Shaoshang Decoction group and the Jingwanhong Cream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used corresponding drugs. After 7 days, some indices were observed in these groups including the scald wound healing, the edema inhibition, the ENK level and the SOD cont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se indicator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haoshang Decoction group and the Jingwanhong Cream group such as the scalded wound healing, the edema inhibition, the ENK level and the SOD content. Moreover, these indices in the Shaoshang Decoc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Jingwanhong Cream group. Conclusion: Shaoshang Decoction can promote the scalded wound healing, the inhibition of edema and the analgesic effect on central control. Abo, it can increase the body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capabilities.%目的探讨烧伤方外敷治疗实验性烫伤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烧伤方组、京万红组,每组20只.各组用80℃恒温热水对大鼠造成Ⅱ度烫伤模型,烧伤方组和京万红组大鼠分别采用烧伤方和京万红软膏外敷烫伤皮肤,每日4次,每次约2 m L,连续7d;观察其对烫伤创面愈合、水肿抑制、中枢调控镇痛(脑啡肽)以及机体抗氧化防卫系统超

PPE复方制剂对烧烫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PPE复方制剂对烧烫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建宇喻芳杨泳滕佳朱纬亚王国兴宋一林舒晔 目的:观察PPE局部用药对小鼠颈背部皮肤Ⅱ~Ⅲ度烧、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不同药物浓度的PPE软膏涂搽皮肤烧、烫伤创口部位。每2天1次,连续30d。高剂量组药物浓度为低剂量组的2倍,并以美宝湿润烧伤膏作阳性对照组,设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各组小鼠每天均观察其脱痂和长毛时间以及食量和活动度。结果:PPE复方制剂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美宝阳性对照组软膏局部涂搽后,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对小鼠颈背部皮肤Ⅱ~Ⅲ度烧、烫伤的脱痂时间(P<0.0083)和长毛时间(P<0.01)均缩短并具有显著差异。结论:PPE复方制剂对小鼠颈背部皮肤Ⅱ~Ⅲ度烧、烫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标签:PPE复方制剂;烧、烫伤治疗;实验研究 石榴是我省的优势植物资源之一,拥有万亩石榴园的蒙自,其石榴种植面积为全国第一位,产量高,约占全国石榴总产量的30%,而作为占石榴20%~30%的石榴皮还未充分利用,大部分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石榴皮可作药用,传统医学中往往是将其制成水煎液内服或外用,主要用于驱虫、止泻、止血、创面收敛、皮肤感染等[1]。 目前国内对石榴皮在药用方面的研究包括:石榴皮提取物的抗菌作用[2]、抗病毒,包括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3-4]、抗氧化性能[15]及在生殖、避孕方面的作用[6]等等。国际上对石榴皮的研究很活跃。研究内容与国内大体相同,包括石榴皮提取物对胃的保护作用[7]、免疫调节作用[8]、抗细菌作用[9]、抗病毒作用[10]、抗乳腺癌[11]等肿瘤病变的研究以及抗氧化性能[12]等等。 研究表明石榴皮中富含多酚类物质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素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石榴皮碱等[13],因而有较强抗菌、收敛、止血及抗炎等作用。据报道石榴皮的甲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9~10]。 对近10年来的中文文献检索中,未发现国内有石榴皮提取物在治疗烧、烫伤方面的研究工作;亦未检索到国际上的有关报道。 烧、烫伤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取石榴皮中具有抗菌、收敛、止血、抗炎活性的成分,辅以具有明确的促进细胞生长作用的云南特产三七[14~15]等中药,研制对烧、烫伤具有实用性强、疗效好的复方制剂,为云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实验主要研究了该药对小鼠颈背部皮肤Ⅱ~Ⅲ度烧、烫伤实验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PPE复方制剂对烧伤的作用

深Ⅱ度兔子烫伤模型的建立

深Ⅱ度兔子烫伤模型的建立 蔡斌;范尚坦;张勇;康设旺 【摘要】目的建立深Ⅱ度家兔烫伤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简易高温烫伤装置建立新西兰兔烫伤模型,通过温度和时间两个因素控制烫伤的深度,进行病理切片做组织学检查,判定烫伤的深度.结果当烫伤温度为180℃,烫伤时间10 s,可以建立比较标准的深Ⅱ度家兔烫伤模型.结论使用本方法建立模型方法简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20)007 【总页数】4页(P10-12,后插2) 【关键词】新西兰兔;烫伤;烧伤;组织学诊断;模型,动物 【作者】蔡斌;范尚坦;张勇;康设旺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州,3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 实验性烧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关系到烧伤药物研究成败与否的关键。建立烧伤面积恒定,烧伤程度深浅一致的符合烧伤药效学研究的烧烫伤动物模型比较困难,尽管文献中报道的造模方法很多,如燃烧法[1],直接热水烫伤法[2],蒸汽

烫伤法[3],但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难以控制致伤面积和致伤程度深浅不一的问题。通过不断摸索,我们自行设计了简易的高温烫伤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够建立烫伤面积恒定,烫伤程度一致的动物模型,而且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1.1.1 实验对象:新西兰兔48只[上海市松江区松联实验动物场,SCXK(泸)2007-0011],雌雄不计,体重 2.0±0.2 kg。 1.1.2 烫伤装置:自制圆柱形铁筒,底部直径5cm,高16cm,重量1.2 kg,内部 为空心,上方有一小孔,由此小孔倒入蓖麻油,放入温度计用于控制温度(图1)。1.2.1 烫伤模型的制备:在兔子背部涂上10%硫化钠脱毛剂,然后用生理盐水洗净 脱毛区,使背部脱毛面积约10cm×10cm。脱毛后24 h,以25 g/100mL的乌拉坦按4mL/kg麻醉[4]。将装有蓖麻油简易高温烫伤装置放在电炉上加热后,利用装置自重将装置底部置于烫伤区域造成烫伤。致伤条件包括致伤温度及致伤时间,致伤温度分别为100℃,120℃ ,150℃,180℃四个点,每个点再按致伤时间划分5 s,8 s和10 s两个点。将48只兔子分为12组,每一致伤点烫伤4只兔子,于烫伤后24 h取材,组织块用病理固定液固定,做组织检查,按组织学诊断标准进行检查筛选出导致深Ⅱ度烫伤的时间点。 1.2.2 组织学诊断标准[5]:Ⅰ度烧伤伤及表皮浅层,基底细胞层健在。浅Ⅱ度烧 伤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真皮乳头层,创面愈合靠残存的生发层和汗腺、毛囊等皮肤附件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可治愈,一般不留疤痕。深II度烧伤达真皮乳 头层以下,但残留部份网状层及皮肤附件。如无继发感染,伤后3周创面依皮肤 附件上皮增殖而治愈,常留疤痕。Ⅲ度烧伤系全层皮肤烧伤,可伤及皮下、肌肉、骨骼、和脏器。因丧失上皮再生来源,创面修复靠自体皮移植或周围健康上皮长入。烫伤后24 h病理切片观察,100℃和120℃(5 s,8 s,10 s)者均为浅Ⅱ度烫伤(图2,见彩插 2),150℃(5 s,8 s)者烫伤程度浅Ⅱ度和深Ⅱ度之间。150℃(10s),180℃(5 s,8 s,10 s)为深Ⅱ度。

大鼠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过程病理形态学观察

第一部分放创复合伤大鼠神经免疫调节的变化已知单纯创伤及辐射均能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创伤和辐射应激也均能引起机体HPA兴奋,故放创复合伤机体的神经免疫调节必受创伤和辐射这两因素的双重影响。然而,神经免疫调节在放创复合伤中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伤口愈合有着怎样的关系,目前却鲜见报道。 本部分实验采用创伤合并全身5Gy单次均匀照射和创伤合并局部25Gy单次照射这两种放创复合伤大鼠模型同时进行研究。系统地观察了放创复合伤大鼠外周血血象,外周血CD4+淋巴细胞比例、CD8+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脾脏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平衡等指标的变化,并检测了神经激素ACTH和GC及细胞因子IL-4和IFN-γ等在外周血中的表达。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探索放创复合伤大鼠神经免疫调节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伤口愈合的关系。 第一章大鼠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过程病理形态学观察 放创复合伤具有伤口愈合延迟特点。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早期,炎症反应明显受到抑制,创面渗出物减少,广泛出血,坏死组织增多;愈合中期肉芽组织生长成熟减慢,伤口收缩受到抑制;愈合后期上皮覆盖滞后,胶原含量较低。本实验通过观测伤口残留面积、各时相伤口区皮肤的病理形态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以及伤口区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来评价大鼠放创复合伤模型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主要仪器 设备名称型号及公司国别图像分析仪Quantimet 970,Cambridge公司英国全自动脱水机ASP200,Lecia公司德国石蜡包埋机EG1150,Lecia公司德国全自动石蜡切片机RM2255,Lecia公司德国分析天平AL104,METTLER TOLEDO公司瑞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