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

各类彩色电视节目,最终将作为视觉形象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显现出来,因此,对重现色彩处理的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内容的表达,电视制作质量的高低。重现色彩的逼真度,是彩色摄像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不仅决定于摄像机本身,而且还受到照明光源的种类和方法以及白平衡调整的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光源色温的判别、标准白的选择及白平衡的调整是拍摄理想画面的关键。

1、白平衡调整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国际上规定的标准白光有A、B、C、D、E五种,它们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和相应的色温。在彩色电视系统中,采用6500K的D 光源作为标准白光。

亮度信号(Y)由红、绿、蓝基色信号组成的比例关系为:Y=0.30R+0.59G+0.11B。当摄取黑白景物时,红、绿、蓝的电流应始终保持0.30、0.59、0.11的比例,使Y信号成为标准白光,这就是白平衡。为了保持摄像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电路有相同的放大倍率,应根据照明光源的变化,适时调整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的合成比例。若合成的比例有偏差,Y信号就带有某种颜色。例如,红电流信号若超过0.3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红;蓝电流信号若超过0.11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蓝。由此可见,白平衡的调整好坏,将直接影响彩色图像的色调,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景物的颜色。

景物重现的色彩不仅与本身特征有关,而且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

分(即光源的色温)有关。由于各种光源的色温不相同,且色温又随着环境光源的强弱而变化,但摄像机所需的平衡色温是固定的。同一物体在不同色温的光源照明下,重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例如,白色物体在高色温光源照明下就偏蓝,在低色温光源照明下就偏红。为适应不同的照明条件,在变焦距镜头与分色棱镜之间加入色温滤色片,利用它们的光谱响应特性来补偿由于色温不同所引起的光谱特征变化,即对光的不同波段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使之符合摄像机的平衡色温。由以上分析可见,白平衡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自动白平衡调整电路通常使用两种处理技术:一是将处理放大器输出的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送入白平衡电路,分别经白平衡门脉冲取样、整流,得到平均直流电平,再将红路和蓝路的平均电平分别与绿路的平均电平进行比较;以绿路电平为基准,将所得的误差电压放大后送回处理放大器的增益控制级,从而改变红、蓝两路的增益,使其输出信号电平与绿路信号电平相等来实现白平衡。二是将色差信号R-Y和B-Y送入自动白平衡电路,经RC 网络积分后,与零电位进行比较;当摄取白色景物并达到白平衡时,两个色差信号都为零。因此,色差信号和零电位进行比较时,若R-Y>0,则比较器输出电压就加到红路增益控制级使其增益减小,直至R-Y=0。反之,若R-Y<0,则红路增益增大。同理,蓝路增益由B-Y信号控制图1采用第一种自动白平衡处理技术。被摄取的光像通过分色棱镜分光成为红、绿、蓝基色光,再经各自的CCD器件转换为基色信号,CCD器件输出的信号通过取样保持

电路,控制轮廓补偿器和白平衡电路后进入处理电路(信号处理),最后经编码器形成NTSC或PAL信号输出。当红、绿、蓝三路基色信号电平相等且为1(即ER=EG=EB=1,EY=1)时,信号中的色度信号幅度为零,编码输出的仅为亮度电平,幅度为1,从而实现白平衡。

2、常规白平衡调整的技术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通过白平衡调整来校正因光源的色温变化而引起的图像偏色。白平衡调整的步骤:1)大范围内的调整。根据拍摄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选择合适的色温滤色片。例如,在低色温光源下拍摄,景物会偏红,应选用①号(3200K)偏蓝的色温滤色片,使画面增添蓝色成份;在高色温光源下拍摄,景物会偏蓝,应选用③号(5600K)偏桔红的色温滤色片,使画面增添红色成份。2)在大范围调整的基础上,采用自动白平衡调整方法,以保证准确的色彩还原。实际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白纸应占画框的80%以上;(2)要有足够的照度;(3)寻像器中尚未显示“OK”字符时),不要移开摄像机;(4)要与被摄景物在同一色温的光源下进行;(5场景或照明光源变化较大时,应重新进行调整。为了获得准确的白平衡,必须选择标准纸作为白平衡调整的基准。若每次都随意选择一个“白”色物体(如白纸、白布、白墙等)作为基准,由于这些物体“白”的程度不一样,将使白平衡数值有差异,造成画面的色调不一致。因此,要采用摄像机附件中提供的白平衡调整卡纸来进行,即使没有专用的卡纸,应通

过实践比较的办法,选出效果最好的作为调整卡纸。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经常遇到照明光源为混合光。室内拍摄时,有人工照明光源,室外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入射到被摄景物,造成光源的色温不一致。例如,室内用3200K 的新闻灯照明,窗口有5600K的散射光入射,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色温差。在这种情况下,若选择①号色温滤色片,拍摄出来的画面为:以新闻灯为主的景物色彩还原较正常,而以散射光照明为主的景物色彩偏蓝;若选择③号色温滤色片,会使以新闻灯为主的景物色彩发黄偏红,而以散射光照明为主的景物色彩较正常。从拍摄出来的画面中看,好像光源中多了蓝灯或红灯似的,而这种现象总是在自然光的照度不够而采用人工照明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可见,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照明,不会得到理想的色彩还原。因此,要尽量避免在同一景物中存在两种以上不同色温的光源。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1)采用窗帘布满或桔红色的透明纸遮挡入射室内的散射光,以①号色温滤色片调整白平衡。(2)以③号色温滤色片调整白平衡,采用高色温照明光源;或者采用浅蓝色的透明纸置于新闻灯前面,提高光谱色温,以求同室外散射光的色温一致。

3、非常规白平衡调整的技术

根据拍摄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按常规方法调整白平衡,能使景物的色彩逼真地重现。但是某些画面为了强调艺术效果,有时并不需要忠实地重现原来的色彩,而是根据内容情节,对被摄景物的色彩进行再创作。

若两种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形成白色,那么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例如,蓝与黄、红与青等。由于卡纸所给出的基准白是摄像机在白平衡时确定红、绿、蓝幅度比例的依据,因此,在拍摄中可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卡纸调整白平衡来控制画面色调。例如,用淡红色的卡纸调整白平衡时,不论照明光源的色温如何,均可通过自动白平衡调整电路控制增益,使红信号的幅度减小,即增大绿、蓝信号的幅度,使之满足ER=EG=EB,从而使淡红色的卡纸在彩色监视器上显示白色。由于淡红色的卡纸与标准白的差别不是因照明光源色温的高低所引起,所以,当用该摄像机拍摄同一光源下的景物时,就会因绿、蓝信号幅度的增大而使所摄的画面铺上一层淡青色,从而形成冷色调。同理,若把卡纸换为淡青色,自动白平衡的结果将通过增益控制使红信号的幅度增大,给画面增添暖色调。卡纸所含红色或青色的比例越大,所获得的冷或暖的程度越高。由此可见,偏色卡纸所确定的红、绿、蓝合成比例,正是增大了卡纸偏色的补色,也就是说,白平衡是平衡在偏色的补色上,其实质是使白平衡“不平衡”而获得所需要的色彩。根据这个原理,若在卡纸上有意掺入某种颜色,然后按常规方法调整白平衡,则画面将偏向卡纸偏色的补色(见图2)。

若选择卡纸含任一端的颜色,在调整白平衡后画面则偏向另一端的颜色。通常在103骸167海ê臁⒒疲┖283骸347海ㄇ唷⒗叮┑牧教跏噶肯呒涞纳醒≡窨ㄖ降难丈词迪帜持忠帐跣Ч@纾纳闳粘龀蓟蛳ρ粑飨戮跋螅实笨湔呕坪焐磺嗌铰趟淖匀痪跋螅实笨湔徘嗦躺槐硐趾K⒃乱沟壤渖魇保实逼嗬渡1收咴诨袢吃钡缃唐煨

侨冉钡淖ㄌ馄洞澈5难д摺分信纳愫1呷章湟痪埃褂DXC—327P 型摄像机,用天蓝色卡纸调整白平衡后得以实现。又如,在四集电视系列片《南天头雁》中拍摄夕阳下海边织渔网的场景,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调整白平衡,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3.2 卡纸放置角度的选择

若卡纸的颜色不变,而选择其放置的角度,使卡纸所接受的光谱成份的比例不同,将造成色温上的差异,调整白平衡后的色彩还原将发生变化。在一般的情况下,被摄景物都在镜头光轴延长线的垂直方向上,卡纸的受光情况与实际拍摄情况相同。若把卡纸向上倾斜,使卡纸接受光照的比例增大(即在高色温上调整白平衡),由于拍摄时的色温低于调整时的色温,因此画面将偏向暖色调。反之,若把卡纸向下倾斜,使卡纸主要接受地面的散射光(即低色温),画面将偏向冷色调。

由于选择不同角度放置卡纸而造成的色温差是随环境而变的,因此,调整白平衡后偏色的幅度并没有明显变化。若不超出色温的偏差范围,调整白平衡后就不会在监视器上明显感觉到色的差异,同时,在光源色温较低时,允许的色温差值小,而在光源色温较高时,允许的色温差值很大(见图3)。

3.3 色温滤色片的选择

利用色温滤色片的某一档调整白平衡,再用比该档色温高(或者低)的另一档色温滤色片在同一光源下拍摄,就能获得暖色调(或者冷色调)的效果。也就是采用色温滤色片“低调高用”或者“高调低用”的方法,有意使色温不平衡,可以实现对色彩的

主观要求。其方法是:先用低色温滤色片(如3200K)把光源的色温降低到接近摄像机的平衡色温。然后通过自动白平衡来补偿大范围调整后剩余色温差,使光源的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在数值上相等,即达到色温平衡,再换到高档(如5600K)拍摄。由于照明光源的色温不变,而此时的白平衡电路是根据“低调”色温滤色片变换后剩余误差保持平衡的,色温值高的比色温值低的色温滤色片色温降低幅度大,使光源的实际色温比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低,所以画面偏暖色调。同理,采用色温滤色片“高调低用”,可使画面偏冷色调。色调的暖冷程度视色温滤色片的色温值的差异而定。若调整时与拍摄时的色温值相差越大,画面所获得的暖冷色调越重,反之则越轻。笔者在四集电视系列片《特区先锋》中拍摄人物在炉火前思索的脸部表情时,就是采用3200K色温滤色片调整白平衡后,再改用5600K色温滤色片进行拍摄,使人物脸部偏暖色调,从而实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目的。

3.4 光路色温的选择

在摄像机前加入颜色滤纸调整白平衡(滤纸颜色的浓淡视要求暖冷色调的程度而定),然后舍去滤纸进行拍摄,可使画面的色调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在光路中加入颜色滤纸后改变了入射光源的光谱成份,即提高(或者降低)了光源的色温,而实际拍摄时的光源是加入滤纸之前的低(或者高)色温。笔者在拍摄烛光下学习的场景时,既要人物色彩的真实重现,又要烛光的效果,就是在照明灯之前加入蓝色滤纸后调整白平衡的。由于在高色温的环境下调整,而在该光源下拍摄,人物的色彩还原较好,因烛光火

焰的色温比加入蓝色滤纸后的光源色温低得多,所以画面偏暖色调。

在太阳的直射光(暖色)和天空的散射光(冷色)环境下拍摄,被摄景物中存在着双色性(即混合光)。根据瑞利散射结论:f(λ)/λ4(式中f(λ)为光源中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函数,可知,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说明了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强得多,即散射光中短波光占优势,因而色温较高。根据这一结论,若在逆光下调整白平衡,而在顺光下拍摄,就能使画面偏暖色调;反之可获得冷色调。

以上几种白平衡调整技术各有特点,且校色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论使用哪种技术,都应根据摄像机的性能和功能来选择,在拍摄过程中采用彩色监视器进行现场监视画面效果,并及时加以调整,就能够达到电视创作的理想要求。

本文发表在由电视电声研究所主办的电子工业部电视专业情报网出版的专业核心期刊《电视技术》杂志1996年第10期上,并被俄罗斯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摘要杂志》无线电技术(综合卷)1997年第8期转载。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调整12008年09月09日星期二 14:061、打开彩条发生器,调节寻像器明暗对比,以便得到真实标准的电视图像,为之后的拍摄工作做准备。

经验:寻像器的表现直接影响摄像者对景物的判断,经验丰富者开机后,就知道寻像器是不是标准。初学者调节寻像器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工作。需要

调整明暗、对比、锐度。

2、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0dB。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

经验: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信号质量有所下降。因为,噪波也被同时放大。

3 、光圈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由电机带动,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自动缩放。经验不多者往往喜欢自动光圈,那样省心、省力,不用担心忘记调整。手动光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不受外界影响,主观自由调节。

经验:自动光圈固然方便、安全,但它会在明暗发生变化等情况下。自动缩放(如摇镜头)。从而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观众情绪。而且,在摄像机老化的情况下,可能自动光圈存在抖动现象,致使画面忽明忽暗。手动光圈在拍摄逆光、有意压低或提高画面亮度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在拍摄运动镜头时,物体的明暗可能显著变化,我们可以采取起幅与落幅的光圈中间值或采用手动逐渐调整的办法,在观众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慢慢的放大或缩小光圈,以取得画面亮度始终保持稳定。

4 、快门的标准速度为:1/60秒。在正常的拍摄工作中,已经足够了。一般最高为:1/2000秒。加大一级快门速度,同时衰减一级光圈,与摄影同理。

经验: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编辑制作中是否要使用:定格画面、慢放等,如果可能需要,就要调整提高快门速度。

电视、尤其是电脑的显像管扫描频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扫描频率),避免拍摄出的电视画面出现滚动闪烁现象。

二、滤光片的调整:

通常摄像机有四档滤光片:3200K、5600K、5600K+1/4ND、5600K+1/16ND 。

3200K在白炽灯、日出、夜晚等色温为3200K的情况下使用。5600K在白天、日光灯等色温为56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1/4ND等可以起到衰减光圈的作用,如:5600K+1/16ND可以衰减4档光圈。

它们相当于摄影中,灯光型和日光型胶卷的作用。

经验:调节滤片为白平衡的粗调。根据拍摄现场的色温调节滤片。有时在5600K的色温下,光圈最大、速度最慢,而通光量仍然不足(如:室内日光灯下),也可以用3200K的滤光片进行白平衡调节,这样等于加大一级光圈,使通光量增大。

在不同的色温下,用不同的滤色片可产生不同的效果,用5600K的滤光片拍摄3200K的景物,画面可以偏暖。用3200K的滤光片拍摄5600K下的景物,画面可以偏冷。如:缩小光圈,可在白天的光线下,可以拍摄出夜晚的效果。

三、黑平衡:

当摄像机很久没有使用或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巨大变化时需要调节。黑平衡是白平衡准确的基础。打开调节开关,无论光圈在手

动或自动下,都将关闭,寻像器显示0K,此时黑平衡调节完毕。经验:一般不需要调整。

四、白平衡:摄像机为了能精确再现景物的色彩,分别设有:手动调节白平衡和自动跟踪白平衡。

手动调节白平衡:首先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用大焦距对准白色物体,至少充满90%的画面(实践中发现50%也可以),扳动开关,显示OK。

自动跟踪白平衡:当摄像机移动,光线变化,摄像机可以自动实时跟踪调节白平衡。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白平衡的预置档:打开此开关为摄像机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标准值。

白平衡的A和B储存器:可以把两个拍摄环境下调节的白平衡储存在A与B里。随时调用。

经验:自动跟踪白平衡快捷方便,但在使用时发现,有偏红现象。如果在运动镜头中,白平衡也会随时跟踪景物色彩的变化,容易造成电视画面色彩的不统一、不稳定。

摄像知识

1.舞台光线下的白平衡调整

舞台灯光千变万化、五颜六色。用自动白平衡拍摄时,会出现人物偏色且色彩不饱和的现象。此种状态下必须使用手控白平衡。调整方法是:在节目演出前舞台彩用单一色温的光线照明时

(一般都是色温为3200k的碘钨灯),手控调整白平衡。有的摄像机除了手控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方式外还有“室内”和“室外”两档方式,把色温状态设置在“室内”档即可。

2.霞光下的白平衡调整

无论是朝霞还是晚霞,色温都非常低,在人脑海中的印象是红色的霞光。然而用自动白平衡方式拍出的画面都没有一点红色气氛。此时也需要采用手控调整白平衡。方法是:把白平衡测试卡放置在阴影处,再对着它手控调整白平衡,然后再拍摄霞光。有的摄像机色温方式有“室外”档,也可把水平衡设置在“室外”档再拍摄。

3.拍摄电视屏幕时的白平衡调整

用电视屏幕的白色画面代替白平衡测试卡。使屏幕呈现较长时间白色画面(靠电视台播放是不太现实的),需要自己设计才行。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字幕机的白底色较正,在有电视字幕机的条件下,选择字幕机中的纯白画面,把其视频信号送到即将拍摄画面的电视机中,使电视机的画面呈白色,然后对其白画面手控白平衡高速即可。二是用自己拍摄的白色画面校正。方法如下:在单一色温光源下,在自动白平衡方式下,摄像机对着纯白物体(如白平衡测试卡或白纸)录制几分钟画面,自制一盒白平衡测试校

正带,然后用此带在电视机上放像,再用摄像机对着电视屏幕手控调整白平衡即可。

手控白平衡调整的基本特点是:若对着偏冷色调的对象手控调整白平衡,则在同样光线下拍出的画面呈暖色调;若对着偏暖色调;若对着偏暖色调的对象手控调整白平衡,则在同样光线下拍出的画面呈冷色调。具体例子是:为了给喜庆场面增加气氛,想让画面呈现暖色调(如偏红),可在相同光线条件下,使摄像机对着蓝纸手控调整白平衡,然后再拍摄。

二、光圈调整:

摄像机的自动光圈也是有条件的:顺光、被拍摄对象大面积受光,而且是整个画面的平均曝光。满足这些条件下的拍摄可以拍出曝光较为正确的画面。然而逆光或拍摄对象只有小面积受光而又想把小面积部位(如脸部)拍清晰时,必须采用手控光圈方式才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画面。

1.逆光拍摄下光圈的调整

有时为了拍出晶莹透明对象的质感(如服装、花朵)或脉络(如树叶),必须采用逆光或侧逆光照明方式,这时若采用自动光圈方式。操作方法是:首先用自动光圈镜头对着拍摄对象,看一

下光圈值(假设为F8)然后把光圈方式设为手控,眼睛年头寻像器的同时逐渐加大光圈(一般需增加一到两级光圈,如从F8增加到F5.6或F4),直到拍摄对象亮度合适为止,对于专业摄像机来说直到刚刚出现斑马纹为止。有的家用或专业摄像机高能“逆光”方式,在拍摄逆光的对象时也可把光圈曝光方式高为“逆光”而不需人为加大光圈。

2.拍摄主体亮度与环境亮度对比过分悬殊条件下的光圈调整

(1)拍摄主体亮度高的情况:在拍摄舞台节目时,为了突出主持人或报幕人,他们通常由聚光灯强光照明。一般情况摄像机离拍摄主体均较远,只能拍摄摄人的中景或全景。此时由于拍摄主体(主持人或报幕人)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亮度过分悬殊,若采用自动光圈拍摄,则必然出现主体(如主持人的脸部)曝光过度而呈现雪白一片而无任何层次。这时必须采用手控光圈,缩小光圈值。调整时,要一边观看取景器,一边调整,直到出现层次较丰富画面为止。

(2)拍摄主体亮度低的情况:当人处在背景较亮的环境下(如背景为白色的墙壁、白雪、天空等),由于人脸部的反光与背景的反光过分悬殊,此种情况下采用自动光圈拍摄中景或全景,必然造成面部曝光不足的后果。具体手控调整方法如同上面逆光条件下的调整方法,不再赘述。

三、聚焦调整:

1、手控聚焦镜头焦距的调整

目前绝大多数的专业摄像机都配置有变焦比较大的手控聚焦镜头,而绝大多数的家用摄像机都配置有变焦比较大的自动聚焦镜头。无论是手控聚焦镜头还是自动聚焦镜头都有其拍摄技巧。如手控聚焦摄像机,在机位不变、靠变焦来拍使拍摄主体呈现较大画面时,常会出现主体画面呈现最大而模糊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就是聚焦不实。为克服镜头推上去后主体聚焦不安的缺点,应采用在录制前先把镜头推上去、聚焦,再把镜头拉出,拍摄时再推上去的方法;或者事先估计物距(拍摄对象离镜头的实际距离),拍摄时采用边变焦边聚焦的方法(这一点要求较高,对摄像老手较为高效)。

2.自动聚焦镜头焦距的调整

自动聚焦镜头的自动聚焦是有条件的:拍摄对象在镜头轴线上、面积较大且无大面积前景和背景。若违背这个条件,则必会出现对焦不实的情况。想拍清晰前景或背景较大而主体较小的对象,如拍摄对象为一朵荷花且前面有几个面积较大的荷叶,若采用自动聚焦方式,则焦点是荷花前的荷叶,荷花不清晰,此时需

要采用手控聚焦(自动聚焦方式的镜头同时也有手控聚焦方式)。在自动聚焦方式下拍摄时还需注意变焦速度(从广角推到特写)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聚焦跟不上变焦的情况,结果是推上镜头拍摄对象变为特写时,画面先是不清晰,稍等片刻画面才能聚焦清晰。

四、快门时间:

摄像机的快门时间都是手控的,默认方式下不同机器有不同的快门时间,有的为1/50秒,有的为1/60秒或其他。在拍摄对象或摄像机无移动较慢时,采用默认快门时间所拍摄的对象是清晰的。

而当拍摄对象或摄像机移动速度较快时,采用默认快门时间拍摄则会出现对象比较模糊的现象,此时需要调整摄像的快门时间。通过调整快门时间也可以减少日光灯下拍摄时拍摄对象所产生的闪烁现象。

摄像机的快门时间一般是从默认时间到1/2000秒、1/4000秒或更短,拍摄时需要根据运动速度的快慢调整快门时间。

如拍摄体育运动的汽车上拍摄时,可把快门时间设置为1/500秒,而在飞机上的拍摄时快门时间可设为1/2000秒。

随着快门时间的缩短,画面的亮度会降低,若要保持画面亮度不变,则必须在改变快门时间的同时增大光圈。

注意:快门时间改变后,不会自动回到默认值,将会保持到下一次改变时为止。所以快门时间调整后,需及时恢复到默认值。

五、垂直扫描频率的调整:

在用摄像机拍摄屏幕(如电脑显示器屏幕、多媒体投影仪投射的银幕)时,由于屏幕的垂直扫描频率与摄像机的扫描频率不同,拍出的画面会出现上下移动的黑色光带。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有的家用或专业摄像机均设置了画面垂直扫描速度调整功能。可以用此功能来调整摄像机的垂直扫描频率与屏幕的扫描频率相同来消除上下移动的黑色光带。电脑显示器屏幕一般不能理想消除(因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太快,有的达到85-120Hz)。

摄影经验分享:色温和白平衡关系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a?a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色温值是在3200K?a?a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a?a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a?a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

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a?a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a?a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 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来表示。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如果拍出

色温与摄影

浅谈摄影与后期中的色温、色彩与白平衡 Kick Ass https://www.doczj.com/doc/7518049180.html,/forum/2422081.html 【前言】 最近总在和很多的朋友讨论色温与色彩的问题,想了想,不如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于是便有了这套个人体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色温和色彩,可以明白色温的意义,可以利用色温来实现自己想要的色彩。 本人非专业摄影人士,只是一个以拍生活照为主的业余爱好者,对于很多的知识了解并不多,所以不能保证本文的内容正确率几何,也希望大家为我指出错误,我好改正。 本文的文字量很大,可以说是我有史以来发表过的最长的一篇帖子,每一句话我都反复检查过很多次,力求用最明白的语言把问题解释清楚,但有些地方也可能会很绕,还请大家见谅。 本文中对于色彩部分的讲解,有一些部分带有我个人的主观见解,您可以同意我的观点,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不妨碍我们就色温和色彩进行讨论和共同学习。 本文一共5节,提纲如下: 一初识色温 二色温与色彩 三偏色与白平衡 四前期实战 五后期实战 另外还有一篇查缺补漏的后记,暂时就不发上来了。 接下来就进入正文吧: 【一】初识色温 说到色温和色彩,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解了,“色温不就是画面偏黄或者偏蓝吗?”“色彩不就是画面的颜色吗?”,这么简单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如果把色温和色彩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很难在拍摄照片及后期处理时有一个很好的理念,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照片。 为什么我的照片颜色偏黄?为什么我的照片颜色偏蓝?为什么我总也无法得到拍照时眼睛看到的现场色彩?为什么我总也无法得到非常准确的颜色?也许您像我一样,曾经对相机的拍照得到的照片颜色有着各种疑问,您也一定像我一样想要拍到的照片呈现出自己喜欢的颜色,那么不妨花费一点点时间,与我一起认识了解一下色温和色彩知识。 要了解色温,先要从色温的由来开始讲起。色温,英文名称是Color Temperature,在摄影领域简称为Temperature,标准的定义1:通过发射体发射谱形状与最佳拟合的黑体发射谱形状比较确定的温度,标准定义2:和被测辐射色度相同的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按照定义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吃力,我们不妨从色温的由来说起: 19世纪末的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认为:一个理想的纯黑色物体,如果接收到热量,且将热能没有任何损失全部转换为光能的时候,那么黑色物体产生辐射波长随接受到热量变化而变化。这么解释可能还是会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再换一个简单的实例: 在一个完全无光的密封、真空空间内,给一块纯黑色碳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黑炭会开始发光,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黑炭的发光颜色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从零开始逐渐升高,黑炭从不发光开始变成发光的状态,而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而发生变化,加热温度较低时,木炭发光的颜色偏红黄,加热温度慢慢提升时,木炭发光的颜色慢慢由黄逐渐变得越来越蓝。我们把纯黑色物体受热发光时的受热温度和表现颜色一一对应形成图表,这便是所谓的色温表,如下图所示:

白平衡

日光白平衡只有在中午阳光直射下才会显示出正常的颜色如果过了中午,日光就会变黄了也就是说,日光白平衡是正午阳光直射(微云)的色温,约为5500开尔文如果一片云都没有的大晴天,由于蓝天的影响,色温会提高,颜色会偏向蓝色方向 要纠正蓝色的雪,可以简单地在拍摄前选择相机的阴影白平衡设置。这个设置可能以前看起来不是很重要,但是在拍摄雪景时却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记得这个设置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拍摄阳光直射的场景时。(日光白平衡)

(阴影白平衡) 如何解决早晨和旁晚,本应是低色温时段照片上却硬生生的出现阴影蓝呢,下面片例告诉我们,使用“阴影”白平衡设置效果很好!原理:太阳尚无照射到大

地,虽然天已经大亮,但此时的色温就正阴影的8000°K,当然选择“阴影”白平衡拍照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惨能忠实的再现日出日落前后的景色,灰色的建筑业不会变成蓝色了。 一、甚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调整是一种数码相机上才有的功能,数码相机对色彩控制的便利是以往的胶片相机不可比拟的。白平衡调整可以使相机适应不同的拍摄光线条件,保证被摄对象的白色和其它色彩能够在照片上得以真实的再现。 光线的色温是用开氏度的单位来计量的,数值越低光线就越显暖色(白天),越高就越显冷色(阴天)。一般情况下,白炽灯的色温要明显低于3000K,白天的色温在5500K左右,而大面积的户外阴影下的色温常常能达到7000K。 二、常用的一些白平衡设置 1.自动白平衡 尽管我觉得自动白平衡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都提供最准确的色彩还原,但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上都有这个模式,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用这个模式拍摄的效果还算不错。 当数码相机设定在自动白平衡模式的时候,相机可以自动分析并计算出所拍画面的色温情况,使白色能够得到还原。不同型号的相机在自动白平衡上的表现差异很大,有些相机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下能够准确还原色彩,有些则不然。 2.日光白平衡(4800K~5600K) 日光白平衡非常像日光胶片,它适用于在与正午日光色温类似的光线下拍摄。由于拍出来的色彩比较平淡,随水用得很少。在室外, 日光大部分適用在大太陽下, 有時色溫低一點的照片會比較討喜, 這時候可以選用陰天白平衡, 可以得到較溫暖的照片。 3.阴天白平衡(5400K~6600K)(常用暖色) 阴天的设置能够让偏冷的光线稍微暖一些,所以许多摄影师在晴天拍摄时也会将白平衡设置在阴天,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就可以有一种略暖的色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强日出和日落的色彩效果,而且还可以使雨天拍摄的照片色彩更加鲜艳。随水一大半片子都是阴天白平衡拍的,所以大都暖暖的,不过看多了有些腻味儿。

高清摄像机在节目录制中的调整方法

高清摄像机在节目录制中的调整方法 出处:依马狮广电资讯网作者:衡阳市广播电视局傅焱平李远新责任编辑:日期:2008-2-20 16:13:09 所属期刊:200712 【摘要】本文对高清摄像机的技术特点作了介绍,为了实现高清电视节目录制技术的高质量,重点介绍了高清摄像机重要参数的调整方法,对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帮助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清录制伽玛特性曝光值聚焦轮廓清晰度构图调整 一. 引言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部分电视台的电视制作设备,己经使用高清制作设备,在高清拍摄中总觉得图像质量不十分理想,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对于已经熟悉标清电视摄像技术的技术人员来说,要想用高清设备拍摄高质量的高清电视节目,必须要了解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和高清电视摄像机的技术特点,同时还要具备高超的高清电视摄像的技术和解决在高清电视摄像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的能力。如:曝光问题、焦点问题、照明问题、构图问题等。这些技术问题在标清电视摄像中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高清电视摄像中就必须精心对待、认真解决,否则就会影响高清电视画面的质量。高清电视节目的摄像不同于标清电视摄像,高清精细的画面细节、细腻的层次、丰富的色彩,尤其是可以使用超大尺寸的显示设备,会把摄像的不足或失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前期摄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高清图像质量要求,进行操作和设备调整,精益求精,才能拍摄出较完美的图像画面。 二. 高清电视摄像机的技术特点 不论是高清还是标清电视,现代电视摄像机中使用最多的摄像器件是电荷耦合器件(CCD),CCD是一种有限像素摄像器件,因此其清晰度受到像素数量的限制。目前高清摄像机使用的CCD水平方向像素大约是2000个(实际是1920个),标清摄像机大约1000个(实际是980个)。因此,高清晰度摄像机能够达到的水平清晰度为2K,标准清晰度摄像机是1K。不过,由于传输带宽的限制高清摄像机输出信号的清晰度只有1.55K,标准清晰度摄像机只有0.64K。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实用的高清录像机采用了带宽限制技术,高清电视摄像机实际记录的电视信号水平清晰度大约相当于1.25K。因此,在高清拍摄时较难把握的是光线照度问题。高清摄像机对景物光线照度要求比标清摄像机高的原因有二:一是同样尺寸的高清摄像器件成像面积比标清摄像机小。以2/3英寸CCD为例,像面的对角线为11mm,HDTV的像面宽高比为16:9,像面尺寸为:9.6mm2×5.4mm2=51.84mm2。SDTV的像面宽高比为4:3,像面尺寸为:8.8mm2×6.6mm2=58.1mm2。由于高清的成像面积小,导致摄像机灵敏度降低约为10%。 二是高清图像的象素比标清多,导致高清摄像机的灵敏度下降。以1920×1080为例,HDTV一帧画面的像素约为207万个,而SDTV一帧画面的像素约为720×576=41万个。显然,HDTV的像素约为SDTV 的5倍,就意味着HDTV的灵敏度将是SDTV的1/5。 以上两点表明,高清拍摄要求提高景物照度,或者加大光圈。实际上为了提高高清摄像机的灵敏度,高清镜头采用了更高超的多层镀膜技术,高清摄像机通过提高光系统和CCD的性能,以及加强信号处理等措施,对景物照度的要求已经降低了,但一般来说,高清拍摄所需照度比标清要高一些。高清演播厅演区灯光照度按2000Lx设计,要求布光范围大、层次多、布光均匀、柔光灯比例多等特点。 三. 高清摄像机重要参数的调整方法 1.高清图像技术质量指标 为了能达到期望的高清电视节目的录制技术质量指标,高清摄像机提供了非常详细的参数菜单调整功能,使用出厂设置进行拍摄。但在环境光线反差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画面明、暗部层次不清楚,暗部发黑而亮部发毛,是由于摄像机中与信号动态范围和画面明暗对比有关的参数:如伽玛曲线、拐点控制和黑电平等,其初始设置针对的是光照条件好而光比适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拍摄的画面层次丰富、色彩均衡、图像通透。但实际上在户外拍摄时,光照条件经常不理想,明暗对比不是过强就是过弱,采用出厂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2010年11月28日博主“今世梦奔”在看了我的有关数码照相机白平衡话题的博文后,提出: “……请教调自定义白平衡……”的话题。今天就以下文来回答博主。 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色温、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后,您对自定义白平衡的好处就非常好理解了。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色温值是在3200K——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来表示。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如果拍出的照片偏色,那么一定是白平衡的设置出了问题。白平衡的设置有许多固定的模式。在运用时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的色温,选择与其相对应的色温模式就会使被摄物象获得比较准确的色彩还原。白平衡相当于传统摄影在镜头上加滤镜校正色温,从而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在白平衡模式中,每一个固定的白平衡模式都有一个固定的色温值,并且高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低色温值,低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

摄像机的调整和使用

第一节摄像机的调整和使用 一、摄像机的调整 摄像机的调整一般有:黑白平衡调整、彩色重合调整、聚焦调整、光圈调整、增益调整等几项。以上几项调整并不是所有的摄像机都必须进行的,不同类型的机子,调整的要求不尽相同,千差万别,使用时必须根据不同机子的技术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下面,我们对上述几种调整的作用和基本方法,作简要介绍。 (一)黑白平衡调整 彩色摄像机首先要能正确还原黑白图像,才可能真实还原彩色图像。因此彩色摄像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黑平衡和白平衡。 所谓“黑平衡”,是指摄像机红、绿、兰三基色视频信号中,黑电平的大小一致,这时摄像机对准黑色拍摄物时,在彩色监视器上所显示的图像应当是纯黑的,不偏向于任何其它的彩色。则该摄像机处于正常的黑平衡状态。 “白平衡”是指摄像机红、绿、兰三路基色信号幅度相等,色度信号为零,这时摄像机对准白色拍摄物,彩色监视器应当显示正常的白色,此时该摄像机处于白平衡状态。 摄像机出厂前,其黑平衡、白平衡都已经在特定的照明环境下(如在3200K色温下)调整好了,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照明色温的变化,红、绿、兰三支摄像器件光-电转换特性不一致,放大电路元件的离散性等,造成最后输出的红、绿、兰

三基色电信号中黑电平大小不同,信号幅度不同,从而使黑、白平衡失调,因此摄像机使用前必须调整黑白平衡。对于必须调整黑白平衡的机子,调整时,应先调黑平衡,后调白平衡。 1.黑平衡的调整 黑平衡的调整一般采用自动调整。电路自动进行黑平衡调整时,以绿路信号的黑电平为基准,并将红路信号和兰路信号的黑电平分别与其相比较,得出的误差值分别用以控制红、兰两路的钳位电平,以取得黑平衡。对摄像机进行自动黑平衡调整时,开机后只需接通自动黑平衡开关(A、B),此时,光圈自动关闭,几秒钟后,黑平衡便自动调好。 当然,也可以采用人工方法进行黑平衡调整。手动调整黑平衡时,首先关闭光圈或盖上镜头盖,然后反复调整红路黑电平(R、B)与兰路黑电平(B、B),并在彩色监视器上观察,直至监视器的图像全黑为止。 2.白平衡的调整 白平衡一般也都采用自动调整。首先选择与照明条件相适合的滤色片,将镜头对着一个标准白色物体或盖上白色镜头盖,调整变焦钮,使寻像器充满白色。然后按下自动白平衡开关(A、W)几秒钟后,白平衡便自动调好。手动白平衡调整也必须先选择滤色片,把镜头对准白色拍摄物,调整变焦钮,使白色充满寻像器,然后也以绿路输出的视频电平幅度为基准,通过调整红路与兰路的白平衡调整钮,调整视频可控增益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红、绿、兰三基色信号幅度相等,这时监视器的图像显示正常白色,达到了白平衡。

浅谈LED白平衡调节

浅谈LED 白平衡调节 产品技术部:谭国林 日期:2011-4-22请大家把手机调至振动状态请大家把手机调至振动状态,,谢谢您的配合谢谢您的配合!!

内容大纲 LED相关知识 LED白平衡的概念与重要性 LED白平衡的估算 LED白平衡的调节

相关知识 1.光的性质 2.可见光 3.发光强度 4.辉度/亮度 5.色温度 6.控制LED电流注意事项 7.静态驱动与扫描驱动方式(1)(2)

1.光的性质 光被定义为“可为视觉评价的辐射能量”,即光为能量的一种形式,藉辐射方式传送,并能刺激眼睛视网膜产生视觉感知。

2.可见光 可见光部分波长在380-770nm,我们能看到这世界全赖此部分对人眼产生的视觉作用。 光的基础色由红、绿、蓝组成,这就是色光三原色。人眼所见的各种色采是因为光线有不同波长所造成的,经过实验发现,人类肉眼对其中三种波长的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就可以让人类感受到“几乎”所有的颜色,因此电脑里就用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标示颜色,每个颜色用8bits来记录,可以有0-255,共256种亮度的变化,三种乘起来就有一千六百多万种变化,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24bits全彩。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其 混合的结果会得到越明亮的色光, 称为加色混合,三原色光混合会 成为白色光。

3.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简称光度,是指光源一个立体角所放射出来的光通量,也就是光源或照明灯具所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选定方向上分布密度,单位为烛光(cd)。对360度球体而言,发光强度为1cd的光源可放射出12.57lm的光通量。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在夕阳西下的光线下调白平衡:准备拍摄日落。“调白”遵循的是减色的规律:对准一定光线下的颜色调白,就会消除该种颜色。这个摄像师调白的结果是消除了光线中的红、黄色。那么他得到的只能是一个白晃晃的太阳。 很希望自己能够拍摄出“壮观”的日落或者日出。这个“壮观”应该是红彤彤的或者黄灿灿的。方法很简单:一是在中午的时候,用5600的色温片调白,取得高色 温的白平衡值。然后用这个色温去拍摄日出或日落。另一个方法是在镜头前加滤色片。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何为色温?简单说,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是指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色温和温度没有关系。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色温可以用绝对温标表示,符号为T,单位为K。 黑体理论英国着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 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 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晴朗的蓝天色温约为10000?20000K阴沉的天空约为6800? 75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000?5400K下午日光3000?50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3000K,新闻碘钨灯为3200K,蜡烛光的色温约为1850K。 这样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也就是说人眼对色温不敏感。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在设计时是以色温3200K为标准。因而,摄像机的色彩平衡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造成色彩还原出现偏差。 白平衡的调整是指,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从字面上理解,白平衡就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也可以说,调白是为了让摄像机真实还原眼睛看到的颜色。如下图:左侧是未经过白平衡调整的图像;右侧是白平衡调整之后的图像。

色温值参考

A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5500 日出后二小时4400 日落前二小时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4000 日出后40 分钟2900 日出后30分钟2400 日落前30分钟2300 日出后20分钟2100 日出.日落时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3-5月 6 -8月9-10月11-12月直射日光9-15时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5500 白色碳弧灯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3200 500W摄影泛光灯3400 摄影卤素灯光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3200 200W普通灯炮2980 100W普通灯泡2900 75W普通灯泡2800 40W普通灯泡2650 蜡烛光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

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及一些特殊功能的使用

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及一些特殊功能的使用

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及一些特殊功能的使用 2003-6-24 摘要:主要对摄像机白平衡调整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当今CCD摄像机某些新功能的使用作一介绍,以便充分发挥摄像机的性能及潜在资源。 关键词:白平衡黑平衡摄像机调整色温 1白平衡调整的一些问题 11自动白平衡的调整 在电视剧及各类电视节目的前期拍摄中,为适应场景的变化、情绪的铺垫以及气氛的渲染对色调或色彩提出的要求,有时为适应及协调环境色温发生的变化,经常需要调整白平衡。白平衡调整,就是当摄像机拍摄所谓纯白色物体时,CCD电路输入R、G、B 3路经预放后的信号,在预处理电路中以G路信号幅度为基准,调整R路和B路的增益,使输出的3路信号幅度均为100%。预处理电路输出相同幅度的R、G、B 信号,供后续电路处理。如图1所示,色温在3200K处,即摄像机在标准3200K光源下,经调整的R、G、B输出幅度均相等,此时白色物体呈白色显示。色温在6300K的光源照射下,同样的白色物体,CCD的R、G、B输出为R低B高(以G为输出基准),这时白色物体呈偏蓝色。 白平衡的处理过程是:白平衡调整开始时,摄像机对准白色物体画面的90%,取得图像的信号数据。首先将基准信号G路调准确(100%),然后分别将R路、B路与G路进行比较,取得两者的误差进行量化,其数值作为控制信号电平去调整R路和B路的增益,使3者信号输出幅度相等,最后还原出准确的白色,进而重现白色物体。同时,将R-G及B-G的数值送到CPU进行比较计算,经换算后在录像器中显示白平衡调试情况及其色温值。 12滤色片 当今各类摄像机中的滤色片都是双片结构,分为中性灰度片和色温校正片,如松下AJ-D910W中的中性灰度片有4个档位:CLEAR、1/4ND、1/16ND和1/64ND,其色温校正片也有4个档位:CROSS、3200K、4300K和6300K。见表1。色温片和中性灰度片可以有16种组合。 滤色片说明所对应的拍摄环境

白平衡算法总结

灰色世界法(grey world method) 要计算未知光源的特性必须从图片中提取相关的统计特性。当我们能够仅使用一个统计特性就获得未知光源特性时,算法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在这种情况下,未知光源必须在整幅图片上都是统一的。均值于是就成为了此类方法之下最好的统计指标。而灰色世界法正是利用了均值作为估算未知光源的关键统计量。 从物理意义上说,灰色世界法假设自然界景物对于光线的平均反射的均值在总体上是个定值,这个定值近似地为“灰色”。在给定图片的白平衡算法中,灰色世界假设图片中的反射面足够丰富,以至于可以作为自然界景物的一个缩影。若这幅图片是在经典光源下拍摄的,其均值就应该等于灰色。若这幅图是在非经典光源下拍摄的,那么均值就会大于或者小于灰色值。而该均值对于灰色的偏离程度则反映了未知光源相对于已知光源的特性。 虽然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仍然可以从一些方面进行调整。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灰色的定义形式的选择。包括对于光谱的定义、对于光谱成分的定义和在经典光源之下的RGB的响应。另一个更加重要的调整方面就是对于灰色的选择。不管如何定义灰色,最佳的灰色之选必然是自然界实事上出现的灰色。但是这个值是无法获得的(除非是合成数据),所以对于灰色的选择是不同的灰色世界算法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点。 一个方法是假设这个灰色就是实事上的灰色。也就是说反射光谱是均衡的。给定光源之下的RGB响应是纯白色对此光源的响应值的

一部分。比方说,可以使用50%作为反射率(虽然这个灰色值对于人眼视觉习惯而言可能过于明亮)。 另一种方法,就是根据大量的数据提炼出一个均值,并把它定义为灰色。这种方法提炼的灰色值可能因为数据库使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终提炼的灰色也能仅适用于原始的数据库,而对于数据库未包括的图片的适用度就会比较差一些。确定下来的灰色表达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下标i表示信道,上标c为canonical的首字母,表示经典光源。 在确定灰色的表达形式后只要用RGB响应与经典光源下灰色的比值来归一化图片就可以了。假设RGB响应均值为,下标i表示信道,上标U为Unknown的首字母,表示未知光源。那么归一化率的计算式为如下式所示: 根据光源转换理论,从未知光源到经典光源下图片表达式的转换式如下式所定义: 那么,灰色世界法的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了解白平衡和白平衡的设置技巧

了解白平衡和白平衡的设置技巧 篇一:所谓白平衡 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如图所示。 下图中中间的图像彩色还原是正常的,而左侧的图像明显偏蓝,右侧图像则偏红,因此左侧及右侧的图像都为白平衡不正常的图像.为了了解白平衡,就必须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当物体被电灯或太阳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色温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色温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末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下面的表格显示了一些光线下的色温情况。 光源色温(K)

蜡烛2000 钨丝灯2500-3200 碳棒灯4000-5500 荧光灯4500-6500 日光(平均)5400 有云天气下的日光 6500-7000 阴天日光12000-18000 从上表可见,不同光线下色温相差十分悬殊,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摄像机都具有白平衡校正功能,对不同的色温进行补偿,从而真实地还原拍摄物体的色彩。 现在摄像机都具备有自动白平衡及手动白平衡功能。自动白平衡使得摄像机能够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具体操作请参看使用技巧的相关文章。 、实验目的 1 .掌握一体化摄像机与监视器的连接和调整; 2 .熟悉摄录一体机的调整; 3 .学会摄录一体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精修订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在夕阳西下的光线下调白平衡:准备拍摄日落。“调白”遵循的是减色的规律:对准一定光线下的颜色调白,就会消除该种颜色。这个摄像师调白的结果是消除了光线中的红、黄色。那么他得到的只能是一个白晃晃的太阳。 很希望自己能够拍摄出“壮观”的日落或者日出。这个“壮观”应该是红彤彤的或者黄灿灿的。方法很简单:一是在中午的时候,用5600的色温片调白,取得高色温的白平衡值。然后用这个色温去拍摄日出或日落。另一个方法是在镜头前加滤色片。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何为色温简单说,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是指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色温和温度没有关系。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色温可以用绝对温标表示,符号为T,单位为K 。 黑体理论 英国着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

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晴朗的蓝天色温约为10000~20000K,阴沉的天空约为6800~75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000~5400K,下午日光3000~50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3000K,新闻碘钨灯为3200K,蜡烛光的色温约为1850 K。 这样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也就是说人眼对色温不敏感。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在设计时是以色温3200K为标准。因而,摄像机的色彩平衡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造成色彩还原出现偏差。 白平衡的调整是指,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从字面上理解,白平衡就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也可以说,调白是为了让摄像机真实还原眼睛看到的颜色。如下图:左侧是未经过白平衡调整的图像;右侧是白平衡调整之后的图像。

LCD白平衡调试说明

LCD白平衡调试说明 I2C信号模式结构: RomSub IcSub 初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有效位 开始位 LG Sub 信号类型LB Slave 亮度数值 初值 彩色 高亮算法动态彩色 低亮算法x1 Warm y1 Std Y1 Cool 合格范围 nAjdMethor x2 y2 说明:Y2 nAdjustHigh ………………0 //先高亮,后低亮有次数AjustTimes 1 //先低亮,后高亮有次数基准色 2 //只有高亮无次数IsUseBase 3 //只有低亮无次数 w_cut ………………………保留 bOkStopSignal………………保留 每种信号模式都必须有高亮或低亮或高亮、低亮都有。 基准色包括高亮、低亮 IsUseBase包括高亮、低亮 合格区设定: 高亮合格区 低亮合格区 显示修正: 高亮修正 低亮修正 程序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数据结构: //色温结构 typedef struct _COLOR_W ARM { float fHx; //高亮x值 float fHy; //高亮y值 float fHY; //高亮Y值 float fLx; //低亮x值 float fLy; //低亮y值 float fL Y; //低亮Y值 float fDrvRange; //高亮范围 float fCutRange; //低亮范围 }COLOR_W ARM, *PCOLOR_W ARM; //IC结构 typedef struct _IC_ADD_SET { int iSubRom; //IC Rom int iSubIc; //IC Sub int iInitialVal; //初值 int iMaxVal; //最大值 int iMixVal; //最小值 int iEffectBit; //有效位 int iStartBit; //开始位 }IC_ADD_SET, *PIC_ADD_SET; //色度结构 typedef struct _IC_COLOR_SET { int iSub; //Sub

D90 白平衡的 色温 如何调精确。

D90 白平衡的色温如何调精确? 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 5500 日出后二小时 4400 日落前二小时 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 4000 日出后40 分钟 2900 日出后30分钟 2400 日落前30分钟 2300 日出后20分钟 2100 日出.日落时 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 3-5月 6 -8月 9-10月 11-12月 直射日光9-15时 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 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 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 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 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 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 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 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 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 5500 白色碳弧灯 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 3200 500W摄影泛光灯 3400 摄影卤素灯光 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 3200 200W普通灯炮 2980 100W普通灯泡 2900 75W普通灯泡 2800 40W普通灯泡 2650 蜡烛光 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

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摄影人都知道: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 °K日光型、3200 °K灯光型等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色彩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不会对色彩进行准确的还原。这时,我们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曝光条件与胶卷拟定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而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要求进行白平衡调整,实际上也就是对数码机器进行拍摄环境的基础色温定位。目的是同样的:为了色彩的准确再现。 色温值参考: 1000K 烛光 2000K 日出前 2500K 家用灯泡 3200K 新闻灯 3000-4000K 日出和日落,没有雾 4000-5000K 荧光灯(目前荧光灯的种类太多,并且是不连续光源,仅供参考)5000-5500K 闪光灯 5500-6000K 摄影室闪光灯 5600-7000K 日光,晴天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 晴空:10000薄云:8000多云:6000-7000直射阳光:5000-6000日出日后一小时:4000日出日落前半小时:3000-3500日出前或日落后半小时,烛光:2000雪景:7000左右根据条件可少许变动早霞3000k黄昏4000k正午 5500k-5600k其它白天时段4800k(晴天时)阴天6500k左右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6700k左右白色路灯下偏紫色色温白炽灯土黄色聚光灯3200k烛光1850k新闻灯3200k三基色日光灯3200k商场日光灯4500k色温. 蜡烛及火光, 1900K以下. 朝阳及夕阳, 2000K.家用钨丝灯, 2900K.摄影用钨丝灯, 3200K.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3500K.摄影用石英灯, 3200K.220 V 日光灯, 3500~4000K.早晨及午后阳光, 4300K 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一天当中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下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2200K。规范1.待机将AUTO MODE设置为OFF. 2.将 ATW<自动跟踪>开关设置为OFF. 3.将WHIT BAL<白平衡>开关设置在A或B的位置. 4.用白纸充满整个屏幕. 5.向上拨动WHT BAL开关.再松开. 6.这时白平衡指示灯快速闪烁.停止闪烁时所选的值自动

储存在内存的A或B中. 7.不同的光线白平衡的调整值重复步骤2--4.后焦距的调节方法有的朋友可能会遇到长 焦推上去很清晰,但一推回广角就模糊了的问题。其实这很可能是后焦距没有调节好,导致长焦和广角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的原因。后焦距又叫作法兰焦距,用Ff表示。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其调节方法,我不得不花功夫找出N年前在学校的笔记,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上课经常开小差“调戏”女同学,不知笔记有无出入,反正我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用来着,如有出入,与教我摄像的老师是无关的: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3:将一个法兰焦距调节用图置于约3米处(用有条纹的A4大小的纸也可以,但一定要方便聚焦),然后调节室内的照明亮度,获得光圈在f/1.8时的合适的录像输出水平(即在光圈固定在f/1.8时能在寻像器上清晰的得到图像的亮度)4:放松Ff调节掣子的螺丝5:将ZOOM(变焦)选择开关置于M 6: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长焦镜头处,调节聚焦环,使测试的图谱清晰成像7:再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广角镜头处,调节Ff调节掣子,使测试图谱清晰成像,切勿移动聚焦环8:反复6、7步,直至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均完成聚焦,能够清晰成像9:拧紧Ff调节掣子。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