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 重点、难点

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是地理试题中常见的考点,大多是以材料分析或读图式呈现,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理清思路观点和结论,叙述力求符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又要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答题必须建立在对本题型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正确无误。

2.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

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亚洲水稻生产的特点。

二具体容

(一)农业生产活动

1. 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 特点:

(1)地域性。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期。

3. 投入与产出:

(1)投入:

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 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5. 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

①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畜牧业: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

①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密集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为分类:

①自给农业: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主要分布在发展中。

②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主要分布发达及发展中一些地区

(二)农业区位选择

1. 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政策: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农业技术、科技

⑨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围。

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如: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水稻种植业。

(1)分布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土地压力。

④有悠久种植历史,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2. 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区位条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放牧牲畜:牧牛:美国、阿根廷。养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①分布:帕斯草原。

②区位条件: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 交通便利,距海港近。d.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牧牛业发展。

③发展牧牛业做的工作:a. 培育良种牛b.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c. 开辟水源d. 种植饲料。

④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差异:我国靠天养畜,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沙化,生态恶化

借鉴: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商品农业

3. 商品谷物农业。

(1)含义: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种植的作物:小麦、玉米。

(4)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经营式:一般是家庭经营。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①地位:世界上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②分布:中部大平原。

③优越区位条件:a. 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b. 便利的交通运输。c. 地广人稀。d. 高度发达的工业。e. 先进的科技。

④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差异:美国——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我国——劳动生产率低、单产低;成本高。但可耕荒地多

借鉴:扩大规模和机械化降低成本;加强科技;加强农业一体化,延长生产链,提高效益

4. 混合农业:

(1)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①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②生产对象:a.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牧草、饲料作物。b. 饲养牲畜。牛、猪、羊。

③特点:将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2)新颖的混合农业:

①分布:我国珠江三角洲。

②特点: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①地位。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也是重要小麦出口国。

②分布:小麦、羊毛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是最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③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a. 家庭农场为主。b. 规模大c. 机械化、程度高d. 农产品多供出口。出口对象:英国。

④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a. 农场成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b. 农民

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c. 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⑤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区位:自然条件(地形较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距海近、靠近公路,市场稳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支持)

⑥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地处大分水岭雨影区、降水少。

⑦解决途径: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⑧与中国的比较:

差异:我国南丘陵生产结构单一,没有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

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多样性经营——南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

市场灵活性——根据国际国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三疑难突破

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本课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气候: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太阳辐射能、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是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三大要素。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②地形: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面。其一是坡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易于发展种植业。地形的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操作和技术改造,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的实现。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及坡向的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生产。

③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不同的土壤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及其产量。世界各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④水源:水源因素是对天然降水的补充,对一般地区而言,它仅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却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促进条件,主要决定农业生产的式、效率和水平。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对于自给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①的政策和措施: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起着决定作用。

②市场需要量:国外市场需要量是制定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要量。

③交通:便快捷的交通是农业尤其是易烂的农产品更需要的。

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会增加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刺激农产品种及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乳肉禽蛋为重点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但在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和冷藏设备较好的和地区,这种因素对农业生产

⑤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是科技因素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因素。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化的农业。

3.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的,但是,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平原气候干旱,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需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需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以改造土壤条件。

4. 市场和交通运输的变化: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如科学的市场预测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5.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气候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科学技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工业、城市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城市为中心,地价(租)呈递减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地域分布生产特点或改良措施

水稻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

林区(零星种植:美国、拉美、

南欧、非洲)

劳动密集型,小农经营;单位面

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

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

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

兰、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

的优势

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

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

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

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

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

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以生产

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注意美

国的农业带。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

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

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

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

适应性。

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8. 其他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面向市场,饲养奶牛以获得牛奶及乳制品的密集农业,一般分布于大城市围。世界主要分布区:北美五大湖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单一热带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密集型农场,分布于拉美、东南亚、南亚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企业化经营,雇工生产。重要热带农产品的主产国。地中海型农业:分布于地中海式气候区,园艺业发达,作物以葡萄、无花果、橄榄、柑橘、蔬菜、花卉及小麦为主,兼营畜牧。

9. 中国农业发展针:“确保粮食供求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三、变式训练

读右图完成1-2题。

1.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①地处肥沃的冲积平原

②气候温和湿润

③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④地处河流干支流汇合处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灌溉农业D.种植园农业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政策的变化

4.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必要投入改造较

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类型1:分析某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及其特点

例3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降水、气温、人口和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

材料二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进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为耕地

材料三甲流域(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的分布图中)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其生产结构和经营式有特点?

(2)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特点,列举澳大利亚其他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至少列举三种)。

(3)在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的形成过程中,哪些区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类型2: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例4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三、变式训练

5.甲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乙图为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 表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2)图中,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B 相应的气候类型数码代号是 ;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C 相应的气候类型数码代号是 。

(3)比较B 、D 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主要粮食作物:B 是 ;D 是 。

(4)分析C 、D 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不同特点:C 是 ;D 是 。

6.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1976年(甲)与2006年(乙)同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6年与1976年相比,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

(2)从自然因素考虑,分析A 地农结构变化的原因? (3)从乙图分析奶牛场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4)C 地宜发展种森林类型?该地植树造林有环境效益?

【模拟试题】

1. 澳大利亚的小麦收割季节和剪羊毛时间分别是( )

A. 8、9月份和10、11、12月份

B. 3、4、5月份和6、7月份

C. 10、11、12月份和8、9月份

D. 6、7月份和3、4、5月份

2. 关于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是( ) A. 区位优势条件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 基础条件是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C. 生产规模大,但商品率低

D. 均属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3. 读我国农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的说确的是( )

我国农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水稻 小麦 荒山 A B

C

甲 居民点

城镇 小麦 奶牛场 乙

牧果林

A. 农业结构仍不合理,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

B. 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超过种植业才是合理的

C. 林业比重的下降说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良好

D. 由于我国粮食需求量大,所以畜牧业产值不能超过种植业

4.

A. 复种指数低于60的是因为其耕地所在纬度位置较高

B. 复种指数高于80的都有热带季风气候

C.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低与其农业经济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D. 复种指数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5. 下列关于表中容叙述正确的是()

A. 美国是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

B. 印度耕地面积大是因为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印度是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

D. 日本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小

6. 日本和美国的谷物单季产量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国农业生产都以大农场经营为主

B. 两国谷物生产都以小麦种植为主

C. 两国都是世界重要的谷物出口国

D. 两国都重视生物、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回答7—9题:

7. 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B. 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 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D. 投资多,能耗大

8. 面对人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A.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 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D. 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9. 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其出口情况反而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 缺少完善的生产一销售渠道

C. 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D. 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读岛地形结构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 关于a、b、c三地年降水量多少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b>a>c

D. b>c>a

11. 开发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

A. 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B. 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C. 建设山区热带农业

D. 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

12. 近年来,岛发展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

A. 特区的优惠政策

B.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 优越的气候条件

D.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1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粮食作物)种植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优势是。

(2)乙图是该地区的某工业城市围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图,请判断B、C、D三个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1. C

2. D

3. A

4. C

5. D

6. D

7. A

8. A

9. D 10. D

11. A 12. D

13.

(1)玉米地处松嫩平原,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分布有大面积的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

(2)B 地适宜发展为乳牛业生产基地,乳牛业所需饲料多,产生的废物也多,不宜靠近城市。同时,B地靠近公路,乳制品运输便快捷;C地不适宜发展为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C地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大量城市污水汇入河流,水质受污染,不易作灌溉用水;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由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靠近城市的C 地种植蔬菜会受到烟尘、有害气体的污染;D地适宜发展为经济作物种植区,距城市较远,地价低,耕地广,便于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3、距海远,地处内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1、交通落后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上限高度示意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农作物是( ) A.①甘蔗②春小麦③单季稻④双季稻 B.①单季稻②春小麦③双季稻④甘蔗 C.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双季稻④甘蔗 D.①春小麦②单季稻③甘蔗④双季稻 4.决定广东、云南地区农作物种类较多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热量B.降水地形 C.纬度气候 D.纬度地形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6题。 5.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 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6.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郊区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C.混合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8、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 D.地形和气候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 9~10题。 9.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10.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 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 A.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 D.灌溉水源、大棚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中咖啡地的分布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 C.水分D.土壤 12.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 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交通 B.科技 C.政策 D.市场 荔枝是中国的特色热带水果,有“一日色变,二日 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广西大 力发展荔枝罐头、荔枝果汁与荔枝酒加工。读广西壮 族自治区荔枝生产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与广西北部地区相比,广西东南部发展荔枝生产 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水 源 14.广西某村以政府扶持发展沼气为契机,积极扶持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业,实施“果、牧、沼、游”四位一体综合开发。该农业模式有利于()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来凤县高级中学田景文 教学目标 学会结合实例及地图,分析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学会列表比较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加强对环境的认识,激发环保意识,增强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 教材分析 “工业区位”是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工业生产活动和上一节农业生产活动都属于最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所以教材在上一节介绍了农业活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工业活动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过程 理解“工业和工业生产” 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生产: 投入:土地水源能源技术劳动力资金原料零部件 产出:废水废气废渣产品(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引入:工厂建立在什么地方,需要政府或厂商的决策,假如你是一个决策者,你要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并将学生见解板书在黑板上) 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发现要建立一个工厂要考虑很多的问题,最好是把工厂建立在一个花费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工厂应当选择建立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优质价廉、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的地方。然而,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理想的场所,比如说:原料充足的地方可能没有市场;市场广阔的地方劳动力价格往往很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决策者常把工厂建立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就是哪个因素对某工业影响最明显,这个因素也就会影响工业的选址,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学习书本上第一段,得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在不断的变化。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原材料(原料指向型) 一些企业工厂对原材料的依赖性很高,包括原材料不宜远距离运输或者原材料运输费用高。致使一些工业布局在原材料产地。 例:李家河的柑橘加工厂;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厂;水厂品加工厂 ,市场(市场指向型) 一些工厂分布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之地。因为其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费用高。 例:酒类饮料制造工业;家具制造厂 运输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交通条件越来越制约工业的发展。 对矿产资源的影响:交通条件好的矿产资源会得到优先开发 对钢铁、石化工业的影响:现代钢铁工业,由于运费的降低和运速的提高,导致工业靠近交通发达和靠近市场的地方。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一、自然条件及影响 1、气候: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 ·光照及温差: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2、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3、土壤 ·酸碱性影响品种,肥力影响产量 4、科技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改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而影响产量、品质、区位范围和竞争力 5、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工业基础 ·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②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热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⑤冬雪春融,利于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⑥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较肥沃 弊:①纬度高,热量不足,冬春季节低温冻害(寒潮)严重,影响生长和收成; ②夏季降水多,洪涝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冻、饲料问题; ④纬度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短,一年只能一熟,农作物品种有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东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玉米集中产区,也是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随着玉米、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其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小。该地区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食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种植玉米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贫瘠B.气候干旱 C.日照时数少D.无霜期短 2.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重点区域是 A.辽宁辽河流域B.吉林松花江流域 C.河套平原地区D.黑龙江北部地区 3.该地区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B.劳动力不足 C.国际优质玉米竞争D.国内市场饱和 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技术D.气候和土壤5.“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B.土壤、水源 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7.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D.洪涝灾害 林莱模式是指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的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每亩(666平方米)可以获得700—1200元收益。我国某地在秋末林木开始脱叶时将大蒜、洋葱等菜苗栽入林下,夏季在林下栽种冬瓜和南瓜等蔬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 A.广东B.黑龙江C.山东D.西藏 9.推广林菜模式可以() 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②提升经济效益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福建省屏南县(26.92°N,118.98°E)和山东省寿光市(36.86°N,118.73°E)均为我国著名的反季节蔬菜之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是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本部分内容在本单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第一节我们已经学过“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学生对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本部分内容。同时,学习本部分内容对本节剩余内容“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本章节“地域的联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区位因素,为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和方法基础,但是工业区位比农业更加复杂,因为涉及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涉及的地理背景知识较多,学习难度也较大。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b.会具体分析案例中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提取加工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b.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b.认识到环境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的发展、环境观。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会具体分析案例中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难点: 1)会具体分析案例中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 案例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通过这些方法既让学生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理解和记住地理知识,又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就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懒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更为灵活与复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讲授新知,形成体系(11分钟) 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领取资料,讨论学习。 1.全班分成5个小组,各领取两份资料。 2.阅读资料内容,分析讨论资料中所列有关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问题。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2.(2009·广东)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2)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09·山东)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题。 3、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4、(2009·上海)近年来,上海市郊鲜花种植业的规模和品种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外省市 甚至国外的花卉也进入了上海。导致这种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B.水热条件的改变 C.市场需求的增加 D.土地价格的上涨5.(2008·广东)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6.(2007·广东)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基地。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①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②.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③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④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010年山东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困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8、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 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9、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高粱 (2011年福建)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回答10~11题: 10、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11、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回答12~13题 12、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侯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1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减少 C、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D、农产品过剩? 图示是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小型蔬菜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惟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据此回答14~15题: 14、蔬菜大棚实质上是改善了农业生产中的( )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仵

周末作业(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

2017.5.6周末作业(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图1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图1 1.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 ) A.非洲东部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D.非洲北部 2.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更加便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 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 2014·江苏卷图2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图2 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2014·浙江卷]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

干燥。图3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图3 5.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6.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4·江南十校联考] 图Z6-3为我国苹果产区及其优势带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考纲: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的考查。 2.从考核方式上看,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 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展望高考】——农业区位问题的类型 1、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全面性) 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主导性) 3、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变化因素(动态性) 【解题技巧】——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1.全面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如分析我国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主要的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因素: 东北平原——有利区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利区位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有利区位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区位是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有利区位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 不利区位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主导性——寻求主导需求 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农业区位的决策,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3.动态性——农业区位因素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因素比较稳定,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 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灌溉农业,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及答案下载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例题]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解析:农业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答案:C 2、以下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有: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达国家的农业均为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D、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季风区主要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我们知道并不都是水田农业,如我国的北方就是旱地农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它的农产品需要进口,并不是商品化的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是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粗放畜牧业分布于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即热带、温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正确选项为C、D。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它要求对世界农业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题目中有“都”、“均”等字眼的选项只要举出一个否定的特例,就可以判定该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D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5、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6、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完整版)工业区位因素(含答案)

第22讲工业区位因素(一) 考纲解读 (一)工业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类型: (1)按生产对象:采掘工业(采煤工业、水电工业)、加工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2)按产品性质:重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3)按投入多少: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4)按主导区位: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二)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低投入、高利润)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课件图片和上述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 了什么作用? 4.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 (1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 已知最小风频的,则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电厂 (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如图a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因素是技术。图b 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图c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市场,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1)运输环节: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在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则布局在消费地,主导因素为 原料(铁矿) 燃料(煤) 市场 优势区位条件 鞍钢 鞍山铁矿 山西、黑龙江等 辽中南重工业基 地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 沪宁杭工业基地 接近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对区域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件,进行逐条审视,(如自然因素的四大方面一一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然后重点评析其优势明显的因素;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地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注)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区位因素。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是当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国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看农业生产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都是面向市场生产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类型及生长特性: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 (4)看优势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其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型模板: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A.气候 b.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c.土壤:肥沃如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f.社会:消费偏好、种植历史、生产经验等

19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练习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姓名班级组号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较大 B.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C.宁夏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光照充足 D.东南丘陵种植茶树,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政策 ()3.(2009广东高考)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D.降水总量 ()4.以下能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的是 A.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D.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来自浙江省的一家公司最近进军海南琼海,在嘉积镇的水田里征地3700亩种植反季节西瓜。据了解,水田种西瓜在琼海还是第一次,在海南也不多见,种植仅一个月的西瓜现已经结出碗口大的果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决定该公司到琼海种植水田西瓜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市场D.交通()6.北京市民能吃到来自该公司的新鲜西瓜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市场D.交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7-9题。 ()7.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8.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9.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下图为“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图示资料相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11.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读右侧气候资料图,完成12-13题。 ()12.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一轮复习导学案

工业区位分析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葡萄酒厂),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面包厂、面粉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③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精密仪器等),应布局在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地区,主导因素为技术。 ④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应布局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主导因素为劳动力。 ⑤高耗能企业(如炼铝厂,重化工厂等),应布局在火电厂或水电站等能源供应基地,主导因素为动力。 ⑥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为主导因素,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高级时装属技术指向型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土地: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 水源:是否丰富、近便 原料、燃料:丰富的程度 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劳力: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科技水平是否发达 交通: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信息、网络通达性强弱 经济因素 政策:是否优费、资金扶持 环境:是否洁净、优美 历史:是否悠久 农业基础:好坏 社会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6.工业的区位选择

A.柱状图 结合A图判读下列甲、乙、丙、 丁企业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甲 乙 丙 丁 B.糖葫芦型图 结合B图判读下列①.②.③.④企业 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①. ②. ③. ④ C.直角坐标图 结合C图判读下列②.③.④企业属于 哪种导向型工业 ②. ③. ④ D.表格 表1 结合表1通过计算,从降低成运输本的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在成本最低的地。 结合表二判读:甲、乙导向工业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第十六讲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大。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 (4)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5)政策:对农业生产宏观调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

2.小范围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生产若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 (2017·江苏学测21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整体呈现由南向北推迟的特点,2~5月间我国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热量逐渐减少,致使春耕春播时间自南向北推迟。 (2017·宿迁学测一模)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图1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图2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植被B.水源 C.地形D.土壤 答案 B (2016·南京学测一模)2016年1月中旬,“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继红枣、葡萄干、核桃后,面粉、大米等农副产品也将“触网”。基于电子商务的产、销、购服务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新疆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和市场。据此完成下题。 3.新疆发展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答案 C

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剖析

农业区位因素练习题 (2013年郑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温度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 (2013年大同模拟)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足,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据此回答4~5题。 4.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相比,我国该地区() A.草场资源不足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C.市场距离较远D.奶牛品种低劣5.我国该区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 A.专业化程度B.商品率C.产品种类D.集约化程度 (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6~7题。

6.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7.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题。9~8读图完成下图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 8.下列各组作物中,热量适应范围较狭小的为() A.葡萄、苹果、小麦B.水稻、可可、小麦 D.茶、苹果、咖啡C.咖啡、葡萄、可可 9.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 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A.黄淮平原B.印度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第三章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01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02原料制成产品。 2.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见右图) 3.工业区位因素类型 (1)自然因素:地形、□05水源等。 (2)人文因素:□06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 4.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经济效益

(2)环境因素 (3)社会因素:有些情况下,政策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4)其他因素:文化、□19个人偏好等。 1.判断正误。 (1)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 (2)罐头厂、啤酒厂等食品加工类工厂应布局在市场地。(×)

2.影响啤酒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交通运输 答案 C 解析啤酒运输成本较高,布局时应靠近市场。 3.家用电器装配厂进行布局时,应首先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提示廉价劳动力是否充足。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科学技术因素 (1)原因: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表现:□01原料、□02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03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3)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对原料消耗大 的工业的区位选择逐渐摆脱了□04原料地的束缚,而转向交通便捷的□05沿海、沿江港口布局。 2.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使工业生产实现了□06设计与□07加工的空间分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一些□08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 3.物流的影响:在□09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其区位选择更看重信息的通达性。 4.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的影响:改变了产品□10形态,降低了产品的□11运输成本。 5.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的影响:使本需临近□12市场的工厂,转而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 重点、难点 1.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是地理试题中常见的考点,大多是以材料分析或读图方式呈现,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理清思路观点和结论,叙述力求符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又要符合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答题必须建立在对本题型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正确无误。 2.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 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亚洲水稻生产的特点。 二具体内容 (一)农业生产活动 1. 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 特点: (1)地域性。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 投入与产出: (1)投入: 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 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5. 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 ①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畜牧业: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 ①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密集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为分类: ①自给农业: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主要分布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 (二)农业区位选择

1. 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农业技术、科技 ⑨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2.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如: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水稻种植业。 (1)分布的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土地压力。 ④有悠久种植历史,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2. 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区位条件: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放牧牲畜:牧牛:美国、阿根廷。养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①分布:潘帕斯草原。 ②区位条件: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 交通便利,距海港近。d.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牧牛业发展。 ③发展牧牛业做的工作:a. 培育良种牛b.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c. 开辟水源d. 种植饲料。 ④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