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或者说,需求曲线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P )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 )

3.相关商品的价格(Pr )

4.消费者偏好(F )

5.预期未来的价格(Pe )

6.人口(Po )

7.政府的经济政策

一种商品的供给(Supply)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是描述一种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图形。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P )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相关商品的价格(Pr)

5.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

6.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Pe )

7.天气因素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第三章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otal Utility )和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 英文简写为TU 和MU 。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效用量的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三、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

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I Q P Q P =+ 约束条件

λ==y

y x x P MU P MU 均衡条件

(一)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指能够使消费者得到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所形成的轨迹。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章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即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短期(shout run)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long run)指生产者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对生产进行调整的时间周期。

1.总产量(Total Product,TP 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公式:TP L=f(L)

2.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 L):是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总产量。

二、边际收益(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

含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地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在这一过程中,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等产量线: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即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二)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斜率为负。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大,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相切之点上,等产量线的斜率正好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由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经济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而等成本线斜率的经济含义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所以,生产者均衡或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第五章

企业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显成本(会计成本)

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企业工资,原料等支付。

(二)隐性成本

厂商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

企业总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在短期,一部分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固定的,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

为固定要素。而购买固定要素的支出就称为固定成本。

另一部分要素的投入量是可以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这部分要素称为变动要素,购买变动要素的支出称为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总成本(TC)TC=f(Q)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全部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固定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是一常量,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总可变成本(TVC):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变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TVC=TVC(Q)

平均成本(AC)是单位产出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TC/Q=(AFC+AVC)/Q

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

2.边际成本(MC)

有时被称为增量成本,是由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成本的增加。可以将边际成本写为:

?MC过ATC和AVC的最低点。

?当MC

?当MC>ATC时,ATC上升。

长期没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长期中却只有三条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一、长期总成本(LTC)

与短期总成本(STC)曲线变动趋势相同: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

(一)长期平均成本含义

是企业的长期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即LAC=LTC/Q。

长期边际成本(LMC):是由多生产额外的一单位产出而引起的长期总成本的增加。

(二)LMC与SMC的关系

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长期边际成本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短期边际成本相等。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含义: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

2、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即厂商进出行业完全自由;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

1. 对整个行业而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产品的价格由这种需求与供给决定。

2. 对个别厂商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当市场价格确定之后,对个别厂商来说,,这一价格就是既定的,无论它如何增加产量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即是说,在既定的价格下,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曲线

厂商总收益(Total Revenue TR):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货币收入。

即:TR(Q)= P×Q

厂商平均收益(AR):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厂商边际收益: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结论:因为P=AR, AR=MR 所以P=AR= MR

注意:在各种类型的市场上,平均收益与价格都是相等的,因为每单位产品的售价就是其平均收益。但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个别企业来说,才有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价格。因为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销售量的增加才不影响价格。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MC)

1.短期:在这个期间,厂商来不及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整个行业也没有厂商进入或退出这个行业,即厂商和行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变。

市场价格降到P4,需求曲线D与MC曲线相交于E点,它又是AVC曲线与MC曲线交点(AVC 的最低点),此时,因AR=AVC,这表示产品卖价正好足够回收全部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能得到任何补偿。E点为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MR=MC

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1)当市场价格P=AR>AC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2)当市场价格P=AR=AC时,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3)当P=AR<AC ,AR>AVC,厂商亏损,但仍继续生产;

●(4)当P=AR= AVC时,厂商亏损,停止营业。

六、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条件:MR=AR=MC=AC 此时,厂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垄断的含义:完全垄断市场是指一家厂商控制某种产品的市场。

满足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1)该市场仅仅包含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某一商品。

(2)这种商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市场极为困难,或者是根本不可能的。

进入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

◆关键原材料的占有;

◆专利;

◆政府特许

◆自然垄断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与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D曲线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平均收益AR与边际收益MR: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卖价也就是它的平均收益,因此,价格仍等于平均收益。但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这样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而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这时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P=AR >MR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MR=MC=SMC

●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MR=SMC=LMC,所有对垄断厂商来说,可以在长期内

保持或获得更大的垄断利润。均衡时有利润。

●实现短期均衡时有可能超额利润大于零、超额利润小于零、超额利润等于零(一)差别定价(价格歧视)的含义

垄断厂商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

●事例: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火车票;工业用水----居民用水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着相互替代性,因此,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

2.市场上有很多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每一个厂商生产规模都比较小,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决策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也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反映;

3.厂商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小,生产要素可以比较容易流动。

(一)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自己所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响产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二)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内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新厂商也来不及加入该行业,它仍按照MR=SMC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均衡状态存在三种情况:经济利润大于零;经济利润小于零;经济利润等于零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的条件:MR=LMC=SMC,P=AR=LAC=SAC

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厂商利润为0。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寡头垄断含义

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2.寡头垄断市场的条件

(1)行业中厂商数量比较少

(2)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无差别,也可以有差别

(3)市场进入存在严重障碍

(4)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

第九章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含义(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C+I+G+(X-M)

消费(consumption)(C)

即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

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注意: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

投资(I)(私人国内总投资)

指实际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资本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金融投资)。

一定时期新增加或更换到资本存量中的流量。注意:资本品与中间产品

资本品在生产别的产品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消耗,中间物品在生产别的产品过程中是全部地被消耗。

总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replacement investment:指弥补当期资本设备的生产消耗和意外损坏的投资支出,也称折旧

净投资(net investment):指当年新增加的投资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

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包括政府购买厂商商品和劳务和政府购买公务员的劳务。

对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交易行为,但可以认为这些薪金支出是对政府雇员所提供的劳务的一个恰当的评价,由此计入GDP。)

政府购买不等同于政府支付,转移支付(tr)不包括在内。

4)间接税;(间接税-补贴)

(1)含义:由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与劳务时支付的税收。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通过企业抬高产品价格来实现。体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而非生产者与政府的关系(本来税收是体现生产者与政府的关系的)。

(2)为何计入GDP:是消费者的购买支出,体现为市场价值。

5)企业转移支付

(1)含义:企业把自己的收入转移到社会或其他经济主体。如企业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

6)折旧

(1)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2)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于总投资中。因而收入法也应加上折旧,这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否则,支出法与收入法的计算就会不一样。如果不计算折旧,则是国民生产净值NNP。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衡量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GDP+国外要素净支付

储蓄投资恒等式的推导:

(1)总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AE=I+C

即:所有产出,不是消费就是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投资)——企业部门看。

(2)总收入(aggregate income=NI)NI=S+C

即:全部收入被分配到消费与储蓄——家庭部门看。

总之:国民收入流量循环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C+I=AE=NI=C+S(总支出=总收入)

两边抵消消费C得到:I=S(投资=储蓄)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恒等式

1.支出看(形成总需求)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也包括在消费和投资中。Y=C+I+G(其中,I和G是一种注入,是注入量。)

2.收入看(形成总供给)

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还要纳税,另居民由政府得到的转移支付收入,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T表示政府净收入,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则税收函数:T= T0- tr。Y=C+S+T(其中,S和T是一种漏出,是漏出量。)

四部门经济恒等式

1.支出看(形成总需求)Y=C+I+G+X

2.从收入看(形成总供给)Y=C+S+T+M

C+I+G+X = C+S+T+M简化I+G+(X-M)=S+T,即I=S+(T-G)+(M-X)

S是私人储蓄,T-G是政府储蓄,M-X可以看做是国外储蓄,最终还是投资等于储蓄。

第十章

均衡产出含义

经济社会的产量(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为均衡产出。即Y=AD 经济均衡的条件y(收入)= AD(支出c+i )

一、消费函数

消费:指人们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各种需要的经济行为和活动。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众多: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用消费函数表示,c=c(y)

(一)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MPC (或β) =Δc/Δy或MPC=dc/dy,0<MPC<1

?例80%,0.8,4/5 ,

(二)平均消费倾向:APC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APC= c/y

平均消费倾向肯定大于零,即APC﹥0。

(三)消费函数与曲线

消费可以分为自主性消费和引致消费。自主性消费是指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消费,即收入为零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引致消费是指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消费,这部分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若用c表示消费,α表示自主性消费,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表示收入,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消费函数:c=α+βy

APC>MPC,所以,随着收入增加,α/y越小,APC趋近MPC,APC可以大于1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影响储蓄的因素:个人、家庭或厂商都为了某种目的进行储蓄,社会各成员或集团的储蓄之和构成社会总储蓄。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利息率、消费者预期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收入水平。

(一)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部分所占的比例,即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它表明收入每增加1元有多少用于储蓄。如果用△s表示储蓄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其公式为:—— MPS= Δs/Δy

(二)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率——APS=s/y

APS

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三)储蓄函数

设储蓄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消费函数c=α+βy

则:s=y-c=-α+(1-β)y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论:存在家庭和企业部门,而不存在政府和海外部门,因此Y=Y d;(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由于均衡条件:y=c+i,消费函数:c=α+βy,所以均衡收入y=(α+i ) /(1-β)

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存货的调节,自动会实现均衡的国民收入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由于均衡条件:i=s=y-c,储蓄函数:s=-α+(1-β)y所以均衡收入y=(α+i)/(1-β)

总需求决定着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只要总需求改变,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会改变。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论: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由于收入角度:y=c+s+t,支出角度:E=c+i+g所以均衡条件:s+t=i+g

例:c=160+0.75y d,i=100,g=200,y d表示可支配收入。

(1)设t为定量税(t=80):

(2)设t为比例税(t=0.2y)*:

解答(1)y d=y-t =y-80 s=y d-c=y-80-[160+0.75(y-80)]=0.25y-180

则,y=1600

(2)y d=y-t=y-0.2y s=y d-c=y-0.2y-[160+0.75(y-0.2y)]=0.2y-160

则,y=1150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要义是:由总需求所决定的均衡产出并不一定是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即现实的均衡产出水平可能小于潜在的产出水平。

也就是说,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经济通常是在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情况下运行的。由于这一存在大量失业的产出水平是均衡产出水平,总需求不会自动增加,失业现象也不会自动消失。

因而凯恩斯提出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总需求,从而使经济运行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论:开放的四部门经济,不考虑对外转移支付

由于收入角度:y=c+s+t 支出角度:E=c+i+g+(x-m),所以均衡条件:y=c+i+g+x-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仍由总需求(总支出)决定;

出口代表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进口代表本国对国外商品的需求;

第四节乘数论

(一)乘数原理

如果总支出变动了,它会被放大并加入到一个使国民收入更大的变动中去。

(二)支出乘数(Expenditure Multiplier)

总支出(总需求)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用K表示支出乘数,乘数的数学定义为:K=ΔY/ΔAD

两部门经济乘数论

经济均衡的条件:AD(c+i)=y 或i=s;

均衡收入:y=(α+i ) /(1-β);若i增加, i>s,y增加

(一)投资乘数k:当总投资增加时,k=收入的增量Δy/投资增量Δi

例:消费函数c=1000+0.8y,总投资增加Δi=100。

Δy=100+100×0.81+100×0.82+…+ 100×0.8n-1 =100×1/(1-0.8)

则:Δy=Δi×1/(1-MPC)

其中Δy = y’ - y0,Δi = i’ – I,k=1/(1-MPC) =1/MPS

乘数公式表明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MPC。MPC越大或MPS越小,k越大(二)消费乘数

当自主消费增减时,消费乘数=Δy/Δc。

例: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消费减少100。

Δy= -100×1/(1-0.8) =Δc×1/(1-MPC)

消费乘数=1/(1-MPC) =1/MPS

三部门经济乘数论

有了税收和政府支出,总支出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从而均衡国民收入的公式变为:

由于y=c+i+g,c=α+βy d所以y=(α+ i + g -βt) / ( 1-β)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

——收入变动对引起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 g= Δy/Δg=1/(1-β) , β即MPC

(二)税收乘数k t

——收入变动对引起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k t= Δy/ΔT

定量税率变动:k t =-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 tr——收入变动对引起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k tr= Δy/Δtr= β /(1-β)

k g>|k t|,经济含义:政府购买增加1单位,使总支出(总需求)增加1单位;减税1单位,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用于消费和储蓄,因此总需求增加小于1单位。

(四)平衡预算乘数k b

——政府收入(税收)和支出(购买)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k b= Δy/Δg或= Δy/Δt

Δy=k gΔg + k tΔt

Δg = Δt

Δy=(k g+k t)Δg = Δg(1-β)/ (1-β)

K b=1

四部门经济乘数论

对外贸易乘数k x——收入变动对引起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k x= Δy/Δx=1/(1-β+r)

与两部门、三部门经济的比较

?投资乘数:两部门=三部门(定量税)>四部门;

?其它乘数三部门经济大于四部门经济。

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Y=c+I y=c+i+g y=c+i+g+(x-m)

乘数

?K=K g=1/(1-b)K t=-b/(1-b) K tr= b/(1-b) K b=1

第十一章

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称为投资函数。一般来说,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函数i=i(r)设i=e-dr,则e为r即使为零时能有的投资量,称为自主投资。d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dr为引致投资

一、IS曲线及推导

(一)IS曲线的含义

IS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由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通过i=s等式推导。假设投资是利率的函数,i=e-dr(投资函数)s=-α+(1-β)y(储蓄函数),i=s则y=(α+e-dr) /(1-β)

可以看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变化。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增加。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d和β。

d是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变动的程度。

如果d较大,IS曲线斜率则较小,曲线较平缓

β反映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程度。如果β较大,IS曲线斜率则较小,曲线较平缓。(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换以及债务清偿的支付手段。

1.货币市场

(1)银行同业拆放(拆借)市场

(2)短期证券市场

按交易内容分: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

(3)贴现市场

二、货币需求(凯恩斯)liquidity

对货币的需求又叫“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货币的交易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L1=L(Y) 或L1=ky

(2)货币的投机需求(投机动机)

指人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L2=L(r) 或L2=- h r

(3)货币的总需求L=L1(Y)+L2(r)=ky-hr

货币需求函数

名义货币需求:L= =L1(Y)+L2(r)=(ky- hr)P,或L d/P=f(r,y)

一、LM曲线及推导

设m为货币供给量,L为货币需求量,m=ky-hr,M=L所以y=hr/k+m/k或r=ky/h-m/h

一)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r和y间关系的曲线。

LM曲线上任一点者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并且L=m,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由两个货币需求函数以及L=m等式推导。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k和h。即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

一)k是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k较大,LM曲线斜率则较大,曲线较陡峭

二)h反映货币投机需求随利率变动而变动的程度

如果h较大,LM曲线斜率则较小,曲线较平缓

(三)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较稳定,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第五节IS—LM分析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

(一)IS曲线的推导

由于储蓄函数s=s(y)投资函数i=i(r)产品市场均衡i=s所以r=(α+e)/d-(1- β)y/d,

或y=(α +e-dr)/(1- β)

二)LM曲线的推导

由于货币需求函数L=L 1(y)+L 2(r)货币供给函数M/P=m 1+m 2货币市场均衡m=L

所以r= ky/h -m/h ,或y= m/k+hr/k (m=M/P)

第 十二 章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1)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或收入来表示。

(2)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AD=C+I+G+(X -M )其中国内需求=C+I+G ,简称内需

(1)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对产出的需求。

(2)函数表达式:Y=AD=f(P)

(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自左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

(4)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价格水平变动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IS 函数: R=

LM 函数: h

m Y h k r -= (一)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和GDP 。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

引申:Y=f(L,K,N,E,T),宏观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引申: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二)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反映了价格水平与产量的相结合,表示的是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Y=f(N,K)

一般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工资、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及就业量而最终影响总供给量。

价格水平(P 实际工资(W/P 劳动供求(Ns 、Nd 就业量(N ) 国民收入

按照货币工资和价格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

一、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

AD 曲线已经表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AS 曲线则表明劳动市场的均衡。

二、均衡的变动——AD 、AS 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移动

例题、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

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Y F =60.求:

(1)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2)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价格可变动,那么价格水平和变动幅度将是多少?(1)由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得P=80-2Y/3=80-2/3?60=40

(2)价格保持不变即P=40,此时总需求为Y=3/2(100-P)=3/2(100-40)=90此时,存在过剩需求Y-Y F=90-60=30

(3)如果价格可以变动则经济仍然可以在Y=Y F=60达到新的均衡,其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P=100-2Y/3=100-(2/3)?60=60

例题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

c=1400+0.8Y D——消费T=ty=0.25Y——税收i=200—50r——投资

g=200——政府购买支出m d=0.4Y-100r——货币需求M s=900——名义货币供给试求: (1) 总需求函数

(2) 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总需求关系即总产出与总价格间的对应关系,可由IS, LM联立求得:

IS:Y=1400+0.8(Y-0.25Y)+200-50r+200化简:y+125r=4500

LM: 900/P=0.4Y-100r化简:r=0.004y-9/P

解方程得总需求曲线的方程为:AD:Y-750/P=3000

2.(1) 如果消费需求C=100+0.8Y(这里Y为可支配收入), 投资需求I=150—6r, 税收Tx=50, 政府G=40, 求解产品市场均衡的IS方程;

(2) 如果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150, 货币需求为0.2Y—4r, 在P=1时, LM方程为Y=750+20r; 在P=1.2时, LM方程为Y=625+20r; 在P=1.5时, LM方程为Y=500+20r, 求解在1.2和1.5的价格水平下使产出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3) 如果在P=1的价格水平下, 名义货币供给从150下降到125和100, 货币市场与产出市场的均衡有何变化?

(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Y=100+0.8(Y-50)+150-6r+40,将之化简可得:Y=1250-30r,

此即为IS曲线。

(2)当P=1、P=1.2和P=1.5时,每种情况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P=1,Y=950,r=10;

P=1.2,Y=875,r=12.5;

P=1.5,Y=800,r=15。

可见,当价格水平提高时,产出减少而利率升高。

(3)由题意可得:

当名义货币供给为125时,Y=875,r=12.5;

当名义货币供给为100时,Y=800,r=15。

可见,当价格水平不变,名义货币供应量减少时,产出下降、利率上升,其效果同于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而价格水平提高,因为这二者都降低了真实货币供应量。

AD-AS模型分析,是现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发展。它以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为基础提出总需求理论,以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为基础提出总供给理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更明确、更系统地分析了国民收入、利率、价格和就业的关系,成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成为更好理解其他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成为更好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