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30.27 KB
- 文档页数:28
工程测量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为了防止错误发生和提高丈量精度,一般需进行往返测量,其成果精度用()表示。
A、限差B、相对误差C、中误差D、往返丈量差正确答案:B2.下列关于地形图的地物,说法错误的是()。
A、地物可以按图式符号加注记表示在地形图上B、地物就是人为的物体C、地物位于地表面D、地物是相对固定的正确答案:B3.衡量测量精度的三个指标是()、极限误差和相对误差。
A、粗差B、较差C、互差D、中误差正确答案:D4.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A、视准轴水平B、物像位于十字丝分划板面上C、十字丝分划板清晰D、望远镜对准目标正确答案:B5.支导线BAC测量,若已知AB方位角的中误差为±8″,连接角BAC的观测误差为±10″,则AC边的方位角中误差等于()。
A、±8″B、±10″C、±13″D、±18″正确答案:C6.1980西安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定在我国()省。
A、陕西B、河南C、山西D、四川正确答案:A7.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与()1942年坐标系联测经我国东北传算过来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前苏联正确答案:D8.下列关于全站仪角度测量功能说明错误的是()。
A、全站仪只能测量水平角B、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只需半测回C、当精度要求高时可用测回法D、全站仪测角方法与经纬仪相同正确答案:A9.经纬仪精平操作应()。
A、调整脚架位置B、平移仪器C、调节脚螺旋D、升降脚架正确答案:C10.微倾式水准仪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对读数产生影响,其消减方法是()。
A、两次仪器高法取平均值B、换人观测C、测量时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方法D、反复观测正确答案:C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按0.5米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半距等高线B、半距等高线是为了显示地貌特征而加绘的C、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D、助曲线又称辅助等高线正确答案:A12.自动安平水准仪是借助安平机构的补偿元件、灵敏元件和阻尼元件的作用,使望远镜十字丝中央交点能自动得到()状态下的读数。
工程测量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地面某线段的坡度可用该线段坡度角的()值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A、余切B、正弦C^余弦D、正切正确答案:D2、下列观测量,不是确定地面点的基本要素有()。
A、水平角B、斜距C、高差D、水平距离正确答案:B3^大地高是指()oA、地面点沿法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B、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C、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D、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确答案:C4、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A、高B、无法确定C、低D、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正确答案:A5、使水准仪的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应旋转()oA、微倾螺旋B、微动螺旋C、对光螺旋D、脚螺旋正确答案:D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三级导线测量中,测距中误差容许值为()。
A^ 1OmmB、12πunC> 15mmD、18mm正确答案:C7、下列测量工作中,不属于施工测量的是()。
A、轴线投测B、测设建筑基线C、建筑物定位D、建筑物测绘正确答案:D8、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A、使竖盘指标指向270°B、使竖盘指标指向90°或270°C、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D、使竖盘指标指向90°正确答案:B9、每隔四条首曲线而加粗描绘的一条等高线,称为()oA、助曲线B、计曲线C、间曲线D、辅助等高线正确答案:B10、在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要求从A到B以5% 的坡度选定一条最短的路线,则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最小平距应为()。
A、20mmB、25mmC、I OmmD、5mm正确答案:A11、等精度观测三角形内角,角度闭合差中误差为±8〃,则测角中误差为()A、±8.0"B、+13.9z,C、±4.6"D、土6. O"正确答案:C12、当钢尺的实际长度大于名义长度时,其丈量的值比实际值要()oA、相等B、大C、小D、不定正确答案:C13、为了计算和用图的方便,每隔四根基本等高线加宽描绘一条并注上高程的等高线,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 程 测 量 规 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GB50026-2007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8年5月1日2008年 北 京目 录1 总则 (4)2 术语和符号 (5)2.1 术语 (5)2.2 符号 (5)3 平面控制测量 (8)3.1 一般规定 (8)3.2 卫星定位测量 (8)3.3 导线测量 (12)3.4 三角形网测量 (18)4 高程控制测量 (22)4.1 一般规定 (22)4.2 水准测量 (22)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5)4.4 GPS拟合高程测量 (25)5 地形测量 (27)5.1 一般规定 (27)5.2 图根控制测量 (30)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33)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 (38)5.5 数字高程模型(DEM) (39)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41)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 (41)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42)5.9 水域地形测量 (43)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 (45)6 线路测量 (47)6.1 一般规定 (47)6.2 铁路、公路测量 (48)6.3 架空索道测量 (50)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51)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52)7 地下管线测量 (54)7.1 一般规定 (54)7.2 地下管线调查 (54)7.3 地下管线施测 (56)7.4 地下管线图绘制 (56)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57)8 施工测量 (58)8.1 一般规定 (58)8.2 场区控制测量 (58)8.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60)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65)8.5 桥梁施工测量 (67)8.6 隧道施工测量 (70)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 (73)9.1 一般规定 (73)9.2 竣工总图的编绘 (73)9.3 竣工总图的实测 (74)10 变形监测 (75)10.1 一般规定 (75)10.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76)10.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78)10.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79)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 (83)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 (85)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 (88)10.8 桥梁变形监测 (91)10.9 滑坡监测 (92)10.10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 (93)附录A 精度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 (95)附录B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96)B.1 平面控制点标志 (96)B.2 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 (96)B.3 变形监测观测墩结构图 (97)附录C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 (98)附录D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100)D.1 高程控制点标志 (100)D.2 水准点标石埋设 (101)D.3 深埋水准点结构图 (101)附录E 建筑方格网点标石规格及埋设 (103)附录F 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104)附录G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105)本规范用词说明 (106)条文说明 (107)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工程测量产品满足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地形测量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 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 α) 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选用。
5.1.4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的规定。
2 等高 ( 深 ) 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的规定。
3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
5.1.6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1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 :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7929 和《 1: 5000 1 : 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 5791 。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 500 1 : 1000 1 : 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 和《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5660。
工程测量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3题,每题1分,共83分)1.当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的长度且便于量距,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宜采用()。
A、直角坐标法B、距离交会法C、角度交会法D、极坐标法正确答案:B2.《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应不小于()。
A、0.2mB、0.5mC、1mD、0.3m正确答案:A3.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A、水准路线的转弯点B、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C、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D、水准尺的立尺点正确答案:B4.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称为()。
A、坐标反算B、坐标正算C、导线计算D、前方交会正确答案:A5.建筑基线一般临近建筑场地中主要建筑物布置,并与其主要轴线平行,以便用()进行建筑细部放样。
A、角度交会法B、距离交会法C、极坐标法D、直角坐标法正确答案:D6.钢尺量距时,若所丈量的距离超过钢尺的本身长度,为量距准确,必须在通过直线两端点的()内定出若干中间点,以便分段丈量,此项工作称直线定线。
A、椭球面B、水平面C、水准面D、竖直面正确答案:D7.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分配。
A、反符号按边长比例B、反符号按边数平均C、按边长比例D、按边数平均正确答案:A8.山脊线也称()。
A、分水线B、集水线C、山谷线D、示坡线正确答案:A9.沉降观测时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米范围内,一般沉降点是均匀布置的,距离一般为()米。
A、80、10~20B、80、5~10C、100、10~20D、100、5~10正确答案:C10.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A点比B点低B、A点比B点高C、A点与B点可能同高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A11.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为()。
A、0°~360°B、0°~270°C、-90°~90°D、-180°~180°正确答案:A12.建筑方格网布网时,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
2019年四川省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理论模拟测试二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分/题,共60分)1.测量上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是()。
A.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y 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x 轴,向东为正B.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y 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x 轴,向西为正C.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x 轴,向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y 轴,向东为正D.南北方向的坐标轴为 x 轴,向南为正;东西方向的为 y 轴,向西为正2.由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A.象限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象限编号及顺序方向一致B.X 轴为纵坐标轴,Y 轴为横坐标轴C.方位角由纵坐标轴逆时针量测 0°~ 360°D.直线的方向是以横坐标轴的东方向为起始方向3.高斯投影能保持图上任意的()与实地相应的数据相等,在小范围内保持图上形状与实地相似。
A.长度B.角度C.高度D.面积4.测量工作中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象限从()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编号,依次为Ⅰ、Ⅱ、Ⅲ、Ⅳ象限。
A.x 轴南端B.x 轴北端C.y 轴南端D.y 轴北端5.建筑坐标系通常用()分别表示坐标纵轴、横轴。
A.X、YB.Y、XC.A、BD.B、A6.若 A 点的高程为 88.172m,B 点的高程为 136.366m,设假定水准面高程为 100m,并设为±0.00 标高,则 A、B 点的标高为()。
A.11.828m,-36.366mB.-88.172m,136.366mC.-11.828m,36.366mD.188.172m,-36.366m7.四等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观测两点高差,两次高差之差应不超过()。
A.2mmB.3mmC.5mmD.10mm8.在三、四等水准测量中同一站黑红面高差之差的理论值为()mm。
A.0B.100C.4687 或 4787D.不确定9.已知 A 点高程AH =62.118m,水准仪观测 A 点标尺的读数a=1.345m,则仪器视线高程为( )m。
工程测量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采用DJ6经纬仪对某一水平角观测四个测回,则第三测回盘左起始方向度盘位置的应设置在()。
A、0°或稍大处B、90°或稍大处C、135°或稍大处D、180°或稍大处正确答案:B2、在1:1000地形图上,现量得某相邻由低到高两条等高线上两点A、B 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02m,设等高距为1m,则BA两点的地面坡度为()。
A、-1%B、-5%C、1%D、5%正确答案:B3、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高程是()。
A、72.389B、72.269C、72.289D、72.260正确答案:D4、“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遵循这个原则是为了()。
A、防止观测值误差累积B、控制测量误差的累积C、提高观测精度D、提高控制点测量精度正确答案:B5、基础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基础面的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为()。
A、±5mmB、±10mmC、±15mm正确答案:B6、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6测站完成,观测高差总和为+12mm,其中两相邻水准点间2个测站完成,则其高差改正数为()。
A、-4mmB、-2mmC、+2mmD、+4mm正确答案:A7、控制测量中,可以不考虑控制点通视的是()。
A、GPS测量B、导线测量C、边角网测量D、三角网测量正确答案:A8、在测区内布置一条从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点后终止于另一已知点,并且两端与已知方向连接的导线是()。
A、闭合导线B、附合导线C、导线网D、支导线正确答案:B9、用水准测量法测定 A、B 两点的高差,从 A 到 B 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 1.234m,前尺中丝读数1.470m,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 1.430m,前尺中丝读数 0.728m,则高差hAB 为()米。
A、-0.938B、-0.466C、+0.466D、+0.938正确答案:C10、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2mm+2ppmD),AB两点距离为1公里,则一测回AB测距中误差为()。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前言1、设计目的:1)通过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解读与使用测量规范,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的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依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并掌握布设等级控制网的全过程,包括编写技术设计(课程设计)、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检核与平差计算、编写技术总结(实习报告)等部分。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
2、任务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1:1000地形图的测绘。
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1000地形图测量布设D级GPS点及5级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3、测区概况:本测区位于东经123°41’15”、北纬41°07’30”附近的本溪市xx后坡周围,面积约2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多断崖,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163m至553 m。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细河贯穿整个测区,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4、测区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三等点A1、A2、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S1、S2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根据设计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表1)点名标志纵坐标Y横坐标X高程备注狮子头山(A1)埋石559437.000 58211.000423.1三等点xx(A2)埋石559821.000 55071.000553.8三等点S1埋石213.9一等水准S2埋石229.4一等水准二、测量规范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022《测绘综合能力》注册测绘师考试题库(包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按照现行《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图投影方式采用()。
A、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B、通用墨卡托投影C、等距离圆锥投影D、高斯—克吕格投影答案:D解析: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21139—2007)第4.4条规定,地图投影方式应为: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我国现行的大于等于1∶50万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25000~1∶500000比例尺地形图按6°分带;1∶500~1∶10000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确有必要时,按1.5°分带。
2.CORS的基准站网组成不包括()。
A、基准站B、数据中心C、数据通信网络D、数据接收设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CORS的组成。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是南若干连续运行基准站(简称“基准站”)及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的,提供数据、定位、定时及其他服务的系统。
3.我国现行的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分别位于()。
A.北京、浙江坎门B.北京、山东青岛C.陕西泾阳、浙江坎门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A、AB、BC、CD、DE、E答案:D解析:大地测量系统与框架基本知识。
我国现行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高程原点在山东省青岛市观象山。
4.(2015)隧道施工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
A、控制隧道的长度B、测量隧道断面尺寸C、变形监测D、保证隧道准确贯通答案:D解析:1.4中的内容。
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洞内各项建(构)筑物以规定的精度按照设计位置修建,保证各开挖工作面按照规定的精度在预定位置贯通。
5.地图语言不包括()。
A、符号B、色彩C、大小D、注记答案:C解析: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它是表达地理要素的工具。
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准确地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 程 测 量 规 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GB50026-2007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8年5月1日2008年 北 京目 录1 总则 (4)2 术语和符号 (5)2.1 术语 (5)2.2 符号 (5)3 平面控制测量 (8)3.1 一般规定 (8)3.2 卫星定位测量 (8)3.3 导线测量 (12)3.4 三角形网测量 (18)4 高程控制测量 (22)4.1 一般规定 (22)4.2 水准测量 (22)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5)4.4 GPS拟合高程测量 (25)5 地形测量 (27)5.1 一般规定 (27)5.2 图根控制测量 (30)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33)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 (38)5.5 数字高程模型(DEM) (39)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41)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 (41)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42)5.9 水域地形测量 (43)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 (45)6 线路测量 (47)6.1 一般规定 (47)6.2 铁路、公路测量 (48)6.3 架空索道测量 (50)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51)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52)7 地下管线测量 (54)7.1 一般规定 (54)7.2 地下管线调查 (54)7.3 地下管线施测 (56)7.4 地下管线图绘制 (56)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57)8 施工测量 (58)8.1 一般规定 (58)8.2 场区控制测量 (58)8.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60)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65)8.5 桥梁施工测量 (67)8.6 隧道施工测量 (70)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 (73)9.1 一般规定 (73)9.2 竣工总图的编绘 (73)9.3 竣工总图的实测 (74)10 变形监测 (75)10.1 一般规定 (75)10.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76)10.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78)10.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79)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 (83)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 (85)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 (88)10.8 桥梁变形监测 (91)10.9 滑坡监测 (92)10.10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 (93)附录A 精度要求较高工程的中误差评定方法 (95)附录B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96)B.1 平面控制点标志 (96)B.2 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 (96)B.3 变形监测观测墩结构图 (97)附录C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 (98)附录D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100)D.1 高程控制点标志 (100)D.2 水准点标石埋设 (101)D.3 深埋水准点结构图 (101)附录E 建筑方格网点标石规格及埋设 (103)附录F 建(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104)附录G 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105)本规范用词说明 (106)条文说明 (107)1 总 则1.0.1 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工程测量产品满足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 选用。
5.1.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 的规定。
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
3 对于图式和要素分类代码的不足部分可自行补充,并应编写补充说明。
对于同一个工程或区域,应采用相同的补充图式和补充要素分类代码。
5.1.8 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RTK 测图和平板测图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
在网络 RTK 技术的有效服务区作业,宜采用该技术,但应满足本规范地形测量的基本要求。
5.1.9 数字地形测量软件的选用,宜满足下列要求: 1 适合工程测量作业特点。
2 满足本规范的精度要求、功能齐全、符号规范。
3 操作简便、界面友好。
4 采用常用的数据、图形输出格式。
对软件特有的线型、汉字、符号,应提供相应的库文件。
5 具有用户开发功能。
6 具有网络共享功能。
5.1.10 计算机绘图所使用的绘图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大比例尺成图精度的要求。
5.1.11 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
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 10%,检查的统计结果,应满足表 5.1.5-1~5.1.5-3 的规定。
5.2 图根控制测量 5.2.1 图根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施测。
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10。
5.2.2 对于较小测区,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
5.2.3 图根点点位标志宜采用木(铁)桩,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
5.2.4 解析图根点的数量,一般地区不宜少于表 5.2.4 的规定。
5.2.5 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应符合表 5.2.5 的规定。
(Ⅰ) 图根平面控制5,2.6 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图根导线、极坐标法、边角交会法和 GPS 测量等方法。
5.2.7 图根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图根导线测量,宜采用 6″级仪器 1 测回测定水平角。
其主要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 5.2.7 的规定。
2 在等级点下加密图根控制时,不宜超过 2 次附合。
3 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器单向施测,也可采用钢尺单向丈量。
4 图根钢尺量距导线,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首级控制,边长应进行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4000。
2)量距时,当坡度大于 2%、温度超过钢尺检定温度范围±10℃或尺长修正大于 1/10000 时,应分别进行坡度。
温度和尺长的修正。
3)当导线长度小于规定长度的 1/3 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 0.3mm。
4)对于测定细部坐标点的图根导线,当长度小于 200m 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5.2.8 对于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
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可用6″级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1 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 40″。
边长应往返测定,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3000。
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 5.2.8 的规定。
5.2.9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 6″级全站仪或 6″级经纬仪加电磁波测距仪,角度、距离 1 测回测定。
2 观测跟差,不应超过表 5.2.9-1 的规定。
3 测设时,可与图根导线或二级导线一并测设,也可在等级控制点上独立测设。
独立测设的后视点,应为等级控制点。
4 在等级控制点上独立测设时,也可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并将上,下两半测回的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其点位误差应满足本章第 5.2.1 条的要求。
5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的边长,不应大于表 5.2.9-2 的规定。
6 使用时,应对观测成果进行充分校核。
5.2.10 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边角交会或内外分点等方法。
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其交会角应在 30°~150°之间,观测限差应满足表 5.2.9-1 的要求。
分组计算所得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2mm。
5.2.11 GPS 图根控制测量,宜采用GPS-RTK 方法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
GPS-RTK 方法的作业半径不宜超过 5km,对每个图根点均应进行同一参考站或不同参考站下的两次独立测量,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10。
其他技术要求应按本章第 5.3.10~5.3.15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Ⅱ) 图根高程控制 5.2.12 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
5.2.13 图根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2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2.13 的规定。
5.2.14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2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5.2.14 的规定。
3 仪器高和觇标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lmm。
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Ⅰ) 全站仪测图 5.3.1 全站仪测图所使用的仪器和应用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使用 6″级全站仪,其测距标称精度,固定误差不应大于 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应大于 5ppm。
2 测图的应用程序,应满足内业数据处理和图形编辑的基本要求。
3 数据传输后,宜将测量数据转换为常用数据格式。
5.3.2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可采用编码法、草图法或内外业一体化的实时成图法等。
5.3.3 当布设的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采用极坐标法增设少量测站点。
5.3.4 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 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lmm。
2 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
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 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5。
3 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5.3.5 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不应超过表 5.3.5 的规定。
5.3.6 数字地形图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用草图法作业时,应按测站绘制草图,并对测点进行编号。
测点编号应与仪器的记录点号相一致。
草图的绘制,宜简化标示地形要素的位置、属性和相互关系等。
2 当采用编码法作业时,宜采用通用编码格式,也可使用软件的白定义功能和扩展功能建立用户的编码系统进行作业。
3 当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实时成图法作业时,应实时确立测点的属性、连接关系和逻辑关系等。
4 在建筑密集的地区作业时,对于全站仪无法直接测量的点位,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几何作图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5.3.7 当采用手工记录时,观测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宜读记至秒,距离宜读记至 cm,坐标和高程的计算(或读记)宜精确至 lcm。
5.3.8 全站仪测图,可按图幅施测,也可分区施测。
按图幅施测时,每幅图应测出图廓线外 5mm;分区施测时,应测出区域界线外图上 5mm。
5.3.9 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测错漏数据。
对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与汁算机联机通信,生成原始数据文件并做备份。
(Ⅱ) GPS-RTK 测图 5.3.10 作业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 测区的控制点成果及 GPS 测量资料。
2 测区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的参数,包括:参考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纵、横坐标的加常数,投影面正常高,平均高程异常等。
3 WGS-84 坐标系与测区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及 WGS-84 坐标系的大地高基准与测区的地方高程基准的转换参数。
5.3.11 转换关系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准转换,可采用重合点求定参数(七参数或三参数)的方法进行。
2 坐标转换参数和高程转换参数的确定宜分别进行;坐标转换位置基准应一致,重合点的个数不少于 4 个,且应分布在测区的周边和中部;高程转换可采用拟合高程测量的方法,按本规范 4.4 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3 坐标转换参数也可直接应用测区 GPS 网二维约束平差所计算的参数。
4 对于面积较大的测区,需要分区求解转换参数时,相邻分区应不少于 2 个重合点。
5 转换参数宜采取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再进行优选。
5.3.12 转换参数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转换参数的应用,不应超越原转换参数的计算所覆盖的范围,且输入参考站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应与求取平面和高程转换参数(或似大地水准面)时所使用的原 GPS 网的空间直角坐标成果相同,否则,应重新求取转换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