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广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广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广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管理与教学指导手册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广东教育学院

2007年6月

目录一项目管理机构与联络方式

项目管理机构

联络方式

二项目管理办法

项目总体目标

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培训流程

学科教师培训

在线过程性评价

证书

教材

学时与收费

三骨干教师、主讲教师要求及职责

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基本要求

骨干教师职责

主讲教师职责

四项目教学指导意见

学员准备

教师准备

学员要求

教师要求

何版教材教学方法

祝版教材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

一、项目管理机构与联络方式

项目管理机构

1、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文传道(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党组成员)

成员:肖建彬(广东教育学院副院长)

吴琦琳(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卢羡文(省考试中心副主任)

房雨林(省电化教育馆馆长)

孟月萍(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主任)

2、项目专家组

组长:肖建彬副组长:孟月萍

成员:

3、项目工作组

组长:孟月萍副组长:汪和生

成员:刘林东刘丽丽欧晓琴李海曦姜永生陈思敏联络方式

附:广东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办公室通信与联络方式联系人:汪和生刘林东刘丽丽

通信地址: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邮政编码:510303

电话:

传真:

二、项目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粤教继[2006 ]14号)文件精神,提高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技能。广东省项目组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制定广东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项目总体目标

为了加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整体素养,全省高中、初中、小学及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均应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十一五"期间县级及以上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晋升中学高级职务的教师均应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高级培训与考核。

项目管理体系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行省、地(市)、县(区)三级项目管理体系;各级管理或教学体系都有其不同而又是相互关联的任务目标和责任目标,形成自上而下的项目目标管理系统。

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作为省级项目管理领导机构,负责“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组织、规划、指导和监评工作。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系作为全省项目执行单位,负责全省项目骨干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校长培训和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地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执行机构应积极配合省项目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开展工作。

为了和我省前期开展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衔接,避免多头管理和重复培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在管理机构上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合并,各地市应在原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基础上加派专人负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保证项目顺利、健康发展。

各地市应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管理手册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管理。

项目培训流程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行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学科教师三级培训教学体系。骨干教师接受国家级培训后,主要负责全省主讲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可兼任部分学科教师培训工作;主讲教师在接受省级项目培训者培训后,负责本地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全省项目启动将按照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学科教师的顺序依次展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项目是一个针对所有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全员培训项目,培训的基数大,培训的任务重,各地市应根据本地教师基数,预计需要的主讲教师数量,制定项目师资建设计划,如果前期培训的40名主讲教师不能满足培训需要,

可于每年年初向省项目组申请补充培训。同时应在保证项目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以方便受训教师为原则,积极探索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保证项目既快又好地开展。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将先行启动教学人员能力培训工作,2006年——2010年期间将分步、逐次启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学科教师培训

1、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项目执行机构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2、学科教师培训应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不具备校本培训条件的学校应两三个学校合并,就近安排培训。

3、每个学科教师培训班均应安排两名主讲教师,建议学员人数为30-50人;

4、满足培训条件的学科教师应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项目培训,其中安排不少于5天的面授时间。

5、各地市学科教师培训应有计划地进行,各地学科教师培训计划应每半年上报一次,上半年上报截止日期为3月25日,下半年上报截止日期为9月25日,计划书样板见附件1,上报邮箱地址:。

在线过程性评价

所有项目参训的教师均要按国家项目办要求参加培训过程在线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成绩将作为培训认定的唯一依据。

培训在线过程性评价平台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直接登录国家项目办网站()完成在线测评;省级主讲教师培训登录省项目办网站(各地市项目执行机构应建立当地的在线过程性评价平台,负责当地项目培训的在线过程性评价。

各地市在线测评数据以光盘为载体每半年上报一次到省项目执行机构,省项目执行机构汇总后集中上报国家项目办。

在线过程性评价平台学员帐号应全省按统一规范进行编码,具体编码规则是:

学员账户统一编排办法:

学员账户 = 地区编号 + 年份(两位) + 月份(两位)+ 日(两位)+ 四位自编号公式说明:帐号一共为14位,其中年份、月份、日为考试日期的年、月、日。三位自编号是由自己根据具体情况编号。如珠海市2007年3月12日第一位考生的考号为:120001 = 4404 + 07 + 03 + 12 + 0001

各市行政区划代号编码

广东省 44 广州市 4401 东莞市 4419 韶关市 4402 中山市 4420 深圳市 4403 潮州市 4451 珠海市 4404 揭阳市 4452 汕头市 4405 云浮市 4453 佛山市 4406 顺德区 4481 江门市 4407 湛江市 4408 茂名市 4409 肇庆市 4412 惠州市 4413 梅州市 4414 汕尾市 4415 河源市 4416 阳江市 4417 清远市 4418

证书

凡参加国家级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者,均可获得省培训员和项目骨干教师资格证书;凡参加项目主讲教师培训合格者均可获得项目主讲教师资格证书;凡参加项目学科教师培训合格者均可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业证书”,证书由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统一印制,学科教师可凭借该证书,申请填写继续教育学时。

教材

目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推荐了两本项目培训教材,即何克抗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祝智庭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省项目组将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安排两个版本教材的培训,各地市可在对两本教材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本地项目培训使用的教材。

学时与收费

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

项目培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安排由各地自行确定,凡向教师个人收费者,培训费应严格按照广东省物价局的标准收费。

以上所有办法条例,请各地市遵照执行。如因国家项目办政策变动,省项目办将及时更新并通知各地。其它未尽之事宜,各地市项目负责单位应主动和省项目办协商解决。

三、骨干教师、主讲教师要求及职责

为了搞好项目培训,推动我省项目健康高效发展,特对我省项目骨干教师、主讲教师要求与职责明确如下:

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基本要求

1、有高度的责任感,熟悉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熟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在日常的教学实际工作中,能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培训理念、内容和方法,积极改进教学工作。

骨干教师职责

1、接受“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当地主讲教师和部分学科教师,并承担一定的培训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

2、严格实施执行机构制定的培训计划,遵守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要求。

3、认真完成主讲教师的培训,辅导主讲教师备课,协助主讲教师完成学科教师培训。

4、组织和参与教学讨论,研究《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材,整理并归纳出培训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指导主讲教师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5、研究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应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6、协助地方项目执行机构完成审查培训基地设置、主讲教师选拔、培训等过程的管理、协调工作。

主讲教师职责

1、接受“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主讲教师培训,承担当地学科教师培训任务及一定的培训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

2、根据当地项目执行机构确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时间表进行学科教师的培训,认真完成培训任务,指导学科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3、参加由骨干教师或地方项目执行机构组织的集体备课、相关教学讨论、主讲教师研讨会等活动。

4、研究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相应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配合项目执行机构检查培训基地的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分发培训教材、光盘等。

6、按时上交项目管理所要求的受训学科教师名单、培训反馈表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准确地填写必要的表格。

四、项目教学指导意见

学员准备

1、自带一份以前完整的教学设计的电子版和打印稿(包括课件)。要求能体现新课标理念,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2、自带任教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有关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

1、上课PPT讲稿

2、发给学员的教材和光盘(建议提前一周发给学员)

3、给学员的一封信

4、培训日程表

5、平台使用手册(建议由项目组编写好,起码每位主讲教师一本)

6、主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建议参考英特尔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办法)

7、为每个学员分配账号与密码

学员要求

1、要求全勤。缺课超过一天或不按要求完成作业不能取得主讲教师资格。

2、认真完成各模块学习任务,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作业。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参与小组讲座不少于3次,全班发言不少于1次。教师要求

1、备好课(教材、课件),熟悉管理平台和光盘资源。

2、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3、善用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和引导学习。

何版教材教学方法

见附件2

祝版教材教学方法

见附件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

见附件4

附件1 :计划书

地区培训人数培训时间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执行单位通信地址与

邮编

项目执行人联系电话E-mail

培训时间与人数安排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

11

12

月人数

时间地点人数班数备注

所属模块内容时间安排

(分钟)

日程

模块1 培训准备开班典礼60

第一

上午活动1:了解学习伙伴40

活动2:明确培训的方式和成果40

活动3:体验网络培训平台40

活动4:交流自带的教学案例80

下午活动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的和意义40

活动6:说说新课课程改革,了解教育技术30

活动7:教法研讨(培训反思) 20

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引例:一堂阅读课30

上午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40

活动2:观摩与研习教学设计案例30

活动3:初步编写教学设计方案60

活动4:交流与研讨教学设计方案40

下午活动5:探究型学习的教学设计80

活动6:分享教学设计方案20

活动7:教育技术背景知识拓展30

活动7:教法研讨(培训反思) 20

模块3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活动1:了解教学媒体及其作用30

第三

上午活动2:如何选择教学媒体40

活动3: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30

活动4: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方法60

活动5:初步学会对多媒体素材的加工方法80

下午活动6:分享和修改教学资源应用计划60

活动7:第一次培训过程评测20

活动8:教法研讨(培训反思) 20

模块4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

发活动1: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80

第四

上午活动2:分享和修改整合开发成果40

活动3:第二次培训过程评测20

活动5:教法研讨(培训反思) 20

模块5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活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新理念40

下午活动2: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30

活动3:了解评价量表的设计方法30

活动4:选择和编写教学评价60

活动5:整理与完善教学设计成果60

第五

上午活动6:教法研讨(培训反思) 20

模块6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活动1:编写教学实施计划50

活动2: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表与评价

方法40

活动2:分享和优化教学设计成果80

下午活动3: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30

活动4:第三次培训过程评测20

活动5:填写培训调查问卷和培训后调查问卷20

活动6:培训总结和反思20

时间培训主题研训内容及活动安排分课时总课时

第一天第一模块:培训

准备

活动1:感受教育技术

活动2:认识培训项目

活动3:组建学习团队(团队活动成果重点)

2

10

活动3:管理个人资料

练习与反思:网上讨论、提交作业和反思日志

2

第二模块:初识

教育技术

活动1: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

活动2:理解教学设计过程

2

活动3:交流汇报“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练习与反思:网上讨论、提交作业和反思日志

4

第二天第三模块:教学

媒体与资源利

活动1:理解教学媒体的应用 1

10

活动2: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方法

3

活动3:掌握信息资源获取方法

活动4:评价教育信息资源

活动5:思考并讨论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模块四:授导型

教学的设计

活动1:研习教学设计案例 3

活动2:设计与编制教案 3

第三天

活动3:评议教案设计作品

活动4:认识常用评价方法

3

10 模块五:探究型

学习的设计

活动1:研习探究性学习案例

活动2:研习评价量规

3

活动3:设计探究性学习方案 4

第四天

活动4:分享教学设计成果 2

10 模块六:教学实

施方案设计

活动1:研习教学实施案例 2

活动2:创建教学实施计划 1

活动3:评议教学实施计划 1

活动4:批改学生作业

活动5:处理教学信息

活动6:信息沟通与反馈

4

第五天模块七: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

探讨

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活动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和策略

活动3:提升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

4

10 模块八:成果整

理与展示

活动1:整理学习档案袋

4

活动2: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3:评价培训项目

考试介绍考试大纲、样题、模拟试题 2

项目

市(地)级

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县级

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机构具有法人资格,正规的管理机构及相应

的管理制度

具有法人资格,具备管理机构及相应的管理

制度

每学年面授培训能力不低于500人次每学年面授培训能力不低于500人次

能承担高中和部分初中、小学教师的教

育技术理论辅导及实践培训

能承担初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辅导

及实践培训

有能力指导中小学教师学习有能力指导初中、小学教师的学习

设施32座位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间(CPU

PIII以上、内存128MB以上,硬盘20GB

以上,网卡、显卡、声卡等正常)

24座位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间(CPU PIII

以上、内存128MB以上,硬盘20GB以上,

网卡、显卡、声卡等正常)

标准型合作学习教室可容纳3组以上,

有录像监控设备

简易型合作学习教室可容纳3组以上,有录

像监控设备

2兆以上网络带宽接入,局域网10兆带

宽到桌面

最低要求能够拨号上网

有卫星教育电视收视系统,部分教室接

收教育卫星多媒体节目

有卫星教育电视收视系统,有教室可接收教

育卫星宽带节目

资源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统一网站与

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本中心的培训平台

与教学资源库

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统一网站与平台

的基础上,建立本中心的培训平台与教学资

源库

平台的培训主页与教学资源库包含教

育技术知识、学科素材、案例分析、课

堂实录、名家点评等学习资源

平台的培训主页与教学资源库包含教育技

术知识、学科素材、案例分析、课堂实录、

名家点评等学习资源

平台能实现交互功能平台能实现交互功能

有专门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的页面,发布

公告、招生、培训等信息

有专门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的页面,发布公

告、招生、培训等信息

具备(专、兼职)教育技术副教授、中

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教师至少10名,

教育技术媒体支持服务人员1名

具备(专、兼职)教育技术副教授、中学高

级教师以上职称教师至少5名,教育技术媒

体支持服务人员1名

教师专业应覆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及

中小学大部分学科专业

教师专业应覆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及中小

学主要学科专业

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掌握至

少一种课堂分析软件

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掌握一种课

堂分析软件

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识,能够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和新的

教学模式

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识,能够探索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

具有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掌握常见数

据处理软件(如Excel,Spss)的使用

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

具有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掌握常见数据处

理软件(如Excel,Spss)的使用方法,能

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

师资掌握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工具,包括

Office系列的软件(Word,Excel,

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搜

索引擎(如Google,百度,天网等),

了解基本的网络技术知识

基本掌握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工具,包括

Office系列的软件(Word,Excel,

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搜索

引擎(如Google,百度,天网等),了解基

本的网络技术知识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如运用

Powerpoint、BBS、聊天室等)

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灵活运用

Powerpoint、BBS、聊天室等)

骨干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

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文章

骨干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信息技术应

用方面的文章

60%以上教师参与过信息技术专题研究

性学习活动,少数教师主持或参与省部

级信息技术课题研究

30%以上教师参与过信息技术专题研究性学

习活动,少数教师参与过省部级信息技术课

题研究

对学生学习情况建立档案袋对学生学习情况建立档案袋

能够恰当选择学习活动所需的教学软

件和硬件,少部分教师能够建立学科资

源库和主题网站

能够恰当选择学习活动所需的教学软件和

硬件,修改和集成教学资源

管理具有5年以上教学管理经验具有3年以上教学管理经验

有支持教学活动的相关条例和管理制

有支持教学活动的相关条例和管理制度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部分日

常工作的管理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部分日常工

作的管理

能够初步运用教育统计方法和技术(包

括利用Excel等软件工具)处理搜集到

的数据

了解教育统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利用

Excel等软件工具)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高级、中一)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 正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一章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评价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中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的在职在岗并获得相应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二条思想品德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团结合作、改革创新精神。 二、任现职以来,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度考核称职(合格)次数不少于学历、资历条件规定的任教年数,其中近2年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以上。 (二)2年内没有出现因工作失职而引发事故造成损失,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伪造学历、资历、业绩材料和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等弄

虚作假或违反学术规范等情况。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上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 二、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未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10年以上,并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类奖励或荣誉称号者,可以申报。 第四条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 一、申报人(符合免试条件者除外)必须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5个模块合格证书。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 (一)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或取得计算机专业(不含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二)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获得程序员以上证书,或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合格证书,或在计算机室(中心)专职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者。 (三)在县(不含市辖区)属及以下学校工作的。 (四)申报当年8月31日年满50岁的。 三、转换系列评审的人员(符合免试条件除外),凡未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的,应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按规定提交合格证书。 第五条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达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转眼之间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二)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教师对于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教学效果的优劣都负有主要责任。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的培养上不断加强其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上,应有自身的特色,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专研各类教学方法。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才能像许多优秀教师一样潜下心来育人。 要给学生灌输广博的知识,老师自己首先要博学多思。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虽然短短几十分钟,可课堂上已不再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书本上仅有的一点知识,远远不够,新教材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作为老师,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何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呢?只有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作为一名教师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帮助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丰富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二)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8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八天的紧张学习,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协助。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学典礼上,教育局刘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生动地论述了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因而刘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特别强调:“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干有资格为人师表,才干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教师要想给予学生知识,那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发明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保守的授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刘局长说的“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假如不和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所以,教师有着重任,要肩负起这些重任,必需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负责,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发明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刘局长在会上还特别表彰了以余阳老师为代表的市骨干教师,使我深受感触。我以后将以这些老师为典范,向他们学习,兢兢业业,尊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听了何子山教研员«有效,教学有永恒追求»精辟的讲座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真正体会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实质。何教研员在讲座中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新鲜、愉悦、充溢激情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有效的”。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 此外,在这短短的8天,我还有幸听了聂世旺、彭飞等几位老师对五、六年级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将结束了,我将把此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不懈的进取中实现自身的专业生长。

【自考真题】最新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真题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荅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奋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诮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的内容具有 A.教育性 B.主体性 C.复杂性 D.互动性 2、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者和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卡斯特 C.德鲁克 D.梅奥 3、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的奠基人"的是 A.马斯洛 B.法约尔 C.赫兹伯格 D.韦伯 4、将组织分为疏远型组织、精打细算型组织、道德涵养型组织的依椐是 A.组织对其成员控制的方式 B.组织的规范化程度

C.个体参与组织活动的程度 D.组织的结构与层级 5、学校管理者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根据教育规律适时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创造性地设计学校的发展蓝图。这是学校管理的 A.效益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前瞻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6、教师在自然情境下,用自己的感官和相关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7、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要求,结合校情分析和设计的,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学校全面改革发展和持续改进的行动计划,称为 A.学校目标 B.学校前景 C.学校架构 D.学校规划 8、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以书写文字的方式交流或传递信息从而达到共识的沟通方式属于 A.言语沟通 B.身体沟通 C.非言语沟通 D.情感沟通 9、对学校效能内涵的理解,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关注学生,另一类关注 A.教师 B.学校 C.班级 D.家庭 10、科迪安尼和威尔伯认为效能学校构成的关键因素有:行政领导、学校气氛、基本技巧、高度期望、不断评估及 A.投入与产出 B. 目标的达成 C.坏境的适应 D.教职员的发展 11、任期制规定校长的任期年限,每届一般为 A. 1~2 年 B.3~5 年 C.5~8 年 D.8~10年 12、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部门是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附件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 建 设 指 南 2017年11月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1 / 24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 2 / 24

谈谈中国与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不同

谈谈中国与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不同 2008/7/25/18:06 来源:现代教育报作者:荣学工 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精心组织下,以小学校长为主体的52人组成的“学校管理者赴英学习访问团”于2008年5月25日从上海启程,到达享有“工业革命故乡”之称的英国曼彻斯特市,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学习考察。 在苏曼教育国际发展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把整个英国社会当作大的课堂,对该国的人文风俗、社会状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重点地对英国的教育,特别是英国的小学教育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考察学习。 在英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曼彻斯特市的一些小学,听了曼彻斯特市教育官员、小学校长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给我们作的专题讲座,还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三周的考察学习,我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考察学习活动不仅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今后做好学校工作的信心。以下是本人对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从学校规模上来看。英国学校的规模比国内的学校要小得多,大部分学校都在200人左右,三四百个学生的学校就算较大的了,七百人以上的学校就是凤毛麟角的了。 英国学校实行的都是小班化,每班不超过30人。这样的规模和班额,一有利于学校管理,一般学校只有一名校长和一位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二有利教学师生互动,有利于面向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教育理念上讲。(1)奉行“每个学生都同等重要”的理念。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幼儿班开始,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对学习不理想的学生有助教和义工进行单独辅导等等,无不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2)奉行“让教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享受”的理念。参观曼城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有深切的感受,在英国,孩子们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压力,一方面,国家教学大纲对小学生学业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不是很高,尤其是他们对知识性学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英国五年级的孩子在计算方面的要求跟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始终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这是英国老师课堂教学给我们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第三,英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普遍不太关心,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值也不是很高。(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生下午3:30放学以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供学生参加,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活动,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公布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公布 https://www.doczj.com/doc/751462280.html,2013-01-30 来源: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评奖办公室 今年我省各地教育部门申报的创新成果奖项目共409项,在学科评审基础上,又经过综合评审,评出140 项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07项。现予公布。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评奖办公室 2012年12月21日项目名称申报人申报单位获奖等级备注 微型地理景观探究及其教学应用研究陈月平、黄东锋、 田安太 珠海市第二中学一等 运用“愉快体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 发展 聂莲佛山市机关幼儿园二等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调查研究潘少华清远市第一中学二等 校本课程剪纸艺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郑顺全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小学 二等 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何一音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海师范附 属小学 二等 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促进学科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陈明宏、黄世勇、 黄伟祥 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二等 基于体验学习方式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梁础珊、张桂才、 黄永利 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二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张艳婷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二等 中小学“进转改”活动式写作教学的探索梁经伟、谷清华、 连雪君 东莞市光明中学二等 让本土文化精粹滋养孩子的童年—— 佛山本土文化与幼儿园美术课程整合的研究何桂珍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一幼儿园 二等 幼儿“四合一”趣味健康活动的研究 与实践 李长缨东莞市茶山中心幼儿园二等小学数学智慧乐园的创建与使用研究王金发东莞市东城区第五小学二等商务英语模拟教学研究杨荔清远市清城区职业技术学院二等高中地理尖子生培养的实践研究张萍海茂名市第一中学二等基于科幻美术主题教学载体上的课程 资源开发与利用 黄建军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二等“打造书香特色与促进师生发展”的 实践研究 黄丽萍佛山市实验学校二等开展“生活能力”教育,促进学生和 谐发展——“美味厨房”初中综合实 余燕琼佛山市第十四中学二等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教育资料:_________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学习后,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 第 2 页共 5 页

日本中小学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一、日本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1、日本小学和初中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上课的时间从上午8:30到下午2:30。我认识一名日本华人,他的爱人就是日本的小学老师,她给我介绍说:日本的小学从一年纪到六年纪,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如在大火、地震中如何有效地逃生,以及学习日常生活的一般技能。 钢琴、绘画、舞蹈等课程日本都是在学校学习,家长不需要请家庭老师。德育课程的内容类似于中国现在提倡的“八荣八耻”,教师从最细微处着手,要求学生保护环境,互相帮助,互相团结。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也讲德育的经典故事,有时候小朋友是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2、学生中午必须在学校享受政府提供高质量营养中餐,下午2:30下课,回家的路上一般是半个小时。到家后,家庭作业语文和数学各一张纸,大概40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其余的时间是由学生自我支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玩个痛快! 3、日本学生从三岁开始要求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是要交费的。但是缴费的多少?实行的是弹性收费标准,也就是说学费是由父母收入多少决定,父母收入高交费就高;收入少交费就少,如果父母没有工作,享受的是低保待遇,幼儿园的教育费用是由国家支付的。 4、日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实行的是义务教育。所有的学生地位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首先,日本所有的学生统一穿政府发放的校服。更奇特是在每件校服的左胸刺绣上学生的名字,如“三田、左左木、小栗慧子”等。衣服上绣上名字的好处是对学生有较强的约束力,如学生在校,或者在社会上违反校规,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在我国我听过一个笑话:在职业高中,几个学生违反校规,校长去管,学生粗鲁地用土话辱骂校长后,转身就跑,但校长始终查不出这些学生是几年级,是哪个班的。 其次,日本从小学到高中穿戴打扮一致,男生全部是板栗头(也就是小平头),看上去格外的精神,女生一律短发,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任何人不能穿奇装异服。从小学到初中,中午由国家提供午餐料理,食物有:半个鸡蛋、一块肉饼、两块海鱼、一碟生菜(日本的许多蔬菜都是生吃,就连包菜也是生吃,但我实在是吃不惯)、一碟酱,半碗酱汤,一碗米饭(日本的大米比泰国的还要好吃,颗粒饱满、松软可口,一嚼满口生津,绝对是绿色产品)一块MHA补脑深海鱼油。 最后,从小学到高中,日本的学生上学、放学都是徒步,或者乘公交车,从来没有看过家长用车接送孩子,在各个学校的门口,看不见家长的身影。 二、日籍华人教育后代的烦恼 日本的日籍华人和持长期居留证的中国公民(在美国成为绿卡),最大的烦恼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本的小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文化知识是次要的,考试基本上是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

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合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课程网络培训测验考试及全部答案

模块一 Question 1 分数: 8 (多选题)根据AECT 的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b ),(d)和评价五大部分。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实施 b. 利用 c. 培训 d. 管理 Question 2 分数: 8 (多选题)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a、c)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教学过程 b. 学生 c. 教学资源 d. 教师 Question 3 分数: 8 (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选择一个答案 a.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c.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d. 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Question 4 分数: 8 (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d )。 选择一个答案 a.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b.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c.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技术影响并促进学习 d.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Question 5 分数: 8 (多选题)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B)、(D )、传输与呈现。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分析 b. 加工 c. 研究 d. 存储 [attachment=117] 模块2: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 阅读测验 Question 1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师了解到本班同学都很喜欢音乐, 因此, 打算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分析过程主要考虑了学习者特征中的(a )。 选择一个答案 a. 兴趣偏好 b. 学习习惯 c. 学习风格 d. 知识基础 e. 学习动机 Question 2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学目标描述:“ 初中二年级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标出主要煤炭产地。” 这里的“行政区划图上”属于教学目标描述中的(c )。 选择一个答案 a. 学习情境b. 范围c. 行为条件d. 知识基础 Question 3 分数: 2 ( 多选题)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下面选项中哪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b.d )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抛锚式 b. 讲授法 c. 支架式 d. 操练—反馈式 e. 探究式 Question 4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Experience docu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 gy ability train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 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通过此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的心得体会。下

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纵观此次培训,整个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充实有效,培训 形式新颖有趣,我个人在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的很投入,很用心,收获也很多,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帮助。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了搜索信息和各类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 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会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对 于搜索整合教学资料更有条理,学会了freemind思维导图的 制作,掌握了迅雷、网际快车等一些下载工具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了利用互联网网上学习的便利,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回复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给我的留言,我成了学生最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网络让我很幸福。同时,我也在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不是网络游戏,颓废、消沉的思想。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冯小兵 2012115148 城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学习和工作经历,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审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果能不能实现我国的所确定的教育目的?能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寻找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形成的过程,提出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标;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传统中,虽然没有科学教育(专指自然科学教育)的提法,但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始终存在着。我们都是从中小学中走出来的,我们的中小学与以前以私塾为形式、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传统教育大有不同,传统教育我们知道没有自然科学,只有人文科学。中小学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所规定的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课程,都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科学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外的做法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明显存在着质量差、效益低、内容陈旧、方法落后、不受重视、教育的不公平(城乡、区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缺乏融合、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学校管理者的极端功利等问题,原因在于完全将教育的目的曲解,或者完全相悖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现将存在的问题陈列如下: 一、对科学教育的内涵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科学教育目标 1.中小学的教育者对科学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自然科学的层面上,缺乏对其深层次的认识。所谓科学教育顾名思义是指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科学素养并不是单指自然科学,它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更强调的是一种统筹、协调的方法。然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者完全将其理解为单一的自然科学教育,所以他们强调的标准答案,强调的是题海战术,他们强调的是权威。在权威这方面向上看齐,在九十年代末,刮起了一股黄冈热,都向黄冈中学的教育看齐,买资料、买书只要是黄冈中学出版的或者是黄冈中学的老师出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拥而上,但是只是形式而已,在根本上仍是老的一套。这样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家庭的经济负担等问题。然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却没有任何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

附件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 指导纲要(试行) 一、总纲 为科学规范我省省级地方课程,改变种类繁多、内容重叠、特色不显、落实不力等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地方课程育人实效,建设有广东特色的地方课程教材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 广东省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以下简称“地方综合课程”)是我省省级地方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学生生活、面向广东实际、面向创新时代、整合专题教育和广东地方课程、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活动型地方综合课程。 地方综合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人文性与科学性融合。通过生命与安全、文明与法治、社会与文化等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学习能力、科学启蒙、创新创业等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突出人文性与科学 — 3 —

性相融合。 2.统一性与地方性衔接。在教育思想、育人目标、专题内容等方面与国家教育政策保持高度统一;在课程建构、实施策略、教育方法等方面突出广东特色和创造性。 3.基础性与提高性相成。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态度、价值、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注重将各类专题知识、广东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积累知识;注重将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增强能力。 5.系统性与简约性兼顾。通过梳理、整合各类专题教育、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建构目标协同、内容精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地方综合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简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便于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育人实效。 6.规定性与开放性兼容。省级地方综合课程在主要目标、专题设置、基本内容等方面具有规定性,确保统一实施;本综合课程同时也为专题教育更新、各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开放性链接端口。 (二)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4 —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业答案--模块9[1]

模块9: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1: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 第1步: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 请阅读“模块9资源”→《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基本作用》两篇文章。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将您的想法记录下来: 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它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明。它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其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其次是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第三是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一般较高。它的作用是能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且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帮助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诊断性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特性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形成性评价用于每一节课后或某知识单元后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用于期末或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的具体运用,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评价的概念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及其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