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杏种质资源测评

杏种质资源测评

杏种质资源测评
杏种质资源测评

16个仁用杏种质资源测评

【摘要】我们对中仁一号、优1等16个仁用杏品种经过10余年的观测,并对其进行种质资源性状测评,从中得出丰产性突出的有3个品种,杏仁单重超过0.9克的有3个品种,核壳厚度≤1mm 的有4个,出仁率≥40%有2个,综合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7个,为仁用杏育种材料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仁用杏;种质;资源;测评

仁用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和木本粮油经济林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高创汇率的土特林产品。仁用杏树耐旱、抗寒、耐瘠薄,栽培技术容易掌握,管理省工,结果早,受益快,经济寿命长,被群众誉为“铁杆庄稼”或“绿色银行”[1],是丘陵、山区和沙区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原有仁用杏品种壳厚,出核率低,抗倒春寒能力差,不能满足栽培要求和市场需求。迫切需要选育出新的仁用杏优良品种,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为此我们于1996年开始在国内收集仁用杏优良种质资源,栽植于嵩县德亭乡杨湾村朱文献承包的果园内。通过10余年的栽培,对其中的16个仁用杏品种,从丰产性,早实性、抗逆性、果实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发掘和利用仁用杏相关的有利基因和特异种质资源[2],为仁用杏新品种育种材料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1 仁用杏种质资源的管理

洛阳嵩县德亭乡杨湾村朱文献承包的果园内,位于n34°07’、

e114°45,海拔280m,属浅山丘陵区,年平均温度14.7℃,≥10°c日温的持续日数218天,活动积温4673°c;全年无霜期239天;年平均降水量610mm;全年日照时数为2141.7h,土壤为褐土,ph 值为7.9。我们把16个仁用杏品种,每品种高接1~3株,砧木为龙王帽,按株行距3m×4m定植。按照小冠疏层形整形。每年落叶期冬剪,春季发芽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期、膨果期、硬核期、落叶期分别灌水,生长期及时剪除陡长枝,正常防治病害虫。每年调查各品种物候期,结果量,果实性状,观察各品种适应性和抗性。

2 种质测评方法

2.1 丰产性测评的方法

果实鲜果质量测定:对每个品种每株每年鲜果实际产量称重,种核质量测定:每品种每株每年种核晒干后称重,种核晒干的标准含水≤8%,求出核率,利用计算公式:v%=w1w ×100%,v%指出核率;w指每品种,每株,每年鲜果实际质量;w1指每品种,每株,每年种核晒干后的实际质量。

2.2 果实经济性状测评方法

对干核随机抽取1kg,若单株产量不足1kg,全部称重处理,用称重法测取单核重后,人工砸取种仁,用天平再称种仁的质量,求出仁率,计算公式:v%=w1w×100%,v%表示出仁率,w为抽取杏核质量,w1为砸取杏仁质量;核壳厚度用游标卡尺测量;种仁营养主要成分粗脂肪由索氏抽提法测定,蛋白质由凯氏定氮法测定,糖类

由直接滴定法测定。

2.3 抗寒性测评方法

抗倒春寒测评:每年,每品种,每株杏花期和幼果期没受冻害前随机抽取200朵完全花、叶片,发生冻害时观察冻花冻果情况,并记录数量,计算冻花冻果率。

3 测评结果

3.1 丰产性测评

嫁接后都能在2~3年内开花结果,但是产量上升较慢。由表1看,根据2008~2009两年调查平均单株产量看,不同品种和无性系产量差别很大。超仁、一窝蜂、串铃扁、优1、优2、薄壳1、中仁1号、内选1号单株产量超过了40kg,内选1号为鲜食品种(表1)。

3.2 果实经济性状测评

由表2各品种和无性系果实性状比较可知,北山大扁、超仁、油仁杏仁单重均超过0.9克;薄壳1号、中仁1号、优1、优2,核壳厚均不超过1mm;优1、优2、中仁1号出仁率40%左右(表2)。

3.3 抗寒性测评

仁用杏生产的最大威胁是春季花期和幼果期冻害和寒害。据全国李杏资源利用协作组研究,一般杏品种在花期忍耐—1.9℃低温,幼果期可忍耐—0.6℃低温。而我市春季倒春寒发生的机率比较大。2007年春季倒春寒,几乎造成多数杏品种绝收,2010年春季杏树花期和幼果期出现严重的倒春寒,也是调查品种抗寒性的最好机

如何保护种质资源库

如何保护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地球上约有30万种植物,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只要挖掘和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为作物育种开辟广阔天地。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建成各类种质库1400余座,收藏种质资源700多万份(含各国重复保存部分),其中,我国长期保存的种质资源总量达45万份,位居世界第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对种质保护的重要设备。 从种子法制定以来,保护种质资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不断变迁,种质资源保护制度也应该不断完善,同时这也是当下正在进行中的,种子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认为:近年来,受城镇化快速推进、大规模开发建设、气候变化异常、生态环境恶化等影响,我国的种质资源保护形势比较严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保护方式已难以适应。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十分有必要。 明确使用财政资金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依法向社会开放,推动商业性应用。建立与从事种质资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考核、绩效评价机制,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种质资源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国内种子企业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提高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水平。 同时,加快探索建立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和创新的积极性。种质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而有效利用好种质资源,是社会发展之需,是我国由种质资源持有大国向利用大国转变的必然途径。 高标准高质量的种质资源库必须要满足的需求: 1、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响应快,精度高,最佳恒温波动度 0.5℃。 2、可任意设定的温度、湿度控制参数,自动构成局部的微气候环境。 3、制冷系统重要部件如压缩机、冷凝风扇、蒸发器风扇和膨胀阀等采用进口名牌产品,保证系统长期高效稳定工作。 4、冷风机采用双压缩机设计,节能可靠。 5、高亮度彩色触摸屏,清晰显示气候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程序运行数据及其他工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试行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提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对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 第三条农业部有计划地在热区建立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种质圃”),对不宜或不能用种子形式保持种性的多年生或无性繁殖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多年生或无性繁殖热带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木薯、剑麻、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菠萝、番木瓜、咖啡、澳洲坚果、椰子、胡椒、南药等。 第五条种质圃主要负责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并提供共享利用。 第六条种质圃重点收集保存:

(一)优异、稀有、古老或具有地方特色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 (二)热带作物近缘种或野生种; (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 第七条种质圃依法收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并建立原始档案(见附表一)。 第八条境外引种须按规定办理检疫手续,引进种质须经隔离试种或脱毒处理,确认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入圃保存。 第九条国内收集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经观测性状、核实名称,确无重复,方可入圃保存。 第十条对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应进行信息采录(见附表二)。 第十一条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原则上乔木每份种质保存3-5株,灌木、藤本、大型草本每份保存5-10株,一般草本每份保存20-25株,重要种质保存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第十二条种质圃应绘制田间种质分布示意图,标明每份种质在圃内的具体位置。 第十三条种质圃应制定本圃保存种质资源的性状描述规范

广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格-填写范例

表1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登记表 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单位:柳州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队;种质编号:鹿寨1010 目的树种:中文名:福建柏,柏科,福建柏属,俗名: 拉丁名:Fokienia hodginsii照片编号:IMG_1021 生活型:●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散生竹类○丛生竹类○藤本○其它 主要用途:●用材树种○经济树种○生态防护树种○观赏树种○其它树种 种质类型:○野生群体●野生个体○地方品种○选育品种○遗传材料○其他 ○引进树种(品种)来源:引进树种、品种要填写详细的来源地 种质归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Ⅰ级●Ⅱ级)○广西重点保护植物○主要造林树种○有开发利用潜力树种●我国特有树种○其他树种(此项可多选) 调查地点:鹿寨县(市、区)拉沟乡、镇木龙村林场小地名(或基地、森林公园、植物园、树木园等):五家屯六王沟 地理坐标:经度110.05987°;纬度24.65516°土壤类型:黄壤 地形:地貌:中山;海拔:1100 m;坡向:东南坡;坡位:脊部;坡度级:陡坡 调查地种群面积: 1.0公顷;种群数量(株):○1-10 ●11-50 ○51-100 ○101-1000 ○>1000人为活动:○频繁●不频繁;动物活动情况:主要动物种类啮齿类、鸟类数量较多 目的树种分布方式:○集中分布○片状分布○散生●零星分布 物候期:结实年龄:20年;花期:4月;种子(果实)成熟期:10月;采种期:10月。 优良性状:○速生○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虫○耐寒○耐旱○耐盐碱○其他:耐瘠薄 主要特性指标:1)用材树种:平均树龄40年;平均树高14.5 m,最高18.2 m,年均生长量0.4m;平均胸径:20.5cm,最大胸径:30.8cm,年均生长量0.5cm;平均单株材积 0.25m3,年均生长量0.006m3。2)经济树种:目的产物:干八角,单株年均产量20.1kg,单株最高产量28.2kg,公顷年均产量9045kg。3)生态防护/观赏树种主要特性: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木麻黄)。 病虫害情况:○无●有(○严重●轻度主要种类介壳虫)保存价值:珍贵树种、濒危树种保存方式建议:●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 调查人:张三调查日期:2012.5.5 ;检查人:李四检查日期:2012.6.5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曹永生,张贤珍,龚高法,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3-64) 世界上公认的野生稻至少有20个种,中国已发现3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由于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均有AA型染色体组,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交可育,故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较其他野生稻更为广泛。 中国野生稻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八个省(自治区)(表2-2、图29和图30)。 表2-2 野生稻种资源分省统计表 Table 2-2 Statistical table of wild rice germplasm from various provinces

图列说明: 种质资源分布图用园点的大小来表示一个行政区域(市或县)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种质资源密度分布图用密度来表示 1 X 1 经纬网格区域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 中国野生稻分布南自海南省崖县(18o09′N),北至江西省东乡县 (28o14′N),东自台湾省桃园(121o15′E),西至云南省盈江县 (97o56′E),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23个经度。但主要分布于25oN以南地区,约占总份数的93%以上。 中国野生稻的分布现状与生物学特性、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中国野生稻属于喜温、喜湿的多年生宿根越冬植物,适宜于温暖多雨的气候。因此,雨量和温度,特别是冬季低温成为其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所以现代野生稻分布地点的95%以上都位于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最低气温6℃以上的雨量充沛地区。在历史上,公元11世纪以前气候较今温暖,野生稻种质资源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其北界大约自长江上游渠州(四川)、经中游的襄阳、江陵至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doc

2017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 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笔者参加了由国家林业局种苗工作总站组织的赴美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选育培训团,在美期间,培训团先后在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美国林务局国家种子实验室和美国南方林业试验站密西西比州林木遗传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学习培训,并对美国旧金山红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惠好公司北卡林区GHW苗圃、乔治亚州林业委员会Flint River 苗圃和南方林业试验站试验室、种子园、Harrison试验林和良种繁殖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对美国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林木良种选育工作有了比较直观、深入的了解。下面主要介绍美国的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的发展现状、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及相关扶持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并联系我省工作实际,提出改进我省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培训考察基本情况 (一)美国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 美国开展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已超过百年,现已在全国组织建立了引种驯化试验站、种质资源保存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植物种质系统(NPGS)。该系统由政府机构和私立机构共同组成,主要由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贮存系统、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和种质资源信息网构成,其中国家种质资源收集贮存系统由分布在全国的31个机构组成,包括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国家植物检疫办公室、国家植物种质资源贮存库和地方引种站等。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隶属于美国农业部,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组织开展国家种质系统(NPGS)进行种质资源的收

集、整理、鉴定、保存与评价,提高和扩散种质资源,开展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并负责国家种质资源信息网络(GRIN)的更新和维护。迄今,美国国家植物种质系统已收集保存了植物种质材料48万份,覆盖了2006个属的12379种植物,其中主要农作物的品种资源已基本齐备,林木树种主要包括火炬松、湿地松、长叶松、短叶松等主要用材树种。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主要方法有:①种子保存(备份库)。中期保存在0~5℃条件下;长期保存在-18℃以下低温中。②体胚保存。如苹果、葡萄等。③原地保存。如美国旧金山红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④异地保存。按照育种目标以种植形式建立异地保存林。 主要收集保存对象是:①早期选择的优树;②优良种源,包括有益于森林健康种质资源;③材质较好的珍贵阔叶树种,如黑核桃等;④高海拔地区、干旱、火灾发生区等易丢失遗传资源的一些小群体资源;⑤特殊种质种质资源,即处于濒危、生态敏感树种遗传资源。 (二)美国林木种苗生产管理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造林用种也属是种就采、有种就用,种源不清,造林质量不高,曾造成过大面积造林失败,损失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全国统一划分种子区,按种子区建设种子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所有种子园都已生产种子,实现了按种子区定向供种。目前美国的造林良种化率已达80%,其中美国林务局所属的国有林和各大私营企业的造林已全部使用种子园种子。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经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林木种质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因科学研究、良种选育、林木种质资源更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依法报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应当明确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保护利用区域、保护利用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生长状况,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范文

种质资源圃对葡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研究 保存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的前提。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在收集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开始对引进的品种和采集到的野生材料进行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随着国家对种质资源的重视,从70年代初~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两个国家级葡萄种质资源圃(河南郑州、山西太谷),另外还有3个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有葡萄种质资源。90年代,又增建了山葡萄的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吉林左家)。原西北农业大学建立了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同期,我国部分省(市、区)的果树、葡萄研究及教学单位也相应建立了葡萄种质资源圃或葡萄品种资源圃。全国各类圃地共保存葡萄种质资源 1 500?份左右。在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的同时,我国葡萄科技工作者还进行了试管保存、种子保存、花粉保存的研究和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异生境地田间种植保存是葡萄种质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保存方式。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部分科研单位即相继着手建立葡萄原始材料圃。1951年,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调查、搜集并引种山葡萄优良类型,并用于选种和杂交育种。1952年,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兴城园艺试验场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原始材料圃,至1965年,保存品种200多个,同时进行了与东北山葡萄的杂交育种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建立葡萄品种圃,同时开始收集保存葡萄野生资源材料。1960年,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郑州分所建立的葡萄原始材料圃保存有300余个品种,至1966年,保存葡萄品种近600个。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结合山葡萄研究,建立了山葡萄品种资源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果树和葡萄科研单位也搜集保存了部分葡萄野生种种质材料。1978年,原西北农业大学开始系统搜集、研究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建立了收集保存中国野生葡萄种类最多的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我国野生葡萄20余个种和变种的100余个株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我国相继建成16个国家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其中,有2个圃专门搜集保存葡萄种质材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桃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20个种和变种、916份材料,其中含野生葡萄14个种计45份种质材料。山西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太谷枣、葡萄圃”中葡萄圃保存葡萄属植物5个种、361份材料。此外,吉林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级果树种质寒地果树圃”搜集保存部分山葡萄种质资源材料。

野生稻在水稻优质育种中的应用

野生稻在水稻优质育种中的应用 徐靖,韩义胜,唐清杰,王效宁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 摘要分析了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综述了野生稻优异品质特征及其在优质育种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利用野生稻进行优质育种的研 究方向。 关键词水稻育种;野生稻;品质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1-00083-02Utilization of Wild Rice in the High-quality Breeding of Rice XU Jing et al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0)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the high-quality breeding of rice was analyzed ,the excellen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ri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igh quality 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high-quality breeding using wild rice was investigated.Key words Rice breeding ;Wild rice ;Quality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20)。 作者简介 徐靖(1981-),女,安徽淮北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野生稻资 源保护与利用研究,E-mail :xujing6732807@126.com 。*通讯作者,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稻种资源研究及两系杂交 稻育种工作, E-mail :wxning2599@163.com 。收稿日期2011-10-17水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是世界上约占1/2人口的主食。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培育高产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是水稻育种的两大目标。在过去的水稻育种中,主要利用栽培稻内的种质资源来提高水稻产量和保持稳产, 而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栽培稻种内的遗传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水稻育种对高产、稳产、优质等的需要 [1] 。水稻育种指导思想从单纯重视产量到优质高产相 结合, 并日益重视特殊稻米功能性营养成分的育种。现代水稻育种科学实践表明,突破性进展有赖于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及有效利用 [2] 。野生稻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在长期的生 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下, 野生稻及其近缘种积累了大量的优良特性(基因),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3-5] 。因此,利用野生稻资源培育高产、稳产、优 质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面积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此, 笔者分析了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介绍了野生稻资源在优质育种中的研究和利用情况。1 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 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栽作物之一,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米不仅给人们提供热能,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稻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1 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受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非农建设占用等因素影响,耕地数量仍逐年减少,目前人均耕地仅为0.092hm 2 ,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 快,土地需求会继续扩大,耕地资源日益短缺[6] 。作为我国 三大主粮之首的水稻, 1978年全国种植面积为3442.09万hm 2,2007年仅为2891.88万hm 2。在总种植面积仍呈递减的态势情况下,提高单产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7] 。但是目前提高粮食单产进展缓慢,在当前形势下,进行以提高品质及产量为主体的水稻育种研究是十分必要 的 [8] 。提高水稻营养品质的育种工作,通常比提高单产的育 种进展更快,这样可以在保持现有粮食生产水平上减少粮食用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1.2 水稻育种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水稻育种经历过几 个重要的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 二是70年代的杂交稻育种,三是90年代未到现在的超级稻研究,这3次突破性的发展,都是以增加水稻单产为目的。水稻育种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稻单产的提高, 从解放前不到2.00t /hm 2到目前跨越6.35t /hm 2,比全球平均产量3.85t /hm 2 高 65%[8-9]。但是近年来,水稻单产提高缓慢,现有水平上再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有一定的难度。此外,根据目前的稻谷生产量,我国生产的水稻从数量上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更加侧重于稻米品质和稻米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因此开展水稻优质育种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必然要求。1.3 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对于稻米营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迫切需要口感好且营养丰富的稻米。近几年,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投入也有所增加,高营养品质的稻米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但仍不能满足全面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稻米品质日益提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外许多水稻育种家都把品质作为主要育种目标,水稻优质育种特别是杂交稻优质育种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2 野生稻优异品质资源研究利用 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主要表现为米粒细长、无腹白、玻璃质、米粒坚硬、且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较高 [3-5] 。利用野生稻资源将是培育优质的水稻品种的一种 重要途径。2.1 野生稻品质相关研究进展 普通野生稻中存在具有许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1):83-84,92责任编辑姜丽责任校对卢瑶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工作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调查收集可以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反之,会使得整个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去修正。同时,因其工作繁琐,过程漫长,内容零散,无法集中进行,且对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有关调查收集工作的方法。 1 调查收集的地点 除了当下还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大多数的地方品种都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正因如此,很多品种都会在难以预知的环境中存在。 1.1 田野 田野是最理想的调查地点,笔者收集到的品种中,60%以上是直接在田野发现的。田野包括大田和小地块,由于大田种植的品种往往是时下推广的大宗品种,有时候小地块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田野调查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易产生误判,缺陷是调查范围过大,它要求调查人员时常到田头寻找,因工作量过大,人力上难以满足。 1.2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一些地方品种出现。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是良好的品种调查场所;但经销户很难提供可靠的品种信息和种子,同时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调查人员对地方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后续工作需要特别重视品种真实性的核实。1.3 居住地 村落、生活小区、工厂、暂住地,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均有可能出现地方品种。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花坛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地方品种的情况也不少。近年来,下山移民群体越来越大,很多偏远山村保留的品种也随之大量“移民”。 2 调查收集的工具 种质资源调查最离不开的是记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调查人员不应过于相信记忆,而要更依赖“烂笔头”。 2.1 相机 图片采集是调查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 的工作方法 黄丽梅1 吴金水2 (1浙江省松阳县种子管理站,323400;2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环,随身携带相机绝对是一个良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获取作物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在田间、菜场、生活小区,都可以拍到大量的图片。如果是较连续地关注种植在某个地方的作物,借着图片属性中显示的拍摄时间,还可以大致计算出它的生育期。在工作中,很多品种往往不会特意安排种植观察,而直接拍摄可以省去大量的投入。 2.2 手机 智能手机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录入平台。借助QQ 日志、微信等手段,可以直接拍摄上传图片资料,同时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至少没有必要随身带纸笔记录。要注意的是手机作相机使用的话像素要足够高,一般手机拍摄的图像大都不如相机。2.3 纸、笔、尺子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更习惯于用纸(或笔记本)、笔等传统工具记录。本质上说,顺手的就是对的。软皮尺或卷尺主要用于测量作物部位的长度、宽度、株行距等,携带方便,以体型小而实用为佳。2.4 瓶子 药瓶、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贮存种子,最好有标签贴纸,把品种名、来源、编号之类贴在瓶子上。需要妥善保存种子的情况有:(1)收集来的种子因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再繁殖,需要贮存到下一季种植;(2)为省去每年繁殖的麻烦,需要保存濒危品种时,种子充分干燥后熏蒸处理,再放入瓶子密封,可以大大延长贮存时间,置于冷藏设备中效果更好。当然,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用更专业的容器和包装。 3 调查收集的技巧 练就“鹰眼” 调查工作其实没有捷径,都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要说有诀窍,就是不断地观察、学习,练就一双“鹰眼”。调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有专业基础又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可以一眼发现目标。 聊天的艺术 时常与农户及各方面人士聊天,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以老农户为重点走访对象,因为他们比年轻人更注重传统,更怀旧,也不容易随风潮而改变。即使找不到种质实物,这样的聊天也很有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与其他东西不同,它往往需要“故事”来支撑,要有可追溯性,否则无法区别是当地老品种,还是新近引入的品种。聊天时应像朋友似的对待调查对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 1、对项目进行全面协调和跟踪管理是项目绩效目标全面完成的基本保证。本项目由农业部农业司主持,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项目参加单位包括国家长期库、复份库和10个中期库、3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共38个科研、教学单位。项目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各类作物。项目内容包括资源收集(野外考察、国内征集、国外引种)、整理编目(形态及农艺性状观察、编目)、入库入圃(入中期库、长期库及资源圃)、鉴定评价(品质、抗病虫、抗逆境、精准鉴定或多项鉴定评价)、种质监测及繁殖更新(库圃保存种子或植株的活力监测及繁殖更新)、分发利用(数据库建立与完善、优异种质资源发布、田间展示、分发供种、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内容,涵盖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基础性工作。项目涉及资源、育种、植保、生物、生化、分类等多个学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与合作,是项目目标完成的重要关键。作科所(原品资所)在以往多年种质资源研究中形成的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本项目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实施平台和基础,加上牵头单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协调,不定期检查监督和年度会议检查,对项目顺利实施和绩效目标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为项目的实施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技术依据。本项目实施前,各承担单位利用国家科技基础工作平台项目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的制订和编写,出版了110多种作物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一些作物还制定了鉴定评价行业标

准。这些规程和标准的制定,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依据。由于鉴定评价标准统一,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质量较高,获得了一批性状突出且可利用的优异种质;由于收集、保存、监测、更新均有规程和标准作依据,收集及更新入库种质质量大幅度提高。 3、项目重视公益性和服务性,强化了优异种质的示范展示,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强调了参加人员的服务意识,扩大优异资源的分发利用范围,增加了优异资源展示规模,通过展示和交流,吸引了更多利用者索取优异种质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也宣传了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争取到社会更多方面对种质资源事业的支持。 二、项目存在问题与不足 1、项目经费力度太低,影响到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本项目涵盖了整个农作物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实施对21世纪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对这样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基础性工作,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年度1500万的经费远难以维持现有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太少,在项目计划时,一些库、圃放弃或减少了属本项目应做的工作内容,一些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无法得到安排,影响到项目长期目标的实现,在作物种质资源领域也失去争取国际领先地位的可能。 2、科技队伍不稳,骨干人才贫乏,人员素质极待提高。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20世纪在种质资源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技术骨干绝大部分已经退休,目前已有一批新生力量支撑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事业,但大部分未经专业系统培训,有的对种质资源工作还不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王一平,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郭龙彪,钟代彬,应存山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1(1):25-30 摘要:在“八五”国家稻种资源攻关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500余份来源广泛、类型丰富、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优异稻种资源,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结果表明,有一批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育种亲本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包括大穗型、大粒型、优质米和有色米品种、抗病虫性及抗逆性等类型,并重点简述65个优良品种或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供利用。 关键词:水稻;优异稻种资源;综合评价 经过我国稻种资源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研究,到1995年底,已经列入国家统一编目的稻种资源71970份,其中地方品种50530份,国内选育品种(系)4085份,外国引进品种8686份,杂交稻三系资源1605份,野生稻资源6944份,遗传标记材料120份[1,2]。如此众多的稻种资源要想全部有效地利用起来是不切合实际的,事实上,不论在遗传育种中,还是在生产中,仅仅是极少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践表明,优异种质的发掘和利用是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3]。因此,选择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深入评价和提供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国内当前水稻研究对稻种资源需求的情况,我们于1998年9月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异稻种资源现场展示会”,并向全国21个省市71个农业科研单位、11所大专院校提供了8000余份优异种质。本文着重介绍提供本次展示会的主要稻种资源,为广大水稻科研工作者择优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在“八五”(1990~1995年)期间国家稻种资源攻关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精选500余份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抗虫、耐冷、耐旱、耐盐、高产或优质(特种)米等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做室内考种。这些稻种资源包括籼粳稻、非洲稻、美国稻、各种光壳稻等,以及来自我国地方稻种、各省市选育的优良品种和国外引进的优异种质,原产地涉及我国20个省市和分布在全球各稻区的18个国家,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国际机构。 试验在中国水稻所试验场进行。1998年5月23日播种,6月19日移栽。每份材料栽种3行,每行种植12株,株行距为16.6cm×20cm,单本插。肥水管理按一般大田管理。田间考察性状包括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株高、剑叶长、剑叶宽。成熟时选取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配套工作总结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配套工作总结 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 一、基本情况 2002年9月28日,农业部批准我区《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立项(农计函[2002]86号),项目建设地点在邕宁县。2003年1月20日,自治区农业厅向农业部提出请求(桂农业计[2003]1号),建议将项目建设地点改在福绵区,这一建议得到农业部同意。2003年7月,广西桂农农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建设地点在福绵区石山塘,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普通野生稻核心保护区302.7亩、药用野生稻核心保护区50亩。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200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30万元,中央拨款120万元。所有资金已全部到位。 二、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按项目要求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区农业厅组织的验收,并交付使用。 (一)土建工程完成情况 1、铁丝网围栏6255平方米,立水泥柱1205条,铁丝网油防锈漆3次。 2、建围栏门口4个,其中药稻1个,普稻3个。普稻区大门口地基填土1800立方米,电动门1个,两侧铁门2个,项目名称牌2个,项目简介牌1个。 3、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25平方米,生活、管理用房安装线路3500米,生活用水机井1处。 (二)购置仪器设备。购置种子检测、品种观察改良仪器各一套

共15件,购置气象观测仪器1套共12台件,在普稻区建立气象观测站。 (三)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定点调查野生稻储量,其中普稻107.9885万份(株),药稻2.9093万份(株)。并对250多份野生稻进行农艺性状鉴定。 (四)资金使用情况。设计费2.7万元,材料费85.671万元,劳务费8.42万元,仪器购置费45.153万元,会议差旅费3.186万元,其他开支4.87万元,共150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已与中央资金统一调配使用于以上建设内容中,已开支完毕。 三、成效 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的空白,有效地保护了一批珍稀野生稻资源,推动了野生稻研究事业的发展,树立了野生稻原位保护的样板,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农作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等。 四、建议 1、尽快加大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研究。 2、项目资金已全部用完,后续保护资金如何解决已成为保护区今后保护工作的头等大事。建议自治区农业厅向农业部申请追加项目后续保护资金,以保障保护区各项后续保护工作能正常开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产品型号:TPZY-CV2.0 产品简介: 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又称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及中间材料等育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为每一份种子建立唯一标识,实现育种资源的动态出入库管理与预警提醒、远程查询检索,促进育种资源的妥善保管。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产品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何利平 (太原市林业局 太原 030012) 图1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的流程 数据库是较为理想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它具有处理速度快,安全可靠,节约空间,便于修改,易实现数据共享等特点。林木种质资源管理数据信息按照描述方式和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事物属性特征,以数字或文字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树高、胸径等;另一类是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及分布,以图形方式记载的数据信息,如优树的照片、地理分布、立地类型区划等。由此可得出,完整的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两大类,即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1 太原市林木种质资源概况 全市共有野生、栽培和引进的木本植物60科、147属、349种;共有古、大、奇树木22种、172株;油 松、落叶松、白皮松等优良林分7块,枣树品种62个。 2 建立数据库的方法 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可按不同的指标分为不同的类别,其流程见图1。 2 1 资料的准备和数据的组织 根据资源普查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确定要建立的数据库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加工和 数据的组织工作。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有野生乡土树种、引进树种和品种、优良林分、优良单株以及良种基地等项目,以及编制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随后将收集来的调查图片、统计资料、标本、照片、各种林业用图、地形图进行科学加工,如某些数据的剔除、图幅比例尺及控制点的选取、坐标系的确定、照片的筛选、某些派生数据的生成等,最后对数据进行编码。 编码的方式有单一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4种。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码,做到唯一化、规范化、可识别化和易于扩充。林木种质资源数据按其性质分为定量的和定性的两种。定量的数据(胸径、树高、蓄积量)可直接输入,定性的资料(林分起源、林种类型、珍稀树种的保护级)需经过编码转换为数学形式。 2 2 数据信息的输入 2 2 1 属性数据的输入 先确定数据的存储形式,我们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其优点是它的管理功 能成熟,易于转换为其它高级语言所采用的数据形式,实现数据共享。 然后就可利用建库软件通过键盘将 属性数据输入。 2 2 2 图片的输入 用扫描仪将筛选的各种优树、珍稀树种、母树林、优良林分的图片直接输入。一般要求采用高分辩率的台式彩色扫 描仪输入。 2 2 3 空间数据的输入(地图的数字化) 实现图形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形成数字化文件。图形要素按其表现特征分为点、线、面。这三类图形要素在转换为数字形式时, 记录方式是不同的,点状要素(了望 塔、居民点)只记录它的特征码及其位置;线状要素(道路、河流、林班线、调查线路)既要记录它的特征码,又要顺序记录从线段起点开始到各折线点及终点坐标;面状要素(母树林、种子园)采用矢量格式。矢量数据的输入,采用数字化仪手扶跟踪输入,点方式和流方式结合使用。 2 3 数据信息的校检和编辑处理2 3 1 属性数据的校检 采用人工校检、二次键入、利用平衡关系3种校检方法,其中对数据代码的校 检非常重要,一个数据记录如果输 入有错可通过代码检索出,对它进 行修改或删除。 2 3 2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 通过数字化仪产生的数字化文件,存在许多误差,需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有效的可供使用的数据。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纠正误差,包括同一要素重复输入的误差改正,该相交的两条线不相交的误差改正, 多条线不相交在一点上的误差改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