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检验评定方法

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附录C水泥混凝上弯拉强度评定

C.0.1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可用小梁法或劈裂法,试件标准养护时间为28d,按表5.2.2中所列检查频率,每工作班或每200m3混合料制备试样2组,每组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数据。C.0.2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合格标准

C.0.2.1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强度合格判断式为:

R=R sz+Kσ

式中:R——合格判断强度(MPa);

R sz——设计弯拉强度(MPa);

K——合格判断系数(见附表3);

σ——强度均方差。

附表3合格判断系数

当试件组数大于20组时,允许有一组强度小于0.85R sz;,但不得小于0.75R sz。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不得小于0.85R sz。

C.0.2.2试件组数等于或少于10组时,试件平均强度不得小于

1.05R sz,任一组强度均不得小于0.85R sz。

C.0.3实测项目中,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为合格时得满分,不合格时得零分。

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A.1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A.1.1 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梁法或钻芯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路面钻芯劈裂时间宜控制在28~56d以内,不掺粉煤灰宜用前者,掺粉煤灰宜用后者。不同等级公路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应按表11.3.1所列检查频率取样,每组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数据。

A.1.2 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合格标准

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弯拉强度合格判断式为:

f cs =f r+Kσ(A.1.2-1)

式中:

f cs—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K—合格判定系数,按试件组数查附表A.1.2;

σ—弯拉强度统计均方差,可按式(A.1.2-2)计算:

σ=cυf c(A.1.2-2)

cυ—实测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

f c—实测弯拉强度统计平均值(MPa)。

附表A.1.2 合格判定系数

当试件组数为11~19组时,允许有1组最小弯拉强度小于0.85f r,但不得小于0.75f r。

当试件组数大于20组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最小弯拉强度fmin不得小于0.85f r,其他公路允许有一组最小弯拉强度fmin小于0.85f r,但不得小于0.75f r。

实测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cυ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A.1.3 当标准小梁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f cs、最小弯拉强度fmin和统计变异系数cυ中有一个数据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在不合格路段每车道每公里钻取3个以上ф150mm的岩芯,实测劈裂强度,通过

各自工程的经验统计公式换算弯拉强度,其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和f cs和最小值fmin必须合格,否则,应返工重铺。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也可按式(11.4.2-1)或式(11.4.2-2)进行换算。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第5.2.5条:混凝土合格强度的评定,应视检验组数多寡,分别按下列条件评定。

一、试件组数大于五组(民航机场路道,高速公路应大于10组)时:

1、混凝土合格强度按下式计算:

σ=σs+Kσ

式中:σ:混凝土合格强度(MPa)

σs:混凝土设计计算强度(MPa)

K :合格评定系数,按下表

σ:强度均方差(MPa ),如工期长,试验结果有明显的标准偏差,且决定配合比的强度时,是根据过去资料用标准偏差的,可用各自的标准偏差。

均方差计算公式:

n

x x x x s n 2

21)()(-+??????+-=

n

x x x n +??????+=1 (平均值) 2、任何一组试件的最小强度:公路、城市道路和厂矿道路试件组数大于25时,每25组允许有一组强度小于0.85σs ,但不得小于0.75σs ;民航机场道面,高速公路不得小于0.85σs 。

二、公路、城市道路和厂矿道路试件组数等于或少于五组时:

1、试件平均强度不得小于1.05σs

2、任一组最小强度不得小于0.85σs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 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为准。 2、每组6根同龄期同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 度,3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3、试验步骤 (1)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 避免其湿度变化。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的 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在试件上 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戈U出中线和装置位置线,在千分 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于毛巾先擦干水分,再用 502胶 水粘牢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度和高度,精确至 1mm。 (2)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天上, 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支座线垂直于试件 中线且无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 力,停机检查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需加金属

薄垫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 电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3)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 1/2 为抗弯拉弹性模 量试验的荷载标准(即F0.5)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 1kN 起,以 0.15Kn/s-0.25Kn/s 的速度加荷, 至 3kN 刻度处停机(设为 Fo ),保持约 30s (在此段 加荷时间中,千分表指针应能起动,否 则应提高Fo至4kN等),记下千分表读数△ o, 而后 继续加至F0.5,保持约30s,记下千分表读数△ 0.5;再以同样速度卸荷至 1kN,保持约30s,为第一 次循环。 (4)同第一次循环,共进行五次循环,取第五次循环 的挠度值相差大于 0.5g时,须进行第六次循环, 直到两次相邻循环挠度值之差符合上述要求为止,取最后 一次挠度值为准。 ( 5)当最后一次循环完毕,检查各读数无误后,立即 去掉千分表,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下循环 后抗弯拉强度f‘ f观察断裂面形状和位置。如 1 > 断面在三分点外侧,则此根试件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 结果无效,则该组试验无效。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一)概述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就是按标准方法制作得150mm×l50mm×l50mm ,100mm×l00mm×l00mm立方体试件, 在温度为20±3℃及相对湿度 90%以上得条件下, 养护 28d 后, 用标准试验方法测试, 并按规定计算方法得到得强度值。 (二)试验仪具 1.压力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得上、下承压板应有足够得刚度, 其中一个承压板上应具有球形支座,为了便于试件对中,球形支座最好位于上承压板上。压力机得精确度(示值得相对误差)应在±2%以内,压力机应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压力机读数得准确性。 根据预期得混凝土试件破坏荷载,选择压力机得量程,要求试件 破坏时得读数不小于全量程得 20%,也不大于全量程得 80%。 2.钢尺:精度 lmm。 3.台秤:称量 100kg,分度值为 lkg。 (三)试验方法 1.按试验一成型试件,经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规定龄期。 2.试件取出,先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表面倾 斜偏差不得超过 0、5mm。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 lmm。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得平均值计算。试件如有蜂窝缺陷,应在

试验前 3d 用浓水泥浆填补平整,并在报告中说明。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称出其质量。 3.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妥放在球座上,球座置压力机中心, 几何对中(指试件或球座偏离机台中心在 5mm 以内,下同),以 0、3~0、8MPa/s 得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小于 C30 得低强度等级 混凝土取 0、3~0、5MPa/s 得加荷速度, 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 时取 0、5~0、8MPa/s 得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变形时, 应停止调整试 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1MPa=1N/m㎡4. 4.试验结果计算 (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fcu(以 MPa 表示)按式(3—1)计算: 式中:F—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龄期与强度经验公式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得发展,大致与其龄期得常用对数成正比关系(龄期不小于3d)。 式中 fn———nd龄期混凝土得抗压强度(MPa);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tmsx 发布时间:2006-12-29 阅读:1030次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引用标准: CB/T 2611—1992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CB/T 3722一1992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T0551—2005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 2 仪器设备 (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应符合T055l中 2.3的规定。 (2)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 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 支承式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 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如图T0558-1所示

3 试件制备和养护 3.1 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3.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4 试验步骤 4.1 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 mm。 4.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 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Pa/s~0.05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5 MPa/s~0.08MPa/ 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Pa/s~0.10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路面抗弯拉强度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相关说明 2.JTG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 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二.设计要求: 1.设计抗弯拉强度5MPa 2.坍落度10-40mm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 依据设计图纸以及JTG30-2003规范要求,选用山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其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2.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从砂石厂购买的骨料,规格分级和掺配比例如下: 经检验起其合成级配符合4.75-26.5mm连续级配要求,其它指标检验结果如下:

3.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0-4.75mm的河砂,检验结果如下: 4.饮用水凡人畜能够饮用的水 四.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c f c= f r/(1-1.04*Cv)+t*s f c=5.0/(1-1.04*0.08)+1.36*0.40 f c=6.0(MPa) f 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MPa); f r=5.0 MPa; Cv—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查表取值为0.08; 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已知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Cv=0.08; 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f r=5.0 MPa, 则s= f r*Cv=0.40 MPa 2.水灰比的计算和确定: 碎石混凝土: W/C=1.5684/( f c+1.0097-0.3595*f s) =1.5684/(6.0+1.0097-0.3595*8.3) =0.39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混凝土试块抗折(弯拉)强度检验评定方法 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附录C水泥混凝上弯拉强度评定 C.0.1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可用小梁法或劈裂法,试件标准养护时间为28d,按表5.2.2中所列检查频率,每工作班或每200m3混合料制备试样2组,每组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数据。C.0.2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合格标准 C.0.2.1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强度合格判断式为: R=R sz+Kσ 式中:R——合格判断强度(MPa); R sz——设计弯拉强度(MPa); K——合格判断系数(见附表3); σ——强度均方差。 附表3合格判断系数

当试件组数大于20组时,允许有一组强度小于0.85R sz;,但不得小于0.75R sz。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不得小于0.85R sz。 C.0.2.2试件组数等于或少于10组时,试件平均强度不得小于 1.05R sz,任一组强度均不得小于0.85R sz。 C.0.3实测项目中,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为合格时得满分,不合格时得零分。

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A.1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A.1.1 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梁法或钻芯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路面钻芯劈裂时间宜控制在28~56d以内,不掺粉煤灰宜用前者,掺粉煤灰宜用后者。不同等级公路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应按表11.3.1所列检查频率取样,每组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一个统计数据。 A.1.2 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合格标准 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弯拉强度合格判断式为: f cs =f r+Kσ (A.1.2-1) 式中: f cs—合格判定平均弯拉强度(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K—合格判定系数,按试件组数查附表A.1.2; σ—弯拉强度统计均方差,可按式(A.1.2-2)计算: σ=cυf c (A.1.2-2) cυ—实测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 f c—实测弯拉强度统计平均值(MPa)。 附表A.1.2 合格判定系数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一.目得 检测混凝土抗折强度,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混凝土抗折强度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1、150mm×150mm×600mm或550mm得棱柱体混凝土标准试件(称标准试件)。 2、100mm×100mm×400mm得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称非标准试件)。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得同配合比得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得砼不足100盘时,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得砼每200m3不得少于一次; 4、试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得孔洞。 六.仪器设备 1、液压万能试验机300B型一台(设备型号;WE—300B,设备编号;JC—031),精度(示值得相对误差)不大于±2%,选取时其量程应能使试件得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得20%,也不大于全量程式得80%。 2、抗折试验装置一个。

3、直尺一个。 4、四轮运试件手推车一台。 5、独轮手推车一台。 6、扫把一个。 7、搓子一个。 8、抹布二块。 9、活扳手一个。 10、劳动保护用品(手套、口罩、眼镜)。 七.环境条件 常温下得物理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首先打开信号转换器,待到数字稳定,准备试验。 2、打开计算机,进入该试验得编号窗口。 3、带好劳保用品,将试块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记录支座间跨度L(mm),试件截面高度h(mm),试件截面宽度b(mm)。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检查外观,试压承压面不平度为每100mm2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得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度、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试件得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得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得接触面应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施加荷载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02—0、05MPa,当混凝土等级>C30且<C6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05—0、08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08—0、10MPa,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 模量试验方法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为准。 2、每组6根同龄期同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 度,3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3、试验步骤 (1)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避免其湿度变化。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 的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在 试件上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划出中线和装置位置 线,在千分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于毛巾先擦干水 分,再用502胶水粘牢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 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2)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天上,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支座线垂直于试件中线且无 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力,停机检查 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需加金属薄垫

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电 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3)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1/2为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的荷载标准(即)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1kN 起,以s的速度加荷,至3kN刻度处停机(设为 Fo),保持约30s(在此段加荷时间中,千分表指针 应能起动,否则应提高Fo至4kN等),记下千分表 读数△o,而后继续加至,保持约30s,记下千分表读 数△;再以同样速度卸荷至1kN,保持约30s,为第 一次循环。 (4)同第一次循环,共进行五次循环,取第五次循环的挠度值相差大于μm时,须进行第六次循环,直到两次 相邻循环挠度值之差符合上述要求为止,取最后一次 挠度值为准。 (5)当最后一次循环完毕,检查各读数无误后,立即去掉千分表,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折断,记下循环后抗弯拉 强度f′f,观察断裂面形状和位置。如断面在三分点外 侧,则此根试件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结果无效, 则该组试验无效。 4、试验结果 (1)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E f按支梁在三分点各加荷载2的跨中挠度公式反算求得: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计算

1 总 则 1.0.1~ 本规范系根据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简称《水工统标》)的规定,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简称原规范)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修改,并依据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增补有关内容后,编制而成。其适用范围扩大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地震区的结构,其它与原规范相同。但不适用于混凝土坝的设计,也不适用于碾压混凝土结构。 当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性能等基本条件与本规范的编制依据有出入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专门试验或分析加以解决。 1.0.4 本规范的施行,必须与按《水工统标》制订、修订的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等各种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水工统标》制订、修订的各种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3 材 料 混凝土 按照国际标准(ISO3893)的规定,且为了与其它规范相协调,将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名称改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在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时作了两点重大修改; (1)混凝土试件标准尺寸,由边长200mm 的立方体改为边长150mm 的立方体; (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原则由原规范规定的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倍标准差(保证率90%),改为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倍标准差(保证率95%)。用公式表示,即: f cu,k =μfcu,15-σfcu =μfcu ,15(1-δfcu ) (3.1.2-1) 式中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混凝土强度等级值(N /mm 2); μfcu,15──混凝土立方体(边长150mm )抗压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 σfcu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δfcu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本规范混凝土 其他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 R (原规范的混凝土村号)与C (本规范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0() 27.11(95.0645.1115,15,R C fcu fcu δδ--= (3.1.2-2) 式中为试件尺寸由200mm 立方体改为150mm 立方体的尺寸效应影响系数;为计量单位换算系数。 由此可得出R 与C 的换算关系如表3.1.2所列 表3.1.2 R 与C 换算表 注:表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是取用全国28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合格 水平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 3.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一.目的 检测混凝土抗折强度,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混凝土抗折强度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1. 150mr^ 150mM 600mn或550mn的棱柱体混凝土标准试件(称标准试件)。 2. 100mm X l00mr^ 400mm勺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称非标准试件)。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卅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每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用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用不得少于一次; 4. 试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 的孔洞。 六.仪器设备 1. 液压万能试验机300B型一台(设备型号;W—300B,设备编号;JC—

031),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士2%选取时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式的80% 2. 抗折试验装置一个。 3. 直尺一个。 4. 四轮运试件手推车一台。 5. 独轮手推车一台。 6. 扫把一个。 7. 搓子一个。 8. 抹布二块。 9. 活扳手一个。 10. 劳动保护用品(手套、口罩、眼镜)。 七.环境条件 常温下的物理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首先打开信号转换器,待到数字稳定,准备试验。 2. 打开计算机,进入该试验的编号窗口。 3. 带好劳保用品,将试块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记录支座间跨 度L(mm),试件截面高度h(mm),试件截面宽度b(mm)。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检查外观,试压承压面不平度为每100mr T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士1度. 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一)概述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重要参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也必须按规定测定抗折强度。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是以150mm×l50mm×550mm的梁形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规定龄期后,在净跨450mm、双支点荷载作用下的弯拉破坏,并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到强度值。 (二)试验仪具 1.试验机:50~300kN抗折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 2.抗折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折弹性模量试验装置,如下图。 (三)试验方法 1.试验前先检查试件,如试件中部1/3长度内有 蜂窝(大于ф7mm×2mm),该试件应即作废。 2、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mm。图2—1 抗

折试验装置图(单位;mm ) 3.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使其与试验机下压头中 1、2、6-一个钢球;3、5-两个钢球;4-试件 心距离为225mm ,并旋紧两支座.将试件妥放在支座 7-活动支座;8-机台;9-活动船形垫板 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缓缓加一初荷载,约lkN ,而后以0.5~0.7MPa/s 的加荷速度,均匀而连续地加荷(低标号时用较低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荷载。 4.试验结果计算 (1)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折强度f cf (以MPa 计)按式(3-2)计算: 2 bh FL f cf (3-2) 式中:F —极限荷载(N); L —支座间距离,L =450mm ; b —试件宽度(mm); h —试件高度(mm)。 (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折强度值。3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或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为该组试件的抗折强度。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3)如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之结果无效,则该组结果作废。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査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2 仪器设备 ⑴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⑵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 混凝上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3 试件制备和养护 3.1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3.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试验步骤4. 4.1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髙度,精确至1mm。 4.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

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 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 Pa/s~0.05M Pa/s;当混凝土的强度 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 0.05M Pa/s~0.08M 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 Pa/s~0.10M 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 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5 试验结果 5.1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f按下f式计算: FL bh(T0558-1) = f f 2 式中:f——抗弯拉强度(M Pa);f F——极限荷载(N);L——支座间距离(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5.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3个试件中最 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计算

1 总则 1.0.1~1.0.3 本规范系根据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99—94)》(简称《水工统标》)的规定,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简称原规范)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修改,并依据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增补有关内容后,编制而成。其适用范围扩大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地震区的结构,其它与原规范相同。但不适用于混凝土坝的设计,也不适用于碾压混凝土结构。 当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性能等基本条件与本规范的编制依据有出入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专门试验或分析加以解决。 1.0.4 本规范的施行,必须与按《水工统标》制订、修订的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等各种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水工统标》制订、修订的各种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3 材料 3.1 混凝土 3.l.2 按照国际标准(ISO3893)的规定,且为了与其它规范相协调,将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名称改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在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时作了两点重大修改; (1)混凝土试件标准尺寸,由边长200mm的立方体改为边长150mm的立方体; (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原则由原规范规定的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27倍标准差(保证率90%),改为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保

证率95%)。用公式表示,即: f cu,k =μfcu,15-1.645σfcu =μfcu ,15(1-1.645δfcu ) (3.1.2-1) 式中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混凝土强度等级值(N /mm 2); μfcu,15──混凝土立方体(边长150mm )抗压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 σfcu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δfcu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本规范混凝土 其他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 R (原规范的混凝土村号)与C (本规范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0() 27.11(95.0645.1115,15,R C fcu fcu δδ--= (3.1.2-2) 式中0.95为试件尺寸由200mm 立方体改为150mm 立方体的尺寸效应影响系数;0.1为计量单位换算系数。 由此可得出R 与C 的换算关系如表3.1.2所列 表3.1.2 R 与C 换算表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一.目的 检测混凝土抗折强度,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混凝土抗折强度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1. 150mm×150mm×600mm或550mm的棱柱体混凝土标准试件(称标准试件)。 2. 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混凝土试件(称非标准试件)。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每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不得少于一次; 4. 试件在长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六.仪器设备 1. 液压万能试验机300B型一台(设备型号;WE—300B,设备编号;JC—031),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选取时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式的80%。 2.抗折试验装置一个。

3.直尺一个。 4.四轮运试件手推车一台。 5.独轮手推车一台。 6.扫把一个。 7.搓子一个。 8.抹布二块。 9.活扳手一个。 10.劳动保护用品(手套、口罩、眼镜)。 七.环境条件 常温下的物理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首先打开信号转换器,待到数字稳定,准备试验。 2.打开计算机,进入该试验的编号窗口。 3.带好劳保用品,将试块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记录支座间跨度L(mm),试件截面高度h(mm),试件截面宽度b(mm)。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检查外观,试压承压面不平度为每100mm2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度.安装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mm。试件的承压面应为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支座及承压面与圆柱的接触面应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4.施加荷载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02—0.05MPa,当混凝土等级>C30且<C60时,加荷速度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T0558-2005) 6.4.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6.4.2 试件制备 6.4.2.1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150mm ×150mm×550mm。 6.4.2.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6.4.3 仪器设备 6.4.3.1 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6.4.3.2 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6.4.4 试验步骤 6.4.4.1 试验前先检查试件,如试件中部1/3长度内有蜂窝(如大于φ7mm ×2mm),该试件应立即作废,否则应在记录中注明。 6.4.4.2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6.4.4.3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使其与试验机下压头中心距离各为225mm,并旋紧两支座,将试件妥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垫平。 6.4.4.4 保持连续均匀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Pa~0.05MPa;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0.05MPa~0.08MPa;大于等于C60时,0.08MPa~0.10MPa。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加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

6.4.5 试验结果计算 6.4.5.1 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折强度f f 按下式计算: f 2FL f bh 式中: f f ──抗弯拉强度(MPa ); F ──极限荷载(N ) ; L ──支座间距离(L=450mm ) ; b ──试件高度(mm ) h ──试件高度(mm ) 。 6.4.5.2 如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之结果无效,则该组结果作废。 6.4.5.3 抗弯拉强度测定值的计算及异常数据取舍原则: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任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超过中值的15%时,则取中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均超过上述规定时,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结果计算精确至0.01 MPa 。 注:断面位置在试件断块短边一侧的底面中轴线上量得。

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折强度

(1)混凝土 A.混凝土抗压强度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后测得抗压强度。 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fcu,k):(150mm的立方体试件) 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这个值我们常用,其强度等级共划分为14个等级(),C50即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MPa≤fcu,k≤55MPa。 三、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是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所测得的抗压强度。 (2)水泥 B.水泥强度等级(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 按照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采用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规定的方法,将水泥、标准砂和水按1∶3.0∶0.5的比例,制成40mm×40mm×160mm的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1d内为20±1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空气中,1d后为20±1摄氏度的水中)养护至规定的龄期,分别按规定的方法测定其3d和28d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根据测定的结果划分水泥强度等级。如硅酸盐水泥(P.Ⅰ/P.Ⅱ)分为42.5、42.5R、52.5、52.5R、62.5和62.5R 六个强度等级(分别代表试件28d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最小值为42.5MPa、52.5MPa、62.5MPa,带R的为早强型等级)。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 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 总结: 抗压标准强度(我们常用的C25/C30就是它)是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是水泥的。 两者不是一回事。 (3) 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关系 路面工程: C25混凝土:抗折强度4.0 (轻) C30混凝土:抗折强度4.5 (中等) C35混凝土:抗折强度5.0 (极重、特重、重)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计算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 (江苏淮安专业工程资料造价资料 石峰) 1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引用标准: CB/T 2611—1992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CB/T 3722一1992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T0551—2005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 2 仪器设备 (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应符合T055l中的规定。 (2)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 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 支承式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 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如图T0558-1所示

3 试件制备和养护 试件尺寸应符合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4 试验步骤 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变。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m m。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 30时,加荷速度为s~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 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s~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s~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混凝土抗折强度方法

混凝土抗折强度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的测定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折弹性模量试验加荷,试验于道路混凝土的直角小梁试件。b5E2RGbCAP 二、试件制备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 集料粒径应不大于40mm,如却有必要,允许采用 150mmX150mmX550mm, 试件,集料粒径应不大于30mm p1EanqFDPw 100mmX100mmX400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3根。 三、试验结果计算 Rb=PL/bhh Rb——抗折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L——两支座间距离(L=450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注意: 1、如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之结果无效,则该组决国作废。 2、抗折强度测定值的计算精确至0.01MPa。 的非标准试件时,在三分点加荷的试验方法同前, 3、采用100mmX100mmX400 但所取得的抗折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DXDiTa9E3d 水泥混凝土芯样劈裂抗蜡强度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方法,本试验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 二、主要试验步骤 1、测量尺寸,在试件中部划出劈裂面位置线。 2、放好试件,对混凝土进行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荷载,准确至 0.01kN。 三、结果计算 混凝土芯样劈裂抗拉强度Rct=2P/πA P--极限荷载,N A--试件劈裂面面积,mm2 结果精确至0.1MPa。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弯拉强度配合比

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市大东建筑总公司 检测项目: 4.5Mpa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报告日期:2014年7月18日 中心实验室名称:呼伦贝尔市公路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地址: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扎兰屯路71号 邮编:021008 :(0470)39985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弯拉强度 4.5MPa配合比设计书 一、材料说明: 原材料: 水泥采用海拉尔蒙西复合硅酸盐(P.C 32.5)水泥;砂采用海拉尔河砂场中砂,细度模数为 2.87,表观密度为2.496g/cm3;碎石采用哈克南碎石场( 4.75-31.5mm)合成级配,其中:碎石10-20mm 掺量为40%,20-40mm 掺量为60%;水采用自来水;原材料检测详见试验报告。 编制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D40-2002,设计抗折强度 4.5Mpa中等交通。 二、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 1)fc=fr/1-1.04cv+ts =4.5/1-1.04ⅹ0.15+0.46ⅹ8% =5.12Mpa Fc-配制28 天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cv-按表取值0.15 s-无资料的情况下取值8% t- 按表取值0.46 2)水灰比(W/C)的计算 W/C=1.5684/(fc+1.0097-0.3595fs)= 0.44 Fs-水泥实测28 天抗折强度(Mpa) 3)查表确定砂率(βs )=34% 4)确定单位用水量(mwo) 根据施工条件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0―50mm 查表mwo =170 kg/m3 5)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co) C0=(c/w)wo=170/0.44=386 kg/m3 6)计算粗集料用量(mgo)、细集料用量(mso)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入式中 mco+mwo+mso+ mgo=2450 βs=mso÷(mso+ mgo)×100 砂(mso)用量为644 kg/m3,碎石(mgo)用量1250 kg/m3; (1)初步配合比为: 水泥:碎石:砂=386:1250:644: =1:3.24:1.67 水灰比=0.4 4 (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DOC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中篇) 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一)混凝土的强度 强度是硬化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质,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与强度均有密切关系,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和质量检验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其中抗压强度值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强度指标。 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根据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规定,立方体试件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标准龄期为28天。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示。其测试和计算方法详见试验部分。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混凝土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共14个等级。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的规定,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和相应的标准值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亦即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30MPa的概率要求95%以上。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方便设计、施工验收等。强度等级的选择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部位和荷载情况确定。一般可按下列原则初步选择: (1)普通建筑物的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或非永久性建筑选用C7.5~C15。 (2)普通建筑物的梁、板、柱、楼梯、屋架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C20~C30。 (3)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及特种结构宜选用C30以上混凝土。 2.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也称为棱柱体抗压强度。由于实际结构物(如梁、柱)多为棱柱体构件,因此采用棱柱体试件强度更有实际意义。它是采用150mm×150mm ×(300~450)mm的棱柱体试件,经标准养护到28天测试而得。同一材料的轴心抗压强度小于立方体强度,其比值大约为=0.7~0.8。这是因为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在上下两块钢压板的摩擦力约束下,侧向变形受到限制,即“环箍效应”其影响高度大约为试件边长的0.866倍,如图4-8。因此立方体试件整体受到环箍效应的限制,测得的强度相对较高。而棱柱体试件的中间区域未受到“环箍效应”的影响,属纯压区,测得的强度相对较低。当钢压板与试件之间涂上润滑剂后,摩擦阻力减小,环箍效应减弱,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棱柱体抗压强度趋于相等。

混凝土抗折强度评定规范

混凝土抗折强度评定规范 篇一:《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试题 一、单选题格式(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施行日期是(C) A、2010年10月1日 B、2010年11月1日 C、2010年12月1日 D、2011年 1月1日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低于标准值的概率应为(A) A、5% B、10% C、15% D、20%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组混凝土试件测得3个试 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5Mpa,37Mpa,43Mpa,则该组试件的强度为(B) A、35Mpa B、37Mpa C、38Mpa D、42Mpa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标准养生的湿度为(D) A、80% B、85% C、90% D、95%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塌落度试验时,从开始装桶 到提起塌落筒的时间不应超过(A) 1 A、2.5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C30混凝土浇筑时,制作 的试件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其抗压强度折算成边长为150mm的标准尺寸试 件抗压强度时,折算系数为(C) A、0.85 B、0.9 C、0.95 D、1.05 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中,试件以(C)个为一组。 A、1 B、2 C、3 D、4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的 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C)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A、100m3 B、150m3 C、200m3 D、250m3 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当样本容量为12组时,其强 度评定时合格评定系数λ A、0.85 B、0.95 C、1.05 D、1.15 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标准中,混凝土各项强度指 标的基本代表值是(A)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D、抗拉强度标准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