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实验性研究

最新实验性研究

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内容提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理解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品。”学习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产生过程。本文从“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验”、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和方法等三方面入手介绍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经验和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需要思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提升水平却更重要,实验教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但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从设计形式上看多是协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验证实验。这种实验的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教材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受到限制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易导致实验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而且难于发挥实验的多重教育功能。为改变上述现状,我们选择了探索性实验为教学的突破口,并对此实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往往只起到验证结论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把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当前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知识实行专项研究,可促使学生对当前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巩固,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便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例如:在用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制取乙烯时,发现得到的乙烯往往有刺激性气味,而课本明明告诉学生纯净的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那就说明我们制取的乙烯不纯,有杂质,那么这杂质气体又是什么呢?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怎样能够把杂质除去而得到较纯净的乙烯气体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只作了启发性的点拨,至于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 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既激活了原有知识,又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方法。 所以“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是有区别的,那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使用什么模式呢? 二、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一)对探索性实验教学的理解 探索性实验来自“探索性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施瓦布(Schwab)倡导提出来。我们对探索性实验的定义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测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并通过解释实验现象,总结出他们原来并不知道的规律性理解的实验。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整体模式 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假说(教师或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学生)——→论证假设实行实验(学生)——→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学生) 3.由整体模式而分的具体模式 1、引导探究模式 模式实例-氯气的化学性质 (1)样品展示、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展示氯气样品,初步感知氯气的物理性质 (2)系列实验、引导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一、氯气通入石蕊试液中-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学生分析]先变红:说明生成了氢离子。 [设疑]是谁使变红的石蕊褪色了? [教师演示]实验二、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含石蕊的纸片-现象:不褪色。 实验三、干燥的氯气通过用水润湿的含石蕊的红色纸片-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四、在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13294565.html,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作者:万明良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1期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在知识观、教学观、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实验是化学探究和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教师观念、教学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试验;教学;探究性 一、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探究性 传统教育中的实验,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还多为验证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运用不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 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充分利用与结合教材进行探究性思维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尝试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化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步骤罗列清楚,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我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增加其难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了。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我设计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并让学生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请利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 2.适当提高课本中实验的操作要求 适当提高教材中实验的一些要求,也可以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发现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在讨论完几个方面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保德县神华希望中学李培清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验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如下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问卷调查》的第1、3、6、7、9题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后,由于化学实验独特而奇妙的实验现象吸引了学生,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已经对他们的学习化学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他们学习化学并不只是为了被动的应付中考,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快乐地学习,在享受学习。 如:1)你觉得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A.艰难,要背记得东西又特别多,学得很辛苦。 B.很有趣,尤其是一些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特别吸引我。 C.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中考科目。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B占26%,实验班同学选B则高达57%。 2、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过去同学们更多的是有了问题依赖老师来解决,很被动,从《调查问卷》的第2、4、5、9题来看,实验班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5)平时练习中遇到实验题,如果对某些现象不太确定,你会选择() A。有条件的话亲自做实验验证。 B。问老师或者同学。 C。查资料或者看答案。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A占7%,实验班同学选A高达 41%。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9)你参加化学探究活活后,感到收获有哪些()A.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B.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改进一些装置,如果能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就会很高兴,提高了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C.化学实验都是很危险的,我走到化学实验室就害怕,不怎么敢动手,通常都是看别人做,没什么意思。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C占61%,实验班同学选A占46%,B占34%。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实验性研究 5.单盲试验 9.研究对象不合格 2.临床试验 6.双盲试验 10.研究对象非依从 3.社区试验 7.排除 11.失访 4.研究人群 8.退出 12.预实验 二、选择题 1.证明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 病例对照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实验性研究 D现况调查 E 动物实验 2.实验性研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主要在现场进行的研究 B 在人群中观察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C.改变环境条件以消除某种可疑的因素,观察其后发病率的变化,证实这些因素 的病因作用 D.在临床上观察某种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E.先选病例,再探索其暴露因素 3.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 A 实验性研究 B现况调查 C 暴发调查 D 个案调查 E.病例对照研究 4.对某疫苗进行现场实验,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双盲试验 A 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 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C 试验组接种疫苗,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D 观察者和两试验组都不知道疫苗性质 E 以上都不是 5.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A.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B.要计算样本量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以上都不是 6.一种疫苗的双盲试验是指 A.试验组接种疫苗,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谁接种安慰剂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谁接种疫苗,谁接种安慰剂 D.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E.以上都不是 7.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是为了 A.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B.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C.使试验结论更可靠 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E.平衡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8.实验性研究中实施双盲观察的主要目的是 A.使比较的两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尽可能减少失访 D.除去研究者和受试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影响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清楚实验目的 三、填空题 1.一般说来,一项实验性研究只能解决问题,不要涉及的问题太多。 2.研究人群是从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人群中抽取的一个样本。 3.从可能对干预措施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 4.已知实验对其的人群,不应人选作为研究对象。 5.评价一种疫苗的效果时,应选择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6.设立对照可以取得研究指标的数据差异,并能排除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 望城中学江斌 一、一,课题的提出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化学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2)当前,面对《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把新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并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

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 所谓“探究性实验”,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探究性化学实验,独自或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开展活动,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

实验性研究方法

第九章实验性研究 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 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 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处理因素 二.受试对象 三.实验效应 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原则 一、对照原则 二、重复原则 三、随机原则 四、齐同原则 五、盲法原则 第四节实验性研究优缺点 一、优点 二、缺点 第五节临床试验 一、临床试验的类型 二、临床试验注意 第九章实验性研究 学习目标 说出实验性研究的概念与特征;阐述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简述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能对某一新药或新疗法效果评价作出研究设计。 案例:关于Goldberger糙皮病的研究。糙皮病于1735年在西班牙首先发现,之后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相继发生。开始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传染病,也有认为是遗传病。Goldberger认为不可能是传染病。他在发病多的孤儿院内作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后发现6~12

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而该组儿童每日主食以玉米为主,一周只吃一次肉,故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 问题:怎样通过实验性研究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将一组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种或多种处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人为地给予或控制某因素,而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或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或结果)。如添加赖氨酸促进生长发育的实验研究,将随机抽取的若干小学三年级学生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甲组课间餐中添加赖氨酸,乙组仅给予正常课间餐,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增长情况。 实验设计是关于实验研究的计划、方案的制定。良好的设计是顺利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实验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 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如上例,赖氨酸的添加是人为设置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或不接受这种处理。 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由于这两个特点,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相比,能使比较组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即使得非处理因素对不同处理组的影响相同,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在此条件下来探讨、评价处理因素的作用。如上例中,通过随机分配使甲乙两组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和心理状况一致,来研究赖氨酸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研究还能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中,更有效地控制误差,达到高效的目的。 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 实验性研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研究对象分为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按研究目的又分为病因试验(etiological trial)、预防试验(preventive trial)和治疗试验(therapeutic trial)。实际工作中常根据受试对象分类: 1.动物试验(animal experiment)很多试验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取得肯定结果后再逐步过渡到人体。动物实验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多在一年以内。如食品毒理学中的口服花粉致畸实验,可以用小白鼠作为受试对象来进行。 2.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临床试验通常局限在患病人群中,持续的时间可以较长,目的是了解某种治疗措施的疗效。例如研究某种新型化疗方法治疗淋巴性白血病的效果。 3.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社区干预试验往往在某个地区的所有人群中进行,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目的是通过干扰某些危险因素或施加某些保护措施,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答案)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 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 【答案】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 (1)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 目的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的氧 气溶液变红,过一会 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 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隔绝氧气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 概念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 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 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是 流行病研究工作的起点。 类型 描述性研究常见类型主要有:现状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比例死亡比研究等。 特点 1.横断面研究 /现状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prevalence study) 在特定时间点与特定范围内,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描述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 )以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因素的分布特点。(2)研究人群的有关因素与疾 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或建立病因假设。( 3 )疾病监测( 4)确定高危 人群( 5)建立某些人体生理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即全面调查,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调查。目 的: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确定一个人群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优点:①理论上所有 的病人多能查到,以便能及时治疗(三早)。②无抽样误差。缺点:调查质量不高,效益不高, 费用高。应用条件:疾病患病率高、检测方法简便、又有效的治疗措施、足够的人力等。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用一定方法抽出一部分研究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人群进行 调查,根据样本的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特征。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样随机化、足够样本含量。抽样方法包括随即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 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非随机抽样: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某些对象进行试验。常用的抽样方法有:u 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两级或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横断面研究的优点:( 1 )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 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3)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横断面研究的缺点:( 1 )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 2 )研究某个时点上的患 病情况,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除非在一个稳定的群体中,连续进行同样的现况调查(3)难以调查死亡病例、病程短、已痊愈的病例。 2. 生态学研究 (ecological study)

对类实验性研究的论文质量评价实例

对类实验性研究的论文质量评价实例 题目: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预防术后使用镇痛泵患 发生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1.该研究采取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中的不同期的不对等对照组设计,实验组为 2009年6月一2010年6月在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术后患者14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历史对照组为2008年4月一2009年4月,普外科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149例,采取类实验性研究.使实验的可行性提高,同实验性研究性比更为实用,但是其中存在的已知的或未知的混杂宜速太多了..该实验是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预防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效果,设有两个实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属于前瞻性研究,资料回收完全,采用卡方检验两个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其内部效度可能会高. 2.该实验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指标来判断所抽到的样本真的 具有代表性,但是对于该类研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但是该实验收集资料的时间较短,试验组的病例数较少,其外部效度并不高,,并不一定能推出小节中”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于预防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的尿潴留有显著疗效”的结论. 3.该实验采用的是非随机对照中的历史对照法,产生偏倚和混杂的可能性大.,但 该实验在入选对象中作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很杂便宜的发生,但是研究外部效度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4.该实验所搜集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部位,而在结果分析中并未针对 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而是一概的统计结果,然后得出结论,这就会造成除了干预措施以外的其它因素的误差,使其内部效度降低.而且其它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患者病情的轻重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偏差. 5.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普外科护理常规,每个试验组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和家 属进行有针对性关于镇痛泵知识的宣教,试验组一采取耳穴压籽法,试验组二采用综合方法.观察指标是各组尿自解和尿潴留的人数. 在实验开始前,由中医科的医师教会护士如何取三个耳穴,并确认护士能正确取耳穴及掌握按压的方法。由于宣教的护士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不同,其结果是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下一页1 2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

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