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探针制备作业指导书

DNA探针制备作业指导书

DNA探针制备作业指导书
DNA探针制备作业指导书

DNA探针制备作业指导书

实验目的

了解双链DNA的缺口平移和随机引物标记法的原理以及掌握其技术。

实验原理

在基因分析的杂交方法中几乎都用到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制备探针的方法有DNA缺口平移标记、随机引物标记、DNA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末端标记、引物延伸法标记、RNA探针标记以及非同位素标记等。每一种标记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缺口平移标记法

原理DNA酶I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它可在DNA两条链上随机酶切形成缺口,缺口的3'端为3'-OH。DNA聚合酶I具有5'→3'外切酶活性和依赖引物和模板的5'→3'聚合酶活性。在缺口上DNA聚合酶Ⅰ沿5'→3'将缺口端的5'-单核苷酸切除,同时将游离的dNTP加在缺口的3'-OH上,结果使缺口沿DNA平移(Nick translation)。如果添加的dNTP中含一种或几种[α-32P]dNTP,那么双链DNA就

带上很高比活度的放射性(108cpm/μg),掺入效率>65%。

随机引物标记法

原理随机引物标记法DNA用量少(25ng),同位素掺入较高(60%左右),最高放射比活度超过1×109cpm/μg。随机引物结合于线性变性单链DNA模板的多个位点,在Klenow酶作用下进行5'→3'引物延伸反应,标记同位素的dATP就随此过程掺入,一般可合成250—300 bp的标记探针(模板大于500bp)。

实验内容

缺口平移标记法

材料DNA酶(DNaseI)、DNA聚合酶I(Promega公司试剂盒提供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α-32P]dATP、dGTP,dCTP,dTTP(各300μmol/L);缺口平移缓冲液(10×),待标记DNA 1μg,终止液(0.5mol/LEDTA)。

方法

(1)混合下列试剂:

试剂体积

10μl

dCTP、dGTP、dTTP混合液各30

μmol/L

缺口平移缓冲液10×5μl

DNA 1μg

[α-32P]dATP(100mCi/ml) 5μl

DNA酶I和DNA聚合酶I混合液5μl

ddH2O 24μl

总计50μl

(2)15℃反应60min。

(3)加5μl终止液终止反应。

(4)-20℃保存备用,如立即使用一般保存在4℃或0℃。

随机引物标记法

材料Klenow酶,[α-32P]dATP,dTTP,dGTP,dCTP,

20

10 ×标记缓冲液(900mmol/L HEPES,MgCl2 100mmol/L,pH6.6),待标记DNA 25ng。

方法

(1)DNA(25ng溶于TE或H2O)95~100℃变性2min,迅速置冰浴中。

(2)加入下列试剂:

试剂体积

2μl

dCTP dGTP dTTP混合液各

500μmol

标记10×6μg 5μl

[α-32P]dATP(100mCi/ml) 5μg

Klenow酶5μl

ddH2O 33μl

总计50μl

(3)室温反应60min。

(4)95~100℃加热2min并置冰浴以终止反应。

标记探针的纯化

1.沉淀法(适用于>18bp的探针)

(1)标记反应混合物(20μl)中加入40μl水。

(2)加入240μ1NH4Ac(5mol/L)混匀。

(3)加入750μl冰预冷的无水乙醇,0℃置30min。

(4)0℃12 000r/min离心20min沉淀标记探针,弃上清。

(5)加入500μl 75%乙醇,振荡后离心5min(12 000r/min),弃上清,空气干燥。

(6)沉淀重溶于水中,备用。

2.柱层析法

(1)取5ml容积的玻璃或塑料吸管,管口用纤维填塞,

(2)装SephadexG-50凝胶,3倍柱体积的STE洗脱。

(3)标记的DNA探针上样,样品进入凝胶后,加STE液洗脱。

(4)分管收集流出液,每管200μl,标记探针存在第一放射峰中,弃其余。

(5)合并第一峰数管洗脱液,体积过大可乙醇沉淀。

注意事项

1.缺口平移适用于双链DNA(超螺旋,开环,线性)的标记,反应时间不宜超过2h。随机引物法适用于双

链、单链DNA和RNA探针的标记,反应时间可长

达16h。

2.一般杂交可不经纯化。

3.由于高比活放射性会造成DNA链的破坏,探针以马上使用为宜。

4.由于缺口平移法标记中DNA酶I和DNA聚合酶I 的比例十分重要,许多购买的试剂盒都已按比例混

合,不必再自行探索条件。

【思考题】

1缺口平移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随机引物法适于哪种样品的标记?

工装管理作业指导书

工装管理作业指导书(GZ603-01) 4.3工装的出入库 4.3.3工装使用后,操作者应将工装擦拭干净,连同工装点检卡送还库房,保管员将实物与 帐、卡、资料核实无误后予以接收返库。 4.3.4暂不返库的工装,使用后应擦拭干净,进行现场保养。 4.3.5计量器具和复杂成形刀具返库时进行返还检定。 4.3.6工装库房必须干燥、通风、整洁、安全。 4.3.7工装库房必须定置管理,做到定库、定架、定位,防止工装间的相互磕碰。 4.3.8工装库房做到帐、卡、物等相符。 4.3.9有特殊要求的和贵重的工装,必须按工装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保管。 4.3.10长期借用的工装,生产保障部要建立长借工装帐、卡,由领用人签字。 4.3.11临时借用工具、辅具时必须有借条,用完后及时交回工具室。 4.3.12特殊情况下领用工装,需经部门领导同意,生产保障部领导批准后方能发放。 4.4 工装的使用与保养 4.4.1工装使用者必须在工装使用卡上签字,保管人员才能将工装及其点检卡一起交给使用者。 4.4.2工装使用过程中,不得违章操作,不准敲打和随意拆卸等。 4.4.3工装使用过程中发生责任事故时,按工装事故处理。 4.4.4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工装使用者应认真填写《工装报修单》,及时报修,工装维修完成后,要正确填写《工装验证单》。 4.4.5模具在使用时,使用者按要求认真填写《模具点检卡》,点检卡上应有检验人员及车间技术人员的确认,使用者方能进行使用。发现工装有故障时,要及时报修。 4.4.6每年12月底之前使用单位要提出下年度的设备预防性修理计划,并报生产保障部工装模具科,工装模具科组织人员进行确认补充后编制公司下一年度《模具预防性保养记录表》及《模具预防性检修记录表》,并按计划进行实施。 4.5工装的技术监督 4.5.1生产保障部设置专职或兼职工装管理员,负责工装的技术监督工作。 4.5.2对工装的正确使用进行检查和指导。 4.5.3检查库房、工作地的工装保管和技术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4.5.4制定工装检修计划。 4.6工装的点检 4.6.1工装的点检范围:生产保障部提供点检卡,所有在用工装在每次使用前后都需进行点检。 4.6.2工装点检主要依据工装点检基准书或点检卡进行,若工装存在的问题在基准书中无显示,可用文字在点检卡上注明。 4.6.3工装在每班使用前后必须对其进行点检。 4.6.4工装使用者按《模具点检卡》进行点检。 4.6.5工装使用后,使用部门要在工装点检卡上签字,判定报修或入库。要求报修内容确切,不许有漏项。 4.6.6《模具点检卡》要返回生产保障部,需要入库的办理入库手续,对填写内容不合要求的点检卡,生产保障部有权要求工装使用部门重填。 4.7工装的维修 4.7.1工装不能保证加工质量和生产安全时,应及时进行修理。 4.7.2工装的日常维修由使用单位填写维修单,同点检卡转交生产保障部,生产保障部根据维修内容填写《工装报修单》,交工装维修工进行修理。

(完整版)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1.1定义: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和泥浆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1.2分类: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 按形状分为:固体、泥状物 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废物、一般废物 按来源分: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包括下水道污泥)、农业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皮肤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生物蓄积性、刺激性、过敏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因此,对有害固体废物的监测与管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零散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其他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垃圾的处理方法通常有焚烧法、卫生填埋和堆肥法。 1.3 固体废物的危害 固体废物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引起各种疾病增加,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对环境影响主要是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二、固体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为了使采集的样品有代表性,在采集前要调查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废物类型、排放数量、废物堆积历史、危害程度和综合利用情况。如果采集有害废物则应根据有害特性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1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

(1)采样工具:尖头铁锹、钢尖镐、采样铲、具盖采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样袋等。 (2)采样份数:根据固体废物批量大小确定。 (3)采样量: 注:※固体废物的粒度指95%以上能通过的最小筛孔尺寸; ※所采每个份样量应大致相等,其相对误差不大于20%; ※采样铲容量为保证一次在一个地点或部位能取得足够数量的份样量。 (4)采样方法: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DNA技术

DNA , 身份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因此,每人从生父处继承一半的分子物质,而另一半则从生母处获得。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传统的血液测试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在不同的样本上进行测试,包括血液,腮腔细胞,组织细胞样本和精液样本。由于血液型号,例如A型,B型,O型或RH型,在人口中比较普遍,用于分辨每一个人,便不如DNA亲子鉴定测试有效。除了真正双胞胎外,每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它是这样独特,就好像指纹一样,用于亲子鉴定,DNA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结果通常是比法庭上要求的还准确10到100倍。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 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碱基对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如A型、O型血的人受大肠杆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阳性。因此,其应用价值有限。 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特别提到一点:同卵双胞胎的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教程文件

文件编号:《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济南华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 目的及范围 本制度分别对《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批、执行及反馈等方面的工作做出规定,明确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作业预备条件、主要施工方法和关键技术、安全措施、环保措施、作业过程的质量检查重点等。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建工程的全部作业活动,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及其它辅助工程施工等。 2. 相关文件 《技术管理手册》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 《施工图纸会审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文件包管理制度》 《作业指导文件编码原则》 3. 管理职责 3.1. 在公司总工的领导下,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作业指导书管理的指导、 监督、考核工作。 3.2. 《作业指导书》编、审、批流转过程原则上在项目部实施,由项目部单项 工程师(或单项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总工进行编制、审核、批准工作。 3.3.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在本项目部的控制实施;项目 部专业工程师负责《作业指导书》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单项工程师(或单项技术负责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执行,并按要求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过程监控。 3.4. 《作业指导书》中某些工序卡涉及特殊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 编写执行后,由项目工程部专工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专工,工程技术部专工负责审核,定期对公司工序卡库进行修改与更新,实现公司技术信息

共享。 3.5. 信息中心负责相关信息传递媒体的建立和维护;建立工序卡库并提供信息 界面;对已完工程《作业指导书》整理归档,建立模块。 4. 管理流程 4.1. 《作业指导书》目录建立 4.1.1.对具体的承建工程,各专业根据施工范围,将包含的单位工程列表、规 划主要《作业指导书》目录纳入施工组织专业设计中。(见《施工组织设 计管理制度》)。 4.1.2.按专业设计中规定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师编制单位工程施工顺序方案 (见《文件包管理制度》),确立单位工程对应的所有《作业指导书》目 录,交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审核后,由项目部总工批准。批准后的《作业 指导书》目录由项目工程部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 4.1.2.1.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对象,原则上是该单位工程中所含工序关联性 强的项目,也可以按分部或分项工程项目设立。 4.1.2.2. 同一项目的调试与安装工作必须分开编制《作业指导书》。 4.1.3. 按《作业指导书》编制目录,专业施工处根据施工计划,确定各《作业 指导书》的编制人员,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专工(或施工处主任)、项 目工程部专工审批,对编制人员资格进行确认。编制人员必须具备一定 的技术经验或施工经验。 4.2.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核、批准: 4.2.1. 《作业指导书》由已批准确定的人员进行编制,项目工程部专业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审核,项目部总工批准。 4.2.2.分系统调试《作业指导书》由项目工程部相应的机务专工编制,其他专 业专工配合提供对应资料。编制完成后,由项目工程部主任或分部试运 指挥审核,再交项目总工批准。 4.2.3.项目部认为有必要经总部副总或工程技术部专工复核的项目《作业指导 书》,由项目工程部专工报总部相关人员,总部相关人员提出指导意见,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钢构件集中加工 1.机构设置 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厂按照“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的原则进行工作分工。以项目经理部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内部职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为作业人员。加工厂作业层设型钢拱架加工班、格栅拱架及网片加工班、小导管加工班、运输班班等。钢构件加工厂组织机构见下图。 2.人员配置要求 钢构件加工厂编制与定员设置的原则是精干、高效,满足施工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工厂编制与定员保持相对稳定。 钢构件加工厂人员配备参照架子队管理有关办法规定要求,人员配置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工序工种情况确定。其他岗位人员根据工厂管理及生产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配置。管理人员均为单位正式职工。 3.人员任职条件 (1)厂长任职条件 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掌握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相关知识,熟悉钢构件加工工艺流程。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较强的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有5年以上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技术负责人(技术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有2年以上钢构件加工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技术员及以上技术职称。 (3)安全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及钢构件加工厂安全专业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钢构件加工生产及加工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质检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质量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试验员任职条件 熟悉专业知识,掌握检验与试验知识和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试验室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专业任职资格证书。 (6)材料员任职条件 熟悉各种施工材料,懂得材料专业知识,掌握材料保管工作程序。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材料管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7)生产负责人任职条件 熟悉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掌握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技术。

管道预制原材料管理及预制品发放作业指导书

管道预制原材料管理及预制品发放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对预制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管道预制件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2.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管道预制场所需工程材料(管材、管配件)的领取、入库贮存和发放及管道预制件的入库、贮存和发放的管理。 本规则替代原通技-GY PI-004《管道预制厂原材料及发放预制件的管理》 3.引用标准及编制依据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4.责任 本规则由公司工程建设部负责组织编制、修改。 5.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1 材料管理人员 材料管理人员应具备下述条件: a)熟悉管道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材料和零部件的基本知识; b)了解管道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c)能清楚地填写材料出入库记录和保管帐目。 5.2 材料的领取

5.2.1应根据施工预制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领用计划。该材料领用计划 经预制负责人批准并签字,由材料员负责从上一级物资供应部或业主(由业主供货)领取材料。 5.2.2 领料时必须对材料的质保文件进行验证: a)钢管和管件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 b)钢管和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或 业主合同)的规定,并应按有关标准进行外观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c)合金钢管道和管件应有光谱分析或其它方法对材质进行的 复查报告,并在材料上做有标记; d)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发料方应提供 合格的低温冲击韧性试验报告; e)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管材及管件,发料方应提供合格的试验报告; f)设计或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发料方应提供对应合格的试 验报告。 5.2.3 必须验证材料的标识 a)不锈钢管及管件 不锈钢管及管件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用途应有不同的标记,以 示区别; b)碳钢管及管件

如何编写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如何编写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一、作业指导书的结构、格式和内容 作业指导书可以是标准、规范、指南,也可以是图表、图片、模型、录像等;结构上可采用标准格式,也可采用非标准格式。 实验室最常用和使用最多的作业指导书,是详细的书面描述文件,如市场抽查检验细则、统检细则、抽样细则、样品制备(准备)指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一般不宜统一为一种结构和格式,但为避免混乱和不确定性,在一个组织内,可以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规定各自的结构和格式,以保持作业指导书的格式或结构的一致性。无论采用何种格式或组合,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表述顺序应当与作业活动的顺序 相一致,准确地反映要求及相关活动。作业指导书的结构、格式以及详细程度应当适合于组织中人员使用的需要,并取决于其描述活动过程的复杂程度、使用的方法、实施前的培训时间与深度, 以及具体操作执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技能和资格等。作业指导书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标题和封面 作业指导书应该有明确的标题,即明确写明其描述活动过程的名称, 一般可采用“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规程/ 规范”的结构。如设置封面,则应在封面上写明编号、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及修订状态; 若无封面, 则

这些内容应写在标题下方。 2. 目的和范围 作业指导书首先应写明其适用的作业范围及不适用的作业范围;其次应简洁地说明编制目的或其实施目标, 即为什么要编制该作业指导书, 通过编制作业指导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 作业内容与要求 作业内容与要求是作业指导书的主体, 应当具体、准确地反映作业内容与要求及相关活动。同时, 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表述顺序应与作业活动的顺序相一致。必要时, 可用图或表, 以便于理解。作业指导书的文字应通俗易懂, 尽可能的量化, 用数据说话, 以便作业人员有唯一正确的理解, 实施后确保过程质量的控制。 二、编写作业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1. 作业指导书设计和编写应符合本单位的《质量手册》的规定, 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程序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包括环境、检验仪器设备、检验范围的要求。 2. 一项活动只能规定唯一的程序, 只能有唯一的理解, 因此一项作业只能规定一个作业指导书。并且不能使用作业指导书的无效版本。 3. 作业指导书一旦批准实施, 就必须认真执行; 如需修改, 须按《质量手册》的规定程序

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及正确实施。 二、职责: 1.企业法人、企业负责人负责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发布; 2.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文件的审核; 3.质量管理部会同各部门负责人拟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使用与保管。 三、范围: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四、主要内容: 1、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和质量保证活动的依据和准则。文件管理系统涉及到GSP各个方面,贯穿于药品经营有关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分发、保管,以及修改、撤销、替换、销毁等应按照文件管理操作规程进行,并保存相关记录。 文件系统的建立与严格管理可以保证药品经营的全过程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有据可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经营中的混淆和差错,确保药品经营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在有效的控制之下。 2、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类,即:

2.1质量管理规定制度类; 2.2质量管理岗位职责类; 2.3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类; 2.4质量记录类。 3、修改与修订的条件:遇有以下情况时,可以修改或修订。 3.1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改进时 3.2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后 3.3组织机构职能变动时; 3.4使用中发现问题时; 3.5经过GSP认证检查或内部质量体系评审后以其他需要修改的情况。 4、文件编码要求 4.1为规范内部文件管理,有效分类,便于检索,对各类文件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编码应做到格式规范,类别清晰,一文一号。 5、文件的审批 5.1 审核 5.1.1文件编制(或修订)的初稿,首先由起草部门负责人对文件进行初审,再由编(修)人根据文件内容所涉及的部门,组织以传阅或会议的形式进行会审。 5.1.2会审后,由编(修)人与会审部门对文件会审意见逐条确认并修改(如需再次会审,仍执行会审程序)后,一并交给由质量管理部审核文件形式及制定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5.1.3文件审核定稿后,由质量负责人审核。 5.2批准 5.2.1审核通过的文件,由总经理签字批准并注明日期,签署生效日期,定稿,准予颁布,并返回质量管理部安排印制。 6、文件的印制 6.1文件经批准后,各种标准文件的复制,在公司统一复制;各种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及内容由办公室送印刷厂印刷。 7、文件颁发 7.1文件由质量管理部分发,并在文件生效之日前发放。

生产管理作业指导书(最新)

营业课品保课生产管理课张印课卷印课冲切课 商标课工程课总务课 1 目的 为订单生产管理活动建立一项标准方法,确保用最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交期。

2 范围 适用于作为深圳市锦兆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所有订单生产管理。 3 定义: 3.1 《制令单》、《送货单》由业务跟单人员开具。 3.2 《生产计划排程》由生管编制。 3.3 《物料请购单》由仓管员开具。 3.4 《采购单》由采购开具。 4 职责 4.1 业务跟单员负责接受客人订货单、出货资料安排,生产进度跟进与监督。 4.2 仓库进行物料请购、收、管、发。 4.3 计划进行产能评估、生产排程,生产进度跟进与监督。 4.4 采购进行材料购买、跟催。 4.5 生管课长对部门事务进行管理,负责与其余部门的沟通、协调。 5 作业管理 5.1 业务跟单员收到客人订单后,确认仓库是否有成品库存。如无成品库存,则通知计划部, 计划部依机器负荷表进行产能评估,如无法满足生产,则通知业务跟单员与客人协商交 期。 5.2 如产能满足订单生产需求,业务跟单员依工程资料进行材料点检,无材料或库存材料不足 部分仓管员开具请购单通知采购购买,采购提供材料回厂交期,如物料交期无法配合到 生产,业务跟单员与客人协商交期。 5.3 业务跟单员依客人订单输入ERP系统,同时开具制令单,移交计划部进行生产排程。 5.4 收到制令单,计划进行生产计划编制。 5.5 计划依生产计划表发放制令单到仓库,仓库依制令单发放物料到车间待生产。 5.6 生产车间依生产计划表进行生产送品保检验。 5.7 计划、业务跟单对生产品质、数量进行确认。 5.8 生产检验合格后入到仓库,业务跟单对数量不足部分开具补料制令单生产。 5.9 交货日业务跟单员依订单准备资料安排仓库出货,订单结案。 6 流程图

试样加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 检测操作规程 试样加工、制样 作业指导书 (第 1 版第2次修订)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 年 7 月28 日批准发布 2011 年 8 月1 日实施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

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1页共 12 页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试样加工、制样的依据、设备、操作程序加工方法和注意事项。适用于钢、铁、铜、铝材等产品的各类拉伸、弯曲、冲击、硬度、金相等试样的加工。 二、加工依据 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229-2007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T16865-1997《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 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650~2054-2008 《焊接接头拉伸、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弯曲、冲击、硬度试验方法》 其他各类母材、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法 ASTM、EN、JIS等各类拉伸、弯曲、冲击等试验方法 三、加工设备 锯床、线切割机床、车床、铣床、磨床等加工设备,及砂轮机、金相切割机、抛光机、镶嵌机等制样设备。 四、试样加工操作程序 1、需加工样品在接收、编号后,根据检测项目制订加工方案,设计加工图纸, 选择加工设备,确定是否需要外协加工。 2、需自加工样品,根据制订的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根据图纸进行加工, 板类试样需先确定纵向和横向。加工后,需对已加工试样和加工余料进行编号,分别堆放,余料应方便查找。 第1版第2次修订

基因探针技术及其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探针技术及其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徐茂军 (杭州商学院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35) 摘 要 建立在DNA 杂交基础上的基因探针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常规技术。用基因探针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近年来,有关非放射性基因探针、DN A 生物传感器探针及分子信标探针等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必将加速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本文对多种基因探针的技术原理与研究应用概况及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关键词 基因探针 食品病原菌 检测 作者:硕士,副教授。收稿时间:2000-08-03,改回时间:2000-10-19 食品卫生检验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性微生 物。这些病原性微生物的存在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一般都涉及到对病原性微生物的培养、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等程序[1] ,经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些传统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而且检测病原性微生物的特异性也比较高。但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亦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检测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些病原体生长速度很慢,很难用传统方法检测。由于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对病原菌进行人工培养,因而比较适宜于对那些已知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而对一些新的病原菌用传统方法进行检测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还有些病原体,如某些类菌原体(mi -croplasm ),甚至无法通过人工培养方法获得[2]。基因探针技术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不但能克服传统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不足,而且还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3]。 1 基因探针技术原理 基因探针或DNA 探针技术检测微生物的依据是核酸杂交,其工作原理是2条碱基 互补的DNA 链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杂交DNA 分子。已知每个生 物体的各种性质和特征都是由其所含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例如一种微生物的病原性就是由于这种微生物含有并表达了某个或某些有害的基因而产生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决定生物体特定生物学特性的DNA 序列都应该是独特的。如果将某一种微生物的特征基因DNA 双链中的一条进行标记,例如用32P 同位素标记,即可制成DNA 探针。由于DNA 分子杂交时严格遵守碱基配对的原则,通过考查待测样品与标记性DNA 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分子,即可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此种微生物,并且还可以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考查样品中微生物数量。 2 DNA 探针技术研究进展 自1975年Southern 首次提出DNA 探针杂交技术以来,DNA 探针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已获得了改进和发展,并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中一种基本技术。目前所使用的DNA 探针杂交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2类:一是异相杂交(heterogeneous assay )即固相杂交技术;二是同相杂交(homogeneous assay )即液相杂交技术。另外根据DNA 探针的标记方法可分为放射性标记探针和非放射性标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规范质量管体系文件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分发、保管、修改、撤销、替换、销毁等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二、依据 《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细则。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 四、责任部门/人 各部门。 五、内容 1、文件的编制原则 1.1文件编号的唯一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要求,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码。

1.2文件格式的统一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 理制度》要求,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格式。 1.3文件构成的规范性:依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细则规定,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要求,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4文件内容的适宜性: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要求,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5文件规定的可行性:根据文件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既定目标。 2、文件的控制 2.1文件的分类和保管 2.1.1指导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制度、职责、规程)由质量管理部统一管理,其他记录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管,涉及GSP内容的文件按年度归档质量管理部。 2.2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和发放 2.2.1文件应由使用部门起草,如使用部门不具起草质量文件的条件可由质量管理部代为起草;质量管理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要求编制。 2.2.2文件编写完成后,交质量副总审核。 2.2.3通过审核后的文件报总经理签字批准执行。

2.2.4文件由行政部登记、发放。 2.2.5质量管理部对质量文件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 2.3文件更替、作废和销毁 2.3.1每年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实施修订或废止。 2.3.2由文件的修订部门提出文件修订申请,填写《文件修订申请表》,经质量副总批准后,实施修订。修订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审核、批准后发放至使用部门和岗位,回收废止版本文件。 2.3.3废止文件由行政部及时收回,除存档备查外不得再次出现在工作现场使用。 2.3.4销毁作废文件,行政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表》,总经理批准后,行政部统一销毁并记录。 3、记录的控制 3.1各部门按《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操作规程》真实的、规范的填写记录。 3.2记录必须由记录人签名,有审核要求的应审核签字。 3.3记录应妥善保管,定时收集、归档、保存。 3.4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总经理同意后,实施销毁。

图纸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使本公司所有图纸的绘制、修改、分发、保存、图号的施行、达到受控的要求。 2.适用范围:凡本公司绘制、修改或其它来源的图纸,要经认可再转换为本公司的图纸。 3.职能、权限: 3.1 图纸绘制、修改、保存、图号的施行都由工程部负责控制并制定图纸状态控制清单。 3.2 为确保图纸在发放前的准确性,图纸一定要由工程部主管以上人员签认,才能发放。 3.3其它相关部门,在收到有关图纸文件时,有义务帮助审查图纸是否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如有 失误,应及时向工程部提出,加以修改图纸。 4.图纸管理流程图 (附图一): 5.作业程序 5.1设计起草图 只要表达设计的概念起草图,其它公司或客户提供图纸也作草图。 5.2图纸编号规则 5.2.1产品零件图样的编号方法 产品或零件的图样编号与该产品或零件的编码相同 产品或零件的编码方法参见附件《编码规则》 5.2.2零件图样编号的管理程序 1) 资料管理员负责产品或零件的图样编号,编码前图纸设计员应提供已命名零件图纸或 产品装配图草图。 2) 资料管理员应能熟记和运用《编码规则》,编码前应了解待编码产品或零件的产品类型 或材料等属性,给出正确编码。 3) 设计员将资料管理员给出的编码输入图纸明细表或标题栏中。 5.3审查: 审查由工程部主管以上人员签认,作为试制图纸,并加盖“试制图纸”红色专用章加以标识,各相关部门进行试制。 5.4制图: 审查通过试制图纸、经过各相关部门进行试制后确认可以,才进行正式图纸绘制,使其成为一张完整图纸,并详述图纸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5.5审核: 审核以防图纸在绘制时有错误和漏注数据等,审核无误后,审核者须签名作实。 5.6批准: 图纸由工程部主管批准,须签名作实,批准后即成为一个正式图纸,列入受控图纸予以保存备查。 5.7图纸复制、分发: 5.7.1 图纸的复制、分发由工程部主管指定专人负责。 5.7.2 图纸分发时,分发复制的图纸须加盖“受控文件”加以标识,并标记其发放登记号和

水泥厂样品的采集制备与留样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样品的采集制备与留样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规范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样品采集、制备和留样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2职责 原材料管理岗位负责原燃材料样品采集制备和留样工作;生料取样岗位负责出磨生料和入窑生料样品采集制备和留 样工作;熟料取样岗位负责出窑熟料、出磨煤粉和入磨原煤样品采集制备和留样工作;水泥取样岗位负责出磨水泥样品采集制备和留样工作;化学分析岗位负责原燃材料、对比样品的检验和留样工作;物理检验岗位负责熟料、出磨水泥、出厂水泥的样品检验和留样工作。 3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化验室各岗位。 4工作程序 4.1石灰石样品的采取及制备 4.1.1矿山石灰石的取样

根据矿山开采和穿孔情况到矿山各采面进行刻槽取样和孔样相结合的质量情况普查,对每个孔样进行单独取样;对于刻槽取样的进行每条刻槽单独取样。 4.1.2进厂石灰石的抽检 每2小时在石灰石均化堆场布料处均匀取约5Kg样品,每天按取样时间分别编号。 4.1.3样品的制备及留样 样品用颚式破碎机先破碎至3~6mm,用缩分器缩分,检测石灰石水分,另取出所需的经缩分的试样,在105℃下烘干一小时后,冷却,充分混合后,取约200g在密封制样机上粉磨3分钟,送荧光室或分析组进行分析。 4.2辅料原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留样 4.2.1砂岩、粘土、页岩样品的采集 按产地或客户不同分别在联合储库人工采样,根据进厂砂岩等原料的不同堆形,取样点均匀布置在顶、腰、底或顶底的部位上(底在距地面0.5m处),在采样点上先除去0.2m 的表层样,不少于10个取样点,每次取样约5Kg,将多次所

采集试样充分混合后破碎,用缩分器缩分,检测水分;另取出所需的经缩分的试样,在105℃下烘干一小时后,冷却,充分混合后,取约200g在密封制样机上粉磨3分钟,送荧光室或分析组进行分析。 4.2.2铁质原料样品的采集 按供货商不同分别在联合储库人工取样,根据进厂铁质原料的不同堆形,取样点均匀布置在顶、腰、底或顶底的部位上(底在距地面0.5m处),在采样点上先除去0.2m的表层样,不少于10个取样点,每次取样约5Kg,将多次所采试样合并充分混合后,用缩分器缩分,检测水分。另取出适量的经缩分的试样,在105℃下烘干一小时后,冷却,充分混合后,取约200g在密封制样机上粉磨3分钟,送荧光室或分析组进行分析。 4.2.3石膏样品的采集 每次按厂家不同分别在货场上人工取样,取样点不少于10个,每次取样量不少于5Kg,合并后破碎,充分混合后,用缩分器缩分,检测水分;另取出适量的经缩分的试样,在

文档管理作业指导书

文档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科室往来文件资料及本科室文件资料的管理,便于资料的查找及长期保存,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2.范围 本科室收文、发文、往来信函资料及科室内部各种资料等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从医院、学校等下发的医疗、科研、行政类文件由科主任本人或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分类管理。 4.2从医院、学校等下发的护理文件由护士长负责分类管理。 4.3要查阅文件需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同意,并做好登记,及时归还。 4.4各类文档资料筛选、整理、归类、保存、销毁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 5.工作程序 5.1科室收文 5.1.1科室收到文件由护士长用《收文簿》登记(包括收文日 期、来文字号、事由、密级、主办单位等); 5.1.2先送科室主任、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阅读,然后送其 他有关需要阅知的对象,收文者进行签收; 5.1.3根据来文的有效期限及保存价值进行取舍,具有保存价

值的文件予以保留,并为每份文件编写科室收文号(收文号以年度为限,第二年的收文重新编号),将收文号记入《收文簿》,以便于查找; 5.1.4若科室人员需借阅相关文件,在护士长进行借阅登记后 借出,用后及时归还; 5.1.5文件存放以年度为界限,在第二年初将前一年文件分类 归档(如其他院校来文、院办来文、医教部来文、政治部来文等),每个类别编写相应的归档卷号,注意检查卷内文件的联系及卷内文件的保存价值,无保存价值的文件进行销毁。 5.2科室发文 5.2.1根据工作需要拟出准备发文的草稿,经审核无误后填入 科室的《发文审批表》; 5.2.2《发文审批表》上详细注明拟稿人、审稿人、主送、抄 送部门等; 5.2.3送科主任签字通过后,由行政办编排、校对、打印、用 印,记录入《发文簿》,分别交送相关部门执行,各负责人签收; 5.2.4行政办保留一份文件存档; 5.2.5以年度为单位对文件进行整理归档。 5.3其他资料: 5.3.1工作中涉及到各类资料、往来信函等,为便于管理,根 据其重要性及类别建档,建档以利于查找为原则,将资料分别纳入

材料、设备精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材料设备管理部分)

一、材料设备计划 1.项目部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提出材料、设备需用总计划,(包括甲方供料部分)材料设备需用计划必须包括下列内容:项目名称、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技术材质标准、质量要求、进场时间、使用部位等。 2.根据项目材料、设备总计划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旬、月材料设备需用采购进场计划。计划内容同上 3.根据项目材料、设备总计划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旬、月材料设备甲供料进场计划。计划内容同上 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零星材料采购计划。 5.上述计划须预算员核算经项目经理审核,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分别报送甲方及公司物资部门。 二、材料设备采购 1.物资部门根据项目材料需用计划要求对材料设备进行分类: A类:采购量大、对工程质量影响大、需用资金大的材料和设备。(如: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构配件、塔吊、施工电梯、防水材料等) B类:采购量小、对工程质量影响大或采购量大对工程质量影响一般的材料设备。(如:砂石、装饰材料、防水材料、周转材料、小型设备、机械配件等) C类:各类辅助性、工具性材料。(如:各类五金、小型工具等

其他零星采购材料) 2.收集市场相关材料、设备供应商的资料,会同相关部门考察、选择、评价合格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评价应包括:资质、生产规模、供应能力、市场信誉度、是否具有代理资格、实物(样品)观感检验、实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产品价格、产品交付服务质量等。 3.A、B类材料、设备的采购选定合格供应商会同项目安全、环保、技术、法律部门参与对供应商的评定,符合要求后项目负责人确认,公司领导审核后签订供应合同后执行。供应合同应包括:供应的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技术标准、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及方法、付款方式、进场时间及其他需要共同遵守的约定。C类材料采取就近货比三家采购原则,即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 三、材料设备的验收和保管 1.材料进场后库管员应按收到的“材料清单”所列材料名称、数量进行验收入库,并对入库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数量超过计划数量时以退回多余数量为原则,确实由于计划原因也必须经领导审批核准后追加采购计划入库。 2.材料的验收入库应当在材料进场时当场进行,并开出《材料器材验收单》,在材料器材验收单上详细填写验收入库材料器材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品牌/入库时间等信息,不能涂改,且应在验收单上注明采购计划单号码,以便领导复核。如因数量、品质、

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如何编写作业指导书 篇一:如何编写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如何编写实验室 《作业指导书》 核心提示:一、作业指导书的结构、格式和内容作业指导书可以是标准、规范、指南,也可以是图表、图片、模型、录像等;结构上可采用标 一、作业指导书的结构、格式和内容 作业指导书可以是标准、规范、指南,也可以是图表、图片、模型、录像等;结构上可采用标准格式,也可采用非标准格式。 实验室最常用和使用最多的作业指导书,是详细的书面描述文件,如市场抽查检验细则、统检细则、抽样细则、样品制备(准备)指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一般不宜统一为一种结构和 格式,但为避免混乱和不确定性,在一个组织内,可以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规定各自的结构和格式,以保持作业指导书的

格式或结构的一致性。无论采用何种格式或组合,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表述顺序应当与作业活动的顺序相一致,准确地反映要求及相关活动。作业指导书的结构、格式以及详细程度应当适合于组织中人员使用的需要,并取决于其描述活动过程的复杂程度、使用的方法、实施前的培训时间与深度,以及具体操作执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技能和资格等。作业指导书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标题和封面 作业指导书应该有明确的标题,即明确写明其描述活动过程的名称,一般可采用“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活动名称+作业规程/规范”的结构。如设置封面,则应在封面上写明编号、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及修订状态;若无封面,则这些内容应写在标题下方。 2.目的和范围 作业指导书首先应写明其适用的作业范围及不适用的作业范围;其次应简洁地说明编制目的或其实施目标,即为什么要编制该作业指导书,通过编制作业指导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作业内容与要求 作业内容与要求是作业指导书的主体,应当具体、准确地反映作业内容与要求及相关活动。同时,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表述顺序应与作业活动的顺序相一致。必要时,可用图或

用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的方法

用非标记探针、遮蔽技术及高分辨率熔解扩增子分析对RET原 癌基因进行基因分型 RET原癌基因单个碱基的突变可以引发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RET突变传统的基因分型方法是外显子测序。一种闭管操作的基因分型方法已经成熟,此方法用的是一种饱和DNA 染料,非标记探针及高分辨率熔解扩增子分析。此方法需要两个连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阶段,主要的和第二次实验。主要的实验共用7个反应和8个非标记探针分析RET基因外显子10、11、13、14和16 。主要实验基因分型了野生型外显子,外显子13普通的多态性,外显子16的一个突变及其它检测到的序列变化。主要非标记探针数据限制检测到的RET基因序列突变的基因分型,这些突变位点的基因分型在第二次实验的2-5个反应中进行。设计6条探针,所用方法是:用遮蔽技术和遮蔽选择的序列变化使探针下其它位置的突变的分析变得明确。这两步RET基因分型之后,少于实验0.2%的外显子需要测序确定基因型。对5个野生型和29个可用的RET序列突变样品(与测序结果100%一致)做盲研究。用非标记探针和遮蔽技术进行高分辨率熔解分析是快速、精确的基因分型方法,>50的RET序列突变可以进行基因分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MEN2)综合症,MEN2A,MEN2B及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由生殖细胞系RET基因外显子10、11、13和16的突变引发。MEN2综合症是常染色体显性秩序失调引起的高生命危险的甲状腺癌。RET突变的遗传学检测可以确认处于甲状腺癌危险中但是没有爆发癌症的病人,此时切除甲状腺可以增加存活的机率。 之前有许多实验方法检测或基因分型RET突变,比如说单链构象多态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温度梯度毛细管电泳,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焦磷酸测序,荧光标记杂交探针及微卫星。但是,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需要PCR反应之后的操作来检测突变。其中一些方法报道突变检测的敏感性为95%或少于95%,或者仅实验了RET突变样品的一小部分。这些方法分析RET序列变化的限制范围,可能只以普通突变为目标而错过了稀有突变。此外,不致病多态性的存在可以导致异常的结果。因为这些限制,RET外显子测序保持黄金标准。 测序是一种耗时且昂贵的开管实验,需要生成PCR产物之后的额外操作。相反,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突变扫描分析是一种快速且便宜的闭管操作实验,不需要进行PCR产物之后的额外操作。通过用一种饱和DNA染料:LC Green,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可以检测PCR扩增子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