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目标认知

学习要点

1. 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理解垂径定理并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三组量: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只要有一组量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组量对应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3. 了解圆周角的概念,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重点

1. 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2.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弦也相等及其两个推论和它们的应用.

3. 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的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

难点

1. 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探索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3. 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

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圆的定义

1.定义1:

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圈,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circle),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center of a circle),线段OA叫做半径(radius).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要点诠释:

(1)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2)圆是一条封闭曲线.

2.定义2:

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是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要点诠释:

(1)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2)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平面;

(3)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

面,一个闭合的曲面.

知识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chord).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diameter).

要点诠释:

直径是圆中通过圆心的特殊弦,也是圆中最长的弦,即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

为什么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中任意一条弦,求证:AB≥CD.

证明:连结OC、OD

∵AB=AO+OB=CO+OD≥CD(当且仅当CD过圆心O时,取“=”号)

∴直径AB是⊙O中最长的弦.

2.弧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arc).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semi-circle).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要点诠释:

(1)半圆是弧,而弧不一定是半圆.

(2)无特殊说明时,弧指的是劣弧.

3.同心圆与等圆

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圆心不同,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4.等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要点诠释:

等弧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不能忽视.

知识点三、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或者说,经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圆是旋转对称图形,无论绕圆心旋转多少度,它都能和自身重合,对称中心就是圆心,因此,圆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要点诠释: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因为直径是弦,弦又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不能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而应该说“圆

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知识点四、垂直于弦的直径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要点诠释:

(1)垂径定理是由两个条件推出两个结论,即

(2)这里的直径也可以是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线段.

知识点五、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1.圆心角定义

如图所示,∠AOB的顶点在圆心,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central angle).

2.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3.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要点诠释:

(1)一个角要是圆心角,必须具备顶点在圆心这一特征.

(2)注意定理中不能忽视“同圆或等圆”这一前提.

知识点六、圆周角

1.圆周角定义:

像图中∠AEB、∠ADB、∠ACB这样的角,它们的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要点诠释:

(1)圆周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边都和圆相交.

(2)圆周角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二、规律方法指导

圆是平面几何知识中接触到的唯一的曲线形,因此它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与直线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另外,这一章的概念和定理较多,学习时要注意阶段性的小结,巩固每一阶段的知识.由于本章要经常用到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

综合性较强,所以要不怕困难,才能学好本章.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圆及有关概念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

(1)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

(2)弦是直径;

(3)长度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

(4)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思路点拨:(1)因为半圆是弧的一种,弧可分为劣弧、半圆、优弧三种,故正确;(2)直

径是弦,但弦不一定都是直径,只有过圆心的弦才是直径,故错;(3)

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长度相等的两段弧才是等弧,故错;(4)直径是

圆中最长的弦,正确.

答案:(1)√(2)×(3)×(4)√.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半圆是弧

B.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

C.半径不是弦

D.两条半径组成一条直径

思路点拨:弧有三类,分别是优弧、半圆、劣弧,所以半圆是弧,

A正确;直径是弦,并且是最长的弦,B正确;半径的一个端点为圆心,

另一个端点在圆上,不符合弦的定义,所以不是弦,C正确;两条半径

只有在同一直线上时,才能组成一条直径,否则不是,故D错误.

答案:D.

类型二、垂径定理及应用

2.已知,点P是半径为5的⊙O内一点,且OP=3,在过点P的所有的⊙O的弦中,弦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为( )

A.2

B.3

C.4

D.5

思路点拨:在一个圆中,过一点的最长弦是经过这一点的直径,最短的弦是经过这一点与直径垂直的弦.知道这些,就可以利用垂径定理来确定过点P的弦长的取值范围.

解:作图,过点P作直径AB,过点P作弦,连接OC

则OC=5,CD=2PC

由勾股定理,得

∴CD=2PC=8,又AB=10

∴过点P的弦长的取值范围是

弦长的整数解为8,9,10,根据圆的对称性,弦长为9的弦有两条,所以弦长

为整数的弦共4条.

答案:C.

总结升华:本题中很多条件是“隐性”出现的,或者称之为“隐含条件”.我们在解题时,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识别隐含条件的不同表达方式,将其转化为容易理解的题目,化难为易,这也体现了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3. 已知:⊙O的半径为10cm,弦AB∥CD,AB=12cm,CD=16cm,求AB、CD 间的距离.

思路点拨:⊙O中,两平行弦AB、CD间的距离就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的长度,若分别作弦AB、CD的弦心距,则可用弦心距的长表示这两条平行弦AB、CD间的距离.

解:(1)如图,当⊙O的圆心O位于AB、CD之间时,作OM⊥AB于点M,并延长MO,交CD于N点.分别连结AO、CO.

又∵AB∥CD

∴ON⊥CD,即ON为弦CD的弦心距.

∵AB=12cm,CD=16cm,AO=OC=10cm

=8+6

=14(cm)

(2)如图所示,当⊙O的圆心O不在两平行弦AB、CD之间(即弦AB、CD在圆

心O的同侧)时

同理可证:MN=OM-ON=8-6=2(cm)

∴⊙O中,平行线AB、CD间的距离是14cm或2cm.

总结升华:解这类问题时,要依平行线与圆心间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千万别丢解.

4.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点O是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上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

思路点拨:本题是垂径定理的应用.

解:如图,连接OC

设弯路的半径为R,则OF=(R-90)m

∵OE⊥CD

∴CF=CD=×600=300(m)

根据勾股定理,得:OC2=CF2+OF2

即R2=3002+(R-90)2解得R=545

∴这段弯路的半径为545m.

总结升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解题过程中使用了列方程的方法,这种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几何代数解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掌握.

举一反三

【变式1】有一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距拱顶不超过3m时拱桥就有危险,现在水面宽MN=32m时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要求当洪水到来时,水面宽MN=32m,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要求出DE 的长,因此要先求半径R.

解: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设OA=R,在Rt△AOC中,AC=30,

OC=OD-CD=R-18

R2=302+(R-18)2,R2=900+R2-36R+324

解得R=34(m)

连接OM,设DE=x,在Rt△MOE中,ME=16

342=162+(34-x)2

x2-68x+256=0

解得x1=4,x2=64(不合题意,舍)

∴DE=4m大于3m

∴不需采取紧急措施.

类型三、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5.如图,在⊙O中,,求∠A的度数.

思路点拨: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解:

.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中弦AB=CD,求证:AD=BC.

思路点拨:AD和BC是同圆中两条相等的弦,要说明的AB、CD也

是同圆中的两条相等的弦,可以考虑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因为图中没

有给出圆心角,所以可以先考虑弧.

证法1:∵AB=CD,∴(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同

为优弧或同为劣弧)也相等)

∴AD=BC(在同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也相等)

证法2:如图,连接OA,OD,OB,OC,

∵AB=CD,∴(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

的圆心角相等)

∴AD=BC(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也相等)

总结升华: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若

有一组量相等,它们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因此在圆中说明或证

明弦、弧、圆心角的相等关系时可考虑利用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只不过叙述时要注意一条弦和两条弧对应,不要认为相等的弦所对的弧一定相等.

类型四、圆周角定理及应用

6.如图,AB是⊙O的直径,C、D、E都是⊙O上的点,则∠1+∠2=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如图,连接OE,则

答案:90°.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A、B、C、D是⊙O上的四点,且∠BCD=100°,求∠1(所对

的圆心角)和∠BAD的大小.

思路点拨:要求圆心角∠BOD的大小,且知道圆周角∠BCD=100°,但两者不是同弧所对的角,不能直接利用同弧所对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来实现求解.观察∠BCD它所

对的弧是,而所对的圆心角是∠2,所以可以解得∠2.又发现∠2和∠1的和是一个周角,所以可得∠1,而∠BAD=∠1.

解:∵∠BCD和∠2分别是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2=2∠BCD=200°

又∵∠2+∠1=360°,∴∠1=160°

∵∠BAD和∠1分别是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

总结升华:圆心角和圆周角是借助它们所对的弧联系起来的,所以在圆中进行有关角的计算时,通常找到已知角所对弧,看看怎么样通过弧和未知角建立起联系.事实上由这个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7.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C,使AC=AB,BD 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思路点拨:BD=CD,因为AB=AC,所以这个△ABC是等腰三角形,要证明D是BC 的中点,只要连结AD证明AD是高或是∠BAC的平分线即可.

解:BD=CD

理由是:如图,连接AD

∵AB是⊙O的直径

∴∠ADB=90°即AD⊥BC

又∵AC=AB

∴BD=CD.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AB为⊙O的直径,动点P在⊙O的下半圆,定点Q在⊙O的上半圆,设∠POA=x°,∠PQB=y°,当P点在下半圆移动时,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解法1:如图所示,

∵AB为⊙O的直径,∠AOP=x°

∴∠POB=180°-x°=(180-x)°

解法2:如图所示,连结AQ,

又∵AB是⊙O的直径,

∴∠AQB=90°

【变式2】已知,如图,⊙O上三点A、B、C,∠ACB=60°,AB=m,试求⊙O的直径长.

解:如图所示,作⊙O的直径AC′,连结C′B

则∠AC′B=∠C=60°

又∵AC′是⊙O的直径,

∴∠ABC′=90°

即⊙O的直径为.

学习成果测评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三个命题:①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②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③相等的圆心

角所对的弧相等.其中真命题的是()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⑴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⑵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

⑶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⑷一条弦把圆分成的两段弧中,

至少有一段是优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

A.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B.

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C.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O中,∠AOB=∠84°,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A.42°

B.138°

C.69°

D.42°或138°

5.如图,已知A、B、C是⊙O上的三点,若∠ACB=44°.则∠AOB的度数为()

A.44°

B.46°

C.68°

D.88°

6.如图,如果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那么下列结论

中,?错误的是()

A.CE=DE

B.

C.∠BAC=∠BAD

D.AC>AD

7.如图,⊙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M的长为3,则弦AB的长是()

A.4

B.6

C.7

D.8

8.如图,A、B、C三点在⊙O上,∠AOC=100°,则∠ABC等于()

A.140°

B.110°

C.120°

D.130°

9.如图,⊙O的直径CD垂直于弦EF,垂足为G,若∠EOD=40°,则∠DCF等于()

A.80°

B. 50°

C. 40°

D. 20°

10.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8,M是弦AB上的动

点,则OM的长的取值范围()

A.3≤OM≤5

B.4≤OM≤5

C.3<OM<5

D.4<OM<5

二、填空题

1.如图,AB为⊙O直径,E是中点,OE交BC于点D,BD=3,AB=10,则AC=_____.

2.如图,⊙O中,若∠AOB的度数为56°,∠ACB=_________.

3.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BDC=25°,则∠BOC=________.

4.如图,等边ΔABC的三个顶点在⊙O上,BD是直径,则∠BDC=________,∠

ACD=________.若CD=10cm,

则⊙O的半径长为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O中,AB是⊙O的直径,∠ACB的角平分线CD交⊙O于D,则∠ABD=______度.

6.(山西)如图,在“世界杯”足球比赛中,甲带球向对方球门PQ进攻,当他带球冲到A点时,同样乙已经助攻冲到B点.有两种射门方式:第一种是甲直接射门;第二种是甲将球传给乙,由乙射门.仅从射门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种射门方式.

三、解答题

1.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弦,过C、D分别作CN⊥CD、DM?⊥CD,?分别交AB于N、M,请问图中的AN与BM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2.如图,在⊙O中,C、D是直径AB上两点,且AC=BD,MC⊥AB,ND⊥AB,M、N?在⊙O上.

(1)求证:=;

(2)若C、D分别为OA、OB中点,则成立吗?

3.如图,已知AB=AC,∠APC=60°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若BC=4cm,求⊙O的面积.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如图,在⊙O中,P是弦AB的中点,CD是过点P的直径,?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CD

B.∠AOB=4∠ACD

C.

D.PO=PD

2.如图,⊙O中,如果=2,那么()

A.AB=AC

B.AB=2AC

C.AB<2AC

D.AB>2AC

3.如图,∠1、∠2、∠3、∠4的大小关系是()

A.∠4<∠1<∠2<∠3

B.∠4<∠1=∠3<∠2

C.∠4<∠1<∠3<<∠2

D.∠4<∠1<∠3=∠2

4.如图,AD是⊙O的直径,AC是弦,OB⊥AD,若OB=5,且∠CAD=30°,则BC等于()

A.3

B.3+

C.5-

D.5

二、填空题

1.P为⊙O内一点,OP=3cm,⊙O半径为5cm,则经过P点的最短弦长为________;最长弦长为_______.

2.如图,OE、OF分别为⊙O的弦AB、CD的弦心距,如果OE=OF,那么_______(只需写一个正确的结论).

3.如图,AB和DE是⊙O的直径,弦AC∥DE,若弦BE=3,则弦CE=________.

4.半径为2a的⊙O中,弦AB的长为,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________.

5.如图,AB是⊙O的直径,C、D、E都是圆上的点,则∠1+∠2=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O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AE=2,EB=6,∠DEB=30°,求弦CD长.

2.如图,∠AOB=90°,C、D是三等分点,AB分别交OC、OD于点E、F,求证:AE=BF=CD.

3.如图,⊙C经过坐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与点B,点A的坐标为(0,4),M是圆上一点,∠BMO=120°.

(1)求证:AB为⊙C直径.

(2)求⊙C的半径及圆心C的坐标.

综合探究

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一条圆弧经过网格点A、B、C,其中,B点坐标为(4,4),则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___.

2.AB是⊙O的直径,AC、AD是⊙O的两弦,已知AB=16,AC=8,AD=,求∠DAC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A

2.C

3.D

4.D

5.D

6.D

7.D

8.D

9.D 10.A

二、填空题

1.8

2.28°

3.50°

4.60°,30°,10cm

5.45

6.第二

三、解答题

1.AN=BM 理由:过点O作OE⊥CD于点E,

则CE=DE,且CN∥OE∥DM.

∴ON=OM,∴OA-ON=OB-OM,

∴AN=BM.

2.(1)连结OM、ON,在Rt△OCM和Rt△ODN中OM=ON,

∵OA=OB,AC=DB,∴OC=OD,∴Rt△OCM≌Rt△ODN,

∴∠AOM=∠BON,∴

(2)

提示:同上,在Rt△OCM中,,

同理

.

3.(1)证明:∵∠ABC=∠APC=60°,

又,∴∠ACB=∠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

(2)解:连结OC,过点O作OD⊥BC,垂足为D,

在Rt△ODC中,DC=2,∠OCD=30°,

设OD=x,则OC=2x,∴4x2-x2=4,∴OC=

⊙O的面积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二、填空题

1.8cm,10cm

2.AB=CD

3.3

4.120°或60°

5.90°

三、解答题

1. 过O作OF⊥CD于F,如右图所示

∵AE=2,EB=6,∴OE=2,

∴OF=1,EF=,连结OD,

在Rt△ODF中,42=12+DF2,DF=,∴CD=2.

2. 连结AC、BD,∵C、D是三等分点,

∴AC=CD=DB,且∠AOC=×90°=30°,

∵OA=OC,∴∠OAC=∠OCA=75°,

又∠AEC=∠OAE+∠AOE=45°+30°=75°,

∴AE=AC,

同理可证BF=BD,∴AE=BF=CD.

3. (1)⊙C经过坐标原点O,且A、B为⊙C与坐标轴的交点,有∠AOB=90°

∴AB为直径;

(2)∵∠BMO=120°,的比为1:2,∴它们所对的圆周角之比为∠BAO:∠BMO=1:2

∴∠BAO=60°,∴在Rt△ABO中,AB=2AO=8,∴⊙C的半径为4;

作,垂足分别为点E、F

∴AE=OE,BF=OF

在Rt△ABO中,AO=4,OB=

∴圆心C的坐标为.

综合探究

1.(2,0)提示:如图,作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2.(1)AC、AD在AB的同旁,如右图所示,作

,垂足分别为点E、F

∵AB=16,AC=8,AD=8,

在Rt△AOE中,

∴∠CAB=60°,

同理可得∠DAB=30°,

∴∠DAC=30°.

(2)AC、AD在AB的异旁,同理可得:∠DAC=60°+30°=90°.

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逐步养成自觉应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问题:如何利用代数与几何方法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前面我们运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研究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用圆的方程,讨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㈡检查预习、交流展示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呢? 2.如何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㈢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探究一:用圆的方程怎样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圆 C 1:01322 2 =++++y x y x ,圆C 2 : 02342 2 =++++y x y x ,是 判断圆C 1 与圆C 2 的位置关系. 解析:方法一,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法二,可以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或两半径长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法一) 圆C 1 的方程配方,得4 923)1(2 2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1,半径长2 3 1 =r . 圆C 2 的方程配方,得4 1723)2(2 2 =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2,半径长 2 172= r . 连心线的距离为1, 217321+= +r r ,2 3 1721-=-r r . 因为 2 17 312317+<<-, 所以两圆相交. (法二) 方程 01322 2 =++++y x y x 与02342 2 =++++ y x y x 相减,得 2 1 = x 把2 1= x 代入01322 2=++++y x y x ,得 011242 =++y y 因为根的判别式016144>-=?,所以方程011242 =++y y 有两个实数根,因此两 圆相交. 点评:巩固用方程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 变式2 2 2 2 (1)(2)(2)1(2)(5)16x y x y ++-=-+-=与的位置关系 解:根据题意得,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14r r ==和,两圆的圆心距 5.d == 因为 12d r r =+,所以两圆外切. ㈣反馈测试 导学案当堂检测 ㈤总结反思、共同提高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1)由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确定; (2)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12r r +或两半径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 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离,无交点 (2)外切,一个交点 (3)相交,两个交点;

初中圆教学设计

初中圆教学设计 蕲春思源学校王礼斌 教学目的: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定义的理解 教学关键:理解两点:①在圆上的点,都满足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 ②满足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在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定义(用集合的观点解释) 2、在一张透明纸上画半径分别1cm,2cm,3.5cm的圆,同桌的两个同学将所画的圆的大小分别进行比较(分别对应重合)。并回答:这些圆为什么能够分别重合?并体会圆是怎样形成的?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木条照课本演示圆的形成,用圆规再次演示圆的形成。

分析归纳圆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固定的端点叫做圆心,线段叫做半径。 注意:“在平面内”不能忽略,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进一步观察,体会圆的形成,结合园的定义,分析得出: 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的圆上。由此得出圆的定义: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例如,到平面上一点O距离为1.5cm的点的集合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5cm的一个圆。 3、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体会到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内。 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同样有: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初步掌握圆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图形,找点的集合 例如,如图,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共圆中国梦 一、教材分析 《共圆中国梦》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二框内容。本课从新时代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入手,真实的展示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介绍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即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了各行各业中国人的自信,介绍了自信的中国人的形象,引导学生做一个踏实奋斗、勇担责任的自信追梦人。做自信中国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条件和必然结果。本课对于学生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个人梦想,积极承担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做自信的中国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并且本课对于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2.能力目标: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培养信息搜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辨别和判断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制订圆梦计划,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原因,了解自信中国人的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教学难点: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肖海霞 学习目标:1、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到圆心的距离决定; 2、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熟识相关概念 学习过程 一、点与圆的位置三种位置关系 生活现象:阅读课本P53页,这一现象体现了平面内...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设⊙O 的半径为r , A 点在圆内,OA r B 点在圆上,OB r C 点在圆外,OC r 反之,在同一平面上.....,已知的半径为r ⊙O ,和A ,B ,C 三点: 若OA >r ,则A 点在圆 ; 若OB <r ,则B 点在圆 ; 若OC=r ,则C 点在圆 。 二、多少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问题:在圆上的点有 多个,那么究竟多少个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圆呢? 试一试 画图准备: 1、圆的 确定圆的大小,圆 确定圆的位置; 也就是说,若如果圆的 和 确定了, 那么,这个圆就确定了。 2、如图2,点O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的任意一点,则有OA OB 图2 画图: 1、画过一个点的圆。 右图,已知一个点A ,画过A 点的圆. 小结:经过一定点的圆可以画 个。 图 1 o B A A

2、画过两个点的圆。 右图,已知两个点A 、B ,画经过A 、B 两点的圆. 提示:画这个圆的关键是找到圆心, 画出来的圆要同时经过A 、B 两点, 那么圆心到这两点距离 ,可见, 圆心在线段AB 的 上。 小结:经过两定点的圆可以画 个,但这些圆的圆心在线段的 上 3、画过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的圆。 提示:如果A 、B 、C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A 、B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而经过B 、C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 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这 两条垂直平分线一定相交,设交点为O , 则OA =OB =OC ,于是以O 为圆心, OA 为半径画圆,便可画出经过A 、B 、C 三点的圆. 小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 个圆. 三、概括 我们已经知道,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如图:如果⊙O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 则⊙O 叫做△ABC 的 ,圆心O 叫 做△ABC 的 ,反过来,△ABC 叫做 ⊙O 的 。 △ABC 的外心就是AC 、BC 、AB 边的 交点。 四、分组练习 A B C B

完整版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 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提出问题:除了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能否用其它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利用物体做圆周运动转过一圈所需要时间多少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慢,即周期。 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r r。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2、理解线速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模拟“日食”活动,经历观察、抽象类比、交流、想象、应用等过程,学会提炼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经历探究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两圆相对运动产生“交点个数”的形成过程及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及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 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日食”过程 问:月亮与太阳的圆形轮廓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通过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 (二) 探索交流,发现新知 问:用两个圆形纸片模拟“日食”过程,在黑板上贴出你发现的不同位置关系。 且一起来给它们命名: 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议一议 观察五种位置关系下的交点个数,你能根据“交点个数”对这五种位置进行分类吗?请讨论。 在上图中抽离出五种情况的几何图形, 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切时,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 回顾: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联系。 相离?d>r 相切?d=r 相交?dr)。 探索: 半径不等的两圆位置关系与d、R、r(R>r)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展示电脑的动画过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相交时d、R、r三条线段所构成的三角形,从而得到关系。 ①外离?d>R+r ②外切?d=R+r ③相交?R-r

《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

《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第一节内 容,圆的定义和有关概念,是圆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因为学生在小学中已经学过圆的一些 知识,对圆已有初步的了解,本课时的内容也较为简单。这节课概念较多,是今后进一步 学习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不能盲目忽略这一节,结合小学中学习 的内容、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这一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从而 确定教学目标。 二、教法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 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乐于 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为此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使大多数学生在 问题情境中自然的进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问题的设置,抓住学生已有 的知识点,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更好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经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结合我校的“学——讲——练”教学模式学习圆的有关概念,最后利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 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新知。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中学过圆的一些知识,对于圆已经有进步的了解,并会利用圆规画面,经历 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的性质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所具有的一些性质,并会用自己的语言 加以简单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基了基础圆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 圆形物体所具有的性质。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体验。因此,圆这部分知识得以从小学到 初中的顺利过渡,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 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一系列不同问题,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

放飞梦想 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

《放飞理想,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 南华初中三年级 1 班 班主任:续得前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畅谈,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少年梦想。 2.讲述纯美梦想,思考实现梦想需要如何行动? 3.同学们要体会自己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活动过程 1.开始仪式: 中队长:全体整队,各小队出列 小队长:立正、报数 报告中队长,本小队原有(18)人,实到(18)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中队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祝你们中队会圆满成功。 中队长:稍息。出旗,敬礼。 礼毕,唱队歌。 中队长:我宣布,三(1)中队,放飞梦想,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2.学生活动: 主持人(男):尊敬的老师们!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三(1)班“放飞理想,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女):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准备。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主持人(女):罗勃朗宁曾把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女):是啊,"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下面请听我们带来的小合唱《七色光之歌》。 主持人(男):真好听。就如歌词中所说,今天我们在阳光下成长,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 主持人(女):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那三尺讲台上,为好些天真的孩子们讲课。望着那一双双渴望得到新知识的大眼睛时,我会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公开课教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学习目标】 1、会熟练地运用几何法和代数法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熟练地解决求公共弦方程和公共弦长问题. 【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课堂. 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2>你能分别用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结论:<1>外离、 外切、相交、内切、 内含(特殊情况:同 心圆);<2>①几何 法:若两圆的半径分 别为21r r 、,两圆的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如表所示:②代数法:联立两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则方程组解的个数与两圆的位置关系如表所示. 思考:当r R d +<时,两圆一定相交吗? 题型一: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几何法与代数法) 例题:自学教材例3,体会两种方法的优劣,然后用代数法和几何法独立完成教材第130页的练习. 【教学效果】:需要学生能用几何法和代数法两种方法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求公共弦方程及公共弦长问题 <3>将两个圆的方程相减(把两圆方程中22y x 、的系数化简为相同),我们就能得到两圆的公共弦方程(如果存在的话),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4>若已知两圆的方程(相交),让你求公共弦长,你能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吗?试着想一下! 结论:<3>若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即直线方程,由于它过两圆的交点,所以它是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方程;<4>先求出公共弦方程,然后根据点(圆心)到直线距离公式求出弦心距,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公共弦长. 题型二:求公共弦方程、公共弦长问题 例题:已知圆0162:2 21=+-++y x y x C ,圆222y x C +:- 01124=-+y x ,求两圆的公共线所在的直线方程及公共弦长. 结论:设两圆的交点为),(),(2211y x B y x A 、,则A 、B 两点满足方程组016222=+-++y x y x 且2 2y x +-01124=-+y x ,将两个方程相减得0643=+-y x ,即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的方程.易知圆1C 的圆心(-1, 3),半径r=3.,下面我们可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求得点1C 到直线的距离为5/943/|63431|22=++?-?-=d .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图形得到AB=222d r -=24/5,即两圆的公共弦长为24/5. 【教学效果】:公共弦问题在高考中常以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3、与两圆相切的有关问题 与两圆相切的问题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的讲解,只能试举一例,管

圆的相关概念教案

新航标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教案 日期:2014 年11 月22-23日上课时段:14:30 ----------16:30 辅导科目:数学课次:第5、6次课时:(2)小时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1.圆的相关概念 2.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 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4.圆的对称性 教学内容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考点一、圆的相关概念 1、圆的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考点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 (1)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途中的C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 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 考点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前进镇中心学校——明虹 设计说明: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程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圆规 学生准备圆形实物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二、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感受圆的曲线特征。老师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活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圆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学生自主尝试画圆。

最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中学穆秀明 一、教学内容: 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不仅在日常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是圆形的,而且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都 看以看到圆,圆的许多性质集中反映了事物内部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等等,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是 让学生比较系统的研究圆的概念、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 关系以及一些与圆有关的计算问题。结合圆的有关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章的教学,在初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与圆有关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第二种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的探索是在学习了点和 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节课中,利用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 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数量关系的方法为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提供了依据,本 节课学习方法的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为后续的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探索并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能够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发现、总结的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的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法,体会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能够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和灵活运用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性质的以及小学学过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研究这种特殊的曲线图形。在经历了探索点和圆位置关系之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初步形成了探索的方法、具备了独立探索的能力。所以,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时学生会类比点和圆位置关系进行探索,但预计部分学生会照搬点和圆位置关系套用在直线和圆位置关系上,另一部分学生则会在独立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种位置关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区别,从而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1、利用多媒体把海上日出的景色淋漓尽致的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把生活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实例更加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对知识

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之间关系的认识,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2.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能说出等弦、等弧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折叠来发现垂径定理,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2)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汽车和皮带转动轮的视频或图片 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问题简单,一起回答)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四边形等?” 生:“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沪科初中数学九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沪科版

26.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l ,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离; (2)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外切; (3)当<-||21r r 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交; (4)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切; (5)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设想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 解决两圆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 题的方法.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关系的方法.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3.例3 你能根据题目,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方程所表示的圆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生 “数形结合”的意 识. 教师应该关注并发现有多少 学生利用“图形”求,对这些学生 应该给予表扬.同时强调,解析几 何是一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 4.根据你所画出的图形,可以直观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如何把这些直观的事实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进一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分 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判别式 来探求两圆的位 置关系. 师:启发学生利用图形的特 征,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生:观察图形,并通过思考, 指出两圆的交点,可以转化为两个 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后是否有实数 根,进而利用判别式求解. 5.从上面你所画出的图形,你能发现解决两个圆的位置的其它方法吗? 进一步激发 学生探求新知的 精神,培养学生 师:指导学生利用两个圆的圆 心坐标、半径长、连心线长的关系 来判别两个圆的位置. 生:互相探讨、交流,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通过图形的直 观性,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点 间距离公式寻求解题的途径. 6.如何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呢? 从具体到一 般地总结判断两 个圆的位置关系 的一般方法. 师:对于两个圆的方程,我们 应当如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各 自的想法,并进行分析、评价,补 充完善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方 法. 7.阅读例3的两种解法,解决书上的练习题. 巩固方法, 并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阅读教科书的例3,并完 成书上的练习题.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九年级圆的教学设计

24.1《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圆和圆的相关概念,知道圆实轴对称图形,理解并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哪些性质. 2.了解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定义,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 数学思考: 1.在引入圆的定义过程中,明确与圆相关的定义,体会数学概念间的联系. 2.在探究弧、弦、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及概括能力. 问题解决: 1.在明确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后,能根据这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相关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引入圆的定义及运用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对于角的计算、证明角相等、弧、弦相等等问题提供了十分简便的方法.所以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是本小节的重点. 对于垂径定理,可以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和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栏目图中相等的线段和弧,再利用叠合法推证出垂径定理.对于垂径定理的推论,可以按条件画出图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强调“弦不是直径”的条件.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特殊情况,是证明的基础,其他两种情况都可以转化为第一种情况来解决,转化的条件是添加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直径为辅助线.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应当让学生掌握.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定理的证明.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条件和结论比较复杂,容易混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要用到完全归纳法,学生对于分类证明的必要性不易理解,所以这两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小学时对它已经有了初步接触,对于圆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垂径定理和推论、圆周角定理和推论及其理论推导还比较陌生,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途径去发现结论,加深认识. 三、学习者学习特征分析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小学时对它已经有了初步接触,对于圆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垂径定理和推论、圆周角定理和推论及其理论推导还比较陌生,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途径去发现结论,加深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圆是一种和谐、美丽的图形,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这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早在战国时期,《墨经》一书中就有关于“圆”的记载,原文为“圆,一中同长也”.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 上网搜索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圆。 二、教学课题: 圆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圆的认识”是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画圆,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通过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通过应用,使学校数学向生活数学延伸,升华对圆的认识。 2.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3.通过介绍圆,培养主动建构的能力;通过学生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究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想 师:这不,体育课上,老师要组织一次投篮比赛,请愿意参加的同学到前面来? 这时老师请几位同学排成一排,把篮筐放在前面,师:如果让他们这样进行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圆的认识 二、从生活中找圆: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生:说出自己发现的圆。硬币、光盘、圆桌、车轮……师:照这样说下去,咱们能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谁能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师:对,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教师放映课件:生活中的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