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种业集团设社招,40岁以下本科都可,行业前景晋升平台!

山东种业集团设社招,40岁以下本科都可,行业前景晋升平台!

山东种业集团设社招,40岁以下本科都可,行业前景晋升平台!

键入文档标题]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精)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量,抓住了高新技术就抓住了科技进步的关键。省委、省政府已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思想还不够解放,机制还不够灵活,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与有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上下要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突出战略措施,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努力,千方百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山东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根据《山东省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发挥优势,把握前沿、务求实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重点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突出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筒称高新区建设三大任务,建立健全适应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我省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2002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1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达到25%。“十五”期间,高新区主要指标平均每年增长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0%;传统产业的信息

滨海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04km的大陆海岸线,×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 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3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85 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年以来,滨海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规模迅速扩大,滨海旅游业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作者:王志东于行行新闻来源:《山东文化蓝皮书》2013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次数: 257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区)分别就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山东省在综合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上都排名第六,在潜在竞争力与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上分别排名第四与第七。从这个评价结果里可以瞧出,山东旅游业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还需要在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发 展环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1年,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进 一步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创新产业结构,乡村旅游业成为乡镇龙头支柱产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高度重视,列为全省集中打造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与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发掘民间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收入706亿元,增长33%。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2012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认定的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山东省有4处。这些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 一就是美了农村。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地普遍加快了农村路水电气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就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独特与特色农业鲜明的地方,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城市资金、信

(整理)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计划-2012年.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计划 (2008-2012年) 时间:2009-01-08 17:02:27 来源:作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8〕2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九日 山东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省发展改革委) 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当前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山东是生物资源大省,农业生物、医药生物、海洋生物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我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沉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生物产业革命将为解决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强力支撑,加速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对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称。当前,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程方面发展,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海洋等领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群正在形成,生物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主导产业。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制药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 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态势。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基本上能跟踪世界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高技术领域与世界技术水平差距较小且最可能实现突破的新兴产业。近年我国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基因测序、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产业发展方面,基因治疗、组织工程、诊断试剂和芯片等医药生物领域,已有20余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上市;农业生物领域,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物制造领域,我国是化工、发酵、制药等行业的原材料出口大国,农业废弃物制备功能糖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以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材料及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国家正着力打造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已在全国建立了20个生物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产业密集区。 (三)山东生物产业基础及发展状况。 1.生物资源丰富。山东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光照时间长,平原、山地、丘陵、湿地分布各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各类生物繁育生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多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资源得天独厚;黄河三角洲尚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区,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多年来粮、棉、油、蔬菜、水果和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山东工业较为发达,有利于推动工农业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

山东省旅游发展的城市差异分析

山东省旅游发展的城市差异分析 摘要:运用变差系数(cv)、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6)等指标分析了山东省17地市在旅游规模上存在得差异,发觉山东省入境旅游得差异逐年上升,而国内旅游得地市差异则逐年下落,且入境旅游得集中度和首位度要远远高于国内旅游.并从妨碍旅游差异和规模得因素动身,提出了山东省各都市今后得旅游进展参考建议. 关键词:入境旅游差异国内旅游山东省 一、引言 由于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差异,旅游业会呈现出一定得地区不平衡性.对此,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纳定性定量得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得进展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描述和分析. 纵观国内对旅游规模差异得研究,目前要紧从入境旅游得角度入手.但随着国内旅游业得蓬勃进展,国内旅游已成为不可忽视得一部分.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1998-2007年国内、国际旅游得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其进展差异,盼望得出得结论能对山东省今后旅游业得进展提供有价值得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为全面反映山东省各旅游都市国内和国际旅游业进展得空间差异,本文以1998-2007年山东17地市国内和入境旅游接待量作为研究各市旅游规模进展差异得基础分析数据.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1999-2008). 2研究方法.计算区域规模差异得方法非常多,本文要紧采纳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n)反映总量差异情况上述指标中,标准差反映地区绝对均衡度,变差系数反映地区相对均衡度,值越小,区域进展越均衡.wM赫芬达尔系数反映区域规模指标得集聚程度,其值接近1,越垄断;接近0,越竞争.本文用首位度来反映旅游规模分布得集中度. 三山东省旅游进展差异变动特征分析 1山东省入境旅游差异变动分析 山东省入境旅游在经历了2003年由sars导致得滑坡后,从2004年起进入了高速增长得时期,保持着每年近30%得增幅.但17地市得差异却十分显著.从绝对差异来看,以2007年为例,入境旅游人数最多得青岛市为1080341人,人数最少得莱芜市只有1410人,前者为后者得766倍.从相对差异来看,变差系数自1998年逐渐增大,2003年以后虽有所下落但减速缓慢仍维持在17得水平,这讲明山东省内入境旅游得进展是极不均衡得(见表1). 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得首位度比较大,集中分布较为明显,青岛一马当先,始终占据山东省入境旅游得龙头位置.首位度最小得年份为1998年,其值为16692,此后逐年增大,2005年达到36970,首位分布明显.从赫芬达尔系数能够看出,1998-2006年期间,赫芬达尔系数不断升高,表明山东省入境旅游得集中分布趋势明显. 2山东省国内旅游差异变动分析.表2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国内旅游相对差异缓慢下落,仅在2000-2003年间存在一定得波动性,变差系数由最高时得07589下落到2007年得06605,山东国内旅游得进展正由集中走向均衡. 山东国内旅游得首位度较小,同时在2004-2007年,首位度不断减小,2007年达到10年来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休闲旅游发展

休闲旅游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逐渐缩短,闲暇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向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转变,这些都为国民休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我国已经出现了全民休闲的端倪,将逐渐步入一个全民休闲的全新时代。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消费习惯的转变,我国的旅游发展正从观光旅游独树一帜的状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多种形式并存的趋势转变。休闲旅游将成为引领休闲时代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但是目前山东省的旅游文化经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诸多不合理因素,以资源利用为核心的休闲旅游产业开发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正确把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成为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任务。这也是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所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我国内需,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并将其作为扩大国民休闲旅游权利和推进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以此扩大旅游消费的规模和比重。《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中的发展目标包括生活质量的提升计划、拉动内需的促进计划、休闲产业的发展计划、抗御金融危机的救市计划等。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的关键形势下,山东省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如何满足国际国内休闲市场的需要,促进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并最终实现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本 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了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 分析法,在对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山东省休闲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2016-02-29 来源:大众日报 编者按:2月19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我省将着力推动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现将会议部分内容整理刊发,以推动全行业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改革创新中开创山东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总的思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推行“三三战略”,大力实施“三三工程”,着力推动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具体任务目标:全力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000亿元,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亿人次,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475万人次,增长3%;力争完成旅游投资2000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达到680万人;旅游对全省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域旅游基本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目前,我省组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请示已报中编办,近期将可能批复。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后,将着力推动各市县组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构建省市县三级旅游管理体制。这需要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编办、人事等部门的支持,在职能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加强。要探索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去年以来,三亚、桂林、厦门、乐山、栾川等地先后设立“旅游警察”,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 与选择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 一个地区优势行业的选择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该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但是,全面、准确地选择地区优势行业,则需要统筹思考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规模大小,也要考虑该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和竞争力;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社会贡献多少,也要考虑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本文拟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运用有关统计模型和方法,从区域优势、带动优势和贡献优势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并选择出山东省工业行业中分工优势比较明显、带动作用和贡献程度较大的行业,作为山东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供有关参考使用。 一、山东工业的区域优势行业分析 一般来说,区域优势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山东省工业中那些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这是从工业地区结构的集中程度来衡量某一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些行业,在一个地区比重较大,但放在全国看却是微不足道的;有些行业在省内的比重较小,而在全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建立在区域专业分工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所在。 (一)测定产业区域分工优势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测定各工业产业部门在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部门产值/该地区全部产值)/(全国A部门产值/全国全部产值) 一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LQ<1,说明该地区A 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输入A产业的产品,来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二)山东省工业行业的区域分工特点 我们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LQ值进行了测算(见表一)。表一山东省2004年工业各行业大类区位商

山东省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山东省旅游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模型 问题分析 要从山东省的现有的众多旅游地中,选择出对自己最具吸引力的3个旅游地,我们在处理这样的决策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多有少,有大有小,但是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涉及到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在作比较、判断、评价和决策时,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或者优先程度往往难以量化,人的主观选择(当然要根据客观实际)会起着相当主要的作用,这就给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带来本质上的困难。 下面我们运用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要从众多的旅游景点),,2,1(n i P i =中,选择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我们可以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交通等准则去对反复比较这些景点。首先,要确定这些准则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即各占多大比重,比如更看重景色或者旅途。其次,就每一准则将这N 个景点进行对比,譬如1P 景色最好,2P 次之;在比较、判断、评价、决策时,我们将各准则的重要性、影响力或优先程度量化,将准则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2,1(n i P i =中确定哪三个作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由于我们将比较量化,可以根据量化后的数值进行排序。 (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将该决策问题分解为3个层次,最上层为目标层,即选择旅游地,最下层是方案层,有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日照,泰安,临沂,潍坊等n 个可供选择地点,中间层为准则层,有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等m 个准则,各层间的联系用相连的直线表示。 根据上述分析及及山东省的旅游情况,建立本问题的层次分析模型如下图1所示

注:图中有准则层与方案层之间的联系有部分线条未画出。 图1 (二)构造成对比较阵和权向量 从第二层开始,对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元素之间两两对比,对比采用相对尺度。设要比较各准则1B ,2B … ,n B 对目标 A 的重要性 j i ij w w a /= 从而得到以下矩阵 A=? ? ??? ?? ?????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2 1 2221 212111 这些比较显然是一致的。一般地,如果一个正互反阵A满足ik jk ij a a a =* i,j,k=1,2,…,n 则称A 为一致性矩阵,简称一致阵。 目标层A 目标层A 准则层B 方案层C C 2 C 1 C 3 C 4 C 5 C 6 C 7 C 8 ij ji ij n n ij a a a a A 1,0,)(=>=?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理论学习》作者:张定新 一、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就斐然。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旅游业经过30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不断加大。 1.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亮点纷呈。国际旅游市场不断成长。1978年,山东省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仅9000人次,旅游创汇59万美元;1987年,接待海外游客开始超过10万人次;1994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1亿美元;1997年开始超过2亿美元;2004年,海外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实现两个“突破”,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外汇收入也首次突破5亿美元;2006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超过10亿美元;2007年,海外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4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3.5亿美元。在国外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国内旅游市场也日益兴旺。1990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1995年,国内旅游收入开始超过150亿元;2004年,接待国内游客开始超过1亿人次;2006年,国内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14.8亿元;2007年,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51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8%。 2.发展势头良好,速度不断加快。山东旅游业在经历了初期的成长后,进入21世纪又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九五”时期,接待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年平均增长9.9%和8.5%,“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5%和15.0%,“十一五”前两年则达到了26.9%和20.1%,分别比“十五”时期高10.4和5.1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7.0和11.6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也保持加快发展的态势,并且均快于游客的年均增长幅度。 3.旅游产品不断开发,结构不断优化。山东采取多项措施,根据不同客源市场需求,为不同的客源层,持续、深度开发多层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甚至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亮点。一是树立品牌形象,增强营销理念。为鲜明树立山东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形象地展示山东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山东省将旅游形象定位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并且投入巨资,在境外以及国内主流媒体予以广泛宣传,效果显著。不仅如此,山东还打造出“泉水之都”、“帆船之都”、“国际风筝都”、“东方文化圣城”、“江北水城”等一个系列城市品牌形象群,大大增强了这些城市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二是提升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山东对现有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整合,以“文化圣地度假天堂”为统领,构建“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逍遥游”三大骨干产品体系,知名度不断提高。各地旅游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青岛市以举办2008奥帆赛为契机,加强奥运旅游产品开发;烟台推出葡萄酒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和海滨沙滩度假旅游;威海、聊城推出温泉旅游。这些产品日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作者:王志东于行行新闻来源:《山东文化蓝皮书》2013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次数:257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山东省在综合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上都排名第六,在潜在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上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七。从这个评价结果里可以看出,山东旅游业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还需要在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1年,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创新产业结构,乡村旅游业成为乡镇龙头支柱产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高度重视,列为全省集中打造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与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发掘民间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收入706亿元,增长33%。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认定的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山东省有4处。这些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美了农村。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地普遍加快了农村路水电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独特和特色农业鲜明的地方,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城市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了各类服务业向农村集聚,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2500多个村庄全部改变了面貌。 二是富了农民。乡村旅游拓展了农业功能,延长了产业链条,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为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全省从事乡村旅游业人数4.7万户,从业人员19.5万人,间接和季节性从业人员150万。蒙阴县乡村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doc18(1)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 一个地区优势行业的选择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该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但是,全面、准确地选择地区优势行业,则需要统筹思考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规模大小,也要考虑该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和竞争力;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社会贡献多少,也要考虑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本文拟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运用有关统计模型和方法,从区域优势、带动优势和贡献优势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并选择出山东省工业行业中分工优势比较明显、带动作用和贡献程度较大的行业,作为山东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供有关参考使用。 一、山东工业的区域优势行业分析 一般来说,区域优势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山东省工业中那些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这是从工业地区结构的集中程度来衡量某一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些行业,在一个地区比重较大,但放在全国看却是微不足道的;有些行业在省内的比重较小,而在全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建立在区域专业分工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所在。 (一)测定产业区域分工优势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通过区位商分析可以测定各工业产业部门在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部门产值/该地区全部产值)/(全国A部门产值/全国全部产值) 一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输入A产业的产品,来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二)山东省工业行业的区域分工特点 我们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LQ值进行了测算(见表一)。表一山东省2004年工业各行业大类区位商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

“高铁时代”XX旅游业发展对策 (佚名) 随着武广、X西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京沪高铁即将通车,我国高铁建设已进入全面收获期,高铁盛宴渐渐拉开帷幕。 作为人口、经济和旅游大省,XX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积极应对旅游产业的新一轮“洗牌”,XX需借力高铁及省内城际铁路构建“黄金旅游通道网”,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一、“高铁时代”来临 (一)高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进入21世纪,高速铁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被多国实践所证明,其建设与发展也在国际社会的更广层面上得到认可。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达到6920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预计2012年XX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火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的习惯选择在我国尚未形成。据测算,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乘

火车出行约70次,每个瑞士人每年乘火车出行约47次,而目前我国每人每年乘火车出行只有1次多一点,乘火车出行显然还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需求将给高铁旅游的几何级增长带来无限可能。 (二)XX加速迈进“高铁时代”。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两端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1.纵贯XX的“黄金通道”。 京沪高铁的开通,将沿线原本各自独立的旅游城市连成我国东部沿海最具魅力的旅游经济走廊。京沪高铁贯穿、XX、XX、XX、XX、XX、XX4省3市,其中XX段总长358公里,在其通过的省市中距离最长,设有XX、XX、XX、曲阜、枣庄、滕州六个站点。时速350公里至380公里的高速动车上线后,只需1小时就能沿着京沪高铁贯穿XX,一条纵贯XX 的“黄金通道”已经形成。 2.构建高铁旅游“一线三圈”。 京沪高铁开通后,每天将运行150对动车组,平均密度为8分钟,双向年客流量达1.6亿人次,客流量和辐射X围远远大于已经开通的武广、京津高铁,客流持续时间和长度堪称国内之最。 XX位于京沪线中部,借助京沪高铁,XX至的时间将不

山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简本

第一章: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与战略目标 一、山东省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与机遇 1.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品质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像“三孔”和泰山这样的世界遗产,对各种类型的旅游者都极具吸引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山东省旅游产业基础较好,在前20年的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在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产业规模和社会贡献逐步提高。到规划前的1999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的数量已排到全国第四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达4.1%,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的发展积攒了发展后劲; 3.山东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多年来,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一直名列前三名。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4.山东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非常发达,高速公路和公路建设在全国最为发达,铁路运输系统完善,众多港口开辟了国际和国内航线,在省内已经形成了“一日生活圈”。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 5.山东省发展旅游业社会环境非常优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制定优惠和鼓励政策,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高,发展旅游已形成社会共识;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旅游业的商业化倾向将越来越明显,这将有利于旅游业的成长; 7.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度假模式将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对度假休闲地区及度假休闲设施需求的增长,这将为山东省未来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8.已经开通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及即将开始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使北京、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游客抵达山东更加方便; 9.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山东已在日本、韩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使山东省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 (二)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 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 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 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 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 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 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 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 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

2020年(发展战略)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与选择

(发展战略)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和选择

山东工业优势行业的发展和选择 壹个地区优势行业的选择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以该地区工业各行业产值(或销售收入、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可是,全面、准确地选择地区优势行业,则需要统筹思考工业发展的内于规律,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规模大小,也要考虑该行业于全国的市场和竞争力;既要考虑不同工业行业的社会贡献多少,也要考虑工业行业对其他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本文拟用第壹次经济普查资料,运用有关统计模型和方法,从区域优势、带动优势和贡献优势等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且选择出山东省工业行业中分工优势比较明显、带动作用和贡献程度较大的行业,作为山东省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供有关参考使用。 壹、山东工业的区域优势行业分析 壹般来说,区域优势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山东省工业中那些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这是从工业地区结构的集中程度来衡量某壹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有些行业,于壹个地区比重较大,但放于全国见却是微不足道的;有些行业于省内的比重较小,而于全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建立于区域专业分工基础上的相对优势所于。 (壹)测定产业区域分工优势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通过区位商分析能够测定各工业产业部门于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工业

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等。其计算公式为: 区位商(LQ)=(某地区A部门产值/该地区全部产值)/(全国A部门产值/全国全部产值) 壹般说来,LQ>1,表明A产业于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有壹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LQ=1时,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全国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输入A产业的产品,来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二)山东省工业行业的区域分工特点 我们运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对山东省工业大类行业的LQ值进行了测算(见表壹)。 表壹山东省2004年工业各行业大类区位商 从上表能够见出,山东省工业区域分工有以下特点: 1、山东省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相对较多,优势比较明显的行业主要集中于轻工类和资源开采领域。于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指LQ>1的行业)有17个,占43.6%。其中,具有明显区域分工优势的行业(LQ>1.5)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五个行业。于17个具有分工优势的行业中,轻工类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七大类,资源开采类的有四大类,装备制造类的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