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

●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

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

思想政治 (Ⅲ)文化与生活

思想政治 (Ⅳ)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程

走近经济学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

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

思维与创新

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

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

知识

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

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O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能力

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O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O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

2.1引述实例,表明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标志着传统经济学的终结。

2.2列举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史料,印证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

2.3评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重要的成功事例。

2.4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知道凯恩斯经济学说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开始。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期的经济学家

3.1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提出“马克思的降世”的言论,揭示他们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原因。.

3.2点评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经济学的交锋,说明他的学术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3.2解释加尔布雷思为什么享有“畅销书作者”的声誉。

3.3引述阿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观点,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与发展。

4、享誉当今时代的经济学家

4.1评述萨缪尔逊的《经济学》风靡世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原因。

4.2结合诺斯的学术经历,概述他研究的两个“基本经济学原理”。

4.3评析卢卡斯对经济学的看法。

4.4了解斯蒂格利茨的学术和实践经历,评述他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原理上的革命意义。

[活动建议]

1、选择两位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家,如斯密和凯恩斯,从个人经历、所处时代、主要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其学术观点进行评析。

2、以“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为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期纪念板报或展板。

3、以“经济学是什么”为题,尝试运用一些经济学家常用的词汇或术语,进行一次讨论。

4、确定一个当前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股份公司、证券交易等,看经济学家是怎样解释或说明它们的由来和意义

5、以“科技进步对经济学的影响”为题,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一场讲座.

6、针对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如“亚洲金融风暴”,共同收集、整理各方资料和评论,就其发生的缘由,归纳几条见解。

7、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处处有经济,然后让他们把所举的例子归纳,得出生产现象、分配现象、交换现象、消费现象等都是经济现象

8、让学生参加农场劳动、学校义务劳动,体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现象。

9、让学生讨论:假如有10万元,你准备怎样投资?说明你投资的理由。

10、让学生自己去银行存钱、取钱;搞模拟股市,让学生买股票等活动。

11、选读一些经济学书籍,如《经济学家》、《经济论坛》等。

12、可能的话,可以请学生家长来校作有关经济方面的演讲。

13、让每个学生收集至少三个经济学术语并加以解释,全班交流。

(二)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

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

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当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问题,了解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的国际组织,有助于拓展政治视野,提高比较和鉴别能力,培养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1、形式迥异的国家和日益增多的国际组织

1.1比较民主共和制、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明确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1.2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归纳国际组织的类型,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与“议会之母”

2.1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评述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表现,明确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2.2分析英国政党竞选的规则,归纳英国内阁的构成及主要职权,说明英国责任内阁的作用。

3、美国:“联邦制”与“三权分立”

3.1简述美国总统的职权,解释美国被认为“开创了总统制先河”的缘由。解析美国政府、议会、法院之间的关系,明确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

3.2解析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归纳美国实行联邦制的特点。

3.3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概括美国两党制的特点和问题。

4、法国:独特的“半总统制”

4.1解析法国总统的职权及其与内阁的关系,比较法国总统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

4.2简述法国议会的构成、职权,比较法国议会与英国议会的区别。

5、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5.1列举联合国的活动资料,引述联合国宪章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规定,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说明联合国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5.2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说明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6、欧洲联盟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6.1到归纳文化、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理解欧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6.2概述欧元、欧洲议会的诞生,以及欧洲联盟有关机构的设置,解析欧洲联盟的性质,探讨其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6.3收集东盟近年来的活动资料,说明其促进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作用。

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

7.1收集奥运会的有关资料,了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基本职能,评述体育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7.2解析国际红十字会的会标,理解其作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活动建议]

1、选择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某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收集并采用相关报道,对其政体运行的问题进行讨论。

2、以某西方国家的国家形式为例,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并自行汇集、整理相关

资料,共同探究其文化渊源。

3、以探讨“三权分立”的利弊为题,针对其现实表现,举办一场辩论会。

4、以“多极化考验联合国”为题,针对一个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报道,评析联合国的作为和作用.

5、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南亚政治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览。

6、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7、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的形式,收集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变化较大的,与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国际组织(重要的要知道其英文缩写),归纳其所属类型和具体作用。

8、补充讲一些与英国有关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政体情况,如澳大利亚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英国的政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采取的政体与历史等许多因素有关。

9、让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想了解的国家的政体形式,然后资源共享,相互交流。

10、全班分组准备联合国、欧盟、东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材料,做成课件,全班交流。

(三)思维与创新。

人类的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就是因为人类有思维的能力。人类不仅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而且创造出许多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在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意识的印记,并使自己朝着更辉煌的目标前进。生活在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面对什么机遇和挑战,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1、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1.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概括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2评述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表达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2、科学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则

2.1剖析具体概念,理解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本要求。

2.2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把握准确判断的基本特征。

2. 3结合具体的认识对象,说明归纳、类比推理的运用。

2.4结合具体的推理过程,说明演绎推理要遵守逻辑规则。

2.5分析思维中的常见错误,归纳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3、辩证思维的途径

3.1引述某一复杂事物,说明运用分析综合法加以认识的过程。

3.2解析某一具体的思维过程,表明具体抽象法的运用。

3.3剖析某一具体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绝对相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4、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4.1引述科学家创造发明的事例,说明直觉、想象、灵感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4.2剖析具体事例,表明发散思维的运用过程。

4.3引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解析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

4.4尝试用“头脑风暴法”“功能替代法”思考问题,归纳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特点和功能。

[活动建议]

1、论证:“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古希腊语)

2、论文:收集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剖析其内涵和外延,就此写篇议论文,在全班交流。

3、讨论:“中国人是伟大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伟大的”等推理的逻辑错误,直言推理的基本规则。

4、证实:“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主意,那么没有比这个主意更危险的了。”(一个哲学家的观点)

5、论辩:遵守思维规则与思维创新的关系。

6、利用绝对相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7、让学生收集他们在学习中的新方法和有过的小发明,并要介绍这些方法和发明是如何被发现和发明的。

8、举行脑筋急转弯和猜谜活动,领悟思维规则和逆向思维的作用。

9、收集学生对书本有怀疑的知识,大家讨论解决。

10、让学生试着推导一些书上现成的理论、公式、定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11、让学生回家收集自己父母或亲朋好友成功创业的例子,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让学生家长来校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明确开拓创新的重要性。)

(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才能切实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有效谋求自己的生活关切,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人。

1、信守合同

1.1列举多种实例,表明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评述其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1.2引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比较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解释依法签订合同的必要步骤和条款。

1.3列举日常解决各种纠纷的事例,印证签订合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公平竞争

2.4评析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理解在经济生活中依法参与竞争的意义。

2.5引述广告发布、商标注册、反倾销等法律规定,评述经营者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关切,说明依法营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6引述文化市场、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法规,阐释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和消费需要新的法律规范。

3、劳动就业

3.7叙述求职、应聘的各种方式和程序,归纳依法签订就业合同的基本要素,评议成功就业的经验。

3.8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案例,说明就

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4、婚姻家庭

4.9评议婚前同居、婚外恋爱等现象,辨析恋爱与婚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

4.10列举婚外生育、同居,以及收养子女等案例,解析婚姻与家庭的法律规范。

5、社会救助

5.11列举有关法律规定,结合个人的生活关切,描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及其意义。

5.12引用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典型事例,归纳生活中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和方法。

6、控告投诉

6.13分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职责,了解受理案件的一般条件。

6.14剖析典型案例,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了解基本的诉讼程序。

6.15评述具体案例中的证词和证据,确认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

6.16概述律师的职责和作用,解析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建议]

1、出示几种合同的文本,如购物、聘用、贷款投资、购买保险等,从中归纳出签订合同的一般要素。

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对于恋爱和婚姻问题的不同观点,或调查、收集当前青年对待恋爱和婚姻的行为表现,对照相关法规,对有关观点和行为进行评估。

3、以“假如明天我是经营者”为题,参照相关法律,各自设计一项投资方案,共同对其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

4、分析几例常见的民事纠纷案件,如物业管理、邻里关系、雇主与雇员关系等,参照有关法规,做出自己的裁定。

5、创设有关案情的情境,推选几位同学,试写一份控告或投诉书,演示投诉和诉讼程序,就其能否成功,在全班进行评议。

6、针对履行合同中发生纠纷的案例,模拟一场法庭辩论。

7、合同的内容包括哪些,签订的程序是什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进行。

8、补充一些有关婚姻的基本常识,如女孩和男孩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等,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

9、辩论:现在社会上的“包二奶”现象比较多,“包二奶”应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0、学生上网查资料,新婚姻法作了哪些修改。

11、可以补充有关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收集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分析他们犯罪的原因,可以采取的对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五)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

生活在任何社会,都要面对伦理矛盾。比如,善与恶,贪与廉,正与邪,勇敢与怯懦等。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也使人们必须直面前所未有的伦理冲突。因此,澄清当代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彰显富有时代意义的各种道德规范,如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环境道德等,这不仅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公民伦理

1.1列举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2辨析现实生活中维护正义的行为,表明正义在总体上意味着守法,理解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现代公民伦理的基本原则。

1,3解析分享与合作的要求源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明确现代公民应有的道德责任。

2、经济伦理

2.1评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活动,解析互利原则是维持人们之间经济纽带的重要道德原则。

2.2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组织或公民之间,存在着自愿交往和交换的契约、信用关系,辨析欺诈行为的代价与后果,明确诚实守信的价值。

2.3解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3、职业伦理

3.1描述职业活动和职业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表现,理解提供真实的产品和服务是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3.2列举不同职业道德规范,评判履行职业道德中的矛盾冲突,归纳、概括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

3.3辨析职业的忠诚不能超出守法的责任,不能使一个人的守法责任失效,理解职业忠诚的真正价值。

3.4阐明公共职务的责任是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理解公职是现代社会一种特殊职业,确认用公职地位为私人牟取利益是严重的违法。

4、科技伦理

4.1评述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的关系,确信科技进步对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4.2列举正反两方面的科技活动事例,表明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辨析发展何种科学研究、应用何种技术的决定应当是合乎道德的、理性的选择。

4.3了解在生命科学与技术方面正在取得的进展,如试管婴儿、代孕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评析由此而产生的有关人类福祉的伦理冲突。

4.4了解在计算机与网络科技上正在取得的进展,列举信息选择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所产生的问题,探讨对网络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基本道德规范。

5、环境伦理

5.1考察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印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成为重要的伦理问题。

5.2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突出表现,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伦理意义上解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5.3列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事例,评议世界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所做的努力和存在的争议。

[活动建议]

着眼于当前存在的伦理矛盾和冲突,可讨论下列问题。

1、a国应该赔偿b国因a国电厂导致的酸雨带来的损失吗?

2、当地球上还有许多人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疾病缠身时,还应该花巨资去探索火星吗?

3、在普遍缺水的地区,沿河居住的人们可以随意采用新技术取水,从而导致下游的断流吗?

4、假如基因组合的成本降低,是否意味着可以生产大量的有机生物体?

5、动物有道德权利吗?在什么条件下狩猎不违背道德?

6、在发现一种绝对安全的措施之前,核能应该用于发电吗?有什么理由生产核武器吗?

7、公司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取代工人,导致许多工人失业,这合乎道德吗?

8、一种是“参与”的公平或称“机会”的公平,一种是“结果”的公平,我们能否在这两方面都做到公平?可选择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9、辩论:市场经济条件谈伦理道德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10、讨论:在网络上用化名揭露别人的隐私应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11、收集各领域中科技伦理问题。如核与生化武器领域,计算机与网络领域、生命与医学领域、生态与环境领域、工程领域、宇宙领域中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针对其中的一些提出解决的办法。

12、设计一些有关伦理道德的题目,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当今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

13、让学生根据这部分内容自己选题搞研究性学习。

(六)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聚集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聚集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每个想要加入这支队伍的当代青年都应该懂得:自从15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1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史实,说明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1.2对照空想社会主义的言论,阐述《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典范。

2.4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说明列宁关于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5对照十月革命的经验,解析“三大法宝”,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特点。

3.6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4、掀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4.7对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评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确认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8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概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5、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5.9阐述“三个代表”的内容,结合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5.10围绕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重大课题,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高一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 ——高一政治教学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透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务必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 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务必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务必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齐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潜力,简单愉快地构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到达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务必不断地探索并采用贴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用心发挥学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 几点体会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解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

福建省2011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理综)word版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亳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O 16 Cl 35.5 Ca 40 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概念图中,错误 ..的是 2.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它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3.采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人类白血病时,植入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 A.与感染病原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进行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 C.增殖、分化形成骨细胞 D.合成、分泌出抗体 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人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5.某种蛙眼色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A.3:1 B.3:2 C.9:7 D.13:3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分子式为C4H10的物质只有一种 C. 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三种溶液 D. 氨基酸、蛋白质和纤维素均属于髙分子化合物 7. 常温下,不可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是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8. 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 新工艺(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 B.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C.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总反应式为 9. —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X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丙不可能是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 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6 四、课程结构 遵循课程方案的规定: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08-10T11:25:26.9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9期作者:黄小孟 [导读] 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552300 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一、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 因为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 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 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二、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 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三、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 广义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广义备课与狭义备课包含着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务虚与务实等多对关系。新课程条件下,广义备课比狭义备课更重要。 广义上的备课做好了,狭义上的备课也就轻松了,教学的翅膀也就获得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教者就能在课堂上高屋建瓴,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广义上的备课做得不够,狭义上的备课做得再好,上起课来也难免是拄着拐杖行走,发挥得再好也不过是麻雀在屋檐下扑翅。 广义备课,是一个对全面信息和人的全面能力开放的大系统,由于拓展了时间和思维,更能增加灵感思维出现的可能性,锻炼教育机智,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生成。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湖北省武汉市2011届高中毕业生5月供题训练(三)--理综(有答案)

武汉市 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三)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Cl:35.5Fe:56Cu:64Zn:65Br:80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在发挥作用后不会立即被破坏而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A.乙酰胆碱B.抗体 C.载体蛋白D.激素 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分化能力逐渐减弱 B.已分化的细胞中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 C.体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衰老的细胞内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继而出现程序性死亡 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其中物质E代表一种或两种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①②③④⑤等过程的相关激素协同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B.⑥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可使体内氨基酸的种类增加,但不可以增加赖氨酸数量 C.⑧过程还需要一种固醇类物质做原料,如果此物质缺乏,将可导致脂肪肝 D.在缺氧条件下,经过⑨过程产生的物质E是乳酸和CO2,释放的能量较少 4.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错误的是()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分析总结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 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我国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和新特点。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及其确立的依据,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把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趋向。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5、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结构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 1、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1)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 (1)民主革命时期(清末、民国、民主革命) (2)新中国成立后(初创、加强和发展、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改革时期) (3)改革时期 ①实验阶段(1985~1992) ②调整完善阶段(1992~1994) ③总结发展阶段(1994~1999) ④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至今) 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本课程的核心。 ②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全文

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湖北省武汉2011届高中毕业生测试语 文 试 题

湖北省武汉2011届高中毕业生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包括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Ⅱ卷包括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先将试卷类型(A)或(B)填涂清楚,然后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强迫/增强忌惮/殚精竭虑怙恶不悛/逡巡不前 B.下载/装载吭声/沆瀣一气金瓯无缺/呕心沥血 C.藤蔓/蔓延稂莠/书声琅琅泾渭分明/不胫而走 D.纤维/纤绳稼穑/帆樯如林语无伦次/满腹经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清高流水账前倨后恭申张正义 B.钟磬一锅端自行其是鸦雀无声 C.融资水蒸汽食不果腹销声匿迹 D.毗邻下脚料长吁短叹形迹可疑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蓄积的内在力量,像一把利剑,让他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如此深入,以至他非写下它们不可。 B.新成立的歌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在举行的首次拍卖会上将齐白石的一件《花卉草虫》以2464万元成功拍出。 C.她对一系列角色的成功演绎,让观众看到她不但可以诠释好花旦角色,而且对青衣角色的把握也显得驾轻就熟。 D.《中外儿童科普精品书系》是从建国60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少儿科普读物精品中遴选出来的,它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来老人家那天还谈了很多往事,可惜的是,湖南语对我还是似懂非懂,现在想起来深觉遗憾。 B.对于饮食,当今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快餐,但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了多种疾病和严重发胖。 C.3月25日,被视为丹麦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开始了远赴中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旅程。 D.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能否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与制定正确的对美战略息息相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规定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基本理念有 1.3.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1.3.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1.3.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1.3.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1.3.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郑州市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答案

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2.A(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D(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坐:因犯……罪) 5.B(①是说唐俭以孝事亲;④是高祖所为) 6.C(“奉命守卫蒲州”的是独孤怀恩而非唐俭) 7.(1)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 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以”(凭借……身份)、“会”(正赶上)、“见”(被)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 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俄而”(不久)、“亡”(逃)、“籍”(登记)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从首联 ....,只觉愁绪如茫茫海..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 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 .. ....之愁;从诗歌标题 ..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 和最后一句 ..,音讯不通 ....,难免产生思. ....;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 ...彼此隔离 ....看,诗人与朋友 念朋友 ...、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9.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 ..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 ...的不同。颔联 ...、近与远 是近景 ..、静景 ..。(3分;答..;颈联 ..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 ..、动景 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 ..(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 术手法。颔联 ..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 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 ..........,曲折含蓄;颈联 ..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 ..,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 ..诗人百结的愁肠 ..来比喻 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和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和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在一年多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惑有以下几点: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新教材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中会发现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如:最初的设计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展开、应试教育对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冲击等等。 2、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使得学生上课听得开心,下来拿到练习题难过。 3、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过多过于理想化,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和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但困难的是政治课的课外活动,需要学生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搜集资料,而学生在时间上首先无法保证,课外活动无法开展,导致课堂活动只是按照教师的一家设计,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单一,时间一长,也就让学生感到没有意思,缺乏兴趣。而且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导向下,不可能也不允许学生在课前课后化时间去进行相关的探究准备和探究活动. 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摸索、研究、思考、总结,现将我们对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相应的思考向大家作一汇报,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新教材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中会发现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如:最初的设计与课时不足的矛盾、(如第九课《矛盾》原教材用一单元的内容来安排,现缩成一课的内容,容量大,用两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展开、应试教育对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的冲击。 (二)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并展开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