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第九章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第九章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第九章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第九章

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缔结条约或达成协议,逐步消除相互间的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促进共同的贸易发展,在区域外仍保持歧视性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①具有内向的保护性

?②具有外向的竞争性

当今世界经济两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共同性:两者都是超国家的经济联合

差异性:前者只是部分国家、阶段性的,

后者却是全球范围的、终极的。

Q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1、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商品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对非成员国独立的贸易壁垒。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

2、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CU: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结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的保护下,在内部市场上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3、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CM:共同市场是指共同市场成员国间除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移动。

4、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EU:经济同盟指成员国间除实现商品与生产要素完全自由移动,对非成员国建立共同关税壁垒外,而且要求成员国制订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资源配置。

5、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CEI:完全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成员国间在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和国内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方面差异的完全消除,实现统一化。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就是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成立的三个条件

1.完全取消各参加国之间的关税;

2.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3.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收入。

(二)关税同盟的效应

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消费效应:购买同样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

生产效应:专业化分工改善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2)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

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致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转向从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发生―贸易转移‖。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同盟成员国该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

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前增加,消费支出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3)贸易扩大效果(Trade Expansion Effect)

关税同盟无论是在贸易创造还是在贸易转移情况下,由于都存在使需求扩大的效应,从而都能产生扩大贸易的结果。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是从生产方面进行考察关税同盟的贸易影响的,而贸易扩大则是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的。

关税同盟建立后,其静态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两者的大小和贸易扩大的多寡。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竞争加强效应

2.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刺激投资。

4.提高技术水平。

(三)影响关税同盟静态效益大小的因素

1、关税同盟建立前关税水平越高,则建立关税同盟后的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2、关税同盟包括的国家越多,贸易创造效应越大,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3、共同关税税率越低,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4、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越大,贸易创造效益越大。

5、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与贸易转移有关的产品的成本差异越小,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6、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与贸易创造有关的产品的成本差异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大。

二、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的核心:

(1)目的是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

(2)依靠因市场扩大化而使竞争激烈化的经济条件,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

总的来说,大市场具有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优势:

-大市场的技术优势:在于专业化规模生产

-大市场的经济优势:

1.加剧竞争,降低成本。

2.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协议性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同时另一国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这种分工不是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实现的,而是通过当事各方的协议安排的。

协议性国际分工的条件:

1.参加协议的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2.分工的对象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产品。

3.每个国家自己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太多优劣之分。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

建立:1958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影响:标志区域集团化开始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现有25个成员国

?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1993年11月1日,随着《欧洲联盟条约》的批准,欧洲联盟的称谓取代欧共体。

?如今,欧盟成员国从最初欧共体的6个创始国发展到今天拥有2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欧盟发展简史:

1.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6国签订《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3月25日上述六国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1967年7月1日正式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

员;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

4.1995年12月1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盟,使欧洲联盟扩展至15国;

5.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

6.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洲文明的起源

?从欧洲文明的起源看,它有两个重要来源:

–一个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罗马古典文明

–一个是北方的日耳曼文化

?在宗教势力的影响下,两个来源融合在一起,成为欧洲文明的重要传统。

?宗教和文化上的同源与政治上的分立并存成为欧洲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于是,很早就有人幻想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实现欧洲宗教、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统一。建立统一欧洲的思想最早出现于中世纪。

?那时,人们希望建立一个基督教国家,将宗教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随着这一幻想的破灭,各个地区的独立自主就成了欧洲的传统。历史上,欧洲国家之间处于不断的争斗之中。

?欧洲各国的争斗在20世纪初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和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给欧洲带来巨大的灾难。

?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欧各国经济力量严重削弱,财政贸易情况极端困难,生活水平低下。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在战前的世界经济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后,它们的地位大大降低。对此,人们都感到沮丧。

?二战后,西欧国家迫切需要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也需要法、德之间的和解,以避免西欧国家间再次爆发战争。

?因此,为了使欧洲大陆摆脱战争的威胁,缓和民族矛盾,人们感到要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就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必须走联合统一的道路?同时,战后(当时),美、苏占据欧洲,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这两国在战争中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早已超过欧洲各国。

?西欧国家意识到,若单枪匹马在美苏面前是没有力量的,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相抗衡。

?早在战后初期,随着美苏两国在欧洲争夺的加剧,欧洲一些政治家和杰出人士便认识到要想在变化了的世界中保持欧洲的地位,联合起来是必由之路

阿登纳

?西德(当时的西德)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博士讲过:―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

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要使西欧联合,必须要促使法德间的和解。历史上两国之间战争频繁,结下世仇。

在二战中,又是德国侵略了法国,给法国带来惨重损失,这更加激起法国人的民族

仇恨。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法国将德国视为最大的威胁。

欧共体创立的背景

?5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经济已经恢复并有了发展,实力增强。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战后,美国趁机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向西欧扩张,企图全面控制西欧国家。

美通过―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1948-1951年提供援助达129.7亿美元。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要求受援国接受许多条件,如开放市场、保证投资、向美国

提供本国经济情况等信息)。

?另一方面,欧共体的建立也是为了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时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西欧国家感到必须联合起来。

?历史已经证明,想靠武力统一欧洲是不可能的。因此,欧洲的联合必须从经济上做起。这样建立欧共体的计划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欧盟建立的意义

欧洲联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欧盟是目前最发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整体势力不断增强,2004年5月1日,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目前的15个增加到25个,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从现在的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

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与警务合作

欧盟的主要成就:

1.成立关税同盟;

2.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3.科技共同体和尤里卡计划;

4.统一大市场;

5.欧洲联盟;

6.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三国间不仅货物、劳动力、资金可以自由流动,对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等也做了安排。

?除了已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外, 美国推动组建几乎包含所有美洲国家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

?近年来加拿大与智利达成了双边FTA, 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双边FTA谈判也已经接近尾声

?2000 年7 月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双边FTA;

?美国在2000 年与约旦达成了双边FTA

?在加勒比地区, 有13个成员的加勒比共同体与多米尼加和古巴达成了双边FT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一APEC

【成立日期】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建议召开亚太国家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7日,澳、美、日、韩、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成员】21个(1999年6月):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

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主要活动】APEC成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科技、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交流各成员在这些领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同我国的关系】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 的名称同时加入APEC。台湾的所谓―外长‖和―副外长‖不得与会,只能派与经济有关的部长与会。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

–东盟是一个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南南合作的典型。

–1967年8月8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5国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曼谷宣言》),正式组建东盟。

–20世纪80至90年代又有文莱、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相继加入,目前共有10个成员国。

–在东盟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中国、日本、韩国对东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即10+3)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等国领导人提出来的,2001年3月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会议上被肯定的,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政府首脑会议上,东盟与中国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中国首先向东盟各国开放;第二步东盟的前6个国家向中国开放;第三步东盟的后4个国家向各国开放。

Q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其成员国的经济、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以及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首先了解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

?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谈谈经济区域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以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在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一些实力较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成为主要的―极‖。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三大极: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三大极的产生和发展-----对成员国及世界的影响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金融专家认为,这是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最重要货币以来国际金融中―最重大的进展‖,它

将改变世界金融力量的格局和国际金融体系。

?欧元的安全市面流通对欧洲经济一体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质的飞跃。它巩固了过去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用货币统一来确定欧洲经济一体化已不可逆转。特别是货

币的统一就意味着它可能对今后的财政、税收肯定要更快地协调甚至会促进政治的

一体化的进程。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各成员国的影响

? 1.促进各成员国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 2.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投资。

? 3.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 4.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农业处境更加艰难。

北美自由贸易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是给墨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给墨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明显的

?一些数据:

?从1993年到2002年,墨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

?同期墨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在1993年以前的10年中,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266.87亿美元。而此后10年达到1212.3亿美元,增长354%。

?1994年至2001年,美国共向墨投资700亿美元。协定给墨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墨出口部门的职工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

不足方面也是明显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受益不平衡

?北多南少。协定给制造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带来的利益远非农牧业所能比。

?农牧业是协定消极影响最大的领域。

?协定生效以来,虽然西红柿、甜瓜等蔬菜、水果对美国出口有较大增长,但这对墨农业来说微不足道。在墨全部农业用地中,只有4%到10%种植蔬菜。而协定生效

10年来,墨从美、加进口农产品大为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按照协定规定,墨从2003年1月1日起对26种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缺乏竞争力的墨农业处境更加艰难。

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成员国的影响

?有利的一面:

? 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 2.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 3.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

? 4.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 5.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 6.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不利的一面:

? 1.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 2.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

? 3.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我国为什么要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两个主要原因:

1.东亚经济发展的三个新变化

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之前,东亚经济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持续的时间长,人均产出增长1倍所用时间比发达国家短得多。上述情况改变了东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

?第二个变化是处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现时代

?第三个变化是经过20余年的改革和开放,中国已提前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放经济,使其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与世界经

济―接轨‖和―融合‖,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水平。

第二个变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现时代东亚多数发展经济体继金融危机后,又再次面临经济灾难

?其―病根‖出在自身存在的结构性因素:

?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导致经济剧烈波动(过分依赖美,日市场)

?债务结构不合理,不良债权难以消除(债务主要是公司和银行而不是政府所借)?未能摆脱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技术创新不足,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上述三个变化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了抑制,中国经济表现虽然不错,但对东亚经济的上拉作用是有限的

?但是国际社会依然看好东亚经济发展前景(原因是)

?首先,东亚具有良好的传统,包括工作勤奋、习惯于储蓄等;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其次,金融危机虽伤其―元气‖,但并未摧毁几十年高速增长所奠定的基础。区域―内循环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加强东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再次,尽管新世纪伊始,世界经济可谓开局不利,但今后10年,世界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

2.加强东亚区域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要求

?金融危机的经历使东亚认识到要想克服上面所提及的经济―瓶颈‖,再创经济辉煌,必须加速自身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必须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所以基于上述理由朱镕基总理在―10+1‖会议上提出三项建议

?一是确定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要合作领域;

?二是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三是加强政治互信与支持。

最新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一、世界经济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国际价格制、关税率机制、基本收益率机制、汇率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传导机制 三、世界市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领域 1.、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按其流通对象分别组成国际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 2.、国际资本流通领域,是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按其流通的方式及周期不通分成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3、国际货币流通领域,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它既存在于商品流通领域,也存在于资本流通领域;主要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四、经济全球化: 1、涵义:全球化,即突破国家界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达到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形成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状态。 2、特点:高度的流动性、高度的渗透性、高度的垄断性、高度的依赖性、高度的风险性 3、全球化的动因 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②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③各国间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平衡是国际间互通有无相互依存的基础 ④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取向。 ⑤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起到桥梁作用 4、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策略 (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协调利用外资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稳步开放金融市场,严密防范金融风险。注意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 (3)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4)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5)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规则的修订 5、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4)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五、产业结构发展新趋势,即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的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只是、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 六、信息经济时代 1、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特点是:(1)具有强大的渗透性(2)是一种在使用中不受损失收益递增的生产要素(3)是最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 2、中国的对策: (1)将信息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2)95计划中推出8大金字系列信息工程 (3)开放中国信息公路口岸,引进美国INTERNET建中国的CHINA NET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章节专项练习及详解-第6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6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一、多项选择题 1.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答案】ACDE 【解析】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2.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答案】ABD 【解析】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比如:①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②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③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另外,这种消极影响还会波及到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 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E.战略目标 【答案】ACD 【解析】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等几个方面。 4.到20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答案】ABC 【解析】到20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其中,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①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②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③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项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 5.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在更加广阔的市场上展开竞争 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将该种产业转移至国外 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 E.通过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保持和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 【答案】ABCDE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 一、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1、先决条件——国际分工:分为水平分工垂直分工混合分工 2、世界市场:分为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综合经济 三、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 用、相互联系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 四、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1、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①金融危机②能源危机③经济危机)(2)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具备了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实力。1975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苏联、东欧的经济实力增长较快。1968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在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拉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经济组织加强竞争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组织相互依赖、相互争夺的新格局。(2)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经济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南方共同市场(1995)等。(3)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如始于1996年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 为建立亚欧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4、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调整与新兴国家的崛起 1)20XX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世界经济经历了短暂衰退又逐渐回升;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危机,20XX年下半年开始回缓。(2)在调整和复苏中,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如“金砖四国”(中、俄、印、巴)等,并促进了“二十国集团”的发展 第二章联系世界经济的纽带——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包括):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对外贸易战略、出口总政策和进口总政策 2、进出口商品或服务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二、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流入会不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 1、不一定,通货膨胀是由一个国家内需造成的,定义上说即一个国家内需过大(过多的通货--货币),而供给不足而造成物价飞涨的情况。如果贸易顺差不能带动物价上涨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进出口部门利润过高,导致从事该行业的工人工资过高于社会基本工资,而其他行业为了维持工人,也制定相应工资,这样导致通货过多,而供给保持不变,也会产生通胀。 2、贸易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胀。贸易顺差,其直接结果就是外汇储备增加,而这部分外汇储备是央行用人民币与企业或居民兑换过来的,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基础货币总量增加了(外汇储备总量*汇率),相应的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3、大量贸易顺差肯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顺差,必然导致本币发行增加,而本币流通量增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三、国家现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贸易结构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吗?说明原因。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收我国城乡中存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和城乡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能推动产出的增加,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将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积累必要的资本。 2、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将发生由以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目前,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较低;在进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另外,从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处于不发达阶段。一般说来,贸易结构越发达,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反之亦然 四、金融的国际化的特点,如何形成。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包括知识点有哪些?) 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国家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国际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优化了资本要素配置、促进了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加强了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但也强化了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能,也加快了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1、金融国际化的特点 2、金融国际化的成因 (1)金融自由化——重要条件金融深化——金融抑制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表现:放松金融管制。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表现:以金融深化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以利率自由化为核心) (2)现代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 (3)金融创新 背景: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 内容:制度、工具、机构、市场和管理技术 3、金融国际化的动形成(1)自由化政策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础(2) 信息革命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3) 创新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运作载体 4、金融国际化的表现 (1)金融机构的国际化(2)金融市场的国际化(3)金融证券化 (4)金融监管国际化(5)金融衍生工具发展 (6)金融交易国际化 5、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1)金融国际化的规模不断扩大(2)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3)新型工业化经济体在金融国际化中的作用曾强(4)金融衍生市场日益成为金融国际化的重要阵地(5)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6、金融国际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金融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1)影响:a.对发达国家:为剩余资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在宏观管 理的难度、税收、培养起许多竞争对手等方面不利。 b.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利用充裕的资金发挥后发优势;产生一批新 的国际金融中心;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不利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易受冲击;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 有利投机;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很多漏洞。 (2)金融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a.从国家层面上看,新兴市场的政府应谨慎对待资本开放,加速国内银行业 的改革,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均衡发展。 b.从区域层面上看,各国应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区域最终贷款人和区域汇率联动机制。 c.从全球层面上看,应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7、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 (1)现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国际化水平仍不高 (2)策略:a.建立规范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 b.维护币值稳定 c.引进外资 金融机构d.培育本国国际金融中心e.开展金融创新,提高银行竞争力 8、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金融服务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范围 (4)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5)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如何避免金融危机:1.加强建设金融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长期市场信用基础; 2.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3.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章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 一、国际投资的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在国外创办新企业; 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股的比例; 以利润进行再投资 2、国际间接投资:公司股票、债券、 政府债券 国际信贷 3、国际灵活投资:贸易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技术转让、劳务输出 二、跨国公司含义: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 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三、跨国公司给东道国经济带来哪些消极方面影响 1、造成了投资母国的失业和“产业空心化”。 2、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3、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4、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第四章世界经济体制的模式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方式、范围和手段的不同,可将其经济体 制 划分为四种模式1、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引导性市场经济 3、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 节作用,国家已计划的形式加强干预 4、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Ⅰ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a.是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通过财 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 b.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简要阐述: ①.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 ②.以间接性和被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 ③.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④.对外经济关系的政府调节 ⑤.其他领域的政府调节 (3)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主张减少税收负担,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 市场经济的高度自由体现在:自由企业制度成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核心 完善的市场体系 Ⅱ.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a.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 利并重。 b.也可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 (2)简要介绍 a.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b.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 c.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 d.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e.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 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市场经济。 特点:a.平等 b.公平(共同利益至上、共同参与决定、工资自治) c.安全 d.进步 Ⅲ.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国家以计划的形式加强干预。 特点:a.国有企业逐步壮大 b.双重调节机制 c.制定国民经济计划 Ⅳ.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 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 府的意图. (2)简要介绍 ①政府制订经济计划 ②政府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总之,四种经济模式的相同点: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模式基础上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模式的优缺点 (1)主要特征: a.行政引导与市场调节结合 b.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 c.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先发展 d.注重公平增长 e.谨慎的财政、金融政策 f.雁行模式 (2)主要弊端:a.政府强干预下的市场作用弱化 b.引进资金的不合理 c.引进技术,收效甚微 d.雁行模式存在弊端 e.产业结构和内部贸易不合理 f.货币金融体制存在漏洞 比较:四种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作用,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国家采取间接干预的方式,尽量 避免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不同点: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 式和力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为其调整经济政策 和保持经济的活力提供了有弹性的制度基础。日本模式利用其独特的企业文 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成功地达到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的目标; 德国模式以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构造优越的社会福利体系见长并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果;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对我国的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贸易自由化与关贸总协定 一、贸易理论中国际生产折中论包括3方面内容(3个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当代西方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 著名专家约翰·邓宁提出的。 他的理论吸收了以往各派跨国公司理论之长,较有概括性和综合性,能兼顾 各种理论解释的需要,从而成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1)所有权优势:企业具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 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式,并且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为该企业所垄断。 (2)区位优势: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优势时,必须比利 用本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3)内部化优势:企业使上述优势内部化必须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企业更有 利。 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1、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1).无歧视原则——最重要原则 (2). 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公平贸易原则 (5).取消或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6).磋商调解原则 (7).优惠发展中国家原则 (8).例外原则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1)互惠原则(对等原则)(2)透明度原则(3)市场准入原则(4)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公平贸易原则)(5)经济发展原则(6)非歧视性 原则 (7)关税减让原则(8)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9)一般禁止数量 限制原则 3、联系:世贸组织(WTO)继承了关贸总协定(GATT)的基本原则:自由的 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凡是参与关贸协定的成 员,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给予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贸易方面的优惠,那么, 必须无条件将此优惠给所有成员国);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关税减让原 则;透明度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市场开放原则等。 区别:世贸组织原则中没有磋商调解原则,例外原则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成因,表现形式,特征,意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 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 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 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 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2、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表现形式:(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a.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b.货币流通的 全球化 c.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a.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b.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c.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a.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 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 b.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作用和影响:a.减少了国际经 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 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 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特征:(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7)贸易全球化 (8)金融自由化 (9)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5、意义:(1)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和反全球化运动 6、作用:(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主权互让(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负面作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但 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部分人群的利益也受到一些损害。 (2)这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将国内工人的失业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害, 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全球化运动,加剧了社会阶级摩擦。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 其国家民族利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2)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 口下降,失业者增多…所有这一切,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南北 经济摩擦。 C.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 (1)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 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 (2)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 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 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 动。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组织的形式及每种形式的特点 由低级到高级:(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 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 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 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特惠关税区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 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 洲木材组织”等就属这类经济一体化。特惠关税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形 式,以致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以此为初始形式,而是一开始就从“自由 贸易区”的形式开始。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又称自由区、工商业自 由贸易区、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 自由市、自由工业区、投资促进区及对外贸易区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 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 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 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 二、判别不同的区域经济组织为什么形式? 1、特惠关税区: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如如1993年后的欧盟,南方共同市场,欧洲共同体,加勒比共 同体,两岸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 5、经济货币同盟:如现在的欧盟。(欧洲经济货币同盟) 三.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可分为⑴以产业内部分 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⑵以发展民族工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一: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如今,经济全球化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慢慢地被卷入这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经济范畴的理论问题,但实际上它还涉及了国家政治、外交关系、对外政策、海外军事、国际大事件应对、国家对国际事务参与和决策等许多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学习世界经济概论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融入社会经济中,进而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效。 从《世界经济概论》所学到的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会随之而出现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流通的网络、通信卫星和计算机技术等,促使通信技术以前未有的速度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市场。同时,其他的新技术了也突发猛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的成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出现集团化发展趋势,其基本动向是组建具有多元化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以达到全球性扩张。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过程中,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对其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产业调整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制造能力弱,因此这些国家先后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对本国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而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其行业与企业基本上处于无力营运的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贸易量也会增长。从理论上说,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经济依存度提高,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则应该越来越开放、自由,这样才能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吻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化,外汇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国际清算、兑换功能、授信、套期保值、投机等方面。并且,国际外汇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国际外汇市场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其表现为: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2、提供资金融通;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正因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 各种方式和渠道联接起来的有机整体。 2.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 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3.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 发展。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则既包括科学革命,也含有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以及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 构一般由两个指标来表示,一个是价值指标,也就是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就业指标,即某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 5.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农 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6.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 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不断转移。 7.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制度下,货币数量的增长持续地快于流通中商品价 值总量的增长,因此,伴随着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或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两大标志,一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必须过快增长于流通中商品价值所必须的货币总量; 二是整个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8.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 值的过程。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一般也是以消费物价指数作为衡量指标。 这种物价持续下降不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不是存在于个别部门和部分产品,也不是存在于相对较短的时间,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地、不断地下降。这不是简单的物价下降,而是物价总水平连续下降的动态过程。9.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 经济—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也指这样一种状态,即各国和地区的经济都融合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对外经济交往中的对外贸易比重大大提高,生产领域中跨国公司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市场上外国货币大量流通,资本在跨国间流动加快,各国金融市场由先进的通讯工具,发达的交易网络系统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10.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关于国与国 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和制度。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11.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即缔约方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和豁 免,也应给予所有其他缔约方。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 1.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革命,进而引起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 2.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甚至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区域内的各种壁垒,使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安排。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 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岀的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 条件的工业 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 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理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5.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世界各 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都承认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都以高科技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全球化。 6. 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外贸系数”。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即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 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贸易依存度是判断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 指标 7. 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产生于16 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岀,增加金银输入。早期重商主 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 8. 国际金融组织: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 二、简答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内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内容:20世纪末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现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特点:这次科技革命涉及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既在自然科学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又在生产技术上有全面的创新,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个 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了全盘现代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达到新的水平 影响:1、科技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提升,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科技革命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规模经济收益十分明显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 1个正确选项,每题 1.5分,共 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 A. 中东模式 B. 雁形模式 C. 东亚模式 D. 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 。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 A .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 .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 .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 .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扩大了资本积累

C .增加了就业 D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 A .保护本国的市场 C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 .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 .积累资本或资金 6. GATT 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A .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 A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 .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 30年的探索,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具体表现在 ( 。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 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 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 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 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 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 假设:1 经济人假设 2 稀缺性假定 3 国际无政府状态 4 不确定性 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 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 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 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5 金融全球化 6 科技全球化 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经济概论》考查复习范围

《世界经济概论》考查复习范围 一、论述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心变迁的动因是什么?从世界经济中心三次变迁的过程中,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发生第四次变迁的趋势和可能? 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那些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让渡?这种让渡是否意味着国家主权的削弱和主权国家逐步消失,为什么? 4、如何理解科技革命导致的产业结构“软化”?这种软化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软化”是否意味着石油、钢铁、电力等硬性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会日益降低?为什么? 5、什么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说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和意义? 6、什么是“两型社会”?建立两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是什么? 7、进入21世纪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以后,美欧日发达国家为什么会由过去提倡自由贸易政策转而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8、什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和传统的贸易保护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新特点? 9、什么是跨国公司,西方学者对于跨国公司提出了哪些理论解释?试对这些理论的要点进行表述? 10、在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中,为什么更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这种方式和其他方式比较有哪些优点?

11、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12、什么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三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13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是什么? 14、什么是货币局制度?采取货币局制度的汇率安排有哪些条件? 1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重要的全球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组织,国际经济协调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哪些重要作用? 16、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二、案例分析: 案例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2011年11月5日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得到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卡恩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IMF此轮份额改革完成后,将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份额,从而更好地体现该组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美国、日本、“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4个欧洲国家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将成为进入IMF份额前十位之列的经济体。 问题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该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说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问题2:中国、印度等新型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投票权和份额的提高,对国际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体系的形成会发生什么影响? 案例2: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5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graphene)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奖。作为由碳组成的一种结构,石墨烯是一种全新的材料——不单单是其厚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小,而且其强度也是非常高。同时,它也具有和铜一样的良好导电性,在导热方面,更是超越了目前已知的其他所有材料。石墨烯近乎完全透明,但其原子排列之紧密,却连具有最小气体分子结构的氦都无法穿透它。碳——地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