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第二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下)第四章第九节《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

一、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其含义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力图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高等数学及其它学科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以及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函数y=A sin(ωx+φ)的简图的画法,由此揭示这类函数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以及A、ω、φ的物理意义,并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研究函数图象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共3课时,本节课是继学习完振幅、周期、初相变换后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 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平移量的理解.因此,分析清不管哪种顺序变换,都是对一个字母x而言的变换成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

依据《课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 =sin x 到y =sin(ωx +φ) 的图象变换规律,能用五点作图法和图象变换法画出函数y =A sin(ωx +φ)的简图,能举一反三地画出函数y =A sin(ωx +φ)+k 和y =Acos (ωx +φ)的简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函数y =sin x 到 y =sin(ωx +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并通过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变换这一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中,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难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在问题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六问三练) 1、设置情境

设计意图:正中“五点作图法”的要害,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生准确使用本节课将要用到的工具提供必要的保障.

答案:将ωx 看作一个整体,令其分别为

0,

2

π

,π,

2

3π,2π.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已学三种基本变换,同时为导入本节课重难点创设情境.学生回答后,追问一般情况即:A 、ω、φ的作用.此时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和数学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会出现困难,会因为回答不上而觉得紧张,在不影响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前提下,为了避免刚上课就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借助大屏幕以填空题的形式清晰展现答案.

答案:分别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12

(纵坐标不变);向左平行移动

3

π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2、探求、研究

新的教学理念下,要勇于,更要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提供平台 学生在碰到这个问题时,很感兴趣,因为它和问题2很类似,因此首先会猜想“左移

3

π

个单位长度”,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五点作图法”画图分析,最后会发现猜想是错误的,于是更加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掀起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给学生搭建起一个动手探究、实践的平台.

(2)分化难点、突出重点 探求函数y =sin x 到y =sin(ωx +φ)的图象变换规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分化此难点,可分步探求函数:

①y =sin ωx 到y =sin(ωx +φ) ②y =sin(x +φ)到y =sin(ωx +φ)

的图象变换规律.学生最难理解和最易出错的就是理解①y =sin ωx 到y

sin(ωx +φ)的图象变换规律,因此从特例出发,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操作,从而达到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3)探究本质、寻求关键点 当学生找到此题的答案后,自然就会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突破此难点的关键是什么?因此着眼x 的变化,把 ωx +φ 变形为ω(x φω

+

),看清是把x 变成了x φω

+

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并汇报探求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或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再由组员或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或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突破措施:

(1)分析特殊点坐标、寻求x 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函数y =sin 2x 和y =sin(2x +

3

π

)在一个对应的周期内,y

2

时,x 分别取

6

π

,0,因

此首先确定是左移6

π

个单位长度,其根本原因是x 变成了6

x π

+.

(2)课件演示 合作交流完成后,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3)巩固练习

(4)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问题3得以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此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综合以上两种变换,重点是比较两种方法平移量的区别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x 的变化,并由此导出一般规律.

方法有二:

①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

先把函数y =sin x 的图象向左平移

3

π

个单位长度, x 变成了x +

3

π

,得到y

=sin(x +

3

π

)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横向收缩为原来的

12

,x 变成了2x ,得到y

=sin(2x +

3

π

)的图象.

②先周期变换再平移变换

先把函数y =sin x 的图象横向收缩为原来的

12

,x 变成了2x ,得到y =sin 2x

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向左平移

6

π

个单位长度,x 变成了x +

6

π

,得到y =sin2(x +

6

π

)

=sin(2x +

3

π

)的图象.

升华知识、培养能力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变换的逆向思维能力;(2)通过改变函数名考察学生对变换实质的理解;(3)考察变换和使用诱导公式综合能力;(4)考察变换和使用辅助角公式综合能力;(5)通过抽象函数考察学生对变换实质的理解.学生对这种综合题十分重视,觉得难但经过努力后又可以攻克,因此将满足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和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此处将掀起本节课的第二次高潮.

设计意图:

在前两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直接找一般规律. 在分析清楚共有六种变换方法后,得出一般变换方法:

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规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

=sin x 到y =sin(ωx +φ)和y =A sin(ωx +φ)的图象变换规律.其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周期变换、相位变换顺序改变后,图象平移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善于探索、合作、独立、自信、创新.

作业布置:习题4.9的第2题(3)(4),第3、4、5题.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的目的是以知识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节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主线,应用启发式、讲述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数学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再合作交流,达到殊途同归.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六.教学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以及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调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教师适时、公正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再认识,尤其是在“问题3,练习2”中思维活跃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

本节课教学注重了层次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问题1,2,4,5,6和练习1,3”中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力争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积极的评价,因为这是让他们保持自信,爱好数学,善于钻研从而学会学习的最好培养时机.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新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分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谢谢!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河北栾城中学韩丽媛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四、教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考大纲的要求是“理解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大纲的要求就是课的方向标,也是课的重要性的体现,本课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入门课,是今后研究函数的性质、正弦型函数的图象性质等知识的基础和方法准备.同时本课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良好题材.因此,本节的学习在全章中乃至整个函数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在必修1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为我们今天用“五点法”作图提供了基础,另外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基础知识和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线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图象,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通过前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函数有畏难情绪,因此如何让他们愉快的去主动接受知识就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在讲新课之前需要把这节课要用到的旧知识预热充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①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作法;理解并掌握五点法作图 ②过程与方法 先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通过分析动态演示正弦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函数乘法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函数乘法 乘法是没有快捷键的,看下边例子,求合价: C2输入公式=A1*B1,下拉公式,计算每一项的合价; 最后对合价进行求和,求和就有快捷键了,选中C8,点击工具栏上的求和按钮或者按快捷键“ALT+=”,excel会自动捕捉求和区域,填入=SUM(c2:c7),回车即可。 如果不求每一项的合价,直接求所有项目的价款总和,用sumproduct函数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吧!首先教大家在A1*B1=C1,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单元格乘以第二个单元格的积结果会显示在第三个单元格中。 ①首先,打开表格,在C1单元格中输入“=A1*B1”乘法公式。 ③现在我们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来进行求积,如下图,我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10和50进行相乘,结果在C1中就会显示出来,等于“500”。 上面主要讲解了两个单元格相乘求积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数据相乘,下面主要说说多个单元格乘法公式运用,如:“A1*B1*C1*D1”=E1。 2、Excel中多个单元格相乘的乘法公式 ①在E1单元格中输入乘法公式“=A1*B1*C1*D1”。 ②然后依次在A1、B1、C1、D1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结果就会显示在“E1”中啦! 看看图中的结果是否正确呀!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几道数字罢了。 3、Excel混合运算的乘法公式

5加10减3乘2除3等于多少? 提示:加=+,减=-,乘=*,除=/。 ①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公式怎么写,“5+10-3*2/3”这是错误的写法,正确写法应该是“(5+10-3)*2/3”。 ②好了,知道公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来在Excel中的“F1”中输入“=(A1+B1-C1)*D1/E1”。 ③然后依次在A1、B1、C1、D1、E1中输入需要运算的数据。 好了,上面的一些基本乘法公式就已经讲玩了,下面教大家个小技巧,在有多行需要计算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4、将公式复制到每行或每列 ②此时,从F1到下面的F2、F3、F4等等,都已经复制了“F1”中的公式,下次你需要运算的时候,直接在前面输入数据,在F2、 F3、F4等单元格中就会自动显示运算的结果了。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二课时内容 首先,我将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定义、图象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从而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了从‘数’到‘形’、从‘形’到‘数’两方面的理解,展开了一个“数形结合”的新天地。本节内容在函数教学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为今后来反比例函数性质、二次函数性质及其高中函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结合图象,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媒体画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运动变化”的观点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难点:由图象观察出性质,及其与正比例函数的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我以启发探究式为主来完成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知识,加深理解。 2、学法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出发,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通过观察、讨论、归纳、辨析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集动画、图象于一体,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意识,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接受的图形。使学生在美的气氛中思维更活跃,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从而达到高效。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下)(人教试验修 订本)第四章第八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此前还学过三角函数线,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今后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sin(?+=wx A y 的图象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共分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利用正弦线画出x y sin =,[]π2,0∈x 的图象,考察图象的特点,介绍“五点作图法”,再利用图象研究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 调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五点作图法”画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正弦函数图象;正弦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正弦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能力目标 (1)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 (2)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3)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意义; (4)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区间; (5)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培养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德育目标

(1)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数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特点。 三、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1、计算机辅助教学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使问题变得直观,易于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美的函数图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2、讨论式教学 通过观察“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发表意见(不同层次的组 员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不同),说出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和函数x =, y sin []π2,0 x的图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点。 ∈ 3、讲议结合教学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 4、分层教学 提问分层、评价分层、作业分层,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教学课件的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EXCEL乘法函数公式使用方法

在Excel表格中,我们常常会利用Excel公式来统计一些报表或数据等,这时就少不了要用到加、减、乘、除法,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的讲解了求差公式使用方法。那么我们又如何利用公式来对一些数据进行乘法计算呢?怎样快速而又方便的来算出结果呢?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一步一步的使用Excel乘法公式! 我们先从简单的说起吧!首先教大家在A1*B1=C1,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单元格乘以第二个单元格的积结果会显示在第三个单元格中。 1、A1*B1=C1的Excel乘法公式 ①首先,打开表格,在C1单元格中输入=A1*B1乘法公式。 ②输入完毕以后,我们会发现在 C1 单元格中会显示0,当然了,因为现在还没有输入要相乘的数据嘛,自然会显示0了。 ③现在我们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来进行求积,如下图,我分别在A1和B1单元格中输入10和50进行相乘,结果在C1中就会显示出来,等于500。 上面主要讲解了两个单元格相乘求积的方法,但是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更多数据相乘,下面主要说说多个单元格乘法公式运用,如:A1*B1*C1*D1=E1。 2、Excel中多个单元格相乘的乘法公式 ①在E1单元格中输入乘法公式=A1*B1*C1*D1。 ②然后依次在A1、B1、C1、D1中输入需要相乘的数据,结果就会显示在E1中啦! 看看图中的结果是否正确呀!其实,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多了几道数字罢了。 因为在工作中不止是乘法这么简单,偶尔也会有一些需要加减乘除一起运算的时候,那么当遇到这种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来实现呢?这里就要看你们小学的数学有没学好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小学时的数学题吧! 3、Excel混合运算的乘法公式,5加10减3乘2除3等于多少? 提示:加=+,减=-,乘=*,除=/。

三角函数y=sinx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例1】?(1)函数y =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函数f (x )=2cos x (sin x -cos x )+1在x ∈???? ?? π8,3π4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1)sin x -cos x = 2sin ? ?? ??x - π4≥0, 所以定义域为? ????? ??? ?x ??? 2k π+π4≤x ≤2k π+5π 4,k ∈Z .

(2)f (x )=2cos x sin x -2cos 2x +1=sin 2x -cos 2x =2sin ? ?? ??2x - π4, ∵x ∈??????π8,3π4,∴2x -π4∈??????0,5π4,∴sin ? ? ???2x -π4∈???? ?? - 22 ,1, 故f (x )max = 2,f (x )min =-1. 答案 (1)? ????? ??? ?x ??? 2k π+π4≤x ≤2k π+5π 4,k ∈Z (2) 2 -1 【训练1】 (1)函数y =1tan x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当x ∈???? ?? π6,7π6时,函数y =3-sin x -2cos 2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知:tan x ≠1,即? ????? ??? ?x ??? x ≠π 4+k π,k ∈Z , 又? ????? ??? ?x ??? x ≠π 2+k π,k ∈Z ,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 ????? ??? ?x ??? x ≠π4+k π且x ≠π 2+k π,k ∈Z . (2)y =3-sin x -2cos 2x =3-sin x -2(1-sin 2x )=2sin 2x -sin x +1=2 ? ? ???sin x -142+78 . 又x ∈??????π6,7π6,∴sin x ∈???? ?? -12,1, ∴当sin x =14时,y min =78;当sin x =-1 2 时,y max =2. 答案 (1)? ????? ??? ?x ??? x ≠π4+k π且x ≠π 2+k π,k ∈Z (2)7 8 2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例2】?(2012·北京)已知函数f (x )= sin x -cos x sin 2x sin x .

《一次函数的图像 》说课稿 徐秋慧

《一次函数的图像(1)》说课稿——徐秋慧 大家好!我说的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的第1课时。我将从教学任务、方法、手段、过程、预期和板书这六大板块的设计进行挑重点的阐述。 一、教学任务设计 先看【学情】——在七年级下册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里,学生对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章第一节《函数》里,学生又明确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所以,学生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并不困难。 然而,学生在这章刚刚接触函数,一次函数又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函数,所以,学生对如何研究函数,如何研究函数的性质,如何把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再看【内容】——所有老师在讲函数时,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是因为函数重要,重要到它是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大学数学,乃至整个庞大数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二是因为函数难,它抽象难懂、错综复杂。所以,一次函数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类基本函数,需要浓墨重彩,这就不难理解《教参》规定这节课用2课时完成的原因了。第一节应先从简单的、特殊的一次函数(即正比例函数)着手。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教学任务设计如下—— 首先是四维教学目标。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二维和第三维目标,它们是专门针对数学学科设定的。其中,数学思考方面——在利用正比例函数图像探究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利用解析式反思正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问题解决方面——经历一系列探究过程,领会“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通过类比k>0类型的正比例函数,合作探究k<0类型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培养类比学习的能力。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自然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则是难点。我将通过层层递进的梯度设计、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在知识发生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解决这一难点。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让学生以“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我将采用演示、启发和谈话式的教法,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类比迁移”的学法。 三、教学手段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图像,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画出更精准的图像,以正确建立一次函数图像的第一印象。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共设计了九个环节—— 这节课要从图像的角度(即从“形”的角度)研究一次函数,而上节是从解析式的角度(即“数”的角度)研究一次函数,两节课密不可分,因此我以复习提问引入。 其中,“问题1”不仅温习旧知,还暗暗强调了从“数”的角度看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为本节课从“形”的角度理解二者关系做好铺垫。“问题2”则为接下来学生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扫清了障碍。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与证明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a) 半角公式 sin(2A )=2 cos 1A - cos(2A )=2 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 2A )=A A cos 1cos 1-+ tan(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 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 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 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 1[cos(a+b)-cos(a-b)] cosacosb = 2 1[cos(a+b)+cos(a-b)] sinacosb = 2 1[sin(a+b)+sin(a-b)] cosasinb = 2 1[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 )2 (tan 12tan 2a a + cosa=2 2 )2(tan 1)2(tan 1a a +-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黄花中学:杜万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一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等有关的知识。本节是继续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高中代数、解析几何及其他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思想及解析法思想是本节内容所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一些自认为可行却有可能碰壁的问题充满了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基本上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 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意义。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3)会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 4)理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经历一次函数图像画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图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3.情感目标:(1)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学习意志。 (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函数图像的美妙,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难点:是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坐标满足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点在图像上,图像上的点的坐标满足一次函数表达式。 五、教法与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比法,还有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主要是学会根据概念的直观表象,归纳得出概念的性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运用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设计: 1、由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与性质. 2、引出函数图像的概念: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函数y的值分别作为

函数导数公式及证明

函数导数公式及证明

复合函数导数公式

) ), ()0g x ≠' ''2 )()()()()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x g x , 1.证明幂函数()a f x x =的导数为''1()()a a f x x ax -== 证: ' 00()()()()lim lim n n x x f x x f x x x x f x x x →→+-+-== 根据二项式定理展开()n x x + 01122211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x ----→+++++-= 消去0n n n C x x - 1122211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 分式上下约去x 112211210 lim(...)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C x x C x x C x -----→=++++ 因0x →,上式去掉零项 111 n n n C x nx --== 12210()[()()...()]lim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210 lim[()()...()]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 1221...n n n n x x x x x x ----=++++ 1n n x -= 2.证明指数函数()x f x a =的导数为'ln ()x x a a a = 证: ' 00()()()lim lim x x x x x f x x f x a a f x x x +→→+--== 0(1)lim x x x a a x →-= 令1x a m -=,则有log (1)a x m =-,代入上式 00(1)lim lim log (1)x x x x x a a a a m x m →→-==+ 1000 ln ln lim lim lim ln(1)1ln(1)ln(1)ln x x x x x x m a m a a a a m m m a m →→→===+++ 根据e 的定义1lim(1)x x e x →∞ =+ ,则1 0lim(1)m x m e →+=,于是 1 ln ln lim ln ln ln(1) x x x x m a a a a a a e m →===+ 3.证明对数函数()log a f x x =的导数为''1 ()(log )ln a f x x x a == 证: '0 0log ()log ()() ()lim lim a a x x x x x f x x f x f x x x →→+-+-== 00log log (1)ln(1) lim lim lim ln a 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

19.1.2函数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的图象(1)说课稿 古水中学黄惠芬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函数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图象,学习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和函数的图象画法,初步讨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同时这节课对于学习函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图象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的图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对函数关系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三:教学重点 函数的图象意义和画法,会识函数图象. 四: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中的变量的对应关系,正确识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画法.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初步几何知识,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空间观念、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把学法概括为“感,探,议,创”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感知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 五、教法与学法 1、学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合作学习.,为促动学生主动学习,我主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提高。 2、教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从生活 中的实例出发,以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教学过程上采用:精当引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反馈练习——总结提升五个环节。 六:教学过程 精当引入 由两问题:①投影仪展示心电图,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与时间关系。 ②我校想建一个正方形的花坛,面积s随边长x变化函数关系。 问学生能不能用图象直观形象的反映出来呢?-----板书课题。 交流展示: 问学生如何画出函数s=x2(x>0)的图象?----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说课稿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说课稿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说课稿 江永县潇浦中学黄起劢 “数学版的龟兔赛跑” [**************]2 xx年10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数学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具体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相应的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互相转化、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而

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相应两直线交点坐标的等价关系,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形结合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概念,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函数,知道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具备了初步的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作法及根据函数图象研究函数图象性质的方 法尚还欠缺。根据以上分析,同时参照数学教学大纲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3. 教学目标 与技能:使学生会画次函数象,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次函数图象与共同讨论分析函数图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数学活动的创造 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画一次函数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难点:一次函数选点技巧及由一次函数图象探究出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教材处理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mou学校的moumoumou。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到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本节内容安排在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是一次函数的第二课时,它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拓展,又是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和不等式”的基础。而且探究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方法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的函数奠定了基础。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3)能结合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1)通过画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结合函数图像揭示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4)通过具体的一次函数图像抽象得到一般形式的一次函数图像特征,进而得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上面的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画函数图像探究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定为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法探究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一堂好的数学课,除了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这节课我将用指导学生应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究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性质。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七个环节。下面我就从这七个

正弦余弦函数图像说课稿

正弦余弦函数图像说课 稿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必修四第一章第四节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标要求: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的图象,过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 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此前还学了锐角的正弦函数和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为今后正弦函数的性质、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研究打好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先通过沙漏,学生初步认识正弦、余弦曲线形状,教师可通过逐步引导,用单位圆做出正弦函数的图象,继而发现用作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来作余弦函数显然是不可行的,但是可以用正弦函数的图象来得出余弦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想到诱导公式和平移的知识来得出余弦函数的图象。 三、学情分析:认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基础知识和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线等知识,本 节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图象,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心理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学生在学习函数上仍有畏难情绪,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大地二中张清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2)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方法过程: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依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与学。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 步归纳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②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来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 2、学法指导 做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止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学。本着这样的原则,课上指导学生应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分析材料,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并让学生绘制出函数y=-6x和y=-6x+5的图像,并展示学生作图作品。课前一两分钟对学生上交的作图作品进行快速筛选,尽量多选出一部分,课上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再从中选取一两幅优秀的作品上课为示例。

函数证明问题专题训练

函数证明问题专题训练 ⑴.代数论证问题 ⑴.关于函数性质的论证 ⑵.证明不等式 6.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其导数()f x '满足0<()f x '<1.设a 是方程()f x =x 的根. (Ⅰ)当x >a 时,求证:()f x <x ; (Ⅱ)求证:|1()f x -2()f x |<|x 1-x 2|(x 1,x 2∈R ,x 1≠x 2); (Ⅲ)试举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满足0<()f x '<1,且()f x '不为常数. 解:(Ⅰ)令g (x )=f (x ) -x ,则g`(x )=f `(x ) -1<0.故g (x )为减函数,又因为g (a )=f(a )-a =0,所以当x >a 时,g (x )<g (a )=0,所以f (x ) -x <0,即()f x x f ,求证: )(x f 在],0[π上单调递减; 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其导数()f x '满足0<()f x '<1.设a 是方程 ()f x =x 的根. ⑴.当x >a 时,求证:()f x <x ; ⑵.求证:|1()f x -2()f x |<|x 1-x 2|(x 1,x 2∈R ,x 1≠x 2); ⑶.试举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满足0<()f x '<1,且()f x '不为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得图象 河北栾城中学韩丽媛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得题目就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得图象》,本节课就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得内容、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四、教法分析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考大纲得要求就是“理解正余弦函数得图象与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正余弦函数得图象"大纲得要求就就是课得方向标,也就是课得重要性得体现,本课就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得入门课,就是今后研究函数得性质、正弦型函数得图象性质等知识得基础与方法准备、同时本课就是数形结合得思想方法得良好题材、因此,本节得学习在全章中乃至整个函数得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得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在必修1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函数得图象与性质,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得自学能力,这为我们今天用“五点法”作图提供了基础,另外学生就是在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基础知识与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线等知识得基础上来研究图象,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与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得运用、通过前面基础知识得学习多数同学对数学得学习有相当得兴趣与积极性、但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函数有畏难情绪,因此如何让她们愉快得去主动接受知识就成为最主要得问题、在讲新课之前需要把这节课要用到得旧知识预热充分、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①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弦、余弦函数图象得作法;理解并掌握五点法作图 ②过程与方法

先以动手操作得形式激发学生得探究兴趣,再通过分析动态演示正弦曲线得形成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得数学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探究得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得良好习惯与严谨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五点法”作长度为一个周期得闭区间上得正余弦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利用单位圆中得正弦线画正弦函数图象、 四、教法分析 ①教学得思想决定着教学得方法,课得方向:本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会知识得形成过成。所以我依托探究法,讨论法展示法让学生全员参与、 ②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得演示功能提高教学得直观性与趣味性,易于突破难点以提高课堂效益、 五、教学过程 任意给定一个实数x,有唯一确定得值sin x(或cosx)与之对应、由这个对应法则所确定得函数y=sin x(或y=cos x)叫做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其定义域就是R (一)实验引入 实物演示:“装满细沙得漏斗在做单摆运动时,沙子 落在与单摆运动方向垂直运动得木板上得轨迹" 这就就是物理中得简谐运动得图象,我们把间歇运动得 图象叫做“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 有了上述得实验,我们多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得图象有 了一个直观得印象。 那么如何通过我们新学得三角函数得知识画出正弦函数得图象呢? (二)新知传授 问题一:由于就是连续变化,无法实现平移每一个正弦线 小组讨论解决办法;将单位圆分割取特殊角. 问题二:如何分割更合理?十二等分。 问题三: 如何实现绘图:描点、平移、连线成图.

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与性质

§4.4 正弦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单位圆中的正弦线; 2、理解正弦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3、掌握正弦诱导公式的运用; 4、能了解诱导公式之间的关系,能相互推导; 5、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最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 6、能熟练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的性质。 难点: 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应用。 第一课时 正弦函数诱导公式 一、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定义,以及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函数值也相等,即sin(2k π+α)=sin α (k∈Z),这一公式体现了求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值转化为求0°~360°的角的正弦函数值。如果还能把0°~360°间的角转化为锐角的正弦函数,那么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就可以查表求出。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探究新知】 1.复习:(公式1)sin(360?k +α) = sin α 2.对于任一0?到360?的角,有四种可能(其中α为不大于90?的非负角) [ [[[ ??? ????β∈βα-β∈βα+β∈βα-β∈βα=β为第四象限角),当为第三象限角), 当为第二象限角), 当为第一象限角,当 36027036027018018018090180)900 (以下设α为任意角) 3. 公式2: 设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 ),则180?+α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 ),由正弦线可知: sin(180?+α) = -sin α 4.公式3: 如图:在单位圆中作出α与-α角的终边, 同样可得: sin(-α) = -sin α, 5.公式4:由公式2和公式3可得: P’(P(x ,-y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