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司法厅行政执法依据

安徽省司法厅行政执法依据

安徽省司法厅行政执法依据
安徽省司法厅行政执法依据

安徽省司法厅行政执法依据

一、行政执法机关

单位名称:安徽省司法厅

单位类别:法定执法机关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五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条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三条

5、《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6、《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

7、《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8、《法律援助条例》第四条

9、《安徽省公证条例》第六条

10、《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

11、《安徽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第七条

12、《安徽省劳动教养实施条例》第六条

13、《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第二

14、《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办法》第三条

15、《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第五条

16、《律师事务所分所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十八条

17、《律师执业证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18、《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条

19、《取得内地法律职业资格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在内地从事律师职业管理办法》第五条

20、《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受聘于内地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三条

21、《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管理办法》第七条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第三条

23、《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四条

24、《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四条

25、《公正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二、行政执法依据

三、行政执法职权

(一)行政许可(共14项)

1、律师执业审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五条:?律师执业,应当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十一条:?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2、律师事务所设立、变更、注销审核及其分所设立审核登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十九条:?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一条:?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住所、章程、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者解散的,应当报原审核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条:?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立分所。设立分所,须经拟设立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审核。

律师事务所对其设立的分所的债务承担责任。?

3、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居民申请在内地从事律师职业核准

法律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0项:?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居民申请在内地从事律师职业核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

4、香港、澳门律师担任内地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核准

法律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1项:?香港、澳门律师担任内地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核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

5、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核准

法律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2项:?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核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

6、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

法律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5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由省级或其授权的下一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

7、公证机构设立审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九条:?设立公证机构,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颁发公证机构执业证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五条:?直辖市、县(自治县,下同)、市设立公证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市辖区也可设立公证处。?(3)《安徽省公证条例》第八条:?公证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由省司法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或决定。?

8、公证员执业审批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一条:?担任公证员,应当由符合公证员条件的人员提出申请,经公证机构

推荐,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任命,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公证员执业证书。?

(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8项:?公证员执业审批?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9、仲裁委员会设立登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条第三款:?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10、社会法律援助机构设立审核

法律依据:

《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第六条:?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工作。国家机关、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社会团体和法律院校经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设立法律援助服务组织。

鼓励法律服务组织和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11、司法鉴定人执业核准

法律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6项:?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执业核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三、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六、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编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的增加和撤销登记情况,定期更新所编制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12、设立司法鉴定机构审批

法律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77项:?设立司法鉴定机构审批?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三、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六、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编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的增加和撤销登记情况,定期更新所编制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13、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代表执业核准初审

法律依据: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连同文件材料报送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6个月内作出决定,对许可设立的代表机构发给执业执照,并对其代表发给执业证书;对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其理由。?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十条:?代表机构及其代表,应当持执业执照、执业证书在代表机构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部门办理注册手续后,方可开展本条例规定的法律服务活动。代表机构及其代表每年应当注册一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注册申请之日起2日内办理注册手续。?

14、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设立初审

法律依据: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连同文件材料报送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6个月内作出决定,对许可设立的代表机构发给执

业执照,并对其代表发给执业证书;对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其理由。?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外国律师事务所需要变更代表机构名称、减少代表的,应当事先向代表机构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交其主要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和有关的文件材料,经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核准,并收回不再担任代表的人员的执业证书。

代表机构合并、分立或者增加新任代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有关代表机构设立程序的规定办理许可手续。?以下为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共1项)“

1、实习律师的律师事务所备案

法律依据:

《律师法》第八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

(一)具有律师资格;

(二)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三)品行良好。

第十条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申请书;

(二)律师资格证明;

(三)申请人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实习鉴定材料;

(四)申请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律师执业证管理办法》

(司法部令第46号)第四条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的人员,应在一个律师事务所连续实习一

年。律师事务所接受实习的,应向住所地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五条律师事务所应指派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较高的律师指导实习人员。

第六条实习人员辅助律师办理业务,不得单独执业。实习人员应当接受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培训;接受刑事辩护,民事、行政案件代理,非诉讼代理,法律咨询以及代书等业务方面的指导训练,并完成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业务量。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实习人员的实习活动进行检查。

第七条实习期满,律师事务所应对实习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作出鉴定。

《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管理办法》(司法部47号令)第六条申请兼职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员,应当在拟加入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

《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则》(试行)(司发通[2004]32号)第二十条律师事务所应当依照《律师法》等有关规定,对申领律师执业证人员的条件严格进行审查,如实出具实习鉴定材料或者相关证明材料。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司发通[2003]51号)第一条严格掌握申领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各地对取得律师资格证书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律师执业的,要根据《律师法》和部颁规章,严格审查把关。注意审查申请人参加实习、培训,完成律师事务所指派的业务辅助工作情况,及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实习鉴定。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收集公安、教育、人

事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与信息,利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查询系统等信息资源,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努力创造条件,实行律师执业申请的电子化审查,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二)行政处罚(共118项)

1、律师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2、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代理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二)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代理的;?

3、律师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

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三)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4、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四)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的;?

5、律师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五)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6、律师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六)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7、律师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财物,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七)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财物,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的;?

8、律师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的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

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八)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的;?

9、律师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九)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10、律师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十)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11、律师有应当给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处罚种类:警告、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四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十一)应当给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2)《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八条:?律师有下列行为的,属于《律师法》第四十四条第十一项规定的‘应当给予处罚的其他行为’,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律师法》以及本办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一)同时在律师事务所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执业的;

(二)在同一案件中,同时为委托人及与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第三人代理、辩护的;

(三)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利害关系的案件中,分别为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四)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为法律顾问单位的对方当事人或者有其他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

(五)为争揽业务,向委托人作虚假承诺的;

(六)利用媒体、广告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不真实或者不适当的宣传的;

(七)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诋毁其他律师、律

师事务所声誉的;

(八)利用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组织的关系,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九)接受委托后,不认真履行职责,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

(十)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向委托人提供约定的法律服务的;

(十一)超越委托权限,从事与委托代理的法律事务无关的活动的;

(十二)接受委托后,故意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或者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利益的;

(十三)为阻挠委托人解除委托关系,威胁、恐吓委托人,或者无正当理由扣留委托人提供的材料的;

(十四)违反律师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或者收费合同约定,向委托人索要规定或者约定之外的费用或者财物的;

(十五)执业期间以非律师身份从事法律服务的;

(十六)承办案件期间,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会见承办案件的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违反规定单方面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

(十七)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在离任后两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或者担任其任职期间承办案件的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十八)违反规定携带非律师人员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在押罪犯,或者在会见中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

(十九)向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提供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十)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间继续执业,或者在律师事务所被停业整顿期间、注销后继续以原所名义执业的;

(二十一)有其他违法或者有悖律师职业道德、公民道德规范的行为,严重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

12、律师泄露国家秘密的

处罚种类:吊销执业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五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泄露国家秘密的;?

13、律师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处罚种类:吊销执业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五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14、律师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

处罚种类:吊销执业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五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重要事实的。?

15、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

处罚种类:吊销执业证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应当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16、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的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六条:?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17、代表机构或者代表违反《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规定非法从事法律服务活动或者其他营利活动的

处罚种类:责令限期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代表机构或者代表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非法

从事法律服务活动或者其他营利活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停业;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吊销该代表机构的执业执照或者该代表的执业证书。

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首席代表和其他负有直接责任的代表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代表机构及其代表,只能从事不包括中国法律事务的下列活动:

(一)向当事人提供该外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已获准从事律师执业业务的国家法律的咨询,以及有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咨询;

(二)接受当事人或者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委托,办理在该外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已获准从事律师执业业务的国家的法律事务;

(三)代表外国当事人,委托中国律师事务所办理中国法律事务;

(四)通过订立合同与中国律师事务所保持长期的委托关系办理法律事务;

(五)提供有关中国法律环境影响的信息。

代表机构按照与中国律师事务所达成的协议约定,可以直接向受委托的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提出要求。

代表机构及其代表不得从事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法律服务活动或者其他营利活动。?

18、代表机构聘用中国执业律师,或者聘用的辅助人员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行政执法队伍执法素质的高低和执法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执法效果,因此打造专业型、服务型、高效型的行政执法队伍,从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也就成了顺利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行政执法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行政执法队伍进行密集培训、执法监督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个别领域、个别人员还存在着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服务意识有待增强。执法队伍中还存在着有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等现象,甚至还发生执法犯法,野蛮执法,假公济私,吃拿卡要,刁难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纪律松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丑恶现象,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会强烈。 2、业务知识有待充实。不想学、不愿学、不去学的思想状态还存在于某些执法人员的意识中。平日懒惰散漫,无拘无束,以享乐主义为宗旨,终日无所事事,沉浸于玩乐、应酬氛围之中。工作职责与知识储备相距甚远,知识的缺乏致使执法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处理,只能临时抱佛脚,到了紧要时刻,才想起去翻书、去请教,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办事速度,同时在群众造成了

不良影响。 3、法律意识有待提高。个别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贫乏,私欲膨胀,利欲熏心,将手的执法权力作为给自己谋利的工具,有时为了自已的蝇头小利,不惜违规执法、暗箱操作,臵法律、法规于不顾。殊不知,自己在获得了利益的同时,已经触及法律,一旦东窗事发才追悔不及。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尽管以上问题仅是个别现象,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予以必要的重视,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及时制止该类恶劣现象的发生,更应该将关口前移,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为此,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学习培训制度化。学习培训是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的直接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对行政执法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和交流,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各级政府的法制机构要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将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工作落实到位。将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纳入正常化轨道,系统培训执法人员所必备的业务知识,有计划有步骤的轮训执法人员,使更多的人员有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通过全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和有针对性地业务培训,使执法人员对的法律、法规、规章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增强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依法执法意识,开阔视野, 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2、政务公开长效化。政务公开有助于使群众全面了解执法单位的

严格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由“管理”到“执法”的转变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现代法制中的依法行政,其含义之一就是行政主体必须遵守法定程序,违反法定程序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少行政执法机关的领导对行政执法的公正与效率问题认识有偏差,在本部门执法中热衷于习惯的“人治”方法,认为那样才能快捷。不重视按照法定程序操作的“法治”,认为这样太慢。大部分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程序是这样演变的,以前是口头罚,即对违法行为人,仅仅凭一张嘴,说罚多少就罚多少,态度好了少交点,否则加倍罚;进一步的时候是变为一张纸,即填个处罚决定丢下就要钱;再进一步发展为两张纸,即一张处罚决定,一张送达回证。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以后这几年,虽然规定了执法程序,但是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只是被动应付、消极履行,能省一个环节就省一个环节,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仍不能按程序规范操作。 一、行政执法程序的概念及程序公正的意义 行政执法程序是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法律及法定处罚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法、期限和可以采取的手段、措施及其应用范围和对象的总称。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是行政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的体现和反映。

行政执法程序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法定性。行政执法程序法定是其区别其他程序的根本所在,它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在一般情况下,它是行政执法行为有效的构成要件之一。如果行政执法行为违反了程序的规定,就会发生执法行为无效,部分无效或经补正后有效的法律后果。 二是普遍性。行政执法程序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的是国家意志,因而具有普遍的拘束力。任何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的规定去实施相关的行为,否则,会导致程序违法,法律不予保护。 三是辅助性。程序是依附于实体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实体内容,程序的规定就是一纸空文,毫无用处。行政执法程序是规定实施行政执法活动的方法, 步骤和过程,它围绕着实施行政执法活动的实体规范而发生作用。实体是里,程序是表,相辅相成。 程序正当原则最初主要适用于司法领域,但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张和行政权对相对人权益影响的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用科学公正的程序对行政权的行使予以控制,这就使该原则由司法领域被引入行政领域。我国以《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为开端,日益重视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程序正当原则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必须依靠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行政公正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方案(最新)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方案(最新) 为进一步规范XX区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XX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XX市XX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X发〔20XX〕2号)精神,为保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结合我区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规范行政执法活动,进一步转变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全面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有效解决行政执法不公、行政执法不严、行政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推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程,促进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有明显提升,执法作风有明显转变,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执法程序明显规范,社会公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二、工作任务 (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深化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 (1)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坚持主动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将执法信息公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包括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流程、执法

结果、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自由裁量权、监督方式等信息),通过“XX区人民政府网”进行公示,主动亮身份、晒权力,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执法行为更加公开透明。 (2)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对程序启动、调查与取证、审查与决定、送达与执行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让执法全过程留痕、可回溯。全面开展网上执法办案,实现线下办案到网上办案的转变,促进规范文明执法中的“倒逼作用”,有效减少随意执法和执法不公问题,实现全区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公正文明,行政争议明显减少,全过程记录信息在行政争议中定纷止争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3)深化和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合理界定审核范围,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征收四类执法中,关系社会公众重大切身利益、易产生争议的执法决定纳入重大决定法制审核范围,分类列明需要进行法制审核的执法决定,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不通过的不得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确保执法案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降低执法风险,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优化发展环境。 2.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 (1)对行政处罚涉及自由裁量权运用范围、行使条件、裁决幅度、实施种类以及时限等予以合理细化和分解,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结合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自由裁量的弹性空间,让行政执法裁量更加明确精准。

行政执法行为规范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下简称执法部门)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监督、处罚等公务时应当遵守本规范。 第三条各级执法部门负责本规范的组织实施;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组织实施本规范的第一责任人。 上级执法部门负责对下级执法部门执行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第四条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时,应当向当事人主动出示文化部监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证》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执法资格证(以下统称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 第五条经初步调查核实,发现当事人不存在违法行为的,执法人员应当对其配合执法检查的行为表示谢意;发现当事人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或改正违法行为,并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 第六条执法人员不得通过引诱、欺诈、胁迫、暴力等违反法定程序的手段进行调查取证。 执法人员通过其他方式不能或难以收集了解文化市场管理信息,需要采取隐蔽拍摄、录制等特殊手段时,应当报请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同意。 第七条执法人员应当穿着文化部统一样式的执法工作服,佩带执法标志,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配套着装,穿着整齐,保持执法工作服洁净、平整; (二)执法胸牌佩戴在上衣左口袋上沿正中处; (三)穿着黑色皮鞋或深棕色皮鞋; (四)不得混穿不同季节的执法工作服,不得混穿执法工作服和便装,不得披衣、敞怀、卷裤腿、上翻衣领; (五)男性执法人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不得蓄胡须、剃光头;女性执法人员不得披散长发,不得化浓妆,不得佩戴夸张的饰物。

浅谈如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doc

浅谈如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出台实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行为越来越规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更是摆在 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是由于基层部门缺编严重,行政和事业人员混岗使用,执法人员调整频繁,执法队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执法程序等;二是有的执法人员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野蛮执法、粗暴执法。如城管追赶违规摆摊设点人员、强行收缴商品,工商人员面对农民入市卖菜未交管理费采取粗暴方式强行赶出市场等;三是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部门或系统培训少,加之自身也不注意学习,使执法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四是个别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执法动机不纯,主观上存在以权谋私思想,造成随意执法,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时有发生;个别食品监督执法部门到小面馆吃面不付钱,证照办理 或年检中不给好处不办理或拖着不办等。 (二)、执法随意性大,处置不规范。一是重罚轻纠。一些执法部门在工作中只注重对违法违规人员实施经济处罚,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做的不够,致使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屡屡存在。如个别工商、质监执法人员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业主只罚不纠,以没收和罚款了事,而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隐患的产品不认真追查。又如一些执法部门在对超载超高车辆处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只注重罚款和卸载了事,而对加高车箱现象背后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不督促进行拆除,不建章立制,采取措施从源头杜绝。二是随意简化办事程序。有的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不严格按照规定的亮证、告知等程序执法,如县路政队对企业违规占地搭建执法中,在调查核实案件后未告知企业就采取了强制拆除。个别工商、卫生等执法人员将没收财物、停业整顿等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一味图简单省事。三是随意决定处置方式。本来根据问题应办理为停产整顿的案件可以办为边整边改的案件,应办理为罚款的案件可以办为批评教育。有的政策法规处罚幅度大给执法人员的执法上带来了更大的随意性。如环保局对违法排污的处罚幅度在几万至十万元,计生部门收取的社会抚养费可以从几千元到几万元,执法人员的处 罚只要在此幅度都合法。 (三)、执行制度不严,滥用职权。一是个别执法人员以权代法。以行政命令代执法,以个别人的意见代替执法,以不规范的检查方式代替执法。对经常能为部门提供点赞助或与领导关系“好”的服务对象,全面开展的执法检查也可依个人感情和关系来决定执法方式和处罚。对关系不熟或不给好处的,则秉公执法甚至重从处理,而对有关系或给了好处的违法对象,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网开一面,或意向性地去转转看看,走走过场,而对所谓关系不到位自身又存在违规的行业,如排污企业、煤矿企业等,本来一月搞一次的执法检查,则采取周周搞或隔三差五地查,弄得企业不得安宁,不得不为执法部门或相关领导进贡。二是由于监督政策不完善,考核体系不健全。目前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主要来自群众和服务对象,而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监督的不够完善,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 执法监督、考核办法。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对策与措施 监察机关是全面履行监督检查的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监察法》,着力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有效 促进行政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一)要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好坏,决

交通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整改报告

交通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整改报告 篇一: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自查自纠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自查自纠 结合巩交****(***)号文件 通过学习巩交2013(89)号文件《交通公路执法专项整顿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规范自身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我对照现阶段的执法力度以及这次整顿工作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自我检查自我纠正。作以下三点: 一立足工作实际, 众所周知交通执法行为是一项极为严肃的国家行政行为,是国家依法赋予交通部门的工作职能。如何把握和行使好这一职能,直接影响着交通部门的形象和发展。自3013年到2014年以来,我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和站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倡导规范化、人性化的执法行为,从一岗到二岗认真工作,踏实做事。有力地打击了辖区内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维持了公路路产,路权的损害。 二认真查找,自我落实。 创建和谐、有序、高效的现代交通,是每一位交通人的工作职责。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更有利于交通事业的壮大和发

展。对此,我依照交通执法行为规范的内容及要求,认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每一次执法行为,进行了深刻而严肃的自我查找。扎扎实实的进行了逐条对照,从行动上转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切实将此次交通公路执法专项整顿工作落到了实处 ①执法程序方面。我严格对照了站里的要求和主意事项。在执法过程中完全依照规定执行,做到符合程序要求,处理执法事务。其次,详细遵守了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顺序,严肃了一系列执法程序,无违规违程情况出现。 ②是执法文书方面。我积极学习执法文书填写的有关规定和填写执法文书的准确性和 真实性。但对于在一些较多页面的执法文书制作上,因为平时接触较少,我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以后加强此方面的组织学习吧。 ③是执法用语方面。我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纪守法,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坚持不懈的落实“十不准”和“十条禁令”规范治超执法行为。严格依照加强党风,行业建设的标准,执行执法工作。做到了无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违法违纪行为。 ④是仪容风纪反面。我坚决做到按规定着装,坚决执行着标志服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自觉维护交通工作人员的形象。严格遵守有关仪容风纪的相关规定,自觉塑造良好的工作形象。

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

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 关于《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进一步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工商部门良好的执法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局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的若干规定》。 一、县局所属各行政执法机构,应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职能分工原则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工作中发现的违法案件或接到的举报(投诉)线索,如不属本部门管辖范畴,应及时移交给有关部门或分局调查处理。执法人员调离现工作岗位,应将在手案件和案件线索于交接时一并向原单位移交。 各行政执法机构履行行政处罚职责的分工是:工商分局负责辖区内所有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的的查处;监督管理科负责对违反登记法规及商标、广告法规的案件的查处;市场合同科负责对各类违反合同、担保、经纪人、拍卖等市场管理法规的案件的查处,并可以对有形市场内的市场主体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根据上级布置,也可以对农资商品组织质量监测并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消费者权益保护科负责商品质量监测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案件的查处及消费者申诉案件的查处;经检大队主要负责对传销、直销企业的监管以及对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并根据局长指定,组织对重大投诉、举报案件及其它大要案件的查处。 二、各行政执法机构需要对市场主体实施监督检查(不包括综合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的,在进行检查之前,须向县局公平交易科报备,未经报备不予检查。报备以电子邮件方式为据,报备内容应明确检查单位、检查人、检查对象、检查时间及地点等内容。对有紧急情况,需立即检查或在非工作时间内进行监督检查的,各行政执法机构可以口头向县局分管经检工作的副局长(下同)请示,经批准后可以先予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检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内应向公平交易科补办报备手续。 严格控制对县内生产型企业的检查。对其存在的一般违法违规问题,应先予教育警示和责令整改,经教育警示仍不改正的,再予行政处罚。 对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检查,必须经过县局局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各行政执法机构报备时,对已有其它行政执法机构就同一检查对象已经报备的:为同一违法行为的,后报备的行政执法机构不得再另外实施监督检查;属于不同违法行为的,后报备的行政执法机构将案件线索移交已报备的行政执法机构一并处理;对案情重大、情况复杂的疑难案件,由公平交易科提请分管副局长决定。 四、各行政执法机构对应予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及时指定案件承办人及主办人,并于24小时内通过案件网络平台办理立案审批手续。严禁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案件调查取证工作应于立案核准之后进行。 五、呈报案件经批准立案后,公平交易科应于24小时内将立案情况通报本局相关监管机构负责人(分局为分管案件工作的副分局长或经检中队长)。 六、需申请市局审批或授权调查的案件应经分管副局长审查同意后方可上报。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不得直接向上级局报批。 七、执法机构办案过程中需出境调查取证或接待配合外地有关执法部门来我县境内开展案件调查的,应事先向分管副局长请示。 八、对上级局组织的商品质量监测,有关执法机构在上报抽查方案前应征得分管副局长

规范行政执法的对策和建议

规范行政执法的对策和建议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把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而政府行政执法的规范化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利益,我县近年来在规范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行为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执法主体方面 1、部分执法主体资格不够合法,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整体形象。部份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不懂法律,不懂业务,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协助人员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现有水平不能胜任执法工作。有些人员执法过程中语言不文明,态度较粗暴,常会引起相对方心理失衡和强烈不满,导致双方发生冲突,有的不能以身作则,执法人员知法犯法,严重损害了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执法者的形象。 2、执法人员主体多头复杂,存在着互相推诿的现象。行政执法行为种类繁多,执法主体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基层各个执法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然而目前基层有些部门怕承担责任,互相推诿。一宗土地案件涉及多个违法现象形成土地部门和城建部门的行政执法互相扯皮,致使此类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往往会引发上访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行政执法行为方面

1、基层特别是镇一级依法行政存在不作为和作为不及时现象,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随着群众法制观念的提高,政府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征收、行政复议等行为中的不作为、不敢作为或不及时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我县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农村山林权属、土地补偿争议等案件的前提是必须提交乡镇政府的行政裁决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镇政府地方对土地、山林权属纠纷等的受理调处,采取推诿、拖延不予办理的方式,造成当事人纠纷无法走上诉讼程序;有的对一些应予处罚的案件如对农村违法建房,采取包庇、袒护、不予制止和纠正或者差别对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2、执法程序不合法,事实认定不清楚,调查取证不规范,存在行政执法行为违法现象。有的对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太过随意,没有按行政处罚法要求履行相应的程序,如告之权利、听取意见、听证等;有的在做调查笔录时仅1人签字,1份调查笔录针对多人;有的单位对物证不够重视,没有采取录像、照片等形式进行固定或者没有相对人签字确认;有的行政审批程序过于简单,材料不全,没有按规定存档;有的房屋产权登记部门登记房屋产权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没有仔细核对所有共有权人,有时仅凭部分共有权人的虚假证明给予登记,有的登记材料有明显涂改痕迹,人为地制造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3、行政执法环境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善。基层政府执法机关执法压力大,正式人员少,庞大的协助人员队伍福利低,好的人员留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争当文明执法标兵(全省先进执法集体申报材料)

全省先进执法集体推荐材料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争当文明执法标兵 ---临夏州地方海事局争创全省先进执法集体申报材料 近年来,临夏州地方海事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水的海事工作原则,在全面加强水路交通行业管理、严格履行海事执法监管职责的同时,把全面加强水路交通法制建设作为主线,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秩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维护和保障水路交通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作为奋斗目标,狠抓水路交通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行了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规范交通执法行为,整顿执法作风,行政执法工作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和省、州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为临夏州水路交通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法制环境。近几年,该局先后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全国海事系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国家海事局授予“全国海事系统奥运安保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省安委会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省交通厅授予“5〃2水上救援行动先进单位”、“全省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州政府法制办授予“2010年度全州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该局的主要做法是:

加强领导抓队伍。临夏州地方海事局以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海事执法队伍和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事管理体制为工作出发点,将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情况作为各县地方海事处(局)年度奖罚考评的重要依据,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所的四落实;把海事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作为首要工作常抓不懈,制定了领导干部年度学法用法计划,定期对局全体干部作行政执法知识辅导,组织海事执法人员系统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了以“五法一纲要”为内容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先后选派多名同志参加了全国海事调查官、行政执法培训、海事执法业务培训等培训班;组织开展了“队伍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每年对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军事化整训。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海事人员与营运船舶船员“结对子、交朋友”等活动,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海事干部队伍,树立了临夏海事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健全制度抓规范。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学法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信访举报、答复》等制度。结合水运工作实际,制定了《临夏州水路交通管理办法》和《临夏州水上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了完善的机关制度体系,营造了一切按制

乡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一是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双庙乡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探索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依法决策水平。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确定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重点,细化、量化分解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强评议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评议促规范,以考核促提升。 三是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分层次、分系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培训,重点加强对新增行政执法人员的岗前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法律考试。 二、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 一是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大招商、推动民生改善、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

二是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长效机制。修订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有效期制度和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 三是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着力提高备案审查工作效率,实现审查率、纠错率100%的工作目标,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多措并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一是梳理行政执法主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执法依据、执法事项,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力清单”,使行政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 二是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程序,认真督查、核实人民群众投诉、新闻媒体反应的问题,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努力使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式得以实现。 三是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认真落实《清丰县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进一步严肃法纪,匡扶正义。加快建立健全违法行政案件移送机制,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四、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一是进一步畅通复议申请渠道。利用公示栏、广播等多

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一)

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一) 内容提要:行政执法是行政法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改进和完善行政执法是贯彻依法行政原则,落实执政为民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而要加强、改进和完善行政执法,首先必须明了行政执法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对行政执法的功能和作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加强、改进和完善行政执法的自觉,并找到和确立加强、改进和完善行政执法的正确途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和论述了行政执法的功能和作用:其一,行政执法将法从文本规定化为人们实际行为规范的作用,即实现法的作用;其二,行政执法将公民权利从“应然”变成“实然”的作用,即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作用;其三,行政执法将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从静态设计转化为动态建构的作用,即确立、维护和保障秩序的作用。文章对这三方面作用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进行了较详细地阐释。关键词:行政法治、行政执法、行政处理、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执法与立法的关系来分析。立法是执法的前提,是执法的基础,没有立法,无法可执,无从谈执法。执法则是立法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没有执法,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等于废纸一堆,立法调控社会关系的目的无从实现。第二,从执法与公民权利、自由的关系来分析。实现、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自由是执法的目的,离开了公民权利、自由,执法就失去了意义,而执法是公民权利、自由实现的手段,没有执法,公民权利、自由在很多情况下就可能成为“画饼”,而且随时可能被侵犯,被蚕食,被践踏。第三,从执法与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关系来分析,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是执法的重要任务,离开了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会需要和存在的理由,而执法则是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没有执法,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人们将可能不得不恐惧地生活于某种“无序状态”中。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执法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来分析行政执法的作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执法追求的理想目标,不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执法将失去灵魂,失去方向,而执法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保障,没有执法,文明不仅不可能推进,而且还可能向野蛮倒退,回归野蛮。当然,执法本身亦应是文明执法。一、执法:使法从文本规定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规范立法和执法均是法治的基本要素:立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为执法提供前提,提供准则,提供依据,为执法主体和执法相对人的行为提供规范,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基准、规则;执法解决法的实施问题,即将立法确立的准则、规范、基准、规则适用于人们的实际社会生活,适用于实际的社会关系调整,使法律文本的规定在人们的实际行为中得到遵守、执行,在各种相应社会关系的发生、进行、变更和消灭的过程中得到贯彻、实现。执法将法律文本规定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规范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这些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法律解释、实施行政处理(处理形式主要有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和裁决)、进行行政监督检查、实施行政强制和科处行政处罚。(一)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将文本规定的原则性条款具体化,然后通过直接实施行政规范性文件而使法律文本的规定得到实际贯彻、执行,这是执法的第一途径。广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其形式有决议、决定、规定、规程、公告、通告、布告、命令、办法等。行政法规和规章相对于法律来说是执行性的,是为执行法律而将法律的原则性条款具体化。因此,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属于广义执法的范畴。但是,行政法规和规章相对于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具体行政行为,乃是立法性的,是为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具体行政行为确立准则、规范、基准、规则。因此,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又属于广义立法的范畴,谓之“行政立法”。其他规范性文件则是为执行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最终执行法律而将法规、规章,或直接将法律的原则性条款具体化,具体行政行为则是直接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确立的准则、规范、基准、

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专项检查报告

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专项检查报告 根据县纪委、监察局转发XXX要求,XXX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切实推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作风,科学执法、规范执法,提高全局干部行政执法水平,决定在全局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专项检查,加大问责追究力度。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水平有所提高。为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我局注重开展对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素质的再教育,强化执法人员的为人民服务、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意识。为了加强此次专项检查工作,我局成立专项检查领导组,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全面负责开展此次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使全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 目前,我局共有X名行政执法人员,均为大专以上文凭。在执法过程中,努力做到实体合法、程序合法。同时,我局还通过证件审验,加强对执法证件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行政执法证件的合法、有效,促使执法过程中的实体合法、程序合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依法行政。 二、增强服务观念,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我局的行政执

法工作日趋规范化,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个别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执法过程中个别执法人员存在越权执法、滥执法现象,部分案件办理质量不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明确检查的突出问题。一是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对行政执以人员的违法行为和错案予以依法追究,大大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二是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县纪委、监察部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使执法行为接受群众监督。 主要表现问题:影响政令畅通的各种问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进行执法行动和不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执法的问题;不按法律、法规、规章等依据乱执法的问题;不按法定权限、程序实施执法检查的问题;未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等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问题;违反法定范围、权限、依据、条件、程序和时限,违法违规对公民、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问题;对执法人员存在执法过错或违法违纪问题未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的问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和许可后续监管不力的问题。 四、改进行政执法作风,树立良好执法形象。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礼貌待人。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做

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一个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基本合法性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那就是实体的公正性、程序的正当性和文书的规范性。 一、执法的实体公正性 法的公正性,是法本身的属性,也是法的首要价值所在。 执法者做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要实现实体的公正性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主体合法:主体合法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前提条件。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经本级政府法制部门确认公告;履行执法职责的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且须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另外还要求对具体行为针对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也确认准确。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这是执法行为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很多执法人员的难题。 (三)依据正确。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依据必须适用正确。 (四)内容适当。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具体行政行为不仅要求内容合法,而且要求内容适当,内容适当因各种行为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 二、执法的程序正当性 程序的正当性要求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法律、法规关于程序的规定。 (一)立案程序。立案就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不是由我们来管辖的一个环节。案件来源应当按照有关人员申请、检查发现、群众举报、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媒体曝光、违法行为人交待等情况据实填写,同时附有相关材料(现场笔录、举报记录、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等)。 (二)取证程序。调查取证程序尤其重要。具体行为中,执法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依法进行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表明身份,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 在取证程序里,制作询问笔录很常用的方式,在制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笔录中明确记载表明身份,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权利等内容。

树立执法理念规范行政执法

树立执法理念规范行政执法 单位:姓名: 论文摘要:行政执法是行政法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实施的重要阶段, 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加强、改进和完善行政执法是贯彻依法行政原则,落实执政为民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建立在良好的以法律为主导的规则体系下的公平、正义与秩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重点要促进行政执法的依法、严格、公正和文明。当前应当在行政机关中广泛树立和谐执法理念,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行政执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行政管理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实现,或者在行政执法中出现了一些如暴力执法等不文明、不合法的现象,造成了政府信誉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法学的视角来研究如何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有限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本文从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出发,对我国行政执法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一些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促进我国行政法治的实现。 关键词:依法治国和谐执法严格执法行政执法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执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规范行政执法,依法行政,是推进我国实现法治社会,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法治政府是法治社会实现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一、行政执法概述 (一)什么是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指的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的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是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运用国家资源管理国家、社会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时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用于个人或组织,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阶段,这是因为行政执法所执行的正是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也是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掌握行政权的有关部门在管理活动中有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任何权力都有腐败的可能,加上我国行政权一向比较强大,社会对行政权的监督力度有限,因此行政执法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行政执法与其它法律的区别 行政执法与其他法律手段有一定的区别。本文将行政执法活动与立法活动和司法活动相区别,以此体现行政执法的不同之处。 第一、和立法活动相比较。和立法活动相比较,行政执法活动是对法律的执行,而立法是对社会利益的第一次分配,属于法律创制过程,而不是法律实施过程,两者在法律实施机制中属于不同的地位和阶段。 第二、和司法活动相比较。和司法活动相比较,行政执法活动是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而司法过程是为了解决社会纠纷。司法权具有被动性、终极性等特点,而行政执法活动却具有主动性,非终局性的特点。之所以说行政执法的非终局性,是因为行政执法本身也会进入司法审查的视野,如果行政主体违法执法,则会受到司法的审查,会被判决败诉,要求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系统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交政法发…2011?585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宣传贯彻行政强制法 行政强制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的行政法典。它的颁布实施,将对监督和促进政府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行政强制法确立了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对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在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将对交通运输系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提高对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

搞好行政强制法学习、培训和宣传,组织执法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内容,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深刻领会行政强制法的精神实质,深入学习和掌握行政强制法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制度和规定,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严格规范交通运输行政强制行为 (一)正确把握实施行政强制的原则。各行政执法机构要严格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本着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审慎实施行政强制。对于一般违法行为要以教育为主,只有在制止严重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毁损、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紧急情况下,本着证据确凿、依据充分的原则,方可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严格履行实施行政强制的法定程序。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做了明确规定,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各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并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单位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也就是说,行政强制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根据,否则,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

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大队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廉洁高效,根据市局《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结合本大队实际,特制定大队执法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条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模范履行相关义务。 第二章队容风纪 第三条工作时间须着制式服装,佩戴统一标志,保持容貌严整。非工作时间,一般不着制服。衣着必须整洁、配套,不得混穿,不得在制服外着便服。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等。应当规范缀钉、佩带帽徽、领花、肩牌与肩徽、胸章、臂章,不得佩带与身份或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戴帽子时骑车、乘车执行任务或队列时可使用松紧带,不使用时,松紧带应置于帽内,室内可脱

帽,并放于固定位置。执勤或集体活动时,应着黑色、棕色皮鞋,不得赤脚,穿拖鞋和赤脚穿鞋。季节换装应当按统一要求整体换装,保持着装一致,有明显伤疾及女同志怀孕后体形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当着便装。 第四条仪表端庄、姿态良好。头发整洁,不染彩发。男队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烫卷发、剃光头和蓄胡须。着制式服装时,不浓装艳抹,不围围巾,不佩带饰品。不在外露的腰带上系饰物。不纹身、不染指甲、不留长指甲。 第五条着制式服装应精神饱满,举止文明。不背手、袖手、叉腰、插兜、勾肩搭背。不在公共场所或其它禁烟场所吸烟;不边走边吃东西;不嬉笑打闹、高声喧哗;不席地坐卧。在执勤车辆内也应保持良好姿态,精神振作。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执勤时不到被管理者处歇息、聊天、购物、用餐等。严格执行禁酒令。不得参与赌博、打架斗殴,不得参加封建迷信等违法违纪活动。站、坐、行、待人接物都要注意形象。在办公室、值班室、岗亭时,必须姿态端正,不得斜靠、倒卧、翘腿、聊天、打牌、下棋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参加集会或其他集体活动时,必须按规定的时间有序入场,在指定的位置就坐。严格遵守会场秩序。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退场的,需经大队领导批准。散会时,依次退场,不得喧哗。

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检查、行政强制以及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应当遵守本规范。 第三条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协助行政执法的人员只能按照规定从事行政执法的有关辅助工作。 第四条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有统一制式或识别服装(以下简称“制服”)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着制服;没有制服的,着装应当庄重得体。 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将制服转借、出租或者买卖;不得因非行政执法活动需要着制服出入娱乐场所。 第五条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方式得当。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不得使用粗俗、歧视、侮辱以及威胁性语言,不得刁难当事人或者做出有损行政执法人员形象的行为。 第六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范围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超越职权,不得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期限等实施。 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时,应当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外,必须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行政执法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八条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伪造、隐匿证据。 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指派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询问时,应当依法制作询问笔录;进行检查时应当依法制作检查笔录、勘验笔录等法律文书。 第九条实施行政检查前,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行政检查的理由、内容、要求以及程序。 实施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前,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告知当事人行政执法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行政执法人员回避等权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