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稿美国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研究.doc3

定稿美国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研究.doc3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

在大规模金融证券化过程中,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信用评级机构没有及时揭示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助长了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使得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危机。①随着美国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展开调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而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私人信用评级机构的商务模式,也就是“发行人收费”模式导致了资本市场的失灵,这种失灵使得信用评级机构与其资本市场“守护者”的角色背道而驰。

为了从根本上避免信用评级市场失灵导致资本市场的动荡,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恐慌,本文以探索信用评级机构的商务模式为重点,提出在现存信用评级体系之内由美国政府负责建立另一类信用评级机构——公立信用评级机构,重构美国信用评级体系,由公私混合信用评级机构相互弥补不足,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信用评级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运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第一章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NRSRO)制度加以阐述,简单介绍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概念、发展历史、作用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分析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其制度缺陷。美国现行信用评级机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信用评级模式导致了资本市场失灵。

第三章对美国《金融改革法》进行评析,并提出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本部分将美国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措施加以梳理和分析,提出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由公立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取代私人信用评级机构担任资本市场公共管理职能是解决资本市场失灵以及维持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最佳选择。进而从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理论依据、工作模式、管理职能、中立性、透明度、信息获取以及资金保证等方面论证建立公立信用

①DAVID ELLIS. Rating the Rating Agencies[EB/OL].http//:https://www.doczj.com/doc/735743729.html,/2009/04/14/news/companies/rating agencies/ index.htm, 2012-4-6.

评级机构的可行性。

第四章根据上文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的分析得出启示,回归本国信用评级机构制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信用评级;商务模式;公立信用评级机构

ABSTRACT

In the large-scale financial securitization process, as the capital market "gatekeeper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s not timely reveal the credit risk of 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contributed to a irrational exuberance in the capital markets, so as to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as finally turned into a credit crisis of the credit rating institution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U.S. financial regulatory departments, the problems of the U.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are also beginning to emerge. The root causes leading to this series of questions is the privat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business model, that is, the "issuer fee" model has led to the capital market failure, this failure makes th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and its “the guardian” role of capital markets opposite.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prevent the credit rating market failures from leading to capital market turmoil, and even panic in the entire economic and social.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business model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and proposing to establish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by the U.S. government within the existing credit rating system.Reconstruct the U.S. credit rating system, mixed public-privat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meet the shortfall each other, and mutual restraint, to play the credit rating rol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capital markets.

This paper will be discussed as following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we will elaborate the United States NRSRO system,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history and role pays in capital market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The second, we will analysis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financial crisis, and know that credit rating agencies business model had led to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mpetition, legal and regulatory difficulties, the most fundamental

is capital market failure.

Third, we will analysis the U.S. Financial Reform Act, 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This section will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of the U 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Public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the private capital market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s the best choice to address capital market failures, as well as operate the capital market healthy. This paper will also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through theory, work model, transpare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ource and capital support.

Forth,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U.S. system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and discuss th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give some affective advices to perfect the regulation system.

Key words:Credit Rating Agency; Business Model; Public Rating Agency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与管理制度概述 (3)

第一节信用评级机构的概念和作用 (3)

第二节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产生、发展以及现状 (4)

第三节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制度 (5)

第二章次贷危机下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以及制度缺陷 (7)

第一节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表现 (7)

一、评级预警机制失常 (7)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受人质疑 (8)

三、评级结果调整方式严重失当 (9)

第二节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缺陷分析 (9)

一、信息披露困境 (9)

二、收费模式引发的利益冲突 (11)

三、信用评级行业的垄断格局 (12)

第三章后危机时代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的改革评析以及模式选择 (14)

第一节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的改革及评析 (14)

一、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的改革措施 (14)

二、信用评级机构制度改革的总体评析 (16)

第二节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模式选择——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 (19)

一、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理论依据 (20)

二、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意义 (23)

三、建立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 (24)

第四章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7)

第一节我国信用评级机制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27)

第二节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机制的建议 (28)

一、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切实加强信用评级监管 (29)

二、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 (30)

三、提高评级机构权威性和公信力 (30)

四、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 (30)

结束语 (31)

参考文献 (33)

CONTENTS

Preface (1)

Chapter 1 An Overview of th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U.S.

Capital Market (3)

Subchapter 1 The Concept and Role of Credit Rating (3)

Subchapter 2 The Generat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Quo of U.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4)

Subchapter 3 The Management System U.S. Credit Rating Agency (5)

Chapter2 The Performance and System Defects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the U.S. Capital Markets During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7)

Subchapter 1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7)

Section 1 Rat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Disorders (7)

Section 2 The Independence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Have Been Questioned (8)

Section 3 The Adjustment of Rating Results is Serious Misconduct (9)

Subchapter2 System Defect Analysis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9)

Section 1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ifficulties (9)

Section 2 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d by the Charging Mode (11)

Section 3 The Monopoly of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12)

Chapter 3 The Reform and Mode Selection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in U.S. Capital Markets in Post-crisis Times . 14

Subchapter 1 The Reform and Comments of the Post-crisis Time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14)

Section 1 The Reform of the Post-crisis Time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14)

Section 2 The Comments of the Post-crisis Times Credit Rating Agencies (16)

Subchapter 2 Proposals for Reform of the U.S. Model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Establish a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19)

Section 1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o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20)

Section 2 The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23)

Section 3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ublic Credit Rating Agencies (24)

Chapter 4 The Implications of U.S. Credit Rating System for China (27)

Subchapter 1 Overview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Credit Rating

Mechanisms (27)

Subchapter 2 The Proposal to China's Credit Rating Mechanism (28)

Section 1 To Establish a Unified Regulatory Bod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Credit Rating (29)

Section 2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Credit Rating (30)

Section 3 Improve the Authority and Credibility of the Rating Agencies (30)

Section 4 Establish a Conflict of Interest Avoidance Mechanism to Maintain the Independence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30)

Conclusion (31)

Bibliography (33)

引言

引言

2008年3月,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为标志,本世纪第一次国际性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曾经被誉为投资者的“守护者”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被指责其发布虚高的评级结果正是导致此次危机的因素之一。

信用评级制度作为缓解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大规模金融证券化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没有及时揭示该类产品存在的巨大风险,认定次级债券与普通债券的风险水平相当并给予很高的评级,从而助长了次级债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并使得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危机。

信用评级机构特有的信息披露困境、收费模式带来的利益冲突,以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准监管部门”带来的垄断地位,加上监管缺位,使得信用机构放弃自身赖以生存的“声誉资本”进行不当评级。除次贷债券和债务抵押债券的评级信誉急剧下降之外,公司债、金融债和市政机构债等领域的评级也广受指责,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害,从而在根本上打击了信用评级产业,并由此带来整个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混乱。评级机构在危机产生、发展和爆发过程中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人们开始审视美国现行信用评级机构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陷。

为此,美国政府部门以及学者们紧锣密鼓地从各个方面开始寻求新的出路。美国政府部门提出了强化监管机制,即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内部成立专门监管信用评级行业的信用评级监管署;强化信息披露义务,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2009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要求监管当局在监管活动中尽可能减少使用信用评级,降低金融体系对信用评级的依赖,以及追究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失责任、完善公司治理、改良评级流程、探寻模式变革等。

美国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研究——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在信用评级机构商务模式改革方面,有学者建议取消“发行人”付费模式,恢复“订购人”付费模式。恢复此前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即评级机构由评级信息的用户而非发行人付费。①有的学者认为,尽管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受到了很多批评,但是,并没有研究证明收费制度本身必然导致了信用评级机构公正性、独立性的缺失,反而是与收费制度相关的保障措施的欠缺和执行不到位导致了独立公正性的不足,尤其是评级机构向受评对象所提供的辅助性业务影响了其客观公正性。②故提出降低单一客户在评级机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客户分散化,以避免机构失去公正性与独立性。

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私人信用评级机构商务模式,即“发行人收费”模式导致的资本市场的失灵,私人信用评级机构为受评对象提供评级服务作为报酬收取评级费用的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私人评级机构很难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金融产品的信用等级不仅仅是一种是私人产品而是公共产品,它是资本市场兴衰的“方向标”,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体温计”。故,解决私人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失灵问题关键在于探索一种更高效更符合信用评级机构公共管理职能的商务模式。

①J.C.COFFEE. Gatekeepers: The Profession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298.

②应娟,张益新.信用评级机构收费模式之争[J].上海金融,2006,(6):74.

第一章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与管理制度概述

第一章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与管理制度概述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信用国家之一,既有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又有一批运作市场化、独立、公正的信用服务主体。其中信用评级机构是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评级对象广泛,既包括国家和企业等融资主体,也包括债权、基金、商业票据等金融产品。

第一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的前提首先是搞清楚什么是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的定义是评级机构制定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的基础。不同的信用评级产品评价什么、主要采用什么样的量化指标来量度、这些量化指标的定义是什么,是定义评级机构前必须明确的问题。

关于信用评级的概念,各公司没有统一说法,但内涵大致相同,用惠誉国际首席顾问查理·布劳恩(Charles Brown)的话说,主要包括三方面:①首先,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及外汇风险等等。其次,信用评级所评价的目标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而不是企业本身的价值或业绩。最后,信用评级是独立的第三方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它不能代替资本市场投资者本身做出投资选择。信用评级不同于股票推荐,前者是基于资本市场中债务人违约风险做出的,评价债务人能否及时偿付利息和本金,但不对股价本身做出评论;后者是根据每股盈利及市盈率做出的,往往对股价本身的走向做出判断。

简单来讲,信用评级是指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

①PATRICK BOLTONA, XAVIER FREIXASB, JOEL SHAPIRO. Conflict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85(2):297-330.

美国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研究——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就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意愿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且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而信用评级机构则是进行信用评级的机构,是信用管理行业中的重要中介机构,它在经营中遵循真实性、一致性、独立性、稳健性的基本原则,向资本市场上的受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各种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履行管理信用的职能。

信用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①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说,起到投资决策的辅助作用。由中小投资者自行收集信息对众多证券进行精确分析和选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评级机构对拟发行债券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客观、公正和权威的评定,既可以加强贷款人与借贷人之间的信息流通,降低投资成本,又可以提高证券投资和交易的质量。另一方面,对融资者来说,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行人可以以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作为其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一般来说,资信等级越高的证券,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信任,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发行;而资信等级低的证券,风险较大,只能以较高的利率发行。此外,信用评级机构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为多方利益团体提供专业的金融风险指示,对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产生、发展以及现状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密切相关。面对众多良莠不齐的债券,投资者很难判断和比较它们的信用风险。1902年,由约翰?穆迪创办的穆迪评级公司,开始对铁路公司债券进行评级,此后不断拓展评级的内容和范围。随着信用评级市场的不断扩大,其他信用评级公司也相继出现,推动了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大萧条的蔓延,大批美国公司破产导致债券无法偿还,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开始广受关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市场对资信评估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推动了现代信用评级体系的形成。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确立了行业内的主导地位,并开始朝国际化

①PATRICK BOLTONA, XAVIER FREIXASB, JOEL SHAPIRO. Conflict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85(2):330.

第一章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与管理制度概述

方向发展。

伴随着信用评级市场的迅速发展,美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也相应建立并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以前,信用评级市场处于无政府监管状体,主要依靠市场自律。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引发的债务危机,引起了政府的重视。1975年SEC认可上述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机构”或称“NRSRO”(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确立资质认定制度对信用评级行业实施监管。穆迪①、标准普尔②和惠誉国际③三家公司就此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11年7月14日发布的报告,在世界上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准普尔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公司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穆迪约15亿美元,标准普尔为10多亿美元,惠誉国际为5亿美元左右。④

第三节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制度

2006年《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结束了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完全依赖行业自律的无监管时代,确立了SEC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地位和透明规范的NRSRO等级制度及相应的披露和监管审查制度。2007年6月,为了执行2006年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SEC公布了新的对NRSRO注册的监管规则,进一步提高评级的透明度和强化评级责任。⑤2009年美国金融监管改

①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由约翰·穆迪于1909年创立。约翰·穆迪在1909

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穆迪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MCO),穆迪公司是国际权威投资信用评估机构,同时也是著名的金融信息出版公司,是目前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巨头之一。参见百度百科.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EB/OL].https://www.doczj.com/doc/735743729.html,/view/1248447.htm,2012-4-6.

② 标准普尔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是目前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巨头之一。参见百度百科. 标准·普尔公司[EB/OL].https://www.doczj.com/doc/735743729.html,/view/1248438.htm,2012-4-6.

③ 惠誉国际于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 Fitch)创办,1997年底并购英国IBCA公司,又于2000年收购了Duff &Phelps和Thomson Bank 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Hearst Corporation于2006年并购了惠誉集团20%股份,是目前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巨头之一。参见百度百科.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EB/OL].https://www.doczj.com/doc/735743729.html,/view/1248442.htm,2012-4-6.

④中国经济网. 国际公认的三家评级机构

[EB/OL].https://www.doczj.com/doc/735743729.html,/sub/2011/sdgjpijgxyzy/sp/gjpijg/201107/14/t20110714_16602718.shtml,2012-4-6.

⑤Oversight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Registered as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s by SEC.

美国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研究——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革方案中,要求监管当局在监管活动中尽可能减少使用信用评级,降低金融体系对信用评级的依赖。为了限制现存的利益冲突,2010年5月,国会批准采取了新的规则,要求SEC建立一个交流中心(clearinghouse intermediary)负责为每个结构性金融证券指定评级机构,①并且要求SEC 采纳更多样化的确定债务人信用的方法,不再仅仅依赖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监管活动。2010年6月,SEC采纳了于2009年所发布的最终规则,为了避免利益冲突,禁止了NRSROs为由发行人、出资人和包销人付费的结构性金融产品发布或者维持评级,除非该NRSRO向其他的NRSROs披露了某些设计该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息,②限制评级机构基于费用的辅助业务,如在评级业务和辅助业务之间建立严格的防火墙,严禁评级职员收入受服务收入影响等。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产业链中存在的严重弊端,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成为正式法律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以下简称《金融改革法》)。③为应对评级行业现有的难题,《金融改革法》在信用评级改革框架提出了强化监管机制、减少监管依赖、提高信息披露要求、追究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失责任、完善公司治理、改良评级流程、探寻模式变革等多种改革措施,《金融改革法》中关于信用评级的具体改革措施将在第三章当中进行详细论述。

① SEC的这一指定并不排斥发行人自己选择的评级机构的权力,发行人所选择的评级机构如果与SEC的制定不一致,该评级机构可以做出自己的评级结果。

②Amendments to Rules for 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s by SEC.

③关于《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简称,本文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财政部长助理部长的诸多发言,将其简称为《金融改革法》(Financial Reform Act)。当然,在其他场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还有很多简称,比如国内常见的有多德弗兰克法,多德法,华尔街改革法等。

第二章次贷危机下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以及制度缺陷

第二章次贷危机下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以及

制度缺陷

信用评级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揭示信用风险的特定功能影响着金融产品的定价及价格走势,进而对资本市场、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全面影响,并已成为资本市场乃至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信用评级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①然而,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却让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带来的安全感“飞灰湮灭”,原有公正、中立、专业的形象“一落千丈”。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评级机构遭遇“对评级者进行评级”的强烈质疑和信任危机,评级机构“功能失常”的种种问题暴露无遗。主要表现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预警机制失常、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受人质疑、评级结果调整方式严重失当。

第一节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表现

一、评级预警机制失常

信用评级机构对次贷问题反应的迟钝和不作为导致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发展。美国安然公司倒闭以及此次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均有征兆,但三大评级机构均未事先发出警示。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例,新世纪金融公司是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曾于2007年2月13日发出上年第四季度盈利报警,这就意味着出现了问题,但三大评级机构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直到2007年4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后,评级机构才察觉到自身评级存在问题,开始将新发行的次贷产品的评级调低。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早在2006年初标准普尔等通过研究证实: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违约率要比普通抵押贷款的违约率高出43%以上,这与多年来评级机构所认定的两者风险相同的假设差异很大,意味着大规模的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但随后这

①陈游.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务危机形成中的角色解析[J].财经科学,2009,(1):1.

美国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制度研究——兼论对我国的启示

些评级机构也并没有马上调低此类证券的评级,甚至并未提醒市场投资者关注其风险。①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受人质疑

与传统评级不同,评级机构对住宅抵押贷款证券(RMBS)、担保债务凭证(CDO)评级的“中立性”趋于弱化,评级机构向被评对象提供有偿的结构化设计服务,通常参与发行人、承销商的共同讨论,对受评证券的交易结构以及分层、信用增强的技术操作提出建议。在次级债的发行中,评级机构并不是独立于商业银行、投行发行商之外的第三方,而是直接参与了次级债的设计和推广,因此各评级机构自始至终都是全球次级债市场暴涨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是直接受益者。次级债发行商向评级公司支付大量费用获得评级,甚至可以根据评级公司的“表现状况”来选择是否另选其他公司以及支付费用的高低。此外,评级机构还为客户提供评估服务、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这种评级前的辅助服务一直摆脱不了变相“承揽业务”的嫌疑。美国的一些评级机构允许被评级的公司向其购买有关完善本公司治理结构的信息。有些信用评级机构会接受某些公司的请求,将其评级标准出售给公司,以便后者能够自行“预习”这些标准,从而能够赶在向其客户发布评级报告之前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②

评级机构扮演的这种“积极”角色,影响到其独立公正的评级立场,使得作为投资的依据、监管的标准以及合约的条款的信用评级成为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没有稳固的基础,终究要坍塌。大基金的投资品种的范围选择是以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为投资依据的,而信用评级结果若缺乏公信力,信用评级公司就可能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有数据显示,与传统的公司债评级业务相比,评定同等价值的次级债证券,评级公司所得到的费用是前者的两倍。仅穆迪公司在2002~2006年间评定此类证券的收入就高达30亿美元,该业务部门收入也占到了母公司总收入的44%。③

①刘宁,赵美贞.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启示[J].武汉金融,2008,(12):36.

②罗培新.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J].法学杂志,2009,(7):56.

③ 清水.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

[EB/OL].https://www.doczj.com/doc/735743729.html,/a_2012_0104_67934.html.2012-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