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个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才会出现的趋势。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不是对立的发展过程,逆城市化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富裕人口带着资本和技术来到乡村或小城镇,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经济拉动力,使大量农村人口汇聚,产生了新的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

城市化是和工业化、信息化紧密相连的一种社会进程。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占有领先地位,城市化进程也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20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土地开发由城市中心转移到城市的外围或者乡村,随后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相继步入逆城市化阶段,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发展模式相同,都表现为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大城市外围分散布局卫星城镇。以美国最具有代

性,1950~1990年间美国城市人口总量减少20%。德国的逆城市化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德国的城市化主体为小城镇,城乡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小城市在所有城市中占76%。

2.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解决了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拥挤等问题,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逆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一些新兴的工业、产业、经济活动中心以及资本和劳动力随着人口的逆向流动也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使大城市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导致了大城市的衰退;其次,随着城市中大量中高收入者的迁出,城市中心逐渐成为低收入者聚集的地方,有的甚至沦为贫民窟;第三,大量集中的“钟摆式”人口流动模式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时甚至超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总之,逆城市化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西方逆城市化进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国的逆城市化进程提供宝贵经验。

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像经济、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分为起步(1949~1960年)、逆城市化(1961~1965年)、停滞(1966~1977年)和高速发展(1978年以后)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以每年1%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已居于世界前列。

4. 我国的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受国际关系、国家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城市化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且这次逆城市化在后来的城市化道路中得到了修正,是一种暂时的逆城市化现象,不具有代表性。进入21世纪,在经济较发达的广东、江苏和浙江、北京等地区逆城市化已经悄然而生,而且已经不是一种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如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要求“城转农”的人口不断增多,汕头出现“城中村”,据说超过半数的失地农民根本不愿转为城市居民,宁愿留在自家的土地上。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浙江、苏南等地。江西省赣州城乡之间涌起了“双向流动”的潮流,除农民进城以外,还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城里人跳出“城门”进入“农门”,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大面积地承包田园,开发高效种植业,或利用乡间土地、气候等优势办起养殖场,有的甚至办起了“立体农业”庄园。北京市的城市居民也开始倾向于在远离城市中心的昌平、丰台等区购买住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总的来说,推动我国逆城市化的外部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

市化率高达60%以上、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已基本符合

逆城市化的启动标准;②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政府鼓励的郊区化政策、较低的地产价格以及城乡差别的缩小等也促进了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此外,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逆城市化的最直接推动力。

5. 出现的范围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不是局部的现象,是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的,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均出现城区人口减少、大量人口向郊区和乡村转移的趋势。而我国的逆城市化进程只出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广东、江浙、北京等地,还未在全国内展开。我国逆城市化与西方发达国家逆城市化出现范围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是最直观的差异。

6. 社会制度不同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这并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政府制定城市化政策、调整产业等措施,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的逆城市化。社会主义制度更适宜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水平必将带动高速度的逆城市化进程。社会制度的不同是我国逆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

7. 城市化水平不同

进入逆城市化阶段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0%,只有意大利为64.4%,可见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基础上开始逆城市化进程的。虽然在我国江浙、北京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0%,已经具备逆城市化产生的条件,但总体上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

8. 资源基础不同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要接受资源条件制约和引导,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转化的过程。我国资源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由于我国在资源利用技术上的落后,导致资源利用率很低,可利用资源相对减少。资源短缺的现状,注定我国的逆城市化不能选择像美国那样资源高消耗、浪费型的逆城市化模式。

9. 经济基础不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甚至开始享有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我国工业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化水平。进入逆城市化阶段时,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已经达到3000美元以上,而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基础的不同是中外逆城市化最本质的差异,注定了我国要走一条不同于别国的逆城市化道路。

10. 选择的道路不同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是在经济作用下走的一种自发式的城市化道路,基本上都是走“先发展大城市后建设小城市”的道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方针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就是要同时发展大、中、小城市,利用大城市来带动周围地区的城市化,利用小城镇的逆城市化来吸引农村人口,走一条多元化的城市化道路。

11. 发展的结果不同

美国等国的逆城市化是在无政府组织的状态下自发进行的,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外部不经济等问题。而我国的逆城市化进程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可以在利用逆城市化形式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消除由此带来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达到城乡“双赢”的目的。

12. 对我国逆城市化进程的建议

我国的逆城市化在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还促进了城乡交融,缩小了城乡的界限和差别,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在我国这种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状况下直接发展

逆城市化在国际上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前进。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3. 完善和稳定城市化方针

我国应该进一步明确城市化方针,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群的形成,以小城镇的逆城市化来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双管齐下,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并且城市化方针一经确定就要像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坚持几十年不动摇。

14. 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要想大范围地推进我国逆城市化进程,就必须全面提高全国的城市化水平。但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能操之过急,不仅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要一步一个脚印,以工业化来带动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稳步推进城市化。

15. 逆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

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显示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城市化过程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城市环境的恶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逆城市化的发展,但对我国的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却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我们在发展逆城市化进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可持续的观点来发展逆城市化。

16. 逆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资源的集约利用

我国的逆城市化要走一条资源集约利用的道路,一方面应着重于创造资源组合、转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城镇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利用方面的引导与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7.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在社会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模式,必须立足本国实际,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走多元化道路,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班级:机械五班 学号:2010301390148 姓名:李维崧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趋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差距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行业,是一切生产和装配制成品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从手工作坊、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到自动生产线,再发展到柔性生产,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但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美日等国领先我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能力弱,有些市场还不够完善,教育制度较落后等方面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改善教学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的技术,再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可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技术经建国以来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各类机械产品的制造提供基本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虽然在80年代受到“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一度认为制造业进入了夕阳阶段,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国家对制造技术的发展获得了重新认识,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制造业的发展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国务院委员宋健1995年4月在接见先进制造技术专家时,对于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为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199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大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在“九五”计划的实施中,制造技术也有多个项目开始实施,如“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金属材料热成形过程动态模拟及组织性能质量优

3.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世界历史,2011(03);13

·城市史研究· 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 俞金尧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城市化历史,指出了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原因。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史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化提供了 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把握城市化的速度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关系。城市化水平虽然体 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推进城 市化要以城市能够为它的居民提供更为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二、在很大程 度上,健康的城市化需要与乡村共同发展。农村和农业的不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 的根源。三、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追求新型的工业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现实 的社会状况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通常被看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的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003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为78%,德国为88%,法国为76%,加拿大为79%,日本为79%,英国则达到了90%①。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53%;到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只有47.5%。 但是,城市化水平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因为城市化水平仅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当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的比率,它并不反映城里人的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从而也难以全面地反映该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明显,发展中国家一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形并不令人如意,更遑论达到西方的水平。比如,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是在2003年,当地总体 ①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组织翻译:《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表3.7,第166—169 页。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到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30.90%,城市数量达668个,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已增加到81个,建制镇已发展到19244个。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来看,自建国以来的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1958—1965年的波折阶段,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197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1961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80年国务院制定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1990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规划法》提出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等都对各个时期城市化的发展起着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国内有的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的状态是“严重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外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过低,城市数量过少;二是对广大人民的需要而言,现有的城市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学者们大致提出了四种方案:(1)农村城市化道路。中国的城市化,说到底就是如何让9亿多农民城市化,如何让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是小城镇,利用小城镇可以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的工业化,改变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2)区域城市化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区域城市化可以集中地区优势首先进行区域内部的城市化,然后再向周围扩散。(3)建新城市。前面已讲到,我国城市数量过少,建新城可以降低改造旧城的成本,使新的人群城市化。(4)城市现代化或再次城市化道路。让现有城市内部的城中村民、市民快速现代化、再次城市化,城市设施、经济、文化、环境设施现代化,不断与国际接轨,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根本转变。 我国的国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表明,我国不应走限制大城市发展、实行小城镇化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而应该选择以发展大中城市和大都市带为主、以小城市和城镇为辅的模式。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应分为三个层次:在具有优良的生存与发展条件、适宜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平原地区, 集中了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大部分, 以发展大中城市和以大都市为龙头的密集城市带, 作为主要城市载体, 吸纳农村人口;在西部高寒、沙漠、草原和南方山岭地区, 以点状分布状态大中小城市并举作为主要城市载体, 吸纳农村人口;在大都市带和点状城市的周围广大乡村地区, 发展小城镇作为城市载体, 吸纳农村人口。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各地情况不一,同一地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城市化的具体操作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比如西部应该注重开发、建设,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东部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建设,培养城市的人文气息。而在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上,西部人口分散,应该先进行小城镇建设,使人口实现初步的聚集,然后再进行小城市、大城市建设;而东部的一些城市发展水平高,城市人口比较集中,城市建设应该向周围扩散,比如建设一些卫星城。四﹑简单的结论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和教训告诉我们,城市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我国的实践和经验也表明,中国新时期的城市化必须在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化理论的构建必须在新型现代性的视野下进行,以建设城乡结合、工农业结合的田园城市为基本目标,城市建设以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为前提,走出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统一的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摘抄 2006年07月13日星期四 09:47 1、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stiglitse在世界银行一次会上讲到: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 2、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是城镇化的起飞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到了这一阶段,城镇化将会加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会成倍增长。城市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阶段,就意味着公用投资将超过私人投资,城市化将高速发展,经济社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 作者:周倩来源:读者 中国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 按照日本的划分标准,“重化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崛起的起点,表明这个国家已经有能力从自然界大规模获取资源,强势推进工业化了。法国在100多年前建造了埃菲尔铁塔,在以石头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巴黎,搞这么大一个钢铁建筑物,就是在炫耀当时法国冶金业的成就。 日本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日本钢铁和电器产品能大举攻占美国市场,除了成本优势,其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现今中国钢厂拥有全球60%以上的产能,但中国钢铁产品并没有攻入美国市场。 中国现在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GDP主要是“钢材水泥堆起来的”,占到60%,消费只占30%。而韩国已经超越“重化工业”阶段,正向产业链下游移动。韩国主要在做什么事情呢? 钢材水泥很消耗自然资源,韩国本土没什么资源,但韩国能把钢材造成精密器件——高加工度化,同样的资源获得的经济价值可以高很多。韩国汽车、船舶和电子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甚至对“日本制造”构成很大竞争压力。制造业在韩国GDP中的比重超过50%,高于“世界工厂”中国。 日本已达到“极端制造”阶段 日本现今的工业水平已不仅是“高加工度化”,而且上升到“极端制造”的层次。 比如精密机床,同样重量的机床,瑞士货的价值最高,是中国货的10倍;日本货的价值可比肩德国货,是中国货的3.5倍。从日本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可以看出,它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低。同时,日本的资源回收技术也很强。 日本的精细制造是要用最少的占地、最少的原料,创造最高的价值,而且日本制造业是典型的“清洁结构”。 以单位能源1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GDP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美国为3.4美元,德国为7美元,瑞士为9美元,日本使用同样多的能源所产生的GDP为全球之冠,高达9.755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5倍。 低资源依赖度的精细制造,正是日本产品纵横世界市场的根基。

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

当前联合国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来划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使用三个指标计算,1,人口健康水平,主要用人均寿命来衡量。2,教育和知识水平,用文盲率,大学,中学,小学入学率等指标来衡量。3,生活质量: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卢森堡(69,056)挪威(53,465)瑞士(49,246)爱尔兰(46,335)丹麦(45,015)冰岛(44,133)瑞典(38,451)英国(36,977)奥地利(35,861)荷兰(35,393)芬兰(35,242)比利时(34,081)法国(33,126)德国(33,099)意大利(29,648)西班牙(24,627)希腊(18,995)葡萄牙(16,658) 欧洲非发达国家:东欧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黑,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匈牙利,都算不上发达国家 美洲(2国):美国(42,076)加拿大(32,073) 亚洲(2国):日本(36,486)新加坡(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19,008)巴哈马(18,190)斯洛文尼亚(17,660)以色列(16,987)韩国(14,649)马耳他(13,144)匈牙利(10,896)捷克(10,708)

高中地理_《城市化》测试题

《第三节城市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济宁月考)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特征。 答案:B 解析: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城市群。 (2013广东湛江月考)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

2.2008年该国的城市人口约为() A.4亿 B.1.55亿 C.2.45亿 D.2.4亿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人口数量的计算。 答案:C 解析:根据2008年的该国人口总数和城市人口比重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3.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 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 C.1915年~1967 年 D.1967年~2008年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 答案:D 解析:通过全国人口总数、城市人口比重的数据信息,经计算得出各阶段城市人口总数的变化,可判断出1967年~2008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 (2014河北保定周练)下面是世界城市发展趋势表,据此回答4~5题。

4.上表说明() A.1950-198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缓慢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变慢 C.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及人口增长速度始终超过发达国家 D.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始终超过农村人口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 答案:C 解析: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198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结合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可以加算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5.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C.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 答案:C 解析: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可使不同交通工具各行其道;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可减少上路车辆;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使道路更畅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有效解决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体现在哪里?在中国正努力追赶先进水平的时刻,认清差距可以使人们更加清醒,可以使中国的步伐更为扎实。 中国全球竞争力下滑的信号数字虽然枯燥,但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近来纷纷出台的各类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了宏观的描述。一个最近的数字是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这份名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9.9%,略快于2004年的9.5%。差不多一个半月前,央行发布消息称,截至2005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样被中国的研究者们用数字做了对比。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这份报告指出,中国等61个国家仍属于欠发达国家。尽管这份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报告,其中的一些内容,受到许多国民的质疑,但在观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提供了一种从现代化水平去衡量的角度。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2位。200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也就是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实现程度为82%,排在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0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绿色文明转变的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 从经济上看,何传启说,中国经济的比较特点是——世界影响力比较大,国际竞争力比较小。近期公布的另外两份报告揭示了中国经济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世界经济论坛 (WEF)发布的2005~2006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竞争力大排名中,中国名列第 49 位,较2004年下降了3 位。另一份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发布的 2005 年 IMD 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在全球60个经济体排名中从2004年的第 24位降至第31位。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约为100年,赶上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约需100年。” “自主创新”也正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一个最大的差距。“在高科技产品的质量和研发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傅高义说。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它们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以下。与之相比,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很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据测算,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黄靖仔细解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经济的发展分为几个层面,从低往高陆续包括消费、生产、投资和金融。一般来说,产品都是在最容易的地方、最接近市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比较

人口地理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比较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人口年均增长率、性别结构以及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0、2005、2010年国际数据)等方面的不同得出如下分析: 在人口方面,2000、2005、2010年这几年中,以上各国人口总量都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人口总量趋于稳定。这与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相一致。 在人口年增长率方面,美国、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人口年增长率持续降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妇女教育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生育、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 ②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不断上升; ③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不再存在; ④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使得对孩子的偏好程度下降; ⑤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父母已不必因为担心孩子的夭折而生育很多子女。其中日本的主要人口问题是“少子高龄化”,一方面,生育率持续下降,一方面,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高。这就导致社会保障、福利开销不断增长,而劳动力不断减少。目前,日本采取的对策主要有: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年龄;提早征收养老保障年金;适当增加引进外国劳工(因为日本是非移民国家,这一点非常谨慎)。 再说美国,美国是移民国家,但在如何对待非法移民问题上,各党派政见不同,仍在不断胶著。其主要人口问题是非法移民持续增多,占国内人口比例不断扩大,人口机械增长比重大,但人口年增长率仍逐渐降低。 而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增长,在澳洲的新增人口中有高达6成是移民,当中五分之一来自英国。更有联邦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中,有一半是海外移民,移民的增加速度已经超越了婴儿的出生率。 现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均是在于人口的进一步老化,人口生育率过低,无法维持自然的替换。 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巴西,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都逐渐下降,中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要远低于巴西。中国人口转变历时短,是因为国家人口控制政策干预的结果,国家从70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个体生育行为先于生育意愿的变化。 ①从人口转变速度以及政府干预的角度: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非常迅速,生育率在短期内快速、大幅度的下降。国家干预色彩明显,并且起了主导的作用,具有政策性; ②从人口转变平衡性的角度:中国的人口转变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达城市与落后地区之间等都有很大的体现; ③从人口转变与经济适应性的角度:中国的人口转变先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超前性; ④从人口转变稳定性的角度:中国的人口转变由于国家政策色彩浓厚,不是在经济发展与人们意愿的自发状况下进行的,是在外在力量的压力下进行的,所以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学设计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学设计 市八中X玉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 2、掌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异。 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统计图,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柱状图、饼状图,初步学会搜集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数据,能进行经济发展差异的对比分析。 情感价值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2、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分钟内写出你所知道的国家和地区名称。(每组一人,时间一分钟,写出一个得两分)

师评价并引导: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各有特色,领土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社会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不同类型的国家(板书) 多媒体出示“世界政区地图”,点击俄罗斯、梵蒂冈 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 A%C0%BD%E7%D5%FE%C7%F8%CD%BC&in=8891&cl=2&lm=-1&st=&p n=1&rn=1&di=&ln=1999&fr=&fm 学生观察:这两个国家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课本87页表格,认识世界面积大国。学生在地图中落实。 师生共同小结并过渡;世界各国面积大小不同 多媒体课件2:中国、印度、美国、梵蒂冈的人口数(表格) 师设疑:从这些数据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世界各国人口多少不同)学生自学课本87页最后一自然段,了解世界各国政治体制不同。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世界国家的认识。 过渡:世界上的国家面积、人口、政治制度不同,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哪两类呢? 3、多媒体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image.baidu./i?word=%CA%C0%BD%E7%B7%A2%B4%EF%B9%FA%BC% D2%BA%CD%B7%A2%D5%B9%D6%D0%B9%FA%BC%D2%B7%D6%B2%BC% CD%BC&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城市化的程度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日渐加快,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经济和工业化程度没有跟上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加速城市化的重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来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二战过后,随着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其速度远超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城市化率从40%提高到75%经历了90多年的时间,同样的城市化率的提高韩国和巴西分别用了20年和30年的时间。从195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城市化人口比重增幅为42.7%,而发展中国家却高达141.3%,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除少数的拉美国家之外,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城市发展不合理等。二战结束初期,我国由于长期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尽管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在速度上远超发达国家,但其实质上还是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有以下特点: 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一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三大发展中地区来看,城市化发展水平从高到低的排列依次是拉美,非洲和亚洲,而且拉丁美洲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亚洲和非洲。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拉美国家较早取得民族独立,因此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先于亚洲和非洲,到1900年,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高达20.3%,甚至超过的某些发达国家。1980年,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4%,而非洲和亚洲同期则分别只有约23.5%和25.3%。二是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巴西,尽管它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中较大,但是其中从城市中有大量的贫民窟,还有我国,许多现代化城市中存在着“城中村”这样的现象。 2.起步晚,发展快 在二战结束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处于被殖民的状态,还有的国家仍处在封建专制社会甚至农奴社会统治之下。他们有的是殖民地的附庸,城市的发展主要是殖民统治者的需要;而处于封建专制条件下的国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城市只是统治者的权力中枢。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拉美国家以外,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基本没有起步,但当时的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极大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的发展。二战结束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走上了发展本国经济的道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并发展迅速,由于起点低,加上他们的

如何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如何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人均GDP高、工业技术先进、科学技术 先进、社会福利高。必需同时满足以上四点才能算是发达国家,四个标准缺一不可。 2.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 GDP (不是 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 3.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 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 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什么叫发达国家,而什么又叫发展中国家呢,从国际分工的合作之中可见一斑。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可以得到高尖精的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是做一些低端产品的市场。最终低端消费品往往不是发达国家制造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才生产最终低端消费品,发达国家主要是搞工业化引领、集约型研究和现代化信息整合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脑力型工人必然要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学习时间和考究时间;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当地资本家要把发达国家强加给当地资本家身上的成 本都让工人来承担,因此当地工人只能夜以继日地更长时间地加班。于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为的是让本国公民得到更多的生活休息时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是让工人付出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其中的差额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强抢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发展的时间先后不同罢了,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时。 4.但单独用人均 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人均 GDP很不稳定,受汇率、 物价等影响而波动很大,其次人均 GDP也只代表了经济水平,而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对此,联合国的开发计划署编制了“人类发展指数”,用以取代单一的人均 GDP衡量体系,以此来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就相对全面客观了。目前的具体标准是:人类发展指数不低于 0.9 即为发达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 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 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 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一、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 个指标: 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 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 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 ( 1/3 权重)共同衡量; 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 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二、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生时预期寿命: 25 岁和 85 岁;成人识字率:

第7讲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7讲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工业化问题:理论与经验模式 第二节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变化 第三节工业化战略 第四节城市发展的动因与城市化 第五节乡-城人口流动 第六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实践与问题 第一节工业化问题:理论与经验模式 一、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狭义的工业化与广义的工业化 狭义的工业化 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广义的工业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是整个经济的现代化。即,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而且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 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 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第四,工业化必然能够引起整个经济体制或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变化 注意:区分工业化与现代化 二、工业化的经验模式 1、演进型工业化模式(英、美) 2、革命型工业化模式(前苏联、中国) 3、混合型工业化模式(德、日) 三、当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战略转向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战略转向的主要表现: 1、计划化和国家干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 2、优先发展重化工业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 3、进口替代和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4、重视资本积累重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5、追求经济增长可持续增长 6、面临新的工业化浪潮 第二节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变化 一、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1、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 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产业结构实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教学目的] 1、明确不同类型的国家应从领土面积、人口多少、政治体制等方面了解他们 2、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划分的依据,认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原因 4、通过图表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发达国家的差异,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家的领土面积、人口多少、分布状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难点:如何从数据上说明这些问题 疑点:发达国家为何发达,发展中国家为何落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图、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于世界的地形,气候,居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世界的国家。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呢?(学生自主回答) (过渡)世界上的国家很多,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2、学生预习教材。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学生预习回答:世界上共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2、教师结合地图,举例分析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3、设问: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它们呢?(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4、结合P87资料,强调面积居于前十位的国家和人口居于前十位的国家,而后结合挂图,在地图上指出上述国家的位置. (过渡)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还可以把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5“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分布图”,设问:从大洲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从半 球的位置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什么半球? 2、教师小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并强调:根据分布特点,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往往称为“北”,发展中国家则称为“南” 3、引导学生对照世界政区图,找出主要的发达国家的位置,并提问:中国属于哪类国家? (过渡)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悬殊,所以各方面差异较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案(新版)湘教版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教学目的] 1、明确不同类型的国家应从领土面积、人口多少、政治体制等方面了解他们。 2、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划分的依据,认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原因。 4、通过图表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发达国家的差异,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家的领土面积、人口多少、分布状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难点:如何从数据上说明这些问题。 疑点:发达国家为何发达,发展中国家为何落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图、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于世界的地形,气候,居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世界的国家。 1、设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呢?(学生自主回答)(过渡)世界上的国家很多,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2、学生预习教材。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学生预习回答:世界上共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教师结合地图,举例分析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设问: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它们呢?(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过渡)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还可以把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分布图”,设问:从大洲来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从半球的位置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什么半球? 2、教师小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并强调:根据分布特点,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往往称为“北”,发展中国家则称为“南”。 3、引导学生对照世界政区图,找出主要的发达国家的位置,并提问:中国属于哪类国家?(过渡)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悬殊,所以各方面差异较大。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按照P104活动题的思路,结合书本讨论本国的特征。 2、设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什么差异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P102图5-2,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两方面理解发达国家和发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特征(详细)

二、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与以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相比,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既不能是中国过去走过的滞后型城市化道路,也不能是部分发展中国家所走过的过度型城市化道路,而应是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适度同步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又处于信息化的启动和起步时期,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也就是说,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先进的大城市和科技城市,信息产业已处于重要的、突出的地位,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是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还是一条城市化与现代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现代化(modmeziatoin)这个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始于1958年丹尼尔·勒纳发表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勒纳提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社会系统,一是传统社会,一是现代社会。所谓传统社会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落后,生产力较低的前工业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指市场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进,生产力较高的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并且他认为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英·克尔斯给现代化下了一般定义的同时,还给出10项指标来明确现代化的状态和发展水平,它们分别是①人均GDP3O00美元以上;②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至12%一巧%;③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45%;④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45%;⑤成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本文以社会发展水平指数为依据利用正态分布的拐点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法,比按人文发展指数进行划分更全面、科学。同时澄清整体国力、国家竞争力、社会发展水平的概念、关系,以排除整体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对划分社会发展水平在概念上的干扰。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有文明程度、国民的素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享受的自由和民主等。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但是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先进的科技水平,比如沙特阿拉伯开发石油。 从这两个概念上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标准是固定的。发达应与先进对应,而先进是相对的,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是相对的。 2.划分方法 早起以人均GDP划分,目前用人文发展指数划分,本文提出用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划分。 2.1 按照人文发展指数划分 以前人们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都是用人均GDP,但单独用人均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稳定,受汇率、物价等影响而波动很大,其次人均GDP 也只代表了经济水平,而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对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了"人文发展指数",以取代单一的人均GDP衡量体系,具体标准是:人文发展指数不低于0.9即为发达国家。它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量由2009年的38个,上升到2010年的44个,最不发达国家25个,中国被列入发展中国家。 人文发展指数是"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人均GDP)"的几何平均值。虽然用它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对于GDP是进步的,但这三个指标只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关,无法全面反映一国社会发展水平,没有考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能源、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国家安全、国民贫富差距,并且引入了GDP的弊病。 2.2 按照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划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且是动态的,其评价体系涉及因素应全面反映社会发展水平。所以本文用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按照相对性提出划分它们的方法。 《整体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模型》(《经济要参》(2013年第47期))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国家安全,体现共生理念。模型如下(文中给出了更具体的模型,包含了更具体的因素且计量): 整体国力=人口数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区域面积×能源×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国家安全 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整体国力/(人口数量×国土面积) 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若(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按照其曲线拐点划分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层次。若服从幂分布,则按相应的的统计学原理处理。 正态分布为钟形曲线,σ代表标准差,μ代表均值。x=μ即为图像的对称轴。数值分布在(μ-σ,μ+σ)中的概率为0.6826;数值分布在(μ-2σ,μ+2σ)中的概率为0.9544;数值分布在(μ-3σ,μ+3σ)中的概率为0.9974。 划分方法: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处于1σ之间的为发展中国家,1σ之右的为发达国家,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