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孙双金)

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孙双金)

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孙双金)
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孙双金)

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

孙双金

我提出语文课堂改革的“五点”主张,希望对传统语文课堂带来些冲击,带来些变化,带来些清新的改革春风。

一.起点高一点。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零起点,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起点的教学必然起点低,效率差,学习无趣味。为什么要起点高一点?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他们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师少。如果教师仍然从零起步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没有学习挑战的乐趣。那么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我们的经验是学习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学生做好充分的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提高,学生真正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二.容量大一点。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大家知道,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均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特点就是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这样的白话文教学需要这样“细嚼慢咽”吗?其实我们前辈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别人一学期学20几篇课文,她一学期教95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经验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

其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三.难度深一点。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语文学科常常忽视这一原则,因此才出现学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没有任何关系。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是符合脑科学的规律的。大脑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喜欢挑战。新知对人脑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因此我们每天要给学生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当新知有挑战、有刺激时,大脑就处在兴奋状态,脑细胞就被激活,思维就得到发展了。当然,这里的难度是相对而言的。什么样的难度是合适的呢?那就是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经过碰撞,经过交流,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解决的,这就是合适的难度,这就是“儿童的难度”。为了做“难度深一点”,教师在备课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这里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

四.视野宽一点。视野宽一点,是指教师的课程内容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本语文书上。语文书当然要教好学好,它代表了国家意志,但仅靠一本语文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的。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老师的课程视野要宽泛,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要关注唐诗宋词,也要关注国学经典;要关注古代神话,也要关注现代绘本;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

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课程视野,决定了学生思想的视野。我们的语文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五.积累厚一点。古人讲厚积薄发,我们现代人希望薄积厚发,怎么可能呢?厚积,首先解决积累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厚积的应是语文经典。因为经典的文本是种子文本,它能在人的心中生根繁殖,生长出新的经典来。积累分成两类,一类是熟读成诵,滚瓜烂熟的积累。这一类的积累应是唐诗宋词,历代美文,国学经典。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质的积累,是儿童的语文童子功。另一类是开卷有益,博览群书。“学愈博,则思愈广”,通过博览,打通视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思接千载,神通八极。这是量的积累,是思想的积累。

这“五点”主张,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关乎民族的人文精神,我们语文教师切莫等闲视之。

《只拣儿童多处行》孙双金

孙双金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听一支歌。 春天在哪里。 会唱吗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公园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野外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草原上去找春天。 师:是的,去广阔的草原上找春天。 生:校园的花圃里。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也有一位古代的诗人写找春天的事。 出示诗。 师:谁来猜一猜,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谁来猜一猜,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儿童不知道到哪去找春天,只知道游人多的地方去。 师:表扬,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 师:冰心奶奶只儿童多处行,到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看孙老师写课题,其中还有一个生字。 师:写拣字,提示右边不是东。 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说错了也不要紧。 生:只拣儿童多的地方走。 师:去干什么呀? 生:去找春天。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把课文读一遍,要解答这个问题,要读课文。 学生自读。 师:课文读完之后,我发现你们班的刘星宇同学给课文标了标有几段,这个方法很好,向她学习。 师:标好的同学举手,说一下有几段。 生:九段。 师:文章比较长,请你看看九段中你最想读哪段,呆会我请他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一下。孙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生读。第八小节。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 生:写出了花儿的旺盛。 师:真好,她不仅读出了她喜欢的这一段,而且讲出了喜欢的原因。读得真好,但是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 生:浑身解数。 师:板书。这个字是个成语。解是个多音字。浑身解数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浑身的本事。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好,像她那样,谁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这一段。我看见举手的同学眼睛里充满着自信。 生读。 师:读和流畅准确。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把YI和园写成一个大魔术匣子。 师:谁像小天使。

读《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心得体会(新、选)

读《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心得体会余映潮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一流的研究成果和一流的教学艺术深受语文教师的喜爱。我就是怀着对余映潮老师的喜爱和敬仰之情拜读《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的。果然,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得到了诸多启发,现将主要的几点记录如下: 一、从细处入手 余映潮老师强调语文的教学要从细处入手,特别是阅读方面的教学。他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课文的某一个点着手来建构起整个教学设计,这些“点”既可以是文章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课文的一个部分或一种表达手法。这样深入挖掘课文的一点,进而向其他方面延伸,把课文的其他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体会课文美感的同时又掌握了必要的语文知识。 余映潮老师讲到,要做到深入一点,就要对课文进行反复地研读,要对课文相关问题的论文进行必要的研究。教师有了那么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备课时做到“厚积薄发”,以一双慧眼来审视课文。 对于经验缺乏的新教师而言,这种抓住细节、注重细处的教学思想无疑是一种快速提升自己的好方法。新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重难点并不熟悉,如果只是靠着平时备课的时间来熟悉课文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只有靠着反复阅读,甚至是朗读课文,一遍又一遍地感知文章,才能做到对文章的知识点了然于心,才能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二、用“美”来教学 余映潮老师还特别关注语文教学中“美”的重要性,不光是要让学生

体会课文的美感,还要在教学设计、教学创意等方面体现出美。可以说,余映潮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力求充满美,这包括教学创意的美、教学思路的美、教学手法的美、教学语言的美等等。他把美得感受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在对“美”的关注下,他带领学生赏析课文的章法、语句、手法,让学生在体会形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容美。 余映潮老师的美感教育、艺术教育的思想,完全符合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美育的要求。他的美育不仅仅是单一的、孤立的一个方面,而是把课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相互交融起来,通过形式的探究而感知内容美,通过内容的分析而体会形式美,这样就形成了立体的美的感受。既交给了学生该传达哪些美的内容,又交给了学生如何传达这些美的内容。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得到的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提升,更得到了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多彩。 作为传输“美”的重要使者,我的责任十分重大,但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只有涉及到对内容美的把握,还没能够把形式美,以及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品味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需要继续向余映潮老师学习。 三、多角度的思想 采用多个角度来看待课文又是余映潮老师的另一个特点,这包括着多角度反复赏析课文,多角度设计教案,多角度品析课文,多角度比较分析相似的课文。比如,他在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篇简短浅显的课文时,竟用了五种角度来阅读;《说‘屏’》一课竟有五种相去甚远的教学设计。这种多角度看待教学过程和思想的理念,既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教学经验的磨练。只有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才能有多角度的资本。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 18

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主题阅读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互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 对话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直接体现。 语文教学的对话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

孙双金《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孙双金《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 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

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S:“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图示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S:“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T: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T: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齐读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T: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

什么是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我的教学主张 作者:孙双金 2010-9-11 每个人都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学是——“情智语文”。 有人问我:情智语文是什么呢?我说: ——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也就没有了语文,没有了语文教学。文章是个有情物,人更是个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教学的三大主体,教师、学生和文本皆是有情之物,语文教学怎能离得了感情呢?语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情趣盎然,情意浓浓,离不开“情”;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离不开情;“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离不开情;“亲其师而信其道也!” 离不开情;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巨大的魅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深似海,让学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情智语文是智慧语文。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Ps:这篇可以作为阐述什么是情智语文的材料额

想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发展智慧,丰富智慧。怀海特说“一个不重视训练智慧的民族是终将灭亡的民族”。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是外在的,而智慧则是个体内在生成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要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思考,从问题开始,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不水落石出,不拨云见日,绝不罢休。要引导学生求异地思,让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通俗地说,思考产生智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用孔子的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章的魅力来自什么?不是形式,不是辞藻,而是深邃的思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思考起来,聪明起来,智慧起来。 ——情智语文是工具语文。情智语文,首先是语文,是共同的语文。语文就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情智语文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生成情智,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情智,在语修逻文的感悟中放飞情智。书声琅琅,是情智的抒发;议论纷纷是情智的倾诉;高潮迭起是情智的迸发;静思默想,是情智的盟动;奋笔疾书;是情智的倾泻;滔滔不绝,是情智的奔涌。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情智语文则成了水中花,镜中月。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一、语文的重要性 (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有这样一句俗语:“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确,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母语都没有学好,谈得上拥有爱国之心的炎黄子孙吗?从实际需要出发,语文也是将来生活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语文是基石。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同学们学好其他学科,有如万丈高楼的地基作用。同学们试想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理解数学物理化学的题意吧?题意都理解不到,能谈得上正确解答得高分吗?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 (三)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哪怕在月球上生活,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农、政、军、工。 (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说:“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饱读诗书之后,在说话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字字珠玑,这既是一种享受又显示出自己很高的文学素养,当然会令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提高人格修养。 (五)因为中考要考语文,且分值达120分。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高倡“素质教育”,然而,既然中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否喜欢它,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二、初中语文的学法 1、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①、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音、词义障碍。 ②、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③、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尽可能在原文中勾画出答案。不能回答的做好标记,老师讲到此时要加倍留意。 3、专心听课——①、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②、分析教师语言,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③、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④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4、独立作业——先复习再作业,规范书写,注意格式。坚持做好作业后再对答案,反对抄答案。 5、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当天在校所学的知识,回到家后一定及时复习(记忆规律)。识记范围:字音、词义、课文、作家作品、美好句段、语文术语等。 6、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扩展眼界的重要方式。多读(记)《语文课内外》,各种初中生满分作文等。 三、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

孙双金教学实录

孙双金教学实录:《送别组诗》 作者:梁西发来源:梁西发博客时间:2005年11月2日 热点推荐: 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 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 《送别组诗》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 师:(板书“诗”)你们学过诗吗?(生答学过) (在“诗”前板书“组”字)“组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组诗歌。 师:(在“组诗”前板书“送别”)“送别组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一组诗都是写送别的。 生:把送别的诗放在一起,成为一组诗。 师;是呀,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今天啊,我们一堂课来尝试学习一组诗,一组写送别的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答有) 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板书:赠汪伦)请大家自读这首诗,自己尝试解释它。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然后各自尝试解释诗句。) 师:谁来试一试?我最喜欢自信、勇敢的学生。 生: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桃花潭的水啊,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高兴地)你真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了!谁再来试试。 生:(小手举成一片,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又点了一位同学)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相送。桃花潭的水啊,你即使有千尺深,也抵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深呀! 师: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学习。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生:“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生: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 师:苏州的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想念你们再读读诗,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心得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心得 今天开始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浏览一遍后,我对管老师提出的这两个观点很感兴趣,一是“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一是“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有一种说法,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个重要?管老师认为,没有课外的七分,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一个只知道读课文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出息。一个把语文书放一边,把小说藏在桌肚里读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许能成为作家、文豪。一本语文书不过三万字,教得再透,读得再熟,煮得再烂,不过三万字,不会变成30万字。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语文书,视语文书为宝典,红宝书,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白话文,折腾了两三节课,还不够,还有一页又一页的关于课文的练习题、“课课通”。把“三分”折腾得死去活来,把“七分”忘得所剩无几;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把活泼泼的自主阅读、写作忘得所剩无几。 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把语文书等同于语文课程的悲剧,正在认真而严肃地上演。我们的教育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 将“语文书”的教学等于“语文”的教学,直接孪生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语文学习重在课外

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杯水车薪,缺得太多了。一个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窄化为“课本教学”。拿着薄薄的语文书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也折磨了学生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折腾到最后,老师筋疲力尽,学生枯燥无味。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处理“七分”的“课外”,即开发语文课程和使用开发出来的语文课程。 语文书太薄了,开发语文课程太迫切了。开发语文课程,开发好课外的“七分”课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核心教学能力、第一教学能力。开发语文课程,是发展语文老师、成就语文老师、幸福语文老师的重要途径。只有自我开发,教师才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东西”,教学才会充满老师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教学才能烙上“我的”色彩。教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课堂教学能力,那毕竟只占“三分”。一个语文老师用自己开发的“课程”来教,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亚来教学生,教师的教学才能对学生有个人的、个性的影响。 语文学习要“课堂小阵地”,更要“课外大舞台”。课堂,语文老师的研究重点,不是教材解读,而是“两个”开发,一是课程开发,二是组织、引导、激励学生方法和手段的开发,使学生主动用起、用好“课外大舞台”,将“读”和“写”融入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 读了管老师的以上论述,让人感到豁然开朗。一直以来,我也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清华中学汪建华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大量读写,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意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材料。教学时,我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快速作文的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关心时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的重要事情和有关趣事,以备以后写作文时运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三篇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分别用摘抄型、提纲型和感想型这三种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为快速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勤练笔,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训练,加强写作方法的巩固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让中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成就感。 以前的语文教师注重作文的横向对比,忽视了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感受,受表扬的每次都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注重纵向对比评价,重视个体的进步性,要让学生跟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让中低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兴奋,作出惊人的努力。同时也证实了他们为超越自己所作出的努力。 再次,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评赞。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智慧或其他某些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种有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

孙双金课堂实录_1

孙双金课堂实录 3月21日,河南漯河郾城县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培训暨教学研讨会在郾城县人民剧院进行。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亲临会场,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展现了名师讲课的风采。为让众多没有参会的教师都能领略名师的风采,绿宝石历时三四天,终于将课堂实录整理出来,现予公布,以飨网友。此份实录,未经孙双金老师过目,如有不当之处,纯属绿宝石水平有限,敬请斧正。上课地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人民剧院上课时间:2004年3月21日上午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雄壮、豪迈的歌声在剧院里回荡。歌曲结束,师生进行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生(齐答):《好汉歌》。师:好听吗?生(齐答):好听。师: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生:我最喜欢神勇冠英的武松。生:我最喜欢鲁智深。师:噢,你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生:我喜欢《水浒传》里的林冲。生:我最喜欢九纹龙史进。师:《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一起说。生(齐答):108位。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生:勇敢的人。生:重情义的人。生:有正义感的人。生:爱打抱不平的人。生:忠义疏财的人。师:是“仗”义疏财的人。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师:讲的真好。你们是什么学校的?生(齐答):实验小学。师:听了同学们讲,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课外看了好多的课外书,尤其是《水浒传》,是不是?生(齐答):是。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好汉的许多特点,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水浒传》里面108将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他是谁?生(齐答):林冲。师:板书课题(一笔一画,苍劲有力)。一起把题目读一读。生(齐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师:再读一遍,速度再稍快一点。生(再齐读):《林冲棒打洪教头》(速度较前稍快)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孙老师最喜欢发言的同学,讲对的表扬,讲错的还是表扬。生: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师:听到没有,这就是问题,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呢?你很会思考,请坐。有不同的问题吗?生: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原因是什么?师:原因是什么?换一个角度来问,基本一样,还是一个问题。生:林冲打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生:洪教头是谁呢?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而不是拳打洪教头呢?师:她关注“棒”打,而不是“拳”打。不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而是棒打洪教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很会思考。生:最后是林冲赢了呢?还是洪教头赢了呢?师:她关注他们的结果。生:林冲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师:实验小学的同学都很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现在把书立起来,要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也不能读得结结巴巴。行不行?生:(自由读课文,时间长达8分钟。)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请你们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学生标画自然段)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的8段,现在再来看一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把你喜欢的这一段再读一读。开始。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的请举手。你喜欢哪一段?生:我喜欢第七段。师:大家看着第七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

孙双金《赠汪伦》教学实录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Γ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并对照研读七八九年级教材(含教学参考书及其它系列配套读物),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二、教学内容 教育部“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八年级上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 三、教学规划 (一)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1.七年级 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 2017年秋期(上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西游记》 七上教材 2018年春期(下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七下教材,古 诗文涉及七上 内容 2.八年级 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 2017年秋期(上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读,名著导读《昆虫记》 八上教材,古 诗文涉及七年 级内容

2018年春期 (下学期) 暂无目录和教材 3.九年级 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 2017年秋期(上学期)九上全册 九下第一、第四单元 进度内所学全 部内容 2018年春期 (下学期)半期之前结束新课教学中考(七至九年级全部内 容) (二)期末检测时间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27日,6月中旬中考。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 2.试卷题型、结构、赋分及难易 (1)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含古文断句题)、填充题、简答题(含古诗词鉴赏题、古文翻译题、内容理解题等)、写作题。 (2)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3)Ⅰ卷选择题20分,共10个小题,每题2分,考查基础知识(含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Ⅱ卷非选择题100分,共11个小题,内容包括“古诗文默写、理解与赏析”2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50分(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4)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实施策略建议 (一)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相关要求 《课标》是语文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法律”;是语文教育的“国家意志”,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是教学之法、教材之法;是考试和评价

教师教研文章 我的教学主张——实实在在教语文

教师教研文章我的教学主张——实实在在教语文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因此,我个人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实实在在教语文才是有效语文课堂的努力方向。 我从三方面谈谈自己对实实在在教语文的粗浅认识: 一、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为学生读书服务,或引导或点拨,或创设情境,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去读书,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抒发感情。所以,就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我让学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并拓展阅读《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悔恨,再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同学们都被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深深地感动了。这也让我感受到:阅读课教学要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教学《一夜的工作》第二课时时,我采用了直扑重点、反复细读品味的方法,

组织教学:: 1、重点语段反复读: 比如“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如此而已。”抓住“极其简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入体会,反复诵读,学生对周总理的生活简朴体会很深刻。 2、创设情境认真读: 在读周总理认真审阅稿件一段时,创设了三个情境引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夜深人静,人们早已进入了香甜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生再读)……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拿出了这一夜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三读)……通过情境创设,三次引读,学生对周总理通宵达旦的工作十分劳苦,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信息: 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了更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周总理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和他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伟大情怀。我特意补充了《周总理的一天》,《周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以及柯岩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深受感动,这种对师生心灵的震撼,人格的熏陶,是任何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

孙双金送别组诗教学实录解析

孙双金《送别组诗》教学实录 (2011-12-07 12:00:33)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生:(齐答)会。 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 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你叫什么名字?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48952722.html, 我的语文教学主张 作者:张方伟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17期 摘要: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反思,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尝试进行了一些改革,解决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按照语文能力序列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进行整体建构,挤出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用整本书阅读来优化语文课程。课内,通过读写结合,实现语文方法的迁移运用。 关键词:教结构;用结构;读写结合;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72-01 在与很多语文老师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某些方面的缺憾,致使许多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多少存在浅窄和片面。根据我多年的实践和反思,谈谈我的一点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从“教结构”到“用结构”的华丽转身 解决语文教学的问题要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入手。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在“怎么教”的问题上,改变传统的单篇课文的教学,按照语文能力训练点,把一组课文或者补充的相关类型的课文作为教学材料,选择典型的课文,重点学习一篇,总结提炼出语文表达方法,然后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在各种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中使用习得的语文方法。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教结构——用结构”的意识,先举三反一,由不同文本阅读中让学生获取“结构”,然后,再实现举一反三,将“结构”运用到同类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学习需求,从教材汇总寻找、挖掘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猫》一课时,我为学生推荐了多篇写猫的文章,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虽然文风不同,但各具风采,各有千秋!同样是猫这种动物,因为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也带给我们不同的阅读感受。通过这种比较阅读法,引领学生感受语言形式之美,同时相机渗透对文学形式的初步感知,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学启蒙。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上,继续采用比较阅读方法,对《松鼠》《白鹅》《白公鹅》这几篇写动物的文章作横向比较,引导学生感悟在写法上的不同,渗透阅读方法和策略。 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明确了各个语文能力序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篇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文本,对某一能力训练点,在大量的语言情境中重新建构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教结构”,利用自己的经验对结构再重组,获取学习经验,形成语文能力,实现语文学习从“教结构”到“用结构”的华丽转身。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