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xx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定义

所谓积极心理品质,是包含多个维度,由个体的思维、习惯、情感和行为组成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元素。而积极心理元素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积极心理的主见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二、xx积极心理品质包含的内容

1.求知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天生就是世界的探索者,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不知疲倦对世界的每个角落进行探索,这种好奇心是求知力的重要源泉。

学习活动是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同时,也在心理发展上获得了重要的进展――理性思考、理性意识、内省、分析和计划的能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更进一步指出,如果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好,充分发展了合作能力,则会产生一种胜任感,反之则会产生自信丧失、产生自卑感、焦虑等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发展求知力无论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还是对于小学生自信心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塑造优良心理品质的重要一环。

2.真诚

小学阶段正处于团队发展和社交智慧的关键时期,拥有善良的内心、宽容、真诚待人是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做到上述要点,人就不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顺利教到可以真心面对的朋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诚这个心理品质在小学生积极心理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3.宽容

宽容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来说,可将宽容跟进一步细化为相互理解、自信和做人的大智慧。

心理学家认为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实现了低层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才能具有旺盛的创造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辉煌人生。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宽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心理安全产生的重要保护性因素,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和自由就无从谈起。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据了小学生的主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普遍存在合作、宽容精神缺乏等问题,很多时候不能做到宽以待人,不能正确地看待和评估自己,甚至会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因而,从小奠定宽以待人的良好心理品质基础,可以使学生在将来更有可能获得事业和家庭的成功。

4.思维和洞察力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和感性认识紧密相连,仍然具有非常强的具体形象性。

因此通过培养小学生对事务细节的把握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提升个体的综合能力,对其一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相应的对策

1.家校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外在的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因素对其小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1)在校内邀请校内外开设家庭积极心理辅导讲座,提高家长的积极心理意识,转变家长观念,为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观创造良好条件。

(2)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微信、网络、QQ、短信等多种形式,创建家庭―学校沟通平台,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充分考虑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各类活动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小学生对于形象思维的活动更加感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力差。根据心理学家林崇德的研究成果,小学生持续注意的时间大致在10~20分钟之间。

另外,小学生更喜欢多媒体投影,爱听童话故事、寓言、脍炙人口的歌曲等比较形象化的材料,而对说教、理论和事物的因果关系方面的探讨则兴趣不大。根据这一特点建议教师活动中尽量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内容呈现上要具体而生动,呈现方法要多样化,并且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可以采用小品、让学生讲故事等方式进行。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自主成长

从人的本质来看,人人都是思想家,人人都具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小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建议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积极心理成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让其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集聚力量,在亲身体验中快速成熟。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特点就是活动,即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应该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