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儿童参与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儿童参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35402140.html,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儿童参与

作者:谈小燕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3期

【摘要】社区儿童参与是指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有公平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参

与决策。转型时期,社区儿童参与是实现多元合作治理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社区共同体的路径和方法。本文基于两个不同类型社区的观察和干预,发现通过社区再组织,基于趣缘和业缘的参与,尝试儿童全过程参与社区空间更新,探索可持续参与方法,不仅促进了社区儿童参与,改变了社区环境,还促进了成人参与,增加社区社会资本。最后,从组织化、治理术、互联网、资源整合和“共同体”的价值观等层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儿童参与组织共同体

一、社区治理与社区儿童参与

转型时期,我国社区面临从政府管理的单中心治理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合作共治治理模式的转变。治理是一个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静态结构,也是一个强调合作互动的过程。对于治理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二是相互交换资源以及协商共同目标的需求导致的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儿童参与成员之间的持续互动;三是互动以信任为基础;四是保持相当程度的相对于国家的自主性。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中文语境下,“治”的本义是水名,是河流的名称。《说文解字》中说:“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理:“治玉也。从玉声。”引申为治理。“治理”的本意是按照河流的走向进行疏导、修筑堤坝,治理河流。在中文语境下,可以这样理解“治理”:一是引导性的,而非强制性;二是参与性,是多方合作而非一方力量;三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人民谋利。换句话说,治理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治理的方式应是多元合作,协商共治;治理的目标是共享劳动成果,让更多的老百姓有获得感,使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终构建幸福社区和幸福社会。在我国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应在政府指导下,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探索政府、市场、社区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城乡基层社区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内社区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仅城市社区就有商品房社区、村转居社区、老旧社区、平房区、单位大院等。空间形态巨变的背后是社区属性的巨大变化,社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需求的居民组成的场域。然而,不同的社区类型,社区的基本属性、社区居民的需求不尽相同。我国22715万名儿童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儿童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的需求往往被忽视,社区儿童参与更是缺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