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全册资料

八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全册资料

八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全册资料
八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全册资料

前言

本资料的编写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为指导思想,通过基础、提高、综合的三级训练,使学生在自主性、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上切实得到提高。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所有资料对疑难问题点拨到位,是学生正确掌握解题方法、避开思维误区,切实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1、平行四边形

2、矩形

3、菱形

4、正方形

5、梯形

6、梯形2(辅助线)

7、数据的分析

8、二次根式及其乘除

9、二次根式的加减

10、一元二次方程

11、勾股定理

12、反比例函数

说明:1.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灵活的处理资料,要求讲清讲透,不能盲目的赶资料的进度。

2. 为了丰富内容,绝大部分资料按120分钟/次编排,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从中选取80分钟内容讲授,余下的部分作为同学们自由练习用。

A

D

B

C

E

第 一 讲 平行四边形

一、课标要求: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3、运用性质证明

二、知识疏理 1、温故知新:

平行四边形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以下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另外,由上列定义可知:平行四边行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两组分别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教材解读:

1.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A +∠C =130 o ,则∠D 的度数是 . 2.

ABCD 中,∠B =30°,AB =4 cm ,BC =8 cm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

3.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18,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14,则对角线AC 的长是 .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B =DC ,∠C=70°,

AE ⊥BD 于E ,则∠DAE = 度.

(第4题)

5.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 .1:2:3:4 B. 3:4:4:3

C. 3:3:4:4

D. 3:4:3:4

6.(08厦门)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o

,那么下列各式中,不能..

成立的是( )

A B D

C

E F F

E

D C A 7. 如图,在□ABCD 中,点

E 、

F 在对角线AC 上,且AE=CF, 请你以F 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有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 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1) 连结_________,

(2) 猜想______=________.

(3) 证明:

8.在ABCD 中,如果EF ∥AD ,GH ∥CD ,EF 与GH 相交与点O ,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A )4个 (B )5个 (C )8个 (D )9个

9.如图,AD ∥BC

,AE ∥CD ,BD 平分∠ABC ,求证AB=CE .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CD ,AB 上的点,且DE =BF. 求证:AE =CF

例2(南京)如图,在ABCD 中,E ,F 为BC 上两点,且BE =CF ,AF =DE .

求证:△ABF ≌△DCE ;

A

B

E

C

D 1 例3 已知:如图,

E 、

F 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 .

求证: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例4. 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 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例5 (西宁)如图,已知:□ABCD 中,BCD ∠的平分线CE 交边AD 于E ,ABC ∠ 的平分线BG 交

CE 于F ,交AD 于G .求证:AE DG =.

四、实战演练(课堂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一组对边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一组对角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2.(贵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延 长线上的一点,若60A ∠=o

,则1∠的度数为( ) A .120o

B .60o

C .45o

D .30o

3. □ABCD 中,∠A 比∠B 大20°,则∠C 的度数为___ .

4.□ABCD 中, AB:BC =1:2,周长为24cm, 则AB =_____cm, AD =_____cm . A B C

E F G

5. 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AE =CF 。求证:DE =BF 。

6.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为对角线BD 上的三等分点。

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7.已知:△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如果△DEF 的周长是12cm ,那么△ABC 的周长是

cm .

8.已知:如图,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9. 如图,在□ABCD 中,AE ⊥BD ,CF ⊥BD ,垂足分别是E 、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10.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F 分别是BC 、AB 上的点,且CD=BF ,以AD?为边作等边△ADE . (1)求证:△ACD ≌△CBF ;

(2)当D 在线段BC 上何处时,四边形CDEF 为平行四边形,且∠DEF=30°??证明你的结论. B

C

D E F

F

A

D

C

B E

D

C

第二讲矩形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矩形概念,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定义及性质;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矩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矩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知识疏理

矩形:

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2、矩形的性质:

①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有两条,对称中心是

对角线的交点。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教材解读:

1.(填空)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 cm, cm, cm, cm.

2.(选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A)2对(B)4对(C)6对(D)8对

3.(判断)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H G

F E D

C B A O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 (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已知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是等边三角形,AB=4 cm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例2已知:如图(1),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例3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F 、G 、H 分别在OA 、

OB 、OC 、OD 上,且AE=BF=CG=D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例4 已知,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 (1)求证:△ADE ≌△BCF ;(2)若AD=4cm ,AB=8cm ,求OF 的长.

例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3,BC=6,沿EF折叠后,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点D落在点Q处,AD与PQ相交于点H,∠BPE=30°.

(1)求BE、QF的长.(2)求四边形PEFH的面积.

例6.宽与长的比是51

-

的矩形叫黄金矩形,心理学测试表明,黄金矩形令人赏心悦目,它给我们以协调、

匀称的美感。现将同学们在教学活动中,折叠黄金矩形的方法归纳出以下作图步骤(如图所示):

第一步:作一个任意正方形ABCD;第二步:分别取AD、BC的中点M、N,连接MN;

第三步:以N为圆心,ND长为半径画弧,交BC的延长线于E;第四步:过E作EF AD

⊥交AD的延长线于F ,

请你根据以上作法,证明矩形DCEF为黄金矩形,(可取AB=2)。

四、实战演练(课堂练习)

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

2.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对角线AC=10cm,?边BC=?8cm,?则△ABO的周长为________.

3.如图1,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98 (B)196 (C)280 (D)284

(1) (2) (3)

4.如图2,根据实际需要,要在矩形实验田里修一条公路(?小路任何地方水平宽度都相等),则剩余实验田的面积为________.

5.如图3,在矩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MA⊥MD.?若矩形ABCD?的周长为48cm,?则矩形ABCD的面

积为_______c m2.

第5题

F

A

B C D E O

N B 1

M A C

D B F E

6.(黄冈中考)矩形ABCD 中,M 是BC 的中点,MA ⊥MD ,若矩形的周长为48cm,则矩形的面积是多少?

7.(08湘潭)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E 是AB 上一点,且DE =AB ,过C 作CF ⊥DE ,垂足为F . (1)猜想:AD 与CF 的大小关系;

(2)请证明上面的结论.

8.如图所示,点M 、N 为矩形ABCD 一组对边的中点,将矩形的一角向内折叠,使点B 落在直线MN 上,得到落点B 1和折痕AE ,延长线EB 1交AD 于F ,判断ΔAEF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且∠DBF=15°,求证:OF=EF 。

小结

1.想一想:矩形有哪些性质?在这些性质中那些是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列表进行比较.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呢? 请同学们说出最基本的方法:(用定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第三讲菱形

一、课标要求: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知识疏理

1.菱形: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③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积:

S菱形=1

2 AC·BD

2、教材解读:

1.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4、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 8cm,求菱形的高.

5、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 的面积.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求证:∠AFD=∠CBE.

例2以下是一道题目及其解答过程:

已知:如图,从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分别向各边引垂线,垂足分别是E、F、G、H.

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O=CO,∠AOD=∠COD=90°. ①

又∵DO=DO,∴△AOD≌△COD. ②

∵OH、OG分别是Rt△AOD和Rt△COD斜边上的高,

∴OH=OG. ③

同理OH=OE,OE=OF,则OH=OE=OF=OG.

∴EG与HF相等且互相平分.

∴四边形EFGH是矩形. ④

以上证明过程中()

A.①到②有错误

B.②到③有错误

C.③到④有错误

D.没有错误

例3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例4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是高,AE是角平分线,交CD于点F,EG⊥AB,G为垂足。试说明四边形CEGF是菱形。

例5 (2006年青岛市)如图,在Y 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交CB 的延长线于G.

(1)求证:△ADE≌△CBF;

(2)若四边形BEDF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菱形两个邻角的比是1∶5,高是8 cm,则菱形的周长是()

A.16 cm

B.32 cm

C.64 cm

D.128 cm

4.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 cm,两对角线长的比是3∶4,则两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A.6 cm,8 cm

B.3 cm,4 cm

C.12 cm,16 cm

D.24 cm,32 cm

5.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是菱形的是()

A. AB=AD

B. AC⊥BD

C.∠A=∠D

D.CA平分∠BCD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菱形

D.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7.如图,矩形ABCD中,M是矩形外一点,且MA=MD,MB、MC交AD于E、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8.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AF⊥CD,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那么∠EAF等于()

A.75°

B.60°

C.45°

D.30°

9.如图,△BDC′是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10.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如图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小三角形均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其中的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11.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

12.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13.(2008年黄冈市)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6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点E,又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

求证:四边形ACEF为菱形.

_ F

_C

_

B

B C

E

第四讲 正方形

一、课标要求: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4.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二、知识疏理 1、温故知新:

1.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2.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3.问: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那么它具有什么性质呢?

2、教材解读:

1、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正方形的边长为a ,当边长增加1时,其面积增加了 。

3、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AC ,若

AE 交CD 于点F ,则∠E= °;∠AFC=

4. 如图,正方形ABCD 中,∠DAF=25°,AF 交对角线BD 于E,交CD 于F, 则 ∠BEC= 度.

5、如图:正方形ABCD 中,AC=10,P 是AB 上任意一点,PE ⊥AC 于E ,PF ⊥BD

于F ,则PE+PF=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正方形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对 角线的距离之和等于

正方形

菱形 矩形

6、下列结论:

(1)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具有矩形的一切性质; (3)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4)正方形具有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其中正确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一动点,

则DN+MN 的最小值为( ).

A 8

B .8

C .2

D .10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正方形A ′B ′C ′D ′的顶点A ′与点O 重合,

A ′

B ′交B

C 于点E ,A ′

D ′交CD 于点F 。 求证:OE=OF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CD 的中点,E 是CD 上一点,且∠BAE =2∠DAM 。

求证:AE =BC +CE 。

F E D′C′

A′O

C

D B

A

M

E

A B C D

D

A

B

C E F G

12

1

A B

C

D

F

E G

2

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 、C 两点作l1∥l2,作BM ⊥l1于M ,DN ⊥l 1于N ,直线MB 、DN 分别交l 2于Q 、P 点. 求证:四边形PQMN 是正方形.

分析:由已知可以证出四边形PQMN 是矩形,再证△ABM ≌△DAN ,证出AM=DN ,用同样的方法证AN=DP .即可证出MN=NP .从而得出结论. 证明:

例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 ,E 是OB 上的一点,DG ⊥AE 于G ,DG 交OA 于F . 求证:OE=OF .

分析:要证明OE=OF ,只需证明△AEO ≌△DFO ,由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DOF=90°,AO=DO ,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EAO=∠FDO ,根据ASA 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结论可得.

证明:

例5、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FE AE EC EB G C E B ⊥=,在一条直线上,、、、点,∠1=∠2. 求证:AE=FE

变式思考:如果点E 为BC 上任意一点,结论AE=EF 仍然成立吗?

例6: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

(1)求证:EO=FO;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实战演练(课堂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切性质。

3.判断。

(1)正方形一定是矩形。()

(2)正方形一定是菱形。()

(3)菱形一定是正方形。()

(4)矩形一定是正方形。()

(5)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五、自主学习

1. 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具有的是__________,矩形具有的是_________,菱形具有的是__________,正方形具有的是____________。

(1)四边都相等;

(2)对角线互相平分;

(3)对角线相等;

(4)对角线互相垂直;

(5)四个角都是直角;

(6)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对边相等且平行;

(8)有两条对称轴。

2. 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和为8cm,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F

E

O

C

D

B

A

(第18题)

A1

A2

A3

A4

4、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A.

4

1

cm2B.

4

n

cm2

C.

4

1

n

cm2 D.n)

4

1

( cm2

5.在正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O作OE⊥OF分别交AB、BC于E、F,若AE=4,CF=3,求:EF长

6.以锐角△ABC的边AC、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ABGF,连结BE、CF,(1)试探索BE和C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你能找到哪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用列表和框图表示出来.

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边角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第五讲 梯形(一)

一、课标要求:

1.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 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

能力.

3. 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

的思想.

二、知识疏理

1、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结论: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梯形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点:都是凸四边形;(2)它们的区别:平行四边形是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即平行四边形平行的边是相等的,而梯形平行的边是不能相等的;(3)对于上、下底(这是习惯叫法,不是定义)是以长短来区分的,而不是指位置关系.

2、教材解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B .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C .直角梯形是有两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D .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已知直角梯形的一腰长为10cm ,这腰与底所成的角是60°,则另一腰的长是( )

A .5cm

B .35cm

C .2.5cm

D .

35

cm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5章,约需62课时,供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约14课时) 第17章反比例函数(约8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约8课时) 第19章四边形(约18课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约14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给出了分式的相对应的概念,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即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分析画出的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勾股定理,之后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是本章的重点。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的难点是这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19章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把它们分成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13.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 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Ⅱ.导入新课

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 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 提炼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 边角”或“ASA”). 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 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 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 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 ∠EB′A,使∠D′AB=∠CAB,∠EB′A′=∠CBA. ④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 将△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 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三角形全等”呢?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案序号:1 时间: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3、10、4 6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 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a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 x 、x(x>0)、 0、42、-2、 1 x y + 、x y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 +(x≥0,y≥0);不是二 次根式的有:33、1 x 、42、 1 x y + . 例2.当x是多少时,31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 3 当x ≥ 1 3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 2 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 x y 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测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1~10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只有一个,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为“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下列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2019年被称为“5G 元年”.据媒体报道,5G 网络的理论下载速度为1.25GB/s ,这就意味着我们下载一张2.5M 的照片只需要0.002s ,将0.00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210-? B .3210-? C .20.210-? D .30.210-? 3.下列运算结果为6a 的是 A .32a a ? B .93a a - C .()3 2a D .183a a ÷ 4.在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2 2 242x x x ++=+ B .2 4(4)(4)x x x -=+- C .() 2 2 442x x x -+=- D .()2 2 42x x +=+ 5.如图,经过直线AB 外一点C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 (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E .

(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 2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 (4)作直线CF . 则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 A .△CDF B .△CDK C .△CDE D .△DEF 6.有两块总面积相等的场地,左边场地为正方形,由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面积数据如图所示.右边场地为长方形,长为()2 a b +,则宽为 A . 1 2 B .1 C . () 1 2a b + D .a b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D 与B ,C 不重合),△ABD 和△ACD 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 1和S 2,下列条件不能.. 说明AD 是△ABC 角平分线的是 A .BD =CD B .∠ADB =∠AD C C .S 1=S 2 D .AD = 12 BC 8.如图,左边为参加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的武警摩托车礼宾护卫队,如果将每位队员看成一个点,队形可近似看成由右边所示的若干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其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是 A .△AEG B .△ADF C .△DFG D .△CEG D C B A 2(a+b ) ab a 2a b b 2 B C F G D E

(完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下 全册教案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 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 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 千米所用时间 v -2060小时,所以 v +20100= 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 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 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 9y +, 54-m , 2 38y y -, 9 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1-m m 3 2 +-m m 1 12 +-m m 4 522 --x x x x 235 -+2 3 +x x x 57+x x 3217-x x x --2 2 1 2 31 2 -+x x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八年级下全集

1.1二次根式 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含义,掌握二次根式中根号内字母取值氛围的求法。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解决有关问题。3.体会数学知识的不断拓广是为了工作、生活的需要,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1)4的平方根是 ; (2)0的平方根是 ; (3)-16的平方根是 ;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 答案:(1)2±;(2)0;(3)没有;(4)3; (5)5. 师:(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1:2.5。 生2:2.5的平方等于6.25,生1把2 5.2算成5.25.2?了。 师:生2分析得非常不错,那么哪个正数的平方等于5呢? 生(部分):找不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1二次根式,象“5”一样找不到一个数的平方为5时,我们就用符号“”来表示。“5”的算术平方根用“5”表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填空,回忆起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5)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为符号“ ”的引入埋下伏笔(当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无法用学过的数表示时,必须引 进新的知识)。 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根。用)0(≥a a 表示。 合作学习: 根据下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是: ; 正方形的边长是: ; 即课本P 4 的填空:s 2。 师: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 (b – 3)cm2 ) (2cm s

人教版初二下数学教案[全套]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 2 +-m m 11 2+-m m 45 22--x x x x 235 -+2 3 +x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第13章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3. 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在条对称轴的是() 4.已知点P(2,1),那么点P关于x轴对称的P'的坐标是() A. P'(-2,-1) B . P'(-2,-1) C. P'(-,2) D. P'(2,1) 5.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是全等的是() A.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6.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 A. .20 B. 12 C. 14 D. 13 A B C D A B C D E C B D A

7. 如图△ABC中,AB=AC,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E和△ACD,且∠EDC=40°,则∠ABC的度数为() A. 75° B. 80° C. 70° D. 85° 8.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定P,使△AOP为等边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5个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 B. 40° C. 25°或40° D.不能确定 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中线AD、BE交于F,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共有()xK b1.C om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1.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 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 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 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 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 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 5 ×35 212 B. 36 5×212 C. 5 ×36 214 D. 37 5×211 12.如图,等边△ABC中,AB=2,D为△ABC内一点,且DA=DB, E为△ABC外一点,且∠EBD=∠CBD,连接DE、CE则下列结论: ①∠DAC=∠DBC;②BE⊥AC;③∠DEB=30°;④若EC∥AD,则 S△EBC=1,其中正确的有()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若△ACD的周长为7cm,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则AC +BC=. 1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的底角 是°. 15. 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 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 A B D C E A B E C D

2019年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6.1 二次根式 19.1 函数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9.2 一次函数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17.1 勾股定理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 18.1 平行四边形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 ”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 1 x x>0)、 1 x y +x ≥0,y?≥0). 分析0. x>0x ≥0,y ≥0);不是二次 、 1x 1x y +. 例2.当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且x ≠-1 例4(1)已知,求 y 的值.(答案:2) (2),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定义: (0 a≥)的式子叫做根式; a 叫做二次根号; 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根式为零被开方 数为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 a≥ 0(双重非负性) ② 2= a(0 a≥) 运算顺序:先做开方运算,再做乘方运算; ③ a(0 a≥) a =(0 a≥) 运算顺序:先做乘方运算,再做开方运算; 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b ab ?a b =(0,0 a b ≥≥) (主要用于化简) a b a b ==(0,0 a b ≥≥) 2002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学习

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a a b b = ?a a b b = (0,0a b ≥>) (主要用于化简) 5.二次根式的乘方法则:2= a a a a a a == (0a ≥) 2= ()a a a a = (0a ≥) 6.最简二次根式: ① 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小数);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以开方开得出的因数或因式; 7.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后的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 8.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方法:①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要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② 是最简二次根式,只把二次根式系数想加 减,二次根式不变照写; 9.二次根式乘除混合运算:把系数相乘除,被开方数相乘除,再把它们的结 果相乘。 10.运用:① 二次根式概念运用; 字母有意义的取值范围。 两个字母组成的等式;(抓住被开方数≥0) ②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③ 分母有理化 ④ 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16.1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 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难点) 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 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 (单位:m)满足关系h =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 ,则t =______.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 ,65, h 5 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11;(2)-5;(3)(-7)2; (4)3 13;(5) 15-1 6 ;(6)3-x (x ≤3); (7)-x (x ≥0);(8)(a -1)2;(9)-x 2-5; (10)(a -b )2(ab ≥0). 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11,(-7)2, 15-16 =1 30 ,3-x (x ≤3),(a -1)2,(a -b )2(ab ≥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 13的根指数不是2,-5,-x (x ≥0),-x 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 轴对称(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用白纸剪出蜻蜓、房子、飞机等图片让学生欣赏,问:你想学会这种手艺吗?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生:把学生收集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展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黑板上几幅图片(房子、蜻蜓、飞机、风筝),有没有一种平衡美或对称美的感受?同学们知道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剪纸、枫叶、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图形,你能将它们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教师与学生共同动手操作,很快完成。 师:很好!同学们把书翻到29页看书上的图案具有什么特点? 生:是的,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师:太好了!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由学生尝试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秋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1 章:分式: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第2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相关概念和性质,命题与证明;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反射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作法。 第3章:实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方根与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在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后,引进了无理数,从而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为学习函数及通过直角坐标系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研究工具。本章包含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第5章: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六、课时安排 章节时间 第1章分式约22课时 1.1分式 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3整数指数幂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小结与复习 第2章三角形约27课时

2.1三角形 2.2命题与证明 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全等三角形 2.6用尺规作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第3章实数约9课时 3.1平方根 3.2立方根 3.3实数 小结与复习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 4.1不等式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与复习 第5章二次根式约14课时 5.1二次根式 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2013-9-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精心整理,超值收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目录 71分式1 1 71分式2 5 72分式的乘除 9 73分式的加减1 13 73分式的加减2 17 74分式方程1 21 74分式方程2 25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28 《反比例函数图形的性质》导学案 34 《反比例函数图形的性质》导学案 38 《§反比例函数图形的性质》导学案43 《§反比例函数小结与思考》导学案48 181 勾股定理1 53 181 勾股定理2 56 181 勾股定理3 58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60 182勾股定理逆定理2 63

勾股定理复习1 65 勾股定理复习 2 68 第十九章四边形7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7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二74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77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80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8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一 87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二 90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一 9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二 96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一99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二102 梯形一105 梯形二108 梯形专项练习112 重心115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17 测试1 平均数一117 测试2 平均数二119 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122

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125 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127 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129 参考答案132

71分式1 学习目标 了解分式的概念 了解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会用分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重点分式的概念 学习难点用分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课前导学 自主预习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 1表示两个相除且除式中含有的代数式叫做分式请写出三个分式 2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3因为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否则分式就没有意义了当分母的值为时分式无意义当分母的值不为时分式有意义 4当时分式有意义当时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式有意义当时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式有意义当时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式有意义当时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式无意义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