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答案doc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答案doc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答案doc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答案doc

三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

1、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测力计的示数。

2、用测力计在铺上毛巾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3、步骤同第一步。

4、向物体上加放钩码,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现象】:

1、在光滑的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的木板上摩擦力大。

2、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大。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2、平衡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边不同刻度位置上,挂钩码。

3、在杠杆尺的右边合适刻度位置上,挂钩码,使其左右平衡。

【实验现象】:

在杠杆尺两边合适的刻度位置上挂钩码,杠杆尺能平衡。

【实验结论】:

在杠杆尺上,左边的刻度数×左边的钩码个数=右边的刻度数×右边的钩码个数。

3、磁铁的性质

【实验步骤】:

4、用一块磁铁的N、S极分别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的N、S极。

5、在许多平摊的小铁钉上放一块磁铁。

【实验现象】:

1. N极靠近N极时,相互排斥;靠近S极时,相互吸引。

2、磁铁的N、S极两端,铁钉多;磁铁的中间部位,铁钉少。

【实验结论】: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同一块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4、热空气上升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

【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

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5、风的形成

【实验步骤】:

1 、组装风的形成演示器。

2、点燃底座上的蜡烛。

【实验现象】:

风的形成演示器上顶端的小风扇会转起来。

【实验结论】: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6、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再尽量搅拌,然后静止,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滴管取上层清水少许,放在小碟中加热,烧干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1、有气泡出现;2、发现沉淀物分层;3、有“脏”痕出现,【实验结论】:土壤里有空气;有大颗粒的沙河小颗粒粘土;含腐殖质。

7、灯泡亮了

【实验步骤】:

1、用导线把电池(装入电池盒)、开关、灯座(固定好灯泡)依次连接起来。

2、合上开关,灯泡就亮起来了。

3、打开开关,灯泡就灭了。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四部分。

8、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步骤】:

让学生明白共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手拉手,另一种是并排连接,形象掌握即可。(小学阶段不必出现“串联”、“并联”两个名词。)

9、谁的本领大

【实验步骤】:

1、能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

2、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

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