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系列——如何正确区分资料分析里的百分数和百分点(上)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系列——如何正确区分资料分析里的百分数和百分点(上)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系列——如何正确区分资料分析里的百分数和百分点(上)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系列——如何正确区分资料分析里的百分数和百分点(上)

如何正确区分资料分析里的百分数和百分点(上)

对于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尤其是文科生来说,资料分析是最令人头疼的是模块,这部分试题的形式和其他部分不相同,而且还有大量的文字描述,看着就让人头疼,所以好多考生,在未动笔之前,已经放弃这部分试题,甚至还有部分考生,自认为数学不错,这部分根本就不复习,哪料想,在考试的时候,这部分根本无从下手,甚至于有的文字表述都不知道是什么含义,可想而知,这部分试题还是需要我们好好的准备。

资料分析里面会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统计术语,这部分概念会有不少的相似概念出现,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概念进行细致的区分,那么最终必然会导致我们得到错误的答案,其中“百分数”和“百分点”,就是让考生最为纠结的一类概念,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百分点,甚至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分,所以我们还是要从本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一、材料中百分数和百分点的区分

我们要能够区分百分数和百分点,必须要深刻的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在材料表述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区别,那我们先看下面的两段表述。

表述一: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表述二: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在表述一里面,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9.2%)和百分点同时出现,在表述二里面只有百分数(5.3%、1%),那这两种表述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百分点经常用来表示百分数的差值,所以在表述一里面出现了百分点,必然会有两个百分数的差值,那这就意味着,如果在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是9.2%,那么假设在2010年的时候,是x%,那么就有9.2-x=-1.1个百分点(注意,

由于表述中是下降了1.1个百分点,所以最终结果就是-1.1),从而有x=9.2+1.1=10.3,也就是说在2010年的时候,GDP的同比增速是10.3%。

对于表述二来说,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有产量同比增速是5.3%,在上年同期,也就是2009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就是-1%(注意,表述里面是下降了1%,所以就是-1%),此时就不会与2010年上半年的增速有任何“瓜葛”。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当表述里面出现“百分点”的时候,尤其是在表示增速的变化情况的时候,必然会与相邻的两个增速,有这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要想着到底是相加,还是相减,一般来说当表述用“上升”的时候,采用减法运算,如果表述中有“下降”,那么就用加法运算,就如上面的例题。

我们在这详细说明了百分数和百分点,在材料表述的时候的区别,那具体到在解题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们将在下一篇里面详细说明。

——源自红麒麟定制式公考督学平台

国考资料分析比重问题三种考查方式运算技巧总结

国考资料分析比重问题三种考查方式运算技巧总结 京佳教育荆嘉 行测考试作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非准确性测试,试题全部为客观题,并且考试时间紧、题量大.,而资料分析部分由于处于行测第五个模块,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考生做到该部分的时候考试所剩余时间也已不多,加之该部分涉及计算比较麻烦,致使众多考试在考场中对该部分内容放弃,造成无谓的丢分。其实试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够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就能事半功倍,现京佳教育资料分析老师将该部分常用的快速计算方法简要叙述总结。 纵观近十年国考资料分析部分试题,我们发现考察最多是为增长率,增长量,比重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涉及的计算量都较大,今天就对比重问题中涉及到的常用公式总结如下: 考查形式 比重即在总体中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对于比重的考察,在资料分析中有集中考察方式:(1)去年某产业产量为A,其中一部分产量为B,求总体中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比重 =100%。这种类型的较为简单。 (2)由今年数据求去年某部分在去年总体中的比重。一般表述方式为某产业今年的产量为A,同比增长a,其中一部分产量为B,同比增长b,问去年这部分在去年产量中占的 比重。即,只要我们大概估算出A/B的值,在结合 与1的关系结合选项就能迅速秒杀了。其实也就是比较a与b的大小。如果a>b,则整体数值大于A/B,如果ab,,那么即今年该部分在总体中的比重上升了。 换言之,与前期相比,增长速度变大的部分在总体中比重变大,增长速度下降的部分在总体中比重下降 例1:(2011年国考)2010年1~5个月,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76.4%,去年同期为下降35.4%。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1319亿元,增长1.67倍,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南乐县福堪中学杨青兰 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具体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说明、反映类: ①材料本身直接说明(反映)了什么 ②这还进一步说明(反映)了什么(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2、启示类: 启示必须是从材料中悟出的。要从分析的原因和说明的道理中有针对性地谈出我们(包括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 ①要有针对性。 ②要多角度、多方位。 a、经济、政治、文化 b、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c、思想、行政、道德、法律 ③要有可行性。 4、打算类: ①要围绕主题,要有针对性。 ②内容应尽量涉及理想、使命、精神、道德、法制、学习、成才等方面(思想、行动、现在、将来) 5、认识(理解、感受)类: ①亮观点(即材料说明的结论性的观点)(讲明是什么) ②讲原因(用材料中的事实或所学知识来论证观点)(讲明为什么) ③谈启示(包括国家和个人应怎么做)(讲明怎么办) 注:有时谈认识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谈。 6、评析类: ①判断:(如:正确、错误;合法、违法;片面等) ②运用依据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行为作分析:(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基本国情、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等) ③亮观点、得结论(是错误的还应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违法的还应指出合法的做法) 7、为什么类: 主要讲出原因,要从重要性(地位和作用)、必要性(现状)和意义(有利于什么)等方面作答。 8、活动类: 常见的活动类题型有:设计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设计活动形式;设计某一具体活动的步骤;设计板报栏目;指明活动的目的、意义等。有的还要求写出活动中的发言提纲,谈活动后的感受、启示等。 这类题要求围绕主题作答,注重发散思维和开放性。

(整理)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分析之比重与增长率的关系.

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分析之比重与增长率的关系在资料分析中,比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中有一个重点的知识点是:当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的增长率时,部分的比重上升;当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整体的增长率时,部分的比重下降。运用比重与增长率关系的这一知识点,可以让我们在解答某些有关比重的问题时,不必计算而直接通过知识点的运用,推导出结果。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知识点的内容。 【分析】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班里的人总共有1000元钱,其中你有100元钱,这时你的钱数在全班的比重为10%(比重=部分/整体)。现在全班的钱数增加到2000元,增长率为100%,你的钱增加到150元,增长率为50%。现在你的钱数占全班钱数的比重为7.5%。相比之前的10%,现在在整体所占的比重下降了。同时全班钱数的增长率100%也大于你钱数的增长率50%。这符合了我们知识点中的——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整体的增长率时,部分的比重下降; 下面我们换一种情况,再来看一下。最初还是全班有1000元,你有100元,你的钱数占全班钱数的比重为10%,之后全班的钱数增加到1500元,增长率为50%,你的钱数增加到200元,增长率为100%,现在你的钱数占全班钱数的比重就变为13.3%。相比之前的10%,现在你的钱数在整体所占的比重上升了,同时,全班钱数的增长率50%也小于你钱数的增长率100%。这也符合了我们知识点中的——当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的增长率时,部分的比重上升。 通过上面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比较真切的认识了比重与增长率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现在就来具体说一下,怎么样运用这一知识点去解题,以及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解题的优势和便捷性。 真题回顾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资料分析比重问题

比重=部分÷整体,一般可以描述为:比重,占比,比例,倍数等1、现期比重计算:1)时间与材料一致,求比重;2)方法一般为直除法。 【例题举证】 【解析】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根据比重的定义,可得计算式为 4398/10182,计算结果的首位一定是4(首位直除法),结合选项发现只 有C满足。因此,答案选择C选项。 2、基期比重计算:1)时间表述为去年,或者过去;2)方法一般为一半一半法或约分估算法。3)公式: 对应的是现期量和增长率,详见考点遍历卷的视频课程 【例题举证】 【例28】2009年1-5月移动长途通话总时长为亿分钟,同比增长%,同期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为亿分钟,同比增长-%,则2008年1~5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约是固定传统长途电话通话时长的多少倍?() 【解析】895/352≈,略小于1,所以结果略小于,答案选择C选项。(由于长微博工具太费劲,所以自己列式子) 3、两期比重大小比较:1)表述为“比重比上年xxx”;2)方法:比增长率,若部分增长率大于总体增长率,则比重上升, 反之下降。 【例题举证】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 加值亿元,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中所占比重( )。 A.无法确定 B.上升了 C.下降了 D.不变 【解析】江苏民营增长率为%>地区增长率%,所以比重上升,答案选择B 选项。 4、两期比重差值计算:1)表述为“与去年相比,比重xx”;2)方法:估算法或直接选最小值法;3)步骤:先判定是上升还是 下降,然后选答案; 4)公式为: 对应量为现期值和增长率,其中“1”为分子,为部分的量 【例题举证】已知今年江苏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增速%,东部地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增速%。求江苏商品房销售面积占东部地区销 售面积的比重与去年相比()。 A.下降了个百分点 B.下降了个百分点 C.上升了个百分点 D.上升了个百分点 【解析】因为%>%,所以比重上升,选最小的,答案为D选项。或者利用公式进行求解: 答案是不是近似为D选项呢? 5、比重很多时候可以作为实际值 【例题举证】2009年,日本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进口量达 859亿立方米,其次为韩国、西班牙和法国,进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 的%、%和%。 韩国2009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大约是法国的多少倍?( )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快速解决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

快速解决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 近两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资料分析比较复杂的选项会涉及一个考点就是两个 基期量之间的除法式子和现期量除法式子之 间的比较。今年现期量分别是A、B,各自的增长率分别是a%,b%,然后问去年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几分之几,所占比重等等。去年比重列式如下: 或者。这类题目大家不要直接去求去 年两个量的大小,再去比较,这样计算量明显很大。遇到这类题目大家记得直接比较增长率的大小关系即可:若A的增长率>B的增长率,则比重上升。 总结:上期B,增长率b%,现期A,增长率a%,和上期比重比较, B/A-(b%-a%)/(1+b%), 则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增加,增加值小于b%-a% 。下面就以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进行方法讲解: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 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小麦总产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17.8%;玉米总产量82271.0万吨,比2000年增长39.1%;大豆产量23095.3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 2008年部分国家各种谷物产量

2008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谷物产量增长率(%) 国家稻谷小麦玉米大豆 中国 1.912.956.40.9 印度16.3 2.960.271.4 美国 6.712.022.07.3 巴西9.1254.285.183.0 12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8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 B、2008年,巴西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比2000年略有下降; C、与2000年相比,2008年中国小麦增产900多亿吨; D、2008年,印度稻谷产量是其小麦产量的2倍以上。 解析:B选项中就是比较2008年比重和2000年比重的大小关系,材料中巴西玉米产量的增长率是85.1%,世界玉米的增长率39.1%,所以比重上升,B错误。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上16.0%和37.5%。 表1 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前7位) 进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俄罗斯33.2057.10 4.6352.30 秘鲁15.16-15.63 2.0831.29 东盟7.6318.40 1.2032.40 美国 6.8859.30 1.1342.00 智利 5.24-40.10 1.11 5.70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一) 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的最重要一部分,这部分试题的难度并不高,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多,但是通过红麒麟公考专家与考生的交流发现,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的部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么没有时间解答这部分,要么在考场上面解答的时候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甚至有的还直接放弃这部分试题,在此红麒麟资深老师提醒你,一定要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全面的准备。 资料分析考试用到的解题技巧比较多,在此我们主要讲解分数模型。所谓分数模型指的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乘法运算转化为除法,简化计算,或者是将整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中: 1、计算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值 这种情况指的是给出整体的值以及部分的百分数,求解部分的数值,此时,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同时将乘法转化为除法运算,简化计算, 百分数分数转化模型表 1=1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6% 1/16=6.25% 1/17≈5.9% 1/18≈5.6% 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记住11之前的数据即可,但是后面的有时候也会用到,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来看个例题。 【例题1】(2012年浙江真题) 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214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1%,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3.9%,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41%。 例: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比第一产业多()。 A.7675亿元B.7705亿元C.7745亿元D.7765亿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分数。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一产业多21463×(41%-5.1%)=21463×36.9%亿元。选项中的数值比较接近,对数值进行估算时容易造成误差,此时考虑对其中的某些数进行拆分。 36.9%最容易联想到的是33.3%,而33.3%≈1/3,36.9%-33.3%=2.6%,2.6%可以近似认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 做好材料解析题,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一般来说,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审题,读题,联系,作答。 1.审题 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很多同学在答卷时,一看是材料解析题,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有的题即使有四、五则材料,也一气读完,然后再看问题。因为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所以读材料时几乎是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因此看问题后,有个别能得出答案,但多数则不能。无奈又得回头再读材料,这样第一遍读材料收效甚微,几乎就是浪费时间。科学的解题步骤是,先看问题,以设问为指向,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即“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这种问法的答案应该要通过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论从史出”,切忌置材料于不顾而生搬课本知识,导致文不对题。二是“课本型”,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种设问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过联系、回想所学知识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三是“结合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是近年来高考和平时模拟试题中普遍采用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务必要注意。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的限制。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性条件,以明确设问的考查要求,并确定要具体回答的内容。以2009年浙江高考历史第39题第(3)问为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由“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问题属于材料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设问方式。再分析限制性条件:蒸汽机的创制,直接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分析的是蒸汽机的创制而非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而非深远影响。如此一来,要回答什么,心里就十分有数了。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不看你会后悔的)

㈠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20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

行测资料分析之两期比重比较和计算

行测资料分析之两期比重比较和计算 方法不对路,速度没法提。在争分夺秒的行测考试中,掌握-定的技巧才能突破重围。今天跟着中公教育专家一起熟悉一下广东省考资料分析中考查频次极高的考点:两期比重。 一、题型识别 两期比重类题目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其在提问时会涉及到两个时间及比重。比如: 2019年A占B的比重与2018年相比上升还是下降。 二、解题技巧 第一步:题干如果只是让我们判断比重.上升还是下降,只需要找到这个比重分子,分母的增长率。将分子增长率标记为a,分母增长率标记为b。当a>b时,比重上升;当a< b,比重下降;当a=b,比重不变。(注: a, b带符号比较) 第二步:若题干中不仅需要判断比重的升降,还进一步问具体变化了几个百分点,在国联考中仅仅需要在判断升降之后,大胆选绝对值最小的选项,简称为大胆选最小。 例1.2015年2月,全国每百万件快递业务中,有效申诉量为23.4件,对企业1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75.13件,环比增长48.0%,对企业2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32.56件,环比增长55.0%,对企业3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31.86件,环比增长140.0%,对企业4的每百万件有效申诉量为17.81件,环比增长36.0%。2015年2月对四家企业每百万件快递业务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率

2015年2月4家企业中,有几家企业的投递服务中有效申诉量占该企业当月有效申诉量的比重高于上月水平: A.1家 B.2家 C.3家 D.4家 中公解析:判断题型。两个时间:2015年2月比上月。一个比重:投递服务中有效申诉量占该企业当月有效申诉量的比重。由于只需要判断比重的升降,先在表格材料中找到这四家.企业的投递业务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率分别为 a1=53.0%、a2=44.0%、a3=139.0%、a4=41.0%。再找到四家企业的总有效申诉量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b1=48.0%、bz=55.0% 、b3=140.0%、b4=36.0%;由于题干要求比重上升,则只要a>b即可。a1 (53.0%) > b1 (48.0%) ,a4 (41.0%) > b4 (36.0%)。满足条件的有2家,故答案为B。 例2.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3.6%,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公务员备考资料之资料分析的比重问题

公务员备考资料之资料分析的比重问题 比重问题是资料分析模块的一个重要考点,平均一套资料分析会有3-5道比重题。其中“两期比重”这一考点被不少考生认为是“入手慢、耗时长、难度大”的存在。实际上,比重问题就是“纸老虎”,看似张牙舞爪,实则有道可循。考生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只需扎实掌握相应技巧,并结合题目中的相关选项即可快速确定答案。可以大胆地说,两期比重比较的题型就是实实在在的“送分”题! 光说不练假把式,图图今天便带各位小伙伴一起学习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模块中两期比重比较这一题型的若干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考场上快速得分。 一、公式回顾 两期比重比较公式: A: 现期部分量(例如:今年班级男生人数) B: 现期整体量(例如:今年班级总人数) a%: 部分量增长率(例如:今年班级男生的同比增长率) b%: 整体量增长率(例如:今年班级人数的同比增长率) 上式化简后,因为,1+a%>0,所以只需判断a%-b%的正负。若a%-b%>0,整个式子为正,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比重上升;反之, a%-b%<0,现期比重小于基期比重,比重下降。 有了这条“秒杀”技巧,在考试中我们只需找到部分与整体的增长率比较大小,就达到秒杀的效果。下面我们结合几道经典真题,将此技巧运用于实战中。 二、典型真题

(一)两期比重的上升下降题型 举个栗子 【例1】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4%,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27.1亿元,增长14.6%。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与2008年相比,2009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 A.无法确定 B.上升了 C.下降了 D.不变 【解析】 根据题意,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率是14.6%(a%),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是12.4%(b%),a%>b%,所以上升了,直接选出B选项。 举个栗子 【例2】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快速解决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必杀技

快速解决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必杀技 https://www.doczj.com/doc/747043126.html, 2012年2月28日17:56 付永超 近两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资料分析比较复杂的选项会涉及一个考点就是两个基期量之间 的除法式子和现期量除法式子之间的比较。今年现期量分别是A、B,各自的增长率分别是a%,b%,然后问去年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几 分之几,所占比重等等。去年比重列式如下:或者 。这类题目大家不要直接去求去年两个量的大小,再去比较,这样计算量明显很大。遇到这类题目大家记得直接比较增长率的大小关系即可:若A的增长率>B的增长率,则比重上升。 下面就以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进行方法讲解: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 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小麦总产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17.8%;玉米总产量82271.0万吨,比2000年增长39.1%;大豆产量23095.3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 2008年部分国家各种谷物产量

12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8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 B、2008年,巴西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比2000年略有下降; C、与2000年相比,2008年中国小麦增产900多亿吨; D、2008年,印度稻谷产量是其小麦产量的2倍以上。 解析:B选项中就是比较2008年比重和2000年比重的大小关系,材料中巴西玉米产量的增长率是85.1%,世界玉米的增长率39.1%,所以比重上升,B错误。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上16.0%和37.5%。 13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0年一季度,我国是俄罗斯最大的水产品出口目的地; B、2009年一季度,日本比美国进口了更多的我国水产品; C、2010年一季度,我国从秘鲁进口水产品的平均单价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D、2009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为逆差。 解析:C选项中就是比较2009年平均单价和2010年平均单价的大小关系,材料中我国从秘鲁进口水产品进口额的增长率是31.29%,我国从秘鲁进口水产品进口量的增长率-15.63%,所以比重上升,C错误。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1、做题技巧 做题技巧其实也可以称为做题时的注意事项。在做资料分析这个模块时,很多学生觉得进展十分缓慢,可能一道题目就需要计算好几分钟,一次考试共有20-25道题目,根本无法完成。其实这是由于考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所造成的。 做题技巧一:从不需要大量计算的地方着手。 资料分析题,并不是要求考生精确的把题目要求的答案算出来,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选对尽可能多的题目。 【例】关于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轿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辆以上 B.SUV意外车型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比上月有所下降 C.MPV车型当时不受市场追捧 D。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是交叉型乘用车二、 【解析】题目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而其余三项都能直接从资料中得到直接验证,因此A项实际上无需计算,都可以将正确答案选出来。但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在A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一次考试中,资料分析模块大致有40%的题目是不需要计算的,所以,一定紧紧抓住一点。资料分析的出发点是“分析”而不是计算。 做题技巧二:先易后难 “先易后难”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做题“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完成行测试题的“思想”。行测考试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所有题目全部做对,而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选择尽可能多的正确选项。因此,“先易后难”,从最简单的部分着手便是完成整个行测试卷的一种“灵魂思想”。这一点,在资料分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于资料分析题中的难易程度,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1)题干短的题优先于题干长的题;(2)不需要计算的题优先于需要计算的题;(3)单个计算题优先于多个计算题,单个表述判定题优先于多个表述判定题;(4)容易找到原文信息的题优先于不容易找到原文信息的题。 2、速算技巧 做资料分析时,主要目的是将正确选项选出来,而不是把最终结果计算出来,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速算技巧,而不是一味地计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根据选项的要求,要注意观察选项设置的特征,有些选项设置只要求算出第一位的数字,选项设置如A1.6,B2.6,C3.6,D4.6则只需要求第一位数字。 通常来说,在资料分析的考试中,经常用到的速算技巧包括估算法、直除法、倒除法、差分法、化同法、凑整法,等等。 对于上述的做题技巧和速算技巧,考生要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步提高,最重要的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材料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四、材料解析题 【命题原则及特点】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中考基本题型之一,大都通过文字或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等材料,创设生动、活泼、直观的情境,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还根据具体材料设计适量的开放性问题。在命题意图上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水平、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实行整合加工的水平、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实行说明和论证的水平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题型类别】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题](2009年安徽省中考试题)近来,朝核问题引发世界注重。 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为了纪念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物理学界展开了名为“物理改变世界”的系列活动。 (1)爱因斯坦提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是__________,这个理论在科学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2)爱因斯坦为什么会认为“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希望科学研究用于什么目的? 材料三: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宣布于5月25日实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声明中称,2009年5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实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3)请你谈谈中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参考答案](1)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是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之一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2分)造福人类,而不是用于战争。(2分) (3)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在联合国框架内和平解决;停止核试验;朝鲜半岛无核化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以朝核实验这个时政作为命题的背景,考查学生相关发明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历史核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爱因斯坦对研制核武器的态度、以及对当前朝核问题的立场等,文字材料的选择比较典型,答题时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材料的意思,提取关键词和限制条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体现了材料表现与教材内容的相结合的特点。在回答第(2)小题时,应在材料中抓住“二战后期”这个时间限制,根据美国投放原子弹这个史实回答问题(人类至今唯一的一次核战),否则,所回答的内容会缺乏准确性核针对性。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往往是围绕一定的历史主题,展示表格、实物图片、地图、漫画、图示等图表资料,同时也能够结合一定的文字材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它不但融阅读、判断、

资料分析 比重比较

第三章重点题型 第六节比重比较 题型综述: 同期比重的比较 公式: 比较方法: 【例1】 2013 年按行业分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情况 2013 年,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占所在行业企业数比重最大的是()。 A.租赁服务业 B.文化产业 C.餐饮业 D.交通运输业 方法:

【例2】 下表是某市2012 年旅游部门主要财务情况 问以下哪一类旅游部门2012 年的经营利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最高?( ) A.宾馆、酒店 B.景点 C.旅行社 D.其他旅游企业 方法: 【例3】 2006—2011 年我国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情况 下列年份中,本期结案中涉及的耕地面积占结案涉及土地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 A.2006 年 B.2008 年 C.2010 年 D.2011 年 方法:

两期比重的比较 公式: 比较方法: 【例4】2009 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19 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09 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27.1 亿元,增长14.6%。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 亿元,增长18.9%,增幅同比提高 4.2 个百分点。 与2008 年相比,2009 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 A.无法确定 B.上升了 C.下降了 D.不变 方法: 【例5】2010 年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 亿元,增长2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966 亿元、101048 亿元和136401 亿元,分别增长18.2%、23.2%和25.6%;而同期江苏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419 亿元,增长2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5.2 亿元、8250.8 亿元和9113.0 亿元,分别增长22.5%、21.7%和22.4%。 与2009 年相比,2010 年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分别占全国同类投资的比重表现为() A.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减小,第三产业比重减小 B.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产业比重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减小 C.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D.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比重减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