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

黄莉芳1、2 黄良文1 洪琳琳1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摘要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根据1993~2008年数据,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及细分行业技术效率的时间和区域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结

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呈现出小幅波动特征;技术效率的区域

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和市场化水平是影响生

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上结论在细分行业之间的表现不尽相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

中图分类号 F063 1 文献标识码 A

The Calcula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a s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Abstract:U 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 oach(SFA)and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producer serv ice industry fro m1993~2008,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 cal efficiency s dy nam ic and reg ional feature and its influencial factors T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 level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pro 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slow,and

has sm all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Its regional difference appear s betw een eastern

and m idw est Pr ofessional level、scale eco nom y and marketization play important

role o n technical efficiency o 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ll o f these co nclusions are different in segmented pr oducer service industr ies

Key words:Pr oducer Serv ice Industry;Technical Efficiency;Stochastic Fro ntier M odel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部门,其发展水平和内在结构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然而中国服务业一直呈现出低水平发展、低就业状况和低劳动效率的产业特点(程大中,2003)。要想改变服务业低水平、低效率增长的局面,厘清服务部门增长的源泉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来源于三方面,即要素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杨青青等,2002)。到目前为止,相关学者已经对我国服务业长期低水平发展囿于何种原因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从服务业功能的角度划分,为进一步生产商品和服务提供

市场化和专业化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具备强大的就业吸附能力和经济活力,作为经济增长的 黏合剂 和 推动器 ,既是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也是直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切入点,因此单独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部门 的技术效率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服务业作为异质性很强的产业部门,各产业部门间缺乏共同的经济学意义(李勇坚,2007),因此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内不同部门探讨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具有应用价值。

一、文献回顾

1 关于服务业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程大中(2003)运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得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转换,资本 产出比增长率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属于略微资本增强型的。杨向阳(2004)分析了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要素替代及要素投入边际变化的关系。杨勇(2008)利用C D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出其对产出的贡献率经历由波动向平稳的转变过程。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技术效率的相关研究有:徐宏毅等(2004)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估算了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及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顾乃华(2005)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增长效率特征,认为服务业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低下。顾乃华、李江帆(2006)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劳均服务业增加值区域不均衡的影响,提出区域发展失衡的关键因素是其市场化进程不一致。杨向阳(2006)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考察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变化状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蒋萍、谷彬(2009)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普查修订资料对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结论是技术效率存在阶段性特征,规模效率恶化阻碍TFP增长,配置效率1992年以后得以改善。谷彬(2009)基于服务业技术效率阶段性演进与区域差距特点,分阶段、分地区探讨了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杨青青等(2009)将社会资本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论是人力资本、信息化、市场化及互助和社团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胡朝霞(2010)借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FDI影响下的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度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研究有:杨向阳和徐翔(2006)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顾乃华(2008)借助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特征和影响因素。刘兴凯(2010)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得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下降态势,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明显。

2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测度的研究主要有:原毅军等(2008)利用M almquist指数

生产性服务业的显著特征是为三大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专业化的中间投入。本文依据1992~2007年投入产出资料,以及相关数据的可得性,把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间需求率超过60%的行业界定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2005年开始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纳入该部门)、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三大部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部门的面板数据资料无法获取,所以不予考虑。

方法,考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和变动趋势,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原因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徐盈之等(2009)利用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区域差异进行探讨,得出中国信息服务业TFP存在绝对趋同、三大俱乐部趋同和明显的条件趋同的结论。吴晓云(2010)利用Malm quist指数法,对2008年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仍然是粗放式经营,地区综合效率存在差异。张自然(2010)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得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率逐年降低,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的结论 。

上述文献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对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发展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仍存在如下研究空白:

(1)国内相关学者侧重于探讨研究中国的服务业生产率发展特点,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发展状况研究较少,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技术效率特点的研究更是鲜见,特别是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充分挖掘技术潜力和改善技术效率,缩小实际产出和前沿产出的差距可能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采用具有较强政策倾向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供专业化和市场化中间投入的多个产出部门的综合,存在很强的异质性,因此,分门别类地对各部门产出效率和技术效率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只有徐盈之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数据资料的可得性,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三大部门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组成部分,利用1993~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及其细分部门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深入细致地把握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发展变化特点、区域差异及部门间的影响因素差异。

二、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与技术效率影响因素选取

随机前沿模型的技术效率测度方法最早由Farrel在1957年提出,之后得到众多学者发展。其核心是将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前沿和技术效率,表达最优状态下的最优投入产出关系,描述的是一种非现实的资源配置状况。由于本文侧重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及各部门的技术效率状况,所以假设生产函数为技术中性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则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为:

ln Y it= 0+ 1 t+ 2 ln K it+ 3 ln L it+v it-u it

i=1,2, ,N;t=1,2, ,T(1)其中,Y it、K it、L it分别是i省第t年的生产性服务业或单个部门的产出增加值、资本

各位学者服务业研究期间为:程大中(1978~2000年),徐宏毅(1992~2002年),杨向阳(1992~2002年),顾乃华(1992~2002年),杨勇(1952~2006年),谷彬(1978~2006年),杨青青(1993~2007年),刘兴凯(1978~ 2007年),胡朝霞(1992~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期间为:原毅军(1997~2005年),张自然(1993~2004年),徐盈之(1997~2006年)。

投入额和劳动力投入量。 0为初始技术水平, 1为技术进步率, 2和 3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误差项由两个独立部分构成,v it指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随机误差,服从对称的正态分布N(0, v2);u it为i省第t年技术无效率的随机变量,服从单侧正态分布N+ (m it, 2u),m it为技术无效函数,e-m it表示i省第t年的技术效率水平,其取值越大表明技术效率程度越高。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将技术无效函数分别设为(2)、(3)、(4)式 。

1 反映区域特征的技术无效函数

2006年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 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深层次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验证生产性服务部门技术效率的区域特性,设技术无效函数为:

m it= 0+ 1 d it+ it(2)其中,t为时期,d it为地区变量,东部地区取值为1,中部地区取值为2,西部地区取值为3, 1为技术无效性的区域差异,其符号若为正,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从东部向西部依次递减。

2 反映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的技术无效函数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从制造业母体分离出来的部门,其外部化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价值链基本活动的外包,主要为实现这些环节的潜在规模经济效果;另一类是支持性活动外包,是为了实现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效果(刘明宇等,2010)。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改善和提升自身的产出效率和技术效率,并对制造业产生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专业化水平可以采用资本有机构成(用人均资本拥有量替代)和人力资本水平(用专业技术人才比重替代)衡量,规模经济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就业人员比重表示,则验证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影响的技术无效函数为:

m it= 0+ 1 p erca it+ 2 p rof it+ 3 sca it+ it(3)其中,p erca、p rof、sca分别为人均资本拥有量、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重、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就业人员比重。 1、 2、 3若为负值,表示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规模经济程度对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

3 反映市场化水平的技术无效函数

制度是影响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改善依赖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反映市场化进程的指标有很多,如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影响、非国有经济比重、市场化指数等。其技术无效函数设为:

m it= 0+ 1 m ar k it+ it(4)

其中,mar k it为市场化水平, 1为待定系数,取负值则代表市场化水平改善能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判断随机前沿模型和技术无效函数设定是否合理,可以考察方程(1)

中随机误差项技术无效的比重,即 =

2u

2u+ 2v的大小,其中0 1,当 趋近于1,表示实

根据各模型所需统计数据的可得性,研究期间分别如下:模型一(反映区域差异的技术无效函数):1993~2008年;模型二(反映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的技术无效函数):1999~2007年;模型三(反映市场化水平的技术无效函数):1997~2005年。另外,三个模型既针对整个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研究,也针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三大细分部门分别研究。

际产出对前沿产出的偏离大部分由生产的技术无效引起,因此适合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根据上述模型设定,利用相关行业的面板数据,即可估计出三大模型的前沿生产函数及技术无效函数,为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特征打下基础。

三、变量处理及数据收集

1992年国务院作出 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使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得以连续建立。本文选取了1993~2008年29个省市生产性服务相关行业省际面板数据作为处理对象。在本文中,西藏由于某些年份数据缺失且经济总量小而不予考虑,重庆的部分历史数据无法分解,所以并入四川分析。各细分行业的统计口径在某些年份有所变化,本文为保证统计数据口径一致,都经过了相应处理。

1 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水平

本文采用三大细分行业的产业增加值之和度量。为保持自身数据的可比性,以及同资本投入数据的可比性,利用了GDP平减指数将各省各年增加值调整为1978年不变价。原始数据来源于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 、 中国统计年鉴 (2006~ 2009)、 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 。

2 劳动力投入

本文选用各地区各行业年末从业人员数表示,对于某些年份没有总计的年末从业人员数,采用了分地区分行业城镇从业人员和乡村从业人员数据加总的指标代替。原始数据来源于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1996~2009), 中国统计年鉴 (1994~1995)。

3 资本投入

采用各省生产性服务业及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测度。计算资本存量的常用方法是永续盘存法,公式为:

K it=I it+K it-1-D it (5 1)

K it=K it-1(1- it)+I it(5 2)其中,K it、K it-1、D it、I it、 it分别为i省第t年的资本存量、i省第t-1年的资本存量、i省第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i省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i省第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根据资料的可得性,1993~2004年的资本存量采用(5 1)式计算,2005~2008年的资本存量采用(5 2)式计算,折旧率取6%(H all和Jones,1999)。

对于1992年资本存量的估算,本文采用了H all和Jones(1999)所用方法,即

K i1992=I i1992

+g i(6)

其中, 为当年折旧率,取值为6%,g i用i省1993~2004年不变价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代替。1992年生产性服务业内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在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加总基础上用相应比例调整而得。1993~2004年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代替,固定资产折旧额可以直接获得,数据来自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 ,2005~2008年的各部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 (2005~2009),并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定基指数对各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净值进行了调整。为进一步降低资本存量测算误差,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的可得性,采用各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这

一替代指标将各年资本存量换算成1978年不变价。

4 地区变量

地区变量反映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按国家对宏观经济格局的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5 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知识、资本和技术高密集型行业,其专业化水平高度依赖专业性人才储备,前人的相关研究采用人力资本,即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反映。本文认为平均受教育年限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和滞后效应,而行业的专业人才与专业化水平存在更为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选取了分行业的专业人才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作为代理变量。另外,资本有机构成也是影响专业化程度的因素,本文选取人均资本拥有量作为代理变量。规模经济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由于各行业的资料无法获取,本文选取各省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就业人员比重表示。

6 市场化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产品具有经验品(尼尔逊,1970)甚至信任品(达比和长尼,1973)的典型特征,因此其技术效率对市场制度和环境的敏感度高。本文选取樊纲课题组研究的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 (1997~2005年)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水平的代理变量。该指标从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要素市场的发育、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五方面综合度量国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四、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利用Frontier4 1软件,可以获得(1)与(2),(1)与(3)以及(1)与(4)模型的各项参数。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各项估计结果见表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估计结果见表4。所有模型的分析结果中,金融保险部门的 值最大,接近于1,其次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值超过0 8,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 值超过0 6,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 值高于0 5,这说明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的技术无效性最为突出,生产性服务整体部门的技术无效程度次之,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部门的技术无效率和随机扰动因素并存。随机前沿模型设定在多数情况下较为合理,技术无效率可视为阻碍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

1 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实证结果及解析

(1)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分析。在反映区域特性、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市场化水平三大随机前沿模型中,资本的产出弹性均不同程度高于劳动的产出弹性,表明自1992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靠资本推动,这与我国服务业的驱动因素一致。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之和略大于1,表示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生产效率较低的服务部门容易形成规模报酬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最具经济活力和就业潜力的部门,通过提供市场化的专业性投入,提高自身产出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直接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2)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率以年均0 7%的速度上升且统计显著,技术效率呈现出低水平下的往复波动,这说明新经济、新技术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利用新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国从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后,对内搞活的各项改革措施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相结合大大释放创新活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工业化发展步伐,生产性服务业也从中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开始逐步凸显出知识和技术密集的内涵特征。值得说明的是,尽管生产性服务业拥有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相比于制造业等工业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还是比较低的。首要原因是 重工轻商、工业强市、工业富市 的发展战略导致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偏颇,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其次是我国长期 两头在外,代工制造 的发展模式,割裂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天然联系,技术进步通过产业链条的传导作用受阻;另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外溢由于具备门槛效应,部分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外源型技术进步的吸收。技术效率低水平徘徊的原因有:市场化改革长期内会伴随经济运行环境和机制改善,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活力,但短期内价格竞争机制的改变和大规模企业要素重组等因素会扰乱企业原有的目标定位、组织结构和经营格局,从而部分抵消生产性服务业体制释放带来的成果。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行业集中度过度垄断(如金融保险业)或过度分散(批发零售贸易业),都不利于适度规模经济产生集聚效应。最后是服务质量的不可测度性,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只能反映服务数量变化,而不能体现服务质量提升,导致技术效率徘徊不前的错觉(顾乃华、李江帆,2006)。

表1生产性服务业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

区域特征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市场化水平

估计系数t值估计系数t值估计系数t值

前沿生产函数截距3 672***11 018-1 713***-3 1633 650***4 135时间0 007***3 2710 029***2 6120 0091 333资本0 559***24 6920 846***19 9900 564***6 277劳动0 552***22 5630 344***7 9040 473***43 198

技术无效函数

截距0 531***3 947-1 747-1 1551 105***4 169地区0 152***11 063

资本有机构成0 315***2 500

人力资本水平-17 354***-2 882

规模经济2 310*1 648

市场化程度-0 086***-3 132

残差及诊断信息

20 067***0 129***0 061***

0 999***0 659***0 989*** L og似然函数值-30 10-4 849 18 L R检验71 8855 9666 48样本数464261261年数1699横截面数292929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3)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由表1可知地区变量估计系数取值为0 152,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方式不无关系。改革时间和空间上的逐步推进,导致了区域间技术效率差异。为进一步把握生产服务业部门技术效率在全国层面、区域层面及区域内的演变特点,本文分区域计算了技术效率的平均水平和标准差,结果如表2所示。从计算结果看出,全国范围内和区域层面的技术效率都在低水平徘徊,但技术无效程度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年均技术效率为0 548,高于中部的0 397和西部的0 398,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改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就各区域内省际间的差异而言,东部地区各省份间的差异遵循小幅波动,先降后升的规律,中部和西部地区内省际差异则遵循先升后降的相反路径。以上分析表明,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存在于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东部地区内的省际差异有扩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内的省际差异有缩小趋势。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获取了发展先机,而且东部地区依托国家大力发展珠三角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政策,建立起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扩大了三大经济带与其他省域的技术效率差距。作为梯度发展政策后续考虑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与东部地区相去甚远,又缺乏灵活多样的政策机制和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同时还面临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引致对人才和资源的 虹吸效应 ,结果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每况愈下,而且出现中部和西部区域间及区域内的条件趋同。

表2生产性服务业部门技术效率的时间和区域演变

技术效率平均值技术效率标准差年份

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19930 4870 5210 4400 4880 1240 1690 0840 083 19940 4240 4740 3740 4090 1140 1520 0840 062 19950 4260 4800 3700 4130 1080 1330 0790 075 19960 4300 4900 3700 4130 1090 1320 0810 069 19970 4380 5100 3780 4070 1120 1300 0740 075 19980 4540 5390 3960 4070 1230 1380 0800 080 19990 4580 5470 4040 4030 1260 1470 0730 073 20000 4730 5650 4240 4110 1390 1580 0910 095 20010 4780 5720 4340 4110 1360 1460 0840 104 20020 4770 5690 4320 4110 1340 1430 0710 110 20030 4660 5600 4220 3990 1300 1360 0620 105 20040 4520 5590 3960 3800 1410 1590 0480 098 20050 4250 5400 3650 3450 1460 1610 0670 086 20060 4410 5740 3730 3480 1580 1670 0710 086 20070 4670 6230 3880 3590 1770 1860 0740 081 20080 4810 6490 3930 3650 1920 2030 0830 086历年平均0 4550 5480 3970 3980 1370 1550 0760 088

(4)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影响技术效率的模型中,人均资本配置变量的估计系数为0 315,且统计显著,说明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部门中的 昂贵 行业,资本密集度的扭曲降低了其技术效率。作为生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专业化人才比重的估计系数为-17 354,且高度统计显著,证明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力资本是决定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而采用代理变量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技术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表明,平均教育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或是低水平显著,原因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具有异质性(Vanderbussche等,2006),而且受教育程度只是为技术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必然性依赖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特定行业形成经验知识的能力。规模经济的估计系数为2 31,说明规模经济目前在我国是阻碍技术效率提升的。长期以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相比于工业部门的改革相对滞后,行业特性导致的自然垄断和历史沿袭导致的行政垄断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软预算约束强化经营主体的无竞争意识、垄断带来的既得利益阻碍了技术效率改善。

(5)市场化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描述市场化水平对技术效率影响的模型中,市场化水平的系数为-0 086,且统计显著,说明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程度有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取得质的突破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诚信、行业协会自律等软环境的配套支持。改革开放的连续性和不断深入为逐步取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提供了条件,可以借鉴 大市场,小政府 的理念,以及发达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实行市场自由进退机制,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的人才、教育、市场制度,营造适度、透明、公正监管的营商软环境,以真正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

2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实证结果及解析

生产性服务业是基于服务业功能性分类的部门,行业间的异质性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状况研究其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是必要和可行的。

(1)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的比较分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相比于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其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说明资本要素对其产出增长发挥主要作用,这是由该行业资本密集型特点决定的。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共同之处是,劳动产出弹性大于资本产出弹性,说明两大部门劳动要素的贡献程度较高。但金融保险业作为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载体,要在经济环境变化莫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发展趋势下审时度势,规避风险并提高金融资本运营效率,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属于典型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作为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并重的行业,经营环境较为稳定,分布范围广、分布密集程度较高,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2)技术进步变动和技术效率水平的比较分析。从表4得出,就技术进步变化程度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与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技术进步率相近,约为3%,而金融保险业保持了较高水平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约8%。从表3看出,三大行业的技术效率水平普遍偏低,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全国平均为0 6;批发零售贸易次之,技术效率水平最低行业是金融保险业,仅为0 127。这说明充分引进新技术的同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快速改善行业消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和效率问题。技术进步来源是多样的,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互

联网技术、IP组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高速传输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徐盈之,2009);另外,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广泛渗透进一步扩充了技术进步范围。但由于通信行业产值比重仍然偏低,影响了该部门技术进步速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技术效率相对其他行业较高的原因是,行业自然垄断特性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效率绝对水平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在GDP考核的政绩评价模式激励下,为缓解内需不足、出口乏力的困境,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无视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多工程和项目未经科学论证和经济效用评估就草率上马,导致资源处于低效率闲置状态,西北地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聊胜于无的运输景象就是鲜明例证。金融保险业较高的技术进步率印证了其对新技术引入的敏感,基于新技术条件下的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但是由于行政垄断格局严重,以及面临被国有企业 绑架 的财务风险导致了该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极其低下。因此要逐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多元化,逐渐打破金融系统国字独大的格局,通过适度的市场竞争改善经营环境和技术效率。同样,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促进了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技术进步,物流网络的快捷便利和电子商务的辅助支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运营效率。但批发零售业存在显著的个体经济特点,规模小、粗放经营严重,影响了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率水平(谷彬,2009)。

(3)行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表3计算了细分行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从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技术效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部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技术效率水平次之,效率水平最低的是金融保险部门。就技术效率水平的区域间差异而言,交通运输部门区域间差异最小,且遵循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表现出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还略高于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就区域内省际间的技术效率差异而言,三大部门都遵循东部>西部>中部的变动特点;行业间的差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两部门的东部和西部区域内省际差异较为接近,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中部和西部区域内省际差异相似。交通运输部门区域间技术效率差距较小缘于国家为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方略,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仓储部门及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服务部门,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发展势头。东、中、西部规模经济效应程度不同,东部地区具备相对密集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可以坐收集聚经济带来的好处,但沿海地区的城市经济群和区域增长极扩大了省际间差异,集聚经济带来的扩散效应部分受阻,呈现出相对较高的区域内省际差异。金融保险业受国有垄断的历史沿袭,货币资本配置没有遵循逐利的本质,效率低下。虽然受总部控制能降低区域间的技术效率差异,但东部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循序渐进的金融体制改革催生了多种性质和形式的金融机构,有序的市场竞争大大改善了资本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省际间的技术效率差异也是最大的,这归因于金融保险业的总部经济特点,上海、深圳、北京等金融中心的建立拉大了省际间差异。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传统的生产性服务部门,高度依赖于规模经济,东部地区的产业高密集度确保了其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但东部地区的区域规划和资源整合,形成以功能综合齐全的城市经济带为核心的 中心 外围 经济地理结构,拉大了区域内省际间效率差异。

表3生产性服务业及各细分部门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

地区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全国0 6000 1650 1270 1050 3300 141东部0 6460 1740 1820 1110 4470 146中部0 5980 1260 0880 0340 2480 064西部0 5520 1700 0980 1010 2650 078

(4)人力资本水平和规模经济对技术效率影响的行业比较分析。从表4得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人力资本水平的估计系数为3 648,不显著;规模经济的估计系数为-2 563,弱显著,说明该部门对专业化人才不敏感,但规模经济对该部门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与其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特点相吻合。金融保险部门人力资本水平的估计系数为-1 724,高度显著;规模经济的估计系数为-0 187,不显著,说明金融保险业技术效率的提高依赖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投入,这与金融保险业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特点相吻合。批发零售贸易部门人力资本水平的估计系数为-14 263,高度显著,规模经济的估计系数为-1 287,统计显著,说明专业化人才和规模经济对该部门的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作用。尽管批发零售贸易部门高度分散化经营特点会稀释规模经济效应,但我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整合批发零售业内资源,技术效率改善已经初见成效。

(5)市场化对技术效率影响的行业比较分析。根据各部门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三大部门市场化程度的估计系数均为负值且统计显著,其中金融保险业取值最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较为相近,这说明市场化水平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金融保险行业。因此,为提高各部门技术效率,要结合行业特点,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边界,政府的功能应该是积极营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依赖的各类市场软环境,市场的功能则是通过自主调剂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效率。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改善的重要措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提高市场化水平。

表4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随机前沿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

交通运输仓储

及邮电通信业

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市场化

专业化和

规模经济

市场化

专业化和

规模经济

市场化

前沿生产函数截距

0 650

(1 245)

8 195***

(13 172)

5 628***

(8 425)

3 119***

(2 712)

3 918***

(5 988)

1 689***

(9 839)时间

0 038***

(4 204)

0 021***

(2 728)

0 078***

(4 516)

0 087***

(5 769)

0 039***

(6 568)

0 022***

(2 705)资本

0 641***

(19 74)

0 626***

(17 84)

0 259***

(5 401)

0 270***

(3 687)

0 307***

(7 233)

0 287***

(8 102)劳动

0 517***

(15 907)

0 287***

(8 232)

1 031***

(57 95)

0 762***

(9 332)

0 862***

(18 42)

0 588***

(16 66)

(续)交通运输仓储

及邮电通信业

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市场化

专业化和

规模经济

市场化

专业化和

规模经济

市场化

技术无效函数

截距

1 305*

(1 794)

2 089***

(24 704)

3 243***

(6 185)

1 999***

(3 197)

1 227***

(7 123)

2 234***

(20 45)人力资本水平

3 648

(0 838)

-1 724***

(-4 905)

-14 263***

(-5 086)规模经济

-21563*

(-11698)

-01187

(-01812)

-11287***

(-41151)

市场化程度

-01196***

(-12151)

-01633**

(-11717)

-01213***

(-20145)

残差及诊断信息

D201101*01082***01292***11691*0112501081***

C01584*01909***01999***01948***0183301960***

L og似然函数值0185-34142-209-228-107-34177 L R检验11133163119251544515243185

样本数261261261261261261

横截面数292929292929年数999999

注:括号内为估计系数t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下显著。

五、简短结论

本文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深入分析了1993~2008年间我国生产性

服务业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效率的变动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对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与以往服务业生产率的相关研究对比,生产性服务业较服务业整体部门更易形成规模经济特点,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具有较强经济活力的部门,作为市场化地提供专业中间投入的载体,其自身技术效率的改善是提高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保障,也是确保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呈现低水平徘徊不前的局面,这与我国实行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高度外向的制作业发展模式紧密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历史沿袭、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行业异质性、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技术效率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内的省际差异在东部地区有所扩大,在中西部地区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点导致基础条件好的东部地区,特别是集聚中心城市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呈现出技术效率的/马太效应0。另外,生产性服务业是高异质性部门,不同行业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技术效率水平和动态演变规律,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技术效率水平,缩小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不同特征,找准各地区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相对优势;突破发展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缺陷;加大市场开放度,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强化

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交流;整合有效资源形成适度的规模经济,以挖掘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促进其专业化、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Aigner,L ov ell,Schmidt1,1977,For mulation and E 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 rontier Pr oductio n Function M odels[J],Journal o f Eco no metrics,6(1),21~371

[2]F or sund,L ov ell,Schmidt1,1980,A Sur vey of F rontier Pr od uction Functions and of their Rela2 tio nshi Pto Ef f iciency M eas ur ement[J],Journal of Econometr ics,13(1),5~251

[3]Bat tese G1E1,Coelli T1J1,1992,Fr ontier P r oduction Functio ns,T echnical E f f iciency and Panel D ata:w ith A p p l ication to P add y Far mer s in I ndia[J],Jour nal o f Pro ductiv ity A naly sis,3(1), 153~1691

[4]Battese G1E1,Co elli T1J1,1995,A M odel f or T echnical I nef f iciency Ef f ects in a S tochas tic Pr oduction Fr ontier f or Panel D ata[J],Empirical Eco no mics,(20),325~3321

[5]程大中:5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6[J],5世界经济62003年第7期。

[6]杨向阳、徐翔:5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6[J],5经济学家62006年第3期。

[7]徐宏毅、欧阳明德:5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实证研究6[J],5工业工程与管理62004年第5期。

[8]顾乃华:5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6[J],5财贸经济62005年第4期。

[9]顾乃华、李江帆:5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6[J],5经济研究62006年第1期。

[10]杨勇:5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测算6[J],5世界经济62008年第10期。

[11]原毅军、刘浩、白楠:5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 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6[J],5中国软科学62009年第1期。

[12]徐盈之、赵玥:5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区域差异与趋同分析6[J],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2009年第10期。

[13]蒋萍、谷彬:5中国服务业T F P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6[J],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2009年第8期。

[14]杨青青、苏秦、尹琳琳:5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6[J],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2009年第12期。

[15]张自然:5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6[J],5贵州财经学院学报62010年第2期。

[16]胡朝霞:5F DI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6[J], 5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2010年第4期。

[17]刘兴凯、张诚:5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6[J],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 2010年第3期。

[18]傅晓霞、吴利学:5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6[J],5世界经济62007年第7期。

[19]何枫、陈荣、何林:5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6[J],5经济学家62003年第5期。

[20]徐现祥、周吉梅、舒元:5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6[J],5统计研究62007年第5期。

[21]刘明宇、芮明杰、姚凯:5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6[J],5中国工业经济62010年第8期。

[22]刘志彪、张杰:5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6[J],5学术月刊6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朱长虹;校对:吕小玲)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进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科技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5130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报告编号:155130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主要研究分析了科技服务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科技服务业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科技服务业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科技服务业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科技服务业市场竞争格局及科技服务业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科技服务业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科技服务业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科技服务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一、行业定义 二、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国内烧碱生产技术简介

国内烧碱生产技术简介 姓名:陈银星 学号:2012084117 班级:应用化学1241班

前言:氯碱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氯碱工业 的增长水平与国家GDP增长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十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氯碱下游行业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变,氯碱工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国烧碱总产量由2000年的668万t增长至2005年的1 253万,t年均增长率达13. 41%。“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烧碱年产量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烧碱市场的状况是众多烧碱生产企业所普遍关注的,作为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的烧碱的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内烧碱生产技术简介 [摘要] 国内烧碱主要用于轻工业、化工、纺织和医药等,生产方法以隔膜法和离子膜法为主。详细介绍了盐水精制工艺、淡盐水脱氯工艺及电解槽发展情况、膜法工艺。离子膜法生产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节能和最节省投资的方法,但中国尚不能生产离子膜,导致国内离子膜烧碱生产并不经济,中国应尽快将离子膜国产化,以益于氯碱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烧碱,应用,生产技术,盐水精制,电解槽

目录 1.概述 (1) 1.1国内烧碱概况 (1) 1.1.2 生产现状 (2) 1.1.3市场价格情况 (4) 1.1.4影响我国烧碱工业发展的因素 (5) 2中国烧碱生产技术 (6) 2.1盐水精制工艺 (7) 2.1.1一次盐水精制 (7) 2.1.2盐水二次精制 (7) 2.2淡盐水脱氯 (8) 2.3电解槽 (9) 2. 3. 1金属阳极电解槽 (9) 2.3.2 离子膜电解槽 (9) 2. 4膜法工艺 (9) 2. 4. 1隔膜工艺 (9) 2. 4. 2离子膜工艺 (10)

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1)

小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和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中国2004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一是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名,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排名仅列第八位,进口第七位。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我国服务贸易呈现逆差,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逆差41亿美元;三是中国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

不合理,新兴行业少,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严重阻碍了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 3.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但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 如下图所示:1996-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服务业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外经贸部负责,因而存在诸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容易出现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 5.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

中国教育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 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 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1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进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建立现代金融体制和竞争秩序。从而提咼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促使国内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内控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金融调控方式将进一步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

89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我国实施了相关政策,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保持了外商来华投资的良好势头,外资银行业务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迅速成长及中资企业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修订和完善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基础上,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企业和境外居民。1998年3月,发布《关于批准外资银行加入全国同业拆借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资银行加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和现券交易。1998年8月,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1999年7月,发布《关于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的通知》,放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同业借入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币资金。截至2001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175家,四年内增加99家,资产总额增长3倍多。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取消外

我国科技服务行业研究

我国科技服务行业研究 (一)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分类 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科技服务业细分领域逐渐从企业内部或专业研究 机构独立出来,成为专业化的科技服务组织,科技服务业新兴业态逐步形成。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整个科技 服务行业分为九大类别,分别为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服务、以及综合科技服务。其中,创业孵化服务是科技服务业的一个新兴领域。国 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亦将“创新创业服务”及其下设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其他创新创业服务”等服务类别进行了定义与归类。具体情况如下:

2、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发展概况及规模 创新创业服务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与高新技术园区等为主要载体。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背景下,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载体由于拥有 服务“创业”和“创新”的功能,从而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1)高新技术园区 高新技术园区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园区,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招贤引智、协同创新、 支撑科技经济融通发展、提升创新产出成果、集聚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完善孵化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高新技术园区持续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建设, 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各类服务机构发展环境,促进创业服务精益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效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 高新技术园区是各项创新创业服务政策的重要落地平台。2017年,超过95%的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双创平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或提供业务奖励等直接支持政策,促进双创平台建设发展。为促进创业孵化的发展,国家高新技术园区还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双创平台建设。此外,高新技术园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加强

中国服务业发展

《求是》杂志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如何看待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6-10-18 15:38:00 来源:《求是》 核心要点: ■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服务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需要大力加快发展。 ■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农业演变为工业、然后升级为服务业,这是产业成长和供给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 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特点,因而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高,会明显增加劳动需求。2012—2015年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增加200万人,比2009—2011年间多增加约65万人,这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仍保持总体稳定的根本原因。 ■ 服务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并带动相关领域改革。现阶段,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工业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及其内部子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以及资源错配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服务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需要大力加快发展。

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分析 摘要: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变迁而走过了不平凡的数十年。在这期间,服务业发展从弱小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劳动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劳动就业的主力军。然而,服务业仍表现为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的态势。中国服务业这些年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展望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条件具备的地区有望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历程;政策分析 一、发展历程总结 (1)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物质生产部门优先发展战略、服务部门为非生产性寄生部门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这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可见一斑。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启开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门。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在统计局的资料中被称之为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60. 5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46149亿元。 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最近20年来的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来看,中国的服务业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长率,尤其是在2006年至2011年,这六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增加了135%。而在2015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50%,这意味着第三产业的GDP占比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成为了支持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综述

---------------------------------------------------------------范文最新推荐------------------------------------------------------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89亿美元。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我国 1 / 10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①汉代独尊儒术,在京师设立太学,在郡国设立学官,后渐立学校。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逐渐取代与门阀等级制相适应的选举制,并与学校相关联。唐代在京城设国子监,统辖各学,在各地设郡县学校。宋代书院勃兴,元代广建社学。到明代,学校体制大体已备。清因明制,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其规制悬学校之名而导以仕进之路。②学校乃教化所从出,以纳民于轨物,在王朝统治体系中地位极崇,作用至大。 ——摘编自桑兵《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材料二③西方近代分科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④促使中国学人在反思传统学术思想体系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近代中国新的学术分科方案。⑤民国初年,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简称“七科之学”),正式取消经学科。大学文科分为文学、历史学等4门,理科分为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等9门,法科分为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等6门,医科分为医学、药学2门,农科分为农学、农艺化学等4门,工科分为土木工学、机械工学、造船学等11门。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展文教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改革教育的基本依据。⑥一方面,政府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制定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政策,接管、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努力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得到执行,⑦突出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并大量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应当指出,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弊病。⑧通过对高等学校院系、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整,对课程、教材及学制的改革,新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一叙述了从汉至清中国教育的相关情况,其中①叙述了汉代至清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即都重视学校教育;②指出了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材料二叙述的是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改制情况,其中③④⑤分别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学人的反思及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大学分科的原因。材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⑥阐述了新中国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情况;⑦反映了苏联教育体制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⑧阐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内容及影响。三则材料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科之学”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现代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与质量不高地方及缺乏法律法规保护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成果转化率;中介机构 ; 对策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an important symbo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gover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cess major problems exist : the low transform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intermediary service level and quality is not high places and the lack of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aimed at these questions to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he rate of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intermediar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安技委函[2010]01号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 1、液氯贮槽厂房

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 根据最大液氯贮槽体积,至少配备一台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具备使用操作的条件。 3、液氯贮槽液面计 液氯贮槽液面计应采用两种不同方式,采用就地显示液面计和远传仪表各一套,远传仪表推荐罐外测量的外测式液位计;现场显示液氯液位应标识明显的低液位、正常液位范围和超高液位色带,远传仪表应有液位数字显示和超高液位声光报警。液氯贮槽充装系数为≤1.20kg/L,并以此标定最高液位限制和报警。 4、事故液氯捕集 在液氯贮槽周围地面,设置地沟和事故池,地沟与事故池贯通并加盖栅板,事故池容积应足够;液氯贮槽泄漏时禁止直接向罐体喷淋水,可以在厂房、罐区围堰外围设置雾状水喷淋装置,喷淋雾状水可以适当加烧碱溶液,最大限度吸收和消除氯气对空气的污染。 5、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泄漏报警 厂房、围堰内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范围,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设计时应考虑主导风向、人员密集区和重要通道的影响,并能满足

【发展战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政策方向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与政策方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规划发展司司长杨伟民 2003年9月22日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提高。2002年服务业增加值34533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7.8%,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6%的速度。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2.1%提高到33.7%,提高1.6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按可比价计算,1998~2002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9%,比1990~1997年的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1.2%。 服务业发挥着安置就业主渠道的作用。1995~2002年,农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下降1.6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升了3.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就业4210万人,占同期全国新增就业的74.2%。 (二)存在的问题 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全世界60.7%的平均水平,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8%还低5个百分点。世行统计的133个国家和地区,低于我国的只有11个国家。 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2002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仅为28.6%。而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60%。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比,也低10个百分点。

传统行业比重偏大,新兴的、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发展不足。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40%左右。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教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不到30%,信息服务业比重仅为5%左右。 国际竞争力不高,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服务业的竞争力整体上不如制造业,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领域处于逆差状态。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26亿美元,逆差59.3亿美元。服务贸易近些年来逆差呈不断扩大趋势。1998年服务贸易逆差为49亿美元,2002年,扩大到67.8亿美元。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方向 根据中国“十五”计划,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争取达到7.5%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3.2%提高到2005年的36%;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4%以上,累计新增就业人数争取达到450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0年的27.5%提高到2005年的33%。 目前的完成情况是:“十五”前两年,服务业增长速度为7.35%(2001年为7.4%,2002年为7.3%),比计划目标7.5%低1.5个百分点。200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7%,比2002年应达到的目标34.32%低0.62个百分点。2002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28.6%,仅比200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低于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的计划目标。 为此,今后几年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主要有: 1、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尽快改变部分行业经营方式陈旧、缺乏服务品牌和过度竞争等状况,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增强大企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