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8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煤矿通风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保障。
煤矿通风系统要合理设计、配套完善、操作管理精细,确保矿井内空气的流动和质量达到满足人员作业的需求,并能有效控制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积聚,保障矿井安全。
在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开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以确保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风能力核定是指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实验、计算等手段,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的理论通风量,并评估通风系统的实际通风能力,以检查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中,含有一些关键的内容,如:
1. 煤矿基本情况
包括矿井名称、所属公司、矿井地址、矿井负责人、通风系统使用年限等信息。
2. 通风系统概要
内容包括通风主筒、副井、回风井、风机等通风系统组成部分和参数,包括关键参数如风量、风压、电机功率等。
3. 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风量、风压、洁净系数、风道阻力、电机负载等数据指标,需要在通风系统运行中进行实测,并在报告中详细说明。
4. 煤矿通风系统设计总量的核实
该部分主要是通过计算确定通风系统的设计风量,按照相关标准对计算结果进行核对和调整,确保通风设计总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5. 实测通风量核实
实测通风量是指在实际操作中实时测量风井内的风压、风量等指标数据。
通过对实际操作中的数据进行核定,确定通风系统的实测通风量,以便对矿井通风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总之,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是煤矿通风系统的关键文件之一,对确保矿井的安全、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各煤矿企业应注重通风能力核定工作,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矿井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第一部分矿井概述一、矿井概况***煤矿是*****煤电有限公司下属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矿井采用主斜副立单水平开拓方式,进风立井采用混凝土浇注,用于矿井进风;副立井采用混凝土浇注,用于矿井矸石提升、设备材料和人员升降,矿井进风;主斜井采用锚喷支护,用于原煤运输和矿井进风。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三个进风井(进风立井、副立井、主斜井),三个回风井,其中1#回风斜井安装有型号为FBCDZ№28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风机叶片角度为+20°,电机功率为2×450 KW,总排风量5570m3/min,实际负压为2320 Pa;2#回风斜井安装有型号为FBCDZ№34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叶片角度为+16°,电机功率为2×800 KW,总排风量为6993m3/min,负压为2410 Pa;3#回风斜井安装有型号为FBCDZ№34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叶片角度为-6°,电机功率为2×800 KW,总排风量为7985m3/min,负压为2430 Pa。
三个回风斜井通风系统相对独立。
1#回风斜井服务221采区,2#回风斜井服务521采区,3#回风斜井服务213、513采区。
521、221采区均为下山采区,213、513采区为上山采区,采区巷道布置为两进一回。
矿井各采区队组分布情况如下:采煤工作面分布明细掘进工作面分布明细521区进风量6676m3/min,回风量6720 m3/min,用风地点有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一个回撤面、一个掘进工作面、三个配电室、绞车房、避难硐室、联巷等其余地点。
221区进风量为5361m3/min,回风量为5397 m3/min,用风地点有一个综采工作面、三个掘进工作面、三个配电室、火药库、充电硐室、联巷等其余地点。
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提出的“以风定产”等煤矿瓦斯治理措施,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安监总煤字[2004]2544号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各煤矿每年要进行一次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据核定的通风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为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依据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件有关规定,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一、核定的目的及指导思想1、坚持以风定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设计方案及《安全专篇》等确定矿井原煤生产规模。
2、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现象和超负荷运转。
3、优化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改善井下空气及气候条件,预防事故发生。
二、核定依据1、安监总煤字(2005)42号文件关于《煤矿通风能力核定(试行)》2、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规定(2005)129号文件“关于开展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工作”。
3、矿井通风系统图及测风记录等相关资料。
4、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
5、贵州省能源局黔能源发(2010)40号文件“关于对遵义市煤炭局《关于请求对<习水县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进行审批的报告》的批复”。
6、《20123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22226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22226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5东翼大巷掘进作业规程》。
7、其他相关规定。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XX煤矿位于习水县城以西,直距6km,属XX镇和XX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6°08′30″~106°11′00″,北纬28°18′15″~28°19′15″。
省道S302(梨园坝—赤水)从矿区以北通过,距习水县城运距18km,距习水电厂25km,距合江县长江码头里程 120km,距遵义市红花岗区里程250km,交通方便。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背景煤矿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但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通风不良容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因此,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是确保矿井安全运营的必要步骤。
能力核定的意义通风能力核定是指对煤矿井下通风系统进行量化测定和分析,以确定其在不同情况下的通风能力。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煤矿生产需求,保证井下工作面达到预定的瓦斯和粉尘安全指标,同时确保矿工在井下工作的健康和安全。
通风能力核定能够帮助煤矿有效规划生产和工作,以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安全,减轻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同时,在通风系统存在问题时,通风能力核定可帮助煤矿找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煤矿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能力核定的实施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应该由有资质的通风专家进行,确保测定结果真实可靠。
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测量范围首先,应确定需要测量的通风系统范围。
应包括煤矿的主要通风系统,如主风井、辅风井、通风巷道等。
2.选择测量方法在确定测量范围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通风能力核定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如风量计法、测压法、正压法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3.布置测量点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应在煤矿通风系统中合理布置测量点。
一般应在主要通风风道的进出口处、主要分支风道进出口处、通风机室、井口等处进行测量。
4.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处理是通风能力核定的重要步骤。
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通风系统风量、风压、速度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煤矿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
5.编制报告根据测量数据和处理结果,编制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报告应包括通风系统测量结果、评估结论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结论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和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的必要过程。
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评估煤矿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为后续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应该定期进行通风能力核定,并按照报告中的改进建议,适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一、概述矿井通风是矿山生产中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之一、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矿工的工作环境、生产效率和安全。
为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我单位对2024年度的通风能力进行了核定分析和报告,以下是相关情况的汇报。
二、核定范围本次核定范围为我单位所负责的矿井通风系统,包括矿井主井、采掘工作面、巷道和井下通风设备等部分。
三、核定依据本次核定依据为国家颁布的《矿山通风规程》和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图纸。
四、核定结果根据通风规程和通风系统设计图纸,以及我单位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传感器数据记录,对矿井通风系统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核定结果如下:1.通风系统总风量:根据矿井进出口风量差值计算,矿井通风系统总风量在2024年度平均为XXX立方米/秒。
2.所在工作面通风量:根据工作面矿风量计和迎风壁风量计的数据计算,工作面通风量在2024年度平均为XXX立方米/秒。
3.通风系统风速:根据风速传感器记录的数据,通风系统风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平均为XXX米/秒。
4.风压分布情况:根据风压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和通风系统设计图纸,核定了各部分通风系统的风压分布情况,并进行了修正和调整。
5.系统运行可靠性:通过对通风系统各部分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记录,核定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五、问题和建议在核定过程中,我单位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改善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部分巷道通风不畅:根据传感器数据和巡检反馈,部分巷道的通风效果不如预期。
建议对相关巷道进行清理和改造,以提高通风效果。
2.部分风口损坏:根据通风系统设计图纸和传感器数据,发现部分风口存在损坏和堵塞的情况。
建议及时维修和更换相关设备,以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3.部分通风设备老化: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巡检记录,发现部分通风设备已经超过预期的使用寿命,存在故障隐患。
建议对这些设备进行替换或维修,以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六、总结通风系统的核定是矿山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贵州旭东煤矿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核定单位:旭东煤矿通风科编制日期:二0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贵州旭东煤矿有限公司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书核定单位负责人:葛永鹏核定单位:旭东煤矿通风科编制日期: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旭东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及报告编制人员目录第一章矿井通风概况 (5)第一节通风方式及方法 (5)第二节井筒数量、及风量 (5)第三节矿井需要风量、实际风量、有效风量 (5)第四节采区巷道布置情况 (6)第五节采区主要进回风量及用风地点分布情况 (6)第六节矿井瓦斯等级,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相对涌出量 (7)第七节主扇型号、电机功率、叶片角度及运行参数、风量、风压、通风阻力、等积孔 (7)第八节各主扇担负区域 (7)第二章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8)第一节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8)第二节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8)第三章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19)第四章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结果 (24)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24)旭东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第一章矿井通风概况第一节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旭东煤矿二采区为斜井开拓,建设已经完成。
通风方式均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第二节进、回风井筒数量及风量目前,矿井二采区共有2个井和1个回风井,进风井为主斜井和副斜井,回风井为回风斜井。
各井的风量分配分别如下:二采区:进风井(主斜井和副斜井),主斜井断面为12.5m²,风量为1547m³/min,副斜井断面为10.6m²,风量为1710m³/min;回风井(回风斜井),断面为9.6m²,风量为3396 m³/min。
第三节矿井需要风量、实际风量及有效风量根据计算和现场测定,矿井二采区需要风量为2779.2 m³/min,矿井实际风量为3396 m³/min,矿井有效风量为3092 m³/min。
目录前言 (2)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4)1.1企业简况 (4)1.4矿井通风现状 (5)1.5矿井灾害情况 (6)第二章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8)2.1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参照依据 (8)2.2矿井通风网络能力核定 (8)2.3矿井通风设备能力核定 (17)第三章矿井通风合理性分析 (20)3.1主通风机运行可靠性分析 (20)3.2矿井通风网络的合理性分析 (22)3.3矿井通风有效程度分析 (22)3.4矿井通风难易指标分析 (24)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25)4.1通风能力核定结论 (25)4.2建议 (26)前言矿井通风是矿山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先决条件,矿井要维持安全、正常的生产,就必须进行通风,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并排除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创造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10条规定:“矿井应当采取机械通风,其风质、风量、风速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开采与煤伴生、共生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床的通风条件,应当符合煤矿开采有关安全规程要求”。
2005年5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据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按照《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10条的要求,开采与煤伴生、共生的金属非金属矿床的矿山应参照执行。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有毒、有害气体的通风网络、通风动力和控风设施的总称。
主通风机是矿井通风系统的动力提供者,通风动力与通风网络的合理匹配,是主通风机运行合理、可靠性的反映,这一特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
矿井通风能力包括主通风机能力和通风网络能力两部份,它是矿井安全生产能力的重要构成,即矿井通风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矿井安全生产能力或矿井实际最大生产能力。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范各庄矿业分公司位于唐山市古冶区境内,是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精煤公司下属的分公司,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于1958年6月21日开始建井,1964年10月21日正式投人生产,设计能力年产180万t。
1973年开始矿井改扩建,新增设计能力220万t/a,使矿井设计能力提高到400万t/a。
矿井1990年完成改扩建投产,2002年达产,年产量410.02万t。
一、井田位置及范围井田位于开平向斜之东南翼,井田北部及西北部与吕家砣矿相接,西及西南部与钱家营矿相邻,两矿的技术边界未确定,暂以毕25孔与毕34孔联线,再经毕34孔与O15孔联线延至9煤层-800米等高线上,作为范各庄矿与钱家营矿的储量计算边界。
东部及南部以14煤层的基岩露头为界。
唐山市毕各庄煤矿位于本井田东南部的毕各庄区域。
井田南北走向长12.25km,东西最大倾斜长3.92km,全井田总面积为31.78km2。
二、矿井储量截止到2004年底矿井地质储量为32425.6万t,可采储量为20574.9万t。
三、矿井煤层赋存条件井田的主体构造为井田北翼的塔坨向斜和南翼毕各庄区域的毕各庄向斜,该部位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井田的两翼断裂构造相对密度较小。
井田属于石炭-二叠纪煤系,煤系地层的总厚度为265m左右,含煤8层,煤层总厚度约13.8m左右。
其中5、7、8、9、11、12煤层属于可采煤层。
5、7、8、9、12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其他为局部可采煤层。
四、矿井生产规模设计能力年产180万t,1973年开始矿井改扩建,在主副井西施工直达-490米水平的混合井,新增设计能力220万t/a,将矿井的设计能力提高到年产400万t。
2004年实际产煤440万t。
五、矿井开采矿井采用立井、水平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上山、阶段石门开拓方式,现主要生产水平为-490m、-600m 水平。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六、矿井瓦斯情况2004年度瓦斯鉴定,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143m3/t,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9m3/min为低瓦斯矿井。
郑新双鑫(新密)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十月委托书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现委托贵单位对我矿通风能力进行核定工作,并提交《郑新双鑫(新密)煤业有限公司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技术负责人(签字):矿方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二O一六年十月十日承诺书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我单位在此次通风能力核定中,所提供的一切资料保证完全真实、可靠。
特此承诺。
技术负责人(签字):行政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二O一六年十月十日项目负责人:杨光辉编制人员:陈冰韩永光周德建沈利祥校核:沈玮萌审核:黄继亮审定:梁安民目录前言 (1)1矿井概况 (3)1.1井田开拓开采现状 (3)1.2矿井开采方式 (4)1.3瓦斯等级与煤层发火倾向 (4)1.4矿井通风系统及阻力概况 (4)2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6)3 井下各用风地点需要风量验算 (8)3.1计算方法 (8)3.2计算结果 (12)3.3矿井各用风地点计算需要风量与实测风量的分析比较 (15)4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16)5能力核定结果 (17)附件:1、采矿许可证2、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15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豫工信煤【2016】32号)附表:1.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表;2.通风能力核定汇总表;3. 实测风量与计算需风量表。
附图:1.矿井主扇风机特性曲线及运行工况图2.通风系统图前言煤矿井下生产包括采煤、掘进、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多个生产环节,通风是整个生产环节中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矿井井下自然灾害严重,伤亡事故较多。
而及时、准确地获得和控制全矿井通风环境技术参数,则是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个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与基础。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通风机装置、通风网络与各种通风设施等所组成的。
而通风系统是否合理,与通风机装置的性能及与之匹配的井下网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盘县黄什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盘县黄什煤矿二O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 1 -一、核定工作简要过程........................................ - 1 -二、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 1 -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 - 2 -一、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开采技术条件............................................ - 2 -三、生产现状................................................ - 6 -第三章通风概况............................................. - 10 -一、通风方式、方法,进、回风井筒数量及风量、实际风量、有效风量. - 10 -二、采区巷道布置情况........................................... - 10 -三、矿井瓦斯等级,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相对涌出量............. - 10 -四、主扇型号、电机功率、叶片角度、运行参数..................... - 11 -五、主扇担负区域各层别通风、矿井可采储量和布置工作面数量情况... - 11 -六、矿井上年度产量、矿井设计能力............................... - 11 -第四章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 11 -一、矿井需要风量计算的原则..................................... - 11 -二、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 11 -第五章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 23 -第六章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 24 -一、矿井通风动力验证........................................... - 24 -二、通风网络能力验证........................................... - 24 -三、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 - 24 -四、稀释瓦斯能力验证........................................... - 25 -第七章通风能力核定结果..................................... - 26 -第一章概述一、核定工作简要过程1、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参加通风能力核定的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了《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300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300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7—3007),进一步领会了解通风能力核定的重要意义及要求,严明工作纪律,组成两个现场调查组,每组均配有相关专业人员。
2、现场调查工作根据黄什煤矿矿井实际,于2014年1月对矿井通风系统生产能力进行核定。
⑴按“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基础表”及需补充收集的资料逐项调查;⑵对各系统进行实查,重点是矿井通风系统、防尘、防灭火系统、监控系统等,⑶按“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撰写大纲”中有关通风能力核定附图附件目录收集矿井应提供的材料。
⑷调查建矿历史及矿井现状。
收集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3、核定报告的编制根据现场收集的资料,按照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300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7—3007)及“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撰写大纲”,经过认真分析、整理、逐项核定、汇总,编制了《黄什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二、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2年版)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号)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4、《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1号令)5、《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6、《煤炭工业设计规范》(GB50215—3005);7、《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7-3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300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及管理办法》、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3008)、等。
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一、位置和范围黄什煤矿位于盘县东南部,直距盘县县城36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05°12′31″~105°14′21″,北纬25°13′46″~25°14′55″。
井田为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2.20km,南北宽约0.35~1.02km,面积1.6594km2。
二、交通井田交通以公路为主,盘县城关镇至兴仁县313省道从井田北东部通过,距盘县城关镇约46km。
井田四周有简易公路与313省道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2-1)。
图1-2-1 交通位置图三、矿权设置2011年12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为盘县黄什煤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200002012031120123317”,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2-1),采矿权人为“盘县黄什煤矿”,面积为1.6594km2,准采标高范围+1900~+1600m,有效期限为“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生产能力15万吨/年,现拟建生产能力45万吨/年。
二、开采技术条件(一)开拓方式根据林东矿务局设计研究所2007年11月提交的《盘县黄什煤矿安全专篇(修改)》,黄什煤矿采用斜井开拓,矿井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风井三个井筒。
1、主斜井主斜井布置在17#煤层底板中,采用砌碹,主要用于矿井煤炭运输、进风、行人。
2、副斜井副斜井沿17#煤层底板布置,主要用于设备、材料、矸石的运输及进风、行人,采用砌碹,井口安装一套提升设备;全矿矿车数量采用排列法计算选用40辆MF1.0—6A型翻转箱式矿车,MC1—6A 型材料车5辆,MP1—6A型平板车3辆。
3、回风斜井回风斜井沿3#煤层底板布置,主要用于回风,采用砌碹支护。
井筒特征见表1-4-1表1-4-1 井筒特征表注:表中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
(二)矿井开拓布置1、开拓布置根据林东矿务局设计研究所2007年11月提交的《盘县黄什煤矿安全专篇(修改)》,黄什煤矿主井布置在矿区中部的17#煤层露头线附近,以329°掘进方位、17°的倾角沿煤层作162m斜井后作甩车场,再作运输石门171m穿过17#煤层揭12#煤层;在主井的南偏西方向上72m处从17#煤层以147°掘进方位角、18°的倾角从露头沿煤层掘副井后掘甩车场,再作轨道石门揭12#煤层;风井从3#煤层露头线沿煤层以342°掘井方位角、37°的倾角掘进140m,作联络巷分别与运输石门、轨道石门联系,形成矿井开拓系统。
在井筒东翼布置回采工作面,各煤层采用石门与井筒联系。
矿井划分为一个采区、上下山开采。
开采顺序:煤层间开采顺序为由上往下,即3#→5#→12#→17#煤层,煤层内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区内长壁后退式回采。
2、炮采工作面支护和顶板管理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水平,工作面支护采用DZ14、DZ2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和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联合形成支架对顶板进行支护,工作面采用“三、四”控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排距1.0m,柱距0.6m,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 1.0m。
在切顶线一二排每隔两空加打一组戗柱(连续两棵切顶。
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在靠放顶线一排每隔一空连续加打两棵密集支柱。
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回采工作面采用三班作业形式,边采边准。
3、落煤及运输方式落煤方式:工作面采用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
运煤方式:采面采用SGB-620型刮板运输机运煤,运巷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石门采用机车运输,主井采用主提升机运输到地面。
三、生产现状1、主要生产系统(1)、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矿井有一个进风井和一个回风井。
进风井为主斜井,回风井为总回风上山。
矿井通风主扇型号为:FBCDZNO-16型轴流式风机,共两台主扇,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电机功率为:2×75KW。
(2)、矿井防灭火系统地面水池蓄水量为400m3,主管路为φ108管,干、支管为D50和D25管。
回采工作面采用边采边注浆和在停采线灌注阻化剂(氯化钙溶液)的方法进行防治自燃发火。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对采空区施工防灭密闭墙进行永久性封闭,并对采空区采取注浆和均压等防灭火措施。
井下建有消防材料库,皮带机巷或各机电峒室、采掘工作面均按规定配备了干粉灭火器和沙箱等。
(3)、防尘系统地面水池蓄水为400m3,对井下进行静压供水,供水主管为φ108无缝钢管,井下干支管为D50、 D25无缝钢管。
工作面及转载点防尘设施分布:每个掘进工作面安设两组净化水幕,每个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各安两组净化水幕,各刮板运输机转载点均安一组防尘喷雾设施。
所有的防尘管路每隔50m设置一个三通阀门作为巷道洗尘设施,矿井防尘系统运行正常。
采掘工作面,使用水泡泥,装煤(矸)洒水,炮前、炮后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
(4)、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KJ218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CH4、CO、温度、巷道风速、总回负压、局扇开停、主扇开停、风门开关等进行不间断监测监控。
地面中心站设在调度室,在井下布置分站。
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调度室、通风工区均安装有监控终端。
监控覆盖范围为全井采掘工作面、总回、硐室、主扇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