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题库第三章和第五章

试题库第三章和第五章

试题库第三章和第五章
试题库第三章和第五章

3.1 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题号填入( )内) 1.已知f (t )的频带宽度为Δω,则f (2t -4)的频带宽度为—————( 1 )

(1)2Δω (2)ω?21

(3)2(Δω-4) (4)2(Δω-2)

2.已知信号f (t )的频带宽度为Δω,则f (3t -2)的频带宽度为————( 1 )

(1)3Δω (2)1

3

Δω (3)1

3

(Δω-2) (4)1

3

(Δω-6)

3.理想不失真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 (jω)是 ————————( 2 )

(1)0

j t

Ke ω

- (2)0

t j Ke

ω- (3)0

t j Ke

ω-[]()()c c u u ωωωω+--

(4)00

j t Ke

ω- (00,,,c t k ωω为常数)

4.理想低通滤波器的传输函数)(ωj H 是——————————( 2 )

(1)0

t j Ke ω- (2))]()([0

C C t j u u Ke ωωωωω--+-

(3))]()([0C C t

j u u Ke

ωωωωω--+-

(4)

???

?

??+均为常数αωωα

ω,,,,00K t j K C 5.已知:1()F j ω=F 1[()]f t ,2()F j ω=F 2[()]f t 其中,1()F j ω的最高频率分量为

12,()F j ωω的最高频率分量为2ω,若对12()()

f t f t ?进行理想取样,则奈奎斯特取样

频率s f 应为(21ωω>)————————————(

3 )

(1)2ω1 (2)ω1+ω2 (3)2(ω1+ω2) (4)12

(ω1+ω2) 6.已知信号2()Sa (100)Sa (60)f t t t =+,则奈奎斯特取样频率f s 为——( 4 )

(1)

π

50

(2)

π

120

(3)

π

100

(4)

π

60

7.若=)(1ωj F F =)()],([21ωj F t f 则F =-)]24([1t f —————————( 4 )

(1)ωω41)(21

j e j F - (2)ω

ω

41)2

(2

1

j e j

F -- (3)ωωj e j F --)(1 (4)ω

ω

21)2

(2

1

j e

j

F --

8.若对f (t )进行理想取样,其奈奎斯特取样频率为f s ,则对)23

1(-t f 进行取样,其奈奎斯特取样频率为————————( 2 )

(1)3f s (2)

s f 31

(3)3(f s -2) (4))2(3

1

-s f

9.信号f (t )=Sa (100t ),其最低取样频率f s 为—————————( 1 )

(1)π

100

(2)π200

(3)

100

π

(4)

200

π

10.一非周期连续信号被理想冲激取样后,取样信号的频谱F s (j ω)

是——( 3 ) (1)离散频谱; (2)连续频谱;

(3)连续周期频谱; (4)不确定,要依赖于信号而变化

11.连续周期信号f (t )的频谱)(ωj F 的特点是———————( 4 )

(1)周期、连续频谱; (2)周期、离散频谱; (3)连续、非周期频谱; (4)离散、非周期频谱。

12.欲使信号通过线性系统不产生失真,则该系统应具有——————( 3、4 )

(1)幅频特性为线性,相频特性也为线性; (2)幅频特性为线性,相频特性为常数; (3)幅频特性为常数,相频特性为线性; (4)系统的冲激响应为)()(0t t k t h -=δ。

13. 已知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ωj F 则信号f t ()25-的傅里叶变换为( ) A.

1225F j e

j (

)ωω

- B.F j e

j (

)ωω

2

5- C.F j e

j

(

)ωω

2

52

-

D.

12

2

52F j e

j

(

)ωω

-

14. 已知信号f t ()的傅里叶变换F j ()()(),ωεωωεωω=+--00则f t ()为( ) A.

ωπ

ω00S a t () B.

ωπ

ω002

S a t (

)

C.200ωωSa t ()

D.2200ωωSa t (

)

15.已知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当输入)()(t e t x t

ε-=时,其零状态响应是)()()(2t e

e

t y t

t

ε---=,则该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

A.

2

1

21

+ωj B.

2

1+ωj C.2

1+-

ωj D.

2

2+ωj

3.2 是非题(下述结论若正确,则在括号内填入√,若错误则填入×) 1.周期性冲激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也是周期性冲激函数 ( √ ) 2.周期性的连续时间信号,其频谱是离散的、非周期的 ( √ )3.非周期的取样时间信号,其频谱是离散的、周期的 ( × )

3.3 填空题

1.已知F )()]([ωj F t f =,则

F =-)]33([t f 1(

)3

3

j j F e

ω

ω-

F [f (2t -5)]=

52

1(

)2

2

j

j F e

ωω-

F [f (t )cos200t ]={}1

[(200)][(200)]2

F j F j ωω++-

F =

])([0t j e t f ω0[()]F j ωω-

F 0

)([t j e j F ωω--1]=0()f t t -

F

1

0[(()]F j ωω--=0()j t

f t e

ω

4.无失真传输系统,其幅频特性为()H j K ω=,相频特性为0()t ?ωω=-;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 (jω)=0

00[()()]j t ke

u u ωωωωω-+--

6.信号f (t )= Sa (60t ),其最高频率分量为ωm = 60rad/s , 最低取样率f s =60H z π。

9.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系统函数H (j ω)=0

j t ke

ω-

12. 已知f (t )的最高频率分量f m 为103Hz ,则信号f (t )的最低取样率

f s =3210Hz ?,则信号f (2t )的最低取样率f s =3410Hz ?

17.已知信号f (t )的频谱函数在(-500Hz ,500Hz )区间内不为零,现对f (t )

进行理想取样,则奈奎斯特取样频率为 1000 Hz 。

18.周期信号频谱的三个基本特点是(1) ,(2) ,(3) 。

19.周期矩形脉冲信号()f t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已知τ=0.5μs, T = 1.5μs,则谱线间隔 为 kHz,频谱图包络的第一个零值点坐标为 kHz 。

20.已知系统函数1

1)(+=s s H ,激励信号()()()sin x t t u t =,则系统的稳态响应

为 。

3.4 已知某系统的频响特性H (j ω)及激励信号的频谱F (j ω)如题图所示,

s (t )

1.画出y (t )的频谱Y (j ω),并写出Y (j ω)的表示式; 2.若p (t )=cos200t ,画出y s (t )的频谱Y s (j ω);

3.若p (t )=

-∞

=-

n n t )20

(πδ,画出y s (t )的频谱Y s (j ω)

,并写出Y s (j ω)的表示式。

答案:

1)()[(5)(5)]Y j E u u ωωω=+--

2){}1()[(200)][(200)]2

s Y j Y j Y j ωω

ω=

++-

3)20()[(540)(540)]s n E

Y j u n u n ωωωπ

=-∞

=

+----∑

3.5 题图所示系统,已知f 1(t )= Sa (t ),

(1+cos1000t)

f 3(t )

f 1(t )

1. 画出f 2(t )的时域波形;

2. 求f 2(t )的频谱函数F 2(j ω)= F [f 2(t )],并画出频谱图; 3. 画出f 3(t )的频谱图F 3(j ω)。 答案:1)22()S a ()f t t =

t

2)2111()()*()

2F j F j F j ωωωπ

=

3)322()()()cos1000f t f t f t t =+

32221()(){[(1000)][(1000)]}2

F j F j F j F j ωωωω=+

++-

3.6 题图所示系统,已知f 1(t )= Sa (t ),f 2(t )= f 21(t ),

1.画f 1(t )与f 2(t )的幅度谱)(1ωj F 和)(2ωj F 的图形。

2.为从f 3(t )恢复f 2(t ),求最小取样频率ωsmin 及最大取样间隔T max ; 3.取T s =T max ,写出F )()(33ωj F t f =][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3ωj F 。

∑∞

-∞

=-=n s

n T t t T )

()(δδ

f 1(t 3(t )

2)恢复f 2(t ),最小取样频率ω

smin 为4rad/s ,最大取样间隔T max 为/2π秒。

3)21()(1)[(2)(2)]2

F j u u ωπωωω=-

+--

31()2

(14)[(24)(24)]2

n F j n u n u n ωωωω∞

=-∞

=-

-+----∑

-∞

=-=n s

T nT t t )()(δδ想取样,其中3

π

=

s T 秒,

f (t )

(t )

δT (t )

1.求信号f (t )的频谱F (j ω),并画出频谱图; 2.求信号f s (t )的频谱F s (j ω),并画出频谱图;

3.若将f s (t )通过一个频响特性为H (j ω)=[u (ω+2)- u (ω-2)]的理

想低通滤波器(如题图所示),求滤波器的输出信号y (t )。

答案:

1)()[(1)2()(F j ωπδωδωδω=+++-

2)()3[(16)2(6)(16)]s n F j n n n ωδωδωδω∞

=-∞

=+-+-+--∑

3)3

()(1cos )y t t π

=+

3.8 系统如题图所示,已知sin ()t

x t t

π=

,s (t )= cos1000t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

性为H (j ω)=[u (ω+2)-u (ω-2)]e -j ω,

1.画出y A (t )的频谱Y A (j ω)及y B (t )的频谱Y B (j ω); 2.求输出信号y (t ),并画出y (t )的波形。

(t )

x (t

答案:1)F 0001[()cos ]{[()[()]}2

f t t F j F j ωωωωω=

++-

()(

1)(1)F j u u ωωω=+--

2)1()S a (1)

2y t t π

=-

3.9 激励信号f (t )如题图(a )所示,系统如题图(b )所示

(a )

(b )

1. 当p (t )=cos100πt 时,求系统响应y 1(t )及其频谱1()Y j ω的表示式,并画出响应y 1(t )的波形图和频谱1()Y j ω~ω图形。

2. 当()()0.2s s n p t t nT T δ∞

=-∞

=

-=∑

且秒时,求系统响应y 2(t )及其频谱2()

Y j ω的表示式,并画出响应y 2(t )的波形图。 答案:1)1()cos(100)[(1)(1)]y t E t u t u t π=+--

1()[Sa (100)Sa (100)]Y j E ωωπωπ=++-

2)55

25

5

()()(0.2)s

n n y t t nT

t n δδ=-=-=

-=

-∑∑

55

0.225

5

()s jnT j n n n Y j e

e

ω

ω

ω--=-=-=

=

3.10 周期信号f (t )如图所示,其中T =200μs ,τ=50μs ,

t

1.已知图示信号f (t )的傅氏级数为:11

2()Sa (

)cos n E E n f t n t T T

T

ττπτω∞

==+?∑

画出C n ~ω的图形;

t

2.试求=)(ωj F F )]([t f ,并画出()F j ω的频谱图;

3.用可变中心频率的选频网络能否从f (t )中选取出5,12,20,50,70 及80kHz 的正弦或余弦信号?为什么?

答案:1

2、()1()24n E n F j Sa n π

πωδωω∞

=-∞??=

- ???

∑,其中:411210f ωππ

==

3、用可变中心频率的选频网络能从f (t )中选取出5,50及70 kHz 的正弦或余弦信号,但是不能选取12,20

,80kHz 的正弦或余弦信号;因为12kHz 不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20、80kHz 正好为零值点。

3.11对一最高频率为400Hz 的带限信号()t f 抽样,要使抽样信号通过一理想低通滤波器后,完全恢复。(1)抽样间隔T 应满足何条件?(2)若以T = l ms 抽

样,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人应满足何条件?

3.12若系统函数()11H j j ωω

=

+,激励为周期信号()sin sin 3e t t t =+,1.试求稳

态响应()r t ;2.讨论经传输是否引起失真。

)

z z )

3.13证明下图所示系统可以产生单边带信号。信号()g t 之频谱()G ω受限于~m m ωω-+之间,0m ωω>>;()sgn H

j j ωω=-。设()v t 之频谱为()V ω,并画出图形。

3.14已知带通滤波器转移函数为 ()()()

()

22

2

121100

V s s

H s V s s =

=

++

激励信号为()()11cos cos(100)v t t t =+,求稳态响应()2v t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综合测试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地的区域反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 A. 俄罗斯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 B. 恒河平原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 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一多地震 D. 中东地区的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严寒 2.到了国外还要遵守人家的宗教习俗,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A. 佛教 B. 伊斯兰 教 C. 基督 教 D. 道教 3.西亚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是() A. 热带雨林地区 B. 终年严寒的地 区 C. 热带沙漠地 区 D. 热带草原地区 4.小明学习“人口与人种”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高 B.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 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 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5.下列对世界人口、说法搭配正确的是( ) A. 西亚——白种人——佛教——发展中国家。 B. 巴西——黄种人——西班牙语——发展中国家。 C. 欧洲西部——白种人——基督教——发达国家。 D. 中国——黄种人——汉语——发达国家。 6.以下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 A. 住房紧张 B. 劳动力短 缺 C. 交通拥 挤 D. 就业困难 7.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A. 农田 B. 牧 场 C. 池 塘 D. 高楼 8.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第三章测试题1

第三章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51510(01)() ()()()()x x A B C D -+=.方程 在,内 无实根 有唯一实根  有两个实根 有三个实根 32()1 2 , ,()2,1()1,1 ()0,3()0,2 f x x ax bx x a b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2.已知在处有极值则常数之值为( ) 0000000()()() ()()0()()0()()0()0()()0y f x x x f x x A f x B f x C f x f x D f x =='''=<''''=<=3.函数在点处连续且取得极大值则在处必有 且 或不存在 2() () ()() ()x y e A B C D -=4.曲线的拐点情况是 没有拐点 有一个拐点 有两个拐点 有三个拐点 ()2320() ()()()()y x A B C D =+-∞5.函数在,内 单调增而向上凸 单调增而向上凹  单调减而向上凸  单调减而向上凹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1,1],()f x f x =-1.函数上不具有罗尔定理的结论其原因是由于不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尔定理的一个条件; 2 20cos 2.lim ____________x x e x x →-的值等于 32(13),(,)_________________y ax bx a b =+=3.设曲线以点,为拐点则数组 2cos 0_____________2y x x π??=+???? 4.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f x xe f x x '==,则在点处取得极小值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单选题 1、1904 年至 1905 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 A. 英法战争 B. 英俄战争 C. 日美战争 D. 日俄战争 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约》的签订 辛丑条 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宋教仁 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A. 买办资产阶级 B. 官僚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5、1894 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光复会 D. 岳王会 6、20 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 《警世钟》 D. 《猛回头》 7、在 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黄兴 8、20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 《警世钟》 D. 《猛回头》

9、在 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黄兴 10、在 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陈天华 D. 黄兴 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华革命党 D. 中国国民党 12、1905年 8 月 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国民党 B. 中华革命党 C. 中国国民党 D. 中国同盟会 13、1905年 8 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 A. 《民报》 B. 《时务报》 C. 《民国日报》 D. 《新民丛报》 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 兴中会的成立 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 国民党的成立 D.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15、1905年 11 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6、1905年至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 要不要平均地权 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高频电子技术试题库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在调谐功率放大器中,晶体管工作延伸到非线性区域包括。() A.截止和饱和区 B.线性和截止区 C.线性和饱和区 答案:A 2下列各参数不能够用于调节基本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导通角的参数是。() A. U B.b E C.L R j 答案:C 3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判定是根据 u与的比较判定。 ce min () A. U B.bm U C.cm U ces 答案:A 4 一般不用作调谐功率放大器中自给偏压环节的是。() A.射极电流 B.基极电流 C.集电极电流

答案:C 5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一般工作在。() A.甲类 B.乙类 C.丙类答案:C 6 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又被称为。() A.调谐功率放大器 B.非调谐功率放大器 C.传输线放大器 答案:A 7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分析方法。() A.近似法 B.折线法 C.等效分析法 答案:B 8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电路中晶体管的发射结。() A.正偏 B.反偏 C.0偏置 答案:B

9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一般工作时的导通角为。() A.180o B.90o C.小于90o 答案:C 10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在静态时,晶体管处于区。() A.截止 B.饱和 C.线性放大 答案:A 11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无发射结偏置时,硅管的导通角为。() A.20o~ 40o B.40o ~ 60o C.60o~ 80o 答案:B 12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无发射结偏置时,锗管的导通角为。() A.20o~ 40o B.40o ~ 60o C.60o~ 80o

答案:C 13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脉冲展开系数中,对应任意导通角,展开系数最大的是 。( ) A .0α B .1α C .2α 答案:B 14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脉冲展开系数中,对应任意导通角,10αα最大值为 。( ) A .3 B .2 C .1 答案:B 15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脉冲展开系数中,对应任意导通角,10αα最小值为 。( ) A .3 B .2 C .1 答案:C 16 某晶体管的转移特性,其转移导纳j b 10mA/V,U 0.6V,E 1V g ===-,激励信号 电压幅值bm U =3.2V ,则导通角为 。( ) A .90o B .60o C .30o 答案:B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读“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趋势图”,据图可知() A.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将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B.发达国家决定今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总趋势 C.全球性的老龄化问题加剧将导致劳动力短缺 D.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将成为全球性的人口政策 2 . 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是() A.非洲B.欧洲C.拉丁美洲D.亚洲读“经纬网地图”,回答问题: 3 . 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A.30°N、150°E B.30°N、150°W C.30°S、150°E D.30°S、150°W 4 . 图中A B C D四点中,符合东半球、南半球、无阳光直射现象三个条件的点是:()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以下一组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数据图、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 . 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叙述正确的是() A.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寒冷B.本区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C.矿产资源相对贫乏D.咖啡、可可是主要经济作物 6 . 景观图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A.热带草原景观B.极地景观C.热带雨林景观D.沙漠景观 7 . 下列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协调人地关系的建议中,最重要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C.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族冲突 D.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8 .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四国的经济特征是() A.农业十分发达B.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C.工业以制造业为主D.以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9 . 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试题

、填空题( 15 分 每空 1 分) 1. 左 心 衰 的 主 要 表 现 为 ( ( )。 2. 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 3. 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点为( 4. 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5. 休克病人微循环的变化一般分为( ( )三个期。 6. 休克时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 )及( ) 7. 休克病人经积极诊治尿量稳定每小时( 纠正。 8. 中心静脉压是指( )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中心静脉压 的正常值是( )。 9. 无论何种休克( )是抗休克的最基本措施,既第一措施。 10. 心脏病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滴速,通常是( ),以防止诱发急性 肺水肿。 二、单项选择题( 15 分 每题 1 分) 1. 微循环收缩期病人血压。 ( ) A .明显升高 B .降低 C. 基本正常 D .明显下降 2. 休克病人出现酸中毒,按病理变化规律出现在。 ( ) A .微循环收缩期 B .微循环扩张期 C. 休克抑制期 D .微循环衰竭期 3、护士在给病人洋地黄类药物时,若心率低于多少不能给药 ( ) ), 右 心 衰 的 主 要 表 现 为 )。 )。 )。 )、( )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

A. 75次/分 B . 65次/分 C.60 次/分D . 70次/分 4、高血压病分期标准的主要依据是() A.血压能否降至正常 B .血压增高程度 C.病程长短D .器官损害及功能代 偿情况 5、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A. 紫绀B .呼吸困难C. 水肿D .肝肿大有压痛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物是哪种() A. 苯妥英钠B .氯化钾C. 利多卡因D. 异搏定 7. 休克时病人的体位应处于。() A .半卧位 B .头低足高位C.头与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 ° D .头低足高位 8. 当病人休克时应。() A .适当保暖 B .保暖的同时应适当加温C. 先加温在降温D .物理降温以降低基础代谢率 9. 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休克的病情好转。() A .精神状态好转 B .肢体在温度、色泽上有所恢复C. 血压有所恢复D .成人尿量在50ml/h 10. 抗休克首要的基本措施是。() A .补充血容量 B .改善心功能C. 纠正酸中毒D .改善周围血管张力 11. 失血性休克病人,下列哪项护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测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某村庄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 死亡10人,则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千分之十 B 千分之二十 C 千分之五 D 千分之三十 2、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亿大关 A 70 B 60 C 50 D 80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D北美洲 4、下列国家中,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的是() A 日本 B 巴西 C 德国 D 中国 5、某市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为50万,其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A 25 B 250 C 2.5 D 2500 6、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

A 出生率减死亡率 B 死亡率减出生率 C 死亡率 D 出生率 7、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 B 人口问题只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C 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越慢越好 D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8、下列地区人口稀疏的是() A 欧洲西部 B 非洲北部 C 亚洲东部 D 北美洲东部 9、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 英语 B 俄语 C 汉语 D 阿拉伯语 10、清真寺是哪种宗教的建筑()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印度教 11、有关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B 热带地区黑色皮肤有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 非洲黑人头发卷曲与降水有关 D 北欧人的鼻子高而长与夏季高温散热有关

12、以下不属于黄色主要人种分布地区的是() A 大洋州 B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C 北冰洋沿岸 D 南美洲中部 13、三大宗教中,教徒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基督教 G 伊斯兰教 D 印度教 14、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A 语言文字 B 风俗习惯 C 人类体质特征 D 经济水平 15、下列语言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A 葡萄牙语 B 俄语 C 汉语 D 阿拉伯语 16、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俄语 C 汉语 D 阿拉伯语 18、西亚和北非地区主要流行的宗教是() A佛教 B 道教 C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9、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毛概 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 一、单选题: 1、近代xx的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封建主义的腐朽 D、反动势力的联合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D、北伐战争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6、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地主豪绅 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资产阶级领导 B、无产阶级领导 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 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 8、xx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9、xx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 B、农民问题 C、党的建设 D、领导权问题

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11、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是什么()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D、国家统一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民主主义D民族主义 1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一条()的革命道路。 A.武装斗争 B.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农村武装暴动14、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农民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国无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 D、国民素质的低下 E、官僚资本四大家族的剥削和压迫 2、近代xx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3、下列不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是() A、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C、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在社会经济中已不占统治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

第三章机考题库

一、多选题 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程序设计自动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B、C、D 知识点:3 2、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人性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A、E、F、H 知识点:3 3、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G 知识点:3 4、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有()。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C、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加工

参考答案:A、B、C 知识点:3 5、以下关于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编程加工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以加工批量的信息 B、编程加工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C、编程加工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编写专门的程序来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参考答案:A、B、C 知识点:3 二、选择题 1、一位爱好程序设计的同学,想通过程序设计解决“ 鸡兔同笼” 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工作过程中,更恰当的是()。 A、分析信息、设计方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B、提出问题、编写代码、设计方法、调试运行 C、设计方法、编写代码、分析信息、调试运行 D、提出问题、设计代码、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参考答案:A 知识点:3 2、扫描仪是一种()仪器。 A、语音识别 B、光学字符识别 C、手写识别 参考答案:B 知识点:3 3、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是()。 A、自动控制和网络化 B、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 C、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D、分类识别和语义分析 参考答案:C 知识点:3 4、现在机器人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机器人利用的技术是()。 A、网络技术 B、人工智能技术 C、编程技术 D、自动化信息加工技术 参考答案:B 知识点:3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 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采取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突破 聚落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借此阐明人地协调的理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体现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查 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2.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体现聚落的变化)。 3.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历年试题(第三章)

历年试题(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中文Word2003“即点即输”功能,需将光标移到页面的输入位置,然后. A.单击鼠标 B.双击鼠标 C.三击鼠标 D.右击鼠标 2.在Word文档中,要把多处同样的文字错误一次更正,比较好的方法是 A.用插入光标逐字查找,先删除错误文字,再输入正确文字 B.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 C.使用“撤消”菜单中的“恢复”命令 D.使用“定位”命令 中,如果要选定文档中的一行,可将光标移到该行左侧改变形状后,再. @ A.单击鼠标 B.双击鼠标 C.三击鼠标 D.右键单击鼠标 的“剪贴板”最多可存放的剪贴内容为 项项项项 5.中文Word的“字体”对话框设置格式中,不包括的选项是. A.字体 B.字符间距 C.文本行距 D.文字效果 6.关于Word的“格式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格式刷可以复制文本格式 B.使用格式刷可以复制图片版式 C.选中的格式可以复制到多处 D.单击或双击格式刷按钮鼠标的指针都变成一把刷子 7.用户在中文Word中设置选定文档段落的“对齐方式”时不包括( . . A.左对齐 B.右对齐 C.分散对齐 D.上下对齐 8.使用中文Word的“格式”工具栏设置文字格式是比较快捷的方法。但在默认情况下,“格式”工 具栏上不包含的按钮是 A.字符边框 B.字符底纹 C.字符间距 D.字符缩放 9.在Word2003 的编辑状态下,设插入点在文档中间,使插入点快速移动到文档首部应按的快捷键 是( ) +Home +Home 10.在中文Word2003中,用户通过“格式”工具栏设置选中文字的字号大小,如果要字号为“200”, 其做法是( ) A.从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初号 B.直接在字号框中输入数字“200” C.从字号下拉框中选择数字“200” D.无法设置,字号超标 11.在Word中进行文档的图文混排时,关于设置图片格式效果的错误说法是 A.通过鼠标拖放可改变图片的大小 B.通过鼠标拖放可改变图片的位置 ; C.通过鼠标拖放图片简单常用,但改变图片大小不精确 D.通过鼠标拖放图片可将图片的嵌入型环绕方式变成四周型 12.有关Word表格排序的正确说法是 A.只有数字类型可以作为排序的依据 B.只有日期类型可以作为排序的依据 C.笔画和拼音不能作为排序的依据 D.排序规则有升序和降序 13.在Word文档中选定一个多行多列的表格后按Del键,则( ) A.表格中第1行被删除 B.表格中第1列被删除 C.整个表格被删除 D.表格中内容被删除 14.关于中文Word “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按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印机型号 B.可以设置不同的打印范围 : C.可以设置打印份数 D.点击后即直接打印 15.在中文Word “打印”对话框中,“页面范围”下的“当前页”项是指( ) A.当前窗口显示的页 B.插入光标所在的页 C.最早打开的页 D.最后打开的页 1.打开一个Word文档通常是指()。 A.为指定文档新建一个空文档窗口 B.把文档的内容从内存读入并显示 C.把文档的内容从硬盘调入内存并显示 D.从打印机打印文档内容 2.当前编辑的Word文件名为“工作报告”,修改后另存为“年终总结”,则 A.“工作报告”是当前文档 B.“年终总结”是当前文档 C.“工作报告”和“年终总结”都被打开 D.“工作报告”改为临时文件 》 中,如果要选定文档中的某一段落,可将光标移到该段落的左侧,待光标形状改变后,再( ) A.左键单击鼠标 B.左键双击鼠标 C.左键三击鼠标 D.右键单击鼠标 中,关于剪切工具和键的正确说法是( ) A.键是剪切工具的快捷键 B.被剪切的文本被存入“剪贴板”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C 7.C 8.D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B 17.B 18.B 19.D 20.C 21.D 22. A 23. C 24. A 25.C 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AB 4. ABD 5.BCD 6. ABCD 7. ABD 8.ABC 9.CD 10. ABD 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 16.ABCD 17.ABC 18.AC 三、简答题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

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题库第三章

第三章流水线技术 知识点汇总 先行控制、流水线、单功能流水线、多功能流水线、静态流水线、动态流水线、部件级流水线、处理机级流水线、处理机间流水线、线性流水线、非线性流水线、顺序流水线、乱序流水线、时空图、流水线性能评价(吞吐率、加速比、效率)、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方法、相关(数据相关、名相关、控制相关)、换名技术、流水线冲突(结构冲突、数据冲突、控制冲突)、流水线互锁机制、定向技术、指令调度、预测分支失败、预测分支成功、延迟分支(从前调度、从失败处调度、从成功处调度)、流水寄存器、3种向量处理方式(横向、纵向、纵横)、链接技术。 简答题 1.流水技术有哪些特点?(答出4个即可)(知识点:流水线) 答:1.将处理过程分解为若干子过程,由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2各段的时间尽可能相等,3各部件间都有一个缓冲寄存器,4适用于大量重复的时序过程,5需要通过时间和排空时间。 2.什么是静态流水线?什么是动态流水线?(知识点:静态流水线、动态流水线) 答:同一时间段内,多功能流水线中的各段只能按同一种功能的连接方式工作;同一时间段内,多功能流水线中的各段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同时执行多种功能。 3.什么是单功能流水线?什么是多功能流水线?(知识点:单功能流水线、多功能流水线) 答:只能完成一种固定功能的流水线。流水线的各段可以进行不同的连接,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4.什么是线性流水线?什么是非线性流水线?(知识点:线性流水线、非线性流水线) 答:流水线的各段串行连接,没有反馈回路。流水线中除了有串行的连接外,还有反馈回路。 5.列举3种相关。(知识点:相关) 答:数据相关,名相关,控制相关。 6.流水线中有哪三种冲突?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知识点:流水线冲突) 答:结构冲突,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数据冲突,指令在流水线中重叠执行时需要用到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控制冲突,流水线遇到分支指令和其他会改变PC值的指令。 7.选择至少2种解决流水线结构冲突的方法简述。(知识点:结构冲突) 答:流水线停顿一个时钟周期,推迟后面的指令操作。设置相互独立的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8.选择至少2种解决流水线数据冲突的方法简述。(知识点:数据冲突) 答:定向技术,将计算结果从其产生的地方直接送到其他指令需要的地方。通过编译时让编译器重新组织指令顺序来消除冲突。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 =“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 =“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 =“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不正确... 的是( ). A . A 与B 互斥且为对立事件 B . B 与C 互斥且为对立事件 C . A 与C 存在有包含关系 D . A 与C 不是对立事件 2.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连续抛掷1000次,那么第999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3.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则出现两个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4.甲、乙两人随意入住两间空房,则甲乙两人各住一间房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5. 口袋内装有一些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和黑球,从中摸出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摸出白球的概率是,那么摸出黒球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6. 已知地铁列车每10 min 一班,在车站停1 min .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7. 有五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3,5,7,9,从这5条线段中任取3条,则所取3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8. 从五件正品,一件次品中随机取出两件,则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好是一件正品,一件次品的概率是( ). A . 1 B . C . D . 9991100011000999212141318131412110.420.280.420.280.30.71019111181212131103 10732101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第三章

基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推进政体变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3.辛亥革命时期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名义写出《革命军》一书的革命家是( C ) A.章太炎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4.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实行君主立宪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B ) A.1911 年 10 月 10 日 B.1912 年 1 月 1 日 C.1912 年 2 月 12 日 D.1912 年 3 月 10 日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资政新篇》 8.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对此你的理解是( C ) A.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城市 B.辛亥革命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辛亥革命没有农民的参与 D.辛亥革命需要农民阶级的领导 9.1912 年 8 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了( A ) A.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进步党 D.中国青年党 10.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标志是( C ) A.“二十一条”签订 B.清帝退位 C.护法战争失败 D.五四运动爆发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BE ) A.章炳麟 B.邹容 C.康有为 D.梁启超 E.陈天华 2.1905 年至 1907 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内容是(ABC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选择题(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1、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2. 某一地区在20XX年,平均每5000人当中,出生了100个婴儿,死亡40人。这个地区在20XX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 A10% 4% 6% B2.0% 0.8% 1.2% C2.0% 1.8% 1.2% D2.0% 1.2% 0.8% 3. 根据下表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国家总人口(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M国6398 2.50 0.65 N国12687 0.94 0.82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M国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某国家20XX年初共有人口500万人,该年内出生并成活婴儿4.85万人,死亡人口5.2万人。据此回答题4~5题: 4.目前该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是:() A.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过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恶化,住房紧张 D.劳动力过剩 5.该国最有可能位于:A.南亚地区 B.非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南美洲 6、某乡人口5万人,20XX年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0.6%。则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A.900人B.1500人C.300人D.1600人下表是世界某区域人口资料,据表回答7~8题。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80 1.12 1.01 7.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非洲北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亚州南部 8.该区域的主要人种是()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黄种人与黑种人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9~10题。 国家领土面积 (万Km2) 2000年 人口(万人)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甲国58.2 3010 4.2 1.8 乙国35.7 8209 0.62 0.63 9.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三章练习题11963

第三章存货练习题 1、2009年6月份,星海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0元。 要求:分别编制下列不同情况下,星海公司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1)原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也已支付。 (2)款项已经支付,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①6月15日,支付款项 ②6月20日,材料运抵企业并验收入库。 (3)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企业。 ①6月22日,材料运抵企业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企业。 ②6月30日,发票账单仍未到达,对该批材料估价10500元入账。 ③7月1日,用红字冲回上月末估价入账分录。 ④7月5日,发票账单到达企业,支付货款。 2、星海公司向宇通公司预付货款100000元,订购一批原材料。 要求:编制星海公司采用预付款方式购进原材料的下列会计分录 (1)预付货款。 (2)原材料验收入库。 ①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价款为85470元,增值税税额为14530元。 ②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价款为9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5300元,星海公司补付货款 5300元。 ③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价款为8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元,星海公司收到宇通 公司退回的货款6400元。 3、星海公司从宇通公司赊购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5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500元。根据购货合同约定,材料赊购期限为30天,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10,N/30,计算现金折扣不考虑增值税。 要求:采用总价法编制星海公司赊购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1)赊购原材料。 (2)支付货款 ①假定10天内支付货款。 ②假定20天内支付货款。 ③假定超过20天支付货款 4、2009年1月1日,星海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批原材料,合同约定的购买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进项额为85万元。根据合同约定,星海公司应于购货时支付全部增值税税额和20%的货款,其余货款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分4年付清。该项购货具有融资性质,星海公司选择7%作为折现率。 要求:作出星海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计算结果均保留整数)。(1)计算材料的购入成本和未确认融资费用。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7%的年金现值系数为3.387211)(3)编制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4)编制分期支付货款和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分录。 5、星海公司购入原材料10000件,单位价格为每件25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425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待所购材料运达企业后,验收时发现短缺200件,原因待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