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I之’S‘rllESIS

摘要

我国在21世纪初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其中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对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对教材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基于知识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学

生要求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人教社96版课标指导下

的教材和04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依据在总

分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较旧教材的编写依据更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本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在教材内容上

有所增减整合,使内容设置更能体现时代性;在呈现方式上,教材栏目更加多样化,版式设计和图文风格更精美新颖。新教材较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给教师教学以新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建立开放互动

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

促进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最终目的是实现教材改革的目标,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教材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教材在内容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步

伐,在体系上适应了新的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顺利达到高中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研究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研究教材给教师的教学以启迪,教师根据教材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材、教师、教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教学启示

③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自1999年起,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程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6月,《中

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序幕。根据新课改的精神,2003

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

治课程标准(实验)》,并于2004年7月编写完成《经济生活》教材后于2005年相

继完成《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编写工作。在这套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全国选用的思想政治教材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6年6月印发的《全日

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写并于1998年投入使用的教材。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出现了很多变化,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对更好的理解新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建设的理论探讨,丰富教材理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旧教材的现状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同时,不管是对编写者更好地完善新教材,还是对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从而科学合理地教新教材并指导学生有效地学教材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价值,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2004年《经济生活》教材完成了编写工作并于7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至2005年《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相继出版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新教材吸引了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情况等角度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如高玉华在《1992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研究》一文中对1992年版、’1996年版和2004年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方面有:高中思

想政治教材改革的背景与历程;教材编写依据的指导思想及教材的演变,主要从教

学大纲和96年课标及04年课标的变化出发研究教材指导思想的变化,从教材结构内容等方面研究教材的演变。并从使用教材的问题出发,在这些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对我国高中政治教材改革的思考,主要是教材与生活、教材与教学、教材与学习方式及教材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思考。

王婷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一与现行政治教材比较》中提到与旧教材

相比,新教材更能体现现实生活,运用案例分析,设问,综合探究等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从而最终实现新课改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中调整了策略:用

生活知识为中心替代了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旧教材倡导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高

度把握达到提升理论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新教材则倡导围绕提升能力设置课程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自己的观点得以阐述,在不同的价值观的选择中使观点更清晰

明确,在与其他观点的对比中反思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探索检验观点,并最终形成观点。现行教材和新教材无论是在课文主体还是活动设计都有很大不同,她认为旧教材的关注点是“教本”,新教材的关注点是“学本”。

沈洪满在《高一、高二<思想政治>修改后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一些变化》一文中

关于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经济常识》教材和修改前相比,在具体

内容上的变化做了详细的分析。陈继敏《谈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月刊2007/9)“注重过程性,突出生成性;倡导主体性,注重开放性;

注重实践性,强调活动性;关注现实性,注重生活性”。

李传梅在《转变教学观念用好<政治>新教材》提到,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政治教师必须做好七个转变:转变人才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转变教学重点,在知

识重点外还应加强对德育和时事政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视:转变课堂观念,

实现教师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课堂观念转变;转变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还有转变教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方法等。这为

教师使用04版新教材提供借鉴。褚运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观念的转变》对转变教学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塑造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树立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观,提升课堂效率观,探求和谐创新观。万芳在《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材的创新与使用》指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新”表现在:用案例来

呈现观点和重点;内容上淡化抽象的理论界定,注重政治理论生活化表达;突出探

究性教学策略。

李爱琴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对比之感悟》分别论述了传统课程的缺陷与

不足和新课程相对传统课程的进步之处。

纵观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一下几个问题:1.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演变。2.高中

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特点。3.转变教学观念使用新教材。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成果为

我们进一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变化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但上述研究都没有从新旧教材本身出发研究两者的差异,这就使得在研究新教材相比旧教材的进步之处时缺乏说服力。所以,以《经济常识》和《经济生活》教材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进行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演变背景入手,研究新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

通过对教材的比较分析得出对教学的启示。

本问中主要通过文献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收集相关信息,为本论文

的写作提供详尽的材料。采用用个案研究法,对教材的个别知识进行个别分析,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两本教材不同方面的比较分析显现差异。澎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

(一)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背景

本世纪初,我们迎来了高中课程改革。在整个高中课程改革中高中思想政治课

程改革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握思想政治新教材的演变背景离不开对整个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的考察。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生产方式;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些构成了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知识的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关注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又一趋势。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今后,还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高中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也必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紧跟时代步伐,使思想政治课程不断调整,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原有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更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对高中生进行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与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使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载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对原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告

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由人来推动的,这就要求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高中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但是,以往的普通高中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都过于关注针对考试的知识教育。对高中生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学生的应考能力的培养,过于简单的内容设置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我国高中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打造新的高中思想政治理念被提上议程。

.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不仅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进行新课改,而且人作为一个

个体也需要获得全面发展,这也要求我们进行课程改革。高中教育联系着初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这两个阶段的衔接和过渡阶段,尤其是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之前的最后准备阶段。这就要求高中教育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任。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终身学习能力、人生规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发展等。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发展对普通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需求发生了变化。高中生人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对普通高中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同时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需要加快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并且使高中教育

实现与义务教育相衔接以及普通高中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成为这次新课改实施的原因。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

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对素质教育的培养作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毫无疑问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普通高中各门课程都担负着重要职责,而思想政治课程担负着最重要的职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任,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从2005年开始,义务教育也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小学、初中实施包括思想

品德课程在内的全部新教材。新教材在课程理念、内容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观与原有课程发生很多变化。基础教育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与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无论在课程内容和教育理念上都应该顺承和延续义务教育。而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改革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贯彻了进步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相衔接,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高中教育不仅仅是对义务教育的顺承与延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更是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教育发展已成为制约各级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能否实现理念、结构、实施模式、评价机制与取向的重大变革,将关系到高中生能否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

课程通过改革突破瓶颈,更好地引导与帮助中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课

程基础,提供课程保证。

(二)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过程

为了顺应时代的呼唤,满足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每位高中生

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普通高中的新发展,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2003年3月,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为整个高中课

程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之后,教育部又于2004年3月制

定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从此,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走

进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野。2004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北京召开教材审查会议,宣布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以送

审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择优评选。以此为基础编写新教材,统一由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编写指导委员会组织了4个编写组,分别负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4本必修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应山东、广东、海南、

宁夏等4个实验省区9月份开学需要,首先集中力量完成了《经济生活》的编写。

其余3本必修教材于2005年完成并投入使用。6本选修教材至2006年6月也己全

部完成。其中《经济生活》教材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于2005年4月出版了第二版,取代了有差错的第一版。

2004年秋季起,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开始使用新教材,2005年秋

江苏省加入实验行列,2006年秋,在天津、辽宁、安徽、福建等5省市也开始实验,湖北省于2009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至此,新教材己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投入使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

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6月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

行)》(以下简称96版课标)。于2004年3月颁发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04版课标)。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也发生了变化。本研

究就选定分别依据96版课标和04版课标编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对象,以其中

的《经济生活》与《经济常识》为例,展开教材的比较研究。

(一)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

教材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的变化决定着教材的变化,教材的

变化也都体现或反映着其课程标准的改变。旧教材和新教材分别依据96版课标和

04版课标进行编写。因此,研究新旧教材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对两版课程标准的探究。下面仅从几个方面对比两版课程标准的变化:

1.框架结构对比

两版课程标准在框架结构上是有区别的,04版课标相对于%版课标更具体和可操

作。

2.总分目标的比较

总目标的比较:

分目标的比较:

3.实施建议的比较

在实施建议方面,96版课标对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教材编写及选用的

依据,学习评价办法和考核的方式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而04版课标则主要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建议。96版课标和04版课

标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之处。以其中的评价建议为例:96版课标评价的目的在

于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效果;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

觉悟相统一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般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包括识

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应用能力评价。

04版课标尤其关注学生的素质,把考察学生素质作为主要方面。学生既是评价

的主要对象,也是评价课程的主体,因此04版课标极力鼓励发展学生的能力,不

仅注重最后的发展结果,同时关注形成结果的过程的评价,鼓励采取多种方式评价

学习,用开放的方式评价教学活动。篡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二)教材结构的比较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载体,它是由教材组织编写者精心

设计和编写的一个系统化的信息载体。教材的结构直接关系着教学体系的成立,影

响教材的使用功能。下面以96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和04版高

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结构变化来探讨新旧教材的变化。

.旧教材的结构

旧教材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建构教材结构框

架,使每一门课程内容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高一经济常识以社会生活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为线索,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各种经济规律及其生产关系所

有制基础;高二哲学常识以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怎样正确处理自己、他人、社会的关系为线索,按照顺序介绍了世界是一种客观存在、世界处于不

断发展变化中、人的认知规律、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这种关系等内容; 高三政治常识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介绍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等。

2.新教材的结构

新教材采用选修和必修的模块式结构。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必修部分

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设四个课程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其中,前三个课程模块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生活中的核心,民主文明是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先进文化是文

化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哲学常识为上述三个模块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这也是整合哲学常识模块的核心概念。必修1《经济生活》分为四个主题,按照为什么

生产,由谁生产,为谁生产的逻辑顺序构建课程。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以学生身边的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为基础来贯穿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涉及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常见的信用工具,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消费观念的变化的选择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进而科学的认识身边的世界。“投资与创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生活。包括银行存贷、

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关于劳动者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并了解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收入与

分配”分为个人收入与分配和国家收入与分配两个方面。使学生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了解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了解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宏观调控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必修2《政治生活》分四个单元,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编写思路遵循以生活为基础建构知

识点的原则,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把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作为目标,从公民的政治生活开始,介绍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等。必修3《文化生活》主要从一般文化和中国文化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设置课程。其中一般文化包括前两个单元“文化与生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包

括后两个单元“文化与民族精神”和“发展先进文化”。这四个单元有自身的内在

逻辑顺序。“文化与生活”把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进行描述,解决“是什么”的

问题。“文化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成为现今的状态,解决“为

什么”的问题。“文化与民族精神”帮助我们明确应该如何看待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发展先进文化”说明了发展中华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必修4《生活与哲学》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于四个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修课程都按照单元、课、框、目的层次来搭建课程结构。每个模块教材都是

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段简洁的导语和知识管涌图,简要地介绍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意义。每个单元设有二三课,每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主题构成课文的主题内容。每一课设有若干个框,每一框大概为一个课时的内容。每一框下设若干个目,在每个目题下,又有正文和辅助文两种文体,正文构成层次分明的逻辑主干,是学习的主体内容。辅助文包括名师点评、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是对正文的补充、例示、说明、解释,以便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每单元的最后部分,还设有综合探究模块。

选修课程有6个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集中体现了课程设置注重选择性的原则,帮助学生在人生规划的道路上提高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就要把注重均衡、注重综合与注重选择结合起来。选修课的设置正是基于注重选择的课程设置理念。其意义在于:在

不影响部分学生向更深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另一部分学生广泛性的

发展需要;同时满足了学生升学和毕业以后就业的需要。选修课程采用专题的组织

方式,用时事结合的方法,呈现学生关心的社会领域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立课程框架的基础。

3,旧教材和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的比较

以《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两版教材为例,两者在课程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例:都依照由浅到深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经济生

活》分为课、节、框三级层次,《经济常识》分为单元、课、框、目四级层次。但

两者在课程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是《经济常识》与《经济生活》相比,增设了“综合探究”的活动设计模块。用《经济常识》“综合探究”

的设计代替了《经济生活》中的“本课小结”和“理解测试”。同时,在《经济常识》中的每单元之前都有知识管涌图,使每单元的知识脉络更清晰。作为新课标教材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同时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经济生活》和《经济常识》在课程结构上的异同可以看出,04版课标教材

更加合理,实现了由“以人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其结构特点是注重以人为本,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生活为基础,突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力求淡化学科的知识概念化、标准化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又有相应的学科背景。改变了旧课标教材只以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构建教材内容,更合乎生活逻辑同时不违背理论逻辑。它实现了从“以知识为本”到“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三)教材内容的比较

旧教材偏重强调内容的完整性,面面俱到。同时又有课时的限制,对教材中的

学习较多的只是一些概要性、结论性的内容,而较少有进行深入的学习或专题研究的机会。高中政治课程中有血有肉,丰富形象的具体内容,以及活生生的具体过程和经验就被删除抽离,只剩下些空洞干燥的骨架,充满魅力的思想政治文化被变成一堆庞大的、又干又硬的超级“压缩饼干”,难以下咽。对于这样的思想政治教材,学生的学习缺少乐趣。尽管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点很多,但对任何一个学习内容都只是回圈吞枣,浅尝辄止。①往往还没有真正理解,也没有细细品味其中滋味,又转入下一个内容。

但是,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的高中生,不仅应该在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方面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还要在面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

问题时,具备应有的认识能力和应对能力。“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具

有自己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②这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要求。很显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建立在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是,如果在特定时间内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太大,那么学生为了学习知识的结论,就不得不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达到识记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具备的所有能力。学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利用一些机会去主动探索和从事具体实践以培养更多的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一能获得发展。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直到发现结论所需要的时间就明显比直接接受结论要多。这样的话,如果教材中囊括的知识学习量太大,势必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从事发现学习和主动探索,新教材在内容上与旧教材相比发射管了一些变化。

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与旧教材相比,虽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涉及到经济学领

域的基本知识:商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企业经营等。在内容安排上也都遵循

由浅到深,由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经济现象入手,引出经济生活中的其他理论知识,都把握住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精髓。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以及收入分配方式。但是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在内容上较成人化的色彩和与中学生思想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旧教材只设了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课程模块的专业化、成人化现象比较严重。新教材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思想,避免了旧教材的弊端,必修课除开设了《经济生活》、《政

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外,还编写了《文化生活》课程教材,以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需要。新教材除设置4门必修课外,又增加了6门选修课,并且在各课程模块的具体内容上作了较大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删减了经

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中与高中生联系不甚紧密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观点,降圆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低了学习难度。二是删除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成人化的倾向,三是减少了与初中思想品德的重复现象,使两者更好的衔接起来,下面以《经济常识》和《经济生活》为例,对新旧教材的内容变化进行探讨。

《经济常识》把“市场经济一般”与“市场经济特殊”的介绍作为教材的主要

内容。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解释市场经济的特殊现象。把一般与特殊相结合,通过特殊体现一般。以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为线索,简要介绍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各种规律及其生产关系所有制基础。全课程由前言和八课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前两课是经济常识的基础知识部分,由商品的概念、属性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出发,进一步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第三至第八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识的实体部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别阐述了市场的主体—从事企业

经营活动的人,市场客体以及市场构成等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从企业、三大产业、财政、税收、储蓄、商品服务市场、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等层面,从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纳税人、储蓄者、消费者等角度介绍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相关的具体知识。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满足了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但是,有些知识点过于深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等问题过于成人化,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经济生活》由导读和四个单元组成一个完整

的内容体系。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消费入手,依次分析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进而揭示出完成这些活动的基本背景—走向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教材整合了旧教材的部分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安排打乱了旧教材的顺序,按照以生活主题建构知识点的思路,

对旧教材的内容安排重新作了调整,如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就涉及到了旧教材的第一课关于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等知识点,第六课中在“银行的业务与作用”涉及到的信用工具的相关知识,并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在“神奇的货币”中提到的外汇的知识则是旧教材中第八课的内容。在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为旧教材中第七课的内容。第二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则为旧教材中第二课的知识。

2.新教材增减了旧教材的部分内容

根据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对时代进步的需要,新教材在对旧教材合理内容进行继

承的同时,也对其作了适当增减,如在第一课中删减了关于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的内容,只对商品的概念作了简要说明。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也只是用辅助文作为补充说明而省去了大量的篇幅。在介绍我国的分配方式时旧教材用辅助文详细介绍了各生产要素的分配,新教材在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中也涉及到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但是,对于生产要素的分配只作了简单说明,完全省略了对各生产要素的介绍。

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关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旧教材的表述为“居民

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此外,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①包括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而新教材的表述则为“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②此外,第二目“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均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在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目中增加了再生产的内容,其定义为“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③在第三目正文出现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详细介绍,其中一部分内容为旧教材的辅文,辅文变为正文,意味着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另外,关于对外资经济的界定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在旧教材中,外资经济主要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新教材关于外资经济是这样界定的“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④由此可以看出,新教材对外资经济的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

3.新教材发展了旧教材的部分内容

关于对国民经济的介绍,旧教材的表述为:它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新教材

的表述为: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用“较高生产力”的说法替代了“社会

化大生产”的说法,体现了新教材的与时俱进。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态度,旧教材的表述为“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⑤新教材的表述为:“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⑥通过表述

方式的不同可以看出,新教材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作与公有制经济相平等的一种经济形式。与之前旧教材“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的说法有了一个实质性的转变。这是篡硕士学位一沦文MASTERSTHESIS

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更科学的理解与把握。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新教材革除了旧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切实落实了新课改

的要求,做到了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紧跟时代步伐,体现了时代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呈现方式的比较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与旧教材相比,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两版课标教材的呈现

方式都是为体现各自的课程理念服务的,体现了教材的特点。但教材呈现方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材栏目多样化

旧教材在每课之前都有引语,以用来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指明学习

目标;同时穿插了大量的辅助文解释概念原理和分析观点;为体现思政课思辨的特

征,还安排了如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等设问小栏目。新教材分为正文和辅助文,并且明确了在学习中对正文和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基本观点和主干知识体系用宋体字表述;穿插其间的各种思维活动用仿宋体字讲述,旨在

增强课间活动力度,建立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者设三个栏目:“专家

点评”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名词点击”是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

绍和解释;“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和说明;全书正文和辅助文

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这两部分尽管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的设置上是一贯的,联系很紧密。设置的目的也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在预习、复习甚至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都能在资料中得到启发。在新教材中安排“问题”与“活动”等类型替代了旧教材中的“作业”或“练习”等。并且“问题”与“活动”

的安排也不仅仅是局限在章节知识之后,而是在正文之前,以疑激趣,以趣启智,或是穿插于正文和实例之中,或是在重点与难点部分,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在每个单元之后,都有“综合探究”栏目,栏目的内容为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把课程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讨论,收集资料并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实际上是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贯彻,既深化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而且,新教材在设置综合探究问题时,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而是提出“活动目标”、“活动建议”、“路径参考”等一系列建议,协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2.版式设计更加精美

旧教材与新教材都用不同文字区分不同内容。并且在课本的每一页都留出了空

白,留给学生做笔一记,插入插图或是旁批,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都给阅读者带来宽阔的空间。但是,旧教材的文字都为黑色,总体版式略显单调。新教材的版式在设计上力求图片和文字想结合,插入相关图片增强文字的阅读效果,和旧教材相比较为精美。不同栏目和模块也都用不同的背景色加以区分。全文注重颜色搭配,使教材中不同部分的内容受到不同关注,主次分明,一目了然。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有利于师生理解教材,掌握重点,融会贯通。

3.图文风格新颖化

旧教材和新教材中穿插了图片和漫画,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旧教材虽

然目录前的图片为彩色,但内容中的图片基本以黑白色为主,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而新教材中的图片都为彩色,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所用的图片多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与教材内容结合紧密。人工绘图有卡通画和漫画,美感很强,使教材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讲述多种分配方式时,与旧教材的纯文字内容不同,新教材在文字部分中插入一幅题为“同富不同路”的漫画,用三幅图片形象地勾画出三种不同的分配方式,较旧教材而言,更形象,更生动也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同时,新教材还注重用照片和描绘图分层次展现学习知识的全过程,在遵循科学规范的前提下,文字叙述尽可能简洁生动,通俗易懂。为增加教材的可读性,还适当插入一些名言警句、小故事和新闻报道。使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图片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鲜活的知识,丰富的史料和深入浅出的讲述,展现出知识的迷人魅力和丰富内涵。使学生在追求知识和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无论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呈现方式上,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分析新旧教材的这些变化,给教师使用新教材以启发,也

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是新课改精神的贯彻着和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活动正是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为了适应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应树立新的教材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材的变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实施的改革。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教

学。教学改革是教材改革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教材改革的需要,教学观念也应有所突破。

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是这次新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

这两者的关系中,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材观是主导因素。教材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①在以往的教学论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

性的教学内容,政治课程更是被理解为是由国家和政治学科专家按思政内容编制

的,教师无权删减教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思政教学工作。教材和教学成为

两个互不相干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教师“教什么”,教学是

教师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教师“怎么教”;教材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和目标,

是在课堂教学发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己经规定了的,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

教材内容,而不能对教材做任何变动。政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在“教教材”,

并力所能及地“教好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材观发生了变化,教材不再只是呈现特定知识,而是教

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平台,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个主体并且是课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不再被孤立于教材之外,不再是教材的机械使用者,而

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教材内容,而是使

教学与教材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也应当转变对教学与

教材关系的认识,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师教的材料,不把教材内容等同为教学内容;

篡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互S

使教材成为学习的内容,不把教材内容等同为学习内容。改变对教材的盲目崇拜,

使教材真正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由“教教材”、“教好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教”和“用好学材”。

新的教材观要求打破对教材的依赖,超越教材。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

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创造,构建具体教学的

内容结构和实施进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材设计的授课顺序可以变化,授课

时间可以更改,教学实例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调整。教材经过教师的加工

创造,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如何

使用还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发挥。

教师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是在不增加理论难度的前提下有所突出、有所延伸、

有所创新、有所忽略。

重点突出主干知识如《课程标准》中要求理解和运用的知识点;高考《考试说

明》的考点;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密切的观点;对整个框、节观点形成有影响的探

究活动。

适当延伸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观点如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信用工具的知

识,就业问题等,可以联系社会现实适当延伸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

系的观点如在学生中存在哪些消费心理,自身有哪些消费倾向,怎样做一个理智的

消费者等。

合理创新新内容,注重搜集、使用当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

果充实教学内容;使用新材料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特别要从中共中

央的重大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政策中获得最新信息;寻找新角度运用新方法设计

新思路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思路、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对教材涉及的知识要有所忽略。包括非主干知识、无前后逻辑联系的观点、对

于形成主干观点没有直接影响的比较琐碎的探究活动、装饰版面的图片等;初中己

经学过的内容可以少讲;教材中的辅助文如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等不必

展开,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解决;课本中出现但没有展开和解释的概念不必展开、不

必深挖。

(二)转变教学方式

1.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中学德育课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长期以来,中学德育课教学带有浓厚的封

闭性,这种教学方式的典型特点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校课堂为中心,以学校

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预先确定的课程计戈J,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内

容多限于理论知识,教学地点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形式更多的是理论讲授。这种教

学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针对性不强,难免效果差。针对封闭式教学的弊病,中学德育课新课程

改革中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根据学科理论的新

成果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要把教学由单纯的学校、课堂

引向社会,拓展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空间;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建立平等合作的

师生关系,搭建师生合作对话的良好平台,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讨论、

质疑、探究,探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其次,中学德育课教学要由单边活动转向交往互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被认

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

过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不仅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怎么教、怎么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而

且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成为我

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学信息是单向传递,教学活动成为了

教师的单边活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强调教学活动是互教互学,学生得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教师专

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根本途径就是交往,即师生之间要有

交往活动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①没有

发生交往而只存在教学形式的只能算作假教学。交往是建立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关键

所在,没有交往,互动就只能是徒具形式。之前的思政课堂师生关系紧张,以教师

为中心的情况非常严重。教师和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

习结果的灌输,严重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

严重伤害。这也是学生之所以会对课堂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师生之间容易

发生矛盾,产生对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大力推行新课程理念,采用新课程

教材的今天,改变师生关系也成为新课改的焦点。可以说,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

新课改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能否科学使用新教材的重要环节。

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

①王纬.新课程与教师教育[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197

嘟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通过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①,

也就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学生和教师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课堂和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从而拥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得以体现。教师要改变以往上课只是传授学习结论的教学模式,学会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

一轮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新教材改革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改变原来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将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提升即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方式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教育方式。高中思政课程教材的变化给教师的教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也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的讲清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对思政课的学习建

立在学生的课题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立性。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参与性与探究性缺失,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被抹杀,更谈不上创造性。所以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

学习”③。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夕;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④养成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要提高成绩,也不是为了做家长或者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而是来自自身内部的一种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需要教师的培养。合作学习与独立完成学习任

务相对,是学习的另外一种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①。合作是一种相互赞同,相互承认而不是指无条件服从。独立是合作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是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的。因为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合作和独立是两个完全分离的部分。基于这个目的,还要求我们在合作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能提高合作能力。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合作就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探究学习以思想政治课为例,就是从思想政治常识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问题的研

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讨论、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交流与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②。探究学习是在问题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得到学习结论,与获得的学习结论和标准答案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因此,探究学习更注重对知识从未知到己知的自主探求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主要特征,不能将这三个特征理解为

是三种独立的学习方式。因为在某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他们可能选择独立完成,也可以选择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几个特征的综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针对具体情况,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三)转变教师角色

贯彻新课改的精神,用好新教材,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

的角色要转变。

1.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一直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解惑也。”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讲,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受教师支配,缺乏自主性。这种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了知识的纯接受者,也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圆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圆满完成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转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注重能力的培养是在04版《课程标准》中明确规

定的,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经济生活》而言,教师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把《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被动摇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除了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信息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而教师教授知识的途径也多样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递书本知识,还要指引学生去探求自己所需的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面对大量的信息时怎样甄别选取知识。教师是首先接触新教材的人,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教授理论知识,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承担领路人的角色。转变为新教材的使用者,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的同时,还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成长的指路人。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参与者,要降低原来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及时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及时引导。运用自己的经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作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组织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

究学习,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合

作完成共同的任务,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同时还应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04版《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对学生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教师还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脱出

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从教材的实施者向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

任务只是教学,即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

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计划决

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时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

机构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是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师过分依赖教

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不能相脱离,

新教材要求教师改变机械执行课程标准而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应

当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课程改革的事业中来,

改变以往对待课程和教学消极被动的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对课题有全

面的了解和掌握,使课程在课堂和学生中不断升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增强开

发课程的责任感,使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与本土资源相结合,与学生相结合;要有

评价课程的意识,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的

能力。③硕士学位一沦文MASTER’S’rHES!S

结语

改革总是艰难的,但改革也是历史不可阻挡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改革也是

如此。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也使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改革不断前行。

2004年至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改革一路走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高中思想政

治新课程力图改变原课程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彰显现实生活。在新课程的课程标

准、课程结构与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体现了面向生

活、回归学生生活的价值取向。本研究在考虑课程改革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同

时,也注意到了使用教材的问题,尤其是教师角色与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改革中的相应变化。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己被广泛投入使用,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过程既是提升自

身的过程也是检验新教材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教材的研究将为酝酿更优秀

的教材奠基。希望本研究对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科学化,对高中政治教师

理解新课程理念,用好教材,成功实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本

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一步研究。③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目录

摘要

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一4

(一)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背景 (4)

(二)思想政治教材由旧到新的演变过程 (6)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一7

(一)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 (7)

(二)教材结构的比较 (9)

(三)教材容的比较 (11)

(四)呈现方式的比较·································……巧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二)转变教学方式······································

(三)转变教师角色······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各位老师: 上午好! 2010级的四川高考,是新教材的第一年考试。对这级的补习班应该怎么样来上课,我相信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试试方案和方法。下面就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说说,请在座各位老师和陈老师刘老师,指导一下。 我觉得我们上补习班的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新教材到底与老教材有什么地方不同。它们的教学要求有什么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在我们复习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好度,什么地方应该要补充新内容,什么地方的难度应该降下来。不能想当然的说,这个点在老教材他都是重点,现在也肯定是。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新老教材的一些分析比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多指教。 高中化学新课标新人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在必修1中,第一章实验学化学与元来的老教材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化学实验安全2物质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2)物质的检验(3)蒸馏(4)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与老教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里面增加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应用,虽然是新的知识,都是老教材里也涉及,对补习生来说难度不大,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略讲。分散系和原来相比,胶体的性质要求比老教材要简单。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和老教材基本不变。但是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平要求降低了。我们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可以降低难度。一些比较复杂的配平就没有必要再讲。基本的化合价升降法的配平让学生掌握即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Na Fe Mg Al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老教材也是基本相同。第四章本章主要介绍Si Cl S N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少,比如水泥玻璃陶瓷P的性质硫酸工业等相关知识相比老教材就减少了,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补充。因为考试基本不作要求。必修2和选修3选修4以及选修5可以整合后加以复习。如果按书分章节进行会的话,时间上来不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差。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老教材的要求差不多,不过在选修3里面新增加了元素周期表的区的划分,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知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地方把新增加的知识加进来,一起讲解。没有必要单独几堂新课来讲解。第二节的化学键知识点要求与原来差异不大。主要是在选修3里,多了共价键电子云重叠方式不同的分类,δ键和π键。 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

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一)

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一)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郭崇烈 第一篇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编码 一.教学内容 (一)信息及其特征 (二)信息的编码 1、数制 2、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3、文字编码 4、声音编码 5、图像编码 6、信息的压缩 二.课时安排 本章总课时数:2 课时。 其中:1.1 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 1.2 信息的编码:1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理解信息的初步概念;知道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知道信息量的衡量依据;知道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理解信息的四大特征。 2、知道数制的构成;知道二进制的构成;理解计算机内部工作采用二进制的原因;知道现代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编码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信息。 3、理解二进制基本运算规则;掌握100以内不带小数的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4、知道通常采用ASCII码进行文字编码;知道英文字母的ASCII码表示方法;知道汉字编码国家标准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知道汉字的ASCII码表示方法;知道新的GB1300标准包含20902个汉字。 *5、知道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最常用的声音的编码;知道脉冲编码调制的两个工作步骤;知道音频编码方法(MIDI);知道声卡的用途。 6、知道像素、三原色;*知道像素的二进制表示;知道位图文件(.bmp);理解一秒钟的电视所要处理的数据容量。 7、理解信息压缩的必要性;知道两种信息压缩的方法;知道音乐信息、静态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压缩标准。 注:打*号的内容为阅读内容,不属于必学范围。下同。

四.分层目标一览表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工具 一.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 (二)信息处理工具 1、计算机硬件 2、计算机软件 二.课时安排 本章总课时数:2 课时。 其中:2.1 信息技术:1课时; 2.2 信息处理工具:1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知道信息技术所包括的三项技术;知道信息技术的主体是信息处理技术;以墙报制作过程为例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知道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份;知道计算机系统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知道多媒体计算机是具有多媒体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系统。 3、知道计算机发展历程;知道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五个逻辑组成部件;知道各个逻辑部件的作用和常用设备名称;*知道总线、主板的作用;*知道多媒体计算机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袁安慧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弥补其缺陷的活动和过程。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本,但它不仅仅是课本,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以及经典著作等一切有关资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材成了知识的权威、好教师的标准是会“教教材”。因而,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材解读,就是对教材文本本身的分析、挖掘和再现,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了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解读必然是封闭的、单向的、独断性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单向的。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的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和展示的是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师生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 ①就是说,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材是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精心编制的、负载着一定知识和信息,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进行对话的文本。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用教材”、“选教材”。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 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解读,其意义重大。它有利于于教师切实把

高中思想政治_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 单位: 姓名: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 授课地点是多媒体功能室。多媒体教学系统、投影仪,学习网站,案例素材等。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新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

高一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议 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逐步建立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准备,即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知识;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了解病毒防治方法。 二、课时建议 建议本章安排4课时。 第1课时对本册教材内容作简要介绍;学习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重点介绍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提出建议。使用PowerPoint或者FrontPage制作课件,配合操作演示、广播教学等方式组织教学。 第2课时学习第2节“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第3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第4节“计算机系统”。 第3课时学习第5节“数据的表示及运算”,主要介绍数据的表示、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在第2、3课时后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是做社会调查,从不同途径了解):计算机发展史中的大事记和中外名人;目前流行的个人计算机的CPU 和主板类型、性能等等;计算机病毒产生、类型、预防方法等等。 第4课时学习第6节“计算机的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由学生汇报调查研究的结果。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和概括知识点(参考《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学习中外名人的创业精神,立下雄心壮志;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意识。介绍和总结计算机使用常识、规范。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实施指导意见

省思想政治学科实施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精神,按照我省高中课改要积极稳妥地逐步深化、逐年推进的要求,结合我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坚持并切实贯彻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并与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又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 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总目标统领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展开和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

2.三维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它们各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灵魂。因此,当我们把它们转化成容目标时,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知识这个基础,知识要在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上升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 (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一、国家的介绍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001]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全书教材分析(必修)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 标题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 技术 第二章 信息的来 源与获取 第三章 信息的编 程加工和 智能化加 工 第四章 信息的 管理 第五章 信息的 表达和 交流 第六章 网页的 设计与 制作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 社会 课时数 1 1 20 5 3 1 1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别是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其中,多媒体信息加工包括音频、视频、图像三个方面的采集与加工,这部分是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衔接较多的一部分,是初中内容的深化,并且更注重应用性。第三章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主要依托VB程序进行介绍,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让学生懂得用编程加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客观认识程序设计的本质,消除对编程加工信息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其后,通过体验几个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政 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9年1月学考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使用支付宝能减少现金流通量,保证消费安全.给交易双方带来诸多便利。 2.在可以相互替代的A、B商品中,A商品的价格上升,B商品的需求量往往增加。 3.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4.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得到实现见证着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5.国家监察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6.“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表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8.历史上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9.芝诺关于“飞失不动”的论证.其错误在于把飞矢在某-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了。 10.“不破不立"所蕴涵的哲学智慧与辩证否定的实质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在生活中,明星广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选择。这主要抓住了消费者的 A.攀比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12.从下表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大致推知我国居民的 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②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③消费结构不断优化④消费支出越来越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王爷爷有20万元资金准备用于投资。从安全性考虑,下列投资理财产品中最适合他的是 A.股票 B.企业债券 C.金融债券 D.国债 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该《意见>能 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②体现对知识的尊重 ③缩小收人分配差距④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从2018年10月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升到5000元。这一调整必然会 A.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B.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C.减少国家财政收人 D.增加广大居民的收人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

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 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出路

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出路置身于这场颇具规模、自上而下、鲜明地体现着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作为一名热爱教学的我感觉是既激动不已又惶恐不安。激动的是赶上了课改的好时机,不安的是自己两手空空,以什么去迎接课改,拿什么去献给课改。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全国又处于新一轮的教改浪潮中,2006年下半年浙江省也开始了新课程改革。面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史上这次空前的课程调整和改革,全省高中政治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刘程改革实践中,在这种积极参与课改意识的影响和实践的作用下,全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了提高。 从高一政治新教材实施及近两个月的实践对比不难看出,新的课程改革象是给传统的政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从而涣发了勃勃生机。但由于新课程的改革及实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所以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从教育改革的观念上看 教育改革与教师固有的价值观和教师实践的矛盾是影响新教材使用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是非常艰难的。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就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 (二)从新教材内容本身上看 (1)新教材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简缩本,每个题目背后都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课时不够用。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材有两个框题,按新课标要求只有两个课时的授课时间,但实际内容却很多。如第一框,“揭开神秘的面纱”有三个目题,即“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按教学参考书里的教学提纲讲,三个目题中就有11个子目题,而每一个子目题中又有若干个问题需要展开说明和分析。讲第一个目题“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最后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作为第二个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讲六个方面,流通手段讲四个方面,其中还要涉及两个公式(物物交换:W—W;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计划大全 篇一:高一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总体教学目标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及考纲,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确保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其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教学的进度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的总体教学任务为必修1,根据学习行政历的规定,本学期高一政治教学周21周,其中教学时间19周,复习两周的工作计划,分解细化教学进度为:9月份完成教学计划13课;10月份完成积极哦啊小计划46课;期中考试完成后,11月份完成78课;12月份完成911课;元月份复习进行期终考试。 教学设想及措施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细节,每课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易混点的梳理工作,对重点难点、易混点讲解清晰,备课要充分,讲练要结合,多启发,多诱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能用学习的理论解决时政问题;其次要加强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要用基本理论解决心理问题,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辟第二课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备好每堂课。 备课是上课的重要前提,只有熟知、真知教材的框架结构,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才能上好课,讲好课。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加互听课活动。 教研活动和互听课活动是借鉴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的 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坚持才能修正自己。 积极学习本专业的教研理论,阅读最新的时政新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给人一碗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给学生解答、释疑,才能真正做到学深为师。另一方面,政治课的时政性和时效性很强,所以,每天要阅读、收听、收看大量的时政新闻,用新鲜的时政知识辅佐理论,用理论解决时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情境法、漫谈法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改善师生关系,化解学生厌学情绪。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本书地位: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 (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2) 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联系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3) 内容广、知识新

《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4)给教学活动额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1) 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 ①章节与页数 表1 各章页数一览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 章 信息 获取 第三 章 信息 的编 程加 工和 智能 化加 工 第四 章 文本 和表 格信 息加 工 第五 章 多媒 体信 息加 工 第六 章 信息 集成 与信 息交 流 第七 章 信息 资源 管理

《案例分析》教材新旧变化对比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教材新旧变化对比与2018版教材相比较,整个知识体系框架、章节及排序没有改变,仅各章的个别案例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重点体现在二个方面:新税费率的调整、近年典型真题补充,以体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理念。 第一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本章基本知识点没有变化。 2.新增了一个案例(2017年真题,PPP项目),总计10个案例。 3.调整了新税费,如工业项目的增值税率由原17%调整为13%。 4.细节变动 (1)未变动 (2)非实质性变动 【案例三】表1-6、1-8单价均变为除税单价。 【案例八】原教材【案例七】:增值税率变为13%,答案相应变化。 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1.本章基本知识点没有变化。 2.本章新增了两个案例。删除两个案例。依然16个案例。 3.突出体现了多种方案选优方法在同一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如价值工程、最小年费用法的综合应用;综合评分法与最小费用法的综合应用等) 4.细节变动 删除【案例二】、【案例七】 新增【案例二】(全寿命周期和价值工程的题目) 新增【案例七】(最小费用的题目) 第三章、工程针量与计价 1.本章基本知识点有调整,主要体现为: (1)计价依据中补充了《关于调整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建办标〔201 8〕20号、《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 2.主要增加了一个安装案例(原案例八工艺管道改为给排水案例)增加了一个土建装修案例(类似2016年真题),合计为10个案例。 3.相关案例全面调整了税费费率及材料除税(税前)造价 4.细节变动 (1)未变动 【案例一】、【案例五】 (2)非实质性变动 【案例二】背景资料描述增加除税单价。 (3)实质性变动 1)数据、税率等引起的变动 【案例四】规费取费基数和税率变化,增值税税率变为9%、“表3.10资源消耗量及价格预算表″内容及数据变动,导致问题2数据整体变动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 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方法:适当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扩展,一定要在小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握住目前硬件、软件的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

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标准 思想政治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2012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制订而成的。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能力,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现代公民意识和世界意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渗透在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之中。 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是: ①记忆能力:再认或再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能力。 ②理解能力: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一些重大时政热点的能力。 ③比较、归纳能力:比较事物及所学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④判断、批判能力: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的能力。 ⑤分析、探究能力:初步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和技能对一些政治是非和古今中外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说明的能力。 ⑥表述能力: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正确地表述见解的能力。(二)考试要求 高中思想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其含义如下: a-识记:再认或再现学过的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领会: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作出初步判断。 c-分析:比较所学知识的异同和内在联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解读试题提供的新情景,分析新问题,并能对错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的教材与原教材比较分析 ——必修1 基本初等函数的分析 2008年,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新课标改革,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新教材的理念,与旧版教材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在哪里,这么改是好还是不好等等。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独立思考;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数学教师要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必修1的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这个内容来比较一下新课标和原版的教材的差异吧。 在基本初等函数这个部分。编者变了函数与映射出现的顺序;教材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体会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即函数。再通过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引出数集之间的对应,从初中函数定义上升为高中函数定义,而将映射概念作为函数概念的推广放在《函数的表示》一节的最后处理。 个人觉得,函数概念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标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内容上与原大纲有较大区别,新课标更侧重于指数型函数与对数型函数的教学。 新课标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教材中删去了“反函数”一节,将反函数的定义放在对数函数的相关链接里。这一做法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处理“不要求一般地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材总体比较 1、教学内容比较 教材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教材 数 与 代 数 六上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百分数应用(一般应用、纳税、利息)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应用);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运算;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般应用、打折、纳税、利率)六下 比例: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 负数 比例: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空 间

与 图 形 六上 圆:圆的认识、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扇形;轴对称图形 位置:用坐标表示某一位置。 圆:认识圆,画法,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六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球(了解)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统计与概率 六上 无 统计: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优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