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铁系高效絮凝剂

复合铁系高效絮凝剂

复合铁系高效絮凝剂

复合铁系高效絮凝剂XT-218

一、产品性能

1.絮凝速度快,矾华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

2.对于各种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氨氮、生物需氧量(BOD)都有优异的

去除效果

3.絮凝同微生物的结合能力强,对浮游微生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4.适应范围广。

5.污泥脱水性能高。

6.脱色优良,对使用设备腐蚀性小。

7.处理后水中残留铁少。

8.水温变化对混凝过程影响小。

二、质量指标

四、应用范围

XT-218适用于各种废水的优良絮凝剂。如:制药、焦化、造纸、印染、屠宰、化肥等。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COD BOD NH3-N 总P浓度、色度去除效果优良。

XT-218一般单独使用浓度0.3g-5g/L,复杂的废水要根据试验数据确定用量。

四、包装与储存

XT- 218 塑料桶包装,每桶25KG或250KG,阴凉处贮存,贮存期3-6个月

五、安全防护

XT-218为酸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接触后用大量清水冲洗。

复合絮凝剂的概述及研制方向

复合絮凝剂的概述及研制趋向 0120050092 吴志平 1、概述 絮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质处理方法,它广泛用于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在絮凝剂的选择和应用中,目前绝大多数放在无机絮凝剂和合成一般高分子絮凝剂上,而对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很少。 在形态、聚合度及相应的凝聚-絮凝效果方面,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仍处于传统金属盐混凝剂与有机絮凝剂之间的位置。它的分子量和粒度大小以及絮凝架桥能力仍比有机絮凝剂差很多,而且还存在对进一步水解反应的不稳定性问题。此外无机絮凝剂的投加量大,产污泥量多,并且处理复杂;一般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价格昂贵,合成过程复杂。因而寻求一种价格低、处理效果好的新型絮凝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无机复合絮凝剂 无机复合絮凝剂中高分子絮凝剂是其中的主流,在这儿我主要论述一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是1960年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絮凝剂,目前它的生产和应用在全世界都取得迅速进展。 无机复合絮凝剂有各种成分,其主要原料是铝盐、铁盐和硅酸盐。它们可以预先分别羟基化聚合后再加以混合,也可以先混合再加以羟基化聚合,但最终总是要形成羟基化的更高聚合度的无机高分子形态,才会达到优异的絮凝效能。 在无机复合絮凝剂中各组分的适当配比和制备时的最佳工艺应是研究的目标。制备过程中和最终产品内各组分的化学形态转化及其综合结果是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复合剂中每种组分在总体结构和凝聚-絮凝结果中都会作出贡献,但可能在不同方面的作用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如何在加强一种效应的同时尽量把另一种不利效应控制在有有限程度,应是在发展和选用复合絮凝剂时的重要考虑,取得综合的净增效果应是复合改型的遵循原则。 2.1 铝、铁、硅的聚合形态 铝、铁、硅类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实际上分别是它们由水解、溶胶到沉淀过程的中间产物,即AL(+1)、Fe(+2)、Si(+4)的羟基和氧基聚合物。铝和铁是阳离子型荷正电、硅是阴离子型荷负电,它们在水溶态的单分子量约为数百到数千,可以相互结合成为具有分形结构的聚集体。 它们的凝聚-絮凝过程是对水体颗粒物的电中和与粘附架桥两种作用的综合体现。各类水体颗粒物及污染物的粒度在纳米到微米级,大多带负电荷。因此,絮凝剂及其形态的电荷正负、电性强弱和分子量、聚集体的粒度大小是决定其絮凝效能的主要因素。当然,水质与颗粒物的脱稳需求以及投加剂量和工艺条件的适配也是重要因素。 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意图可能有许多方面的考虑,在设计方案中经常遇到的主要因素是:粘附架桥能力、稳定性和电中和能力等。聚合铝、聚合铁类絮凝剂的弱点,分子量和粒度尚不够高而聚集体的粘附架桥能力不够强,因而常加入粒径较大的硅聚合物来增强絮凝性能。但硅聚合物属于阴离子型,总体电荷会随其加入而降低,从而减弱了电中和能力。如果这时加入量和配比不能适度,就得不到最佳效果。 2.2、聚合硅酸铁(PFSiC) 在传统絮凝剂的应用中,已有许多方法试图以投加助凝剂来加强絮凝效果。把活化硅酸亚铁、硫酸铝的助凝剂分别投加,曾经发挥过很好作用。在预制的IPF成功后,把助凝剂结合在一起制备而合并投加来简化处理厂的操作,应是一种合理的发展,或许也是复合絮凝剂研究的最早意图。把活化硅酸与硫酸铝结合制成复合絮凝剂就是这一意向的具体实例。聚合硅酸铁也是符合这一意图的。

常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类别和品种

常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类别和品种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有哪些? Al(Ⅲ)、Fe(Ⅲ)、Si(Ⅳ)的羟基和氧基聚合物都会进一步结合为聚集体,在一定条件下 保持在水溶液中,其粒度大致在纳米级范围,以此发挥凝聚—絮凝作用会得到低投加量高效果的结果。若比较它们的反应聚合速度,由Al→Fe→Si是趋于强烈的,同时由羟基桥联转为氧基桥联的趋势也按此顺序。因此,铝聚合物的反应较缓和,形态较稳定,铁的水解聚合物则反应迅速,容易失去稳定而发生沉淀,硅聚合物则更趋于生成溶胶及凝胶颗粒。 IPF的优点反映在它比传统絮凝剂如硫酸铝、氯化铁的效能更优异,而比有机高分子 絮凝剂(OPF)价格低廉。现在它成功地应用在给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的各种处理 流程,包括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深度处理中,逐渐成为主流絮凝剂。但是,在形态、聚合度及相应的凝聚—絮凝效果方面,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仍处于传统金属盐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之间的位置。其分子量和粒度大小以及絮凝架桥能力仍比有机絮凝剂差很多,而且还存在对进一步水解反应的不稳定性问题。IPF的这些弱点促进了各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和开发。 聚合氯化铝的特点有哪些? 聚合氯化铝(PAC),又称碱式氯化铝,化学式为ALn(OH)mCL3n-m。PAC是一种多价电解质,能显著地降低水中粘土类杂质(多带负电荷)的胶体电荷。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吸附能力强,形成的絮凝体较大,絮凝沉淀性能优于其他絮凝剂。 PAC聚合度较高,投加后快速搅拌,可以大大缩短絮凝体形成时间。PAC受水温影响较小,低水温时使用效果也很好。它对水的pH值降低较少,适用的pH范围宽(可在pH=5~ 9范围内使用),故可不投加碱剂。PAC的投加量少,产泥量也少,且使用、管理、操作都较方便,对设备、管道等腐蚀性也小。因此,PAC在水处理领域有逐步替代硫酸铝的趋势,其缺点是价格较高。 另外,从溶液化学的角度看,PAC是铝盐水解—聚合—沉淀反应过程的动力学中间产物,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一般液体PAC产品均应在半年内使用。添加某些无机盐(如CaCl2、MnCl2等)或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等)可提高PAC的稳定性,同时可增加凝聚能力。从生产工艺讲,在PAC的制造过程中引入一种或几种不同的阴离子(如SO42-、PO43-等),利用增聚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形态分布,进而提高PAC 的稳定性和功效;如果在PAC的制造过程中引入其它阳离子组分,如Fe3+,使Al3+和Fe3+交错水解聚合,可制得复合絮凝剂聚合铝铁。 三氧化二铝含量是聚合氯化铝有效成分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絮凝剂产品密度越大,三氧化二铝含量越高。一般来说,碱化度越高的聚合氯化铝吸附架桥能力越好,但因接近[Al(OH)3]n而易产生沉淀,因此稳定性也较差。

聚硅酸盐类絮凝剂

这两个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看各自做哪个: 1:淀粉衍生物絮凝剂(这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其衍生物可以使用丙烯酸,丙烯酰胺等等) 2:聚硅酸盐类絮凝剂(这是无机高分絮凝剂,其中的盐类可以是铝盐,铁盐等等)先去查相应的资料,然后自己确定具体的淀粉衍生物和聚硅酸盐类。查文献的方式:图书馆主页-中国期刊/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然后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总结好后把你的实验思路或者说你想做哪些方面的性质测试于下周二告诉我…… 论文不能抄袭,实验部分参考大量的文献后做一定的改进,数据一定要自己做;前沿部分也要总结,如果将来一旦查出重复率过高,是会被取消学位的……

聚硅酸硫酸锌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在各种水处理方法中,絮凝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成本最低、最常用的处理方法,而高效絮凝剂的研制是絮凝法的核心问题。本文是研制一种聚硅酸金属盐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锌(PZSS),以水玻璃和硫酸锌为原料来制备,制备方法是:用水玻璃在酸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然后在活化一段时间的聚硅酸中加入ZnSO_4,使聚硅酸和ZnSO_4反应制备得到PZSS。在PZSS的制备过程中,考察了SiO_2浓度(%)、Zn~(2+)/SiO_2摩尔比、反应时间及活化时间各因素对PZSS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提高PZSS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得到了PZSS的最佳制备条件。同时,讨论了影响PZSS絮凝作用效果的工艺条件,并与聚硅酸硫酸铁(PFSS)和聚硅酸硫酸铝(PASS)絮凝剂进行了絮凝、脱色、除油、除CODcr的比较试验。本文还对PZSS的絮凝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聚硅酸硫酸铝絮凝剂铝硅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絮凝机理 从硅酸的聚合机理及铝盐性质出发,提出了铝盐与聚硅酸颗粒间的作用模型;并利用Zeta电位测定及红外技术对聚硅酸硫酸铝絮凝剂(简称PSAS)的絮凝机理加以分析探讨 .结果表明在废水中絮凝剂与废水胶体颗粒间几乎不起化学反应,而主要以物理作用的形式相结合 . 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研制趋向 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在我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对其需要有科学的认识。以聚硅酸加强铝、铁聚合物的粘结聚集能力时,要同时考虑其电中和能力的减弱,达到净增絮凝效果。实验表明,聚合硅酸铁、聚合硅酸铝都符合这一规律,它们大多是以卷扫絮凝方式发挥作用。 铝离子与聚硅酸的相互作用 本文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铝离子与聚硅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借助于微电泳技术测定了含铝离子的聚硅酸絮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水解沉淀物的表面ζ电位变化情况;借助于透射电镜手段及静置观察方法考察了铝离子含量对聚硅酸胶凝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硅酸对铝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络合)和吸附作用,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作用关系,而是聚硅酸对铝离子的作用量随着铝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铝离子影响聚硅酸的胶凝时间,适量的铝离子的存在可延长聚硅酸的胶凝时间。聚硅酸的存在影响铝离子在不同pH值下的水解沉淀物的ζ电位值,使得达到零电位状态时的pH值向低pH值方向移动。聚硅离子与聚铝离子在稳定胶体中的相互作用 稳定胶体态的硫硅聚铝和氯硅聚铝是性能优良的絮凝剂,体系中含有聚硅离子和聚铝离子.红外光谱测试固有的Si—O特征峰随聚铝离子的引入逐渐衰减,变成较宽的带,聚硅离子与聚铝离子间存在着一种非离子性的健合作用,电镜摄像观察证实了这一结论. 将聚硅酸分别加入到碱式硫酸铝、碱式氯化铝中能制得PASS和PASC,在这类体系中聚铝离子与聚硅离子间发生电性作用,形成胶体态的分散体系,它的脱稳倾向超过单独的聚铝离子和聚硅离子,具有优异的絮凝性「“,因此,获得这种稳定胶体分散体系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待别重视 聚硅酸的絮凝性能及胶凝特性研究 本文采用微电泳技术研究聚硅酸胶粒表面的电荷情况,考察了聚硅酸溶液的浊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了反应时间和水样pH对聚硅酸絮凝效果的影响,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观测了聚硅酸胶粒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聚硅酸胶粒表面带负电荷,聚硅酸溶液的浊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絮凝剂配方工艺

新资料目录: 1 .X 用于水处理的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2 .2 一种聚合有机硫酸铝絮凝剂配方及制备方法 3 .3 一种高效藻絮凝剂及其用于治理赤潮及水华的方法 4 . 5 结构改性的聚合物絮凝剂 5 .X 油水分离絮凝剂及油水分离絮凝方法 6 . 7 有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及其生产方法 7 .0 一种絮凝剂及生产方法 8 .8 造纸纸浆和包含酸性含水氧化铝溶胶的絮凝剂 9 .4 生态安全复合高效絮凝剂 10 .6 双机絮凝剂 11 .3 一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12 .3 新型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13 .3 聚硅铝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14 .3 一种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及其设备 15 .5 木质素季铵盐阳离子絮凝剂合成工艺 16 采用新型施胶用絮凝剂进行中性-碱性造纸 17 一种水处理方法及其絮凝剂 18 .0 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生产工艺 19 .2 碱式氯基硫酸铝,其制法及作为絮凝剂的应用 20 .0 用煤渣粉生产复合絮凝剂的方法 21 .4 一种絮凝剂的生产方法 22 .9 含铝、镁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制法 23 .5 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生产方法 24 .X 用于回收蛋白质的新型絮凝剂 25 .5 聚合硅酸-盐液体絮凝剂及制备方法 26 .5 聚合硅酸-盐絮凝剂及制备方法 27 .3 水处理用的絮凝剂 28 .1 吸附絮凝剂的制备 29 .6 聚合硅酸-铝复合絮凝剂及制备方法 30 .6 用于水处理的絮凝剂及其生产方法 31 .0 水处理用无机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32 .X 多氯聚硫钨酸铝絮凝剂的生产方法 33 .2 絮凝剂的回收方法 34 .7 用水淬渣或飞灰生产硅酸系絮凝剂的方法 35 .7 一种生产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工艺 36 .9 新型阳离子絮凝剂 37 .0 生产絮凝剂中的脱水方法 38 .7 聚硅酸锌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39 .3 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絮凝剂 40 .2 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及其生产方法 41 .8 施胶用絮凝剂及其制法

絮凝剂的种类及作用

絮凝剂的种类及作用 1 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也称凝聚剂,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工业水的净化处理以及地下水、废水淤泥的脱水处理等。无机絮凝剂主要有铁盐系和铝盐系两大类, 按阴离子成分又可分为盐酸系和硫酸系, 按相对分子量又可分为低分子体系和高分子体系两大类。 1.1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 传统的无机絮凝剂为低分子的铝盐和铁盐,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双电层吸附[4]。铝盐中主要硫酸铝(Al(SO4)3·18H2O)、明矾(Al2(SO4)3·K2SO4·24H2O)、铝酸钠(NaAlO3)。铁盐主要有三氯化铁(Fe-Cl3·6H2O)、硫酸亚铁(FeSO4·6H2O)和硫酸铁(Fe2(SO4)3·2H2O )。硫酸铝絮凝效果较好, 使用方便,但当水温低时, 硫酸铝水解困难, 形成的絮凝体较松散, 效果不及铁盐。三氯化铁是另一种常用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 具有易溶于水, 形成大耳中的絮体、沉降性能好、对温度、水质和pH 的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但其腐蚀性较强, 且有刺激性气味, 操作条件差[5~9]。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经济、用法简单, 但用量大、残渣多。絮凝效果比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低 1.2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传统的铁盐和铝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水处理药剂。其絮凝效果好, 价格相对较低, 已逐步成为主流絮凝药剂。在日本、西欧和中国, 目前都已有相当规模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 其产量约占絮凝剂总产量的30%~60%[10]。近年来, 我国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聚合铝、铁、硅及各种复合型絮凝剂方向发展, 并已逐步形成系列: 阳离子型的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等; 阴离子型的有活化硅酸(AS)、聚合硅酸(PS);无机复合型的有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硅酸硫酸铁(PFSS)、聚硅酸硫酸铝(PFSC)、聚合氯硫酸铁(PFCS)、聚合硅酸铝(PASI)、聚合硅酸铁(PFSI)、聚合磷酸铝铁(PAFP)、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铁(SCPAFC)等。生物聚合铁(BPFS) 2

新型絮凝剂

新型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对产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絮凝反应条件、絮凝机理等研究近况。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微生物絮凝剂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特性使其应用前景明显优于普通絮凝剂。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应用 1 生物絮凝剂是具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化学改性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得到的一类新型絮凝剂,其化学成份主要是糖蛋白、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和核酸等物质,分子量约为几十万以上。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5O年代,日本学者首先发现微生物培养液具有絮凝作用。1976年,J.Nakamura等人对能产生絮凝效果的微生物进行了专门研究,掀起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热潮。在水处理中,传统的化学絮凝剂不具有投加量多、产泥量大的特点,而且产生的化学污泥不易被生物降解,排放至水体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生态都具有潜在的危害作用。因此,化学絮凝剂在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上受到了限制,前景不容乐观。2O世纪7O年代以来开始研究开发的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发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种新型水处理药剂。它不仅具有普通絮凝剂所具有的絮凝性能,还具有普絮凝剂所不具备的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絮体易于分离、易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新型高效絮凝剂开发的热点和重点。目前已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够产生絮凝剂,其中对酱油曲霉 J、红平红球菌 J、拟青霉L6 等研究较详细。尽管目前已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够产生絮凝剂,且有些能够产生特效絮凝剂,但絮凝剂用量大,成本高等问题给生物絮凝剂在工业上广泛应用造成了巨大障碍。资料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絮凝高岭土的用量为(1~20)x 10-3,处理废水时用量更大。因此,寻找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提高絮凝活性,降低絮凝剂用量,是微生物絮凝剂能否在工业上推广的关键所在。 2 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特点 表1 具有絮凝性的微生物种类

kp07复合絮凝剂提高浓密机处理研究

Se ries N o .397 J u l y 2009 金 属 矿 山M ETA L M I NE 总第397期 2009年第7期 刘桂云(1964 ),女,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选矿作业区,高级工程师,114043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 KP07复合絮凝剂提高浓密机处理能力的试验研究 刘桂云 许洪刚 孙长胜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 摘 要 针对新增 53m 浓密机处理能力不足,造成底流浓度低、溢流浓度大、尾矿输送电耗增加、水量流失,直接影响循环水质量及 140m 浓密机的稳定运行,首先通过实验室试验对国内外目前应用较成功的絮凝剂进行筛选,筛选出进口纳尔科絮凝剂83384及K P07复合国产絮凝剂效果较好,一是沉降速度较快,二是对浮选指标影响较小。为此采用该两种絮凝剂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 关键词 浓密机 絮凝剂 尾矿浓缩 齐大山铁矿选矿作业原设计为连续磨矿、阴离子反浮选流程,自2007年7月18日开始改为阶段磨矿、重选 磁选 反浮选工艺流程。原设计连续磨矿流程时尾矿处理系统和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1台 140m 浓密机、1座尾砂泵站、2条管线和3台 29m 浓密机等设施组成。原设计 140m 浓密机处理3个系统尾矿和各浓密机溢流水。 140m 底流经尾砂泵站送到尾矿库,溢流水给入 29m 浓密机加入净水剂处理后,作为环水重新用于生产。 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 140m 浓密机基本上已不能承担处理尾矿的能力,浓密机进矿后扭矩增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现在 140m 浓密机只是起着处理各浓密机溢流水净化处理的作用。由于 140m 浓密机不能承担处理尾矿的能力,阶段选改造前所有尾矿只能未经浓缩直接全部进入尾砂泵站,通过尾砂泵站经两组管线将所有尾矿送至尾矿库。改造后磁选尾矿进入新增3台 53m 浓密机浓缩。浮选尾矿未经浓缩直接进入尾矿输送系统。从阶段选流程调试过程中发现,底流浓度达40%时(设计底流浓度50%),溢流浓度经常出现大于3%的情况,表明 53m 浓密机能力不足,再加上浮选尾矿未经浓缩直接输送,从而造成电耗增加、水量流失。另外 53m 浓密机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循环水质量及 140m 浓密机的稳定运行。为此,有必要将全部浮尾和磁尾浓缩提高尾矿输送浓度。首先通过实验室试验对国内外目前应用较成功的絮凝剂进行筛选,筛选出进口纳尔科絮凝剂83384及沈阳科创公司生产的KP07复合高效国产絮凝剂效 果较好,一是沉降速度较快,二是对浮选指标影响较小。为此采用该两种絮凝剂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 工业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现场 29m 浓密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后,分别进行了纳尔科絮凝剂83384及沈阳科创絮凝剂KP07工业试验;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试验结果筛选出技术经济较好的药剂直接加入现场的 53m 浓密机进行大规模工业试验。 1 29m 浓密机工业试验研究 1.1 29m 浓密机技术改造情况 29m 浓密机原为厂内循环水处理设备,原耙子转速14r/m i n ,通过改造把链轮放大1倍,现耙子转速7r /m i n ,并且对每个耙齿进行了加固。传动电机接到原搅拌的变频上,使得耙子的速度变成可调。 浓密机中心部位原来是与外部连通的,先对其进行了封堵,形成了一个密闭的拢矿圈,原浓密机下裙板距离池底300mm,考虑其过长,拆下一圈变成1.5m 左右。 考虑到浓缩后溢流量不太大,把原有的溢流槽封堵了一半,同时把走桥下部的圆形溢流口全部堵死,并在溢流槽两侧加了挡药沫的挡板,防止泡沫进入溢流水中影响水质。 1.2 29m 浓密机排矿机构改造情况 下矿眼由原来的2个 159mm 改为2个 273 mm,由1根 325管道通过下矿方箱连到2台并联 180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锌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第37卷第1期 2008年1月 化工技术与开发 Technology&DevelopmentofChemicalIndustry V01.37No.1 Jan.2oo8 锌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吴彦瑜,陈文纳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对锌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应用研究及絮凝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研究方面的 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锌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进展 中图分类号:TQ314.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905(2008)01.003404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 趋势是由单一型到复合型.由于复合型絮凝剂大多 数除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外,还具有杀菌,脱色,缓 蚀等多种功能,高效复合型絮凝剂的研制与开发逐

步成为当前絮凝剂研究的热点.预期,复合型絮凝 剂今后将逐步单独形成一个系列加以研究.就组分 看,目前无机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大致可以归纳为: 金属离子(“,Fe¨,Ca2,Mg,Zn2等)复合 型,酸根复合型,以及上述两类之综合…1.无机高 分子絮凝剂是在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的基础上 引入高电荷离子,羟基等,以提高絮凝剂的聚合度以 及加入不同金属离子等复合型絮凝剂为其研究方 向.在水处理系统中,锌盐是一种常用的,极好的缓 蚀剂,它成膜迅速,成本低【2~3],因此,近两年出现 的新型含锌絮凝剂,具有安全无毒,无腐蚀等优点, 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1应用研究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价格低廉 的优点,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生产已经达到工 业化和规模化.聚铝类和聚铁类高分子絮凝剂目前 研究较少,复合型和硅酸盐金属类高分子絮凝剂成 为研究热点,其中含锌化合物是一个重要方向. 杜杰,张诚等在聚硅酸铁的基础上引入改性剂 硫酸锌和稳定助剂四硼酸钠制备了新型絮凝剂含硼 聚硅酸硫酸铁锌絮凝剂(PS),并将PAC,PFC 和PSFZB应用于造纸废水,比较了它们的絮凝效

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环境工程 题目: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和性能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水处理药剂概述及絮凝剂种类和特点

水处理药剂概述及絮凝剂的种类和特点 1 我国工业废水现状 我国对废水污染的治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先进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并开发了大量的废水处理新技术,某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的投产运行为缓解中国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改善水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化工、造纸、纺织及煤炭行业废水排放总和几乎占到一半,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量达到300-370亿吨,处理率约为62%,虽然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当前国污水处理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还是以下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1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 定义:应用物理作用没有改变废水成分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法。 操作单元:气浮、吸附、萃取、沉淀、过滤、磁选等。废水经过物理处理过程后不会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适用于简单的将污染物和水分离的情况。1.2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定义: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中和、化学沉淀、药剂氧化还原、臭氧氧化、电解、光氧化法等。污染物在经过化学处理过程后改变了化学本性,处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化学变化。 1.3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定义: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是通过相转移的变化而达到去除的目的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等。污染物在物化过程中可以不参与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直接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也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后再转移。 1.4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 定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作用氧化、分解、吸附废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并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 操作单元: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生物处理过程的实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参与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它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物也参与该过程,但作用较小。 2 水处理中使用的药剂种类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_牛丽娜

第15卷第1期2004年 3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ng ineering V ol.15N o.1 M ar.,2004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 Discussion on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site flocculant 牛丽娜1,周文斌2 (1.东华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江西抚州344000; 2.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29) 摘 要:就目前国内正热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综合介绍了国内各种无机有 机复合絮凝剂的研制,并对其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复合絮凝剂;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43X(2004)01-0059-05 NIU Li-na1,ZHOU Wen-bin2 (1.D ep artment of Envir onmental Engineering,East China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Fuz hou,J iangx i334000,China; 2.N anchang U niv er sity,N anchang,J iangx i330029,China) Abstract:T 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site flocculants,w hich is the hig hlig ht of China flocculant manufacture field,i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kind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 posite flocculants in our country is introduced integratedly,and opinion about its prospect is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inorganic flocculant;org anic flocculant;composite flocculant;w ater treatment 絮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技术,其关键问题是絮凝剂的选择。根据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有机、复合和微生物四大类。其中复合又可分为无机复合,有机复合,有机无机复合三种,本文对有机无机复合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 虽然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各种复杂成分的水处理适用性强,但生成的絮体却不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生成的絮体大,且投加量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因此若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两种絮凝剂复合使用,则效果更明显。文献[1]表明:无机絮凝剂加PAM,处理高浊度水,悬浮物去除率大于99%,剩余浊度5~6;丹宁与三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一起使用,处理钻井废水,COD去除率为91.6%;硫酸铝碱式氯化铝加石灰再加聚丙烯酸胺处理油田助剂厂废水,色度去除率大于98%。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按无机成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铝系和铁系。1 铝系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 1.1 铝与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复合 铝与聚丙烯酰胺复合而成的絮凝剂在国内应用较多,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大量使用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AM具有非离子型的胺基,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如果有部分水解生成带羧酸盐基的阴离子组分,被认为是更好的絮凝剂。但PAM中和悬浮胶体所带负电荷的能力不强。PAC是一种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发生水解聚合作用,生成具有高电荷的聚合羟基,具有多种形态,这些多核羟基络合物具有较强的中和悬浮颗粒所带负电荷的能力,促进其凝聚。但它的架桥功能较弱,因而形成的絮体蓬松、沉降速度慢,这恰是PAM的长处。两者结合,协同互补,而且具有增效作用。潘贻军等[2]在1995年将PAM(聚丙烯酰胺)与PAC,FeCl3,明矾,淀粉复合对长江水体中悬浮颗粒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AM与PAC复合所 收稿日期:2003-06-16 作者简介:牛丽娜(197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200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现为东华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

新型复合絮凝剂γ-PGACa的性能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5期· 88 · https://www.doczj.com/doc/745183142.html, 第39卷总第239期新型复合絮凝剂γ-PGACa的性能研究 王玥婷,兰善红,武秀文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对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γ-PGACa处理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查了pH、总投药量、投配比和浊度四个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使用条件;然后将复合絮凝剂γ-PGACa与常见絮凝剂絮凝处理废水的效果和成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γ-PGACa与常见无机絮凝剂结合使用,能大大提高絮凝效果,性价比比常见的高分子絮凝剂如PAM高,且对环境污染较小,无毒、高效、可降解且不存在二次污染。 [关键词]γ-聚谷氨酸钙(γ-PGACa);絮凝性能;最佳使用条件;使用成本 [中图分类号]X7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5-0088-03 Study on Properties of New-type Composite Flocculant γ-PGACa Wang Yueting, Lan Shanhong, Wu Xiuwe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has made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new-type organic- inorganic composite flocculant γ-PGACa, examined fou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 total dosage, adding ratio and turbidity, and determined the 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 Later, this paper has made the comparison on the effect and cos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composite flocculant γ-PGACa and common floccula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γ-PGACa and common inorganic flocculan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The performance price rati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polymeric flocculant such as PAM. In addition, it has less pollution on the environment, non-toxic, efficient, degradable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Keywords:γ-PGACa;flocculation property;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use cost γ–PGA全名γ-Polyglutamic acid,是以左、右旋光性的谷氨酸为单元体,以γ-位上的醯胺键聚合而成同质多肽,聚合度约在1000-15000之间的高分子聚合物。γ-PGA具有优越的水溶性、1000倍以上的吸附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物为无公害的谷氨酸,是一种优良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由于Ca2+对γ-PGA的絮凝活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将高分子的γ-PGA与Ca复合,制成γ-PGACa,以提高其絮凝性能并改善其使用环境。 东莞理工学院微生物实验室通过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液体发酵、分离纯化生产出γ-聚谷氨酸(γ-PGA),然后通过交联改性化学修饰,制备高分子的γ–PGA,然后与Ca2+进行复合,制成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γ-聚谷氨酸钙(γ-PGACa),为试验做好前期工作。它是环保友好型新型复合絮凝剂,γ-PGACa是结合了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双重特点的新型复合型絮凝剂。本试验主要针对该种新型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效果和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并与常见的同类絮凝剂PAM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γ-PGACa在污水处理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潜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原料和试剂 试剂:高岭土,PAC,PAM,γ-聚谷氨酸钙(由实验室提供),聚硅磷氯化铝铁,0.1 mol/L NaOH,0.1 mol/L HCl,去离子水。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模拟废水:使用电子天平称取0.7400 mg高岭土,溶解于水中,搅匀,调配至其浊度为100 NTU。 1.2 主要仪器 PHS-25C精密酸度计,WGZ-800型散式光浊度仪,深圳中润ZR4-6混凝实验搅拌机,电子天平。 1.3 试验方法 1.3.1 复合絮凝剂γ-PGACa最佳使用条件的确定 通过γ-PGACa与PAC配合使用来确定pH、总投药量、投配比和浊度对絮凝效果影响的研究,从而确定出复合絮凝剂γ-PGACa最佳的pH、总投药量、投配比以及在同一条件下不同水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3.2 正交试验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在同一条件下pH、总投药量和水质的不同对絮凝效果影响的大小。 1.3.3 复合絮凝剂γ-PGACa与常见絮凝剂的比较 絮凝性能:试验将γ-PGACa与PAC、PSPAFC(聚硅磷氯化铝铁,是自制的一种新型絮凝剂[1-2])、PAM和PAC联合使用三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三种情况下絮凝效果的优劣。 使用成本:试验将复合絮凝剂γ-PGACa与PAC絮凝剂、PSPAFC絮凝剂、PAM和PAC联合使用三种情况下,处理1万吨模拟废水达到同样去除率所需投加的量,折算成使用成本进行比较。 结合絮凝性能和使用成本两个方面,选出性价比最高,污染最小的絮凝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絮凝剂γ-PGACa最佳使用条件的确定 2.1.1 最佳pH的确定 分别取1000 mL废水加入六个大烧杯中,先投加PAC,再投加γ-PGACa, PAC与γ-PGACa的投配比为9∶1(质量比)。将烧杯中的废水的pH分别调为6、7、8、9、10、11、12、13,充分混合后进行絮凝实验,考察pH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浊 度 去 除 率/ % pH 图1 pH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Fig.1 The influence for flocculation property with pH 由图1可知,复合絮凝剂γ-PGACa具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在pH 7~12范围内,静置15 min,去浊率达到95 %以上,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中pH控制在8~10时效果最佳。 2.1.2 最佳总投药量的确定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最佳pH,固定最佳pH=9的条件下,仍按PAC与γ-PGACa的投配比为9∶1,改变总投药量,分别为60 mg、50 mg、40 mg、30 mg、20 mg、10 mg、8 mg、6 mg,观察总投药量的不同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收稿日期] 2012-10-04 [基金项目]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108101027);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10814046)[作者简介] 王玥婷(1985-),女,哈尔滨人,硕士,初级职称/实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方向。

絮凝剂的种类及作用

絮凝剂的种类及作用 1 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也称凝聚剂, 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工业水的净化处理以及地下水、 废水淤泥的脱水处理等。无机絮凝剂主要有铁盐系和铝盐系两大类, 按阴离子成分又可分为盐酸 系和硫酸系, 按相对分子量又可分为低分子体系和高分子体系两大类。 1.1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传统的无机絮凝剂为低分子的铝盐和铁盐,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双电层 吸附[4]。铝盐中主要有硫酸铝(Al(SO4)3·18H2O)、明矾(Al2(SO4)3·K2SO4·24H2O)、铝酸钠(NaAlO3)。铁盐主要有三氯化铁(Fe-Cl3·6H2O)、硫酸亚铁(FeSO4·6H2O)和硫酸铁(Fe2(SO4)3·2H2O )。硫酸铝絮凝效果较好, 使用方便,但当水温低时, 硫酸铝水解困难, 形成的絮凝体较松散, 效果不及铁盐。三氯化铁是另一种常用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 具有易溶于水, 形成大耳中的絮体、沉降性能好、对温度、水质和pH 的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但其腐蚀性较强, 且有刺激性气味, 操作条件差[5~9]。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经济、用法简单, 但用量大、残渣多。絮凝效果比高分子 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低 1.2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传统的铁盐和铝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 水处理药剂。其絮凝效果好, 价格相对较低, 已逐步成为主流絮凝药剂。在日本、西欧和中国, 目前都已有相当规模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 其产量约占絮凝剂总产量的30%~ 60%[10]。近年来, 我国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聚合铝、铁、硅及各种复合型絮凝剂方向发展, 并已逐步形成系列: 阳离子型的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等; 阴离子型的有活化硅酸(AS)、聚合硅酸(PS);无机复合型的有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硅酸硫酸铁(PFSS)、聚硅酸硫酸铝(PFSC)、聚合氯硫酸铁(PFCS)、聚合硅酸铝(PASI)、聚合硅酸铁(PFSI)、聚合磷酸铝铁(PAFP)、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铁(SCPAFC)等。生物聚合铁(BPFS) 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使用的第二代絮凝剂。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有 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 絮凝速度快, 受共存盐类、污水pH 值及温度影响小, 生成污泥量少, 节约用水。强化废(污)水处理, 并能回收利用。但有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不相同,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通过絮凝剂与水体中胶体粒子间的电荷作用使N 电位降低, 实现胶体粒 子的团聚, 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则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将水体中的胶粒吸附到絮凝剂分子链上, 形成絮凝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受其分子量大小、电荷密度、投加量、混合时间和絮 凝体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分两大类, 即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2.1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聚乙烯、聚丙烯类聚合物及其共聚物为主, 其中聚丙烯酞胺类用量 最大, 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80%左右。目前, 国内外有关阳离子型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报导比 较多主要是季胺盐类、聚胺盐类以及阳离子型聚丙烯酞胺等, 其中研究与应用最多的是季胺盐类。它们均己研制成功并在工业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龙柱等人利用协同增效原理将聚和 氯化铝与有机合成高分子复合, 制得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处理造纸废水, 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聚和氯化铝。由于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成本高, 产品或残留单体有毒, 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2.2 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使用远小于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原因是其电荷量密度较小, 分子 量较低, 且易发生生物降解而失去其絮凝活性。而经改性后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的有 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 具有选择性大、无毒、价廉等显著特点。这类絮凝剂按其原料来源的不同, 大体可分为淀粉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植物胶改性产物、多糖类及蛋白质改性产物等[11] 。由于天然高分子物质具有分子量分布广、活性基团点多、结构多样化等特点, 易于制成性能优良的

高效复合净水剂

高效复合净水剂 产品介绍 超越科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高效复合净水剂 一、产品背景 混凝过程是水处理工程中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单元操作技术,混凝处理效果直接决定着后续处理流程的运行工序、最终出水质量和成本费用。絮凝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絮凝剂。絮凝剂经历了金属盐絮凝剂(铝盐、铁盐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二甲基二烯基氯化铵等)、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铝、聚铁等)、无机复合絮凝剂(聚硅铝、聚硅铁等)、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铝或铁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的混合物)等发展阶段。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当前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絮凝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价格相对便宜,但具有分子量低,在水中稳定性差,投药量高,产生污泥量大等缺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官能团多,分子量大,用量少,沉降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污泥量少且易于脱水等优点。为综合二者的优点,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分步投加的方法,将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但随之而来的是操作工艺繁琐,设备投资大,使用成本相对偏高等。基于此,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达到分步投加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同等甚至更好的絮凝效果,而且由于一次性加药简化了操作工艺,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和水处理成本。 二、产品简介 高效复合净水剂是由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和我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净水药剂。净水剂中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以共价键结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仅能去除水中胶体颗粒物(如水源水和污水中的浊度、有机物、细菌、病毒等)、磷、氟、砷等,还可以高效去除传统絮凝剂难以去除的分子量小于500的溶解性污染物(如双氯芬酸、尼氟灭酸、PFOA等)。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