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

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P6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完全统一的,都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其实质是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立党的哲学根据。根据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学的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科学的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第三,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江泽民和胡锦涛的一系列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国实际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从“本本”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极端重要的。

2、理论联系实践,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发展理论。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第一,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第三,重视理论的创新。理论在与历史和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思想路线的四个基础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四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相联结,互相补充,而最核心的是实事求是,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重要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

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相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就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之,“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纠正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毛泽东牢牢的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实事求是”的含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探索。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为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在拨乱反正、突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客观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他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从1977年5月到9月,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不断推进。明确的提出了“精髓”的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深刻把握。邓小平以及随后的两届领导集体在重新恢复实践对于理论权威的基础上,把“实事求是”积极灵活运用于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并赋予了其许多新的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命题,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精神实质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内在品质和理论风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等等。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致力于探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唯一宗旨;从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出发,它们都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因此,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着的实践,新的实践又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不断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课题和其产生的土壤。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f,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出来的。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

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理论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

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

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

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

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

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

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

我们党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什么必须“结合”?怎样去“结合”?毛的“两论”,即《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

毛抓住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通过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全面剖析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这些精辟的阐述,深刻揭示了认识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密切联系,告诫全党同志,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乃是产生“左”和右的错误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根源。

《矛盾论》侧重从唯物辩证法,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哲学论证。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共性,我国的具体实际是个性。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都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使革命遭受失败。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思想,被明确写入了“七大”党章。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理论,被写入“十五大”党章。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将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解决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建国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在将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实际上,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提出和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了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