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

浅谈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

浅谈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
浅谈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

浅谈近代科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产生?

林睿(车辆工程卓越,12级,1208032225)

【提要】中国未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中国学者近来提出的四种主要解释理论,即外因论、内因论、综合分析论和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的解释,分析比较了中西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论点。作者认为缺少一种追求揭示现象的深层结构的哲学认识论倾向也许可以对这个核心问题做出新解释。西方认识论的一个中心特征被德里达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它预先假定现象中存在严整的秩序和结构。这种认识论因而推动西方思想家去揭示所研究事物的逻辑结构和本质。这种具相主义倾向是西方科学和艺术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没有这种揭示事物结构的愿望和努力,科学研究就不能说是现(近)代的。

【关键词】中国科技史;科学范式;自然哲学

前言

中国科技史的核心问题是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自发产生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前,竺可桢、李俨、钱宝琮、钱临照、张资珙、刘仙洲、陈邦贤等前辈学者对中国科技史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80年代以来,以中国科技史协会为组织核心,各方面学者又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2004年,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再次使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需要以科技创新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今天,对该课题的探讨有着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正文

1、影响中国古代科学进步的外部原因

大多数学者在探讨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时都首先从外部环境入手。这些不利的外部原因一般认为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科技的发展缺乏经济刺激例如,陈亚兰就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

的确,西方近代初期的科技史表明,扩展经济活动,例如国际间的海上贸易、采矿业、要塞建筑及军械生产等所产生的技术问题推动科学家如伽利略和吉尔伯特等人从事科学研究。然而,经济活动的扩展并不能充分解释现代科学的兴起,12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和中国的宋朝和明朝就是明显的例子,那里扩展的国际经济贸易并没有伴随科学的革命性发展,例如:现代力学和磁学的发展。

(二)重农抑商的政策外因论者认为,历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矿及冶炼采取的限制政策,对重要工业的官营,对盐、茶、酒、矿物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和买卖课重税,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明朝政府禁止民间开矿及海外贸易的措施。清初对海外贸易严加控制:限制海运货物的重量,禁止出口兵器、火药、铜铁、稻米、小麦、马匹等。雍正年间,商业扩张,朝廷却明令限制工场中的雇佣工人数,甚至拆除机器。

外因论者没有注意到,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历史显现出相当多样的情况。并不是所有朝代的政府都实行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五代十国时期,大多数政府都优先发展政权间的贸易。唐、宋、元时期,政府没有限制海外贸易,甚至在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禁止也并没有一贯地强制执行。1740年,明朝的法令鼓励私人在国内采煤矿。

(三)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外因论者认为儒家思想倾向和“八股”取士制度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智完全集中在语言、修辞及伦理知识方面,以及与农业社会有关的课题上,而不是自然科学知识和各种工业生产问题上。2、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在原因

英国汉学家伊懋可就指出缺乏对机器的一种几何透视观影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西方人而言,“机器是运动状态中的几何体”。17世纪以后,正是这种能在机械中看到几何学的影子,看到机械背后的那些抽象的线条框架和角度,并日益在技术书籍中以机械绘图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能力,使近代欧洲人与中国人相区别。

在西方学者与工匠传统的结合并逐步发展到受控实验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的最伟大发展,而在古代中国学者与工匠传统最终并没有结合起来。

西方机械论取代有机自然观的特殊背景在讨论中国传统有机自然哲学应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没有自发产生近代科学负责时,必须注意到阴阳五行学说所代表的那种世界观念并不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科学革命前,欧洲人也倾向于用人类行为和观念的外推来解释自然现象。例如,吉尔伯特通过显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来解释指南针的行为,但中世纪的科学家德拉帕特(Della Porta)却认为磁铁有头发,铁处于醉态,同样用诸如“同情与憎恶”这样的情感的观念来解释磁性现象。哈维证明心脏类似一个“小型的水泵”,而早期的生理学家盖伦(Ferneland Galen)则认为心脏是一个“维持生命之火的炉床”,中西这样的解释并无本质差异。

在西方,主要是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某种十分特别的思想观念,帮助西方科学抛弃旧的有机自然哲学,并推动一种对宇宙的新解释方式的兴起。在这些新的思想潮流中,尤为重要的是奥卡姆的威廉(1285—1349年)所提出的“本体精简论”或“概念精简化”原则,既没有必要不得引入更多实体或概念于解释中的原则。这一原则激励了近代早期科学家如开普勒和伽利略去探寻一种对宇宙更简单的机械论的解释。在1607年8月1日开普勒给费瑞休斯(Fabricius)的信中就反映出“本体精简论原则”怎样帮助他提出了机械论的宇宙学说。

后来的伽利略更试图把他的研究范围限制在分割开的、界定清楚的领域,而不去寻求一种对宇宙的超验理论为特征。培根明确地指出,实验可以清除那些没有实用性的概念和帮助定义现象的性质。而在传统中国,却不是“奥卡姆的剃刀”或几何式证明的形式,而是某种美学观,甚至是非证伪性影响着直到晚清的“科学”解释。

3、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综合原因分析

一些学者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对中国科技近代落后的原因进行综合探讨,特别是从中西原始科学范式和宗教形态的差异人手来分析。

3.1原始科学范式的差异

综合论者发现,许多构成近代西方科学范式的重要成分在古希腊自然哲学中已萌芽:几何学视野下的空间观,欧几里得公理化传统,毕达哥拉斯关于数字在理

解宇宙中的重要性等等。中国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经》和《考工记》所代表的学术

流派重视技术后面的形而上学和从实验中抽象理论。然而,最终儒家受到官方的支持而成为显学,墨家那种有科学观念萌芽和实验传统的范式却未能成长。

3.2中西宗教对科学的不同影响

综合论者认为宗教对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时机能使更具科学之光的墨家传统复活并促进“近代科学结构的建立”,如东汉末年,以造纸术、地震仪、浑天仪和星图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个科技发展高潮;16和17世纪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编纂为标志的对中国科学技术的总结的尝试。那时耶稣会士引介西方的科学,徐光启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反思中国传统。然而,科学的突破却最终都未出现。①在西方,吸收了希腊科学传统的基督教帮助克服了通常阻碍前现代科学发展的障碍。基督教不仅普及了原始科学观念并使科学探究成为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支持的活动。

3.3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对科学的影响

默顿(Merton)的研究表明,宗教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有强大影响。宗教和科学活动都包含对世界的生成、结构和演化的探讨。中古时代,科学探索常与宗教和巫术活动交织在一起。以信仰和教会组织为支撑的关于宇宙自然的宗教假说影响科学家的思维和实践。中世纪后期许多科学问题是在讨论神学问题中被发现的。②库恩甚至认为17世纪科学革命部分是对基督教宇宙哲学,即亚里士多德一托勒密体系不能解释反常现象的回应。

分析中西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以下两方面的差异值得注意。第一,学术传统。自古希腊,对自然的探究就具有独立价值,甚至在中世纪,西方的大学课程中也包含自然科学知识传授:含语法、修辞、逻辑的艺术课,以及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四门学科。

结语

古代中国独立发展出很高水平的科学知识体系,天文学、数学、医学及其他实用科技的成就直到现在还令我们惊叹。西方科学家在回顾中国古代科学时指出“1

世纪至15世纪之间,中国没有经历‘黑暗时期’,一般来讲,比欧洲社会发展更先进……从中国和东亚传入的发现和发明深刻地影响了西方。”③“许多世纪,欧洲受益于东方传来的技术。”④从10到14世纪,中国就已接近发展出通过试验系统探究自然的方法的门槛,并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化加工工业。⑤今天,对中国传统科学思维进行再认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会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引进科技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转变。人类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大发展往往伴随着一场深刻的哲学和科学思维的变革,后者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前者出现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①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第69—81页。

②George Basalla, ed. , The Rise of Modern Science : Internal or External Factors, London: Paytheon Education Company,1968,p. 19.

③ Joseph Needham, The Grand Titration, p. ii.

④ N. Sivin, "Science in China' s Past", p. 3.

⑤ M. Elvin,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p. 179.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分析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分析 作者:陈金清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刊名: 理论月刊 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2003(12) 被引用次数: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付彬.赵拥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浅析[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廖廷弼.唐艳明.唐华山.LIAO Ting-bi.TANG Yan-ming.TANG Hua-shan浅析中国近代不能诞生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 3.邹祖斌评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之原因[期刊论文]-兵团党校学报2005(3) 4.刘晓飞.姜文化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透析——基于传统伦理文化观维度[期刊论文]-天府新论2008(1) 5.高天云从哲学层面谈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期刊论文]-理论界2005(2) 6.王简辞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浅析[期刊论文]-理论月刊2002(5) 7.朱泽忠.Zhu Zezhong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原因之分析[期刊论文]-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1) 8.祝江斌.冯斌关于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 9.马保玉浅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期刊论文]-科技风2008(23) 10.赵淮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剖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4(20) 引证文献(4条) 1.祝江斌.冯斌关于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问题探讨[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 2007(2) 2.朱红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之文化探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0(14) 3.付彬.赵拥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浅析[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4.杨宁芳中国科技在明末清初开始落后的原因探究——对确立科学发展观的一点启示[期刊论文]-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43860113.html,/Periodical_llyk200312022.aspx

中国近百年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及其划时代事件

中国近百年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及其划时代事件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史分期的一般规律和标准,进而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史划分为8个时期,并分析了其中每一个时期的划时代事件。 (一) 任何一部科学技术史,都应是科学技术发展曲线连续和间断、平滑和曲折、仰或缓慢渐进和急速推进依次呈现或交替呈现的历史。但是,历史轨迹的这些对立状态,又无不统一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上。 在众多的历史坐标中,重大历史事件占据重要历史地位,它相当于坐标原点,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世界科技史上,如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酝酿和发表就属这类事件。事件发生过程中,科学技术以间断、曲折、急速推进的形式发展着;事件发生前或后,则以相对连续、平滑和缓慢渐进的形式增长着,并且发生前和发生后又有所不一样,表现在科学技术的性质上,在此之前可能属古代科学,之后则是近代科学了。 科学技术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可以是内在的,也即是以改变科技发展轨迹的科技思想的产生或科技成果的建立。这种事件由于表现为科学技术本身,所以其划时代的作用和性质比较直观,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以此作为分期的依据或标准的作法,往往用T?内史体系中。科学技术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也可以是完全外在的,也即在事件的科技性质不显著,或者不考虑科技成果的情况下,把足以结束科技运动的己有轨迹或可能导致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的环境性事件,如政治、经济、思想等,作为分期标准或依据。这种事件由于表面上看来与科技无关,所以其划时代的作用和性质是隐蔽的,有时甚至不易被科技人员接受。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科技史深层次的分期。这种作法往往在典型的科技外史中使用。由于上两类事件,在科技史的分期中,各具有特殊的有利之处,也各具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以科技成果和环境性事件的合作用作为划时代的事件。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一科技史的每一时期的划分中,始终贯彻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与环境性事件统一的原则;一是各个时期不同,两方面的判据间或运用,如第一、二阶段间,以科技成果划界,二、三阶段间则以环境性事件分期。一般情况下,以前者为主,因为环境性事件毕竟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环境方面的事件,环境对科技的影响不仅存在,而且或迟或早会表现出来,也即一定的环境对应于科技的一定运动。人为地隔离或间或使用两方面判据,由于二者的不同步,会导致分期失准,进而不科学。这种两重标准统一使用的作法,常出现在内、外结合史中。 统一运用科技成果性和环境性的事件作为划时代的标准,比单纯使用某一方面,对于描述科技史,要有利些。科技成果的产出与环境性事件的发生,在不同的时候,互为因果关系。这样,就要求既陈述科技成果的产出情况;又交待与之相应的环境材料;还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全分位、立体式地展示了科技的发展。 环境因素方而的重大事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本质的影响还是科技体制的变更。科技体制不仅决定对科技人员的政策、反映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还决定对科研的投入、国际科技交流、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因此,对

浅谈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浅谈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篇一 古代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长期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科技中心。 然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中心转移到了西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逐渐拉大。 本文从四方面谈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封建社会;科技落后;封建专制;传统文化;教育改革有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为什么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文化,但是到了近代却一落千丈。 然后从封建体制上,传统文化上,封建教育制度上列出这样那样的长长的弊端,大有要把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文化鞭尸的气势。 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样的问题和解答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中国的封建制度、儒家文化不只是在近代才存在的,而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弊端也存在了两千年了。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灿烂,唯独近代就落了?所以上面的问题的解答两者都存在问题。我大胆的认为,整个世界在近代以前没有科学,只有技术。 所以科技无从谈起。 科学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近代之前这种体系根本就没有建立。 比如说力学方面,难道说发现“两个不同重量铁球同时落地”就叫科学吗?难道发现你推别人时自己也会后退就是科学吗?表象的发现不是科学,只有当牛顿出来时,才有了力学的科学体系。 科学的力学解释了我们生活中一系列疑问,各种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等才会依托经典力学基础发展起来,同时会把古代所谓的“科学”纳入进来。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因为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是因为地球引力大小与质量正相关,你推别人自己受力可以再牛顿第三定律找到解释。 我们会发现难道难道更谈不上谁的科技强于谁了。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从公元前6世纪到1500年,中国的科技成果在世界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所以中国长期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科技中心。 然而从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到了近代一落千丈,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逐渐拉大。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局面时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在近代社会一度衰退呢?正确面对和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对于我们建立科技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就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作一分析。 一、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权的长期存在,是阻碍我国科技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与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给近代科学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相比,中国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直接限制和否定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是政治制度早熟的国家,在经济基础上没有做好统一的准备的时候,政治上就已经建立了帝国制的中央集权制,这使得必须在政治、文化上动用一切力量去遏止小农经济固有的分裂倾向。 那么怎么才能遏制呢,就要是要求全国整齐划一,在政治政策、文化上都要趋于一致,不能搞特殊化,但是各地又是有差异,强行要求各地一致会产生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统治阶层为了消弭冲突,在文化上就会倾向于追求一统,追求不求变不求新的文化,因为任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为了发展科学,把古老的中国现代化,中国学术界多次开展了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於1964年最先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他的问题是: “为甚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甚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於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其实,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以前很久,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韩琦在〈关於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论述〉一文中,就介绍了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D. Parrenin)、启蒙思想家伏尔泰(F. Voltaire)、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奎奈(F. Quesnay)、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法国哲学家狄德罗(D. Diderot)的有关论述。而中国学者,早在本世纪新文化运动之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因限於资料,作者拟在本文中对中国大陆学者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作一简单的回顾。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的讨论 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任鸿隽(1886-1961)在1915年创办《科学》杂志之时,就探讨了“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认为“无归纳法为无科学之大原因”。 1920年,我国启蒙思想家梁启超(1873-1929)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朴学”的研究法,已“近於‘科学的’”,而自然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观念,因袭已久,本不易骤然解放,其对於自然界物象之研究,素乏趣味”,又因为清代中国没有学校、学会、报馆之类的建制,科学上之发明不能流传和交流,“因秘而失传者,盖不少矣”。有趣的是,蒋方震(1882-1938)在1921年为这部著作写的序中主要讨论的,也是清代“纯正科学,卒不扬”的原因。他列举了四条:(1)“清以异族,入主中夏,致用之学,必遭时忌”;(2)“耶稣会党太子”,得罪了雍正,“竟为西学输入之一障害”;(3)“民族富於调和性,……此科学之大障也”;(4)“民族尚谈玄”。 化学家王阧(1888-1966)在1922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他认为中国科学不振之原因,不仅是“吾国学者之不知归纳法”,或“我国素鄙视物质科学,不加注意”;而强调“历史之影响,即专制之影响”,以及“民性之影响,乃依赖之影响也”。王阧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如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而社会与学者的心理,“皆不视科学为研究真理之学问、不知其自身有独立之资格、固不必依赖富强之号召为其存在之保护人也”。这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依赖心理也“断丧了”科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的冯友兰,在〈为甚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中认为,探讨中国没有自然科学的原因,主要不能归之於地理、气候、经济,……而主要应归之於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的哲学。接著他指出:中国古代有三大学派,道家主张自然,墨家主张人为,儒家主张中道,而后墨家失败,人为路线消亡。儒家中荀子一派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类似於培根的征服自然的观念。但荀子一派在秦亡以后也衰落了。宋代兴起的新儒家吸收了佛家与道家的学说,而佛家也是主张自然的。新儒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寻求控制外部世界,而只求控制内心。这样,民族思想注重人伦实用,只在人心之内寻求善与幸福,而不寻求认识外部世界的确定性;只寻求对人的治理,而不寻求对自然界的征服。这就是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 1924年,梁启超发表了《清代学术概论》的姐妹篇《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进一步综述了乾嘉时期只有考证学得到畸形发展,而自然科学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最大的障碍物,自然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综观上述学者的论述,他们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归之於研究方法、哲学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衰退的文化因素浅析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衰退的文化因素浅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梳理中国传统文化若干方面的特点入手,分析近代以来阻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文化因素。 关键词: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衰退;文化因素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为什么曾经的辉煌到了近代却成了落后?本文将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方面入手,简要分析我国科学技术衰退的原因。 一、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相应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它的发展要求要有 一定的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文化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 向和目标具有选择和导向作用。 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取向的不 同而各有差异。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内涵的科学技术,一种文化可以促进科学 技术的发展,同样在这种文化中存在的缺陷也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 1.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文、轻自然”的特点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核心,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对人文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自然现象、自然知识的关注。中 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法则,是社会生活秩序的建立,而缺乏 对自然的研究。认为社会法则和自然规律二者是一致的,没有认识到自然界的独 特性和运动的规律性,过分强调对人、对社会的探究,忽视了对自然的研究,从 而导致了以自然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的缺失。 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论:“儒家相信宇宙的道德秩序(天),他们使用‘道’一词, 只要地———如果不是唯一的———是指人类社会里的理想道路或秩序,这在他们对待精神世界和知识的态度上表现得很明显。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 象就是人本身。” 2.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直觉、轻逻辑”的特点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明清哲学,以理气之辩、心物之辩、格物致知等问题为 主要研究对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张通过内在的自我反省实现自 我认知,从人的内心中找寻世间万物的真理,强调“内心的认知是万物的尺度”, 内心的认知是自然万物存在的依据,也是其不存在的依据。王守仁在他的《传习录》中写道:“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 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在 文艺复兴时期)可以找出因果关系。”科学发展史表明,形式逻辑是整理经验材料、构造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当一门科学的经验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时, 能否运用形式逻辑方法对其加以整理概括,从而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对其 进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 3.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政务、轻学术”的特点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古代社会是官本位至上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更多的是国家政务,“学而优则仕”则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精力和学习的

浅谈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浅谈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摘要:古代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长期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科技中心。然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中心转移到了西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逐渐拉大。本文从四方面谈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封建社会;科技落后;封建专制;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有很多人在讨论中国为什么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文化,但是到了近代却一落千丈。然后从封建体制上,传统文化上,封建教育制度上列出这样那样的长长的弊端,大有要把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文化鞭尸的气势。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样的问题和解答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中国的封建制度、儒家文化不只是在近代才存在的,而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弊端也存在了两千年了。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灿烂,唯独近代就落了?所以上面的问题的解答两者都存在问题。我大胆的认为,整个世界在近代以前没有科学,只有技术。所以科技无从谈起。科学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近代之前这种体系根本就没有建立。比如说力学方面,难道说发现“两个不同重量铁球同时落地”就叫科学吗?难道发现你推别人时自己也会后退就是科学吗?表象的发现不是科学,只有当牛顿出来时,才有了力学的科学体系。科学的力学解释了我们生活中一系列疑问,各种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等才会依托经典力学基础发展起来,同时会把古代所谓的“科学”纳入进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是因为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是因为地球引力大小与质量正相关,你推别人自己受力可以再牛顿第三定律找到解释。。。。我们会发现难道难道更谈不上谁的科技强于谁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公元前6世纪到1500年 ,中国的科技成果在世界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一直在 54 %以上 ,所以中国长期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科技中心。然而从 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 ,到了近代一落千丈 , 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逐渐拉大。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局面时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在近代社会一度衰退呢?正确面对和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对于我们建立科技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就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作一分析。 一、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权的长期存在, 是阻碍我国科技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与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给近代科学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相比, 中国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直接限制和否定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是政治制度早熟的国家,在经济基础上没有做好统一的准备的时候,政治上就已经建立了帝国制的中央集权制,这使得必须在政治、文化上动用一切力量去遏止小农经济固有的分裂倾向。那么怎么才能遏制呢,就要是要求全国整齐划一,在政治政策、文化上都要趋于一致,不能搞特殊化,但是各地又是有差异,强行要求各地一致会产生中央与地方的冲突。统治阶层为了消弭冲突,在文化上就会倾向于追求一统,追求不求变不求新的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创新,不论是科技上的还是经济生产上的,都会破坏全国均衡的局面,而全国发展过于不均衡就会分裂,这是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为了统一,他们宁愿牺牲文化创新、科技进步的可能,强调全国步调尽可能一致,而不是鼓励率先脱贫致富,率先做出科技贡献。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 长期的官僚制度是科学技术赖以发展繁荣的民主制度的死敌, 统治阶级要求科学技术服从自己的利益,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大量的与手工业生产发展有关的与其切身无关的科学技术就得不到重视, 甚至被遏制。历代封建王朝都以农业为“本”, 工商为“末”, 严重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导致中国工商业的落后和科学技术禀赋的先天不足。 明清时期,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封建王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更是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因正当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步的时候, 中国除了落后的官僚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之外, 还开始实行“闭关锁国”。尤其进入清朝后, 清王朝骄傲自大, 闭目塞听, 一直做着“天朝上日”的迷梦。这使中国成了井底之蛙, 与世隔绝开来, 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正是由于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 使得中国即既有任何迅速提高生产的欲望, 也没有进行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 要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前进的最根本、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 是生产的需要给科学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课题, 才会使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和重大突破。但中国的近代科技既没有自身发展的欲望, 又没有推动力, 也没外力刺激,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分析 从类人猿到进化成人类,再到后来,人类学会用智慧,出现了文明和科技。历史的车轮慢慢行进,一切一切都在不停得变化。四处都存在着竞争,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因素。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希望中国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希望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现实并不是这样,近代的中国科技落后,被帝国主义踩在脚底下,没有自己的主权。为什么中国科技在近代会一度衰退了呢? 中国的科学技术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很难画出一道杠杠来,一般认为自明朝中叶。因为元朝马可波罗来华的时候,还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得傻了眼。明初,中国的航海技术和装备还优于西方,但到1492年,即明弘治年间,哥伦布的船队已经到了美洲,我们却放弃了海外探索。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的时候,西方在天文、历算和火器方面已经明显领先于中国了,以至于徐光启等官员要虚心地向他学习。中国为什么落后了?众说纷纭。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一,历史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太漫长,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动力中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到1840年鸦片战争,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又最迟走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对科技发展的阻碍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近代中国封闭的环境削弱了国人的创新思维导致国人创新思维减少的环境因素主要指落后的社会制度、闭关锁国的国策等。没有了创新思维,何来科技的发展,中国科技又怎能不落后? 首先,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西方在16世纪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快速兴起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对科学技术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从而激活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而当时的中国却仍然停留在更加完善的封建主义社会,它不但严重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在思想领域压制创新思维。统治阶级内部的保势力反对变革,这是阻碍中国人创新思维发展的一块大绊脚石。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先进的基础上并未产生世界意义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的观点。首先这一时期中西科技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代表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标志近代科学诞生的牛顿力学,都是充分运用形式逻辑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形式逻辑就没有近代和现代科学。同样,关于实验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缺乏观察和实验研究,牛顿力学也是不可能建立的。物理学如此,近代诞生的其他学科门类亦如此。因此爱因斯坦强调逻辑和实验在近代科学建立中的重要性,是十分正确的。然而,有充分的事实证明,虽然我国古代提出了不少辩证逻辑思想,但形式逻辑却很不发达,始终未能发展出一套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形式逻辑方法。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实验方法也未在我国近代获得广泛运用和发展。由于这两方面条件的不成熟,中国当然很难产生近代科学。 二,经济原因

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 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 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 冯如,广东恩平人。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摘要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但当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技开始生机勃勃发展之际,它却反而进展迟缓,越来越落到了西方的后头。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为什么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却到了西方国 治、经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认真总结中国科技近几百年来发展迟滞的原因,对于发展中国现在科技文明有许多启示。 关键词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正文 从类人猿到进化成人类,再到后来,人类学会用智慧,出现了文明和科技。历史的车轮慢慢行进,一切都在不停得变化。在这个充满竟争的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因素。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希望中国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希望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现实并不是这样,近代的中国科技落后,被帝国主义踩在脚底下,没有自己的主权。为什么中国科技在近代会一度衰退了呢? 中国的科学技术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很难画出一道杠杠来,一般认为自明朝中叶。因为元朝马可波罗来华的时候,还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得傻了眼。明初,中国的航海技术和装备还优于西方,但到1492年,即明弘治年间,哥伦布的船队已经到了美洲,我们却放弃了海外探索。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的时候,西方在天文、历算和火器方面已经明显领先于中国了,以至于徐光启等官员要虚心地向他学习。中国为什么落后了?众说纷纭。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近代中国的统治制度即封建专制统治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6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方确立了统治地位并繁荣发展,相反的,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统治不仅抑制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也严重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阻碍维,进而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繁荣。 首先,古代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低下而且待遇十分微薄。商鞅提出,管理国家必使利出一孔。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一着过要求,一方面垄断全国的土地、资源、控制各行各业的生产,独占天下之利并独占一切获利之途;一方面通过选举制和科举制操纵天下人的荣辱沉浮。知识分子舍入仕即无进身的阶梯,科学技术非直接服务于朝廷既无应有的地位。科学事业和科技人员依附于封建专制制度,缺乏独立的社会地位。 其次,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中国古代高品位的科技产品,高水平的技师工匠,几乎全部为统治阶级所支配、所占有。在统治阶级内部,封建等级制度严格地限制着各类科技产品的使用。中国没有产品更新换代的观念和大幅度生产效率的迫切要求。缺乏能够刺激工业和科学技术爆发革命的因素。 再次,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是世世代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千百年沿袭不变的伦理道德传统。因此,封建统治着对一切非官方科学技术存在天生的恐惧心理是必然的。 而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能提供强大无比的动力呢?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是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要求在市场上自由竞争的。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必然要求,成为一个持续的、

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思潮

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思潮 摘要: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思潮对于近现代中国的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古代中国抑制科学发展思想层面的原因,以及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思潮的兴起及其具体表现。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潮;兴起和演化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二字的人。从此科学与民主并行于中国。虽然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却从来不是一个科技大国,一直到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对文明演进的影响仍然微乎其微。科学技术在近代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是如何兴起和演化的,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圣贤人格下造成的以善伤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圣贤人格作为中国人格的理想模式,不仅是中国人人格趋达的目标,而且是评价人的行为和衡量知识的尺度。中国人的偏善性首先表现在知识的取向上:由于圣贤人格是一种片面道德型人格,所以做圣贤人的主要条件就是要饱读道德文章,掌握一切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在古代中国,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以政治伦理为本位。除了知识取向的偏善性之外,中国人的

偏善性还表现在对知识的评价上:在古代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用自然现象的突变来论证重大人世变化的例子。伦理本位主义容纳的内容只能是社会人际关系,它的无限扩大绝对不能容忍异于伦理的自然规律的独立存在,这样,自然规律也不可能成为人们研究的客观对象。因此,中国古代虽然开放过灿烂的文明之花,但是纯粹理性的欠缺,使得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生产经验,知识学问没有一个严密的合理化系统为基础,以致最终并没有结出现代文明之果。 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潮的兴起,发展和深化 根据科学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层次差别,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器物的科学观、方法论的科学观、启蒙的科学观三个部分。 首先是器物的科学观:19世纪40年代,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首批知识分子睁眼看到的世界,正是自己缺乏科学技术这一物质事实。为抵抗列强侵略,近代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历史,发端为鸦片战争。林则徐督粤时,曾购置新式船只,并打算设厂仿照。魏源明确提出在沿海设船厂,鼓励商民投资办厂,即造军用品也造民用工业产品,聘用法美技术人员设计操作和指导,中国派员跟随学习。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制造利器用以制敌的同时,又出现了大量介绍西方文化的著作。如林则徐的《四洲志》,汪文泰、杨炳、萧令裕等分别编撰的《红毛英吉利考略》、《海录》、《英吉利记》等。在他们看来,西方近世文明之长,主要在于“器”:魏源曾

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科学

从中国传统文化谈中国近代为什么没有科学 专业:商务策划管理 班级: 1101 姓名:刘羽佳 学号: 01119008

纵观古今,中国古代无疑是一个高速发展集各类先进科学为一体的社会,存在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若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惊叹的奇巧精致的工艺品,还有对整个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伟大技术发明。但是,一个产生过无数光辉科技成果、哺育过无数智慧人物的国度,为什么在近代科技史上被大踏步前进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了?这一离奇的历史事实背后的原因便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外学者试图揭开这个秘密,其中包括德国历史学家魏特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中国学者任鸿隽、钱宝琼、等,无疑收效甚微。但是在今天,由于改革开放,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为中心的四个现代化和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课题便再度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而人们对这个课题的结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的: 一、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本体观念,只关注整体思想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来说,较多地注意实际经验的总结、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没有上升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科学技术成就本身出发,考察科学思想、概念、定律、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月段,并且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特点、成熟程度等,从中寻找问题的一部分答案。 例如下列几门学科的情况:中国古代有众多的农学著作,它们对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起了某种指导作用,但其内容都是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其水平没能超出直接生产经验的范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九章算术》是以解各类应用题为基本内容的,这部奠基性著作所开创的中国古代数学传统以数算为中心,缺少逻辑推演,未能形成以公理为基础的逻辑演绎体系。众所周知,以公理为基础的逻辑演绎体系,不仅是西方数学的特色,也影响了近代以来力学、物理学和许多其它科学学科的体系结构。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和修改历法,其中大量内容是对观测到的天文现象的直接记录,而没能产生像古希腊人欧多克索、喜帕克斯等所构造起来的宇宙几何模型。因为在天文学研究中未能充分应用数学工具,未能导致对行星运动规律性的追求和探索。反之,对天文现象的研究和解释常常被星象学的乌云所笼罩,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了皇权和迷信的附庸。中国传统的医药学把朴素的辩证法和丰富的医疗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形放了现代医药学还不能完全取代的富于经验色彩的独特的中医中药学。但是,中国古代医学忽视对人体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了解,缺乏解剖学基础。低水平的物理又使药理学的研究不可能深入。这样,中国古代医药学便成了经验性相当浓厚的独特体系,以至于在20世纪的科学技术背景下才能把理论因素逐步注入其中。而与注重经验和实用的科学传统相联系。 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色彩和命运。包括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在内的一系列伟大发明,一般都有很长的孕育阶段,而且逐步完善的过程异常缓慢;技术和工匠的生产技艺联系在一起,属于“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的技巧,通过祖传秘诀的方式在一代代匠人之间流传,缺乏普遍化的途径。这不仅使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受到了限制而且在历次社会动荡中造成了一些重要发明的失传,大大减缓了技术进步的节奏和幅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上述特点和弱点,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裹足不前、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忽略物的观念,偏重事的观念 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其得以蕴育、产生和繁荣进步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考察,

中国近代史上科技落后的原因剖析

中国近代史上科技落后的原因剖析 广东海洋大学通信1072班邱嘉裕 内容摘要: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就有不少影响深远的科学著作,有灿如群星的科学家,有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精品,更有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上科技落后的原因给予剖析,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当代科技。 关键词: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 1. 中国近代史上科技为何落后的问题提出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为了发展科学并把古老的中国现代化,中国学术界多次开展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探讨,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即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此后出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而当时中国的科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没有产生近代的科学技术。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发展到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世界科学的活动中心也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从16世纪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样的局势都没有扭转,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局面时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在近代社会一度衰退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的束缚,以及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中国近代史上科技落后的原因 2.1 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封建社会的制约,而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期封建思想的束缚,对科技的发展形成很大障碍。我们知道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研究的主体,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社会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生产提供的经验和手段。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科技在19世纪以前,便一直如此“蹒跚而行”。许多科技成果处境不妙,令人啼笑皆非。西方可以用火药制造弹药来烧杀劫掠,而中国却用火药做爆竹燃放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来渲染喜

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与西方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是近几千年来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绝的大国,古代的中国曾经在各 个方面上都领先于西方,甚至知道十六世纪科技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中国却不知不觉落后了,最后甚至被西方的洋枪洋炮炸开了国门,酿成了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对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一直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实践等多方面对比近代的中西方科学,以此来探究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比较分析 世界近代史一般是从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而中国的近代史开端则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从时间上看就整整比西方晚了200年。此外,从文艺复兴(14—16世纪)开始,西方就开始了追求思想自由解放,追求人文主义直到后来的理性主义,而同时期的中国则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几乎达到顶峰,人们思想上并没有自由可言,较为封闭,同一时代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光景,探求出根源将揭示出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一、理论比较 具体分析还需从古代开始,中国古代的科学、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性的指导,几乎全部都是广大劳动人民靠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这种实用性思想确实是在当时十分有用,但由于没有成为体系化,很难系统的发展下去,中国只靠经验、思维、想象、直觉等方面的综合,却缺少理论方面的综合,近代科学正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古代中国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出名的著作但却缺乏理论综合分析,十分零散以至于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反观西方,他们的思想根源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其一是进一步理论化,形成严密的符号化的逻辑系统,并严格的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然科学理论;其二便是与政治伦理等相结合,形成政治论理学。很显然,西方选择的是前者,而中国则毅然走向了第二条不归路。同时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流派并不落后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中国并不缺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人物,但中国缺乏的是整个国家背景,古希腊的政治文明是小国寡民的产物,但却为欧洲后期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而中国的大一统发展下去只能是哲学逐步沦为统治者统治思想的依据,近代自然科学与我们渐行渐远。 二、实践方法比较 也许我们会认古代中国既然如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那实践方法一定是领 先于全球了,但结果却是恰恰相反。中国的古代科学是具有极端的实用性,就像四大发明、古代的天文、医学、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也都是严格根据实际需

近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科技与近代教育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譬如足以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自成体系并得到传承发扬光大的中医药学,以应用为基础的各种手工业技术, 发达的农业技术。然而,由于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天朝”的自大心理,思想文化死气沉沉,导致了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国家,以致 于出现了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 可是,近代中国的科技是进一步发展的,但是相对于世界的脚步,中国近 代科技的发展很缓慢。中国近代科技有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它们就是传教士 来华阶段、洋务运动阶段以及五四运动以后。 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科学的思想,以西方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式 传入中国。 中国科技在明朝末期取得的进步十分有限。各种封建的儒家思想在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进一步的成就。而与之同时,西方由文艺复兴 开始,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由此,当时的来华传教士不免会带来先进的 西方科学,这成为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开端。 传教士为中国近代科技做出的贡献主要是体现在“民”。具体体现在了农、医、工、学校等方面。而这些贡献往往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1834年来华的 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 Parker)。在这之前,古代的中国也有太医院之类的 医疗机构,但与现在的医院概念差之甚远。利玛窦也带来了一些有关于西医学 的理论和经验,法国传教士张诚运用了西医治疗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疟疾。但从 伯驾开始,中国才正式有了西医院和西医学。他的学生里面有3名是中国人, 其中之一的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医学医”。 另一位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之父”的传教士——狄考文。狄考文做 出的最大贡献不仅在于他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为中国近代的农、手工、数学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与附近百姓以及商人共同设计制造了打谷机、磨麦机、煤球机;他先后出版《形学备旨》、《笔算数学》、《代数备旨》等 教材;他首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减号等国际通用符号,并将阿拉伯数字直接 运用于算式,这在近代中国数学界由中算向西算过渡的过程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 影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所以在各国的发展战略中被放在突出位置。中国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自强运动以来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又把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格外重视。 回顾近代几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人们发现科学技术不仅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严重依赖于社会经济其它因素的发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失败经历在这几百年里反复重演1。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路易.波拿巴的五月十八日》)所以正确认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条件,对确立当代科学技术政策具

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的角度理解历史,将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新的解释。 第一章前言 一提到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研究就不能不提到李约瑟难题,在科学技术史领域李约瑟几乎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代名词,而李约瑟难题则意味着对于“中国近代科学何以落后”这一现象的探索。 李约瑟的问题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其核心内容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对自然的数学化假设及其所蕴含的先进技术——只产生于伽利略时代的西方,而不是产生于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一直享有比西方更辉煌文明的中国?今天的科学史家将这一关于科学革命和中国科学与技术演化状态的比较问题称为“李约瑟问题”。 不过,最近的研究揭示李约瑟问题并不始于李约瑟。最早注意到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的是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士。利马窦、庞迪我等人都指出了中国知识界在科学知识上的落后。(利马窦,p347;张铠,p415)1728年,法兰西科学院秘书梅德朗在给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了“落后”问题,后者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解释。(韩琦,p289-298)同时代和稍后的众多欧洲思想家和科学家也先后涉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