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3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3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3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获得教养的途径)

筑基达标

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幻象凤魔时候视而不见

B.消谴戕害慰籍望洋兴叹

C.恢弘班斓共鸣举一反三

D.痴迷闲瑕时髦气象万千

提示:B项,“谴”应为“遣”,“籍”应为“藉”。A项,“凤”应为“风”;C项,“班”应为“斑”;D项,“瑕”应为“暇”。

答案:B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生存于永恒之中。

(2)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那么,2010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了。

(3)有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A.共鸣和谐修养B.共振协调教养

C.共鸣协调修养D.共振和谐教养

提示: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协调:①配合得适当;②使配合得适当。修养:本文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答案:D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提示:A项,“近”和“左右”重复;B项,“因而”一词删去;C项,“切忌”“不要”删去任一词。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

..

相庆

..,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B.获得十佳运动员称号的罗雪娟,从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在中韩比赛场——贺龙体育场,韩方队员有说有笑,而国奥队员则噤若寒蝉

....,全没了在国人面前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去年广州某山庄举办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画展,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她敝帚自珍

....地向观众一一介绍了展馆内的画作。

提示:C项,“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A项,“弹冠相庆”是贬义词。B项,“付之一笑”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应改为“报之一笑”。D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非常珍惜。不能以此来形容大师的画作。

答案:C

5.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提示: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项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C项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住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项把“耐得住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提示:A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并用,二者删去其一;D 项,分号应改为冒号。

答案:B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7.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A.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C.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

提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读书的前提,即个性和人格。

答案:C

8.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1)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2)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3)必须花力气、下工夫读杰作。

9.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个性或人格”具体指什么?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个性或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10.“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读书可能会挤占我们生活中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真正的生活离不开书。

1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联系全文回答。)

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只是为了“散心消遣”,而杰作需要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

二、语言运用

1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观点。(不超过25字。)

韩国欲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见报后,在国内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有些人甚至提出了“捍卫端午节”的说法。这场争论,本质是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问题,“捍卫”这种提法,只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态。这种表态的支持者,非常明确地把文化传统分成了“你的”和“我的”,并且据此推论出,某国是在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虽然尊重文化传统,更多地表现为民族感情,但是任何感情,包括民族感情,还是应该立足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否则,问题就会变成伪问题,而感情也难免被人指责为狭隘,于事无补。所以在表态之前,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端午节,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个节日源于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而对龙的崇拜,绝非华夏民族所独有。

提示:有三个要点:“尊重文化传统”“尊重历史和事实”“立足……上”。

参考答案:尊重文化传统应该立足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

13.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出两个句式一致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意思必须与整个语境吻合。

当大地的雾霭逐渐飘散、天光晴朗时,我们迎来了鲜艳的朝阳;当朦胧迷茫的夜色悄然离去后,我们步入了热气腾腾的白昼;。生活中如果没有许多东西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

示例: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收获了累累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野悄悄消失后,我们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三、写作训练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常常对高中生说:“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这两句话情真意切,充满了过来人对即将步入人生道路的高中生的人文关怀。

请你以“细节和性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略)

回顾展望

15.(经典回放)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提示: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顺序排序。

答案:B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Word版缺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体会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以及诗意的语言。 3、学生懂得阅读经典作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知识链接与巩固】 1、作者及作品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表了多部小说。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塞出于人道与理性,接连撰写反战文章。战后 1923年,黑塞加入瑞士国籍,这一决定使黑塞后来逃脱了德国的纳粹政权对他必然的迫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相对和平的瑞士使黑塞用艺术家的方式去建造一个精神空间,以此抵御战争对世界的毒化。1943年,他的巨著《玻璃球游戏》问世,这又是一部充满了自由与人道精神的作品。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 2、写作背景 赫尔曼·黑塞作为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一生喜欢读书,喜欢经典的作品。在这篇作品里,作者赞美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3、名人说读书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 三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瑞士]赫尔曼?黑塞 [教学目标] 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内容与形式相比较,内容显得尤有新意。文章强调读书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很有现实意义,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在学习中获得教养,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方式] 问题探讨 [教学流程] (一)导入:(任选一项) 1、“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安德烈?奥斯特林) 今年诺贝尔奖金授予德国出生的、备受广泛欢迎的作家赫尔曼?黑塞,尽管他遐迩驰名,但仍从事创作。黑塞今年六十九岁,回顾以往,成就卓著,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多种,部分已译成瑞典文。

在德国作家中,他最早摆脱政治压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定居瑞士,并于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然而,由于血统和社会关系的原故,黑塞认为他既是瑞士人也是德国人。大战期间,他在一个中立国避难,使他能够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从事其重要的文学创作。当前,黑塞和托马斯?曼是当代文坛上德国文化传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 黑塞多方面的才华使他的作品对我们特别具有吸引力,也使他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对这一切都作出公正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他是位有争议的同时也是坦白的诗人,具有南部德国的思想意识,以自由和虔诚兼而有之的非常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有激昂的反抗倾向,都是燃烧着的火焰,一旦他认为神圣的东西受到威胁,就会由梦想家变成斗士。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可能把他当成浪漫主义诗人。黑塞在他的作品里说过,人绝不能满足现姿态,既不应仰慕也不应崇拜现实,因为现实粗俗不堪、令人失望、满目凄凉,只有证明我们有优势的力量来否定它,才能改变它。 给黑塞授奖比确认他的声望更为重要,奖励是尊重诗人的成就,这种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位善良的人在斗争中的形象。他在悲剧百出的时代里,极为真挚地恪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斗的武器。 遗憾的是由于健康的缘故,诗人未能前来斯德哥尔摩,瑞士联邦共和国的公使将为他代领诺贝尔奖金。 阁下,现在请您接受国王陛下亲手授予的、瑞典学院颁发给贵国同胞赫尔曼?黑塞的诺贝尔奖金。 2、同学们,你喜欢读书求学吗?读书求学会伴你一路成长,牵引着你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你,向你展现迷人的魅力,让你了解我们生活以外的大千世界;它像一位阅历丰富、睿智无比的老人,让你痴迷,让你崇拜。它会带你步入文学的殿堂,给你灵感,熏陶你的品性、修养,净化你的灵魂,让你从一个无知的顽童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理、谦谦有礼的青年。 每每夜深人静,你可以独处书室,不受尘嚣喧扰,物我两忘,且任思绪在书海的世界里遨游;可以走进无穷无尽小说世界,让心灵的共鸣在心潮泛起圈圈涟漪;也可以步入恬静、清幽的湖光山色小品中,领略风光秀丽、姿态万千的自然景色;还可以闯进清新、幽雅的散文天地,随心所欲地漫步其中……你会相信,人心至灵至动,惟有读书求学才能保养它。航海者有磁石来护养指南针,对于生活大潮中的每一个激流者来说:读书求学才是保养身心的最佳磁石! 3、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为了加深这方面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学习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27

人教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设想】 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专题展开。同时,《劝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所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荀子简介: 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课文赏析: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3、三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对学生读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可以带头鼓掌),以营造一种感情朗读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1、学生根据预习笔记,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2、教师在课堂巡回,可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对小组内争论不定的问题给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时以引导、点拨为主,不宜直接明确“答案”,以免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二专题 第7课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7课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作者简介 生平 经历 赫尔曼·黑塞(1877—1962),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0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德米安》《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 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二战后,黑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 的作品,有大量诗歌、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1962年8月病逝于瑞士。 主要 作品 小说《彼得·卡门青》《在轮下》《荒原狼》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 评价 德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散文作家,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 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轶事 水彩盒,眼镜和打字机 这几种物品对黑塞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来到堤契诺之后不久,黑塞操起画画这个行业。在他一生中最艰难的考验时期,画画帮助他完成了这个过渡阶段。不仅为他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来源,他还从作画中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因为眼睛不好,有时黑塞甚至几个星期 不能工作。医生总是试图用新的眼镜来减轻他的痛苦。在黑塞死后,人们从他的抽屉里发现了近一百副的眼镜。1908年初,克灵戈勒尔公司制造了一台能打出斜体字和大小写字母的打字机。它的价格极其低廉,被很多学徒所嘲笑。然而,黑塞用这台打字机写了几万封信和几乎他的全部短篇小说、观察、书评和长篇小说从《盖特露德》到《玻璃球游戏》的打字稿。 (一)背景链接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导读:《师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单元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大板块,下分两个小版块:“获得教养的途径”“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意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学生知道读书学习的重要,以及如何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益。从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学会恰当地表达思想,学习朴素的文风。 本文来自第一小板块“求学之道”,这个板块第一篇文言文《劝学》已经教完,第二篇是《师说》。《师说》谈拜师对成长的重要。仍然采用第一篇的教法,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5、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教学课时:4 第一课时 要点:整体理解,了解作者,朗读,完成第一段积累,并背诵。

过程: 一、导入 1、引言:我们刚刚完成《劝学》的教学,“劝学”是教我们终生坚持学习,当然,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肯定会事倍功半,接受老师的指导,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可是在唐代,拜师学习却是被人耻笑的,今天我们学习《师说》,看看唐代人是如果耻笑,再看看韩愈又是如果驳斥批判这种坏风尚的。 2、解释题目 初中,我们学习过《蛇者说》、《马说》等文言文,谁解释一下“师说”怎么理解?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说”本身就是“陈述”“解说”“论述”的意思,在这里整体解释为“论述……的道理”;“师”,本义可以是“老师”的意思,在这里要当动词用,整体解释为“从师”。 二、简介作者(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以他的谥号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后来因为做过吏部侍郎的官职,所以又被称为韩吏部。 在唐代,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古代优秀散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师说第2课时导学案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师说 第2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 理解作者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预习反馈】 1.检查1-2节的背诵。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古之学者必有师;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第一段中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概述教师的作用;第三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1)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好古文”和“不拘于时”?(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 目录 《赤壁赋》教案 (1)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3) 《奥德赛》(节选)教学设计 (5) 贵在一个“新”字 (11) 获得教养的途径 (16) 《寂寞》教案 (20) 江南的冬景 (21) 今生今世的证据 (24)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27)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4) 劝学 (35) 师说 (37) 我的四季 (49) 我的五样 (51) 《我心归去》教案 (52) 西地平线上 (56) 《乡土情结》教案 (57) 《相信未来》教案 (60) 想北平 (63) 像山那样思考 (65) 《致青年公民》教案 (68) 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 (70)

《赤壁赋》教案 [定位] 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品味和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的艺术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抒情色彩浓烈。这需要学生从语言入手,品味语言,理解文意,欣赏玩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切入] 1.怎样了解苏轼,读懂苏轼? 课前布置问题“你所了解的苏轼”。本文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处境,就很难感受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也很难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然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我们刚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和本文有何一致之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时机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樽还酹江月”。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景、情、理的交融。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3.读了《赤壁赋》后,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文中作者的心绪有没有变化?作者的心绪变化在文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是引起主客问答的内在原因,也是全文的线索,直贯全篇以此切入,容易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在学生初步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何在?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探究] 1.了解苏轼 A.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苏轼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B.背景材料。苏轼被贬黄州。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可围绕作者情绪的变化展开剖析。 A.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苏教版语文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教师版

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板块二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 编写:钟金周审阅:卞建容 班级学号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二、背景介绍 走近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法籍瑞士人。其祖父、父亲都曾当过传教士,母亲也曾从事过传教工作。所以,黑塞的大部分学校生活都是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抑和扼杀人行。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于是促进他对人性思考和探讨,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杰作。名人语录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苏联)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三、预习练习 教.养()狭隘.()沉溺.()宝藏.() 慰藉.()积累.()累.赘()戕.害()刹.那()瞬.间()麻痹.()恢.宏() 不计其数.()数.典忘祖() 四、质疑讨论 1、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意思?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的教养要和“个性”“人格”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 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 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 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 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 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 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新版本)高中语文 2.2《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 苏教版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预习内容 1、重点词语: 教(jiào)养、狭隘(ài)、共振、沉溺(nì)、 丰盈、息息相通、慰藉(jiè)、望洋兴叹、 积累(lěi)——罪行累累(lěi)——果实累累(léi)——累(léi)赘——劳累(lèi) 戕(qiāng)害、痴迷、气象万千、象牙海岸、 宝藏(zàng) 举一反三、 不计其数(shù)——数(shǔ)典忘祖——数(shuò)见不鲜 瞬(shùn)间——刹(chà)那——霎(shà)时 2、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一九零四年,黑塞和出身瑞士书香门第的玛利亚?贝诺利结婚,婚后移居在瑞士农村的巴登湖畔,专事写作。一九零四——一九一四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

《获得教养的途径》原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 ----[瑞]赫尔曼·黑塞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

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 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 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二个太阳。”也有人说教养是人生命的文化灵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简介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20世纪重要诗人、小说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1906年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不久写成小说《荒原狼》,1943年又写成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解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黑塞说书》,是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民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社会,完善自我,提高修养。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 正音 狭隘(ài)慰藉(jiè) 麻痹(bì)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时髦(máo) 恢(huī)宏给予(jǐ) 学生齐读以上字词。 (二)理思路 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2段至第5段,论述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第二部分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文本研读 (一)教养的内涵 1、学生齐读第1段。 思考:文章标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一段开头却说“真正的修养”。“教养”和“修养”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教养”与“修养”之间有何异同? 明确:《现代汉语词典》: “教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修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经历; 2、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 3、解读作者的观点,获得教养的途径以及正确的读书观; 4、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研读经典的重大意义,并努力去做一个阅读经典作品的人。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阅读经典作品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识作者及成就: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二、知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三、明文体--随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③。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苏教版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获得教养的途径) 筑基达标 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幻象凤魔时候视而不见 B.消谴戕害慰籍望洋兴叹 C.恢弘班斓共鸣举一反三 D.痴迷闲瑕时髦气象万千 提示:B项,“谴”应为“遣”,“籍”应为“藉”。A项,“凤”应为“风”;C项,“班”应为“斑”;D项,“瑕”应为“暇”。 答案:B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生存于永恒之中。 (2)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那么,2010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了。 (3)有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A.共鸣和谐修养B.共振协调教养 C.共鸣协调修养D.共振和谐教养 提示: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的相同的情绪。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协调:①配合得适当;②使配合得适当。修养:本文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答案:D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提示:A项,“近”和“左右”重复;B项,“因而”一词删去;C项,“切忌”“不要”删去任一词。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 ....,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B.获得十佳运动员称号的罗雪娟,从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在中韩比赛场——贺龙体育场,韩方队员有说有笑,而国奥队员则噤若寒蝉 ....,全没了在国人面前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去年广州某山庄举办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画展,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她敝帚自珍 ....地向观众一一介绍了展馆内的画作。

《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集体备课教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时间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狭隘.(ài )沉溺.( nì)要挟.( xié) 赤裸.(luǒ) 雏.形(chú)麻痹.(bì) 戕.害( qiānɡ)恢.宏(huī)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敝开()书藉()篷勃() 时毛()斑澜()异采() 答案:敝—敞藉—籍篷—蓬毛—髦澜—斓采—彩 3.成语积累。 (1)仰视海神而发出叹息。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兴叹) (2)举一事理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由此知彼触类旁通。是一个褒义词。(举一反三) (3)无法计算数目,意谓很多。是一个中性词。(不计其数) 4.文学常识。 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20世纪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__________令他一举成名。除了小说创作外,他也致力于__________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获得__________文学奖。 答案:《彼得·卡门青》小品文诺贝尔 二、课文探究导引: 1、理清文本思路。 明确: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 《获得教养的途径》第2页

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2、“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1、第二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 明确: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4、文章第七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 明确: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 课时编号:012 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一课时 主备人:张宣成备课时间:2010年9月118号使用时间: 《获得教养的途径》第3页

苏教版语文高一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5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扎实掌握文中基础知识,提高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研读世界文学作品的方法。3.激情投入,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读经典作品要反复阅读,要带着敬重之心和爱心去阅读。 、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该如何理解?2、为什么说通过阅读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研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诵读。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诗人,小说家。出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本文是他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了解背景 赫尔曼·黑塞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法籍瑞士人。其外祖父、父亲都曾当过传教士,母亲也曾从事过传教工作。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制和扼杀人的个性。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但也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 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1、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 教养、涵养、素养、修养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怎样获得教养呢? 二、写作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三、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获得教养的途径(实用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实用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总体介绍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读书确实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但是有知识,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只有获得教养,才能提高生存境界,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二、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三、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指出人获得教养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 (一)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意义: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呈现形式:永远都在半道上,是努力的过程。 目的: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二)2-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2.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二部分(6-7)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阐述经典作品的态度和方法(有选择、虔诚、反复)。 1.以儿童的阅读为例介绍两类阅读,以过程与结果的对比: 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2.以自己的阅读来说明反复阅读经典后的感悟与发现。 四、文章的脉络: 中心观点: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文章脉络: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 五、问题探究 阅读文章,探讨以下问题: 1(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 答: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导学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12个文言常用实词和“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观点。 【使用说明】 1.第一课时落实学习目标1-2,第二课时落实学习目标3-4; 2. 第一课时落实基础演练1-3,第二课时落实基础演练4-5; 3. 第一课时落实合作探究1-4,第二课时落实合作探究5-10; 4. 第一课时落实巩固训练1-8,第二课时落实巩固训练9-13; 【知识导学】 1.关于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勉励人们学习须持之以恒,以求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2.关于劝学的名言名句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