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201112,征求意见稿)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201112,征求意见稿)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201112,征求意见稿)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201112,征求意见稿)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 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2011年12月

目 录

一、概述

二、相容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相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相容性试验内容与分析方法

五、试验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六、名词解释

七、附件

附件1:不同给药途径制剂与包装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分级表 附件2:化学药品采用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决策树

附件3:化学药品注射剂常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和形式

附件4:塑料包装材料常用的添加剂及限度要求

八、参考文献

九、著者

一、概述

包装系统是指容纳和保护活性物质或制剂的所有包装组件的总和,其包括直接包装组件和次级包装组件,后者用于活性物质或制剂的额外保护。本指导原则仅针对直接包装组件,即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系统进行阐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系统一方面为活性物质或制剂提供保护,以满足其预期的安全有效性用途;另一方面还应与活性物质或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即不能引入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或其浸出物水平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是否需要进行相容性研究,或是进行何种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应基于对制剂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风险进行评估。较之口服制剂,吸入气雾剂或喷雾剂、注射液或注射用混悬液、眼用溶液或混悬液、鼻吸入气雾剂或喷雾剂等,因其制剂给药后将直接接触人体组织或进入血液系统,以及大多液体制剂在处方中除活性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功能性(助溶剂、防腐剂、抗氧剂等)的辅料,其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按照药品的给药途径及其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分级,这些制剂被列为可能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高风险制剂。对高风险制剂必须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用研究结果证实包装材料与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是所选包装材料用于其制剂是安全的。

考虑制剂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程度,以及剂型的注册申报、临床使用及包装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情况,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内容包括相容性研究的基本思路、相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容性试验内容与分析方法,以及试验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等,旨在指导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从药品研发初期进行包装材料的选择,至整个研发过程中对包装系统适用性的确认,能系统、规范地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以有效避免包装材料可能引入的安全性风险,从而选择与药品具有良好相容性的包装材料。

本指导原则仅针对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其他剂型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述,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可参照本指导原则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其他剂型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

在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相容性研究的同时还应参考已发布的《化学药物杂质

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相关的杂质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等,进行相应的研究与结果评估。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借鉴国外相关的指导原则及有关专著,同时根据我国药物研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将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的提高,不断地修订完善。

二、相容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对药品来说,包装应适用于其预期的临床用途,并应具备如下特性:保护作用、相容性、安全性与功能性。相容性是药品包装必须具备的特性之一,相容性研究则是证明包装材料与药品之间没有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药品有效性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安全性风险的过程。其试验应包括包装材料对药品的影响,及药品对包装材料的影响。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应在药品研发初期或是包装材料的选择时就开始进行,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通过相容性研究证明药品与包装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足以造成不可接受的药品质量或包装材料功能性的变化。

除药品对包装材料的影响造成材料功能性改变需要更换包材的情况外,相容性研究主要是针对包装材料对药品的影响进行;通过相容性研究,选择并确认包装用于其研制药品的安全性,其研究过程主要分为如下六个步骤:1)确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2)了解或分析包装组件材料的组成、包装组件与药品的接触方式与接触条件、生产工艺过程;3)分别针对包装组件所采用的不同包装材料进行提取研究;4)进行制剂与包装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5)对可提取物或制剂中的浸出物进行安全性评估;6)对药品与所用包装材料的相容性进行总结,得出包装系统是否适用于药品的结论。

三、相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药品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取研究,相互作用研究(包括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安全性研究。

相容性研究的试验材料可能是塑料材料,或者塑料部件,也可能是塑料包装

容器。

1. 提取研究

提取研究是指采用适宜的溶剂,在较剧烈的条件下,对包装组件材料进行的提取试验;目的是通过提取试验建立灵敏、专属、可行的分析测试方法,并获得包装材料中可能溶出的添加物、单体及其降解物信息。

提取溶剂通常应具有与制剂相同或相似的理化性质,重点考虑pH、极性及离子强度等;提取条件一般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加热时间的方式尽量多地提取出包装材料中的可提取物;同时还应注意提取材料的制备及与提取溶剂适宜的计量配比,即材料的表面积(或重量)与溶剂的体积比。

分析测试方法通常采用TOC、TOA、GC-MS、LC-MS、IC、ICP、AAS等,一般根据安全性评估结果(分析评价阈值AET)选择可达到其能灵敏检出的分析方法,并应进行方法学验证,以证实所用方法可灵敏、准确地检出相应的可提取物。

2. 相互作用研究

相互作用研究由迁移试验和吸附试验组成。迁移试验用于监测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并进入至制剂中的物质;吸附试验则用于评价由于吸附或吸附作用可能引发的活性成分或功能性辅料含量的下降情况。

有些相互作用可在包装适用性研究阶段发现,有些相互作用则在稳定性研究中方才显现。如在稳定性研究中发现药品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并对药品的质量或安全性产生影响时,则应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变更包装,或是变更贮藏条件等。

通过加速或长期留样的稳定性试验增加相应的检测目标化合物(源于对包装组件材料组成的了解或是由提取研究获得的可提取物信息),获得药品中含有的浸出物信息及包装材料对药物的吸附数据(需扣除降解的含量降低部分)。

2.1 迁移试验

当提取研究结果显示含有一个或多个可提取物时,则有必要在研发阶段就进行迁移试验,并证明所用包装材料在拟定的接触方式及接触条件下,浸出物(包括种类和含量)不会改变制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且不至于产生安全性风险。

通常,提取研究中采用的提取溶剂只是在极性、pH值及离子强度等方面与制剂相近,因其并不是制剂的实际处方,且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或者某些辅料的特性,使得提取溶剂、真实制剂与包装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不同,即提取研究获得

的可提取物与真实制剂迁移试验获得的浸出物可能不一致。实际上,提取研究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包装组件材料可能的添加物质,并据此建立专属、灵敏、可行的分析方法;而迁移试验的目的则是检测制剂中真实的浸出物情况,并据此进行安全性评估。

另应注意的是,塑料包装材料中某些组分虽然可在提取研究中获得,但在迁移试验及稳定性试验中其并不会迁移至制剂中,即是可提取物而不是浸出物。但是,该物质有可能在放置过程中发生降解或与其他成分反应,而这些降解物或反应产物可以迁移至制剂中。因此,在进行提取研究的基础上,仍应采用制剂进行迁移试验。

迁移试验所用的分析方法通常会采用提取研究过程中建立的分析测试方法,在进行浸出物测定时,一般无需重复进行全面的方法学验证,但因浸出物的浓度往往大大低于可提取物,故应再次确认方法的灵敏度(考察方法的检测限),以证实其灵敏度可以达到有效检出浸出物的要求。但当浸出物与可提取物种类不一致时,即浸出物超出了可提取物范畴,可提取物检测方法不适用时,则应针对浸出物的情况建立新的分析测试方法,并对新建方法进行充分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所建方法可灵敏、准确地检出相关的浸出物。

如果包装材料由不同的材料分层组成,则不仅需要评估最内层成分迁移至药品中的可能性,还应考虑中层、外层成分迁移至药品中的可能性,同时必须证明在外层的油墨或粘合剂不会迁移入药品中。

2.2 吸附试验

吸附试验是对活性成分或辅料是否会被吸附或浸入包装材料,进而导致的制剂质量改变所进行的研究。

通常,吸附试验可通过制剂的稳定性试验增加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例如,活性成分、防腐剂、抗氧剂含量等。

3. 安全性研究

根据提取研究获得的可提取物信息及迁移试验获得的浸出物信息,分析汇总可提取物及浸出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结构鉴定,并根据结构归属其毒性风险级别,通过文献及毒性数据库查询相关的毒性资料,换算成人每日允许最大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评估可提取物及浸出物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即根据测定的可提取物及浸出物水平计算每日暴露量与毒理学评估中得到的

PDE进行比较,作出包装系统是否与药品具有相容性的结论。

如果文献及毒性数据库无相关可提取物及浸出物的毒性资料,则可对相应的

可提取物进行安全性研究,得到毒性数据,并换算成人每日允许最大暴露量PDE,

评估可提取物及浸出物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作出包装系统是否与药品具有相容

性的结论。也可按照推荐的安全性阈值(Safety Concern Threshold,SCT)0.15ug/

日,评估浸出物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作出包装系统是否与药品具有相容性的结

论。

四、相容性试验内容与分析方法

本章节主要针对相容性研究涉及的提取研究、迁移研究和吸附研究试验的设

计,以及可能用到的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阐述。如有其他合适的方法并经验

证可行,也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包装材料在注册上市前所进行的提取试验,

其目的与本指导原则强调的制剂研究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

时应有所侧重。

1. 提取研究

提取研究的对象一般是针对包装材料进行。

1.1包装样品前处理

将包装材料清洗干净,滤纸吸干后切成0.5cm×2cm条状,作为供试品,放

入密闭容器内,加入提取溶剂浸没供试品进行浸提。可按表1所示选择供试品与

提取溶剂的加入量,建议优先选择供试品表面积与提取溶剂的比例,当样品的表

面积不能确定时,则按供试品质量与提取溶剂的比例进行试验。

表1:供试品表面积或重量与提取溶剂的比例

供试品厚度(mm)表面积或重量与提取溶剂体积的比例

≤0.5 6cm2/ml

>0.5~1.0 3cm2/ml

>1.0 1.25cm2/ml

不规则形状 0.2g/ml 也可采用多个包装容器组件(如多个接口),以增加提取物的浓度,使之符

合分析仪器的灵敏度要求。

需要测定的数据包括:包装样品的尺寸(长、宽、高、直径);正常包装情况下药品与包装材料直接接触部分的面积以及提取试验中包装材料与提取溶剂直接接触部分的表面积,如果包装样品与提取溶剂为双面接触,则应计算两面的总面积;如果采用多个包装容器组件,则应计算样品的总面积。包装材料与提取溶剂的接触表面积应高于包装材料与药品的实际接触面积,以尽可能增加可提取物的种类和数量,模拟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最差的条件。

1.2选择提取溶剂

在包装材料注册上市前,对其性质进行全面评估时,应采用多种性质各异的提取溶剂对其进行提取试验,理论上,提取溶剂的性质、种类和体积应包括实际使用的所有状况。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塑料包装材料完全溶解,使可提取物最大化。

在对药物制剂进行研究时,在结合对包装材料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取研究中所用的提取溶剂性质应尽可能与实际包装的制剂相同或类似,重点考虑pH、极性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建议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拟包装的制剂或者模拟药液提取剂(如不含药物的空白制剂)作为提取溶剂。这种情况下,采用能将塑料包装材料完全溶解的提取溶剂,尽管能使可提取物最大化,但是这种提取溶剂的情况远远超出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的实际最差条件,一般不推荐使用。

常可选择的提取溶剂包括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pH 3.5缓冲液、pH 8.0缓冲液、10%或15%乙醇等;也可根据制剂的特性选择其他适宜的提取溶剂。

1.3确定提取条件

提取试验时,需要考虑药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最差条件,确定适宜的提取方法,通常可采取加热、索氏提取、回流或超声等方式。

研究显示物质在高温状态下的迁移速度要高于常温或低温状态下。在试验时需要考虑生产工艺中可能的加热因素,如灭菌温度和时间。需要注意到,在高温条件下,对塑料材料会产生在常温或灭菌条件下不会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需对提取温度和时间进行分析和考察,以保证从包装材料中提取出尽可能多的可提取物,但又不致使添加物过度降解以致干扰试验。建议在选择提取温度时,考虑灭菌温度并适当增加,但不应使包装材料产生变形。

比如:某药物制剂采用121℃,15min作为灭菌条件,在进行提取试验时,提取条件的强度应高于该灭菌条件,可选择121℃,1小时或适当提高温度,并延长提取时间,或选择其他适宜条件作为提取条件。

1.4在提取研究中应对获得的相关可提取物进行鉴别、定量,并预测潜在的可浸出物,包括单体、起始物质、残留量、降解物质、分子量低于1000D的物质的添加剂或助剂等的检查。

2.相互作用研究

一般应选择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本身进行相互作用研究,并根据原料药或辅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特点确定相互作用研究的具体内容以及试验强度,相互作用研究考察项目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几个方面。应至少采用3批制剂与1批包装材料进行研究。

2.1迁移研究:

2.1.1 确定迁移试验条件

确定迁移试验条件时,应充分考虑药品在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最极端条件。一般建议选择该药品上市包装的最高浓度条件下,加速稳定性试验以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在对不同浓度的产品进行研究时,可采用矩阵法进行试验。

2.1.2考察时间点

考察时间点的设置应基于对药品包装材料性质的认识,包装材料与药品相互影响的趋势而设置。一般可参考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以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的考察时间点进行设置,至少应包括起点和终点,中间点可适当调整。

2.1.3 考察项目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材料性质、药品的质量要求设置考察项目。迁移研究的考察项目除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关注提取试验中的可提取物,以及在放置过程中,材料成分中的降解物质或其他新生成物质。

2.1.4 考察样品的放置

考察过程中,药品与包装容器应充分接触,并模拟药品的实际使用状况,设置放置位置时需充分考虑密封件、标签或油墨的接触或影响。

2.1.5 在迁移研究中应对相关的浸出物进行鉴别、定量,并评估浸出物的安全性。

2.2 吸附研究

推荐选择该药品加速试验以及长期留样试验条件(温度和时间)进行吸附试验,通常可选择加速试验以及长期留样试验的考察时间点,按照药品标准进行检验,并根据考察对象如功能性辅料等适当增加检验项目,主要对药品以及拟考察辅料的含量、pH等项目进行检查。

考察样品的放置要求与迁移研究相同。

2.3 本底干扰研究

为排除供试品本底的干扰,在对塑料包装容器进行提取试验时,应选择硼硅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瓶,以及聚四氟乙烯或聚丙烯塞,或其他惰性容器作为随行对照,但不宜选择橡胶塞作为密封件。

3. 分析方法

提取研究和相互作用研究应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分析方法,以保证相容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目前可采用各种光谱、色谱以及联用方法,分别用于检测易挥发性物质、半挥发性物质、不挥发性物质、金属元素、无机离子等组分。

在进行定性研究时,一般可选择如下方法:液相/质谱(LC/MS)、液相/核磁(LC/NMR)、气相/质谱(GC/MS)、气相/红外(GC/IR)、离子色谱/质谱(IC/MS)、离线分光光度法(配置制备技术,特别的检测方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扫描)等。

在进行定量研究时,一般可选择如下方法: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OA)、气相/红外(GC/IR)、液相/紫外(LC/UV)、液相/质谱(LC/MS)、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LC/ELSD)、离子色谱(IC)、气相(GC)、气相/质谱(GC/MS)、原子分光光度法(特殊物质分析)等。

通常情况下,气相/质谱(GC/MS)可用于对可挥发或半挥发有机物进行分析;液相/质谱(LC/MS)可用于对半挥发及不挥发有机物进行分析;离子色谱(IC)可用于对无机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分析;凝胶排阻色谱(IEC)可用于对有机酸、碱进行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分光光度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质谱法(ICP-MS)可用于测定无机提取物质(微量元素、包括重金属和硅)。

另外,在适宜条件下并经验证可行时,也可选择其他分析方法,如示差折光

法(GPC)、高压毛细管电泳法(HPCE)、超临界液相萃取(SPE)等。

应提前对可提取物和浸出物进行安全性评估预测潜在的浓度,考虑分析方法

的灵敏度是否满足其测试需要。

为了保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准确

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

范围和耐用性。由于痕量分析的特殊性,应特别关注分析仪器、各验证内容的可

接受性。

五、试验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根据提取研究及迁移试验获得的可提取物、浸出物信息,分析汇总可提取物

及浸出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安全性研究分析其安全性风险程度,

作出包装系统是否与药品具有相容性的结论。

1、提取试验

1.1如果提取溶液中可提取物为附件4所列的常用添加剂,且其含量不高于相

应的限度要求时,可认为包装材料与药品具有相容性。

1.2如果提取溶液中可提取物非附件4所列的常用添加剂,需根据文献或试验 获得各可提取物的人每日允许最大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

1.3如果提取溶液中可提取物非附件4所列的常用添加剂,又不能获得PDE

数据时,其推荐的安全性阈值(Safety Concern Threshold,SCT)为0.15ug/日。

1.4根据可提取物的PDE或SCT、每日最大用药剂量以及制剂包装情况(提

取试验中使用容器的数量;与提取溶剂直接接触的表面积;制剂生产、运输、贮

藏和使用过程中与药液直接接触部分的表面积等)计算每单个包装容器中,各可

提取物的最大允许的实际浓度,并以此作为分析评价限度(Analytical Evaluation

Threshold,AET)。

1.5如果提取溶液中可提取物的含量低于AET,则一般可认为该可提取物的

量不会改变药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安全性风险小,则在后续的迁移试验以及其

他试验中可简化对该成分的研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仍应该在后续的迁移研究中

对该成分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或者相关产物等进行考察。

如果提取溶液中可提取物的含量高于AET,可更换包装材料或进行相关的

安全性评价。

1.6在提交注册申报资料时,应提供可提取物的PDE、AET等数据及其计算过程。如果认为无需对某提取物进行后续的迁移研究,需提供相应的支持性数据以及分析报告。

2、迁移试验

迁移试验结果可参考以上提取试验的方法进行评估,如果浸出物含量小于PDE或SCT时,则认为浸出物的量不会改变药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安全性风险小,认为包装材料与药品具有相容性。

如果浸出物的含量高于SCT,建议更换包装材料。在不更换包装材料时,应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价,评估可提取物和/或浸出物的安全性风险。

如果浸出物含量高于PDE,则认为包装材料与药品不具有相容性,建议更换包装材料。

3、如果吸附试验结果显示包装材料对药物或辅料存在较强吸附,并对药品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建议更换包装材料。

六、名词解释

相容性研究:包装系统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是指考察包装系统与药物之间是否发生迁移或吸附等, 进而影响药物质量和安全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

包装系统:指容纳和保护药品的所有包装组件的总和。包装系统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和次级包装组件。容器密闭系统等同于包装系统。次级包装组件具有为药品提供额外保护的功能。

包装组件:指容器密闭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件。包装组件分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组件和次级包装组件,次级包装组件指的是不与药物直接接触的包装组件。

塑料材料:包含一种或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材料,通过聚合作用、缩聚作用、加聚作用或由低质量的小分子通过任何其它类似反应制得。

可提取物:通过提取研究获得的包装系统中可能溶出的物质。

浸出物:通过迁移研究获得的从包装系统中迁移或因此而产生的并进入至药品中的物质。

人每日允许最大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指某一物质被允许摄入而不产生毒性的日平均最大剂量,某一具体物质的PDE值是由不产生反应量、体重调整系数、种属之间差异的系数、个体差异、短期接触急性毒性研究的可变系数等推算出的。

安全性阈值(Safety Concern Threshold,SCT):当可提取物或浸出物的水平低于这个值时,其安全性影响可忽略不计。

分析评价阈值(Analytical Evaluation Threshold AET):根据人每日允许最大暴露量或安全性阈值、用药剂量以及制剂包装特点等计算每单个包装容器中,各潜在物质的最大允许含量。

七、附件

附件1.不同给药途径制剂与包装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分级表:

不同给药途径

的剂型的风险

程度

制剂与包装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高 中 低

最高 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

注射液和注射用混悬液 无菌粉针剂及注射用粉针,

吸入粉雾剂

高 眼用溶液及混悬液;

鼻吸入气雾剂及喷雾剂;

透皮软膏及贴剂;

低 局部用溶液及混悬液;

局部及舌下用气雾剂;

口服溶液及混悬液 局部用粉剂

口服粉剂

口服片剂

胶囊等固

体制剂

附件2. 化学药品采用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的决策树

采用塑料包装材料的制剂

固体制剂 非固体制剂

风险低 风险高 是否为吸入、注射、眼用液体制剂

提供相关 否 是

证明文件 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并

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研究

进行提取研究

可提取物是否超过

SCT或PDE

是 否

更换包材 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估 简化该提取物

的迁移性研究

相互作用研究(迁移、吸附等)

浸出物是否超过 吸附试验结果是否对

SCT或PDE 药品质量产生影响

超过PDE

超过SCT 否 否 是

更换包装材料

更换包装材料, 符合要求 更换包装材料

或进行安全性风险

评估是否可以接受

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附件3. 化学药品注射液常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及形式

塑料是由树脂和添加剂组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它决定了塑料制品的

基本性能。添加剂或助剂的作用是改善成型工艺性能、改善制品的使用性能或

降低成本。

树脂种类:聚乙烯(PE),聚丙烯(PP),环状聚烯烃(COC),聚碳酸酯(PC)

等。

注射液常用的塑料包装形式:

包装形式: 采用的塑料:

输液瓶 PP瓶,PE瓶

多层共挤膜(袋) PP/PE或改性PP塑料,如:三层共挤膜(袋)、五层共挤膜(袋)

等,包括接口、组合盖

塑料(软)袋 PP直立式(软)袋,PP/PE或改性PP塑料(软)袋

塑料安瓶 PE安瓿,PP安瓿

预灌封注射器 COC(器身)注射器

附件4.塑料包装材料常用添加剂及限度要求:

用于注射剂包装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常用添加剂及限度:

欧洲药典

中添加剂

编号:

名称CAS号 限度要求备注

塑料添加剂07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2,6-bis(1,1-dimethylethyl)-4-met

hylphenol

[128-37-0] 不超过0.125%

塑料添加剂08 3-(1,1-二甲基乙基)-β-[3-(1,1-二甲基

乙基)-4-羟苯基]-4-羟基-β-甲基苯甲

酸-1,2-亚乙基酯

Ethylene bis[3,3-bis[3-(1,1-

dimethylethyl)-4-hydroxyphenyl]b

utanoate]

[32509-66-3]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09 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

季戊四醇酯

methanetetryltetramethyl

tetrakis[3-[3,5-bis(1,1-dimethyl

ethyl)-4-hydroxyphenyl]

propanoate]

[6683-19-8]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0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

羟基苄基)苯

1,3,5-tris[3,5-di-tert-butyl-4-h

ydroxybenzyl]-2,4,6-

trimethylbenzene

[1709-70-2]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1 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

十八碳醇酯

octadecyl

3-[3,5-bis(1,1-dimethylethyl)-4-

hydroxyphenyl]propanoate

[2082-79-3]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2 三(2,4-二叔丁基苯基) 亚磷酸酯

tris[2,4-bis(1,1-dimethylethyl)p

henyl] phosphite

[31570-04-4]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3 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

基)-S -三嗪-2,4,6[1H,3H,5H]三酮

1,3,5-tris[3,5-bis(1,1-dimethyle

thyl)-4-hydroxybenzyl]-1,3,5-

[27676-62-6] 不超过0.3%

中添加剂

编号:

triazine-2,4,6(1H,3H,5H)-trione

塑料添加剂14 2,2′-二(十八烷基氧)-5,5′-

螺[1,3,2-二氧亚磷酸酯

2,2′-bis(octadecyloxy)-5,5′-sp

irobi[1,3,2- dioxaphosphinane]

[3806-34-6]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5 二(十八烷基)二硫化物

1,1′-disulphanediyldioctadecane

[2500-88-1]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6 二(十二烷基)3,3′-硫代二丙酸盐

didodecyl

3,3′-sulphanediyldipropanoate

[123-28-4]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7 二(十八烷基)3,3′-硫代二丙酸盐

dioctadecyl

3,3′-sulphanediyldipropanoate

[693-36-7] 不超过0.3%

塑料添加剂18 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

磷酸酯

mixture of seven products

corresponding to reaction product

of di-tert-butyl phosphonite with

biphosphorous trichloride,

reaction products with biphenyl

and 2,4-bis(1,1-dimethylethyl)

phenol

[119345-01-6]- 不超过0.1% (出自3.1.3

聚烯烃)

塑料添加剂19 硬脂酸

stearic acid

[57-11-4] 不超过0.5%

塑料添加剂20 油酸酰胺

oleamide

[301-02-0] 不超过0.5%

塑料添加剂21 芥酸酰胺

erucamide

[112-84-5] 不超过0.5%

塑料添加剂22 聚丁二酸(4-羟基-2,2,6,6-四甲基-1 -哌

啶乙醇)酯

copolymer of dimethyl

butanedioate and

1-(2-hydroxyethyl)-2,2,6,6-tetra

methylpiperidin-4-ol

[65447-77-0] - 不超过0.3% (出自3.1.3

聚烯烃)

塑料添加2,2’-[(二辛基亚锡)双(硫代)]双乙酸二[26401-97-8] - 锡含量不超过0.25% (出

中添加剂

编号:

剂23 异辛酯三(异辛基巯基乙酸)辛基锡

di(isooctyl)

2,2′-[(dioctylstannylene) bis(thio)]diacetate [26401-86-5]

自3.1.11非塑化聚氯乙烯

(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用

容器))

水化碳酸氢氧化镁铝hydrotalcite 不超过0.5%

塑料添加剂03 烷基酰胺alkenamides [05518-18-3]/

[00110-30-5]

不超过0.5%

塑料添加剂20,21

烯烃酰胺alkenamides [301-02-0]/

[112-84-5]

不超过0.5% 硅铝酸钠sodium silico-aluminate 不超过0.5%

二氧化硅silica 不超过0.5%

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 不超过0.5%

脂肪酸酯或盐fatty acid esters or

salts

不超过0.5%

磷酸钠trisodium phosphate 不超过0.5%

液体石腊liquid paraffin 不超过0.5%

氧化锌zinc oxide 不超过0.5%

滑石粉talc 不超过0.5%

氧化镁magnesium oxide 不超过0.2%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不超过4% 只适用于眼科用容器材

注:上面所列添加剂中,添加抗氧剂不能超过三种,总量不得超过0.3%。

上表内容引自欧洲药典7.0 版 附录3.1.13

八、参考文献:

1.《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

2.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 B 注射剂

3.Guideline on Plastic Immediate Packaging Materials.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EA/CVMP/205/04. 5/19/05.

4.Guidance for Industry.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s for Packaging Human Drugs and

Biologics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ockville, MD, May, 1999 .

5.Guidance for Industry. Metered Dose Inhaler (MDI) and Dry Powder Inhaler (DPI) Drug

Products.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Documentation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ockville, MD, October, 1998

https://www.doczj.com/doc/785054208.html,P,EP,BP现行版

https://www.doczj.com/doc/785054208.html,pati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and Contact Materials: DENNIS JENKE

8.GUIDELINE ON THE LIMIT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EA/CHMP/QWP/251344/2006.

9.聚烯烃手册(第二版):中国石化出版社

10.SCIENTIFIC COMMITTEE FOR FOOD(SCF): 关于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物质授权前安全评

估申请的说明指南

九、著者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 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一、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系统、规范地进行药品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在药品研发期间对药用玻璃(以下简称玻璃)包装容器进行选择,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对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的适用性进行确认,最终选择和使用与药品具有良好相容性的玻璃包装容器,避免因药用包装容器可能导致的安全性风险。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遵循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3号),沿用/参考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食药监注〔2012〕267号)的思路,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指导原则及有关专著,重点突出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相关的相容性研究内容。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的提高,本指导原则将不断修订并完善。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其他剂型与玻璃包装容器的相容性研究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述,另外,玻璃包装容器常与胶塞等组件配合使用,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可参照相关指导原则的基本思路,开展制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其他组件及材料(如胶塞等)的相容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验证科学合理也可采用。 二、相容性研究的考虑要点 玻璃的分类 目前,中国参考ISO 12775:1997(E)分类方法,根据三氧化二硼(B2O3)含量和平均线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Mean Linear Thermal

未来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精)

未来塑料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从整个世界包装业的发展看,尽管塑料包装材料一直经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但塑料包装在包装工业中仍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材料之一。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塑料包装材料除要求能满足市场包装质量和效益等日益提高的要求外,还进一步要求其节省能源、节省资源,用后易回收利用或易被环境降解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为此塑料包装材料正向高机能、多功能性、环保适应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及拓宽应用 领域等方向发展。 高性能、多功能性塑料包装材料正成为许多国家开发的热点,并已有部分产品投入了工业生产。这类材料包括高阻渗性、多功能保鲜性、选择透过性、耐热性、无菌(抗菌性以及防锈、除臭、能再封、易开封性等特性,其中以高阻渗性多功能保鲜、无菌包装材料等发展更为迅速。另外,近年来正在研究开发的 纳米复合包装材料正受到关注。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PEN 的树脂结构与PET 十分近似,但PEN 在所有方面的性能都优于PET ,它具有如下特性:1.PEN 的热变形温度比PET 高30℃,达到100℃,可以用于热灌装。2.PEN 的玻璃化温度比PET 约高40℃,同时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也较高,故PEN 的尺寸稳定性好,热收缩率低、长期耐热性好。3.PEN 耐酸、耐碱、耐水解性和耐一般化学药品的性能优于PET 。4.PEN 是各种塑料中气体阻隔性较好的一种,对氧气、二氧化碳、水的阻隔性分别比PET 高4倍,5倍,3.5倍。5.PEN 与PET 相比,对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较小,本身游离、析出性也低。6.PEN 结晶度低于PET ,易制得厚壁透明瓶。7. 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 性能。8.PEN 有很好的卫生性能。

2008年第7号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 求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8]7号)【收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落实国家局制定的《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工作方案》(国食药监办〔2006〕465号),严格审评审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安全性风险较大的3类品种。国家 局组织制定了《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以下称《技术要求》),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国家局已受理但尚未批准注册的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应参照《技术要求》进行 研究。 二、已经批准注册的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也应参照《技术要求》进行相关研究,并 在申报再注册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 三、对已上市化学药品注射剂、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进行仿制、改变剂型或者改变给药途径研究时, 研究者应当慎重考虑已上市品种的研究基础。 附件:1.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2.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八年一月十日附件1: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学药品中各种注册分类的注射剂。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目前化学药品注射剂研发、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遵循一般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可能影响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品种的上市基础等,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审评中的重点关注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必要性、合理性 (一)选择注射途径给药剂型的必要性、合理性 对剂型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评价通常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 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pKa、分配系数、吸湿性、晶型等)、稳定性(对光、湿、热的稳定性,固、液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可以为剂型的选择提供指导,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限定剂型的选择。 2.临床治疗的需要 在明确药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的基础上,应结合药物临床治疗需求选择剂型。例如:用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的药物,需要快速起效,通常选择注射剂。 如口服药物已可满足临床需求,除特殊需要外,不宜再开发注射制剂;如肌肉注射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 3.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包括医生用药的方便以及患者使用的顺应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制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生产成本等。 对于由其他给药途径改为注射给药途径的品种,以及由普通注射剂改为特殊注射剂的品种,应对所改剂型与原剂型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所改剂型的特点和优势。 (二)注射剂不同剂型选择合理性的评价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题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对剂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 B、临床治疗的需要 C、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D、制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生产成本 2、为保证注射剂的无菌水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 B、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通常采用无菌生产工艺 C、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 D、无法耐受F0≥8终端灭菌条件,可考虑采用过滤除菌和无菌灌装 3、注射剂原辅料的质量控制原则有() A、使用已批准上市的注射用辅料,应提供辅料来源及质量控制执行的质量标准等详细资料 B、有注射用原料药上市的,应使用有合法来源的注射用原料药申报注射剂。 C、辅料种类及用量越少越好 D、辅料原则上应采用符合注射用要求的,也可以采用药用级别的 4、稳定性考察项目通常应包括() A、性状、pH值/酸碱度、澄清度与颜色(或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B、有关物质、含量(效价)测定 C、细菌内毒素/热原、无菌、可见异物 D、如果注射剂处方中含有抗氧剂、抑菌剂、稳定剂等辅料,在稳定性研究中还要考察这些辅料含量的变化情况 5、关于稳定性的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储藏条件应参考已上市同品种的储藏条件确定 B、如果仿制药的稳定性低于上市品种,应直接调整储藏条件和有效期 C、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对部分留样产品进行平放、倒置处理,以全面观察内容物与胶塞的相容性 D、容器密封性对于灭菌后产品性能的保证有重要影响,因此稳定性试验中应增加容器密封性的考察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对已上市产品增补或改变剂型产品的规格时,所选规格应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范围内,一般不得小于单次最小用量,或者大于单次最大用量。() 2、处方研究阶段的稳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影响因素实验进行,最终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需要通过加速和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来确定。() 3、影响因素试验,对于给药时需使用附带专用溶剂的,或使用前需要用其他溶剂稀释、配液(如静脉滴注用粉针和小水针)的,还需要进行配伍稳定性研究。() 4、大容量注射剂采用终端灭菌工艺,对于F0值无要求。() 5、中试生产的设备应与大生产一致。实际生产中若采用的工艺设备与中试

大容量注射剂包装分析

大容量注射剂包装分析 随着输液治疗的普遍应用,输液方式经过了从开放式、半开放式到全封闭式的发展过程,而输液器随之由开始的玻璃瓶,到聚氯乙烯(PVC)软袋、到聚丙烯、聚乙烯(PP/PE)硬塑料瓶,直至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且完全符合环保的非PVC复合膜软袋。由于玻璃瓶输液存在包装材料、输液方式等方面的缺陷,西方发达国家在50年代开始发展了软包装输液,60年代全封闭式输液软袋投放市场,并于1972年大量应用于临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95%以上临床使用的常规输液均为全封闭的软袋包装,香港、台湾地区已淘汰了瓶装开放式输液系统。而我国98%以上的医院至今仍延续使用瓶装输液,尽管近几年有一些医院采用了硬塑料输液,但这种包装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输液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一瓶输液的安全质量取决于药液的安全和质量、输液包装容器的安全和质量以及药液与容器之间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开发输液产品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制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的输液容器存在的问题 (一)输液方式:玻璃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相容性及及水阻气性能,使玻璃瓶输液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玻璃瓶包装能够发展到现在并占有一定市场的原因之一。

但由于玻璃瓶不能扁瘪,因此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经通气管路向溶液中引入空气产生压力,而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由此进入玻璃瓶中,造成输液的污染。研究表明,暴露于医院病房的静脉输液受污染的几率是暴露于洁净室的10倍,美国等国家有许多在使用瓶装输液过程中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报道,在国内,这种情况也相当多见。另外,当药液中加入治疗性药物(如易氧化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需长时间滴注时,药物不断与空气接触,会引起部分药物浓度及药效降低,减弱疗效。玻璃瓶自身重大,存放占用体积大,玻璃瓶的制作本身也是一个高耗能和污染环境过程。 (二)橡胶塞:橡胶塞的主要成分是橡胶,橡胶的成型必须添加填料如防老化剂、硫化剂、填充剂等。目前大多数玻璃瓶输液的胶塞均采用天然橡胶塞,长期与药液接触会使药液出现沉淀或浑浊现象,尽管在胶塞和药液之间加盖一层涤纶膜,但还是不能解决输液应用时出现的所有微粒问题。近来,人工合成的丁基胶塞其化学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密封性及洁净度等方面远胜于天然橡胶塞,淘汰天然橡胶塞在国际上早已形成趋势,我国于1995年已提出在13个针剂品种中淘汰天然橡胶塞,并于1999年11月12日由国家药品监督局注册司主持召开的全国丁基橡胶塞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推广丁基橡胶塞的重要性。

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附件: 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 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申请人应全面了解已上市注射剂的国内外上市背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评价和确认其临床价值。 二、已上市注射剂属于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的,或被FDA橙皮书收载的,按本技术要求选择参比制剂,参照本技术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申报资料格式和内容参照CTD格式要求进行整理。 三、已上市注射剂不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的,开展药品再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根据注射剂药品科学进步情况、批准上市时的研究情况、上市后持续研究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再评价工作,具体办法另行发布。 四、参比制剂的选择 作为参比制剂的原研产品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符合以上要求的,建议企业按以下顺序选择参比制剂:

(一)首选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如原研药品国内未上市,应选择欧美日已上市的原研药品(对于多个国家/地区的,建议依次选择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已批准上市的)。如果原研药品在国外上市的处方不一致,申请人按照现有技术要求进行评估,选择更合理的原研药品。 (二)在原研企业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可选择美国橙皮书标识为RS的药品。 (三)对参比制剂选择有疑义的(专利问题除外),可与总局一致性评价办公室讨论确定。 五、处方工艺技术要求 (一)处方 注射剂仿制药中的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相同。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料用量的95%-105%。如附带专用溶剂,应与参比制剂的专用溶剂处方一致。 申请人可以提交与参比制剂抑菌剂、缓冲剂(含常规的pH调节剂)或抗氧剂不同的处方,但需标注不同之处,阐述选择的理由,并研究证明上述不同不影响所申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辅料的浓度或用量需符合FDA IID数据库限度要求,或提供充分依据。 过量投料(overage):建议参考ICH Q8相关要求。

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可编辑版】

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公司、佛山杜邦鸿基包装材料公司以新的面貌在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外资企业的进入,增加了行业竞争对手,使国内企业进一步感受到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作用。因此,只有增加实力做强做大,提高质量,创名牌,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塑料包装行业的特点 1.新型聚酯包装独领风骚。最引人注目的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应用。这是一种“新型聚酯”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防紫外线性和耐热性。市场分析人士预计,不久的将来,PEN将会大量进入包装领域,引发PET之后的又一次包装革命。 新型降解塑料受到关注。随着国际环境标准ISO14000的实施,新的降解塑料倍受人们关注。其中,德国巴斯夫公司推出了品牌为ECOHEXD的脂肪族二醇与芳香族二羧酸聚合的降解聚酯树脂,可用于薄膜生产。 3.企业大力发展茂金属塑料。茂金属聚合物具有诸多优点,如加工性能好、高强度、高刚性及透明性好等,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并因此了推出了许多新品。茂金属塑料将直接冲击PP、MDPE、LLDPE、弹性体塑料市场,适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包装、收缩薄膜及卫生用品等方面。 4.发泡塑料走向零污染。在这方面,意大利A-MUT公司研制出的挤出发泡PP片材是泡沫塑料产品的最新发展。它应用MOH-TELL公司的高粘度树脂、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PP均聚物与低ODP化学

发泡剂配合,生产出具有细小微孔而且均匀分布的发泡聚丙烯片材(EPP)。发泡PP所用HMSPP仅占1 5,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与同类产品相比,这种发泡塑料产品密度低,可以节约20的原材料。 三、塑料包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塑料是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一种材料,其应用面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现在世界塑料年产量已逾1。6亿吨,然而,在各个不同领域中,对塑料制品的消费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塑料制品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包装行业与建筑行业,其中包装塑料制品雄居首位,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0,比塑料建材总量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较其他方面的应用更占有明显的优势。就包装材料而论,塑料包装材料已远远超过玻璃,金属,木材等传统的包装材料,仅次于纸制品而居第二位,就发展速度而论,塑料包装材料业已超过其他各种包装材料而居首位。不言而喻,塑料包装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塑料和其他传统的包装材料相比,毕竟还是一个应用于时间很短的后起之秀,它的许许多多潜在的优点尚待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它在性能上的许多不足与局限,亦有待人们很好的认识,以便在使用中予以避免。因此,需要我们在从事塑料科研,生产与应用的同时,客观地对塑料包装材料进行介绍与评价,从而推动塑料包装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四、塑料包装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其主要形态 1.塑料包装材料的主要品种: 各

注射剂产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考虑 20081031

注射剂产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考虑 发布日期20081031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作者审评三部霍秀敏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包装材料、容器的组成、药品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的组份可能会被所接触的药品溶出、或与药品发生互相作用、或被药品长期浸泡腐蚀脱片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影响具有隐患性(即通过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常规检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例如,安瓿、输液瓶(袋),如果不是针对不同药品采用不同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常常会有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组份被溶出及玻璃脱片现象,这些影响在一般的常规药检时不能被发现;再例如,天然橡胶塞中溶出的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源,溶出的吡啶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肯定因素,而细微的玻璃脱片是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肺肉芽肿隐患等等。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药品的种类多且有效活性基团复杂,不同药品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同,所以,一种包装材料和容器适用于所有的药品,或者一种药品可以采用任何可获得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都是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安全性隐患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其质量和由包装材料和容器引起的安全性隐患要高于口服剂型,所以对注射剂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和容器是否能满足药品本身应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同时更要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管理要求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产品相对落后。虽然,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约1000家,生产

塑料包装材料详细讲解

塑料包装材料详细讲解 一、塑料包装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塑料是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一种材料,其应用面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现在世界塑料年产量已逾1。6亿吨,然而,在各个不同领域中,对塑料制品的消费量,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塑料制品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包靶幸涤虢ㄖ行业,其中包装塑料制品雄居首位,占塑料制品总量?0%,比塑料建材总量高出近十个百分点,较其他方面的应用更占有明显的优势。就包装材料而论,塑料包装材料已远远超过玻璃,金属,木材等传统的包装材料,仅次于纸制品而居第二位,就发展速度而论,塑料包装材料业已超过其他各种包装材料而居首位。不言而喻,塑料包装材料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塑料和其他传统的包装材料相比,毕竟还是一个应用于时间很短的后起之秀,它的许许多多潜在的优点尚待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它在性能上的许多不足与局限,亦有待人们很好的认识,以便在使用中予以避免。因此,需要我们在从事塑料科研,生产与应用的同时,客观地对塑料包装材料进行介绍与评价,从而推动塑料包装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二、塑料包装材料的主要品种 各种商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通常多半均为一次性使用,当商品从生产单位流通到消费者手中或者到商品开封使用后,包装材料即完成了它的使命,作为废弃材料回收或者处置。因此,对于包装材料,一是要求其性能要好,要能适应保护,宣传商品的需要,二是要求其成本要尽可能地低,在当今塑料中的所谓通用塑料,如聚乙烯与聚丙烯,它们具有性能优良,生产量大,价格低廉等共同特点,是塑料包装材料的首选物料;其次是生产规模较大,性能更佳,但价格较高的通用型工程塑料,如热塑性聚酯。至于价格昂贵的特种工程塑料,虽然在某些性能上具有独到的优点,但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一般不作包装材料用。1通用塑料 通用塑料中的热塑性塑料具有性能均衡,成型加工方便,回料及废弃物料回炉方便,制品价格较低等优点,大量用于塑料包装材料。主要品种如:聚乙烯及乙烯共聚物,这类塑料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12-01-04 08:29:17) 标签:分类: 为了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药品与包装系统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是药品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药品研制及生产企业亟待了解和需进行研究的内容。为了填补这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空白,配合国家局发布的“化药药学资料CTD格式申报”要求,CDE成立了包材相容性研究指导原则课题组,经过前期的撰写和专家讨论,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在cde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时间至2012年3月31日。这个指导原则撰写的整体思路是基于制剂剂型与包材相容性的风险程度、基于我国的国情现状、参考了国外相关的指导原则、注重了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现在公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只是整体“药品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第一部分,今后还会逐渐推出玻璃包装材料、橡胶包装材料等及不同剂型的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cde诚挚地欢迎业界同道对此次上网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以便能将后续工作做得更好。您的反馈意见,可按以下路径提交:点击中心网站“指导原则征求意见”栏目,点击相应的指导原则,在对话框中填写您的意见,点击确认提交即可。也可与中心联系人直接联系:联系人:蒋煜,Email:,电话:,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一、概述 包装系统是指容纳和保护活性物质或制剂的所有包装组件的总和,其包括直接包装组件和次级包装组件,后者用于活性物质或制剂的额外保护。本指导原则仅针对直接包装组件,即直

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系统进行阐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系统一方面为活性物质或制剂提供保护,以满足其预期的安全有效性用途;另一方面还应与活性物质或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即不能引入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或其浸出物水平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是否需要进行相容性研究,或是进行何种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应基于对制剂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风险进行评估。较之口服制剂,吸入气雾剂或喷雾剂、注射液或注射用混悬液、眼用溶液或混悬液、鼻吸入气雾剂或喷雾剂等,因其制剂给药后将直接接触人体组织或进入血液系统,以及大多液体制剂在处方中除活性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功能性(助溶剂、防腐剂、抗氧剂等)的辅料,其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按照药品的给药途径及其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分级,这些制剂被列为可能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高风险制剂。对高风险制剂必须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用研究结果证实包装材料与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是所选包装材料用于其制剂是安全的。 考虑制剂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程度,以及剂型的注册申报、临床使用及包装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情况,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内容包括相容性研究的基本思路、相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容性试验内容与分析方法,以及试验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等,旨在指导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从药品研发初期进行包装材料的选择,至整个研发过程中对包装系统适用性的确认,能系统、规范地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以有效避免包装材料可能引入的安全性风险,从而选择与药品具有良好相容性的包装材料。 本指导原则仅针对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其他剂型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述,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可参照本指导原则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其他剂型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 在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相容性研究的同时还应参考已发布的《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相关的杂质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等,进行相应的研究与结果评估。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借鉴国外相关的指导原则及有关专着,同时根据我国药物研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将随着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的提高,不断地修订完善。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国食药监注[2008]7号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学药品中各种注册分类得注射剂、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目前化学药品注射剂研发、生产与使用中存在得突出问题,在遵循一般评价原则得基础上,通过分析可能影响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得主要因素,结合品种得上市基础等,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审评中得重点关注点与相应得技术要求。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剂型选择得必要性、合理性 (一)选择注射途径给药剂型得必要性、合理性 对剂型得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评价通常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药物得理化性质、稳定性与生物学特性 药物得理化性质(溶解度、pKa、分配系数、吸湿性、晶型等)、稳定性(对光、湿、热得稳定性,固、液状态下得稳定性与配伍稳定性)与生物学特性(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可以为剂型得选择提供指导,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限定剂型得选择。 2、临床治疗得需要 在明确药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得基础上,应结合药物临床治疗需求选择剂型。例如:用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得药物,需要快速起效,通常选择注射剂。 如口服药物已可满足临床需求,除特殊需要外,不宜再开发注射制剂;如肌肉注射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 3、临床用药得顺应性 包括医生用药得方便以及患者使用得顺应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制剂工业化生产得可行性及生产成本等。 对于由其她给药途径改为注射给药途径得品种,以及由普通注射剂改为特殊注射剂得品种,应对所改剂型与原剂型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得比较分析,阐明所改剂型得特点与优势、 (二)注射剂不同剂型选择合理性得评价原则 注射剂一般包括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以及粉针剂三种剂型。在选择确定剂型时,要权衡考虑各种剂型得无菌保证水平、杂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国食药监注[2008]7号 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学药品中各种注册分类的注射剂。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目前化学药品注射剂研发、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遵循一般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可能影响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品种的上市基础等,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审评中的重点关注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必要性、合理性 (一)选择注射途径给药剂型的必要性、合理性 对剂型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评价通常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 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pKa、分配系数、吸湿性、晶型等)、稳定性(对光、湿、热的稳定性,固、液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等)可以为剂型的选择提供指导,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限定剂型的选择。 2.临床治疗的需要 在明确药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的基础上,应结合药物临床治疗需求选择剂型。例如:用于出血、休克、中毒等急救治疗的药物,需要快速起效,通常选择注射剂。 如口服药物已可满足临床需求,除特殊需要外,不宜再开发注射制剂;如肌肉注射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 3.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包括医生用药的方便以及患者使用的顺应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制剂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生产成本等。 对于由其他给药途径改为注射给药途径的品种,以及由普通注射剂改为特殊注射剂的品种,应对所改剂型与原剂型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所改剂型的特点和优势。 (二)注射剂不同剂型选择合理性的评价原则

EMEA直接接触塑料包装材料指导原则

EMEA直接接触塑料包装材料指导原则 化药药学二部译者:高杨校译:许真玉20110412 按语: 2003年10月欧盟药品评价管理局(EMEA)起草了直接接触塑料包装材料指导原则(GUIDELINE ON PLASTIC IMMEDIATE PACKAGING MATERIALS),并与2005年12月1日发布。该指导原则根据风险级别,对于直接接触原料药或制剂的塑料包材应进行哪些研究,如何在申报资料中呈现,提供了指导意见。 这一指导原则对于我国直接接触药品的塑料包材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因此笔者进行了翻译,特此供业界参考研究。 以下为指导原则正文。 1 介绍 1.1 目标 制定本指导原则旨在替代《医药产品管理办法》3AQ10a的“直接接触塑料包装材料指导原则”,同时进一步强调在原料药和制剂申请上市时,应针对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塑料包装材料提供相关信息。 本指导原则涉及人用药品和兽药所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塑料包装材料的申请。对于人用药品,本指导原则涉及欧盟法规2003/63/EC(法规2001/83/EC的修正版)附录I第一部分第3单元的章节3.2.1.6、3.2.2.2和3.2.2.7;对于兽药,则涉及欧盟法规2001/82/EC的附录I第二部分的章节A、C和G。 1.2 概述 本指导原则囊括了对直接接触药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具体要求。对于其他包装材料或容器密封系统的特性,如包材性能,本指导原则不会考虑为它们制定一个合适的总体要求。 本指导原则范围仅限于直接接触药品塑料包装材料,也就是与原料药或制剂发生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它们可能只是容器密封系统中的容器、封盖或其他部件的某一部分。弹性体、天然和人工橡胶不在本指导原则范围之内。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对采用已批准包材的上市药品进行回顾性研究。但是,对于新注册申请,或者引入新直接接触药品塑料包材的变更申请,无论该包装材料是首次应用,还是已经用于原料药或制剂,都必须符合本指导原则的要求。

塑料包装基本知识

塑料薄膜基本知识 默认分类2010-10-01 21:11:16 阅读1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部分软包装材料之---塑料薄膜基本知识 一、软包装之薄膜的定义 在国家包装通用术语(GB4122—83)中,软包装的定义为:软包装是指在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可发生变化的包装。用纸、铝箔、纤维、塑料薄膜以及它们的复合物所制成的各种袋、盒、套、包封等均为软包装。 一般将厚度在0.25mm以下的片状塑料称为薄膜。塑料薄膜透明、柔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防潮性和阻气性、机械强度较好,化学性质稳定,耐油脂,易于印刷精美图文,可以热封制袋。它能满足各种物品的包装要求,是用于包装易存、易放的方便食品,生活用品,超级市场的小包装商品的理想材料。以塑料薄膜为主的软包装印刷在包装印刷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从1980年以来,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的塑料包装占整个包 装印刷的32.5%~44%。 一般来说,因为单一薄膜材料对内装物的保护性不够理想,所以多采用将两种以上的薄膜复合为一层的复合薄膜,以满足食品保鲜、无菌包装技术的要求。复合薄膜的外层材料多选用不易划伤、磨毛,光学性能优良,印刷性能良好的材科,如:纸、玻璃纸、拉伸聚丙烯、聚酯等;中间层是阻隔性聚合物,如:铝箔、蒸镀铝、聚俯二氮乙烯电里层材料多选用无毒、无味的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 二、塑料阻透性技术介绍 1、塑料的阻透性? 塑料制品(容器、薄膜)对小分子气体、液体、水蒸汽及气味的屏蔽能力。 2、透过系数? 塑料阻透能力大小的指标。 定义: 一定厚度(1mm)的塑料制品,在一定的压力(1Mpa),一定的温度(23度),一定的湿度(65%)下,单位时间(1day=24小时),单位面积(1m2),通过小分子物质(O2、CO2、H2O)的体积或重量。表示为(cm3)、(g) 对于气体: 单位为cm3,mm/m2,d,mpa; 对于液体: 单位为g,mm/m2,d,mpa; 3、常用中高阻透性塑料的透过系数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 导原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2-01-04 08:29:17) 标签:分类: 为了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药品与包装系统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是药品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药品研制及生产企业亟待了解和需进行研究的内容。为了填补这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空白,配合国家局发布的“化药药学资料CTD格式申报”要求,CDE成立了包材相容性研究指导原则课题组,经过前期的撰写和专家讨论,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在cde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时间至2012年3月31日。这个指导原则撰写的整体思路是基于制剂剂型与包材相容性的风险程度、基于我国的国情现状、参考了国外相关的指导原则、注重了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现在公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只是整体“药品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第一部分,今后还会逐渐推出玻璃包装材料、橡胶包装材料等及不同剂型的药品与包材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cde诚挚地欢迎业界同道对此次上网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以便能将后续工作做得更好。您的反馈意见,可按以下路径提交:点击中心网站“指导原则征求意见”栏目,点击相应的指导原则,在对话框中填写您的意见,点击确认

提交即可。也可与中心联系人直接联系:联系人:蒋煜,Email:,电话:-533,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一、概述 包装系统是指容纳和保护活性物质或制剂的所有包装组件的总和,其包括直接包装组件和次级包装组件,后者用于活性物质或制剂的额外保护。本指导原则仅针对直接包装组件,即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系统进行阐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系统一方面为活性物质或制剂提供保护,以满足其预期的安全有效性用途;另一方面还应与活性物质或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即不能引入引发安全性的浸出物,或其浸出物水平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是否需要进行相容性研究,或是进行何种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应基于对制剂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风险进行评估。较之口服制剂,吸入气雾剂或喷雾剂、注射液或注射用混悬液、眼用溶液或混悬液、鼻吸入气雾剂或喷雾剂等,因其制剂给药后将直接接触人体组织或进入血液系统,以及大多液体制剂在处方中除活性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功能性(助溶剂、防腐剂、抗氧剂等)的辅料,其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大;按照药品的给药途径及其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分级,这些制剂被列为可能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高风险制剂。对高风险制剂必须进行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用研究结果证实包装材料与制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是所选包装材料用于其制剂是安全的。 考虑制剂与包装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程度,以及剂型的注册申报、临床使用及包装材料在制剂中的应用情况,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的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内容包括相容性研究的基本思路、相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容性试验内容与分析方法,以及试验结果分析与安全性评价等,旨在指导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从药品研发初期进

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

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 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7、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8、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9、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0、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滞留时间及其验证;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1、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2、直接接触中间产品、激素类产品、抗肿瘤类产品与普通化学药品,以及非最终灭菌注射剂与最终灭菌注射剂共用生产设备与设施,更换品种时清洁方法及其有效的验证,如清洁指标成分确定依据、取样位置、取样方法、挑战性试验、检测方法、判断标准等。 13、灭菌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匹配程度;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及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4、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5、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类品种至少抽查

塑料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应用 一、塑料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 (一)国内外概况 塑料包装材料是包装材料中的后起之秀,具有品种繁多、质轻美观、不易破碎等优点,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纸、金属、玻璃等包装材料,在包装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品、农药等的包装。日本塑料包装材料年均增长率为7.1%,美国塑料包装材料1995年~200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3.4%。 发达国家塑料包装居塑料应用的首位,约占塑料消费总量的30%左右,所用原料主要有LDPE、HDPE、PP、PS、PVC等通用塑料和PET、PC、PA等工程塑料。塑料包装制品品种主要有薄膜、容器、复合软包装材料、扁丝编织品和泡沫塑料。 我国塑料包装业是与塑料工业同步发展起来的,1958年用PVC压延薄膜包装化肥,可以说是我国塑料包装业的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国外的各种塑料包装成型机械,进一步促进了塑料包装业的快速发展。 1980年我国塑料包装材料的产量仅为19.1万吨,1990年达到85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化工产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双向拉伸薄膜、复合膜、各种容器、周转箱等包装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到“八五”末的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产量达到151.4万吨,2000年达到250~300万吨。

国内的塑料包装材料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薄膜方面双向拉伸薄膜、拉伸缠绕包装薄膜得到了迅速发展,复合薄膜占领了食品包装市场,效益显著,热收缩薄膜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容器方面药用塑料包装容器大量采用HDPE瓶,多层共挤LDPE软管已广泛应用于牙膏、化妆品、药膏等的包装,PET瓶广泛地应用于矿泉水、果汁饮料等的包装,用于盛装饮用水的PC水瓶的需求不断增加,滚塑成型的500~2000立升的大型容器也在化学液体等的包装中得到使用。国内塑料包装材料1995、2000年的使用总量及2010年的的预测见表1。 表1.国内塑料包装材料用量(万吨)

常用塑料包装材料简介

一、常用塑料包装材料简介 一、聚乙烯(PE) (一)性能及用途 聚乙烯是典型的热塑性塑料,为无臭、无味、无毒的可燃性白色粉末。成型用的聚乙烯树脂均为经挤出造粒的蜡状颗粒料,外观呈乳白色。 聚乙烯的分子量在1万~100万之间,分子量超过100万的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越高,其物理力学性能越好,但随着分子量的增高,加工性能降低。因此,要根据使用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子量和加工条件。高分子量聚乙烯是个加工结构材料和负荷材料,而地分子量聚乙烯只适合作涂覆、上光剂、润滑剂和软化剂等。 聚乙烯的力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合物的分子量、支化度和结晶度。高密度聚乙烯的拉伸强度为20~25MPa,而低密度聚乙烯的拉伸强度只有10~12MPa。聚乙烯的伸长率主要取决于密度,密度大,结晶度高,其蔓延性就差。 聚乙烯的电绝缘性能优异。因为它是非绝缘材料,其介电常教及介电损耗几乎与温度、频率无关;高频性能很好,适于制造各种高频电缆和海底电缆的绝缘层。 (二)品种 1.低密度聚乙烯(LDPE) (1)性能 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范围为0.910~0.925g/cm3。分子结构为主链上带有长、短不同支链的支链型分子。在主链上每1000个碳原子中约带有50个以下的乙基、丁基或更长的支链。与高密度和中密度聚乙烯相比,它具有较低的结晶度(55%~65%),较低的软化点(108oC~126oC)以及较宽的熔体指数(0.2~80g/10min)。 由于低密度聚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石蜡烃类似,不含极性基团,所以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和盐类水溶液具有耐腐蚀作用。它的电性能及好,具有导电率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低以及介电强度高等特性。但低密度聚乙烯的耐热性能较差,也不耐氧和光老化。因此,为了提高其耐老化性能,通常要在树脂中加入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 低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延伸性和透明性,但机械强度低于高密度聚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2)用途 低密度聚乙烯主要用于制造薄膜。薄膜制品约占地密度聚乙烯制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用于农用薄膜及各种食品、纺织品和工业品的包装。低密度聚乙烯电绝缘性能优良,常用作电线电缆的包覆材料。注射成型制品有各种玩具、盖盒、容器等。与高密度聚乙烯掺混后经注射成型和中空成型可制管道及容器等。 2.高密度聚乙烯(HDPE) (1)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的高密度为0.941~0.965g/cm3。分子结构为线型结构,支链少,平均每1000个碳原子仅含有几个支链。与低密度聚乙烯相比,高密度聚乙烯结晶度达80%~90%,密度大,使用温度较高,硬度和机械强大较大,耐化学性能好。 (2)用途 高密度聚乙烯的用途与低密度聚乙烯不同。低密度聚乙烯约50%~70%用于制造薄膜;而高密度聚乙烯则主要用于制造中空硬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40%~65%。具体用途有:吹塑法制造各种瓶、罐及各种工业用槽、桶等容器;注射成型制造各种盆、桶、蓝、篓、筐等日用成器、日用杂品和家具等;挤出成型制造各种管材、捆扎带以及纤维、单丝等。此外,还可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包覆材料和合成纸;加入大量无机钙盐以后,还可以制造钙塑包装箱和家具、门窗等。最近,高密度聚乙烯用于制造高强度超薄薄膜,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